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孩子全跳舞》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ISBN:9787532728879
作者:[日] 村上春树
页数:152页

泰国之旅到蜂蜜饼

喜欢《泰国之旅》、《蜂蜜饼》。由空虚向心灵的转变,总会给我们很多的触动,我们需要的是故事给我们的感动,文字给我们的启发,只要心敞开,放下那下该放下,抓住值得我们把握的东西·····这不才是最后的结尾吗?静下心来,听听我们心里那个最真的声音!

谁跳谁的舞

ufo飞落钏路--有熨斗的风景--神的孩子全跳舞--泰国之旅--青蛙君救东京--蜂蜜饼6个故事于我而言是逐渐明朗的,都与神户大地震有关,也许作者是为了纪念什么,也让人们记住什么。。。通过作者摘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恶魔》与让。吕克。戈达尔《疯狂小丑》中的对话,也许我们能感受文字下的力量。于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地震只是个名词,我们只能知道发生了,然后看着大量的新闻报道,我们开始为那些死难者悲伤,哀悼。不断上升的死亡数字,不断捐助的大量款项,不断涌现的感人事迹,我们就像在一个高台上,看下面发生的一切惨状。我们看到的是一大团一大团的受害者。然而,事实上,对每一个受害者,我们又知道点什么?"根本不知晓每个人的情况--有没有妻子儿女,喜欢戏剧还是更喜欢电影,全都一无所知.只知道死了多少多少人."(让.吕克.戈达尔《疯狂小丑》)说实话,前两个故事的确还有一些情节的前因后果没完全弄懂,但其所表达出的心境,是可以揣摩的。我们都是自己那出戏的主角,个中复杂情感只有当事人才清楚,有人无法在这个世界呼吸就会选择集体自杀,有人不安于平静无奇的现状就会做出令身边人无法接受的举动,有人很平凡很平淡不起眼但关键时刻他却是主导,有人明明爱着却选择放弃。。。“目睹的东西未见的都是真实的,我的敌人也是我自身内部的我。我自身内部有个非我”“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神的孩子全跳舞,只跳自己的舞

小幸福。

在地震这个问题上,实在很佩服岛国人民惊人的韧性。不论怎样,要熟悉日本,或者熟悉日本人,地震绝对是个绕不过的话。想读这本书显然是因为这个名字实在太好听,太令人好奇。村上的书,读过也像是没读过,永远像面对着不能解释的空,这空显然不能带来所谓阅读快感,因此他的语言远比故事有看头,值得咋吧咋吧 。序里很明白告诉我这是村上对于一次地震之殇的思考,也明白告诉我你压根别想从书里弄清楚他到底思考的是什么。如果他煽情一点,可以用没完没了的对比告诉我这灾难有多么惨烈;如果他伤痕一点,他可以告诉我这些蝼蚁都有些怎样的故事;又或者他cctv一点,吹捧吹捧岛国人的脊梁骨尽管我从没看见他们的作家们这么做过。但他毕竟是村上春树。尽管我也在疑惑他写的这些到底和地震有几毛关系,但他并不使我执着,也并不使我沉重。我仍然像是傻瓜似的对着一团空,但这空不是黑洞的空,而是天空那般明亮的空。他的文字,很像傲娇又闷骚的小孩的手,悄悄拂过你的头,你感到有一点点治愈,那已经足够在最初支撑你。他想要我们看见的,应该是生活中那永远细碎繁杂并且一再重复上映的剧情吧,像必定要抽的烟和要做的爱,必定要流的泪和恨的人,有一点戏剧化,一点奇迹般,一点意犹未尽。他想要我们知道的,也就是这样,一切失去便是得到,在此地失去,一定会在某地获得填补。我们总会回到生命中既定的轨道上,不管你曾经多么惊天动地地活过,这样的琐碎细节才是你大部分的人生,那些细节大多叫做平淡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神的孩子全跳舞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很有名,他的《挪威的森林》也似乎在我们中学时候一度流行。《神的孩子全跳舞》是他的一本短篇小说集。而同名的《神的孩子全跳舞》则是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中主人公善也从出生起就没有父亲,跟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以及和母亲一同信教的田端叔叔都告诉善也说他是神的孩子。他的父亲是天上的“那位”,是整个世界,一直与他同在。而田端叔叔也说总有一天,在某个时候,父亲就会和他相遇。小时候的善也是笃信不疑的。但是当他仅仅祈求“那位”能够让他在体育课上接到飞来的棒球却无济于事。于是到了中学他就抛弃了他的信仰。他知道母亲高二的时候就曾经怀孕,后来又和曾经给她做堕胎手术的医生在一起,虽然认为做好了避孕措施但依旧怀孕。只是那个医生不相信是他的孩子。于是善也的母亲带着自己肚中的孩子差点自杀。后来母亲被救之后就热衷起了教徒活动。小时候的善也就被母亲温柔的双手拉着挨家挨户去传教。而抛弃信仰之后的善也一直认为那个缺掉一只耳垂的医生正是自己生物学上的父亲。于是在一次下班之后的地铁上曾经尾随那个像极了自己父亲的人。在我看来似乎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鼓舞着他那样疯狂地尾随那个人。但是那个人却最终在黑暗中消失了。善也惊讶,无奈,和迷茫。他在黑暗中跳起了舞蹈。那舞蹈中包含了什么。也许有疑惑,也许有无奈,也许有恐惧。我还没有读懂。而小说同样也涉及了伦理上的问题。善也从小跟母亲呆在一起。母亲很美丽,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外人常常把这母子俩看作姐弟。而善也从不大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心中对母亲的微妙感觉。但是他不敢表露出来,也不敢对任何人诉说。以至于在田端叔叔临终前对他说出对他母亲的不轨想法的时候,他几乎要讲出自己心里同样存在的想法,却还是最终压抑住了自己。在村上的这篇作品里虽然有有悖伦理的地方,却没有直接地或是激烈的表达出来,不像源氏物语里那么轰轰烈烈和直截了当。他始终以一种温暖的缓慢的语调娓娓道来。在故事里隐含着这些。它也不会让人的心里大起大落,它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安静和温暖。善也是神的孩子。当高中毕业女朋友想要和他结婚,他说自己是神的孩子,是不能和任何人结婚的。我也并不知道究竟是因为是神的孩子,还是因为母亲的缘故。但是善也却也为了避免自己对母亲有不该有的想法,而想要自己独自出去住。我想他的心里应该是十分矛盾的吧。神的孩子。即便善也后来抛弃了信仰,认定了自己有生理上的父亲,但是当尾随失败之后,还是想起了田端叔叔曾经说过的,在某个时候,父亲也就是“那位”会和你相遇。那么,是彼时么?当自己独自陷入了一片黑暗,在废旧的棒球场中,望着苍穹的时候,感觉仿佛被一个人所注视,难道就是“那位”么?善也不知道。善也只是舞蹈。和着风,和着天上云彩的飘动,跳着舞蹈。而故事的最后,善也发出了一声“神呦”。不知道是在感叹,抑或是无奈。是感觉或是相信了神灵的存在,还是只是无奈的叹息呢。我无从知道,村上留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疑惑。虽然台湾著名乐团五月天后来也因此创作了一首名为《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的歌,那却是一首充满温暖欢乐情调和圣诞节日气氛的曲子,似乎与村上的作品没有实质的关联。我是神的孩子。所以我舞蹈。也许跳舞的时候可以忘却掉烦恼和抛开想不明白的事情。又难道是因为如此?

关于“实质性内容”

  看到有人提到村上春树的《神的孩子全跳舞》这部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95年神户大地震后不久的事,各自独立成篇。于是找来看。在扉页上写下“购于汶川地震后”的字样。头脑里一直盘旋着“四川”,竟将“川”字写成了四竖……        第一篇《UFO飞落钏路》讲的是神户地震后,小村的妻子在看了多日的地震报导后突然离开了他,还留了一张字条,说和他一起生活,就好像同一团空气在一起。没有实质性内容。        也许这就像这些天来我们这些“幸存者”的感受一样:电视上无尽的废墟与伤亡,巨大的刺激与震撼,除了带给我们巨大的悲痛以外,也将人们心灵深处的伤痕剥露,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去珍惜生命中的一切,去梳理埋藏了的心结。《中国新闻周刊》中说,我们13亿人民都是幸存者。朋友说,这样的说法让他很感动,这样才真正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这场地震中不是旁观者。小村的妻子应是早就感受到对于目前生活状况的不满,或许那场地震让她感到了生命的脆弱,不知何时便会失去,因此要从当下开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所以,她离开了丈夫和熟悉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更向往的人生。        后来小村帮朋友捎一个木盒到北海道。小村不知晓木盒里装的是什么,只是带给了佐佐木和岛尾两个女孩。岛尾在旅店里对小村说的:“因为你的实质性内容装在了盒子里。你浑然不觉地把它带来这里亲手交给了佐佐木,所以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 小村听到猛然一惊,这句话带来了震耳欲聋的安静。岛尾道歉,表示自己是和他开玩笑。可是那样的震惊,却让小村,还有我,都切实感受到,自己对自己的“实质性内容”原来那样的重视。可是,平日里,也许在不经意间,却让它一点点消失了。小村的妻子对“实质性内容”有着主动的追求,而小村则被动地在误以为自己的“实质性内容”被骗取时感受到了它对于自己的重要。        究竟什么是一个人的实质性内容?于我而言,它区别于自己作为“人”的形式,是由自己的个性、经验、热爱和意愿等所带来的主动的所思所行。它使一个人并不同于机械奴隶,也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个体的部分。回答它或许可以首先回答,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有着怎样的期许呢?

人可以是自己的神

人可以是自己的神       初看《神的孩子全跳舞》的时候,就觉得配上这样一个温馨美好的题目的文章内容,应该也是同样具有适宜温度。以1995年神户地震为背景,村上的文笔里仍旧隐隐地透露出清冷孤独感。但是在字里行间仍旧穿插着一些温暖的情节。       四十三岁的母亲,却仍旧带着些孩子气,在半夜一丝不挂地搂住善也睡觉。并无别的意思。却仍旧让正在发育的男孩子有了些矛盾与忍耐。微微地带有俄狄浦斯情节。“或许该在适当阶段离开家独立生活才是。”一心这样想着,却在二十五岁时仍未离开家。母亲告诉他,说他是神的孩子。并把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全部灌输给了他。无论是怎样强调善也却仍然觉得,自己是医生的孩子。    当年苦苦祈求保佑自己好好接住外场腾空球。“假如神真的是父亲,那么这点祈求是应该听得进去的。”从虔诚到怀疑,并不是一瞬间的,而是在自己的成长中,从缝隙中一点一点涌进来,直到一发不可收拾------我真的是神的孩子吗。母亲的叙述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医生就是自己的父亲。那么,那么多年的祈求,还有田端叔叔的谆谆教诲,那又算什么呢?是一场自以为可以让自己有所信仰在别人嘲笑自己没父亲的时候给予自己安慰?是更多的茫然与失落吧。    善也对于神的怀疑也建立在田端叔叔的发生的事情上。那个一直在强调他父亲是神的叔叔,却更能带给他更多的安慰--------比那个遥远的神要多。他救了善也的母亲,当然也救了善也。为善也取名,在善也灰心时给予鼓励安慰。神不仅是善也的神,也是田端的神。“善也君,我已不久人世了。”那个同时也苦苦信仰着神的田端,被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善也想,既然神可以考验人,那么为什么人不可以考验神?    为什么人不可以考验神?    我想,这里隐隐地透露出善也的疑惑与不满。神为什么就一定能笃定一切?难道神就没有痛苦与孤独吗?神就没有怜悯与同情吗?看看这一切吧,对于那些真正虔诚的人,神又回报了什么?相比来说,相对于虚无缥缈的神,还不如人来得实在,人有生老病死,有羞愧与自责,而神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进行一回反思------他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而这个神,与其说是发泄的对象,不如让善也套上他的父亲的身份。    神哪,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叹息沉如深深的无底之渊。而不知何时开始,对于意义的思考便随时伴随着他。      他跟踪医生,却跟丢了,来到一个令他无端到达的地方。破败的棒球场,黑黢黢的挡网。一个人站在那里茫然地站了很久,也想了很久,想起女朋友对自己说过的话,想起远在地震灾区的母亲,最后想起的是田端的话。陌生小镇的棒球场,他开始思考着意义的本身,“男子跟丢了。一旦跟丢了,这一连串行为的重要性也顿时随之模糊起来。意义本身分崩离析,全然无法复原。就像顺利接住外场腾空球曾经是生死攸关的重大悬案,而不久便不复如是。”“我到底在这上面寻求什么呢?”“我所追逐的多半是自己本身带有的类似黑暗尾巴的东西。我偶然发现了它、跟踪它、扑向它、最后将它驱入更深沉的黑暗。我再不可能目睹它了。”在挖掘灵魂的深处,黑夜中伸开四肢,抬头望向苍穹,望向明月。四肢融入夜色,源源不断的力量从灵魂深处汲取,究竟是什么是自己的本源?自己该回归到哪里?到底要不要相信神?到底要不要相信自己?迷茫的双眼从深处透出隐隐的光亮,在节奏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倾听自己的心跳。黑暗中树叶舞动。灵魂与大地的脉搏共交融。他静下心来,重重的喘息,透视着地面望向世界深处。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它永远存在着,没有对不起谁。无论有没有神,自我的存在是真真切切的。如果真的没有力气去怀有对神的信仰,如果对于神真的是心灰意冷了,其实,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神。为什么要固执地追寻那些黑暗中的东西,它存在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让自己找到。母亲不相信避孕套,不相信男人,不相信医生,所以她去相信神,那是一种绝望劲头的柳暗花明,未必一定是光明的 ,但是显然,它把混沌状态的母亲拉出了泥潭。可是如果没有神也没有人来救自己,那么,自己的存在便是让自己苏醒。   人为什么也不可以是自己的神呢?   “善也默默地拉过田端的手,握了许久。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   神的孩子全跳舞,那是关爱,是灵魂的共鸣与共同苏醒。不要害怕孤单。神的孩子全跳舞。   

靈魂與身體脫離的儀式

還是好看,雖然看過了...生命發生的所有事情,沒有邏輯.傷心,也是要吃飯喝酒跟作愛.這是他的本意嗎?我不知道,但是也很貼切.沒來由的就結了婚,沒來由的就又一個人.不知為何,好像只是要在生命中刻下印記一般.那種與世隔絕的生命進行式,也就是在日本這種國家最是強烈吧! 心裡真正的想法,被"沒事""可以""OK"微笑,喝啤酒之類的事代替."心裡感覺是站在懸崖邊,快要大叫出來",表面還是與不認識的人寒暄.這是一個脫離自己靈魂的儀式吧!

神的孩子全跳舞

大学的时候看了很多书,不过大多都已经忘记情节了。这本也不例外,但是还是记得主篇《神的孩子全跳舞》,那个故事情节很特别。一个神父拯救了一个堕落的女人,还生了个男孩。村上的想象力还是很可爱的。

既然神可以考验人,那么为什么人就不能考验神呢?

