雨中百合般的爱情

出版日期:2014-8-7
ISBN:9787301243871
作者:苏七七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是一本关于电影与生活的书信散文集。在书中,七七以她电影学博士的专业功底与独特的细腻敏锐,将诸多影片的故事、结构、用意、好处与坏处细细写出,温柔浅白的语言背后,显出强大的思辨能力。
它们又不同于任何通常意义上的影评,这些文章始于电影,之后却自然而然指向我们的爱与生活:女性的自我认识,仿佛天然地倚重“爱”的性情,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与爱的并存,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如何流通不滞。这些生活抛掷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焦灼与疑问里,七七用一种特别舒缓真挚的态度,试着将她的理解与解决写出:坚持日常生活,坚持小小的、持续的行动。

书籍目录

代序:关于七七
第一辑 爱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
冬天的爱
高山流水觅知音
泛着微光的细雪
童年阴影与亲密关系
自我的边界
相见争如不见
第二辑 远处
静谧的完整性
迷失的人与迷失的人群
暴力的作用与非暴力的意义
历史的过客
读写时代的余晖
第三辑 我们
阿涅斯·瓦尔达的镜与窗
路易丝与德尔芬
唯一的真正的忠诚
坚持日常生活
重口味治愈系
天鹅的欲望
凯特·布兰切特之美
忧郁的行星
第四辑 他们
哪一个伤口是致命的
逝去,与失而复得
边界之内的小意义
第五辑 惊惧
纯洁与罪孽
诺兰的莫比乌斯环
温暖的恐怖片
现代空间中的惊悚片
为谋杀犯辩护
第六辑 近处
失落的欢宴
新酒溢出了旧瓶
童年与故乡
故事与立场
第七辑 落点
自我的观察者
夏日,与炎炎的青春
婚姻场景的可能结局
乐团中的大提琴手
微笑的光
后 记

内容概要

苏七七,电影学博士,曾在高校教书,现在是自由撰稿人,写影评与书评,住在杭州,开了一家叫阅读者café的小咖啡书店。


 雨中百合般的爱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文/蓦烟如雪这篇书评我拖稿了很久,说来心情忐忑,起初看这本书的兴趣来源不是内容,而是书封。略带唯美的暖色清新封面,对于爱绘图的我而言是不具免疫的,它轻易地撑起了我的好奇欲,哪怕这种奇遇仅仅是第一次。最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童趣性散文,其实不然,这是一本影评散文,如信友般的讲述,絮絮叨叨,或浅或深,温润的像是轻慢的水滴,一点点地落入人心。我不知道书里称呼的TT是谁,但我总会莫名地把自己的名字植入进去,好似她只对我一人说,像陌生的旧友,不厌其烦地谈着琐碎的家常伦理,亦或是人生的失意与淡然。我不想把这篇文归于书评,因为我觉得这样对作者太不负责,我并没有读透,哪怕我细嚼了两个星期。我深知每一个作者写一部作品的艰辛。我们写书评总能用一天抑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给每部作品盖棺定论。但这样的感觉不是很好,那种没有吃透的心情,就跟没吃金币盲目地冲到终点是一样的,这是没有喜悦感的空茫!爱是第一辑的诠释,但什么是爱呢?有人说,爱就是眼里为他下着雨,心里却为他打着伞。但这里的爱是不被道德所捆缚,是救赎,是自省,是走出依赖的《其后》;而《爱》却是自我与尊严的并存,是宠溺的欢畅,是残忍仍保有眷恋的离开;《危城》则是姻缘错牵但能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叔嫂纯爱的大气。七七说她最爱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我也喜欢这性格各异的四姐妹,这样不落入俗套的作品确实少有,不必过于的完美,哪怕细碎如沫,却也颗颗搓揉得别具一格,《细雪》说的是出嫁的故事,可结尾是一句“那天雪子拉肚子始终没有好,坐上火车还在拉。”这样不造作又自然得引人发笑的点睛之笔,确实值得玩味。而《艳贼记》是剖解童年阴影下找寻安全感的欲望结合。七七没有大篇幅去说这电影多肉欲,而是细致的从彼此的心理以及机位角度去诠释谁是施虐谁是受虐。若爱没有欲望,往往会落入卫道士的假面之情,称不上爱的定义。