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书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ISBN:9787561736173
作者:相蓝欣
页数:395页

狗急,还不给跳墙吗?

1983年就赴美留学,在美欧学术界泡了二十几年,这样的人物写出来的书,在很多人的期望中,不仅会充满时髦的术语,还应该会按照“普世价值”来排演这一场“极端排外”的活剧。可是,你我都估计错了。“以一弱国敌八强国”的战争,其结果谁都能事先预见到,而战争的原因,多年以来学者们聚讼不休,都未能如相蓝欣这部著作揭示得如此清晰而近情。相蓝欣优胜之处,在于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参战国的原始文献中去淘金,这一点,身处国内的学者一般来说无此资料条件和多语言能力。天涯网有位对义和团研究甚有心得的“子乔”先生,曾推荐这个领域三大力作,分别是“土鳖”林华国先生《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老外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以及“海龟”相蓝欣的这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在读完这三本书之后,我深深佩服“子乔”的眼力。三部书共同的特点,无他,就是先不预设立场,让材料本身说话,前两本主要利用的是中文史料,相蓝欣则主要利用外文史料。资料来源不同,结果则一:这场运动的“本相”,有望由此得到大体澄清。林华国、周锡瑞的著作中含有的颠覆性结论可能令一些持传统观点的学者不快:义和团不是类似白莲教般传统的秘密会社,而是以华北地区民间社会信仰和民间文化为基础的新型群众运动,以降神附体、吃符念咒、“刀枪不入”为主要特征,没有严密的金字塔式组织,不需要多年的修习,故在适宜的气候下,能如同细胞分裂一样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清廷一直以来对付秘密会社行之有效的“分别首从”政策失效,其爆炸性令朝廷、外交使团均措手不及。相蓝欣关注的是这场运动的第二阶段,即义和团在直隶地区再次勃兴并蔓延到了京城、天津,引起清廷与列强之间持续的紧张危险的心理战,很理性的慈禧太后、公使团等各方阴错阳差,演出了一出非理性的“三岔口”。庚子事变是甲午战后政局演变的结果,国内政局的演变,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由败于日本而联俄,由俄、德勾结而发生强占胶州湾,由担心瓜分危机而有激进的“戊戌变法”,变法失败、英日庇护康梁而生出满洲亲贵的极端排外,恭王之死、翁同龢罢职导致中枢权力结构失衡,以端王为首的新势力崛起阴谋废光绪而立新君,华北地区的旱灾引起山东、直隶民众和外国传教士/“教民”之间的冲突升级……。可是我们对于国际局势在这一阶段的演变往往不甚了了,只能大处着眼,而做不到小处着手。相蓝欣为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德国的新崛起,列强瓜分非洲大体完成,欧洲大国之间不断变幻的合纵连横,驻华外交使团成员从“中国通”换成精通瓜分的前驻非洲外交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换成了“尼格罗方法”,赫德的意见不再受到外交使团的尊重。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恰好是这么一批完全不熟悉中国内政的外交官在北京驻扎,历史给中国开的玩笑未免太大了。自1961年借“辛酉政变”登上最高权力宝座,慈禧太后掌控这个大国已经垂四十年,在波谲云诡的政坛上能够应付裕如,“稳、准、狠”是必备的素质,在维护自身权力这方面来说,没有什么人比慈禧太后更理性的了。这么一个充满政治现实感的强人,怎么可能真的相信义和团能“刀枪不入”,会真的依靠义和团对付船坚炮利、训练有素的列强军队?中外之所以最终要走到开战这一不归路,是一系列误解和错误行动不断累积、反复激荡的结果。经过漫反复排比史料和细心考证,相蓝欣得出如下令人吃惊的结论:“第一个错误是当时在京的外国人并未受到人身威胁的情况下就将护馆卫队召进北京;第二个错误是组织西摩远征军去解救尚未被围的使馆区;第三个错误是在京外交官自作主张在京城内剿杀义和团,导致京城秩序大乱;第四个错误是决定夺取大沽炮台去解救被困的西摩远征军。这四个错误一环扣一环,都是导致中国宣战的直接原因。应该说,战争爆发于1900年的6月16日,而不是以6月20日的中国宣战为起点。因为在6月16日,列强对华发动了夺取大沽炮台的不宣而战,慈禧太后别无选择,被迫应战”(本书第360页)。德国传教士安治泰及其“圣言会”在山东借教案来获取赔偿、为德国侵华铺路,直接间接促成了胶州湾危机;意大利租借三门湾被拒的闹剧,让清廷产生错误认识,以为欧洲“强国”不过如此,必要时仍需以战逼和;义和团包围使馆,乃是在京外交使团此前疯狂的“猎取拳民行动”所激成;义和团拆毁铁路、电线,一开始是要阻止清廷调兵镇压,到后来则是为了阻止西摩联军;从1899年底卜克斯事件以后直到1900年6月份,没有发生外国人被杀事件,故列强调兵进京保护使馆毫无必要,让清廷怀疑其动机在于用武力让光绪帝复辟……相蓝欣此项研究的结果,几乎处处是在为义和团、慈禧太后辩护,如果不是书后“资料来源”所列出几十页各种文字档案、通信、日记和著作目录能把人“镇”住,恐怕早就被列入“五-毛-党”的行列。