神的孩子全跳舞算是第一次认真地看村上春树的小说。很坦白地承认自己有些看不懂,阴约觉得他的文风算是隐喻流的。但是想说什么就不知道了。后来看了评论,似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正如评论中所述:六篇小说的主人公们在经历空虚、幻灭、求索、跳舞、憎恨、困惑、抗争、战斗之后,最终找到了终极性光明和出口:爱,只有爱才能使遭受重创的心灵获得再生,才能使人走出地震心理阴影。虽然文章整体不是那么易懂,但是所读之处还是不时会有一亮的感觉。这些感觉似乎能够告诉我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摘录了一点如下:年轻时候若是太精明了,凡事滴水不漏,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既然神可以考验人,那么为什么人就不能考验神呢?若在生的方面费力太多,就难以死得顺利。必须一点点换档了。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活着的时候多少有所差异,死了都一样,都是被扔弃的肉壳。那是来自早已葬送的过去的余响。没有根啊,同哪里也连不到一起。确实从这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空虚、幻灭、求索、跳舞、憎恨、困惑、抗争、战斗”这样的心情。最喜欢的是这句:“既然神可以考验人,那么为什么人就不能考验神呢?”相信这句话让那些饱受命运不公安排的人们引起很大的反思。另外文章的背景是日本的大地震,因为一场地震,原本以为最为坚固的大地也变得不安全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了这样的小说。这一点是值得自己在阅读前需要细心体会的。自己没有经历过这样颠覆性的事情,恐怕无法完全领会作者的心理。

评《泰国之旅》

题记:1、好奇使人们为了同样的虚妄知识,从事巫术。好奇甚至使人们在宗教中试探神明,不为人的幸福,仅仅为了长见识而要求灵迹。------奥古斯丁《忏悔录》卷十 第三十五章2、其实这不是小说家们凭空捏造的幻想,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信念变形。几乎所有文化对于名字都有各色各样执迷的传说,其实都是有关语言文字起源的构想。比如说仓颉造字,据说在他造成第一套文字的时刻,“天雨粟,鬼夜哭”。天何以雨粟?鬼何以夜哭?因为自此以后,它们无所遁形,它们的真实被人的文字套牢了。---梁文道《我执》之《真名》泰国之旅,该如何定义或者描述?我不曾亲自到达这个神秘国度,一些随着日益崛起火爆的快餐式的东南亚旅行团集体出行的中国游客,据说会去“6996”---由数字姿态就含有 “the lust of the eye”---之类的场所观看真人秀。这种极尽感官刺激的娱乐旅游产业是泰国文化特色的全部?匆忙浮浅潦草的中国旅行团路线,真的能够将我们引入这个国度的文化内核?梁文道在《我执》的末尾写作了《大城之路》的一组五篇文章,“如果厌倦了夜夜笙歌、日日按摩的生活…..或许想到某些古迹”,他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切换,大约借用某位17世纪曾经出访泰国的欧洲作家或者使节(也许该主人公具备两个身份)的类似日记-回忆录的形式,记述暹罗王朝(古代泰国)由盛极一时到转瞬毁灭的历史昨夜和现实今朝。国王心胸开阔,外邦才子入仕;首都金碧辉煌,万国商贾云集。不幸宫廷政变,王室绝户,前大臣登基,他驱逐所有外国人。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缅甸军队磨刀霍霍在境外囤兵,趁着暹罗王朝内斗引发元气大伤,一举消灭吞并。今朝,阿育塔亚遗址仅仅成为教科文组织的展览,素净的草坪也不过是修饰的底座。王朝兴衰的过程,17世纪那位作家恰恰身临其中,旅程中,他正苦恼着自己的爱情—-心爱之人即将嫁给他人,他究竟去不去参加她婚礼?他此次借出访东南亚的腹地,远远避开伤心地,不过沿着海湾、大河坐渡船而上,他依旧禁不住自己的相思,不断地书写信件、日记,这些内容既有自己私人的压抑的爱欲,也有异国的奇特风情。风云突变,该主人公自暹罗仓皇外逃之际,他的信都统统落到旅舍。多年以后,仿佛有香客或者游客步入庭院或者洞窟,会发现几百年前相思和祝福的文字。【梁文道写作5篇五章是否有什么文本依据?是以什么作品作为底本?抑或,这作家的情感经历纯粹就是梁文道的想象文字?】2012-7-12 周四23:23到7-13凌晨,我匆忙看过村上春树《泰国之旅》 (收录于《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另外一种情致。如果说梁文道的《大城之路》系列是历史文化之旅,穿插相思之苦;那么村上君的《泰国之旅》则是一段心灵的回归之旅,村上君没有营造古代王朝悲壮的背景,不过主人公却有他乡重遇故人般的欣喜,而且通过梦境等神秘仪式来解开自己心结。村上君是一步步通过回忆、联想等手法交代故事角色的过往和当下隐藏的诸多秘密和线索,倘若我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或许丧失很多趣味。文中,也穿插梦境之类象征语言。早月女士如今到了更年期,时不时觉得燥热,需要药物来控制。她出生于日本传统文化保存完好的京都。上高中前,父亲健在,人生似乎一切顺利,父亲尤其喜爱听爵士音乐。不过父亲去世后,似乎生活当中一切走向“糟糕”?首先,妈妈不打招呼,把播放设备和全部唱片处理掉。一次次回忆的碎片拼凑出这样的信息---她似乎有个往后迁居神户的恋人,年轻相爱时候,她一度怀上该恋人的孩子,但是感情破裂,被逼迫堕胎,给她很重的心理创伤,她30年来一直怀恨在心,她也无一日不思念这个人,关注他多年来一次次的迁居和近况。近期神户大地震,她甚至期待他能够被吞没到地层深处,在再次试探给他神户的住处打去电话,无人回应之时,她心中甚至涌起报复快感。他也许在灾后房产、金钱 荡然无存,很可能身无分文被迫流浪。“想到你对我的人生的所作所为,想到你对我本应该生下的孩子干的勾当,这点报应,岂非罪有应得!”她曾经留学美国底特律并且结婚,连续十年专攻甲状腺的病理学。她不肯要孩子,让丈夫不理解,进而出轨。近期,她的日本“本田”汽车被人砸坏,而且喷上“日本车”英文的油漆,报警时候,警员甚至认为---“大夫,这里是底特律,下次要买福特车才行。”一些美国民众不满,寻找日本作为“他者”来泄愤。哪怕仅仅是非美国的消费符号,依旧可以成为攻击对象。全篇小说显示,早月几乎不会去关注政治生活的,她所结交的圈子仅仅是这个业务领域的顶尖医学专家圈子,她或许在早年的创痛中,寻求进入这个普世化标准化的医学圈子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技术虽然没有国界,但是 每个个体 还是有各自的国族认同,也许在她不过是辆日本车,但是 某些怀有敌对情绪的美国人,会“恨屋及乌”。她突然放弃美国取得的许多研究成就,貌似非常不理性地回去日本。此次,她到泰国,和底特律的老朋友们聚会。为她安排此次旅途的美国朋友约翰·拉伯特找了一位本地司机兼导游 尼米特 ,“你什么都不用想,总之一切交给他就够了,肯定顺顺当当,他可不是一般人物。”入住的宾馆是处于山间的幽静高级度假村,透出不惜工本的精致。尼米特 作为司机,招待周到,他 的英语是挪威口音,后文交代这包含他前半生的几乎全部秘密;他的车上恰恰一直播放爵士乐的音乐,恰恰是早月女士少女时代听爸爸播放的音乐。唤醒她多年前的甜蜜回忆。第一天入住时,早月没有去游泳,那里泳池的确拥挤,在泳池旁边,她做了笼中兔子的怪梦,后来都分不清,她到底是笼外之人,还是笼中之兔。第二天,依从尼米特的推荐,她去了一个无人打扰的私人泳池,舒畅游泳,独自安静反思自己,池水恰巧很凉,也便于冷静自己,排除更年期的燥热。“白白的云絮在空中飘浮,鸟儿和蜻蜓从头上飞过。早月心想,若能永远如此多妙。”好在 村上君笔下节制,尼米特是个礼貌刻板的人,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暧昧。这次游泳回去路上,早月打听 尼米特的英语口音,尼米特顺带介绍自己经历。他本人曾经给一个挪威老板开车33年,从没有结婚。因此从英语口音到自己喜爱爵士乐等等都受到那个先生潜移默化影响,“可以说我每天都是那位先生的影子。”老板曾经耐心指导他倾听爵士乐当中蕴藏的种种情感和 力量。---“‘听出来了吧?那热辣辣的喘息,那心的震颤?’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全神贯注地听,听出了灵魂的呐喊。……同一个人相处时间久了,并且言听计从,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他同心同体了。”“自己真正需求也模糊起来。”早月女士都怀疑,他们主仆两人是否有同性恋关系。挪威老板死后,包括车子和所有唱片磁带都送给了 尼米特。从此尼米特开始自己独立的司机兼导游的职业。后来,尼米特主动带她去一个破败地方,去见一位能够“治疗人们的心灵,主要是预言梦”的“巫婆”,事后告知这是他出钱对她的小小心意。巫婆紧握早月的右手,预言梦境,尼米特为她们做翻译。巫婆预言这样一个梦:早月身上有一颗婴儿拳头大小的白色石头,你到时会发现一条绿色大蛇,它无害,但是抓紧它,它能够帮助你吞掉这白色石头。 然后你一直期待死去的那个人,他没有死,“但对你实在是幸运的事。感谢自己的幸运。”早月还不清楚怎么回事,离开后,尼米特交代动机:“您很漂亮,大夫。聪明、刚强,但看上去心上总是像有一道阴影。往后,你要准备慢慢走向死神才行。在生的方面费力太多,就难以死得顺利。必须一点点换挡了。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大夫。”回度假村房间后,早月独自自省然后哭泣,他对于负心恋人的恨持续三十年,“甚至在心底盼望发生地震。在某种意义上,那次地震是自己引起的。那个男人把自己的心变成了石头,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石头。”旅游快要结束之际,早月请尼米特喝咖啡。早月女士本来想给尼米特讲一讲她这一生,但是 尼米特先生建议做梦后再说出自己心结和困惑,以免提前出口,然后一切变为谎言 (梦想变得破灭?)----或者就是梁文道 的《真言》的解释,如果被言语文字坐实,那么鬼魅等便无所遁形?神秘力量便失去?会她开启的命运转变之门或许又会关闭。尼米特则讲起了自己老板更多信息。挪威老板本来讨厌故乡拉普兰城的寒冷,于是来到炎热的泰国,打算终生不归,不过临死那天又特别思念家乡。尼米特讲“三十三年没有返回挪威的故乡,其中肯定有特殊缘由。他也是个身怀石子的人。”正是这样从容闲适的旅游,才给 早月女士足够空间来开启自己心结。或许早月女士一直以来都是 在父亡、 失恋、堕胎、离婚、异国求学生活的 情感伤痛和 生存不适应当中渡过。她渴望通过理性的方式 安排自己规划自己,比如她 研究 甲状腺病理学这个顶尖的医学领域,期待能够离开神户、离开日本这伤心地,但是就算是逃到美国,她心中依旧没有对负心恋人释怀,她一次次诅咒负心恋人死去,死在地震当中,她于是在心灵郁结了“石子”,这石子没有改善她的生活,她依旧还是会遭遇伤害,比如 她和美国男人的婚姻不幸,似乎 就没有走出她的堕胎阴影。当然带给她伤害的也包括 更大范围内的国族之间的排斥摩擦---比如自己本田车被砸坏,警察反而认为就该买美国车。她回去日本工作,不过疾病依旧郁结。最终成为 严重的更年期症状---燥热。她何其有幸,美国好友推荐的当地司机,也有自己三十年的故事,首先相同的爵士音乐唤醒她生命甜美阶段的回忆,再就是 不对外开放的游泳池,安静适合反省,池水冰凉,也有助于她缓解燥热变得冷静。尤其是带其去见“巫婆”,更是 将她仇恨的症结用象征方式讲解出来。绿色大蛇,或许是她感性的层面的惊扰和恐惧的象征,也是愈合自己生命创伤的象征。她自己“杯弓蛇影”,于是认为这些有害。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她总是将自己生命的伤痛归结于“父亲的去世”,显然是缺乏独立承担感情伤痛的能力,她竭尽全力去培训自己 的理性,求上进,寻求生之世界的物质辉煌,她害怕触碰死亡(父亲去世)和痛苦(负心恋人带给她的伤痛),但是直面这些痛苦,和他们和解,才是真正的幸运,绿色大蛇才会吞掉她心灵郁结的石子。诅咒“那个在神户居住的他”能够死在地震的炽热的液体化的岩浆当中,其实也是在诅咒自己,她可以用更年期来为自己的怪病解释,但是小说开篇就描写了她病症的奇妙—几乎飞机上所有乘客,难耐冷气的考验,不得不裹紧毛毯来休息,她自己却燥热难耐,不得不依靠药物来度过难关。好在她不是彻底的“恋尸癖”人格,听到飞机上面有人呼求乘客当中的医生来紧急救助病人时候,虽然她不是临床医生,只是病理研究员,但是她还是很踊跃想去帮忙,真正照顾面临生死关头的人,体贴别人的生命—这也是她生命当中另外一种正面力量,也许是这样一种力量吸引了此次泰国之旅给她生命的转机。相对应的,三十三年来,尼米特觉得,仿佛离不开老板。“自己真正需求也模糊起来。”他自己似乎长久居住在他人影子当中。—不过文末他无意找巫婆帮助 早月解开心结,或许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表现。甚至包括挪威老板,他不仅仅只是把尼米特当作手下,也与他分享歌曲当中的生命力,告知他如何赏析,也告诉他离乡背井的深切孤独感。临死之前,他慷慨把自己财产和有生命力的那些歌曲磁带都送给了尼米特,无心当中,也为治愈几年后尼米特相逢的早月女士埋下伏笔。“我能找谁斡旋使我与你( 上帝)言归于好?是否该请教天使们?他们作了种种尝试,堕落到乞灵于荒诞离奇的幻梦,结果受到欺骗。(冒充光明天使的恶魔),他有一点和人相似,便是罪恶;因为他没有肉体,便摆出神明的模样,要人奉他为神;但是‘罪孽的果报是死亡’,他和人受到共同的果报,和人同受死亡的惩罚。”【奥古斯丁《忏悔录》卷十 第四十二章】这篇故事当中的预言梦境的仪式,和奥古斯丁批评的对象不同---那些心灵困惑者通过 神秘仪式祈求和上帝同在,却恰恰被导向 魔鬼崇拜。我更多看到的是自度度人—不论是早月还是尼米特,他们不是为了纯粹的猎奇,而是为了帮助别人,以及直面自己的人生困境。末尾尼米特转述了挪威老板讲述的北极熊交配的故事,它们一年一度慌忙在冰天雪地交配,但是交配过后“一溜烟”逃走,继续陷入更加深层的孤独当中,完全没有任何交流,那么他们生活意义是什么?不过挪威老板也问:人类生活意义是什么?或许潜台词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肉欲而交合,瞬间会产生极度的厌恶感。如果人类没有真正交流,生活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样从容的旅途是更加有意义的,虽然智识上、心灵深处会比肉体上辛劳一些。如果旅行仅仅成为某种猎奇仪式和身体心灵的匆忙焦灼不安疲惫,我依旧会像上述奥古斯丁的引言那样保持高度的警惕。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三日星期五21:56初稿22:56:02改定

每一次微笑都是温暖的

这是接触的第一部村上春树的作品,也是至今为止最为喜欢的一部。第一次看是在初中升入高中的那个夏天。前前后后看了三次,每一次都感到一次发自心底的温暖。还记得那年夏天,兰州正午的骄阳炙烤着一切,让我打不起精神,一个人躲在老书店阴凉的角落里,望着书架上一本本书,有两本书的名字吸引到了我,一本是《海边的卡夫卡》,还有一本便是《神的孩子全跳舞》。由于,后者是短边小说集,所以选择取下了它,也使得它成为我初识村上的媒介。在看过多部村上的作品之后,便会感受到《神的孩子全跳舞》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风格。少了几分不羁,村上在这本书中,不似他一贯的灰色调风格,将基调定位为暖色调。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神户大地震后的日本,村上渴望在灾难之后,用自己的文字去抚慰身边的人们,同时也将自己对人生、人性的理解融入文字之中。全书由一 UFO飞落钏路二 有熨斗的风景三 神的孩子全跳舞四 泰国之旅五 青蛙君救东京六 蜂蜜饼六篇短篇构成,个人最喜欢压轴的《蜂蜜饼》。这应该是全书最展现村上写作功底的一部分,男主人公淳平暗恋小夜子多年,但是却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不敢向小夜子表露深深的爱意,直到小夜子结婚又离婚。然而世事是无常的。大地震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淳平意识到幸福的脆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幸福,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拥有今日所拥有的一切,他渐渐意识要勇敢去追求幸福。蜂蜜派的童话故事贯穿着全文,我们可以为童话选择一种不一样的结局,也可以为人生选择一种不一样的结局,虽然悲伤的事已经发生。在故事的结尾,淳平望着小夜子和她的女儿,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承诺:“现在必须在这里,守护这两个女人。”故事一直以一种沉重的氛围,压着书中人物和读者,大地震带来的亲人的故去,心中压抑着的爱,都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然而最后淳平的承诺,却将这一切击碎,仿佛和煦的阳光穿过云层,拭去阴霾,整个世界安静地躺在金色之下……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在零八年5.12之后,与第一次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当得知亲人安好的消息后的欢喜,之后又得知儿时生活过一个月而记忆深刻的汶川县城已化为瓦砾以及记忆中友善的渔民哥哥们生死未卜,震惊之余难以释怀的压抑交织在我的内心。不知所措之中,又一次捧起了这本书,渴求着一丝慰藉。一场灾难确实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淳平,未曾真正意识到幸福的脆弱,或是在患得患失之中失去了所爱。当我第三次拿起这本书时,我决定用每一次微笑去温暖身边的人。

