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萨故事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40778296
作者:[俄] 伊萨克·巴别尔
页数:356页

作者简介

以译界公认最经典戴骢译本为底本,再经俄罗斯文学权威专家、主编刘文飞详细校订、加注、补全,”《敖德萨故事》系列”首次完整呈现。
本卷分为“敖德萨故事”、“我的鸽子窝的故事”和“彼得堡日记”三个部分。
敖德萨主题”是贯穿着巴别尔整个创作的一个母题,巴别尔现存于世的文字有一半以上均可称之为“敖德萨故事”。而“我的鸽子窝的故事”系列则是一位敖德萨犹太男孩的心灵史。“彼得堡日记”系列则是作者在《新生活报》上发表的一组特写。

书籍目录

编者序:巴别尔的生活和创作
-
敖德萨札记
敖德萨(戴骢译)
敖德萨札记(刘文飞译)
之一
之二
“敖德萨的每个青年……”(刘文飞 译)
-
敖德萨故事
国王(戴骢译)
此人是怎样在敖德萨起家的(戴骢译)
父亲(戴骢译)
哥萨克小娘子(戴骢译)
带引号的公正(戴骢译)
日薄西山(戴骢译)
弗罗伊姆·格拉奇(戴骢译)
养老院的末日(戴骢译)
卡尔-杨克利(戴骢译)
-
我的鸽子窝的故事
我的鸽子窝的故事(戴骢译)
初恋(戴骢译)
童年·与祖母相处的日子(戴骢译)
在地下室里(戴骢译)
醒悟(戴骢译)
德·葛拉索(戴骢译)
说明(刘文飞译)
我的第一笔稿费(戴骢译)
吉·德·莫泊桑(戴骢译)
路(戴骢译)
“伊凡和玛丽娅号”(戴骢译)
-
彼得堡日记
公共图书馆(刘文飞译)
线与色(戴骢译)
在皇后住处的一个晚上(刘文飞译)
伙计(刘文飞译)
急救(王若行译)
马(王若行译)
早产儿(王若行译)
死者(王若行译)
妇产宫(王若行译)
撤退(王若行译)
杂烩(王若行译)
慈善机构(王若行译)
格鲁吉亚人、克伦卡和将军的女儿(王若行译)
盲人(王若行译)
傍晚(王若行译)
我排后边儿(王若行译)
沉默的动物(王若行译)
芬兰人(王若行译)
新生活(王若行译)
涅瓦大街偶遇(王若行译)
至圣宗主教(王若行译)
在皇宫广场(刘文飞译)
卡捷琳娜施塔德音乐会(刘文飞译)
-
巴别尔生活和创作年表(刘文飞辑)

内容概要

伊萨克·巴别尔(1894-1940),前苏联籍犹太族作家、短篇小说家。全名伊萨克·埃玛努伊洛维奇·巴别尔,笔名巴布埃尔·基墨尔·柳托夫。1894年7月13日生于奥德萨。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骑兵军》,其中以《我的第一只鹅》最为著名。
1939年在前苏联的“大清洗“指控为间谍,1940年被枪杀,1954年被苏联当局平反。

