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思想史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06031981
作者:保罗·蒂利希
页数:497页

作者简介

《基督教思想史》同蒂利希以前出版的两本讲演集组合而成。第一部原来的书名是《基督教思想史》,原是蒂利希在纽约和神学院发表的讲演,由约翰(Peter N.John)速记记录修订而成,从基督教创立的希腊、罗马的准备进期开始,而以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神学的发展结束。第二部分原以《19世纪和20世纪新教神学概观》的书名出版,开始于启蒙时期的兴起,而以巴特和存在主义神学结束,包括蒂利希1962年至1963年春季在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所做讲演的打字记录,是完全照作者本人的口语记录的。

书籍目录

中译本再版前言
中译本导言
Touchstone
蒂利希和古典的基督教传统(英文教思想史)
导论 教条的概念
第1章 基督教的准备
A 凯洛斯
B 罗马帝国的普世主义
C 希腊化哲学
D 《旧约》与《新约》之间的时期
E 神秘宗教
F《新约》的方法
第2章 古代教会神学的发展
A 使徒教父
B 护教运动
C 诺斯替教
D 反诺斯替教的教父
E 新柏拉图主义
F 亚历山大里亚的克雷芒和奥利金
G 动态论和模态论的神格唯一论
H 三位一体的争论
I 基督论问题
J 亚略巴古(托名)锹奥尼修斯
K 德尔图良与西普瑞安
L 奥古斯丁生活与思想
第3章 中世纪的各种发展趋势
第4章 从特伦托会议到现在的罗马主教
第5章 新教宗教改革者的神学
第6章 新教神学的发展
第二部分 19世纪和20世纪新教神学概观
第1章 问题与方法
第2章 启蒙运动及其问题
第3章 对启蒙运动思想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反应
第4章 普遍综合的崩溃
第5章 调解的新方式
人名索引(边码)
主题索引(边码)

编辑推荐

  《基督教思想史》以思想为经,年代为纬,深入地梳理了西基督教思想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程。全书从基督教的犹太和希腊渊源写起,迄至20世纪中叶各重要基督教思想流派。蒂利希的神学思想表面看来像是标新立异,但如果人们熟悉基督教的神学传统,便会发现他的思想其实有相当浓厚的传统基础。他的神学是在不断与传统进行对话,透过传统来批判传统,并阐释某些传统的当代意义。当然,蒂利希是一位以思想性见长的哲学家。他的这部书所告诉我们的更多是他自己的神学思想,而非严谨、周详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内容概要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德裔美国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家,新正统主义神学代表人物之一,宗教社会主义理论领袖。1911年世界大战中任随军牧师。先后在马堡、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法兰克福等大家教授神学和哲学。作为宗教社会主义理论领袖,他公开批判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1933年被逐出德国大学,受尼布尔之邀到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任教。后又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主要著作有《存在的勇气》、《信仰的动力》、《系统神学》、《文化神学》、《根基的动摇》、《永恒的现在》、《新的存在》等。三卷本的《系统神学》被誉为20世纪建设性神学最主要的作品之一。他的许多观点表明他熟悉精神分析理论和存在主义思想。其新下统主义系统神学观和终极关杯理论影响巨大深远。
尹大贻(1925-2001)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1925年生于成都,1947年毕业于基督教哲学。其著作《基督教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是国内及海外汉语学界基督教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有《语言、真理与逻辑》、《结构主义时代》、《罗素》、《列维·施特劳斯》等多种译著出版。