神的孩子全爱蜂蜜饼

<神的孩子全跳舞>,刚刚读完的村上短篇集,趁着记忆犹新,写写读后感.对六个故事有不同程度的喜欢---隐藏了一个意思,这六个故事短篇我都喜欢.其中,我最喜欢<蜂蜜饼>,无论是正吉熊和敦吉熊的故事还是小夜子和淳平的故事,都吸引着我.所有故事都以神户大地震为背景.却向我们诉说了六个不尽相同且风格各异的故事.在佩服他的想象力的同时,我更加觉得,每个人---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是很好的作者,都是很好的故事讲述者.我们都是自己的故事的讲述者,甚至,我们还在改写着别人的故事.闲话休提.自觉小夜子和淳平拜拜绕了一个很大的圈.读着的时候以为小夜子答应和高槻在一起是为了激起淳平的嫉妒和占有欲,然后把自己"抢"为己有;可是,我又不解了,为何大学时那一吻不能一直下去呢,真的不解.好事可能总要多磨;可能多磨了,事情才能变好.不过,<蜂蜜饼>最让我感动的是淳平文风的改变,是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风格要发生改变这一点让我觉得欣喜--话又说回来,我觉得这也是村上想要带给读者,尤其是日本读者的信息,劫难过后,我们需要温暖,我们需要爱人真实的拥抱,以此抹去心头的阴霾.此外,是友情.两只小熊的友情---童话里的友情,是显示的承认世界里的稀罕物,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神的孩子全跳舞>,全书亦以此命名,所以,恐怕不得不提及.我也是真心实意地喜欢主人公."善也",名字本来就叫人喜欢.偶遇疑似胜负的男人并跟踪,虽然不是说是很普及的故事,但能将这样的故事讲述得如此精彩的人,恐怕不多,再次深深地佩服他.到底男子是否自己亲生父亲,到底男子是否发现了自己尾随,到底男子最后消失到了哪一个空间,到底......我是否真的是......神的孩子......数不清的疑惑并无扰人---交接的月光,空无一人的神秘棒球场早将它们驱逐出体内,任其消散于寒气逼人的空气里.觉得善也独自一人在跳舞的场面有点震撼,甚至略带悲壮的以为,像是在自我放逐一样.可是,一切又不尽如此---他的神爸爸在看.这又让我想到,独舞这一举动除了悲壮意义外的一点,那是温情.从出生至今,一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的善也,想必---尽管他自己也未必意识到,但确实如此---会希望父亲能亲眼看见自己的旋转,提脚,摆手,点头...无论爸爸是神,抑或消失(隐藏)于某处的缺了右耳垂的男子.神的孩子全跳舞,我们都在神爸爸的注视下茁壮成长,翩翩起舞.<泰国之旅>,故事主人公是早月,但我却为任其到有的尼米特更深地吸引,其中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与其挪威主人---他称其雇主为主人---的关系.整篇文章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挪威主人"向尼米特讲述了北极熊的生活,而尼米特问了一句"北极熊个为了什么活着"后,"挪威主人"反问了一句"喂,尼米特,那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就是这句话,让<泰>这个本来未必能让我记住很久的故事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关于人生的有深度,有高度的思考,而我则将其理解为挪威主人的略带戏谑的表白---尼米特跟着他33年了,终生未婚;如果说在他反问这句话的时候还没到33年,那么至少,也有一定的年月了.那到底为何后来挪威主人回祖国了,尼米特却留在了自己的祖国了呢?又让人费解了.撇开同性情谊不谈,我距地人是"安于习惯"的动物,是的,安于习惯,时间久了,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重复一些动作而不顾其结果好坏.安于习惯,也可能是出于对改变的畏惧---改变充满未知,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习惯动作的结果亦有好坏之分,但习惯了,坏亦不叫人害怕,例如抽烟.可是,最后两人分处两地了.叫人不解.可能尼米特没有我那么平庸,所以,无畏改变,无畏分离.<UFO飞落钏路>和<有熨斗的风景>都给了我读村上作品一贯的感觉---孤独,无论这孤独的感觉是俗语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的.还是说说两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话语吧.<UFO>中,岛尾在文末说的那句:那是因为你的实质性内容装到盒子里.你浑然不觉地把它带来这里亲手交给了佐佐木,所以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我是在拥挤的公交上读到这一句话的,当时心里猛地抽搐了一下,那真的是恐惧感,我觉得."一如约瑟夫.康拉德所写的,真正的恐惧是人们对自己想象力的恐惧".可能的确如此,可是我没能如片桐那样关闭了想象,所以,我充满了恐惧,想象着盒子里的小村的"实质性内容".若非知道这已接近尾声,恐怕恐惧感将会更加强烈,并延续下去---这可是村上的小说,什么都可能.<有>中则是顺子说的那句:我么,是个空壳.尽管有了<UFO>的经验,可是内心仍然免不了一阵战栗.我觉得"肉体"和"空壳","灵魂"和"实质性的东西"是有区别的,不过不是différents,而只是nuancés.偷掉你的实质性东西,让你行尸走肉却全然不觉,在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充满疑惑和失望中渐渐死去,这不是比叫你死去更难受吗?活着还是要有目标和希望的.<青蛙君救东京>,有成人童话的感觉,就像动画片里的宫崎爷爷作品.我读的书的版本的背面以这篇文章为卖点,称其为村上的"转型之作".确实,这篇文章较之其他五篇文章最不具有我读过的村上的风格,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读过的真的少之又少.不过,我不是太喜欢这篇,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末对青蛙君的描写---讲虫子那段---让我觉得有点受不了了;就像<跳舞的小人>里那段描写从美丽的女主角的眼睛,嘴巴都爬出蛆虫哪一段那样,让我觉得不舒服.我一直认为,个人英雄主义是属于美国人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普普通通,兢兢业业就好了.但是,平凡不等于不存在,我们都需要尊重和,更重要地,存在感.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则要靠一番成绩,一番成就来让世人,也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并感受自己的存在.这是青蛙君和片桐带给我的觉悟.一如过往每一次读村上的作品一样,读的时候和读完之后都有一些疑惑和不解.但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我不会深究自己疑惑的到底是什么;只知道的确存在一些我没有百分百弄清弄楚的东西在.我觉得无论自己怎样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出个究竟;但又觉得这些我都很明白,就算还不明白,也总有一天,所有疑惑都将水落石出般呈现于我."神的孩子全爱蜂蜜饼",用它作为题目是因为它给了我一种很软,很甜,很温暖,很幸福美好的感觉.

我们,都是神的孩子

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小说,也是音乐。这是村上春树的一篇小说及包含这篇小说的小说集。我不懂日语,不知道日语里小说名称的含义,但我喜欢林少华为这本小说所定的中文译名,它确实如名叫少玲的网友的留言那样,“很大愛,又陽光的感覺”。很久以前,因为喜欢村上笔下空虚颓废的调调,几乎读遍了他所有的小说,从最初的《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到《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凄美灰冷的感觉一直延续,直到这本《神的孩子全跳舞》。台湾的歌手似乎比较文艺,对村上也是情有独钟,前有伍佰名歌《挪威的森林》,后有五月天新作《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作为歌曲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我还没有欣赏,但相比之下,林少华的译名要更简洁凝练,也更琅琅上口。中文,真是很美很神奇的东西。再现文字之美的《书城》,最初打动我的,不是内容,而是广告,至今还能记得,“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还有好文章可读”。

神的孩子全爱书

神的孩子都见过UFO,都爱看篝火,和青蛙君跳舞并吃着蜂蜜饼去泰国旅行~时隔4年再看这书,看到了比以前深刻的东西,很大爱又充满阳光的感觉。不过仿佛村上的书都包含了几个元素,每本书。总会想起顺子说的那句“其实我是个空壳,里面什么都没有”让人心酸 但这就是现实

我们的心不是石头

 我不是一个村上迷,看这个书是仅仅因为喜欢的五月天那张我大爱的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很奇怪的发现,在看完《神的还在全跳舞》这篇后的那一晚,我睡的出奇的香,想象着善也跳着跳着的顿悟,享受着文章最后流露的温情和希望,安然入睡。文章开始娓娓铺陈着一出一出的情节,善也一副白皙书生和她年轻美丽的妈妈出现在脑海里面,没有矫情,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甚至让我觉得换为是我,我也同样会有那样的尴尬,一段无处安放的非分之想。故事的后来很精彩很深入,以至于我看了2遍,全然让我忘却了前面的尴尬。我不喜欢林少华在前面续里面说的,一说就说到了启蒙思想,一说就整个上升到人性的善与恶上面去,太行而上了。善也告诉我们的或许不是善与恶这样大是大非的道理。那个黑色的小尾巴,终于陷入了深深深处的黑暗里面。无论它当初多么顽固,多么困扰自己,但它最终还是消失在最深处,正如石头也会粉身碎骨,而对于无形的情感却不会。人只有在支离破碎之后才会去真真切切的去反思,去真正认识自己。懂得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接纳自己,无论是善还是恶,在穿越过一大片黑暗之后,有没有人看着我跳舞已经不值得在乎了,因为神的孩子全跳舞,因为这就自己。经历了一大片黑暗后,那个少一个耳垂的人和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好值得追究的了,因为作为一个物体的人也会像石头一样迟早会分崩离析,因为我们的心不是石头,我们懂得如何去关爱,我们懂得去接纳,懂得重获新生。有一段多黑的通道都无所谓,只要一直走到尽头,总会发现那个拢起衣服角可以钻进去的棒球场。即便多黑暗我们也不会粉身碎骨,因为我们的心不是石头!

青蛙君

六个短篇各有特色,最喜欢青蛙君那篇。春上的书总是很深奥,很隐晦,却又总在想唤醒人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在地震中心呼唤英雄

早在一星期前的惊魂未定之时,睡在草地上的我不时会两条后退立起,高达两米有余,壮实得可以的青蛙君.不知地底是否有蚯蚓君,力量却委实可观.想必的确在空虚无聊中积累了巨大的怒气,实践了冲动是魔鬼的良训.即使真存在青蛙君,这次的战斗也显而易见地是蚯蚓君取得了胜利。万丈高楼灰飞烟灭,无数黎明百姓惨遭灭顶之灾,时间染上了悲哀的色彩。若要细究原因,地震预报自是十分重要,然而人的脾气实在不可预测,若任由蚯蚓君发怒下去,恐怕地球到处都会成为废墟。假使有原因必有结果,犹如有进口必有出口,世界上的力量也是存在某种协调性,蚯蚓君自然是强大,作为正义化身的青蛙君也不会不堪一击。就我看来,找到那个银行小职员才是问题的关键。愿下一次灾难来临时这样的英雄会来得及时。

“非我”的旋转

前天去图书馆明明见到日本文学一架安放着几本《挪威的森林》,不知道是不是谁知道我要借,第二天去已经成为一种“幻觉”了。只好借了《且听风吟》和《神的孩子全跳舞》。而我选择写《神》这本书的书评,完全是因为,我喜欢里面的两短篇,也就是《神》和《青蛙君救东京》首先说说文集的总体吧。作为现代城市小说,我不喜欢他的某些文字,跟痞子蔡一样,好戏谑好调侃,但没什么营养,也许这极具个性,他人喜欢而我不以为然。不过我又喜欢他某些独白,道出了很多常人想过,但是描述不出来的话。比如《有熨斗的风景》中,顺子看着篝火的一点突发奇想:“这时,顺子对着篝火的火焰看了一会,蓦地觉得火里面有什么,有某种深邃的东西。或者该称为心情的凝聚体吧 ,称之为观念则未免过于鲜活具体且带有现实性的重量。”在情节上,写的都是1995年2月日本发生神户大地震一个月后的故事,不过各自独立成篇,几乎是比较飘忽离奇的,我抓不住,除了我喜欢的两短篇,其他的都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不是都市人的寂寥空虚的生活方式引发的“感觉”作祟。在主题上,以一贯之的是:“一颗深受伤害的心如何获得重生?”(来自序文),可是在我看来,除却几个人物靠酒精和性以此麻痹自我走出阴霾,如若要说真的靠“爱和温暖”,倒也不显得,因为这到底是不是“爱”,我质疑得很。下来说说我喜欢的两短篇。一是《神的孩子全跳舞》。这篇文章惊艳到我。善也的存在首先是一个避孕失误的闹剧。而这样的存在,在母亲和自己看来算是神意赐予的礼物来到世间体验人情冷暖,想来未尝不可。善也跟踪所谓的亲生父亲却跟丢了对方,突然意识到:“我到底在这寻求什么呢?难道是想确认自己同此刻存在于此的事情的关联吗?难道希望自己被编入新的情节、被赋予更新更完整的作用吗?....我所追逐的多半是自己本身带有的类似黑暗尾巴的东西。我偶然发现了它,跟踪它,扑向它,最后将它驱入更深沉的黑暗中。我再也不可能目睹它了。”这一场独白特别的形象。对生命来源的确认,不过是一场确认,而实质上同样不会起到什么变化。几十年的成长,压根就来不及再从头做手脚以达到改变什么枝末细节的目的吧。于是善也也就释怀了。善也是神的孩子。这个世界其实存在着太多这样的善也。他的想法应该或多或少使得与他相似情况的读者,得到一种安慰。毕竟,神的孩子在世间不应该悲伤,他们在跳着舞呢,悲伤?没空!第二篇《青蛙君救东京》这一篇的风格真难说清。故事人物很可爱,但是故事情节很严肃。对话内容很可爱,可是对话内涵很严肃。我对青蛙君的屡次竖起手指纠正片桐对他的“青蛙先生”的称呼,感到很搞笑。好吧,它叫“青蛙君”。地震快来了,青蛙君选中了片桐先生做搭档打算去跟蚯蚓先生斗争,从而拯救15万日本人。在这种荒谬的想象下,片桐先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男子,这样一个平凡人,在地震前鼓起勇气答应了青蛙君的请求,也许在某个程度上就传达了一种拯救的思想。可是片桐先生遭遇到更多的意外后,虚虚幻幻,自己都分不清现实真假,一切似乎是他拟造的,可是又何妨呢?人世的变迁如潮涌,下一刻自己未必还存活着。就连青蛙君也说了:“我的确是纯粹的青蛙君,但同时我又是象征着非青蛙君世界....只是有那么一种感觉。目睹的东西未见得都是真实的。我的敌人也是我自身内部的我。我自身内部有个非我。”这段话道出了人对自我的一种质疑与肯定。这种“人”的分裂,其实不是病态,而是一种社会发展导致的必然。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话语,片桐不明白,读者也许不明白,但是它又客观存在。于是我想到,春树的小说中的主角“我”,其实只是分裂出来的众多“非我”,他们存活在每个有交集的人的世界里旋转着,踏出各自的每段属于“非我”和对方的回忆。而整场回忆用502胶水粘合后,就是整个“我”了。

天人与共之舞。

因为地震那段日子上豆瓣,有人提到村上春树《神的孩子全跳舞》,六个关于1995年神户大地震的故事,心下恻然,借了来看,暑假过去,至昨日才真正细看。凄凉而温情脉脉的故事,主题贯穿其中:一度深受伤害的心怎样才能重获生机?答案是温情与爱心,无可替代的温情与爱心可以使遭受重创的、滴血的心获得再生。不似别的小说冠冕堂皇的说教和形而上,都是渺小的、带着灰暗面和绝望的普通人琐碎的生活,然而暗地里夹杂坎坷与戏剧性。课上分心,读完其中单篇《神的孩子全跳舞》,心毫无预料地被绵长软韧的力量揪住,震颤的感觉流遍全身。俄狄浦斯情结,对缺失的父亲的偏执追寻,对自身恶念的痛苦抗争,对信仰和身世情不自禁流露的无奈哀伤,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虽然知道以后也毫无办法的脆弱的坚持,最终全部化作深夜无人棒球场上天地与共的舞蹈,倾尽全力去感觉自己灵魂的存在,自己躯体的存在,与自然宇宙同呼吸,然后不再惧怕,原谅了自己,狂乱的野兽渐渐平静。“不用道什么歉。怀有邪念的不单单是你。作为儿子的我也曾遭受那种不可告人的胡思乱想的折磨——善也很想这样一吐为快。问题是,即使那样说了,恐怕也只能使田端陷入不必要的困惑。善也默默地拉过田端的手,握了许久。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善也蹲在投球踏板上,委身于时间的水流。远处传来救护车低微的呼啸。阵风吹来,草叶起舞,低吟浅唱,倏尔止息。”同是释放悲伤,予灵魂宽恕的舞蹈,让人想到《在我坟上起舞》。说一句包容得令人想哭的话,给别人宽恕,不是什么难事。给自己拥抱,对自己说“我原谅”,才是伟大。因为整个世界都在等待,即使你看不到。