对于第二辑的远处我特别喜欢迷失的人与迷失的人群这篇,七七说的是《东京奏鸣曲》关于生活与价值观解体的过程,父权的专制、尊严、以及被异化的生活,我对于调剂性的美好结局没什么好感,反而喜欢七七说的那句话“自我的价值是不需要那么多人的惊叹的目光来认证的,生活的希望难以寄托在天才之上。清晰的自我认识,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人好好地沟通,对社会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待生活,不必做一个天才,往往平凡才是真实。说起平凡我又想起了德尔芬,第三辑关于我们中讲到的《绿光》,一个看似无欲无求,却天然得那么朴素的姑娘,是多么讨人喜欢,比起《圆月映花都》里空虚、滥情又需要自由的路易丝,我还是喜欢德尔芬,那种淡淡素色的性格就如同那句“生活是会给人指引一条正确的方向的,如果你诚恳,耐心。”七七说,她是一个微弱的忧郁症患者,说来我也是,一个小小的崩溃,就能激起大浪,像是星球的毁灭。我不寄予消亡,却从未找寻到可以瓦解的方式,这只能证明我还不够强大,不能撑起自己的恐慌。而《最后一周》里那个癌症就是激发点,让他去撑起短暂的梦想去远行,去放逐,虽然这是一场没有越过自我边界的安全之旅,但至少他有一种走的态度,去消磨那种所谓的持续性恐慌,就像“假的可以欣赏,真的难以面对”。《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则诠释了难以面对,杨晋没有看到小波虚拟的好玩生活,反而看到的是零零碎碎不美好,那种“撕拉”过去的感觉,像是贴在身上的膏药,无可奈何,就这样的过去了。也许,童年、婚姻、孩子都是生活电影不可逃脱的往事素材,但也像一个回顾的梦,可好,可坏。第七辑讲的都是伯格曼的作品,他把戏剧性的生活都创作到电影当中,他是一个感性、焦虑、矛盾而又拒绝孤独的人,像是《萨拉邦德》里的“在我的焦虑面前,我太渺小了”。也许你看了最后,想的不仅仅是伯格曼拍的电影,更多的是这个人,他的孤独与厌世,他的激情与感性。我之所以给这文取名为《抵达共鸣的温暖之旅》,是因为我觉得这书耐看且留有回味之感,如电影里的微光,能超越所能抵达爱与生活。突然我想起了那句“夏天的夜晚发出的第三次微笑,是向那些愁苦、失眠、担惊受怕和孤独的人发出的微笑”。筱筱2014年9月12日凌晨
  •     年轻的时候失去一个人,也许并不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而当这个人回来了却又回不来时,才明白自己的过错与错过。 ——苏七七这是一本书信散文,这又是一本影评;这是许多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也是现实生活的无限感悟;这是娓娓道来的轻描淡写,这又是色彩交织的浓墨重彩。这本书,真的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真挚,许许多多的真实,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化作一个“爱”字。可以说,这实在是一本强大的小说,从充满文艺气息的封面开始,再到里面的的内容,全都充满强大的能量,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是让你完全移不开眼睛的吸引力。我平时喜欢看电影,偶尔也写写影评,可是,看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电影与生活可以这样交融,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可以这样解读,不愧是电影学博士,不愧为一名才女。“命运很厚待我,居然给了我一份‘看电影’这么冷门又这么好玩的工作,它使现实生活不止于现实生活,似乎某种意义上,可以超脱于时间与空间,变幻出许多维度,这些维度能让人对生活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入一些吧。所有的这些书信体‘影评’,它的落脚点都不是电影,而是生活。”电影与生活密不可分,电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与情感可以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美的享受,给予我们力量,洗涤我们的心灵与思想。