章节摘录

  在宇宙之中有许多不同的灵魂:可以死去的灵魂,如像植物、动物和人的灵魂;另一种是不死的灵魂,如古代神话中的半神的存在体和神的存在。这些神话中的诸神作为存在的力量在这个体系中重建起来。它们不是互相对立的,但在这个等级体系中有它们的确定地位。  安排这个整体的世界秩序的原则,作为天意就是逻各斯。逻各斯是努斯或心灵的理性方面。它不是另一个等级体系,而只是“努斯”的运动的方面;按照天意把各个事物组织起来,并给每个事物以它们自己的地位的,是理性原则。用我们现代的表达方式,天意就是自然规律,在物质世界和生物体中的各个事物均服从于这个自然规律。“努斯”不是逻各斯,“努斯”是一切内容的来源,而逻各斯给它们以秩序。逻各斯是更带有运动性质的原则,按照天意的运动力指挥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  因为灵魂有模糊性,它就可以离开“努斯”,同时也离开在那深不可测的元一之中的永恒来源。它自身可以与它的永恒起源相分离,并转移到比较低下的领域中去。自然界是无意识的领域;它居于质料和有意识的灵魂之间。但自然界有无意识的灵魂;只有人的灵魂才是完全有意识的。这种灵魂从“努斯”到质料的转移,“努斯”向物体的领域的转移是恶(evil)的来源;恶不是一种肯定的力量,它是精神的东西的否定。它是参与到质料之中,参与到非存在之中,参与到那种自身没有存在力量的东西之中。当灵魂转到非存在时就产生了恶。希腊人和基督徒都不承认恶是一种本体论的实在。恶有一种神的根据,即神的存在产生恶,这是一种摩尼教的异教观念。恶是非存在。当作出这种说明时,不管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还是我自己,都被指责为这意味着对罪没有严肃地对待,认为罪是无物。一说到“非存在”(non-being)一词,就给人们一个印象:罪是想象出来的,而不是实在的。但是,存在的某物的歪曲状态是同样实在的。只是它不是本体论意义上实在的。如果罪是本体论意义上实在的,这将意味着有一个创造性的恶的原则,就像在摩尼教中一样。但这是基督教的创世论学说所否认的。奥古斯丁说:Esse qua esse bonum est(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善)。恶是善的创造的歪曲。  普罗提诺描述这个非me on(存在)为质料,而且能够变成存在。他把这个非存在说成是还没有存在的东西,而且,它与已经存在的东西相对抗。他认为它是那些没有量度、没有限制、没有形式的东西,它始终处在需求、无确定性和饥饿之中;它是绝对的贫乏。换句话说,恶是这个非存有在我们的物体的生存之中的呈现。它没有存有的力量,没有善的力量。  灵魂转向这个非存有是因为它相信,由于它的帮助,这个非存有自身就可以独立地存在了。因此,这个非存有自身与这个根基相分离,并与“努斯”相分离,这个“努斯”是它原来所追求的对象。但是灵魂反观他所从而出来的根基,并渴望回到这个根基。灵魂在爱的追求中上升到那个值得被他爱的东西,即那个存有的根基和来源本身。当灵魂达到它所渴望达到的最后目的时,它变成与上帝合而为一。  ……