1986年,《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


 敖德萨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于《文汇报》2017年1月24日文艺百家,发表时有较大删节改动,贴出原文)文/俞耕耘也许,巴别尔本可以躲掉被枪决的厄运。然而,没有假设,他只有冒险、多情的“半截”人生,少量幸存作品。“好奇”可能会害死一个人,也会成就伟大作家,巴别尔正如此。在紧张的社会空气里,他大胆呼吸,写出“不合时宜”的“危险作品”。好的文学大多是有代价的。巴别尔用生命换来了不眨眼的目光――诚实得固执,告诉你什么是优雅的残忍。谜团、残局、未竞稿,总会带给我们诱人困惑。为什么一个苏联官方的主流作家(曾是骑兵军记者、在秘密警察机构任职,代表苏联作家做重要报告),最后以“间谍”罪名遭到处决?历史无解处,在中文版五卷本《巴别尔全集》里却可隐幽感知:短篇小说、故事素材、剧作脚本和书信日记互为肌理,衍射着作家的创作历程与生存细节。你甚至会生出一种直觉,巴别尔的悲剧或许就是一则艺术悲剧,把人生当文学来活,让生活仿效艺术来过。这是一种艺术型人格,炽热浪漫,却游无定所;也是作家自言的“基因”:“他们结婚是为了不致孤单”,“敖德萨的每个青年只要尚未结婚,就一定想去远洋轮船上做水手”。书信中,巴别尔的情爱生活枝蔓横生,在多个妻子和情人间游移顾盼,又总以漂泊失意形象示人。内容始终不外乎写作的焦灼、缺钱的困顿,不断的请托,加上幸福的允诺。妻子移居,两个情人带着巴别尔的子女另嫁他人,寻妻复合,最后离婚另娶,巴别尔本色出演了“五幕剧”。女人们对他似乎都有微妙预感——这只是一个有魅力的作家,却绝非安全可靠的男人。巴别尔曾在被捕后辩解称:“《骑兵军》一书对我而言,不过源于我自童年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他到底在恐惧什么?如果比较下卡夫卡小说里的办事员,辛格笔下卢布林的“魔术师”,或许就能理解犹太作家相似的“敏感体质”。在我看来,敖德萨故事绝不仅是作家的创作母题那么简单,巴别尔更想借助敖德萨(灵魂故土)“改写”民族性。现实中受到歧视排斥,隐忍负重的犹太人,在故事里却被赋予杀伐决断的“原始强力”,成为豪侠式的强盗头领。更有意味的是,犹太男孩克服恐惧和胆怯的唯一方法,就是发奋成为强者,凭借优秀“复仇”。巴别尔也在抗拒恐惧(如故事里反复出现的屠犹阴影),只不过他的解药是写作和女人。可以说,女人给了巴别尔欢愉痛苦,性与激情,浸润了他文学体验中的每个柔腻角落。敖德萨中的童年纪事,虽非自传,却也称得上作家的心灵写照。《初恋》里十岁男孩单恋上军官夫人加利娜,作家既要描摹男孩觉醒的性意识,痛苦的醋意,又要保有洁净,这太难了。巴别尔却达到了一种“童真的艳情”,唯美的性幻想丝毫没有一丝不洁感。《我的第一笔稿费》外表是“我”与妓女薇拉的情爱,其实暗藏了作家的“写作密码”。第一篇作品是在床上给妓女胡诌瞎编的“口头创作”,第一笔稿费来自妓女退回的“嫖资”。巴别尔借助温柔的反讽故事表达了“创作宣言”:不要编出一个平庸故事,“编得好的故事不必谋求同现实生活相像,倒是生活应当竭尽全力谋求与编得好的故事相像。”在书信中,你也能找到某种印证:“在创作过程中我很快放弃了应注重史料的可靠性和历史真实性的想法,决定采用纯文学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很显然,这是对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偏离”,在风格上突破了俄国文学长久来宏大沉重,又不免凝滞冗长的叙事。“纯文学的方式”到底是何种方式?那就是历史真实让位给艺术真实。巴别尔的高妙在于他的作品造成了诸多“假象”。《骑兵军》并不是简单的“见证文学”,看似冷峻的观察记录,到处是气氛渲染和隐在立场。“它与苏联所发生的一切无关,但是其中确实渲染了国内战争的残酷性,自然主义和色情主义”。这句话虽是巴别尔迫于压力的供认,但还是说明了部分真实――残酷叙事、反写的浪漫主义以及细节上的自然主义。《骑兵军》始终围绕苏波战争中的暴力、杀戮、性与死亡,却用了诗的语言,电影的剪接,钢笔淡彩式的描摹,呈现极富感染的印象风格。在巴别尔笔下,蒲宁的韵致,叶赛宁的诗,列维坦的画意交织一起。然而,这只是“伪浪漫”,真正底色是“死亡的日常化”,战争造成的人性荒漠。巴别尔或许就是有趣的玩笑:他的忠诚没有留给情感生活,却把固执献给艺术,殉了道。一个旧式犹太知识分子偏偏身处苏联政治激流中,在官方主流的叙事里常常发出“异端”声音。