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变态狂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802569508
作者:[美]詹姆斯·法隆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书籍目录

01.一张脑部扫描图引起的混乱
一个心理变态可以伪装出很关心他人或是充满悔意的样子,但他的大脑却会说实话。这就是我在2005年那个10月一直在做的事,直到我发现了自己怪异的脑部扫描图,暗示我的大脑在负责同理心和道德观的部分活动减弱。
02.成长之路:那些不起眼的“罪恶”/015
我的无端恐惧症大都是在二十几岁和刚过三十岁的那几年发作的,直到我学会了当预感到恐惧症要发作时,如何对它加以控制之后,它才离我而去。但在头五百次恐惧症发作时,我都坚信自己在一两分钟内就要死了。
03.我是谁:科学家VS心理变态
我先是大吃一惊:“这一定是在开玩笑!”接着又笑了。我心想:“这真是个笑话。”如果你多年来一直受邀研究凶手的大脑,还从中总结出一套凶杀犯大脑的通用模式,最后竟然发现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大脑,那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04.充满血腥的家族史
康奈尔家族这种自相残杀的癖好,还真是独具一种别致的公德心。最后,事情出现了让人愉快的结果,也像是历史的必然,这条凶手链在十九世纪末终于趋于平淡、消声匿迹,使我和我的父亲得以远离了这条家族血脉。
05.变态大脑的现实成功之谜
我有心理变态者的大脑。我背着这么个家族故事,还可能遗传了心理变态的基因。然而我同那些我一直以来所研究的连环杀人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这其中一定另有奥妙,而这也是激励科学家们追求真相的契机所在。
06.从TED到《犯罪心理》
八月下旬的几天里,我收到了两封邮件,接了两通电话。电话和邮件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科技通讯社的社长高塔姆.奈克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犯罪系列片《犯罪心理》的执行制作人兼作者西蒙.米伦。他们都想要知道TED视频里故事的后续……
07.爱情、友情和那些不堪回首的韵事
立刻要求回报不是一种操纵。小伙子们会对姑娘们大献殷情,然后立刻要求与她们上床。操纵者从不使用这种蹩脚的手段。他们会像个混蛋一样用优雅的方式完成一切。

内容概要

詹姆斯•法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获奖神经科学家,教授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已经35年。他所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包括:成人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回路、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解剖、基底神经节、多巴胺、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症、人类大脑成像等。
他的神经复原公司获得了年度最佳生物新技术的评选,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纽约时报》说他对产后新神经元发育的探索是十年来大脑研究最重要、最惊人的成就。他经常为各类媒体提供犯罪和恐怖心理的专业分析,在犯罪心理电台上露面,在BBC“Are You Good or Evil”节目中占据了突出的位置。
在《犯罪心理》系列剧中那个携带变态心理基因的心理学教授是其本色出演。


 天生变态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终于看到中文译本出版的消息了,我自己感觉这个书名《天生变态狂》也很哗众取宠的意思,可能会让一些读者误会,书的内容真的非常精彩,很有故事性。早些时候我是在这里看到相关信息的。http://gz.ifeng.com/yangsheng/jiankangsudi/detail_2012_08/22/300400_0.shtml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命运。倒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性格决定命运。大脑、基因和早期成长环境会影响我们一生,换句话说,在你惶惶摇摆,不知道人生下一步如何选择时,你的DNA已经为你铺设好了未来所有道路。《天生变态狂》作者詹姆斯•法隆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以他的亲身经历及他整个家族的血腥史为蓝本,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大脑皮层扫描图,将所有光明的、黑暗的、能摆到台面上说的和需要隐藏的阴暗角落统统都铺在我们面前。本书的上架归类为畅销心理,我认为归到专业科普类也完全合适,里面有很多术语需要边看边查阅资料,对于心理学小白来说,想通读此书,辅助资料至少要读此书篇幅的三倍以上。作者将他研究的犯罪遗传学、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脑成像规律,再掺和一些他狗血的家族史,与他自己的自身经历,时而诙谐幽默的插科打诨,时而一本正经的严肃学术,综合成一本书放到读者面前,绝对干货,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偷偷研究自己,会不会也对上几条,算是高危人群。如作者所说“……这些发现都是可以对人炫耀的资本,这就好比,如果你发现自己家族里出过好多江洋大盗,远比发现自己的贵族血统要夸耀的多。”现今科学家们主流意见认为,人格更多是基因决定的,不能改变。而作者显然是抱有不同观点,甚至书中抛出问题“你能改变一个心理变态吗”。作者患有躁郁症、缺乏同理心、喜欢刺激和冒险的举动、善于操控别人,但是这些特质却并未将他推向一个杀人犯的路径。他将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自己良好的童年和亲人的爱与支持。这让人想起香港电影中杀人犯经典开场白“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在詹姆斯提出的三角凳构想中,大脑损伤,基因病变,早期心理受到精神、身体的虐待,三者合一才可能引发心理变态。美好的童年会让人变的善良,亲人的爱与支持会让人变得豁达,一个善良豁达的人,总会在生活中碰到有趣的事,即使遇到小小挫折也不会哭天抢地的咒骂老天不公。哪个环节不到位都成不了一个“成功”的心理变态。就如本书封内写的那样,每个人的内心都匍匐着一头黑暗巨兽,伺机将你拖入无尽的深渊,唯有爱与陪伴能带给你寻找光明的力量。读过此书后,我对周围一些朋友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在爱的表达上更加外露,还有,我想会在未来对孩子的教育上起到关键作用。
