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远都在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13311687
作者:[美]帕特里夏·麦考密克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红色高棉来了,安可•庞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便一去不复返。他被迫离开家人,期间历经千辛万苦,目睹种种惨剧,然而促使他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很简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默念“希望永远都在!”
本书以安可•庞德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用及其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在柬埔寨大屠杀中 幸存的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披露历史真相、宣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公益大使的故事。
------------------------------------------------------------------------------------
国内首部红色高棉亲历者回忆录!
比《追风筝的人》更真实感人!
荣获2012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
看红色高棉下的孩子如何倔强生存,即便最黑暗的时期,只要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也要牢牢抓住。
从中,你可以看见人性之光——触目惊心的“杀戮场”并不能磨灭人性中的真善美,恰恰相反,饥饿、屠杀和疾病激发了孩子们心中对友情和亲情等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热切的渴望和珍视,你可以在书中感受到这种感人肺腑的人间大爱之升华。
无论你的人生处于沮丧失落的低谷还是令人艳羡的顶峰,这本书都会带给你绝处逢生的精彩人生体验,在感动唏嘘之余,使你不得不相信:“毕竟,希望永远都在!”

内容概要

帕特里夏·麦考密克
毕业于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作家、前新闻记者和创意写作课教师。现居纽约。她的作品多次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其中《出卖》被《出版人周刊》评为百年最佳书籍之一,由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2006年青少年十佳图书之一;《伤口》被美国作家协会评为青少年最佳图书。


 希望永远都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讀完了《希望永遠都在》。恰逢自己這個月經歷了一些非常絕望的時刻,正是需要好好體會深刻明白活著才有希望的真理。紅色高棉的歷史太過血腥和殘忍,就算不看圖片,只是閱讀文字,都常常想翻過去,避開那些慘無人道的描述,但那些又是血淋淋的現實。我對柬埔寨的認識僅限於旅遊好去處,對這段歷史從未了解過。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和民族都發生過大屠殺事件,多是因為政權和宗教衝突。不過我後續讀了一些評論,紅色高棉時期造成的死亡人數、清洗人口的殘暴程度、暴權使用的手段,都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令人髮指。雖然是小說,但是是作者追蹤採訪了幸存者安可很長時間,根據真實回憶寫成的,字裡行間,對人性的絕望與無論如何都要生存下去的希望讓人揪心。我們小時候都是受這樣的教育: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讀過紅色高棉的歷史,這句話會是最真實的第一反應。那是一種什麼日子?真正的生不如死。我的印象都隨著作者的敘述停留在糞便、屍體的惡臭中。四年的時間裡孩子只喝米湯,偶爾有豬食,全都病了,一個一個死去。沒死的沒日沒夜地勞作。生病的人不聽話的人都要被處決,於是有了無數的死人堆,後來越南入侵後把這些惡行公之於世,成千上萬的骷髏堆出了一個柬埔寨地圖。十歲的孩子像老婦,甚至忘了自己的年齡,每天面臨的就是看著身邊的人被活生生地殺死,因為要活下去,只能學著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生存為了什麼?安可相信,總有一天,他會重遇家人。我真是不敢相信,在如此的煎熬歲月裡,要有多麼強大的心志,才能靠著這一點期盼,為了生存,甚至幫著那些惡魔煎人的器官。我上個月一直問一直想,人生那麼苦,活下去是為什麼?這本書,這段歷史有答案,雖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不過很簡樸的道理:活著才有希望,你可以見到愛你的人,重新撫摸他們的臉,擁抱依靠,為更多受苦受難的人帶去希望。安可算是幸運的,最終能活下來,去美國,現在還能通過演講告知世界這段發人深省的歷史。看到最後,他尋尋覓覓,和他曾經一起走過那段黑暗歲月的朋友活著也可以說是親人,好些都活下來了,有些孩子也被收養了,心裏才覺得紓緩些。有一個部分,我覺得特別心酸,桑波在排球場見到安可,高興得淚水在眼中打轉,他不敢相信這位兄弟還活著吧,而且自己也還能活著見到他。桑波是個好人,盡管在那個年代,為了生存,他們都濫殺過無辜。但是安可為了生存下去,他不能說他認識桑波,他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曾是紅色高棉的一員。於是桑波說,我認錯人了。桑波救過安可許多次,這次也不例外。可是該有多麼心痛?好在桑波後來也結婚生子了,過上了平凡但安定的生活。如今中東依然戰爭不斷,歐洲的難民問題非常尖銳,歷史總在不斷重複。真的希望世界和平,聯合國能擔負起更多責任,更多的人可以活在無硝煙的陽光下。
