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红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208133212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页数:567页

作者简介

◆ 最会讲故事的诺奖得主
帕慕克的小说最好地体现了现代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一个故事有多重的欣赏角度和发展脉络,既可以满足单纯读故事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更深度的思考和审美。
◆ 大师代表作
《红》是奠定帕慕克国际文坛大师地位的作品,几乎获得了世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 经典文学中的畅销小说
《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畅销作品,06年的中文版是国内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销量最好的之一。
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宗教与社稷的书。此时,为爱情离乡12年的青年黑在恋人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归,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
一位细密画家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苏丹命令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作者通过说书人的方式,让全部角色都现身说法: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死亡,甚至凶手自己。在他们的倾吐中,除了侦破凶案的蛛丝马迹,还有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心灵之相,对幸福与意义的不同渴求。
【评论】
“从帕慕克到伊斯坦布尔和他的文学世界”:用整整10天的时间,看一个人的小说,这在我生平还是第一次。这10天,我在精神上像贵族一样富足而充裕。帕慕克先生不仅是个了不得的作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导游。——阎连科
“《我的名字叫红》:帕慕克获诺贝尔名副其实”:在阅读这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中,我被作者的智慧深深折服。这部作品是一部值得载入史册的伟大小说,而作者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伟大作家。——蔡骏
“解画的艺术”:我认为他以六年功夫写出来的这部小说,应是二十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文学作品之一。——李欧梵
“废墟的美感——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所特有的“废墟的忧伤”,既来自于帕慕克自我陌生化的姿态,也同时诞生于西方作家作为局外观察者的目光。——吴晓东
“无用之用”帕慕克逆流而上:简直是文学上的反动,他慢,很慢,极其慢。他对铺排细节有如此超常的耐心,所以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一般人难以具备的好奇。——徐则臣

书籍目录

1. 我是一个死人
2. 我的名字叫黑
3. 我是一条狗
4. 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5. 我是你们的姨父
6. 我是奥尔罕
7. 我的名字叫黑
8. 我是艾斯特
9. 我,谢库瑞
10.我是一棵树
11.我的名字叫黑
12.人们都叫我“蝴蝶”
13.人们都叫我“鹳鸟”
14.人们都叫我“橄榄”
15.我是艾斯特
16.我,谢库瑞
17.我是你们的姨父
18.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19.我是一枚金币
20.我的名字叫黑
21.我是你们的姨父
22.我的名字叫黑
23.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24.我的名字叫死亡
25.我是艾斯特
26.我,谢库瑞
27.我的名字叫黑
28.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29.我是你们的姨父
30.我,谢库瑞
31.我的名字叫红
32.我,谢库瑞
33.我的名字叫黑
34.我,谢库瑞
35.我是一匹马
36.我的名字叫黑
37.我是你们的姨父
38.奥斯曼大师就是我
39.我是艾斯特
40.我的名字叫黑
41.奥斯曼大师就是我
42.我的名字叫黑
43.人们都叫我“橄榄”
44.人们都叫我“蝴蝶”
45.人们都叫我“鹳鸟”
46.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47.我,撒旦
48.我,谢库瑞
49.我的名字叫黑
50.我们两个苦行僧
51.是我,奥斯曼大师
52.我的名字叫黑
53.我是艾斯特
54.我是一个女人
55.人们都叫我“蝴蝶”
56.人们都叫我“鹳鸟”
57.人们都叫我“橄榄”
58.人们称我为凶手
59.我,谢库瑞
大事记

