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騷動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986134232X
作者: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本書特色】
各界好評推薦:
南方朔(評論家)/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周偉航(人渣文本)/黃哲斌(知名媒體人)/陳玉慧(作家)/張鐵志(《號外》《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總主筆)/戴然
◎新聞究竟怎麼了?狄波頓的重大訊息辨偽術!
地球上卻幾乎沒有一個角落能夠避免得了新聞的不斷轟炸,新聞的喧鬧紛亂已經滲入了我們最深的自我當中。但卻很少人引導我們思考新聞的影響力:新聞不但左右了我們對現實的觀感,也形塑了我們的心靈狀態!
本書乃是一項習作,試圖把「看新聞」這種隨處可見而且眾所熟悉的習慣,呈現為一種充滿古怪與危險色彩的活動。而你,每天都參與其中……
一場飢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沒的城鎮、一個逍遙法外的連續殺人狂、一個政府的垮台、一位經濟學家對於明年經濟情勢的預測;這類外在的騷動,正是我們獲致內心平靜所可能需要的東西。
當新聞支配了我們的日常,宛若另類的宗教信仰,我們需要有人幫助我們因應新聞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包括我們心中因此出現的羨嫉與恐慌、激動與挫折,以及新聞不斷向我們灌輸,但我們偶爾不免懷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會比較好的種種事物。英倫天才狄波頓由此出發,解析25種典型的新聞報導,用他的生花妙筆與透徹觀察,引導我們產生適切的觀點,使我們體認到——與新聞報導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實沒有什麼事情真正算得上是完全新奇、值得訝異或者恐怖至極。

内容概要

艾倫.狄波頓 Alain de Botton
英國最具特色的才子作家、哲學家、製作人。狄波頓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不僅風靡英倫,全球各國更爭相出版他的作品,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書評人康納立(Cressida Connolly)讚嘆狄波頓是「英國文壇的奇葩」,葛雷茲布魯克(Philip Glazebrook)則認為:「這種奇才作家,恐怕連掃帚的傳記都寫得出來,而且這柄掃帚在他筆下絕對是活靈活現的。」狄波頓在推出本書的同時,也策劃了新聞網站「哲學家郵報」,以英國小報《每日郵報》網站的模式來運作,探究政治時事和名人八卦背後的哲學涵義,並由「人生學校」的哲學學者們執筆。狄波頓作品:《哲學的慰藉》《我談的那場戀愛》《愛上浪漫》《吻了再說》《擁抱似水年華》《旅行的藝術》《我愛身分地位》《幸福建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無聊的魅力》。


