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西方的社会学:中国镜像中的欧洲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09745276
作者:[法]劳伦斯·罗兰—伯格
页数:116页

作者简介

本书尝试在中法两国学者用不同方法研究的社会学课题间搭建对话,以期找到中国和欧洲(尤其是法国)社会学之间的“连续的断续”和“断续的连续”。该书条理清晰,框架分明,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对大量的学术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书中运用了对比的分析、观察手段,同时写作视角独特——全书寻求建立“镜像效应”而非全面介绍两国学术成就,使得该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对比综述,而是一种全新视角的思考。

书籍目录

引 言 社会学:走出西方/1
第一章 社会学:跨越国界/7
一 中国和欧洲社会学的发展和现状/7
二 中国社会学:从后殖民到学科重建/10
三 地方理性主义和田野科学/13
四 知识的生产和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就业与劳动/18
一 转型与经济制度/18
二 危机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20
三 经济变革与弹性工作/22
四 统治与在劳动力市场上失去资格/25
五 面对“风险社会”的年轻人/27
六 强连带、弱连带与就业/29
七 工作观与代际因素/31
八 经济社会学新问题/34
第三章 社会边界与城市隔离/37
一 新的社会边界与城市隔离/37
二 中国和欧洲的“城中村”/41
三 城市中的污名化和“冷暴力”/43
四 城市与城市空隙带/44
第四章 现代性、主体和对他人的关爱/47
一 现代性与主体/47
二 自主性与自我的考验/49
三 社会不公与为承认而战/53
四 道德经济与对他人的关爱/55
第五章 国家、社会冲突与集体行动/57
一 国家与公民/57
二 中国:诉苦与社会运动/59
三 法国:民主与暴力/62
第六章 不公与个人经历/66
一 社会分层与阶层新边界/66
二 流动和个人经历/69
三 统治与权力/71
第七章 国际人口流动和内部人口流动/73
一 流动政策和权力机器/73
二 流动和歧视/74
三 族群经济据点和家政工作/77
四 人口流动和多中心经济/79
五 流动历程和社会分层/80
结 语 后殖民决裂与新的认知视野/83
参考文献/86
鸣 谢/112