  •     偶然间被《希望永远都在》这本书吸引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让我不禁联想起前一阵子巨火的李安导演的原著小说《少年派》,一样梦幻宁静的湖面漂浮着一叶扁舟。然而,买回来翻开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红色高棉残酷杀戮场的真实故事。正如书的简介所言,作者用极其质朴却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的却是一个11岁的柬埔寨男孩如何在这场触目惊心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尽自己所能拯救了更多身边的同胞,如此真实感人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同样以二战为背景的纪实体小说《辛德勒的名单》。但在我看来,有时一个如此平凡而又弱小的11岁男孩在残酷环境下所作所为未必就比犹太人的基督——大名鼎鼎的辛德勒先生所作的就少。他以一个红色高棉平民的身份却在确保幸存的同时,尽可能的拯救更多的人,这一举动是否比身为上升阶级的辛德勒更伟大?我给本书打5星的理由是除了喜欢小说主人公坚韧不拔的倔强灵魂,以及他值得钦佩的人性之举以外,更喜欢本书书名——希望永远都在。对我这个初入职场懵懂的我而言,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人生的希望,叫我从此不再因迷惘而徘徊于茫茫人海。
  •     原文网址:http://dajia.qq.com/blog/338392117611298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分不清阿富汗与柬埔寨——你们分得清吗?有个塔列班吧?是极权组织,但好像也有个红色高棉,性质相近。有出奔的西哈努克亲王,全中国人民都认识的老朋友,他是柬埔寨的吗?阿富汗也一定有流亡的王室,王子与公主渐渐泯然众生,甚至更惨,像宋亡后的宗室女,流离失所,因其一无所长只能沦为娼妓。我知道阿富汗仍有未爆地雷阵,是平静大地之下的隐隐惊涛,随时苏醒。但怎可能柬埔寨没有?你当美军越军或者柬军是吃干饭的吗?还有,极度贫穷、派别割据、久经战乱而破坏的基础设施、雏妓、毒品交易……是成龙吧,有一天向世人抱怨吴绮莉,大意是女人怀了男人不想要的孩子,就应该一个人躲到阿富汗——或者柬埔寨,去生下来。我后来才意识到那里面最残忍的潜意识——不应该出世的孩子,不想看到的女人,让我眼不见为净吧。最好你们生死不知,容我永远怀念。这感觉即诗意又缠绵,且没有现实的烦扰。我生不要见人,死不要见尸,生不用付生活费,死不用背上内疚的重负。反正阿富汗与柬埔寨,都有灾荒与杀戮、骨肉相残、子弹横飞,大刀冷漠地砍下来,像剁瓜切菜。以阿富汗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不愿搬出房子的哈桑,被子弹击中后脑身亡。而在《消失》里面,举家逃亡的柬埔寨人家,路遇士兵,要征用他们的车,随即发现这家的老太太是越南人。越南与柬埔寨,这两个相邻的国度,一定曾经睦邻往来,相互通婚,一旦翻脸无情,就是血海深仇。屠杀就这样展开,老太太是第一个死者。第二枪杀的是女主人。男主人把儿子推下高草丛里的小水沟,自己挨了当胸一枪。灭门,像顽童扯断蜻蜓翅膀后腿般漫不经心。我没准备读一本与柬埔寨有关的小说。穷国无文学,肚子还填不饱呢。也许有几个天才诗人在少年时,写出几句不朽的诗篇,然后就饿死了。移居美国的纪伯伦,也不曾活到50岁。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全是无用之人,在乱世,合该抢屎都抢不到热乎的。而我是在北美文学架上遇到《消失》,内容简介如下:十六岁加拿大少女安妮邂逅柬埔寨留学生瑟锐,对音乐的激情演变为对彼此的觉悟,女孩自此违逆父命,一意孤行地爱……一看就是爱情小说,发生在静谧的北美大陆,男女主角要面对长辈的不理解、环境的敌视、彼此的心伤……我没想到,它写的是——战争。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一位被叫做“施肥老太”的老妇人。一开始,死人的尸臭味叫她吐。她必须把皮肉从尸体身上割下来。她必须把骨头搜集到一处,烧尽,再用骨灰当肥料。她把一具具尸体拖走,但不能马上开始剥皮,因为味道实在太让人恶心了。……她所有的儿女、侄甥都遇难了,她的兄弟姐妹们全都被杀死在金边的一株大树下。战争是一口井。波尔布特统治时期,有一天,一位农妇偷偷溜回村里去察看自家屋舍,却发现井里堆满了死人,于是用土把井口填了起来。屠杀结束后,她搬回家,在原来的井口种了一棵椰子树。可是土地隆起,树都被拱倒了。下面堆了太多尸体。