就像书中那些曾经给作者震撼的电影,可能也曾经震撼过我们,原来我们都曾经从这部电影中学到了些什么,原来我们都曾泪眼婆娑地反复看过同一部电影的同一个情节。把电影与生活用这么优美的文字向大家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作者用女性独特的细腻笔尖描绘出来的风景美不胜收。我们会从电影中的爱情看到我们自身的影子,会从银幕中的人生看到自己的角色,看一看电影,原来电影也是一位最好的老师:“爱到底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这种无解的问题,其实最后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必然的答案,而是慢慢地,这个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被抛在一边了。当一个问题不能再困扰人时,说明某个困惑的阶段已经被事实或时间解决了。”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冲动想要把书中提到过的电影全都看一遍,还有一种充盈心中的满足感,在网上有个看完这本书的书友说“看完这本书后,忽然发现我是爱这个世界的,因为总是在某个未知的角落交织着美好”,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书中的所有书信都是写给TT的,这个TT是谁呢?我想TT就是我们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在名为生活的河流中漂泊的人们。这真是一本好书,我给五星好评。
  •     苏七七是蛰居在杭州这座城市的知名影评人,北师大艺术传媒学院的博士,在北京期间,她总是参加朱日坤现象工作室的观影活动,看电影,和导演交流,几乎每周都写一篇影评,并结识了崔卫平、张献民等老师,与卫西谛、黄小邪等影评人结为好友。“在北京,有一种在场感,圈内感,甚至就有一种责任感”,然而,她到了杭州,与诗人阿波结婚,然后生了一个叫沫沫的男孩,然后辞去了大学的教职,然后在良渚开了一家名为“阅读者”的小咖啡馆……。然而,她仍然在断断续续地为《看电影•午夜场》写书信体专栏,《雨中百合般的爱情》就是专栏文章的合集。与七七的第一本影评集《声色现场》里的文章相比,这本集收录的文章无疑更加成熟,文字上更加讲究,思想上更加开阔。特别难得是,文章有了更多的疏离气质,也许这是杭州这座城市给她带来的新气象吧。全书分为七辑,共37篇文章,文章的类型是多样的,但是,作为一个女性,七七从一个女性本能的关切出发,通过对一个个电影中的“她们”的描述、沉溺和思索,成了影评集中最迷人的部分,这些女性镜像,也给七七提供重新思考人生定位的契机。春天的“她们”。这是一些雨中百合般的女人,这是一些少女,或有着少女一样美好情怀的单纯女性,这些女性是七七向往和欣赏的,她总是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和赞叹这些女子。比如市川昆导演的《细雪》(根据谷崎润一郎的原著改编)中吉永小百合饰演的雪子。比如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中的那些女性,她们都是一个类型的:美丽、温柔、勤劳,能够“让清贫的环境焕发出整洁明亮的美感”。森田芳光导演的《其后》(根据夏目漱石的小说改编),塑造了光彩照人的“三千代”这一人物,不再年轻的她生活困窘,带得痛苦和逆来顺受的痕迹,但还依稀有少女的纯洁气息,她还是一枝百合,在雨水的气息中绽放。在男主人公的回忆中,仍然是雨,桥,桥畔的樱花。借了钱办了事情后,回来道谢的她,特意梳了一个银杏髻,是婚前的发型。七七是用这样沉溺的文字来描写这个场景的:“她从景深处气喘吁吁跑到前景,带着两枝百合,拿起水杯要喝水,男主人公把这水喝过了,把水倒了,让她等待。她却等不住,从插花的水里舀了一杯喝。这一幕拍得真是玲珑剔透。样样东西,那些透明的、纯净的、美好的东西,围绕着她的,都是用来衬托她的美。就像是冰下很小很小的一个角,让人知道底下有多重多深,而这个角美得家贫如洗,像是最干净的玻璃里最干净的水”。冬天的“她们”。但美的东西总是在殒落和失陷中,人不能不面对时间的断崖。七七也能够欣赏和直面人生的衰老和失败。