内容概要

劳伦斯·罗兰-伯格,里昂大学博士,社会学教授,执教于里昂大学和普罗旺斯大学。


 走出西方的社会学:中国镜像中的欧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现代性是一项知识工程,社会学本身就是这项知识工程的组成部分。社会学发端于西方人对工业化出现以来社会如何可能问题的思考,自身就构成了西方文明的一个部件,一同经历百年来西方文明思想与历史的冲刷洗涤,走过20世纪的她已渐渐褪祛追求现代性的实证科学的外壳,显露出反思现代性的人文内核。社会学与西方文明显示出相得益彰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伴随地理大发现的开始,开启了空间扩展的模式。曾经让西方人感到未知的比如说被西方人指涉为东方的世界,被表述为新大陆的古老世界,不断地被卷入到这个文明的世界当中。他经历了帝国的崛起与解体,民族国家的兴起与战争,也经历了在国际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意识形态对立,走到现在——这个世界最近的一个形态——一个名为全球化的时期。人口与信息的跨国流动是当下文化的特征,以个体的形态进行着传递与复制。我们可以说传统的社会界限因为民族国家的边界被穿越而消解,我们也可以说在这种被穿越的边界之上正在生成一个新的全球社会。全球性就是这个时代的现代化特征。所有的知识形态都披上了这一特征,社会学也不能例外。以上叙述构成了当代法国社会学者罗兰-伯格写作《走出西方的社会学--中国镜像中的欧洲》的背景,对于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的西方社会学的反思则成为了她写作该书的初心。她指出,西方社会学尽管一直以来存在着从英、法到德、美的国别传统差异,但是西方社会学作为工业社会的思想产物,具有内在的整体性,而这一整体性,使得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保持着一定的内部封闭性:即以发端于西方世界的社会变迁作为问题意识,以产生于西方世界的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社会学处理的主题是让西方人得意自诩的文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指出,存在于西方世界的一个经典观念:西方之外的人类生为他者,他们的社会没有文明也无需社会学者染指。若借助埃利亚斯陈述的文明与文化的含义对此分别加以说明:社会学处理文明的问题,而文化的问题分别交由研究非西方社会的人类学与研究前工业时期的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来对待。这就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亲属谱系。上述学科共同组成了西方的知识家族。世界进入后现代状况以来,知识家族的内婚制遭遇到危机,即西方知识体系相对自足的封闭秩序的合理性,同西方社会建立的殖民体系(或者被我们更加中性的称作南北性、发达-发展中的不平衡性)的合理性共同遭遇到了深刻的苏格拉底之问的挑战。就这个知识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的社会学的情况而言,除了服务于本国政治的政策社会学家——他们像驼鸟一样把头扎在眼前经验的土堆当中——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事实面前无动于衷以外,社会学者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唤醒了他们的头脑,他们必须面对社会学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这种学科使命的召唤,不光呼吁社会学者需要给予全球化时代的碎片化的社会经验以关注,不光是对流动性的社会事实以同情,还需要对于自己学科的现代性保持警惕并且加以反思,反思一种处于封闭的西方社会学。罗兰-伯格通过写作本书身体力行地提倡对西方社会学封闭性的反思。经她看来,成长于西方现代性之外的中国的社会学将会成为了一剂在当今世界反思西方社会学之弊的良方。因为中国的社会学是不同于西方社会学的一种可能。她回顾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勾勒出了中国社会学在与西方社会学面对共同的社会学研究主题时所践行的与之相异的经验工作线索,以及所生产的不同的知识脉络。她试图通过制作出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面相来反观西方社会学将西方的地方性知识普世化的憋足现实,以此来警示西方的当代社会学家们应当自觉西方社会学自身的地方性,并且给予来自中国社会学同行们的知识贡献于应当的尊敬。尽管罗兰-伯格试图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这种同情只是一种理解的同情,而非同情的理解。因为在现代性从西方扩展到世界的过程中,中国遭遇西方人的眼光之初就是被蒙上了一种他者的形象。罗兰-伯格的呼吁尽管是在推崇中国的社会学工作,但是这样的推崇是否真的与上述东方化中国的想法划清界限,是引人深思的。对于社会学这门知识而言,罗兰-伯格的确指出了西方人固有的将文明的特殊性无条件地普世化为普遍文明的问题,但是他的文本并没有使我们看到他有过关于对制造范畴差异的相对主义思想本身的局限地反思,即他的讨论并不涉及到真正的尊重是应当基于对于世界范围内人性普同的认可,是应当建立在这一认可之上的尊重文明特殊性的人类共通文化之上。全球化时代社会使得各项社会事实居于同一种文化逻辑当中,社会学也笼罩在同样的文化逻辑当中,而且难以自觉。无疑跨越某一具体社会的文化边界达成的关照有助于我们通过比较的经验所得收获对于社会事实关系间结构的洞见。中国社会学者阅读罗兰-伯格《走出西方的社会学》一书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至少学会欣赏这一西方人所作的学科自觉的努力,是为我们反省自己不经意间地要么认为社会学是舶来品,应当全盘西化,要么笃信因为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而深陷自说自话的民族主义社会学情结这样的知识断裂一个提醒。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有关中法比较的论文集,深度不足,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     中国社会学研究成果和欧洲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比较研究,主要从就业与劳动,社会边界与城市隔离,现代性、主体与对他人的关爱、社会冲突与集体行动、社会不公与个人经历、人口流动进行比较,更像是宏观层面的文献综述。尽管中国和欧洲在具体问题上不同,但整体上又有相似性(问题领域),作者的目标是通过这种中欧比较,来消弭东方与西方的对立,展现“断续的连续”与“连续的断续”。
  •     捧起来看了还没十页就踏踏实实睡过去了。。。第一感觉是:“崇华”学者不远万里来中国给社科院社会学所等机构的捧臭脚……
  •     法国社会学学者撰写的关于中欧社会学研究比较的小书。作者难能可贵地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从劳动与就业、现代性、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几个方面,简述中欧各自的社会学研究在方法论、研究主题和分析特点上的异同。作者对中国社会学学术成果的正视与肯定让人赞赏。
  •     国外标题党,本来以为是一本理论著作,结果发现是中法社会学研究比较,用“欧洲”这个概念是不是大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