恶魔存在的意义

还记得初中拿了本《挪威的森林》,被同学耻笑看色情小说。至于为什么会看那本书呢,大概只是因为畅销吧。具体情节我都不记得了,作者想说的故事也不大清楚了。现在反思,认为自己对情节的记忆力应该没那么混,应该是一开始就没看明白。不过当时阅读,对其中某些情节的描写一惊一乍,现在还记得。估计当时的思维是,原来...还可以...是这样啊...后来就没认真看过村上春树的书了。一方面,对于被书商或书商买通的评论人士高度推崇的书有点抵触,越是畅销越觉得不靠谱;再来呢,根据“装”的原则,大家都在议论的书你再去跟风,显得不够特立独行;不过呢,最重要的是,随着阅读习惯渐渐定型,看村上的笔法总是觉得不够意思,松散得有一搭没一搭,看了半天没啥故事性,不如其他小说来得痛快。综上所述,就没看过了。现在拿起他的书,纯粹是闲得慌,加上前阵子神经紧张,而逛书市时,每摊必摆《1Q84》,心痒痒地买来消遣。第一遍读完了BOOK1,没多大感觉。之后一鼓作气,又买了《寻羊冒险记》和《神的孩子全跳舞》,前者还在看,后者看完了,非常喜欢啊。这是本短篇小说的集子,原名是《地震之后》,里面六个故事均与神户大地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很后悔一件事,没看故事先把译者的序言给看了。虽然满足了我先睹为快的好奇心,却抹杀了自己对小说的解读能力。然后,我无法避免地跟着译者的思路,有点像做语文阅读题,归纳中心思想,分析作者意图地将六个故事看完了。即便如此,这些故事还是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冲击。最喜欢的是开篇《UFO飞落钏路》。它不如《青蛙君救东京》的情节怪诞,也不如《蜂蜜饼》的结局讨喜,但是它的一些片段引起了我的共鸣。小村的妻子从对地震报道的麻木中突然醒悟过来。那些画面对人生造成的震撼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开始思考,开始改变,开始意识到不安全因素的潜伏。记得汶川地震那会儿,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不跟你爸吵架了,咱家好好过日子是最重要的。相信反省生活的人不在少数。现实让人麻木,一成不变的安稳或是对欲望的不断追求,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反而变成了不必要的事情。但是,变故,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即使缺失地震现场,小村的妻子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一团空气”的存在毫无意义。还有《神的孩子全跳舞》。我喜欢这个名字,也喜欢“善也”这个名字,还喜欢善也妈妈的故事。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能在几近绝望的处境里找到希望和安宁。本科的时候,我选了一门《人的优逝》的选修课,濒死经验啥的看得我触目惊心。那时候就想着自己去世之前能信个啥教,就不会对死亡那么恐惧了。但是,宗教不等于信仰。现在邪教频频曝光,今天看到个啥奥修教,普通教友不论,至少创始人的居心叵测就不能算是信仰。同样信仰不只存在于宗教,五四时期的青年们不信教,照样来得热血。具体什么是信仰,我还不太明白,善也妈妈那样就很好。虽然有逃避的嫌疑,但比直视血淋淋的现实好得多。既成事实,让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儿子成为神的孩子也是一种宽慰。呃,我这样是懦弱者的思想么?在这个灾难频发的时代,杞人忧天也许会导致人心惶惶,居安思危可能会让生活背上枷锁。恶魔的客观存在,但愿能让人反思生活;正如死亡的存在,才能够实现生活的意义。写来,有点教科书的味道了。马上收尾吧,对村上的不了解只能让我对故事情节有点感慨。对于行文本身,我没有发言权。

艺术的坟墓

“一开始我们就该这样来着,可你——唯独你——不懂,什么都不懂,直到马哈鱼从河里消失。”其实,并不是不懂,而是怎么样也不会走出那一步吧。就算时间倒流,我的选择还是一样的。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而不是拥在怀里。能拥在怀里的,只能慢慢的变坏,腐烂,然后死去。而放在心里的,永远活着。是的,我写小说,我写的短篇小说,所有激情和灵感的源泉都来自于你。也只是因为你,还在我心里,在我身边,却不在我怀里。我承认我是艺术性的,那也只是因为你,有你。所以,这就是我的选择。也是高槻的选择。怀抱是艺术的坟墓,我不忍心将你推进去,与我的心一起埋葬。

神的孩子 不会 跳舞

春树 君 的小说 看的是不少 ,可是 甚难 理解 神的孩子全跳舞 ,是 林少华先生直译 的 ,不知与 日版的理解有 多少出处 。总的来说 是不错的 散文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UFO飞落钏路》“那是因为你的实质性内容装在了盒子里。你浑然不觉地把它带到这里来亲手交给了佐佐木,所以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一句玩笑话,实质性内容。我想我仍旧没看懂,但是我想小村没真正去关心过妻子到底在想什么。可是毋庸置疑,人都需要点儿,实质性内容。《有熨斗的风景》“问题是五万年前的事也罢五万年后的事也罢,都丝毫跟我无关,丝毫。重要的是现在。世界这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要完蛋,哪能考虑得这么远。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能好好吃饭,……”……“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三宅和启介,还有顺子,各怀心事。就像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都各怀心事。启介说重要的是现在。三宅为自己做着在冰箱里闷死的噩梦而久久不能释怀。神户地震了,他的两个孩子何在?我看不懂。篝火灭了,冻都把你冻醒了,可是没有,他们都没再醒来吧?《神的孩子全跳舞》“善也默默地拉过田端的手,握了许久。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我们的心不是石头,诚然不是。可是我就怕,心是石头的对立体,太容易炽热。《泰国之旅》《青蛙君救东京》《蜂蜜饼》(未完)

别样的感觉

看了一个短篇后,我再次确认了一下作者确实是“村上春树”而不是名字叫“村上椿树”之类的家伙,因为这本书的文风跟之前的大不相同,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看到最后,我发现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让人感觉到,希望。

天崩地坼不可怕

1每天几次的余震,晃啊晃的就麻木了。呆在屋子里也不恐慌,“生死有命”之类的话,被搬出来催眠自己。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几天,我想当时的感受或许会随着时间流逝淡去,可是这几天的经历(尤其是地震当时的经历)将成为未来一生当中难以磨灭的印记。5月12日,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的我,从昆明抵达成都,从飞机里出来,就在我走出通道,刚刚踏入机场大厅的一刹那,我感觉到脚下的地抖动了一下,砰的一声巨响像什么撞击,后来,我知道那一刻是2点28分左右。接着,整个机场大厅开始剧烈摇晃起来,一个强烈的直觉冲了上来——“出事了!”。我听到地下呜呜的声音,玻璃震动的声音,夹杂着人们的惊叫,看到惊慌失措的人们没命的往出口奔跑,我也拔腿就在机场大厅里飞奔起来。在奔跑的过程中,整个机场大厅像一艘失事的巨轮左摇右晃,不时有碎裂的什么东西从天花板往下掉。我以为是机场事故(当时猜想飞机把机场大厅撞了),脚底虽不稳,也顾不了那许多了,用手里的纸口袋遮着头,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脑袋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出去!出去就好了!”突然,我看到前面有一个员工通道,几个起初躲在桌下的工作人员,这会儿也探出身来,开始往外面冲。我跟着她们跑,迷迷糊糊的就出去了,这时才敢回头望机场大厅。大厅哗哗的继续摇动了几秒钟,就平息下来了。我惊魂未定,只觉得心跳剧烈,呼吸急促,脚底发软。后来,我知道地震持续了有五六分钟,也就是说,那五六分钟里,我一直在机场大厅里练习马拉松。我继续以为这是一次罕见的机场事故,觉得不可思议,为何偏偏被我遇上了,这概率有些神乎其神。渐渐冷静下来,我才想到自己只顾没命狂奔,连托运的行李都忘记取了。欲回去取行李,结果被工作人员挡在了门外,说要暂时封锁机场。问他们原因,他们说他们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机场大厅外面的人越聚越多,我想到同去昆明的小光飞机晚点(我跟他不是一个航班),不知道他到没有,结果怎么也打不通他的电话(两天后才得知,他还滞留在昆明,汗)。我想把这次意外的事故告诉别人,结果陆续打的电话,通通没法接通。换了好几个位置(以为是信号原因),没有任何效果,所有电话都打不通。实在太奇怪了。于是,郁闷的在机场外的空地上坐下来,准备等到机场重新开放,把包取出来再走。这时旁边一个人问我手机短信发的出去不,两人聊起来,我才了解了整个事情的原由。那位老兄说他从市区里来接人,整个成都市区都发生了地震,所幸还没看到建筑物倒塌,就是交通全部瘫痪了……地震!天哪,是地震!从小就生活在成都的我,怎么能想到这里会发生地震!我记得中学时候学习地理,讲到我国的地震带,讲到唐山大地震的惨剧,我还特意请教过老师,成都在不在地震带上?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一下就放心了。所以,当我听到地震这两个字时,我一度产生了不真实的错觉。就像我在大厅里狂奔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在拍灾难片,美国灾难大片里不是常出现类似的场景吗?我怎么能想到自己会亲历这样的场景呢?闲话少提,我开始担心起家里人来了,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如果在家里,房子够不够牢固呢?我一个劲的打手机,打到手机都没电了,还是没法接通任何一个电话。我焦虑的四下张望,发现附近IC卡电话亭前,有人排队。一问,原来IC卡电话能打通。可是没卡啊。好在不久我就发现了卖卡的人,买了一张50的卡,也不管口袋里剩几毛钱了,就开始用买来的卡打电话。终于,经过不懈努力,我接通了妈妈的小灵通,得知她平安无事,松了一口气。我想问问外婆和爸爸,可是外婆家的电话没人接,爸爸的小灵通则一点也不灵通。如此,我还是决定先打车回家看看吧,一路发现街上到处是人,或神情紧张,或议论纷纷;看街边店放的新闻,知道了地震发生的震中其实在汶川。到家后发现楼没垮,只是忘带钥匙进不了门。当天晚上,终于确知了大家都平安无事,外婆家一家人在沙河边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当天晚上4点过,有一次强的余震。第二天,继续转移到三圣乡红砂村一家农家乐里消磨了一天一夜。一晚下雨,觉没睡好,冷,又有蚊子。但大家在一起,还是觉得很安心的。关于这两天,我就略过吧,用“避难”两个字足以概括。第三天,我毅然决定回家去,一来是经不起这样折腾,从昆明回来还在外面神经紧张的度过两天,又脏又累,二来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去机场取了行李,回家洗了澡,吃过晚饭,倒头就睡,半夜数次被电话吵醒,其中一次是妹妹打来的,说当晚还有强震,要我叫醒爸妈一起出去避。我困的不行,哪管那些,继续倒下呼呼大睡,果然没心没肺。在这里,不得不阐明一下我自己的判断,早在第一天沙河之夜,我就跟家人说了,只是当时没人听我的:第一,成都不在地震带上;第二,一个强烈的地震伴随着余震,余震会逐渐减缓下去,强度不会超过第一次强震;第三,成都的建筑基本都是按照最低抗六级地震的标准来修建的,我家的房子在地震当中就毫发无损;第四,我家在一楼,如果地震发生我撒腿就撤。当然,反驳的意见是这样的:地震的余震不可怕,可怕的是震中的转移,也就是说如果紧接着再发生一次强震,震中转移到成都的话……而且,如果是强震,像汶川7.8级这样猛,房屋倒塌的时间也就十几秒种,哪里还来的及跑呢?!好吧,我只好再次用“生死有命”来麻痹自己了。2自己的事讲完了,微不足道。真正触动我的是这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事件的发展,有痛心,有难过,也有感动,有力量。这几天看的电视,有一年的总量那么多了吧。过去的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尤其是身处的社会),总是漠不关心。愤青的学生时代,甚至没心没肺的说过“中国人口太多了,要是能有一场战争就好了,死一个算一个”这样无知无耻话。就是今年雪灾的发生,我也只是过后才从别人口里略有耳闻,更别提捐资出力了。当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我深深的为过去的自己羞愧,忽然之间,好像主观的生命世界已经不同。这次地震灾难,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地震的惨烈,大自然灾害的无情,人生命的脆弱;二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勇气和爱心;三是中国政府应对灾难的快速高效与尽心尽力。我看到那些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县城,从一片废墟里抬出来的尸骨,坐在废墟前为失去的亲人哭泣的老人,孩子,父母等,我就越来越揪心,越来越难受。我看到救援队员没日没夜的工作,每从废墟下面成功救出一个生命,都让人深受鼓舞;我看到被困数个数十个小时后营救出来的人,依然有最纯真的笑容,他们没有被遭遇击垮;我看到那么多人踊跃的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来,积极献血,捐款捐物,充当志愿者,我想有这样的中国人,有这样的同胞,我们的国家如何能不强大,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看到灾难刚一发生,总理就马不停蹄的抵达辗转于灾区最前线,部署救灾工作,为那里的人们带去安慰与希望,这个年近7旬的老人,他的一言一行都给人力量,感动着我们;而且,在整个救灾工作中,我也看到了我们政府的指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等全力以赴,真正实践了“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国人民,灾难使我们更紧密的拧成一股绳,也流露出人性最美最光辉的一面。团结,互爱,坚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这非常时期,展现得淋漓尽至。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字说自己“不能比现在更爱中国”,现在,这样的感受,更加强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那么多温暖的人和事,使灾难后如地狱般的场景也不再可怕。我不能比现在更爱中国,因为我爱这土地,这片孕育了我生命的土地。3温总理最感动我的两句话。“这是一场灾难,你幸存了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这是对一名在地震当中失去双亲不停哭泣的孩子说的。“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这是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对登机部队说的。4小光刚从昆明回来,就自制帐篷,在川大体育场住下了。他比较紧张一点。这无可厚非。很多人现在都还在外面露宿,毕竟保命要紧。昨天去超市买水,居然无水可买,原来前一天的一个谣言,令超市里的水被一抢而空,这事就有点无里头了。鄙视那些散布谣言、给赈灾添乱的人。尤其鄙视那些在这种时候还随意指责国家政府的人。理由我不想多说了,前面已经说过,试问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府曾经做到中国政府这种程度?“抢险和救灾,是灾害发生以后连在一起的两件事。首先是救人,这是控制灾害扩大的第一步。物质财产的损失将来还能够补回来,而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所谓抗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保护生命——首先抢救生命,让更多的生命能够延续;接下来就是如何维持已经活下来了的人继续存活的问题。这个问题丝毫不比灾害刚开始救人时候轻松,灾民要吃要住,治疗伤病,防疫,这不是几天一星期的事,甚至不是十天个把月的。最后还有更艰难的任务就是重建家园。重建家园并不是简单地把房子盖好了,马路修起来了(就这已经够艰巨的了)就算搞定了,重建家园指的是灾民们的生活基盘恢复到了受灾前的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考验各级行政当局的手腕的地方。”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段,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工作部署正是按此展开。今天看到日本派遣的救援队抵达了中国,觉得日本救援队应该是比较专业的了,因为日本处在地质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火山和地震都时常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黎明5点零7分,一次7.5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神户,震中在神户边上的淡路岛北部,震中深度16公里,造成6500人死亡,伤者上万。是日本现代史上仅次于1923年死亡人数为14万人的关东大震灾的地震灾害。而比起这次汶川大地震,日本的神户地震就成了小巫见大巫。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波及范围、破坏强度和经济损失都排第一,死亡人数(目前估计在5万以上)则仅次于唐山大地震。所以,考验还没过去。众志成城,天佑中华。5《神的孩子全跳舞》这个集子,收录了村上春树以95年神户大地震为背景的六个短篇小说。作为震后疗伤的读物,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善也默默地拉过田端的手,握了许久。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在《神的孩子全跳舞》的收尾阶段,村上这样写道。充满了孤寂,又透露出温情与希望。是的,我们的心不是石,灾难使我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相互传递着关爱。灾难无情人有情,虽然是句泛滥话,但却是句实在话。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世界可以被损毁,家园可能不再,可是我们的双手懂得创造,懂得重建,我们必能获得新生。“天光破晓,一片光明,在那光明中紧紧拥抱心爱的人们——就写这样的小说,写任何人都在梦中苦苦期待的小说。但此刻必须先在这里守护两个女性。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允许他把她们投入莫名其妙的箱子——哪怕天空劈头塌落,大地应声炸裂……”这是整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一篇,《蜂蜜饼》的结尾部分。想想那个省略号里的内容,让人不寒而栗。我很喜欢这篇故事,不仅是前面充满温情的描述,也不仅是这踏雪无痕意味无穷的结局,更重要的是,灾难发生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有限的几个想要守护的人。在这里,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故事:淳平暗恋小夜子多年,却有意无意错过了一大段属于自己的时光,直到小夜子恋爱、结婚、生子、离婚,淳平一直在踌躇不定中观望,后来地震来了,改变了一切,淳平分明看到了幸福背后的威胁,他变的坚定起来……人们总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比如一段爱情,淳平没有向小夜子表白自己的心意,是害怕一旦出口就无可挽回,小夜子很可能就这样不知所踪,于是默默守侯,一再错过。直到地震来临,被动的淳平开始清晰的认识自己,“电视上推出的废墟让他内心深处的伤痕活生生的暴露出来。那场巨大而致命的灾难使他的生活发生了静静的,然而不是来自脚下的变化。”他看到了生命的转瞬即逝,死神的强大。他不再犹豫了,他打算天一亮,就向小夜子求婚。“再也不能浪费时间了,一刻也不能”。在这里,作者要传达的,不光是生命中错过的人和事,也是要说明,一场灾难,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的含义,也懂得如何去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海子的诗此刻反复浮现心头。此外几篇分别是《UFO飞落钏路》、《有熨斗的风景》、《泰国之旅》、《青蛙君救东京》,都是十分“村上”的视角和调调。假如明天没有天崩地裂,就看看吧。