她觉得在哈内克那本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电影《爱》中,“爱”罕见地被表达得如此清晰,“像是冬天的一棵树,叶子落尽了,枝丫指向蓝天,以一种几何般毫无瑕疵的方式呈现它的美,这样的清晰,但并不僵硬,因为每一根枝丫都是从岁月里慢慢生长出来的”。影片中,那个陷入绝境的安娜,在她那里,爱是不能取代尊严的,尊严意味着可以为自己负责。她是那种“你爱我,就得让我还是我自己”的女人。她想自己承担自己的生病死,但是她的生,她的肉体已经越来越无法和病痛抗衡了,她已经被剥夺了生的所有乐趣。秋天中的“她们”。比较典型的是女导演瓦尔达和她的电影。瓦尔达有巨大的吸附能力。一个是她摄影师出身,对物体的质感有一种天才的领会与捕捉能力,使被吸附上来的东西还保存着光彩和趣味。另一个是音乐,音乐对画面素材的梳理和整饬,让它们有节奏地,有旋律地团聚到主题的周围。这个《五点到七点的克莱欧》这本电影中,有许多的镜子,也有很多的窗子。车窗是向外的,镜子是内心的窥视。一个在“时间与心理的压力”下的歌手,等待着她的检查结果,前景中是女主角克莱奥,然而后景中是具有巨大吸附能力的导演瓦尔达,她对各个局部与整体的理解能力。克莱奥最终解决了她的惊惶,不仅仅因为医生告诉她病情并不危险,最后几分钟,她显得沉静,若有所思,她和片头出来时那个神经质的女歌手不大一样了,她的目光中有了内容。瓦尔达是七七最欣赏的女导演之一:“瓦尔达的女权是我所欣赏的女权,她警惕来自他人的目光的美学定位,这种定位太容易让女性自身也滑入男性的视角,她欣赏一种独立的、坦然的生活态度,然而,男性没有被瓦尔达放到一个对立的位置去。她接受来自男性的帮助,从女性的角度去理解与欣赏男性,瓦尔达拍了那么多关于她丈夫雅克•德米的电影,是那样深情款款”。平常的“她们”。在名为《路易丝与德尔芬》的文章中,七七聚焦在两个侯麦电影中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上面。路易丝是侯麦的《圆月映花都》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巴尔扎克小说里的年轻美貌、爱慕虚荣的法国女子的现代版,她把爱情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她有自己的工作,有房子,但她的困惑是,她既需要男人,需要爱,但又需要不止一个男人的爱,她不能让自己放弃放纵的可能性。她得到很多,但却丧失得更多。而《绿光》,却是从丧失到获得的故事。德尔芬刚刚失恋,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既不美貌,也没有别的特别的吸引力,她很茫然是。七七感叹,“要拍出一个普通姑娘的好是很难的,就像把一个再无聊不过的假期拍成一部好电影一样难。侯麦拍过许多美貌的聪慧的姑娘,但我觉得她最喜欢的倒是这个普通姑娘,后来他拍的《秋天的故事》,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也是这位叫玛丽•瑞莱的女演员演的”。成长的“她们”。有代表性是那篇分析波特曼出演的《黑天鹅》的影评。一个完美的女孩如何成长为一个完美的女人?“妈妈还把妮娜当作小女孩来看待,在她粉红色的房间里放满了布偶,妈妈希望她永远纯洁听话,但是,她自己却已经感受到身体内部的喧哗之声”。而艺术总监,是一个男人,“他需要的不只是一只纯洁的白天鹅,他还要这只白天鹅同时能够演绎邪恶、放纵的黑天鹅,他引导妮娜发掘和释放情欲,让黑天鹅具有一种热烈魅惑的美”。电影最后真幻夹杂的高潮,完成了一跃,她终于可以在仙女和巫女角色之间游走,她不是踩在别人痛苦上欢笑的黑天鹅,而还是用自己的痛苦换来了彻悟的白天鹅。惊悚中的“她们”。七七说:“人总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茫然、烦闷、欲振乏力吧。常常这种时候,我就会看惊悚和悬疑类电影”。七七分析了希区柯克在《艳贼记》这部特吕弗所说的“病态巨片”,她认为,用童年阴影来做情节的诠释,是一种很取巧的手段,尤其是,把阴影与一些细节严格参照起来,在今天看来非常教条:玛尼因为童年阴影,对红色、暴风雨、对性都有严重恐惧感,这些都来源于童年的一段暴力场景。而比利•怀尔德的《控放证人》中玛琳•黛德丽出演的女主人公也令人着迷,她冷淡、冷酷,可以为爱撒谎,作伪证,也因为爱的破产而杀了负心汉。这位克莉丝汀,“在浓墨之中,像飞蛾扑火一样冲着一点爱的亮光而去”,“这个电影像一个巧克力,最外面一层是笑料的奶油,中间一层是黑色悬疑的巧克力,最里头却是爱的榛仁”。