图书封面


 基督教思想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二十世纪的神学家,如能举出两个最伟大者,其一当数Karl Barth(卡尔·巴特),另一则应是这一位,本书作者,Paul Tillich(保罗·蒂利希)。这本书当作神学思想史的标准教材也许并不合适,因为它处处闪烁着蒂利希本人神学思想、神学态度及神学立场的光辉。可是在我看来,这种解读从某个角度而言,比起那种尽量追求客观、中立的思想史教材来说,给读者的启发远远更多。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建议完全没有基础的人阅读本书。其一是因为对不同神学进路了解甚少的人,很难公正地评价蒂利希的某些观点,从而容易不加批判地便接受他的所有思想观念。其二是这本书本身也不是为初学者所写,读者需有一定西方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基础,进入起来才不会有太大困难。估摸着,此书知音甚少,因而更多的笔墨还是用来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books吧。
  •     在早年基督教还有使徒与圣人们在世的时代,那时的基督教是一个更加超自然的宗教,是一个强调体验天国或灵性境界的神秘宗教,后来才变成了一种标准的、有组织的信仰。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所持圣经是在公元第一世纪由耶稣和他的使徒们编辑的,但事实绝非如此! 这个规范及审查圣经的过程大多发生在公元四世纪。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大多数经外书失去了它们的「经典」地位,只有少数经文被纳入「公元四世纪圣经」之中。而且很令人悲哀的是,很多重要的奥秘篇章被排除在外。事实上,一千年来,希腊正教、叙利亚、苏俄、亚美尼亚、埃及以及其它古老教堂的旧版圣经一直包括这些经文。该是把这些数据公开的时候了,好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找到那些失传或被隐藏的圣经经文。     在考古发现的《死海手卷》中,我们可以找到「以诺书」。在书中,以诺先知描述了他在七重天云游的情形。如同埃及的郝米士和中世纪时代印度的伟大神秘人物卡比尔一样,犹太先知以诺描述了他在高境界之所见。     《多马福音》(也译为《多马斯福音》、《汤姆士福音》)记载了耶稣这位伟大的明师教导其弟子「我们来自于光,来自于光永恒存在的地方」,「光存在于由光化生的人之中,并且照耀全世界」以及「如果一个人完整,他将充满光」,还有「从我口中饮水之人将成为和我一样,而我也将成为此人,奥秘将会展现于此人面前。」     玛利亚被描述为一位与十二使徒完全同等的使徒,并为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玛利亚像是耶稣的灵性接班人,继承其教导其他门徒的地位。玛利亚因其超越的灵性了悟等级才成为其他门徒们的领袖。以复活后基督密传弟子的身分,玛利亚在她的福音书中教导其他门徒灵修之道,同时也很详细地描述她的师父(复活后的基督)以光之化身带她神游高等境界或天堂的体验。她将于这些奇遇中得到的基督有关灵修的指示传达给其他门徒们,而这些体验可能发生于她的深入祈祷或长时间静坐时。     诺斯替教派圣者的主要教理之一就是内在光的体验。事实上,看到内在圣光是一种普遍体验,全世界各种文化都有天堂景象和内在圣光体验的记载。许多人在他们自己的宗教经典中非常流利地描述与超越黑暗之上的光相逢的经历。许多圣者和神秘者,都将上帝或是无上存在描述为包含万物的、纯洁灿烂的光之神。观内在光的神秘体验是发生于深入祈祷或静坐时。     被排除在四世纪圣经之外的经典,多数提倡个人灵修体验以及打坐冥想。这个早期灵修传统从未完全被西方接受,而依我之浅见,这也就是它们被束之高阁的原因。     ——选自詹姆士.比恩所主持的广播节目的讲稿:失传的圣经故事。      宗教常有种现象,宣称信仰某个对象,可是信徒信的并不是这个对象的思想。而是这个宗教组织与组织的实质创立者的思想。例如道教宣称信仰的是老子,但其实大多数内容跟老子没什么关系。 佛教的某些教派的思想也不是释迦牟尼的思想。基督教也是,基督徒信的其实是保罗和教会,耶和华和耶稣只是挂名而已。   虽然基督徒都认为新约乃是旧约合理的延续,但犹太教并不认可。新约的构成比较简单,成书的时代也比较清晰可知,编纂的过程人为倾向很明显,篇章类型基本也就两大类为主——福音书和保罗等的教牧书信。四福音可以看成对同一事件或耶稣生平的不同描述和理解。而十几篇的保罗书信,更是强势的表现出作为教会成功组织者对后世教会和神学导向的巨大影响。保罗在文字数量上超过了耶稣的教导文字则是不争的事实,而保罗则肯定不是圣子身份,我们从两者可以看出巨大的思想差异,有人会把基督教称为保罗教。   耶稣和保罗对妇女的态度非常不同,作为女性,你应该对这个问题是敏感。耶稣对妇女非常尊重,哪怕是地位低下的妇女(被捉的妇女和妓女等),而保罗则不同,对妇女似乎无比仇视。至今基督教会不允许妇女讲道,还要蒙头就是这位保罗规定的。保罗从来没有见过活着耶稣,这样的一个人物,并什么可以代表耶稣的基本思想,取得以耶稣基督名义组织的教会绝对领导权,实际上没有耶稣的直接许可,甚至严重歪曲了耶稣的本意;有一些概念本来不出自耶稣基督,而被保罗独创出来,譬如“因信称义”;连基督徒也必须承认,作为圣子地位的耶稣基督对于宇宙终极真理的理解,应该是任何人不能超越的,而保罗提出的某些主张,则有明显与耶稣观点迥异。   最明显的例子是,基督徒受保罗书信影响,以为耶稣到来后的新约不用守律法了。这是错误的。耶稣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耶稣相信希伯来圣经所记载的预言都要应验,他跟信徒说的话都是拿希伯来圣经内容来替自己背书。