红色石头

关于本短篇小说集,我是从后往前读,把6篇读完的。想了一下,若是我从前往后读,可能产生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原因可能只在于最后一篇的《蜂蜜饼》最先温暖了我,使得我总带着它的余温去感受前几篇,不断地产生更多的感动和温暖。[摘自文中]《UFO飞落钏路》即使跑得再远,也逃不出自己本身。如影随形,永不分离。实质性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关于那个盒子,一开始我理解的是骨灰,可能因为文中有暗示。所以便理解成是人的实际存在本我其实是死的状态,而自我是现在的状态即生的状态。而自我的觉醒正是在地震之后,并且才刚刚开始。《有熨斗的风景》恐惧、希望和绝望,简直感同身受。这个旅行者其实是在求死,知晓那是适合自己的结局。火焰在这里的目的是温暖人心。蓦地觉得火里面有什么,有某种深邃的东西,或许该称为心情的凝聚体,称之为观念则未免过于鲜活具体且带有现实性的重量。火这东西,形体是自由的。因为自由,看的一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看成任何东西。假如你看火看出幽幽的情思,那么就是你心中的幽思反映在了火里。当然,让人产生这样心情的火必须是自由的才成。而火要自由就得在能让它自由的场所恰到好处地生起来,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把心放进去做,就能做到。年轻也是个负担,有些事情想也是不顶用的。在某种情况下,那一替代物是远远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活生生得东西,那正是预感的最可怖之处。有被死法反向引导的那么一种活法。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随即蜷起身体,沉入短暂而深隐的睡眠。我所理解的火是人心,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不是那么容易付出,所以很难得到温暖。而人心一旦冷了,那就是死了罢。《神的孩子全跳舞》大多数世人的眼睛蒙着阴云,看不清真相。我本身也有过灵魂在沉沉的黑暗中彷徨的日子。随着独立的自我意识觉醒,在现实中已很难再继续接受那种同社会共识不相容的清规戒律了。自己被编入新的情节、被赋予更新更完整的作用?将都市变为堆堆瓦砾的地震之源,它们又是促使地球律动之物的一份子。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是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泰国之旅》自由魂——力图从胸中挣脱出去的自由魂的故事。这样的灵魂,我身上有,你身上也有。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他是个身怀石子的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相互交流那样的东西,也没有心的沟通,这就是北极熊的生活。《青蛙君救东京》如尼采所说,最高的善之悟性,即心不存畏惧。真正的恐惧是人们对自己的想象力怀有恐惧。我们——无论是谁——都是有限的存在,终归要灰飞烟灭。不过正如海明威洞察的那样,我们人生的终极价值不取决于获胜的方式,而取决于毁灭的形态。目睹的东西未见得是真实的。敌人就是自身内部的我,我自身内部有一个非我。不得不说,这篇离奇的故事理解起来会有些难,并且我自己就有多种理解。一个是片桐的不畏惧、真诚等品质拯救了东京即将发生的地震。二便是青蛙君其实就是片桐,片桐就是青蛙君。青蛙君与蚯蚓君代表了自我和非我,善良、正义与凶残、邪恶,人性的两个面。

爱情、亲情?我是谁?

虽然说是以神户大地震为题材而写的,但是直接写到地震场面的却很少,大多是很隐晦的有关系。可能是以前的爱人或者是久失联系的亲人,通过一个间接的方式与神户相关联。一种藕断丝连想要放弃而又割舍不下的情感穿插在里面,透露出一丝淡淡的伤感与无奈。村上总是写在寻找自我的小说,似乎孤独是一剂良药,人们总是活在一种近乎没有的关系之中,不认识的人貌似意识相通,然而终究是不同类的人。逃不出这个圈子,钻不进自我,表面上是自己掌控自己,逃离现实逃离喧嚣,实则是无奈的选择,找不到自己的理想之地。这就是我的感觉,欢迎各位交流。

美好的结局,慢慢期待

非常精彩!!!短篇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大地震.前面几篇都给人一种嘎然而止的感觉,刚到正题上就断掉了.就这样一直一直看到了最后一篇.除过最后一篇,粗看之下都不完整.后来又翻到开头看了一下序,有所顿悟.一颗颗寒冷的心,走到一起.所有短篇中都被阴云笼罩,在大地震后,比地震的悲痛更冰冷的是人心.短篇在表达完这层意思后又稍稍给了人少许希望.也许照平常的逻辑,后面要来个峰回路转什么的,但作者在这里就停笔了.也是,这些多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最近网上常说什么正能量.这些能说出来的东西算什么!!!比灾难更可怕的是冰冷的人心.怀一颗温情的心,美好的结局,慢慢期待.

小木盒里的实质性内容

“请暂时忘记要充值的月票卡和砧板上的葱蒜。把你们的耳朵贴过来,音乐,准备,今天的主角是《神的孩子全跳舞》。”如果我自己有个小小的广播电台,2003年1月9日的节目似乎可以这样开始。在“咝咝”的电波声中,放一首短短的歌,把六个故事讲给听众。《UFO飞落钏路》、《有熨斗的风景》、《神的孩子全跳舞》、《泰国之旅》、《青蛙君救东京》和《蜂蜜饼》,来自村上春树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六篇小说全部以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为背景。“音乐打算放甲壳虫的《Bluejay Way》,摇晃你们的身体。一起来听故事好了。” “六个故事的情节中我最钟爱《UFO飞落钏路》:小村的太太在地震后五天离他而去,之后寄来离婚协议书。小村在迷惘之际受同事之托带一个小木盒到北海道,与两个初次见面的女子在温泉旅馆度过一夜。”它让我想起,1998年的时候,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朋友Kilroy写Mail给我。他说:“早晨在公园散步的时候,看见了Blue Jay,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你。”我查了查字典,Blue Jay好像是一种红嘴蓝羽的鲣鸟。这句话和上下文都没有联系,让我想了很久。喜欢Bluejay这个词,虽然很早就在听甲壳虫的歌,可是一直到2003年我才听到了他们的《Bluejay Way》,然后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这真像《UFO飞落钏路》里,岛尾对小村说的:“因为你的实质性内容装在了盒子里。你浑然不觉地把它带来这里亲手交给了佐佐木,所以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周围许许多多的现实景物都轰然作响,时间不住往身后退去。Kilroy的意思是爱旅行的人,我曾经那么虔诚地每天给他写Mail的男生,可爱的男生,如今不知道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旅行。他带着1998年的我的一部分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漫游,这一部分心情永远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蜂蜜饼》的情调和《挪威的森林》最为相似,连人物的角色也有相似之处。”普通人的一部分人生忽然因为某件特殊的事情跌落,或者遁往飞鸟也去不了的远方某处。村上在这个短篇集里的笔调仍然温情而忧伤,而他奇妙的幽默感也一如既往。比如《蜂蜜饼》里,描述狗熊正吉的个性,“音乐也不听破格摇滚和硬摇滚什么的,一个人听舒伯特。”《蜂蜜饼》里的主人公,他心爱的女人嫁给了他的好朋友并做了母亲,“这对于淳平是个令他感到震撼的事实,说明人生的齿轮咔嚓一声往前转了一圈,再也无法返回原处。”村上始终站在一个业已磨损的人生的边缘回望,年轻的时光宛若在冬天的夜晚,从缓缓开动的火车里凝视站台上的人摇动的手电筒的光亮,一明一灭,从窗口看去模糊而又清晰动人。“一向处世低调的村上的主人公在《青蛙君救东京》中有了变化。”邪恶的蚯蚓君即将引发毁灭东京的地震,正义的青蛙君挺身阻拦,但他请求一个平庸的“连平庸都谈不上”的普通人帮助他。于是,银行小职员片桐在幻觉中帮助了青蛙君,成了拯救东京的英雄。“目睹的东西未见得都是真实的。”青蛙君意味深长的说。这里的关键在于,不但黑暗偏袒蚯蚓君一方,而青蛙君身体里也包含着非青蛙君的因素。人自身同时包含着自我和非我,有时人与之斗争的正是人本身。正如酷爱《安娜•卡列尼娜》和《白夜》的青蛙君所说:“人在被抛弃的同时发现了作为人的尊贵。”村上春树的重要性在于他是一个写作中的人,并且对于周围世界的尺度和分寸,其把握的方式多少有些特殊,这就是他的“小木盒里的实质性内容”。anise的blog:http://aniselovejojo.blog.163.com

浅析《UFO飞落钏路》与「实质性内容」

先来一段题外话:之前在豆瓣上只马克电影,偶尔马克书籍。最近入手了Kindle之后觉得这可不行,看过的书那么重要,或多或少我都得记录下来。所以现在我连玩过的游戏都在豆瓣上马克了。╮(╯_╰)╭题外话完毕。接下来是第二段题外话。我在豆瓣马克完会分享到我个人微博@LancerLian (也是我豆瓣的账号,加我请备注)里面。毕竟我的豆瓣好友一只手数的过来,微博好友至少要十几只手吧..T-T。 然后有人看到了我关于村上这本《神的孩子全跳舞》的豆瓣同步微博,他问:村上的第一个故事是什么意思。我回想了一下(其实是又看了一遍),第一篇是《UFO飞落钏路》。于是就有了这篇小书评。好了,正题开始。就来说说我对第一个故事《UFO飞落钏路》的个人看法吧。希望不要比题外话短。先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男主小村的妻子没日没夜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上关于地震的报道。五天后小村回家时只见到妻子留下的纸条:“再不想回这里了。和你呆在一起就像和一团空气相处。”不久小村请了一个星期带薪假,受同事之托把一个盒子带去钏路交给这位同事的妹妹圭子。住处安顿好后,小村试图同圭子的朋友岛尾结合,却因满脑袋都是地震场景而未如愿。小村问起那个盒子装的什么,岛尾说装的是他的“实质性内容”。小村愕然,随即发觉已经站在凶险的暴力边缘。应该大家都有印象,汶川、玉树等地大地震后,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地震报道。在对不断上涨的伤亡数字麻木之前,我们会想,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怎样鲜活的生命,是怎样深及骨髓的悲恸。虽不能说感同身受,但也使得那些天的天空灰得像哭过。小村妻子和作为点题的那个看到UFO离家出走的钏路人是一样的,都是经历或目睹难以理解的巨大变故或灾难后重新审视自己以及周遭继而作出出走的选择的。文中提到,小村的妻子连续数天盯着电视上关于神户大阪大地震的报道。她远嫁异乡,除了丈夫,在东京无亲无故,厌恶逼仄的都市生活,时常想回老家。与对婚后生活感到安逸的小村不同,妻子觉得和小村一起生活就像和一团空气在一起。地震当然不是小村妻子出走的原因,而是男主妻子意识到婚姻空虚的契机。电视上各种“大楼分崩离析,商业街灰飞烟灭,道路拦腰折断”的悲惨画面使得小村妻子心境发生了变化,她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婚姻生活的空虚。相比之下,小村似乎对地震漠不关心,也没怎么受到地震的影响。然而,北海道之行却使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在我看来,岛尾经历地震后的态度变为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想要及时行乐。而小村虽然之前不甚关心,但旅途中因为种种原因看了许多地震报道:“崩裂的公路、流泪的老妇,混乱以及无处发泄的愤怒” ,这些画面像是一张无形的巨网,牢牢罩住小村的心。之后,小村因为满脑袋地震图像走马灯(而不是因为妻子出走进而离婚)而致性事不成,尤其是当被告知自己的「实质性内容」被送走后拿不回来,如此荒诞的玩笑却让小村反应紧张,站在了暴力的悬崖上。小村这才意识到实质性内容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如此重要。在此之前,妻子对「实质性内容」有越积越多的诉求,而小村却几无察觉。至于「实质性内容」是什么,大家各自意会吧。在我看来,至少可以是生活的苟且之外的,诗和远方。总之,在村上笔下,地震是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自己空虚与否的人生的转折点。p.s. 《神的孩子全跳舞》由6个独立的小短篇构成,都蛮有意思的。可以读读。附上之前提到的豆瓣同步微博短书评:「读过《神的孩子全跳舞》 我的评分:★★★★ 阅读时的所有不解困惑在想到写作背景时都能迎刃而解。原来各种荒诞不经才是劫后余生的真实心境。」

不得不看

当看到他站在操场上的时候。。我仿佛是自己张开了双手迎接风,舞动了起来,一种莫名的感动。任何华丽辞藻都比不上心灵上的契合,精神上的沟通。村上春树。。呀

如果注定难逃笼牢,不如就在此舞蹈

实话说,第一遍时我没有读懂村上的这部小说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加之自己看书又有习惯,只喜欢自己琢磨,无论琢磨出什么都接受,而不愿意轻易去看他人的分析,所以这本书读了第二遍。全书由六个故事组成,除了六个故事时间发生的背景都在神户地震时期,也难以在情节上有什么关联。加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云淡风轻的结尾,让人总觉得还有下文,可回过头来看看,好像到这里,确实可以停笔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挪威的森林》结尾,渡边在等阿绿,《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结尾,多崎作在等沙罗。似乎等待的结果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故事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句号,真正重要的是,也真正让读者在日后有所体悟的是,人本身对自己的宽恕和救赎。小村对妻子的突然出走感到伤心失落,所以答应了朋友的建议出去走走,一面不能忘怀,一面似乎又知道自己和妻子的关系在平凡的日子中早就开始疏远了。顺子厌烦学习和家庭,于是在高三那年离家出走,来到海边小镇。顺子对篝火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所以结识了对篝火情有独钟的三宅。在一丛午夜的篝火边,二人约定篝火熄灭后去自杀,可在篝火的橙黄的光亮中时,顺子缩在三宅的怀抱里睡着了。善也出身时就没有父亲,而母亲和叔叔都告诉他,他的父亲是神,他是神的孩子。可等长大后,善也彻底不信这样的解释了。母亲说出了真相,她在和一个医生做好避孕措施了情况下还是怀上了善也,母亲坚持这是神的意愿。善也在一次下夜班后偶然在列车上看见了一个像母亲描述的医生,也就是自己生父模样般的男人,便一路跟踪他到了一片偏僻荒凉的棒球场,那个男人却没有了踪迹。善也停下了,他开始在月光下尽情地跳舞,再无他念。早月去泰国参加完医学会议,预计在回国前休息一星期。尼米特作为早月的司机兼导游,带着早月去山间的别墅和游泳馆。一直以来,早月心里有一个极其痛恨的男人,她甚至希望他在地震中就此死去。临行前,尼米特带着早月去见了一个预言师,预言师说早月体内有一个白色的石子,她不久后会做一个梦,梦见一条大蛇,大蛇会带走她的石子。在回国的飞机上,早月睡着了。青蛙君对片桐说,神户地震后东京将会地震,情况会十分惨烈。大地震就是东京地下的蚯蚓君发动的,所以要和片桐赶在地震之前,去地下打败蚯蚓君。可在决战前夜,片桐中枪昏迷送进了医院,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地震没有发生,原来和蚯蚓君的决战是在梦里进行的。青蛙君身负重伤,最终死在了片桐面前。同样,也是一场梦。淳平,高枧,小夜子三人是大学时期的好友,淳平和高枧都喜欢小夜子。高枧和小夜子在一起后,淳平终日郁郁寡欢。后来高枧和小夜子结婚,淳平喜欢并祝福着小夜子。小夜子生下一女,两年后高枧和小夜子离婚。淳平便默默地陪伴小夜子母女。淳平和小夜子的感情被女儿发现后,淳平决定,要鼓起勇气向小夜子求婚,永远守护她们。这些只是故事的梗概,其中情节意像和种种回忆,似乎都有一种神秘的象征。这并不是我非要强行赋予这本小说意义,只是在读的过程,一切都是那样的玄妙,对于人物的心情,似乎就像是有一股很强烈的伤痛被撕开一个小小的口子,然后将其缓慢而悠长地释放出来,不会太让人不适,却足以让人压抑。这种压抑感自始至终伴有。小说对于人内心的纠结,挣扎,逃避再至是面对,都在抽丝剥茧般慢慢铺展。自以为,小说中逃避的、解脱的、救赎的人们,其实都是自己为自己画了牢,自己为自己上了锁。尽管会有千千万万种人生的无奈将自己困顿,可只要一个念想就能逃脱。只是,许许多多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去面对,只是将对过往的犹疑和伤痛积压在自己的心底,不至于腐烂,但也不会沉淀。事实上,作为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成长于世间的流逝里。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对过去和未来,生存和死亡,爱与恨,情与痛的挣扎和徘徊中。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地选择就这样沉郁地活下去,失落也好,堕落也好,哪怕行尸走肉只剩下躯壳,但自己已经无欲无求,也不会在乎太多了。生出来,活下去,也仅仅是活下去。从某一天开始准备坦然地迎接死亡,从某一天开始接受所有的不安和悔恨,却不再渴望改变。可如果结局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生存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日益成熟的躯体仿佛只是一个时间的计时器,成长,老去,死亡。容纳下曾在生命里留下记忆的一切悲伤,满载着沉甸甸地痛楚随着生命的列车一直开往夕阳落下的方向。生活并不该是这个样子,情感在人身上留下的无奈或者伤痕,都是这一路无可避免的。往者不复,来者可追。有时候并不一定要将所有的故事都划一个完整的句号。小村的妻子离去并不是小村生活的结束,顺子空虚的灵魂不必非要随着篝火远去,追寻父亲的存在不会是善也一生的愿景,也许早月心里早就原谅了那个人,青蛙君的死去也许是片桐所有无奈和隐忍的消散,淳平最后的决定也许早就该说出口了。神的孩子们在几十年光景的朝圣路上,一定不会轻易地就实现他们一生的向往。可如果注定难逃内心的笼牢,那不如就在此舞蹈。