零度的“她们”。一位女导演拍的《只爱陌生人》,是一个充满另类精神的电影。一个人,把无名指上的一枚婚戒捋下来,把一切减去。没有房子,没有家具,没有首饰,只有一个人,一个背包,收折的帐篷与卷起来的睡袋,她并没有像瓦尔达那本惊世骇俗的《流浪女》那样绝决,但和《流浪女》一样,这里面有一种对自我的盲目的坚持,让我们窥见人性的另一种可能的经纬。“他们”眼中的“她们”。七七还描述和分析了伯格曼、费里尼、拉斯•冯•提尔等著名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七七认为,“费里尼的长处是,他清醒地保留了人的不清醒部分”,《茱丽叶的精灵》也正是这样一部电影。故事中的丈夫不重要,不忠的丈夫不重要,重要的,女人如何成为她自己,她如何能够得到自由,得到独立。作为一个男性,费里尼“越俎代庖”地在电影中提出种种建议,可是,正如希区柯克的一些电影有过多的弗罗依德教条,这部电影也像费里尼的其他一些后期电影一样,陷入了过于沉重的荣格教条。身为妻子、身为演员,出演茱丽叶这一角色的茱丽叶对这个电影是有质疑的,她不觉得女性是这样的。而拉斯•冯•提尔是七七非常不喜欢的导演之一,虽然她也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忧郁症》这部电影,但是非常不认同导演的思想,“当一个人无法忍受内心的黑洞时,也许寄望于外在的毁灭吧”,可怕的拉斯•冯•提尔是不惜让整个地球与一个忧郁症患者同归于尽的。伯格曼和拉斯•冯•提尔一样,是一位来自北欧的导演,也一样具有一些黑暗气质,但对七七来说,两人是有天壤之别的。影评集的最后一辑,是有关伯格曼的五篇影评和书评,它意味深长地定名为“落点”。无疑,伯格曼是七七最为倾心的导演,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观察者,他观察他人,他审问自己,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病历来探究,电影是他独特的审视和救赎方式。“伯格曼最好的电影里,我们得到一些最精彩的答案,而一些不那么成功的作品里,同样有着各种对问题的描述与对解法的尝试”。所以,在七七的这样影评集中,她同样一直是在直面她自己,直面她自己困境和矛盾,也同样是对自己的问题的描述和对解法的尝试。那些“被痛苦辗过的美”也许比“雨中百合般”的美更艰难、更珍稀。七七,一个有根的人,就像《海鸥食堂》中的人物幸惠练那样:“不管看似柔弱的她像一棵蒲公英一样被风吹到了多远的地方,她却在内心里是一个有根的人”。我们祝福她,也感谢她读者奉献了这么一本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些地方还是太“专业术语”了啊,其实我觉得七七的散文集会比电影评论集精彩诶~
  •     挺好看
  •     看似小清新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名,实际上所看重的就是在实际不过的日常生活。
  •     最初的印象是清新温暖的封面,像雨中的春天。一边在季风书园听彩虹室内乐团的小提琴演奏,一边站着看完了这本影评集,看书有配乐的感觉真好,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痛苦与迷失的思考,从书中弥漫到身外。
  •     作为专业影评人,亲爱的苏七七总有一种天真气:她的注意力其实不在电影的技艺,而是往往忍不住讨论它的价值观。若故意换个黑色幽默的说法,就要像黄四郎一样啧啧叫叹:“杀人诛心,杀人诛心啊”
  •     第一份片单
  •     真好。前段时间看哈内克的《爱》看哭了,看七七的影评又哭了一会儿(._.)
  •     优雅随性的文字,独立冷静的态度,内行的影评,绝佳的文章。
  •     苏七七看电影的专业眼光很令人信服,文章又都有她自己独特的温柔情意,看得很舒服
  •     就跟看电影里的她一样,科班出身的底子,但太过感性随意了,失之规制
  •     因为一篇豆瓣的评论引起我的兴趣,书名对于将近三十或者已经到了还不肯承认的人来说有些羞耻感,仿佛当年读的小言情。内容却扎实沉稳,谈的大部分电影我都没看过,著名有几部记得,印象实在没有文字来得深刻。需要看很多遍才能写出一两句来吧。
  •     影评集,生活和电影
  •     七七说:“没有什么比日常生活更重要,但自由与自我是永恒的诱惑”。所以这本电影随笔算是一种自我补偿吧?!