盖棺未可定论

花了两天读完此书,此书引用外文资料十分充沛,尤其是对列强的资料和矛盾分析十分透彻,其对西后的决策分析也颇有道理,克林德之死的分析也堪称独特,但本书过于强调了帝国主义新瓜分模式下对造就拳乱战争的影响,但却忽略了对中方资料的引用和忽略了中方的责任1首先本书特别强调了6月13日西洋外交使馆开始猎杀拳民运动,但却对6月开始拳民阻截杀伤洋人,烧教堂杀教士的事情论之甚少,甚至没有。自六月以来,拳民开始的规模进攻火烧各铁路洋人住所和教士住所,从保定逃亡北京和天津的洋人工程师和工作人员多受阻扰,死伤多人。并开始杀教士。他们逃到北京和天津后对拳民残忍的描述自然会激起北京使馆洋人对拳民的仇恨。同时,拳民大规模贴发揭贴,号称要杀光洋人,这自然也对洋人对拳民的目的和清政府无为无政府状态的目的产生怀疑。至于在6月13日前拳民所杀洋人不多,不是他们不想斩尽杀绝,而实在是大师兄二师兄们能力太差,法术不够。6月12日,拳民在北京京城和城外火烧教堂,大发揭帖,在使馆周围运动。惊恐之下,次日洋人开始采取猎杀拳民行动2其次,该书过于强调了治外法权对教案的影响,并把教案的引起和教民冲突归于教民和教士的作用。同样值得讨论。在德国模式之前,教案就大规模的爆发了,同样在西方殖民者进入之前的明末和清初,同样教案发生。且根据台湾和大陆学者分析总结。百分之六七十的教案是中国官绅指导下,愚民无知主动所引起的,观原始资料,中国的官员也一直站在反教的绅民一边,把挖眼睛绑人质甚至吃人肉之类纯粹愚昧无知的东西当作教士和教民的罪行来上奏朝廷,拳乱和教案密切相关,而教案的引起原因则是盖棺未可定论的3西太后是在很晚才下定开战决心的,且其决定开战的原因也确实和废帝有关,西后也未必相信拳民神力,只不过死马当作活马医,既然其深信洋人有废她政治运作的阴谋,那么运用点精壮汉子的人肉,誓死一搏总比被人白白推翻的好。西太后一开始确实对拳民有所限制,但这种限制是不彻底的,说穿了是有所放任的,根据路遥的山东拳民口述,在那极左年代里,也承认当时不光是杀教民,而且开始滥杀无辜,抢劫杀戳非教民起来,以处于无政府状态,西后两可的号令,令顽固派势力在决策中可以放任拳民生存发展。最终酿成大祸另,观人之作为要看实际运作,而并非公开的文字资料,比如李秉衡这个人,如果单看他文字的话,会觉得其在中日战争中的表现非常爱国,非常感人,但实际上其却在关键时刻把驻防官兵脱离战场,转移至安全地带,这种嘴巴爱国实际误国祸国的货色在我们研究历史时是要特别注意的

一部典范之作

作者在导言里提到以为研究义和团战争的三种理论:文明冲突论、帝国主义理论,还有一个视角:怪罪在华外交官和传教士。作者的研究证明:理论都是靠不住的。恰恰相反,认同一个理论,无疑限制了研究的视角。中国学者也好,西方学者也好,都犯了视野狭窄的毛病。当把清廷与列强在华公使团的互动,结合起来看之后,一切都清楚了,义和团战争也并不像上述三种理论的研究所言,是不可避免的。相反,正是误会造成了这场战争,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作者几乎是以日为单位,展示了1900年6月20日之前五年,清廷与列强公使的互动。所引外文材料还原了列强决策的进程和核心担忧,以及慈禧太后决策的剿抚两难、战和两难。此作证明,理论视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力划定一个研究题目的真正范围(视野狭窄和过于空泛都难以做到),同时也有能力在划定的范围里面做细致的勾勒,结论自然水到渠成。