【一些摘录】

【地震所引起的或之于村上的地震】时间固然一律设在地震发生的1995年2月,但作品主人公都远离地震发生现场,甚至远在同地震以至日本不相干的泰国,如实描写地震的场景几乎无从找见——经验性世界被观念性世界所置换,现实的地震图像被虚拟的心中图像所替代。换言之,地震被村上从神户移植到了主人公心里,大地的裂纹和空洞成了心田的裂缝和空洞。广播新闻:美军有不少人战死,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方面也有一百一十五人阵亡。女:“无名这东西真是可怕。”男:“你说什么?”女:“光说游击队死了一百一十五人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根本不知晓具体每个人的情况——有没有妻子儿女,喜欢戏剧还是更喜欢电影,全部一无所知。只知道死了一百一十五人。”——让·吕克·戈达尔《疯狂小丑》【UFO飞落钏路】小村——其本人也不明究竟何故——同妻在一个屋顶下朝夕相处,就是有一种四肢放松舒心惬意之感。夜晚睡觉十分香甜,以往给怪梦扰醒的情形再未出现。勃起坚挺,做爱如胶似漆,不再为死和性病以至宇宙之大担惊受怕。问题是你什么也没给予我——妻写道——再说得清楚些,你身上没有任何足以给我的东西。你诚然温柔亲切英俊潇洒,可是和你一起生活,就好像同一团空气在一起。车开得倒不差,但后排座噪音十分刺耳,弹簧已相当有气无力。自动减速换挡一顿一顿的,空调器时断时续。闭上眼睛,竟陷入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洗衣机中。【有熨斗的风景】“不过么,顺子,问题是五万年前的事也罢五万年后的事也罢,都丝毫跟我无关,丝毫。重要的是现在。世界这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要完蛋,哪能考虑得这么远。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能好好吃饭,那个玩艺儿能好好挺起来,是吧?”“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怎么感觉到的东西真真切切地、怪怪地感觉出来,怎么说呢……我脑袋笨说不明白,反正这么看起篝火来,我就不由得生出幽幽的思绪。”三宅想了想说:“火这东西么,形体是自由的。因为自由,看的一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看成任何东西。假如你看火看出幽幽的情思,那么就是你心中的幽思反映在了火里。这个,可明白?”“嗯。”“不过,若说什么火都会让人这样,那就不至于了。让人产生这样心情的火必须是自由的才成。煤气炉的火不行,打火机的火不行,普通的篝火也不成。而火要自由,就得在能让它自由的场所恰到好处地生起来,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你可以做到?”“有时做到,有时做不到,但一般可以做到。把心放进去做,就能做到。”“对,你还真知道。杰克·伦敦很长时间里一直认为自己最后将溺海而死,确信必然落得如此下场——不小心掉进夜幕下的海里,在谁也不知晓的情况下淹死。”“杰克·伦敦实际上可是淹死的?”三宅摇头道:“不,喝吗啡自杀的。”“那么说,是预感落空了。或者是硬让它落空也有可能。”“表面上。”三宅停了片刻,“可是在某种意义上,他并没有错。杰克·伦敦在黑漆漆的夜幕下孤零零地淹死在海里了。酒精中毒,绝望深深沁入骨髓,挣扎着死掉的。预感这东西嘛,在某种情况下是一种替身。在某种情况下,那一替代物是远远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活生生的东西,而那正是预感的最可怖之处。这个,可明白?”“自己怎么个死法,一次都没想过的么。那种事如何想得出!连怎么个活法都还完全稀里糊涂呢。”三宅点头:“那倒是。不过么,也有被死法反向引导的那么一种活法。”“那可是你的、活法?”“说不清楚,有时有那样的感觉。”“我么,是个空壳。”“真的空无一物。”过了许久,她才以沙哑的声音说,“彻头彻尾空壳一个。”她在脑袋里重复这句话——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随即蜷起身体,沉入短暂而深稳的睡眠。【神的孩子全跳舞】不仅如此,作为母亲的自我意识也很淡薄——一开始就淡薄,或者仅仅是与众不同也未可知。即使在善也上初中性方面开始觉醒之后,她也毫不顾忌地一身内衣、有时赤身裸体地在家里走来走去。卧室还是分开的,但是每当半夜感到寂寞时,便几乎一丝不挂地来儿子房间钻进被窝,并像猫狗似的伸手搂住善也的身体。母亲并无别的意思这点自然一清二楚,但那种时候善也心里绝不平稳。为了不让母亲知道自己勃起,他不得不保持极不自然的姿势。由于深怕同母亲的关系陷入可怕的境地,善也拼命找女朋友以便能轻松地处理性欲。在身边找不到那种对象的时候,他就有意定期手淫。上高中时他便用打零工赚的钱涉足有违良俗的场所。他那么做,与其说是为了解决性欲,倒不如说是出自恐惧心理。善也至今清楚地记得十三岁那年当自己宣称放弃信仰时,母亲曾怎样长吁短叹举止失措。半个月时间里她几乎什么也不吃,不说话,不洗澡,不梳头,不换内衣,甚至月经也处理得马马虎虎。善也还是头一次目睹如此污秽发臭的母亲。光是想一想那情景可能再现,善也都痛心疾首。“你确实没有这个世界的父亲。就此说三道四的人世上恐怕也是有的。这自然遗憾,但大多数世人的眼睛蒙着阴云,看不清真相。不过善也,你的父亲就是世界本身,你在他的爱的包笼中生活。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理直气壮地活着。”“可神不是大伙儿的吗?”刚上小学的善也说,“父亲不是每一个人都各自有的吗?”“记住,善也,身为你父亲的那位迟早总会作为你单独拥有的人在你面前出现——你将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地方遇上他。可是,如果你怀有疑心或抛弃信仰,那么他就会失望,很可能永远不在你面前出现。明白么?”“明白了。”“调查外遇什么的?”善也说:“不,人才争夺战方面的。公司之间挖墙脚。”“哦,”司机惊讶地说,“最近公司互挖墙脚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想不到啊。”刚才还大气不敢出地跟踪仿佛父亲的男子采着,脑海里除此几乎没有任何念头——就那样跟到了这座陌生小镇的棒球场。然而男子跟丢了。一旦跟丢了,这一连串行为的重要性也顿时随之模糊起来。意义本身分崩离析,全然无法复原。就像顺利接住外场腾空球曾经是生死攸关的重大悬案,而不久便不复如是。我到底在这上面寻求什么呢?善也一边移步一边这样询问自己。难道是想确认自己同此刻存在于此的事情的关联的吗?难道希望自己被编入新的情节、被赋予更新更完整的作用吗?不,不对,善也想,不是那样的。我所追逐的多半是自己本身带有的类似黑暗尾巴的东西。我偶然发现了它、跟踪它、扑向它、最后将它驱入更深沉的黑暗。我再不可能目睹它了。跳着跳着,善也渐渐喜欢上了跳舞。每次随着音乐下意识地扭动肢体,他都会涌起一股实实在在的感受,就好像自己身体里的自然律动同世界的基本律动内外呼应,彼此互动。潮涨潮落、荒野惊风、星斗运行……凡x此种种,绝不是在与己无关的地方各行其是——善也想道。跳舞时似乎有人从哪里注视自己。善也可以真真切切地感觉出自己置身于某人的视野之内,他的身体他的肌肤他的骨骸都感受到了,但那怎么都无所谓。管他是谁,想看就看好了。神的孩子全跳舞。善也不知道跳了多长时间。反正很久很久了。一直跳到腋下沁出汗来。继而,他蓦然想到自己脚下大地的深处。那里有冥冥黑暗的不吉利的低吼,有人所不知的运载欲望的暗流,有黏糊糊滑溜溜的巨虫的蠕动,有将都市变为堆堆瓦砾的地震之源,而它们又都是促使地球律动之物的一分子。他停止跳舞,调整呼吸,俯视脚下地面,一如窥看无底的深坑。善也想到远在毁于地震的城市的母亲。假如时间恰巧倒流,使得现在的自己邂逅灵魂仍在黑暗中彷徨的年轻时的母亲,那么将发生什么呢?恐怕两人将把混沌的泥潭搅和得愈发浑融无间而又贪婪地互相吞食,受到强烈的报复。管他呢!如此说来,早该受到报复才是,自己周围的城市早该土崩瓦解才是。“可以了。今世的人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苦梦,我由于神的引导总算熬到现在,但死之前有件事一定要对你说。虽然说出口叫人非常不好意思,但我还是非说不可。那就是:我对你的母亲几次怀有邪念。你也知道,我有家人,并真心爱着他们。而你母亲又是个心地纯净的人。尽管如此,我的心是那么渴望得到你母亲的肉体,欲罢不能。我要就此向你道歉。”不用道什么歉。怀有邪念的不单单是你。作为儿子的我也曾遭受那种不可告人的胡思乱想的折磨——善也很想这样一吐为快。问题是,即使那样说了,恐怕也只能使田端陷入不必要的困惑。善也默默地拉过田端的手,握了许久。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第二天,田端停止了呼吸。【泰国之旅】她再次心想,更年期这玩艺儿想必是神对人类——对活个没完没了的人类的一种带有嘲讽意味的警告(或捉弄)。也就在一百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连五十都不到,停经后活上二三十年的女性无论如何都属例外。什么甲状腺不再正常分泌荷尔蒙所带来的生存困扰啦,什么停经后雌激素的减少同阿耳茨海默氏病之间可能有必然关系啦等等,根本算不上令人头痛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保证每天像样的饭食更是当务之急。如此想来,归根结蒂,医学的发达岂非将人类具有的问题更多地推出水面,并使之明细化、复杂化了?“字是写作‘石’。因是日语,她不会念。用黑墨小小地写着什么字。是颗旧石子,想必你带着它度过了好多年月。你一定要把石子扔到什么地方去才行,否则死后烧成灰,也还是有石子剩下。”“那个人没死。”尼米特翻译道,“完好无损。这或许不是你所希望的,但对你实在是幸运的事。感谢自己的幸运!”“您很漂亮,大夫。聪明、刚强,但看上去心上总像有一道阴影。往后,你要准备慢慢走向死神才行。若在生的方面费力太多,就难以死得顺利。必须一点点换挡了。生与死,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大夫。”“我说,尼米特。”早月摘下太阳镜,从靠背上欠起身。“什么,大夫?”“你可做好顺利死去的准备了?”“我已死去一半了,大夫。”尼米特像是在诉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的挪威主人出生于拉普兰。”尼米特说。“您大概知道,拉普兰在挪威也是最北边的地方,有许多驯鹿。夏天没夜晚,冬日没白天。他来泰国怕是因为受够了那里的寒冷,毕竟位置完全相反嘛。他热爱泰国,决心埋骨于泰国,可是直到去世那天他都在怀念自己的生身故乡——拉普兰城。他经常向我提起那个小城。尽管如此,三十三年时间里他一次也没返回过挪威,其中肯定有某种特殊缘由。他也是个身怀石子的人。”尼米特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然后小心翼翼放回咖啡托,不让它发出声响。“一次他跟我谈起北极熊,说北极熊是何等孤独的动物。它们一年只交配一次,知道吗,一年仅仅一次。夫妇那样的关系,在它们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冰封雪冻的大地上,一只公熊同一只母熊不期而遇,在那里交配。交配时间不长。交配一完,公熊就像害怕什么似的,慌忙从母熊身上跳下,跑着逃离交配现场——那可真叫一溜烟,头也不回地逃开。往下一年时间,它就在深深的孤独中度过。根本不存在所谓相互交流那样的东西,也没有心的沟通,这就是北极熊的生活。总之——至少——我的主人是这样跟我讲的。”“很有些不可思议。”早月说。“是啊,是不可思议。”尼米特现出一本正经的神情,“当时我问主人来着:那么北极熊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结果主人浮现出得意的微笑,反问我说:‘喂,尼米特,那么,我们活着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青蛙君救东京】“当然是真真正正的青蛙,如你所见。不是隐喻不是引用不是解构主义不是抽样调查——不是那种麻麻烦烦的玩艺儿,而是实实在在的青蛙。不信我叫一声看看?”“非常非常之大的地震。地震将于二月十八日早上八时半左右袭击东京,也就是三天后。程度恐怕比上个月的神户大地震还要严重,预计地震将使大约十五万人丧生,大多数死于交通高峰时间段的车辆脱轨、倾翻和相撞。高速公路四分五裂。地铁土崩瓦解。高架电车翻筋斗。煤气罐车大爆炸。大部分楼房化为一堆瓦砾,把人压瘪挤死。到处火光冲天。道路全然不堪使用,救护车和消防车也成了派不上用场的废物。人们只能无谓地死去。死者十五万人哟!不折不扣的地狱。人们将重新认识到城市这一集约化状态是何等的不堪一击。”说到这里,青蛙君轻轻摇了下头。“震源就在新宿区政府附近,即所谓垂直型地震。”“不知道。”青蛙君说,“谁都不晓得蚯蚓君黑乎乎的脑袋里想什么,连长得什么样都几乎没人瞧见。平时他总是一个劲儿昏睡不醒,已经在地底的黑暗与温暖中连续睡了几年几十年之久。眼睛自然也退化了,脑浆在睡眠过程中化得黏黏糊糊,成了另外一种东西。我猜想他实际上已什么都不考虑,仅仅用身体感受远处传来的声响和震颤,一点一点吸纳、积存起来罢了。并且,其中的大部分由于某种化学作用,都转换成仇恨这一形式。至于何以如此,我是不明白,这是我无从解释的。”“您可别误解了,我个人对于蚯蚓君绝对不怀有反感或敌对情绪,也不认为他是恶的化身。当然啰,想交朋友的念头也谈不上。不过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蚯蚓君那样的存在对于世界恐怕也是必要的。问题是时下的他已成为不可坐视不理的危险的存在。这次他睡的时间实在太长了。由于长年累月吸纳积蓄的种种憎恨,蚯蚓君的身心现已空前膨胀。何况上个月的神户大地震又突然打破了他深沉而惬意的安眠,惹得他怒不可遏。他要把怒气一古脑儿爆发出来,给地面带来骇人听闻的灾难:也罢,既然如此,我也在东京城搞一次大地震好了!关于地震的日期和规模,我已从几只要好的巨虫那里得到了可靠情报,确凿无误。”“我这么长时间的青蛙也不是白当的,世上该看的东西都一一看在眼里。”“实话跟你说,我也害怕摸黑跟蚯蚓君战斗。我向来是热爱艺术、同大自然休戚与共的和平主义者,根本不喜欢什么战斗,这次纯属迫不得已。战斗肯定异常激烈,不能活着回来都有可能。但我不躲不逃。如尼采所说,最高的善之悟性,即心不存畏惧。我求之于你的,就是希望你分给我以勇往直前的勇气,诚心诚意地声援我。可明白了?”“我是个非常平庸的人,不,连平庸都谈不上。脑袋开始秃了,肚子也鼓出了,上个月已满四十。还是扁平足,体检时说有糖尿病征兆。同女人睡觉都是三个月以前的事了,且对方是风月老手。催债方面在圈内倒是多少得到了承认,可也并非有人尊敬。银行里也好,私生活方面也好,中意我的人一个也没有的。笨嘴笨舌,怕见生人,交友都不会。运动神经零分一个,唱歌五音不全,三块豆腐高,包茎,近视,甚至散光。一塌糊涂的人生!不过吃喝拉撒睡罢了,干嘛活着都稀里糊涂。这样的人,为什么非救东京不可呢?”“片桐先生,”青蛙君以奇妙的声音说道,“只有你这样的人才救得了东京。我所以要救东京,也是为了你这样的人。”“那就足够了,片桐先生。什么都不记得更好。总而言之,所有激战都是想像中进行的,而那恰恰是我们的战场。我们在那里获胜,在那里毁灭。当然,我们——无论谁——都是有限的存在,终归要灰飞烟灭。不过,正如海明威洞察的那样,我们人生的终极价值不取决于获胜的方式,而取决于毁灭的形态。我和你总算使东京城得以免遭灭顶之灾,使十五万人得以逃离地狱之门。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尽管任何人都没觉察出来。”蚯蚓君缠住我的身体,往我身上涂黏糊糊的毒液。我将他碎尸万段。但即使碎尸万段,蚯蚓君也不死,不过化整为零罢了。接下去……“我也不很明白。”青蛙君依然闭目合眼,“只是有那么一种感觉。目睹的东西未见得都是真实的。我的敌人也是我自身内部的我。我自身内部有个非我。我的脑袋里好像一片混沌。火车来了。可我还是希望你能理解这点。”【蜂蜜饼】那样的关系不会长久。淳平说。敦吉说:我和你应该以朋友相待。一方光是给予,另一方光是接受,就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了。我下山去,正吉。想在新地方重新试一次自己。如果再在哪里遇上你,就让我们在那里再次成为好朋友。也罢,毕竟短篇小说这种形式正一步步落后于时代,就像可怜的计算尺。往下几天时间,淳平过得就像在云端里行走。上课没去,打工也单方面停了,在六张榻榻米大的房间里整整躺了一天。除了电冰箱里剩的一点点东西,别的什么也没吃,不时忽然想起似的喝一口酒。淳平认真考虑是否退学,跑到遥远的、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的地方干体力活了此一生。他觉得那对自己是最合适的活法。小夜子说:“理解什么和能够把它变成肉眼看得到的形式,到底不是一回事。假如这两方面都能同样得心应手,人生大概就会更简单些了……”芥川奖(注:日本纯文学作品的最高奖项。每年上下年度各评选一次。)二十四岁时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得了纯文学杂志的新秀奖,并获芥川奖(注:日本纯文学作品的最高奖项。每年上下年度各评选一次。)提名,其后五年时间共被提名四次。成绩不俗。然而最终未能获奖,成了老牌强势候补。其代表性评语是这样的:“作为这个年龄的新人,行文考究,场景和心理描写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随处有流于感伤的倾向,缺乏有冲击力的鲜活感和小说式的深度。”高枧看了这评语笑道:“我看这些家伙脑袋瓜子走火入魔了。所谓小说式的深度到底是什么?社会上的正常人可是不用这种字眼的哟!今天的火锅缺乏牛肉式的深度——要这么说不成?”淳平过着简朴的单身生活,不需要很多生活费。只要必需开支有保障,他就不接更多的活计。养一只不爱叫的猫。结交要求不多的女友,若仍不遂意,便找时机分手。一个月偶有一两次在奇妙的时间醒来,心情格外不安,切切实实地感到自己再怎么挣扎也哪里都到达不了。那种时候他就强行伏案工作,或喝酒喝到支撑不住。除此以外,他的人生可谓风平浪静,并无破绽。那场巨大而致命的灾难仿佛使他的生活发生了静静的、然而是来自脚下的变化。淳平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没有根啊,他想,同哪里也连不到一起。要写和以往不同的小说,淳平心想。天光破晓,一片光明,在那光明中紧紧地拥抱心爱的人们——就写这样的小说,写任何人都在梦中苦苦期待的小说。但此刻必须先在这里守护两个女性。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允许他把她们投入莫名其妙的箱子——哪怕天空劈头塌落,大地应声炸裂……