  •     相当值得一读。专业的视角帮你打开另一扇窗。
  •     1.语言干净而精炼,体验性描述和理性分析评论比较平衡的书信体风格的影评。2.5月高铁回家路上阅读。
  •     优雅的文字 淡淡的忧桑 明丽落在了花上 留下轻微的伤
  •     除了个别几篇跟书名一样让人受不鸟。。
  •     读七七的书如目见她的人(假如见过她的话:)),柔和,清晰,细腻,而在不知道什么地方,忽然活泼起来,让你惊讶。在关键的地方,总是不乏见解,对我们未多加考虑的、疑惑的生活,在她笔下慢慢就可以变得清楚起来。
  •     书签丢了 不开心_(:з」∠)_
  •     故事说得恰到好处,像是树叶上的脉络,清晰不失灵动。
  •     在我看过这么多的影评文字中,还是最喜欢七七这种。
  •     叹气 去叹气
  •     七七老师把影评融入了生活中,就算没看过书中涉及的电影,也可以看的很贴切入迷。
  •     七七原来生活在杭州
  •     读得艰难且令人失望,没有必要用书信体。
  •     果然有些决定不是偶然的。
  •     好看!
  •     还可以
  •     人性之美 电影之美
  •     电影随笔,提到的电影都找来看看:)
  •     多读巴赞,重看伯格曼,温习侯麦
  •     在图书馆中借了好多次 最后终于弄丢了 买了本新的还给了图书馆 作者的覌影品味和我相近 也是因此知道了许多喜欢的电影
  •     既有理论派敏锐的洞察力兼有女性强大的包容力,可能这就是喜欢苏七七影评的原因。
  •     这个书大大地超过了我的期待。柔软、丝毫不造作,又有细腻的感知和表达,既是学院的,又是有人味的。我还拿个小本本把七七提到的好多电影都记下来了:)
  •     有灵性,私人见解,错、漏字较多。
  •     很难得不做作的影评,女性视角明显
  •     有的人心到笔不到,缺少语言的抵达能力;有的人笔到心不到,缺少感受力和思辩力——苏七七两者俱佳。还比较可贵的是,作为已婚有孩女人,她没有患上大多数已婚女的思想肥胖症。唯一的缺点是,不要相信她对自己认识的导演的评价。
  •     最喜欢的影评。
  •     囫囵吞枣看完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看过,所以兴致缺缺。不过看到了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拍电影,尤其是拍好电影,真是不简单!
  •     写文艺电影的。达不到那么高的分
  •     今天在书店买的。现在的书定价比记忆中平均都贵了10-15元,看来是很久没买书了。此书虽然看着名字貌似是20年前的书,只要作者是苏七七,我就相信,绝对没有无病呻吟。绝对会喜欢。
  •     写的真的挺好的 没有封面这么少女
  •     趣味很浓,甚至毋需看过她所书写的电影,氛围人情都在
  •     的确是电影学博士的文章,比崔卫平差些,但比韩松落专业很多,虽然很专业,却并没有让人觉得有很美的感觉。还有一点,书信体的方式,以及文中写着写着就说“TT…”什么的这种写作方式真的很做作,都2016年了,想看点真正意义上的好书………(2016.2)
  •     虽然初看书名怀疑是唯美到虚无的小说类……但是打开看着会发现内容远不是这样,这是本影评集,跟现实生活结合得很好,挺有反思性,喜欢看故事的也会喜欢的,总之我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很顺畅~
  •     娓娓道來
  •     书名很是吸引我,其中的小故事看看也挺有趣的
  •     太喜欢七七,有个词叫“温柔的力量”?七七就是这种。
  •     跟着七七的眼睛看电影。七七文章中软软的语调很吸引人,我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书中有些电影是看过的,更多的是没看过的,没看过的会抽时间一一找来看。
  •     这些散文穿插了电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