  •     上完课爬回寝室就没多少时间了,大半夜不太想写东西,因此简短地记录下读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的感受。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读的太吃力,没有注意到这并非是简单的科普类书籍。第一个感受是以前没有注意到路德“因信称义”的真正伟大之处,只是从思想史而非思想上理解他,因此会觉得他虽然在历史上很了不起但是是一个村炮。现在想想,其实我才是一个村炮。走亚里士多德路线的阿奎那试图从理性出发来理解上帝,路德与此恰恰相反,就像董豪杰所指出的他把理性从属于良知,他教导说,良知不仅仅是“人的宗教之根”,它决定并统治人生的活动,包括他对自然法的理性领悟和运用。在人之良知腐败的地方,他的理性也将不可避免地黑暗下来,扭曲并残缺不全了。而当人之良知得到修复之处,他的理性之领悟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路德的神学体系中,良知直接源自信仰;它不仅把神法和自然法的原则应用到具体的情况里去,还是我们理解这些原则的根源和具体表现。蒂利希认为,路德就天主教对基督教的实质所构成的三个不同的歪曲做了突破,这个突破产生了一个新的宗教。这里宗教并非一种仪式上的概念,而是指人与上帝之间的另一种个人的关系,即人到上帝、上帝到人的关系,这是教会为什么不可能重新联合的原因。天主教的系统是为了给人以永恒的快乐,而建立了一种上帝与人之间客观的、量化的、相对的关系,罗马教会的体系是一种神人相间的管理体系,由教会作为中介。天主教相信人们可以不断积累事功来积累神恩,这也是赎罪卷诞生的缘由。与之相对应的,便是轻罪有炼狱,死罪有永恒的惩罚。路德反对这样的图景,因为他认为上帝的关系是个人的,是我与你的关系,除了《圣经》以外不是以任何物体或任何事物作为中介。我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是以作家创作自己的文字与之比附。读路德对圣礼的批判,不仅批判圣礼的滥用,更是指向教义当中滥用的来源。九十五条论纲的第一条便是在说:“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说“你们应当悔改”,是希望教徒用整个生命来悔罪。”而蒂利希令我震撼地是,他指出路德认为人信仰上帝不是一个人存在于其中的客观状态,不是某人可以相信在某物之中的信仰,而是接受一个人被接纳的事实。这是一个主观的、不可量化的、绝对的关系,这是定性而非定量的关系,人与上帝之间若是存在距离不是路程远近的问题,而是有与无的问题。要么是彻底接近上帝,要么是彻底远离上帝,不存在教会兜售赎罪卷所指称的可以一点一滴地接近上帝。我猜想这是逻辑上无限推倒上帝的无限性的必然结果,因为上帝的大能是无穷的,所以神人相助论便是认为上帝也有不足之处是不足取的,很自然地预定论便瓜熟蒂落了。第二,回顾摩西的立约,我想说人与上帝立约并不是在做交易。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交易这种事情,广义上讲人与人之间任何一种行为都在做交易,甚至就连通常被认为非交易的行为比如父母与孩子的爱,其实也具有某种交易性质。但上帝与人的契约不是在做交易,因为交易是两个对等的主体交换各自稀缺的资源,而上帝在基督教的旧观念里已经被预设为全知全能,人与上帝并不对等。可以说,就算在强盗强迫下我们花钱卖命,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等的进行交易,因为以全知全能的上帝为尺度衡量我们卑微的都如同蝼蚁。我们无法与蝼蚁做交易,因此更无法与上帝做交易。而且蝼蚁与我们之间的差距,远小于我们与上帝的差距,因为在蝼蚁面前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当然,这一切建立在你认同基督教的预设: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前提下。霍布斯利维坦的原型就是参照着上帝,因此他认为在订立政治契约的时候我们与主权者不是在做交易,所以我们对他有顺从的义务,但主权者没有对我们的义务。当然,霍布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还不敢认为利维坦就是上帝,他只是认为在尘世的威能堪比上帝。“说到上帝与人的契约,我总是会想起对上帝的献祭与对异教神祇的献祭之别。对异教神祇的献祭,是为了取悦这位神祇,来使自己的心愿成真,这是一种交易。对上帝的献祭,是为了赎罪。上帝说,罪使人与祂隔绝,犯罪的必要死亡。因为世人都犯了罪,所以上帝就规定人以献祭使罪得赦,并与祂恢复关系。上帝并不需要从献祭中得到祂需求之物,仁慈的祂不过是给人类一次机会,让人类把自己交托给神以得到拯救。尼采说“我是太阳”,正是以上帝自比,上帝才是“不知道索取,只知道给予”。我们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关爱蝼蚁,但是上帝他老人家却经常惦念着我们。”就像俞健奇男神所说,基督徒们相信上帝对人有意义,而人对上帝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不管基督徒相不相信预定论,都要承认上帝对我们的恩典令人莫名恩典。只是,上帝给我们的爱,就如同我们对蝼蚁的爱,都是无法避免但又不可测度的。因此,每一位基督徒在日常的生活里都需要亲临深渊,战战兢兢。最后,是对上帝的论证上。我觉得圣阿奎那在逻辑上要比安瑟伦高明得多,但不知为何我更偏爱安瑟伦的论证,尽管后者的逻辑漏洞比比皆是。亦或许在我看来,一个不可证伪、不可经验的事物,我们理应用直觉而非理性去感受。不过我觉得帕斯卡的论证最为可爱,读帕斯卡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鲁智深对镇关西说:“洒家就是这样的光棍,你爱信不信。”虽然投机主义逼格不高,但这架不住我笑点低。写的不是很认真,因为我见识浅薄。我想,哪天读一读天主教的教理,是应有之义,现在还是滚去睡觉,比较好。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很好,买了很多,书好价钱好