无限感谢八国联军

如果没有八国联军,没有一系列这些人与事件。猪尾巴们还在像明治后的贡拜满族的天皇。没有八国联军,气合拳,孙仲山们们能推翻叫猪尾巴的大爷?满奴爷们还会在北进的地方大叫百代贵族,狗奴才们接好。然而但是渣渣们是从来不知道感恩的。猪尾巴的现在割了,心中的猪尾巴还在。但是然而现在还有更狠的满族,更厉害的猪尾巴,更渣渣的气和拳们。如此少的联军们包括下面的华裔士兵。有猪尾巴内战死亡人多破坏大?我不是护坦联军。联军没有把渣渣们当拉美印第安黑人已经不错了。从此猪尾巴们开启了一个推翻满大爷的时代。一些猪尾巴终于知道名猪国家,保护国家这种东西是谁 的江山。总之感谢八国联军。在报废地方的猪尾巴们然而并不进化为猴子。二甲子来临。让人看笑话的猴子本领都木有了。

义和团战争:一场因中外误解而导致的战争

义和团战争——一场因为中外误解而引发的战争,我认为这正是作者相蓝欣教授在这本《义和团战争的起源》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近代史研究学者认为义和团战争是由于当时的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他们认为: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才导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从而引发了义和团战争,义和团战争的结果也使得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再小觑中国人民,最终放弃了对中国进行瓜分的企图。这些结论早已写在了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但我认为最大的疑点是: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有没有瓜分中国的明确计划?的确,英国占领了九龙、日本占领了台湾、德国占领了胶州湾,而俄国则在窥视东北,但是否可以就此断言列强已经制定好了划分中国的明确计划?正如同大英帝国像推翻莫卧儿王朝以后一样将印度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或者如同非洲一样,列强们将非洲大陆瓜分为几块而占为己有?但纵观现有之史料,却无法发现这样的明确计划。因此与其说列强要瓜分中国,还不如说列强要划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获得该势力范围内的最大经济效益更为确切。如果说列强没有瓜分中国、占领中国领土的明确计划,那义和团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呢?我觉得完全可以避免!那为什么又会发生义和团战争呢。通过这本书的详尽阐述,我非常同意相教授阐述的由于中外互不了解,也不愿意互相了解,双方的隔阂和误解日益加深,最终引发了战争。让我们跟随这本《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回顾一下历史,考察一下中外之间到底产生了哪些误解。中方的实权派主要是当时的后党,也就是围绕在慈禧周围的主战派,主要是有惇亲王载濂、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载勋“四人帮”,除此之外,还有满洲大臣刚毅、毓贤等,汉人将领董福祥。义和团战争起源的主线是帝党和后党之间的权利斗争,而各国列强又非常不合适的介入了他们本不该介入的宫廷内斗,直接导致义和团战争的爆发。1985年甲午战争引发了后来的公车上书,也直接导致了1998年的戊戌变法。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人甚至制定了暗杀慈禧和荣禄的计划,这促使慈禧后党的大举反扑,进而发生了戊戌政变。从1900年之后慈禧同意进行变法的情况来看,慈禧当时也并非完全反对从上至下的政治改良,只不过是帝后两派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慈禧必须要先下手为强。戊戌政变的结果就是试图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光绪帝被囚禁,变法大臣或外逃或被杀。对于后党来讲,他们认为光绪帝试图变法是受到西方列强的教唆和支持,光绪帝试图变的也是西法。代表后党的保守派甚至散布光绪帝已经加入天主教的言论,将光绪帝视为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其实后党的政治目的是,将光绪帝废除,而另外选择后党派系的继承人登基,从而维系慈禧的统治。1900年的乙亥建储就是慈禧为代表的后党维系自己统治的一次重大努力。但是这个努力不仅遭到元善等大臣的反对,最主要的是遭到列强公使的反对。对于戊戌变法,列强公使们是抱有同情态度的,而慈禧一心想要废除光绪,也导致了公使们的强烈不满。因为受当时通讯能力的限制,各国公使并不能完全依靠本国的训令来行事,公使们往往拥有很大的外交自主权。而公使们在华的使命就是维护本国在华的经济权益,因为眼界的狭隘性,使得各国公使在处理对华外交方面往往缺乏大局观。各国公使在光绪被囚禁后,出于对皇帝的同情,强烈反对后党废帝另立,不仅公开抗议后党立储,还专门派出医生给光绪检查身体,对外还宣称光绪身体健康,公使们的上述行为引起了慈禧的极端反感甚至于痛恨,即使放在现在,公使们的行为也是赤裸裸的干涉内政的行为。慈禧在后来逃奔西安之时,就曾经表示当初并不想和各国列强闹崩,实在是因为各国公使们欺人太甚,在废除光绪帝一事上和其对着干。而废帝另立直接关系到端郡王载漪的直接利益,他是皇储傅俊的老爹,所以他主张抗击洋人最为激烈,端郡王的支持也是义和团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慈禧在支持义和团抗击洋人一事一直犹豫不决。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离开权利核心,恭亲王奕䜣又于1898年去世,而慈禧缺乏最起码的外交概念和政治大局观。慈禧对待洋人的态度是又狠又怕,李鸿章的离去和奕䜣的去世,使得慈禧对外交事务完全摸不着头脑,唯一能信赖的就是荣禄。荣禄因为政治才能极其有限,无法为慈禧提供正确的政治建议。慈禧在一帮昏庸而颟顸的满族官员鼓动和劝诱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终陷入战争的泥潭。慈禧一开始是小心翼翼,努力想和各国公使搞好关系,在皇宫宴请公使夫人们,甚至对每位公使夫人还馈赠以珠宝加以笼络。但是公使们对慈禧表现出来的是不屑和轻蔑,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这是慈禧最不能容忍的,也是慈禧决心要和各国列强开战的主要原因。慈禧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并不成功的当权者和独裁者,她的观点很简单,你尊重我支持我,我就认同你,如果你们不支持我甚至反对我,我就要把你们驱除出去。但公使们的反应不是妥协,而是对抗,公使们向国内求援,调集军队向北京进发,在廊坊受到阻碍后,各国大军云集于天津,并以军事手段夺取了满洲帝国的军事要塞--大沽口炮台。慈禧不可能忘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就是占领了大沽口后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掉了圆明园的。所以各国列强的这个军事行为对于慈禧来说是致命的一击,这迫使慈禧不得不利用义和团来对抗洋人,除此之外,慈禧别无选择。但即使如此,在慈禧的心目中,也完全没有一个和列强作战的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军事计划,慈禧发布的宣战诏书,与其说是宣战宣言,不如说是一个备受欺凌的怨妇向列强们发出的一份充满怨言的外交照会。这份外交照会的目的就是宣布各国公使是不受欢迎的人,同时对列强们进行色厉内荏的恐吓和威胁。1900年6月17日,慈禧曾召集大臣召开御前会议,在会议上,大臣们对于是战是和发生了激烈的争辩。慈禧最后决定抛出底牌,她亮出了一份所谓的洋人照会,这份照会显示了下列四个内容:1)指明一地,由中国皇帝居住;2)列强代收天下钱粮;3)列强代掌天下兵权;而最具有杀伤力的是最后一条4)勒令太后归政。当慈禧抛出该份杀手锏后,所有反对开战的大臣们都噤若寒蝉了,因为再反对开战,就意味着和慈禧的直接对抗。慈禧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和列强决裂。就这样,庚子年的6月20日,满清政府发布了针对洋人们的宣战诏书,中华帝国这艘大船在一个无知的满族女人领导下,向着毁灭之门加速开去。