她不断把土和垃圾往井里倒,过了很久,尸气才不再冒出来,蛆虫也吃饱了,土地才安定下来。后来,她又种上了一棵木瓜树。每一口甘甜的果肉,其实都是人的血,人的肉,人不甘的呼喊呀。这就是安妮所看到的、听到的、领悟的一切。蒙特利尔一夜韶华后,他们旋即分离,瑟锐归国,从此音讯全无。“你以后可能就见不到我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总有些人比较痴,对自己认定的事较固执。十一年来,安妮从不曾放弃对他的想念,有一天,她依稀从电视上的反抗人群中认出他的脸容,就抛下一切,远度千山万水,踏上那片在焦黑下微微散着尸臭的土地。爱上一个人,就是爱上他的民族他的血脉他的命运。安妮找到瑟锐。他们有过一小段宁静日子,短如剪刀即将刺入心脏前、在胸骨前的稍稍一停。为反对党做事的瑟锐在政变中失踪。而安妮拖着刚刚流产过的身体,在柬埔寨上下寻找他的死亡,正如她曾经寻找他的生命:生要见人,死要死尸,是对自己的交待。她找到了他的头骨,证实斯人已逝。她随即失去这证据,被官方逮捕、虐待、遣返,回到那安静如冻土的北美大陆。而后,三十年过去,瑟锐仍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消失与寻找,以及永不消失。共同组成了《消失》。但这本书说的不是爱情,反反复复,它唯一的主题就是战争。战争是,一群被驯成童兽的孩子。杀人是要训练的,残酷也一样。疼痛时哇哇大哭是本能,消灭它。喜欢小伙伴是天性,不,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间,必须互相检举揭发。众矢之的,会成为一段一段的残肢,扔进童子军们耕种的稻田。瑟锐的弟弟索卡,在全家人死光之后,被军队掳获,成为童子军。能苟活性命于乱世,也许就是可庆的。我于是想起另一本书,《长路漫漫》:一位塞拉利昂少年,出门去参加隔壁乡村的音乐会,而战争爆发,他从此没见过父母兄弟。九死一生后,他进入军队,学会放枪,拼刺刀,在应该喝牛奶的年纪,他喝饱了鲜血。从兽到人,需要几百万年,从人到兽,只有一秒钟。而塞拉利昂是另一个我几乎不知道的国家。你们又有谁知道?除了这四个音节的组合,会在国际新闻里提到。我们无动于衷地吃着晚饭,听着政府军与游击队的打来打去,反正谁也不认识塞拉利昂人,谁也不懂塞拉利昂语——如果世上有这种语言。塞拉利昂的伊斯梅尔,在联合国的帮助下,离开了他战火频仍的国度。但大部分童子军没有,索卡也没有。瑟锐试图帮助他,索卡说:“如果我不服从命令就会死。”那些已经死了的人呢,他们算什么?“他们是次要的牺牲品。”我不杀人,人便杀我。我没有其他的选择。瑟卡离开,头也不回。到最后,瑟锐死了,安妮回国,索卡怎么样?谁在乎。在一部书里,他只是个串场人物;在一片多难的土地上,他只是个比鸟雀更轻贱的生命。也许已经成为烤肉摊上一串飘香的“鸡翅”。我渐渐明白,为何我会把阿富汗和柬埔寨搞混,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一样的:焦土一样,人类的哭喊声一样,死亡与破碎一样,一发原子弹能把地球上最繁盛美好的城市,纽约、东京、北京,顷刻变成撒哈拉沙漠——沙漠与沙漠,有什么两样?而我终于知道,柬埔寨其实是个美丽国度:有一种乐器叫加拜;有一个音乐家叫辛西萨莫,曾是柬博寨音乐之王——在1975年大屠杀中丧生;有一个盛大节日叫送水节,要赛龙舟、拜月、吃扁米(糯米蒸熟晒干而成),因为捕鱼季节即将来临,而水稻新熟,正等待农人的镰——这不就是我们的端午节吗?昌平时代,我宁愿对人类的苦难掉过脸去,假装视而不见,比痛不欲生而束手无策要来得好。但有时候,确实也需要勇气直面深渊,只为了惕然自警:不要迈进,不要自掘,那是永远不可逆的《消失》。若有可能,让战争从地球上消失吧——除了男女之间最美丽的玫瑰战争。附,《消失》相关信息作者:(加拿大)金·爱林译者:于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5月ISBN:9787020085675(责任编辑:余江波)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全书的笔调是平静的,宛如主人公少年就坐在你面前,向你娓娓道来那段阴暗的回忆。不论主人公所描述的暴行有多么令人发指,你却很少听到他大声地咒骂,有的只是默默的控诉,仿佛依然对过去的阴影心有余悸。
  •     我很少给五星的,四星为作者和讲述者,为红色高棉遇难者加一星。
  •     这居然是一本经真实经历编著的书。泯灭人性的大屠杀与战争带来的苦难...看到最后不禁落泪,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     对于想要了解柬埔寨红色高棉历史又不想看那么正规的史实材料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     好题材,好故事
  •     有梦想不够,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住。
  •     令人震惊与感动,国家政权对人民的暴行,幸好,希望永远都在。
  •     世界上最残酷也最温柔的,莫过于绝望之中的希望之光。
  •     从整个故事的开头到安学会敲扬琴有点和文化大革命相似的味道,尤其让我想到了余华的小说《兄弟》,那孩子他爸死时的情景。 中间在战争中,我想到了《在海盗窝里》,那个小孩和这个小孩安很像。 我不了解柬埔寨,也不知道红色高棉,这本书是别人送的,看完我真的有点了解红色高棉的欲望。
  •     红色高棉(柬埔寨共产党)对柬埔寨的杀戮
  •     不得不说,很是震撼,在屠杀面前依然保持一种希望,人性的光辉不易!安可,加油!