温柔的村上

村上春树是温柔的,他的作品读过不的是特别多,但是就算是多读一些,或者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关乎作家本身的气质这与他想成怎样的作家,想从事什么类型的创作无关,那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不易隐藏的,或者说是太容易露马脚了,当然,这不是什么贬义,能够有自己的感觉和气质,多好。《神的孩子全跳舞》不知道村上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有多少的使命感呢,例如那种想传达某种关乎灾难的哲学,或是想给世人带来温暖的慰藉。可是这些东西好像不会让写作和阅读的过程轻松,也会让作品有脱离本质或者有写得太用力的嫌疑。其实,作为作家,特别是知名作家,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短篇集自然也有这让的毛病,但是还是很喜欢这些短篇,似乎这就是村上的魅力,写的稍微刻意的小说也不会让人反感,这当然也是他温柔的所在。至少,对于我这种人生阅历无几的人,读这样的短篇的快感要远远大于读《挪威的森林》。《UFO飞落钏路》这个故事的情节已经不大记得,读过之后只记得那些关于实质性东西的对话。地震并没有波及到小村的生活,但是那种危机感却会如影随形,与岛尾讲得那个一边摇铃一边做爱的故事相比,真实中的危机感是恍惚而又无趣的,可是却会实实在在的贴在身上,让人别扭又不舒服。那实质性内容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一种归属感?就像在结尾小村“感觉来到了很远的地方。”一样。妻子因为在小村的身边感觉到像和空气一样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味道,是不是没有归属感呢?还是那种对于生活内里本身的恐惧呢?还真是不知道呢。《神的孩子全跳舞》结尾给出了村上想要的表达,整个故事悲凉里透着温润。那个善也,一如他书中经常出现的男子,也许也如他一样,温和,孤独,沉默。善也被认为是神的孩子,享受着这份独特情怀,当然也承担了不为人知的孤独。我们是自然的孩子,享受着它给予的一切,当然也要承担应得的痛苦,说得官方了,不用计较那么多,反正神的孩子全跳舞。我认为《泰国之旅》是写的最用力的一篇。梦,旅行,爵士乐,村上在这篇里倾注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那个听完北极熊的故事后,尼米特问主人北极熊是否孤独时,主人那句“喂,尼米特,那我们呢。”一种百年孤独的意味。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包含的东西真的够多了:爱与恨,复仇与原谅,自省与解脱。这些情绪或概念最后混在一起结果是什么呢。我又不知道了,相信村上也不知道,所以我们都只能像早月一样等着梦的到来。《青蛙君救东京》可爱的小童话,关于勇气,战胜自我与恐惧。真正的恐惧是人们对于自己想象力怀有的恐惧——约瑟夫•康拉德没有投入战斗的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要是真把这篇拍成动画片,青蛙君会不会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一样招人喜欢呢?答案是肯定的吧。在这些故事中最喜欢的是《有熨斗的风景》和《蜂蜜饼》。这两个故事写得太温柔了。村上温柔地把我们体会到的感伤,无常和无力感写出来,然后温柔地去安慰。也许“温柔”这个词被用得已经滥熟,但最后脑子里只能想到这个词。《有熨斗的风景》中顺子说的空无一物不仅仅是亲情方面的吧,也许这和第一个故事中的实质性内容有些相似之处,那种说不清的,也许是藏在身上的某种“核”。那种“核”有些时刻是满的,可以支撑我们走很长一段路,有些时候被莫名地抽空了,就是觉得,世界很大,但就剩下我一个。因为这种“核”被抽离的的周期不定,时长不定,所以三宅才会说“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蜂蜜饼》这个故事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或者说根本没有本事去做一些定义性的描述,只是想说赐我一个淳平吧,这样的男人,聪明,会思考,孤独,沉默,温暖且温柔。他不够勇敢,也许还不够坚强,但是他有一颗会守护别人的心。知道这样的念想不现实,知道有些幼稚可笑,但又会隐隐地觉得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思来想去,这些平常的话是我能想出的最诚实的表达。最喜欢的不只是那些漂浮在故事中的情感,还有故事中各种小片段太招人喜欢了。淳平他们三个人的故事,那才是青春呢,有漫长,有无聊,最多的还是在大段恍惚的时光中彼此依靠吧。读淳平创作的那些片段,就感觉是在读村上的回忆录,正好也在读他的《当我跑步时,我该谈些什么》,创作在这里一下变成有情趣的事情,淳平在写作的过程也算是自我治疗吧。喜欢正吉和敦吉的故事,在新的地方重试一次自己,如果再在哪里遇上你,就让我们在那里再次成为朋友。喜欢高槻对淳平说“找到一个地道的朋友和持续爱一个人是两回事。”喜欢小夜子和淳平的那个模糊的吻,喜欢小夜子用胸罩给沙罗变得魔术,甚至喜欢沙罗进卧室时,小夜子屏住呼吸,收腰让淳平拔出的那个动作••••••其实,一切的曲折也好,平淡也好,温暖也好,无稽也好,最喜欢的还是那种信念:兜兜转转走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渐渐地能接受了恐惧这种人生最原始的感情,开始承担勇气这种东西,并找到了要守护的人。

生活的意义,由自己赋予

一处地震,在不同地方、不同境遇的人心中泛起不一样的涟漪。那个已经不堪的城市,那个回不去的地方,那段不堪的回忆,总在深夜寂静无人的地方勾起不再年轻的年轻人的思绪。故事的人们在寻找自我,寻找生活的意义。北方寒冷小城里陌生的女人,海滩边行将熄灭的篝火,异国友人的劝导,半梦半醒的遭际,疑似父亲的陌生男人,困扰多年难以开口的情愫。苦难的形式千变万化,既有集中爆发惨绝人寰崩裂万物的,如地震,也有蔓延多年抽丝剥茧似的,缓缓吞没一个人直至其麻木。我们生活在巨虫的地盘上,或是因它倏地翻滚而死,或是不知不觉被它绞死吞噬。行文中隐约可见村上自己的影子:不知缘何而起的写小说的念头;直至白天才睡觉的习惯;若隐若现的各种上个世界的音乐。我不禁想象半夜村上自己的酒吧里来来往往疲惫的身影,也留下了一箩筐一箩筐只言片语,被细心的村上捡起捏成故事放到书中。他的文字中到处充满了隐喻:一个永远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的包裹,海边的篝火,关于冰箱的梦,青蛙君,熊的童话,缺掉耳垂的男人,地震人的箱子。这像是成年人的童话,我在其中找自己的影子,找一些词语去代入、描述隐喻,时而凿凿确信,时而不知所云。生活的巨流缓缓向前,有的人在故事结尾留下省略号,有的人跳起舞,有的人转身不再被命运推向前。不管怎样生活还要继续,继续就说明有意义。我们总是求索,问神这意义是什么,但是总是得不到回答。得到的是种种的sign, 并尝试解读,依据自己的解读去寻找前途。可见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意义。

为活着负责

《神的孩子全跳舞》春树的短篇,发表于2000年,背景为1995年1月神户7.2级大地震与3月份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一是天灾一是人祸,造成的结局是一样的:大量无辜市民死去,赖以生存的环境瞬间倒塌。全书总共六个故事,都是从生者的角度感触地震带来的伤害。第一篇《UFO降落钏路》 说实话看的云里雾里,不了解一个看似很幸福的人为何带着不知为何物的盒子跑到陌生的地方而又莫名其妙的被告知他的实质他的内容已经通过盒子交给第一次见面的人。全书完后,了解了大概:平淡如水的幸福生活在地震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什么特色的妻子对着优秀的丈夫毅然决然的提出离婚,说丈夫没有实质没有内容,一起生活如同跟空气一般。人生短暂,活着的人有权利让生活多姿多彩。第二篇《有熨斗的风景》孤苦伶仃的老画家,离家出走的少女,在一个无名的边陲海边小镇偶然相遇,并因为有共同的爱好“篝火”继而相约一起死去。画家有妻儿,却始终觉得自己有天会关进冰箱死去,少女有家世性格都好的男友,却认为自己是一个空壳。两人相依看着篝火自由的形状。两人都是崇尚自由,放弃了所有来到自己的乐土。然而,画家画了一幅画:房子中间有个熨斗。而熨斗只是一个替代品,真正的画家又在哪里?随篝火自由的火焰到哪里呢?假如你为了自由放弃了家庭,地震之后,你会想什么呢?第三篇《神的孩子全跳舞》全书点睛之作,善也被告知是神的孩子。他不信,根据母亲的讲述巧遇貌似生父的男人并尾随,结果男人消失,他在月光流淌的空旷的草地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翩翩起舞,那个时候他是快乐的,虽然脚下的土地会崩裂。善也最后走出心结,甚至呼喊:神吆~ 我竟然能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既然神可以考验人,那么人为什么不能考验神呢?-----我所尾随的多半是自己本身带有的类似黑暗尾巴的东西。我偶然发现了它,跟踪它、扑向它、最后将它驱向更深沉的黑暗。第四篇《泰国之旅》更年期的女人一人在泰国的旅行,由于对前任丈夫的仇恨使得他郁郁寡欢,整个人像笼罩在阴霾之下。女人不止一次的幻想那个男人会在地震中惨烈的死去以解心头之狠。当地震的真的来了以后,她无所适从,甚至觉得是自己引发了这场地震就因为仇恨。解梦大师指出她的心结:放下仇恨,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若在生的方面费力太多,就难以死的顺利。---生与死,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第五篇《青蛙君救东京》春树的荒诞写法,一个高达两米的青蛙要求跟一位平淡无奇的公司职员解救将要在东京发生的更大的一场地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平凡到再也无法平凡的小人物,没有家庭没有父母没有朋友,弟妹对于他的付出感觉理所当然。这样一个人却被赋予这么重大的责任,然而他也竟然应允。荒诞到真实,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最高的善之悟性,即心不存畏惧。(尼采)---真正的恐惧是人们对自己的想象力怀有恐惧。(约瑟夫.康拉德)---我们人生的终极价值不取决于获胜的方式,而取决于毁灭的形态。(海明威)---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抛弃这种绝对悲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陀思妥耶夫斯基)-----片刻,青蛙君紧挨眼睛的上边那里出现了一个瘤,越鼓越大--------------小的蛆虫和蚯蚓从肛门、耳、鼻钻入体内。蜈蚣撬开他的嘴,接二连三的挤入口腔。(最喜欢的一段)第六篇《蜂蜜饼》现实写法。两个男人跟一个女人的故事。两个男人的性格差异造就不一样的结局。主人公最终战神自己的迟疑勇敢的拥抱幸福。这篇做结局很阳光,很喜欢这样的结尾。能在一起的时候定要在一起,虽然有人打开了盛满未知的箱子。自然灾难无法避免,能救赎的只剩宽容。

停不下的红舞鞋

米兰昆德拉说,青春是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装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那些他们狂热相信却一知半解的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想起这句话。

荷马史诗中的勇气

“天光破晓,一片光明,在那光明中紧紧地拥抱心爱的人们——就写这样的小说,写任何人都在梦中苦苦期待的小说。但此刻必须先在这里守护两个女性。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允许他把她们投入莫名其妙的箱子——哪怕天空劈头塌落,大地应声炸裂……”村上的小说中总透露出一些英雄主义的义无反顾,这精神在当代社会是久违的甚至有些不相称的了,但我仍从中瞥见荷马史诗中的勇气,让我对幻想对小说对世界抱有最后一丝奢望……