中国外交史杰作

书尾几次提到“文革”和21世纪初的中国,作为国际关系专家,作者从外交关系和列强格局的角度分析义和团的起源,另辟蹊径,是分析中外关系的范例之作。

中外差异

刚刚把这本书读完,感觉书中的史料十分丰富,客观。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西方资料,可以与中方的史料进行对照,将那段历史很客观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这本书全书在论述中强调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主要是中西之间的沟通障碍,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的沟通,双方都用自己的视角来看待方,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作者一直强调中西彼此应该置于同一平台进行沟通而不是造成一种不对应的消极交流·。这点作者在《传统与对外关系中》也详尽地阐述了。在当代中国的对外交流中我们的确应吸取历史的教训。然而现在崛起中的中国与晚清是不同的我们在考虑到双向交流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自身的立场不能为了求同而一味站在西方的立场或者迫不及待地挤入西方的立场来赢得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接受。

义和团(运动或战争)起源三书

美国周锡瑞的运动起源,得列文森奖,不过感觉一般,不如他写的辛亥革命在两湖.书店阅过日本佐腾的运动起源,此书优点在于资料非常详细,而且是从中国民族主义阐述拳民运动,半价已购此本中国相蓝欣的战争起源,是从外交角度来阐述拳乱的事情.是中西外交的沟通缺乏和误解导致了联军之役的产生,图书馆借阅阅读

···············································这本书为什么各大网站都搜不到这本书呢?

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我能想到的购物网站都搜了,竟然搜不到这本书,这是为何?很正常的一本书啊,为什么都找不到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