这种分裂身份的调和,政治与艺术的平衡远非巴别尔所能实现。战地记者柳托夫(巴别尔化名)讲述的“小故事”,是作家融入革命洪流,寻找身份认同的尝试。战争就是学会残忍、野性的嗜血过程。无奈的是,巴别尔努力了,但做不到。《我的第一只鹅》里,“我”羡慕哥萨克身上的刚强活力,却受到他们的嘲笑:“原来是喝墨水的”,“还架着副眼镜。好一个臭知识分子!”作家戏仿了杀戮行为,“我”为了获得认同,借故杀死了一只鹅。然而,“心里十分痛苦”,“我做了好多梦,还梦见了女人,可我的心却叫杀生染红了,一直在呻吟,在滴血”。当无法接受残忍日常时,作家选择了“静默的美学”。换言之,巴别尔把沉默变为了一种修辞。《家书》完全是冰点的暴力。如果说海明威是冰山浮现,卡佛是被删后的“极简主义”,那么巴别尔就是断崖式跳跃(他跳的还是“高潮”)。故事讲述了分属新旧政权的父子,人性沦丧,先是父杀子,后是子弑父。作家用一封家书寡淡叙述父子相残的“生活琐事”,杀戮前父子的对白就像生铁,冷硬没有水分。更高超的设计是,“我没法给您形容爹怎么给结果掉的”,“在这时谢苗把我支出院子”——巴别尔竟然在高潮时歇火了。 这让我们反思:巴别尔前所未有的力度,绝不是“用力过猛”的渲染,而是用反差和对冲给你“急刹”,造成读者心理期待的陡然崩溃。这就像沸水煮过的杯子瞬间放入冰水里的“炸裂”,越是沉重惨烈,越要轻描淡写,冷静轻盈。如果用“死亡的狐步舞”来形容这种轻重美学,或许再贴切不过:轻逸、急速、骤停、坍塌。它全赖作家惊异的表现力:结构功能化的写景,常常在情节突转时插入,在小说终局时形成“尾音”。《父亲》的结尾就用富于暗示的虚空作为小说结构的支撑力点。“而所有这一切——目中无人的卡普伦的命运和姑娘芭辛卡的命运——都是在那天夜里,当她的父亲和她意想不到的新郎官沿着俄罗斯墓地信步而行时决定下来的。那时一群小伙子正把姑娘们拽过围墙,墓盖上响起此起彼伏的亲嘴的声音。”在语言上,他也要实现对比、矛盾和落差的极致,“这些词一要有分量,二要简单,三要漂亮”。慢镜头式的连写勾勒,风情画家般的绚丽,妙不可言的拟物拟人,的确像迅疾的闪电。只不过厄普代克的这个评价仍需补充。这是“慢手划过的闪电”,我们往往忽略了巴别尔创作时的焦灼、拖延和迟缓。他始终用诗的选词锤炼要求小说,近乎苦行。更重要的是,闪电划过,不过是沉默的夺目。巴别尔却在电弧后给你带来惊雷的震颤。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书语云中君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排版不舒服,选文顺序一言难尽
  •     “土地在我身下保持着令人安心的缄默”「敖德萨系列」是巴别尔成长的乐园,是海风与阳光熏陶的南方,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传奇,这里的人们“生来是为了享受劳动、打仗、谈情说爱的欢乐”,生存的艰难从来不会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的机会,“在没有从爱情手中摘得一枚金币,我不会弃世而去”;「我的鸽子窝的故事」是一个犹太男孩的成长史和心路历程,不无自传成分,也侧面折射整个犹太民族的遭遇;「彼得堡日记」则灰暗生冷,“大家全是掘墓人”;精妙比喻是其一大特色,充满生气,形象生动,语言瑰丽,虽都是短篇,但整体架构有其内在统一性,不啻为一出狂欢。
  •     爽
  •     【送书活动】免费送全新纸质书,数量有限,送完即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豆邮我了解!豆邮时请注明书名
  •     语言的狂迷!节奏感,叙事的韵律。如鼓在锤。忧伤与血:“大家全是掘墓人。”(收有《敖德萨札记》《敖德萨故事》《我的鸽子窝的故事》《彼得堡日记》,最精彩的在中间两集
  •     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前言说的那种用词的精妙与绝伦并没有体会到,不过看样子敖德萨的故事成书时间更早,也许到了骑兵里会有更深刻的体现吧……_(:зゝ∠)_
  •     这里的巴别尔,可以划入格里耶所谓的经典作家的范畴。这就是说,它的语言和寓意不同于“不断探索中”的新小说,而是开篇就处于一种高度完善的状态。对现代读者来说,这并不总是一件好事。漫画般的肖像和人工斧凿的场景有时显得失真而武断。巴别尔憧憬太阳,我则向往黑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