  •     历来,天才和疯子就都视作完全对立的两个群体,当然也有发现说明,很多天才都有疯癫痴狂的一面。当有一天,一个人发现自己命中注定就是一个变态者,却走上了学术的巅峰,成为科学家?对于常人的惯性思维,是不是一记耳光呢?詹姆斯被《纽约时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科学家,他用35年研究发现心理变态者有着异于常人的大脑结构。2005年一次研究中,他竟然发现自己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者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母亲得知后,塞给他一本书。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几百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引发百万点击量。貌似大众对 “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感兴趣。《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影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如果你看完这本书,还是觉得作者只是在逗逼自黑,那只能说明你没有理解他深层次的期待。理想吧,他为何被 华尔街日报/纽约日报,甚至全球科学界最具影响力杂志nature 所推崇呢?为何被邀请登上全球最具影响力知识信息分享平台TED来演讲呢?他能背弃家族的魔咒,成为一个天才,成功者,跟他的母亲给他的爱和陪伴都是分不开的。有了这种支持,詹姆斯才可以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没有谁可以有理由放弃自己的人生。更何况上帝并没有给予我们变态的大脑,变态的基因。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如书名有趣
  •     看什么都能想到缪俊超。够聪明+够变态。
  •     从自己的脑部扫描开始讲到人格变态,很新的一个研究点。专业内容蛮多但说的都略简单,用自己的经历来分析变态人格,可能因为自传的关系显得故事略微繁琐,而且总是感觉不太系统。作者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希望为婴儿做基因测试,这点我现在自己都没有绝对的看法。总体蛮好的书,科普还能带给人思考
  •     题材新颖吧…… 啰啰嗦嗦的 有点磨叨 作者还有自我崇拜倾向…… 正如他在书的结尾写到 这本书更像是他的自传
  •     作者自传+干货普及,可以一看
  •     讲真心话,跟我心里想的是有点落差的。
  •     2017-01-25 / 已送人
  •     有意思
  •     在学《生理心理学》课程看这本书可谓恰逢其时,以追踪变态杀手脑结构生理变化著称的法隆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发现自己的脑结构与变态凶杀犯别无二致,顿然生理决定论的构想轰然坍塌。脑功能分区和功能回路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感情以及行为方式,不过变态杀手需要三个条件,大脑额框部皮质,杏仁核在内前页皮质功能低下,基因多处高危突变以及童年早期生理心理性虐待。整本书是法隆自我剖析的自传,也是学术生涯的科普解读,推荐。
  •     看到书名以为是研究人心理过程的,看了后原来作者是通过自传的方式给我们做了个脑科学的科普,基因影响着大脑功能,由大脑指导着人的行为,但后天环境的影响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友好环境中成长可以让一个有着好斗基因的人变得和谐。此书算是写的比较有意思的科普书。
  •     觉得内容跟心理学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主要是对作者自身即携带战士基因,脑扫描图又显示具备变态人格,但实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变态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天环境也可改变人的品质。不过这本书让我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类似于人的行动的思想是如何产生到完成、脑结构等知识。也是值得一看的
  •     文科生看不懂生物学知识
  •     看完以后感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我也该去做个脑部扫描图了。传记的成分更多,科普的部分感觉一般人看不太懂。
  •     科普的地方写的不错。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自恋者的自传罢了
  •     看吧,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出生之前就设定好了。我觉得我心理变态怎么破。
  •     原来是科普书~
  •     大篇幅讲述了影响性格等的天生原因,再加上对自己的分析,感觉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论述和分析为主罢了。半天时间读完让你明白自己可能是个天生的变态
  •     作者开始是基因决定向的,后来因为自己脑子扫出的结果偏了点环境。还是挺有趣的书,脑子是个好东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年看完。
  •     很棒的科普读物,作者剖析了自己的变态心理和躁郁症问题。虽然感觉字里行间还透露着一些些自恋和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精神和细节依然很棒,好好回忆了一下生物学的知识。
  •     基因组是你出生时继承的一本书,而表观遗传作用则是你读它的方式,百分之二的比例确认不低,但又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百分之二,又怎么让那些卫道士们有用武之地?