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

写一下《有熨斗的风景》。我关注的是顺子。每个人,都有其深入骨髓的创痛。顺子是,三宅是,启介其实也是。顺子的伤来自于父亲和自身,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极强地干扰了她的成长,导致缺失了青春期过程中本应该被重视的“人格塑造”那一部分。顺子是没有目标和理想的人——这样的人生本质上没有意义啊。应当担负起教导培养的父亲却与她之间有那沉重的负面的东西。很悲哀。顺子是可怜的。她有自由,又年轻,却像杰克·伦敦和其作品《篝火》的男主人公那样怀有“本源性的矛盾”——她潜意识里似乎亦在寻死。用“寻死”这个字太沉重了些,或说她在倾向性地麻木地消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活下去。中学时的她囿于环境的束缚和自身的年幼,她太无力,只能逃避一切她能够逃避的:和父亲的关系过于负面和沉重,离家出走;上学徒增痛苦,退学出走。别无它法。现在的顺子是小超市的店员,男友是还极爱玩耍的“这种逍遥自在生活不可能长久”的大男孩,她的隐居诚然也有思考自省成分在内,却不是像“鼠”或者“我”或者鼠前女友的独居那样有存在感和份量。二者之间,有不小区别。难道她莫不是潜意识里把自己依附在“那个”(《篝火》的主人公)上面了?就像《海边的卡夫卡》中大岛说的那样,“可是人这东西是要把自己附在什么上面才能生存的。不能不那样。你也难免不知不觉地如法炮制……”是这样么?顺子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我么,是个空壳。《神的孩子全跳舞》短篇集的主旨是温情与爱心,顺子的男友恐怕无法在深层意义上让她“饱受重创、滴血的心获得再生”,所以有三宅这样的人物存在。篝火“轻舒曼卷,温情脉脉,恰如训练有素的爱抚,绝不鲁莽急躁。火焰在这里的目的是温暖人心。火焰看上去在默默地接受着所有东西,将其揽入怀中并予以宽恕。所谓真正的家人必然是这个样子。”最后一句话点出了:顺子最最缺少的东西——真正的家人。三宅的篝火使她看清楚了自己的心,泪珠不断掉落:“我,是个空壳啊。”“真的空壳一个,彻头彻尾空无一物。”“那么……怎样,马上和我一起死?”果然三宅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这方面是——曾经心有创痛,失去生存的欲望。三宅的过去,文里已交代得很清楚了——家人,地震,噩梦,独居,绘画,篝火,无一不映射出三宅受伤的过去。姑娘啊,求死?你何苦求死?篝火灭了,冻也把你冻醒了。救赎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被救赎。三宅啊,能帮到顺子么?我希望能。非常希望。

蜂蜜饼

很喜欢这个名字关于熊关于蜂蜜还有他在<挪威的森林>里说的象喜欢春天的熊一样喜欢你的话

熊吉、正吉、友达。

天光破晓,一片光明,在光明中紧紧地拥抱心爱的人们--就写这样的小说,写任何人都在梦中苦苦期盼的小说。但此刻必须先在这里守护两个女性。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允许他把她们投入莫名其妙的箱子--哪怕天空劈头塌落,大地应声炸裂……

Postmodernism

一直都听很多台湾的好友提及村上春树,其实我并不觉得惊奇,因为台湾曾经被满清拱手让给日本,这也就是所谓的”台湾日治“时代。但奇怪的时,较其他殖民地来说,台湾和香港一样都深受并一直和她们的殖民政府暧昧着,我想着应该是一种畸形的暧昧,是一种虐待与受虐的爱恋。村上春树,作为当代日本文坛上的领头羊,新时代的大文豪,他也将大和民族的特征记录并充实在他的笔下。我觉得只有一个日本人才能在潜意识的支配下非刻意地显露日本人地特性,就如同《菊与刀》阐述的那种矛盾的特质。这本书以日本的大地震为主线,并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描述的几个简单而又难懂的故事。但是当仔细品读之后便能发现,村上的哲学流派的显露。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如果村上春树不是个小说家的话,他会是个非常有名的色情文学家。但若你想浅浅地了解当代日本文学的话,我想你避免不了要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而这本《神的孩子全跳舞》确是你阅读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挥之不去的意向

在主楼前的大石头旁溜达的时候,突然又想起神的孩子全跳舞最后的意向。那时的心境倒更能体会主人公的失意。生活总映射得我那么渺小,想想自己活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却似乎什么正经事都没做。就像突然被人问到,你做过什么?这问题我该如何回答?甚至不能说谈了成功的恋爱。绕着大石头走了一圈又一圈,月亮也跟着我走,觉得如果有酒能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不会感到如此孤寂。围绕在身边的人,不是有各种理由离我而去就是生怕我会忘记他们,有谁是我灵魂出现黑洞的时候不会被吸走的那一个?抬头看见月亮,被清冷的月光拥抱。唯耳旁的清风和眼前的明月亘古长存,在我玩泥土的时候,在我佝偻着腰的时候…真希望那上面住着什么人啊…不管上面是嫦娥还是上帝,那个人一定看尽了我的窘迫和无奈,像个老朋友了。如果我曾如那个男人那样被告知,我的父亲就是“那位”,我也会在这一刻,月光混合着铁锈的味道深入皮肤的时刻,深信不疑。我也会伸开手臂,像第一次开始跳舞一样,不管姿势像青蛙,像大象,也要跳得尽兴,跳得让人心悦诚服…

爱,爱。爱

必须有要对别人诉说的东西,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做的事情。不得不承认,我到现在为止仍然只喜欢着《蜂蜜饼》,只因为比起其他村上些许戏谑着世间错愕与无奈的小说来说,那是个真正温暖的故事。最近看了许多文字,不同风格的,默认而不自知的把它们记在脑海里,直至方才重新翻开《神的孩子全跳舞》,才完全流露出来。耳畔的旋律是CHAGE & ASKA的《You Are Free》,说不出一句话,写不了完整的一个句子,就是这样的状态,仍然记起了以往见过的几个片段。小学时,错过了班车,从市内步行回郊区的家中。由蓝转黑的天空,父亲狠狠地打我,狠狠地叫我不准哭。初中时,父亲和母亲的误解,父亲狠狠的把头撞向墙角,母亲却只是冷眼看着他。高中时,不是个好学生,夜行时渴得无力,问拉面店的人能不能给杯清水喝,因为我没钱。老板娘拿了杯冷水出来,再慢慢和上外面放着的热水,回忆里的那杯水,算得上温暖。大学以后出去逛街,父亲总走得很前,母亲靠后。我不得不在两人中斡旋,只是三人始终不能走得贴近。前两天,过生日。以往喜欢一群人,后来越来越少。昨天对着三个人,看了看表,便平静的说我们开始吧,不等了。必须有,要对别人诉说的东西。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做的事情。

加油,青蛙君!

村上的长篇,一直以行文流畅、了不起的比喻、精巧的构思而著名,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寻羊冒险记》,而他笔下的主人公,多半是还揣着男孩梦想的不起眼男人,目前单身,过着自律而简单的生活。《神的孩子全跳舞》,是一部短篇集,其中最重要的章节,青蛙君拯救地球,男主角又是典型的村上式,作为青蛙君并肩战斗的伙伴,不是动画中的勇敢超能力少年,是过着日复一日单调生活的小职员。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引起地震,只是塌陷的,是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周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只是在于,你身边有没有勇敢的青蛙君,或者你自己,有没有像青蛙君那样直面黑暗的勇气。

如果有一天 我们再见面

最近地震不断,智利,海地,印尼。而汶川5•12转眼已经快两周年了,关于纪念那次地震的种种报道又浮于报端,身边的四川朋友还发出邀请,五一假期到震区走走看看。曾经去找关于地震的文学作品,无意中找到了《神的孩子全跳舞》,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本短篇集,故事内容很难简单的用有趣或者沉重来概括。很快看完之后在掩卷回味,六篇小故事道出的当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的震后社会百态与当时的52确有几分相似。在我看来,地震之于人类的意义并不只是大自然向人类说:“嘿,小朋友,看看你们有多渺小,多微不足道吧。”更多的是人类自身的一支能够警醒: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值得我去珍惜的呢?我还有什么事情是一直想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付诸行动的?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我是否忽略了对家人朋友的交流和关爱?再或者,在我来到人世的几十年以及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做一个怎么样的自己呢?换一个说法,我如此这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在5•12发生之初,我跟几个朋友一度想到灾区最前线当志愿者,当时的我认为左右的哀思悼念都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大部分的捐款捐物都形式大于内容,顶多是当作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迟迟不能落实到灾区,再说所捐出的款物最终去向何处民众确实不清楚(媒体的确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发现)。也许我当时的想法挺幼稚的,而这种幼稚却是成长所经历必需阶段,无论以后走向愤怒热血冷漠成熟或者犬儒。也许曾经跟我一起幼稚的还有那些自发前往灾区最后自己尚难自顾的志愿者。在5•12大约一周以后,我学校边上的医院转来了一批病人,他们都来自四川,有汶川的映秀的绵竹的成都的。都在骨伤科,没太大的生命危险而转移的异地治疗。而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在那里工作的志愿者。那是我5•12最近距离的接触了。听他们讲述那天下午2点28f分的情景,听他们将自己的家人,听他们讲自己受伤然后获救的净或,听他们讲自己以前的生活。之后感觉自己当时也在现场,似乎也见证了那地动山摇的时刻。其中有一位姓黄的大哥,刚三十岁高高瘦瘦,长得挺帅的,是成都人。地震的时候他跟同事在一个工地工作,同事都逃了出来,而他却被倒塌的建筑压在了下面,几十个小时之后他的同事带着公司的人跟设备把他从地底救了出来,不过由于在下面的时间太久了,一只手有部分坏死了,腰椎也了受伤。那段时间看着他一点点的恢复,能从床上坐起来到扶着床走再到能在楼下散步。现在两年过去了,不知他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当时曾和他约好一定到成都看他,并互留联系方式。后来没多久他身体情况好转便回了成都,我们也只偶尔联系。也许他已经结婚当上了爸爸,也许他还在原来的公司上班,也许他的手又进一步动了手术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动作了。有时候想想,在中国超过十三亿人,遇到其中一个并能成为朋友的概率只有不到十三亿分之一吧?这样看来一个新朋友在某种角度看又是如此的难能可贵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能再遇到他,我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吧。

无父状态和诺斯替主义

神的孩子全跳舞,题目英文译作after the earthquake,评论也大多把这个集子的产生和两次日本大地震联系起来。当然作为事件的地震一直散落在小说的各个角落,但是跟小说人物的遭遇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也并非是小说的关键性背景,和人物行动的契机。地震反而被呈现出和人物非常遥远的关系。小村在看地震报道的时候,他觉得“那些细节竟那么抽象呆板,平平淡淡。所有反响都单调而遥远。” 我们可以把地震当做是和妻子突然离他而去的对照和平行事件。与其说地震和妻子的失踪构成了创伤,不如说妻子的失踪和地震一样对主人公来说遥远而模糊,构成不了影响。因为主人公的心是空的。“跟我生活就像跟空气块儿生活。” 与其说主人公缺乏感情这种东西,毋宁说主人公缺乏产生任何情感的机制,而这跟地震和妻子失踪相比才构成了真正的灾难和创伤。与人的疏离当然是村上小说一贯的主题,在挪威的森林里,无论直子说了什么,主人公都回答,我都懂得,然而他并不理解直子,他并不知道直子说的东西对她的意义为何。在神的孩子中,当被人倾诉说“我的人是空的”的时候,主人公的反应仍然没有多少温情。两个空心的人又如何互相交流和贴近呢。所以与其说这本集子说的是灾难给人造成的创伤,不如说是现代人对灾难的冷漠和无动于衷倒更贴切。因为我们时刻处于被类似地震一般的偶然性所掌控的境遇中,那真正的地震并没有比我们真正的生活更加糟糕一点。地震还有一个含义是作为人生偶然性的隐喻,也是题目中“神”的借代。善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母亲在精神空虚和混沌的状态下生下了他,对他说他的降生是神的旨意。这当然不是说有多么神圣,而是意指无法掌握的命运和对命运无条件的臣服。而对这种状况的认知正是灵魂空虚的缘故。这种在“上帝之死”之后如同漂浮状态的现代人生境况。同名短篇《神的孩子全跳舞》中,村上很明显地采用了精神分析中的“弑父娶母”的原型。如果父亲的形象代表了超我,道德和自我克制,以及与母亲的分离,那么遍布于村上小说中的“无父状态”则表明这种分离的最终失败。俄狄浦斯的第二阶段是要从对母亲的依恋转到对父亲的认同从而形成超我和依循道德。 “身为你父亲的那位迟早总会作为你单独拥有的人在你面前出现——你将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地方遇上他。可是,如果你怀有疑心或抛弃信仰,那么他就会失望”。这表明了处于无父状态的人仍然有对道德和信仰的向往。可是如何让他显现。按照母亲的话来说,只有从我们的内心去寻找了。这里表现了村上小说的一种诺斯替主义的倾向,人被抛弃到了彻底否定性的境遇中,只有纯粹内在的自我和灵魂才能使我们得救。

我们始终逃离不了的,其实就是自己

明线是日本的一次地震,暗线是人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习惯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一切,都不及最与自身相关相契的自己来的可怕。这是继【挪】之后接触村上的第二本书,静逸,而又深远。

写一个童话给自己

当我们在一起,相互拥抱便能取暖,相互依偎便能生存。当我们走过那么多路,无论是坦途,或是崎岖,只要我们在一起,就好。孩子会梦魇,大人会抑郁,哭泣的时候擦干眼泪,讲一个童话给自己。正吉会采蜂蜜,敦吉会做蜂蜜饼。他们不离不弃。我们也是,我们在一起。就算地震又怎样。

我不是神的孩子

故事源于阪神地震。村上春树笔下没有直接震后受灾群众的恐慌与惨状,却将焦点对准了周边城市平民们的生活状态。维系彼此的只有是不是插播的新闻报道,令人灰心黯然。青蛙君拯救了东京还是死了,善也直到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父亲,小村的妻子还是选择离去,顺子未曾得到家人的原谅继续孤独漂泊,早月对爱的芥蒂未曾消失,正淳、小夜子和高见都回不到从前了……生活总是弥漫着孤独与压抑,倘若时光再来一次,神你会不会消除那些遗憾呢?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总要直面人生。青蛙君虽死可是片同找回自信,善也找到人生的意义,小村学会了释怀,顺子遇见了三宅,早月心中的石头等着白蛇,正淳也决定向小夜子求婚。生活就是这样,注定悲喜交加。我们不是神的孩子,但我们有权利决定跳舞还是沉默。

我们的民族缺乏的精神疗伤者

首先觉得书的序言部分的剧透太严重了!多难兴邦!当这四个字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出现时,不知激起了多少民族的自尊心,但是我们确实缺少村上春树这样的民族的疗伤者,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根本无需这么矫情,但是我想的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疗伤者,我们是否会有更坚强的内心或者至少更少的遗忘!

这是我看他的最后一本书

第一本看他《去往中国的小船》,还以为是个什么日本的觉悟分子对中国的道歉呢。接着读下去才发现了他展示给我们的那种精神奢华的世界。在他的书中我找到了我与他的共同点:热衷于体会并领悟从国外文字及书籍中渗透出的那种奔放的激情。《神的孩子全跳舞》是我决定看他的最后一本书,是我想了解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对神的,尤其是孩子的诠释。全书六篇短篇以灾难地震后展开,以爱和温暖为主线叙述。我认为这是编者站在一位老人的角度,或者说是替一个老人去解释生活而讲的。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亲情,爱情还是事业,学习方面,他分明在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不要放弃对生活的探索欲望。再让我评我也觉得评不出什么了,书中序言的评论比我说得好多了。但是编者的评论确实是中规中距。我想村上和我便不愿拘泥于这种中庸的思想,追求脱俗与不平凡。可是他并不是我的榜样(不能说日本本没有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可以任意抛弃。但我还是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感到自豪),在我眼里,将他的文章堆砌的华丽的乐队、歌手、音乐以及作者的名字,明明就是炫耀,炫耀他奢华的生活,女人甚至都是他用来炫耀的工具!他的细节刻画细之又细,时间都精确到每分每秒,联想轻松而又幽默。我不知道是用展翅翱翔的雄鹰,还是脱了线的风筝形容他更好,总之我内心对他的感觉便是豪放富有激情,却不负责任。以上为个人观点,见笑见谅。

神的孩子,大地的孩子

从儿童福利院回来的路上,在旧书摊上看到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一下子就买下了。以前也见过,但并不知道写什么的。以为自己只喜欢他的《挪威的森林》,别的都不大想看。这次为什么想买这旧书摊的小说,也许是刚才有所感,名字里有孩子,喜欢这个有诗意的名字。回来后很快把“神的孩子全跳舞”这个短篇看了。知道那个叫善也的男青年没有父亲,想寻找父亲。后来,他认定自己的父亲就是神,他是神的孩子。儿童福利院里的孩子们,他们应该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那么,他们也是神的孩子呀。神的孩子全跳舞。可是神呀,你为什么要抛弃这些可爱的孩子呢?要考验他们吗?


 神的孩子全跳舞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