 新聞的騷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在《新聞的騷動》(The News)討論「新聞」,猶有一種從外看進去的深度。不同於我在學院派的學習經驗,動輒以內部組織(權力、倫理)、外部結構(政經、文化)分析,左批判右套牢,談著談著,千絲萬縷而又身陷泥淖,仰天長歎,疲憊者敗下陣來,新到者接棒戮力。我們,重複地,不曾間斷地,呼籲並修正一紙記載迢遠而可能的處方箋(寫作、剪輯、編製),同占星那般觀看與紀錄著,探詢摸索的過程很多發現與感觸,但最終,仍然留下無法真正企及的惋息。這本書分章立節地探討起當今新聞困境──國際新聞,乏人問津的曲高和寡;災難新聞,不忍卒睹的殘忍血腥;名人新聞,膚淺俗濫的八卦小說。若同從前,我們誠然可以一路審問下去,傳喚閱聽人、傳媒、記者等人出庭,並藉由各方證據的拼湊,疊合起一絲一線瑣碎細微的徵象,仔細檢調整條產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指認出各種名狀下的框架理論肇生的鏈鎖式症狀;但最終,如同我們帶著伴其一身的慢性病進到大醫院,掛哪一科都有所缺失,吃哪一顆藥丸都有副作用──儘管,某些時候,某些階段,體膚心理之痛楚能夠獲得某種程度的紓解,但我們仍得小心翼翼地維繫著這一點靈光,視其為偶發的幸運,無比珍惜,不至於天真到以為能夠阻擋「壞下去」的時間之輪。然而,我們相信人生並非如此,我們一定能夠突破現狀──這不啻是無用的文學的意義了。我認為,作者試圖接近「新聞」的存在意義,異於近來傳播學的主流表述(若以政大新聞系的歷程而言──從文學院出走後自立傳院,向社會科學取徑,如閱聽人研究),討論的視角論據,是自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重回文學(liberal arts)的領域。臚列七例,摘引如下:1. 談面對政治帶來的失望,常常只是毫無來由的樂觀所致。"新聞拒絕接受人性現實,於是任由希望一在沖刷在同樣的淺灘上。新聞裝出一副天真無邪的姿態迎接每一天,卻總是到了傍晚就不免對我們的處境充滿盛怒與幻滅。……。實際上,我們就許多面向而言仍是個無可救藥的物種──這點並非偶然,而是根本上就是如此;此外,我們在關鍵時刻也不該氣急敗壞,而應當保持深沉平靜的憂鬱心態。"(P.65、66)2. 談陳腔濫調下的同一化困境,泰半是我們誤信並縱容笨蛋的自以為是。"現代的笨蛋能夠輕易知曉過去只有天賦異稟的人士才可能知道的事情,但儘管如此,這麼一個人卻仍然是個笨蛋──過去的時代從來不必擔心這種令人沮喪的組合。"(P.81)3. 談產製國際新聞需運用「細節得以連結建立起相對的切膚感」的藝術原理。"把焦點投注在這些平凡元素上並不會削減『嚴肅』新聞的力量,反倒是能夠提供一座穩固的基石,讓我們對駭人及干擾正常生活的事件能夠產生真正的關切。"(P.97)4. 談財經新聞的疏離感受,如同夜半一再侵擾的荒涼叩問。"……;另一方面,我們卻也懷有許多粗淺、天真、單純、熱切又強烈的渴望,又總是刻意將這些渴望隱藏起來,也通常不願提及,只怕一旦表露這種盼望,將不免有失體面及成熟嚴肅的姿態。"(P.150)5. 談名人新聞帶來的閱聽人效果:嫉妒,是我們習焉忽略的負面影響。"當然,嫉妒的效用有其限制。過度提醒別人的成功,可能只會使我們陷入恐慌與麻木,並且無意間導致我們無法將任何計畫付諸實行。我們聽到別人達成種種工業的消息,不免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我們必須不讓自己的內心與外界隔絕,處於平靜的狀態,才有可能完成有價值的事物:也就是有一天可能引起別人嫉妒的事物。"(P.191)6.談災難新聞的悲劇深意,得以作為寓言啟示,協助我們度過人生裡的變數。"新聞中大部分的內容,終究乃是陳述世界各地的人,在各式各樣的立場中犯下嚴重的錯誤。這些人沒有能夠在還有時間的情況下掌握自己的情緒、節制自己的執迷、判斷是非對錯,以及作出適當的行為。我們不該虛擲從這些人的失敗中獲取教訓的機會。……,藉此讓我們在安全的狀態下,已充分的餘裕發展出最好的因應方式。"(P.222)7. 談意外報導裡「虛空」的雙面角色,藉其平衡生活裡各種的拉鋸折衝。"死亡的念頭能夠讓我們看待事物的先後順序而獲重新安排,撥開日常生活中的煩擾,而使自我當中較有價值的部分再度浮現出來。看見人生中真正值得害怕的事物,能夠在驚恐之餘,致力追求內心知道自己應當追求的人生。"(P.227)"我們都太習於把感同身受與人性畫上等號,以致遺忘了偶爾保持麻木也是一種必要的成就。……,那些問題畢竟不總是屬於我們的問題。"(P.231)以上。回歸真實世界(實務或學術),我們心知肚明這些闡述很難成為有用的「說明書」,指南成就途徑或者作法要領,遂能抵抗這個頑強而殘酷的自然生態;事實上,政經結構與職場倫理仍如衣食那樣,飽暖才得以延續首先之體魄。唯獨,更重要的是,作為個人(閱聽者與傳播者)無時無刻倚賴完整的護守與慰撫,以安適自我的心思與情緒,這是我在閱讀這本書之際,感觸到最深刻的觀點了。
  •     原書名The News: A User's Manual才是書中所要傳達的本意面對龐大且繁雜的人世間芸芸眾生你所能應對的是更確切的內省說來俗氣但那就是自我品味的建立就像P123所說文學這種媒介能夠會喚醒人們對這世界的敏感度而錯不在新聞這個類別對此作者也在提出疑問我們真的有能力知道自己需要接觸什麼樣的新聞嗎?好奇、懷疑並且謹慎,然後抽離出新聞的價值,好好用自己的眼睛檢視身邊的一切這是艾倫狄波頓想說的而不是甚麼騷動與慰藉也沒有要深入哪裡大家沒事不要亂深入我喜歡P263說更加無益的是,有不少文化新聞都把重點放在抨擊評論者本身認為不夠水準的藝術作品上...我們基本上就是這麼蠢吧。沒話說。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just so so
  •     雖然烏托邦,但還是可以抱著這樣的希望啊!(前半部分不錯,後半部分可以忽略...)
  •     这书断断续续从去年读到今年。十月头给学生们讲《新闻写作》,总一再提醒他们文体的艺术真实与实在性的区别,总想让他们看到舆论锋利的棱角,也不知道是否奏效。但总得来说,德波顿这书,过于表面化,诸事草草略过,根本没有其封面上所言“深入报导与慰藉”,或许单独讨论其中一个话题会更好。
  •     这本的批判性太强了,德波顿以前的书给我的感觉是字里行间时不时能见到灵光巧思,唯独这本给我的感觉有些过了,也许是对该专业的熟悉度更高所致(也许是因为前段时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过多了……看来得适时去回顾一下他以前的作品了。
  •     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目前新闻报道的弊端十分到位,然而他的希冀只能作为乌托邦存在,毕竟理想与现实中受众主导市场的矛盾没有找到那个平衡的点。
  •     他有點像英國版的蔣勳。 文筆是真的很優美!但自己現在看完這本書會覺得他太理想化,可能也是因為我身在台灣吧~幹!!!
  •     我之前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新闻界所标榜的专业性,是否真的适用于读者,还是只是新闻工作者自娱自乐的原则。作者则撇开这些新闻本行专业主义的限制,从一个旁观者或受众的角度,表达了新闻应该或可以是怎样的。作者对新闻给予了很大期望,认为当今的新闻没有在让世界和人变得更美好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使人们渐渐对新闻失去兴趣和信任。新闻不是万能的,但却一度被奉为资讯宗教。面对新闻,以及我们周遭的各种信息和变化,人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还是最重要的。而新闻,虽然不是全能,但也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以使世界和人们变得更美好为目的进行报道,而不是一味坚持所谓的客观。
  •     值得重复阅读的书籍 前半部分尤其出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