  •     这本书是比较好的学习基督教思想的书哦
  •     否则我们就不会真正领受
  •     人的本质美妙地和象征地表现在天堂的故事中,而人的生存条件则表现于罪、内疚和死亡。
  •     五顆星是給內容的說,譯本很卡就了...
  •     看的好吃力啊。
  •     一本系统介绍初代教会,大公教会,天主教,更正教(复原教\新教)各时期神学发展的书。作者以新教观点看待教会历史上知名人物,主要宗派,论述各自代表性观点,比较异同。教理沿革和观点的分析很清晰,相对来说较中立。它不是一本信仰载培教材,对有兴趣了解基督教神学和欧洲文明的读者却很有帮助。没中不足的是,它基本没对东正教有深入的介绍,只简要提到过大公时代东西方教会理念上的分裂。补充下,它是思想史,不是教会史,不是教理书。
  •     真的写得好好啊~~~
  •     好书好价格好商家!!!!!!!
  •     全篇的译文严重错误都蛮多的
  •     最爱狄奥尼修斯~三种哲学家对应着三个基督教团体:希腊正教——柏拉图、罗马公教——亚里士多德、新教——康德。中世纪在思想层面为宗教改革作的准备:1、圣方济各修会的自然主义和世俗原则潜在地威胁到教会的神秘和权威,其“第三会”成员可以结婚;2、阿奎那之后,罗马教廷越来越偏向权力、律法和经验,显得外在于信徒自身;而奥古斯丁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直觉和神秘主义则求诸内心,侵蚀着高高在上的权威;3、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唯名论打破了同一性原则,个体是有限的、分离的,公教会这个强调统一的整体瓦解了;自律的哲学与他律的宗教知识出现裂缝,双重真理论出现了,科学、哲学与神学开始分离;4、中世纪晚期兴起了圣经主义,不少研究批判经院哲学体系,威克里夫和奥卡姆都曾把圣经译成英文,不少平信徒已经接触到圣经原文。
  •     翻译质量不佳。建议读英文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89954/
  •     因读生存的勇气而深知作者蒂利希神学的力度
  •     很清晰。
  •     书很好,但是这个版本翻译得。。。。
  •     越发感觉基督教与西哲的血缘关系,其中作者对于存在主义的解释让人印象深刻!
  •     纯正神学范儿的思想史意味着别指望一天能看十万字。
  •     牛逼的神学史梳理,但要看原版。
  •     : B979.1/4224
  •     第一部分略难,第二部分精彩,9分
  •     終極關懷,宗教是也。
  •     最近手头在读的书真是让我崩溃,相比其他天书蒂利希大人这本真是简明好懂,处处闪烁着抓人的思想和见解,在读完麦奎利和欧洲思想史之后再读,整个脉络便清晰起来。他本人神学思想贯穿于整本书中。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整个阅读过程中,对于我最醒目的便是对非基督教哲学的实存性解读,古希腊哲学和黑格尔等众人经历的“神的力量和魔鬼的量”的可怕斗争,无论是中世纪还是现在,都皆出于此。在蒂利希眼里,“逻各斯”一直贯穿并隐藏于整个神哲史,无论是伊壁鸠鲁还是黑格尔,都立足于时代将人从困境中解放出来,因而他的思路是从现代人出发的,以一种“功利”去把握基督教,非偶像崇拜而是终极关怀?体系的危险,有限与无限,美化跳跃异化。问题有二,专业名词稿不清,本体论证明之类和人对不上。麦奎利的思想无疑是更明晰周正让人心里能明亮起来的清泉啊。
  •     并非专著,其实是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和《19和20世纪新教神学概观》两门课程的讲稿合订。翻译只能说差强人意(毕竟东方出版社),很多译名没有统一。讲稿听众是纽约协和神学院的神学生,所以往往没有基本知识性的介绍,直接是蒂利希大段的评议(夹叙夹议),所以神哲学基础较差的读者慎入。
  •     很好的书,价格也好,送货快t rs
  •     很难啃的大块头
  •     无功无过
  •     翻译不满意,作品很好。
  •     一个字好书!再说要买!sa
  •     2015-04-28 在读 \\虽然有些地方晦涩难懂或者没有深入下去,还是不乏惊鸿一瞥的亮光。
  •     一分为翻译减。
  •     又赶上活动啦,折后再半价,超级划算
  •     第一部分的导论很好啊,第一部分也还不错,第二部分就稍微有点像闲谈了,感觉不太值得细看……不过……我的神学倾向原来这么重Orz,读蒂利希的时候感觉思考方式很契合Orz。。。
  •     写得有点像教材
  •     好!8.20 on Tillich's birthday finished reading
  •     有书 请加Q5714-67433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