  •     关于红色高棉的非虚构写作,是我翻译的、顺利出版的、也好意思承认的第二本书。。。故事很动人,我也是在翻译时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才逐渐了解那个恐怖政权的若干细节。作者一直在模仿一个不太会英语的柬埔寨男孩的口吻,所以尼玛好!难!翻!!每次回头看都觉得好多句子有问题><~~不过还是求个鼓励和指点啦~
  •     这本书是偶然回寝室 看室友桌子上有一本 就借来读了 真的很感人 可能看的人很少 但真心推荐 译者译得也很好 感谢
  •     周末的傍晚,在旅店中一口气读完,细节带来的震撼始终历历在目。
  •     当政治偏向某一方的时候 必然造成恐怖的与极端的后果
  •     活下去就是最简单的意义
  •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红色高棉的书,小说原型人物口述改编。第一人称视角中的人类悲剧,给我一种近距离的血淋淋之感。书里有些是我知道的,而更多是我不知道的!
  •     红色高棉,革命、激情、血液、屠杀。。
  •     红色高棉大屠杀真是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集权统治对人类灵魂的摧毁。红色高棉比文革更可怕,对自己的同胞,对儿童,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是一件多么灭绝人性的事。在泰国难民营里,安听到子弹声猛然惊醒,下意识摸枪,却发现不过是雨滴在屋顶而已。红色高棉发生的一切,在离开柬埔寨后的日日夜夜里,如同猛虎般存在于安的心中。而安,只是无数受害者其中的一个,且是最幸运的一个。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红色高棉、文革等等,希望历史不再重演。
  •     文字愈平实冷静,真相愈不寒而栗 -- 我是说,翻译得真棒 :)@纪小城-油飞
  •     去年暑假看的,记忆犹新
  •     有一种《1984》的感觉~
  •     一部很令人震撼的回忆录,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一种对希望的执着
  •     20150224想看。20150406看过。就是一本苦逼史。从孩子的角度写作为成年人看到更觉痛心与残忍。
  •     2016年12月3日读毕,此书在去北京出差间隙读毕,讲述了一个在赤柬统治下的儿童的所见所闻,个人认为“杀人所麻”这个词在这个故事中都不足以形容其惨烈程度。另外,此书中的很多情节,和看的一些纪录片是一模一样的,也验证了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以前看遇罗克、遇罗锦、遇罗文以及杨显惠的书,感觉很惨,和这本书相比,已经很好了。人性在生存的极端情节下,有严重滑向动物本能的趋势,尤其是以“人品”这种定义模糊的术语来为敌我划界时,人类就进入了自我毁灭的怪圈,最后要将人消灭掉大部分,才能感觉到安全。这也是为什么红色高棉可以消灭掉柬埔寨近四分之一人口的重要原因。承认人性的不完整,然后通过制度设计制约人性的恶、发扬其善,并且通过长期的社会建设引导人性向善,才是良好社会的关键所在。
  •     真实,但看古拉格群岛在前,却是难有更多的震撼了
  •     恶魔很可能就是自己。
  •     是关于柬埔寨与红色高棉暴虐政权的战争故事,不是故事,是安可从战争开始活到战争结束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安可的毅力、聪慧,坚持活下去的希望也给与了我某种正面的力量,伴我度过了一段艰辛的时光,题材类似追风筝的人却另表达出一种不一样的生存能量。
  •     文字很差。不知是不是翻译使然。
  •     很喜欢这种题材的故事~
  •     很震撼,很惊讶,很心碎....永远不要摔倒,再向前走一步!生命就这样一点点得以延续~是人性中那一点点善念照亮黑夜,温暖彼此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