  •     有点看不懂,并不是没兴趣
  •     基因决定你人生的模型,但社会交易向模型内填充物质,并最终决定成为了怎样的人。所以我虽然冷血,但是我依旧是个好人。
  •     很多专业型的名词很难懂,看的太懵
  •     深刻真诚的自我剖析
  •     如作者所说,“变态狂”这几个字足以引起每个人的注意力,我就是被标题所吸引拿起这本书,读完序言觉得作者文笔还挺有意思。但是读到中间,出现太多过于专业化的脑部词汇,包括我这种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啃起来都觉吃力,于是略过了稍微专业部分的章节。读到后面越来越不喜欢作者,因为这就是一本自恋的的自传。作者把自己有暴力基因的有名祖先拿出来炫耀一下,顺便给自己现在身边所有的亲朋点一次名,介绍一下他们有多优秀,再聊一聊自己在学术上多么牛逼,去好多过国家参加过好多次演讲,这本书就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作者的脑部扫描和变态杀人狂的脑补扫描很相似没有让我吃惊,让我吃惊的是作者竟然不觉这本书写得如此不讨喜。嗯,他就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脑部受损者。---我拒绝读一个没有伟人名气的人的自传,还把自己写得如此与众不同。其实我觉得自
  •     遗传学&科普读物
  •     “我知道他内心有一头怪兽,但我和他的关系非比寻常,我知道他是个好孩子。”或许正是这种想法,让我做出了选择。包容某种危险伤害,或许只是想完成一件自己希望做到的事情。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可惜没有很顺畅地读完,断断续续就有些不舒服。【201707】
  •     翻译的名字和文笔都不太好,还有一些错误和不精心的地方,合起来应该扣掉一颗星。但是对于外行来说,内容是翔实的,考虑到这一点,这是一本写起来并不容易的书。如果看到更好的版本或者更好的同类作品,我可能会回过头来把这一颗星扣掉。但在那之前,我仍然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
  •     2017
  •     居然有同感。自传,中间讲到他研究杀人犯大脑,发现自己的大脑和杀人犯类似。最好一章很直接,怎么说呢,估计在国内就跪了,工作要丢了吧。 1hr - 2/20/2017
  •     没读完
  •     心理变态是一种天生的不同,正常人可以把其想象成与大众不同的生物,因生物多样性存在着,并将一直存在下去。心理变态者并没有罪恶,他们生来如此,没有同理心,自我主义,追寻刺激,不被社会秩序所束缚。
  •     更多是为了标榜才赶着在一周内读完,生理基础薄弱导致读完后不记得什么干货…
  •     看完以后真的觉得作者确实有点心理变态
  •     哲学思考贯穿所有科学。有时候人真的很难直面自己的缺陷,并在同时问出为什么。自我剖析爱好者的指南。从亲子教育与人际交往的普遍性来看,所有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     2017-2 很实在很干货的一本心理书 前面看大脑构造如果没有基础会有点晕 越到后面越好看 很深刻的自我剖析 除了天生基因外 还有家庭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很多事例可以反观自己 更清楚认识自己 喜欢
  •     每个人心理或多或少都有变态的基因,自我反思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亲社会的轻度心理变态似乎是最理想的状态。
  •     自身家族历史穿插脑科学专业知识铺垫很到位,专业知识上有图形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很好理解。基因组和转录组复杂组合一定会产出一些拥有极端基因和行为能力的人,只要人类存在,他们就不会消失。
  •     说了半天都没说到正题上,注了好多“科普水”。
  •     2017第一本书,作者从坚定不移认为,人脑扫描图决定一个人是否是天生变态。到发现自己的脑部图像正是变态者常有图像,进而以自己为例,推出三凳腿理论。书中有些地方有些重复,大致来说还算可以。
  •     我觉得我跟作者有点像啊…… 想当年初中,我想大学就读个心理学。看完更想去考研,考个心理学的。
  •     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也是个变态狂
  •     不好看,完全就是作者的自传,但其实作者的故事并没什么特别的看点。
  •     感觉能了解好多人
  •     基因好强大
  •     没什么内容 题目都是哗众取宠
  •     非常专业,看完甚至会对自己的人格产生怀疑。以后在对别人说出“真想打开你脑袋看看里面装的啥”的时候,建议还是先剖开自己的瞅瞅吧,指不定谁比谁更不正常呢。
  •     满满的术语,可是依旧很好看
  •     关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科普,但是感性的东西有点多了
  •     作者超中二der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