内容概要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年生,土耳其著名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被译成50多种语言出版,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畅销。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我的名字叫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是一条狗,但因为你们人类是一种比我还没大脑的动物,所以你们就告诉自己:“狗怎么会说话呢!”而另一方面,你们却相信这样的故事:死人会说话,其中的角色还会用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字。狗会说话,不过它们只对听得懂的人讲。多日的观察后让我得出结论,任何一个人,如果眼中闪烁出一丝聪慧、脸上笼罩着一抹灵魂的阴影,那么他就是一个隐藏的刺客。只有白痴才是清白无辜的。人们所追求的风格,只不过是泄露我们自身痕迹的一个瑕疵。如今我已到了这把年纪,明白真正的尊敬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源于各种不同的规矩和顺从。如果不想在细密画和艺术上感受失望,你就千万不要把它看作是你的职业。无论你拥有多么高的艺术技巧和天赋,要寻找金钱及权力就到别处去,如此一来,当发现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得不到同等的回报时,你才不会因此而憎恨艺术。记得即表示知晓你所看见的;知晓即表示记得你所看见的;看见则表示无需记得的知晓。不知道究竟是爱情让一个人变成呆子,还是只有呆子才会谈恋爱?我背着包袱卖了那么多年的布品,媒人也当了那么多年了,却一点也搞不懂。我总是很想见到这样相爱而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狡猾、更加会耍弄诡计的一对情人,尤其想见到这样的一个男人。不过我也很清楚:如果一个男人使用一些诡计、设一些小阴谋或耍一些小手段,那就表示他根本不是真的在恋爱。每个白痴都以为自己的爱情火烧眉毛,非得快马加鞭才行,结果只是坦白地暴露了他的爱情浓度,把武器交到了情人手中。要是他的情人聪明的话,就会迟迟不应。其中的道理就是:爱情总是欲速则不达。所有的不幸中,最悲哀的不是年华老去,不是娇容不再,也不是失去丈夫或生活贫穷,而是生活中不再有任何人羡慕你。衰老不只意味着没有体力爬坡,同时,我想,也表示没那么怕死;它意味着缺乏欲望,走进一个女奴的卧房不是基于一种兴奋,而像是要冲破禁忌。一座城市有多么大、其色彩有多么丰富,就意味着里面有多少角落可以藏匿一个人的过错与罪孽;城市有多么拥挤,就意味着有那么多的人可以让犯罪的人藏身于其中。一座城市的智慧不应该以它有多少学者、图书馆、细密画家、书法家和学校来衡量,而应该以几千年来暗巷里神不知鬼不觉的犯罪数目来评估。在最近的七年中,我在伊斯坦布尔被转手了五百六十次,没有一个家庭、商店、市场、市集、清真寺、教堂或犹太会堂没有进去过。当我四处流浪时,听过各种与我有关的谣言、传说、谎话,数量之多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人们不停地往我身上安各种名分:我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我是无情的;我是盲目的;甚至连我自己都爱上了钱;很遗憾,这个世界是建立在我之上的;我可以买所有的一切;我是肮脏的、低俗的、下贱的。那些知道我是伪币的人,甚至会更加生气地对我说些更为糟糕的话。当我真实的价值贬值时,隐含的价值反而升高了。不过,尽管有这些无情的隐义和无知的诽谤,我却看到绝大多数人是从心底里真正喜欢我。我想。在这个没有爱的年代,如此发自内心的甚至是洋溢在外的喜爱实在该让我们感到高兴。正如你们所看到的一样,我是死亡,不过你们无须害怕,因为我只是一幅画。尽管这样,我仍从你们眼里看到了恐惧。就像玩游戏玩上了瘾的孩子一样,虽然非常清楚我不是真的,你们仍然被恐惧所攫,仿佛真的是在面对死亡。这让我很高兴。当你们看着我,感觉到不可逃避最后一刻已经来临时,我感到你们害怕得快要尿裤子了。这不是开玩笑。面对死亡时,尤其是大多数被视为勇敢者的那些英雄,都会大小便失禁的。由于这个原因,你们笔下画过千万遍、充斥着勇敢的战场,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弥漫着鲜血、火药、烧红了的武器的味道,而是弥漫着屎尿和腐尸的气味。我很喜欢替受寂寞所苦的恋人和找不到妻子或丈夫的人传信,这种快乐拿任何东西来我都不换。就算知道会收到最坏的消息,在他们开始看信的一刹那,心里都会因为希望而发颤。只有财富、权力和传说中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才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其他一切只不过是忧虑、别离、嫉妒、孤独、敌意、眼泪、谣言和无止无尽的贫穷。常常,在经历了一场灾难之后,我们都会这样: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孤注一掷,不在乎自己会显得多么荒唐可笑,我们会祈求一切能像从前一样继续。我听到了你们要问的问题:身为一种颜色是什么感觉?色彩是眼睛的触摸,是聋子的音乐,是黑暗吐露的话语。因为千万年来,从各类书籍、家什中,我听到了灵魂的细语,如同风中窸窣呢喃,请允许我说,我的触摸就好似天使的抚触。一部分的我,严肃的那一半,捉住你们的视线;而欢愉轻松的另一半,则在你们的凝望下飞入天际。我身为红色有多么的幸福!我炙热、强壮。我知道人们都在注意着我,我也知道没人能够抗拒我。我从不隐藏自己:对我而言,精致优美并非出于柔弱无力,而是来自果决和毅力。因此,我常常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我不害怕别的颜色、阴影、拥挤,甚至是孤寂。能够用我战无不胜的火焰,涂盖一张期待着我的画纸,是多么的美妙!任何地方只要有我,就会看见眼睛发亮、热情奔腾、眉毛扬起、心跳加速。看啊,活着是多么的美妙!看啊,能够看见是多么的美妙!活着就等于能够看见。我无所不在。相信我:生命从我开始,又回归于我。爱情随着婚姻而来。别忘了:结婚前燃烧着的爱情之火会随着婚姻熄灭,只留下一片荒芜忧郁的废墟。当然了,结婚后的爱情也会消失,不过快乐将填满它的空缺。尽管如此,还是有些急躁的傻瓜结婚前就先坠入爱河,燃烧热情,耗尽所有情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爱情是生命中最崇高的目标。别看我现在安静地站在这里不动,事实上,我已经奔跑了好几个世纪。我曾经穿越平原、参与战争、载着忧伤的王室公主们出嫁;我不知疲倦地奔跑过一张张书页,从故事到历史,从历史到传说,从这本书到那本书;我出现在无数的故事、寓言、书籍和战斗中;我陪伴过无敌的英雄、传说中的爱侣和出神入化的军队;我曾经载着我们战无不胜的苏丹,奔驰过一场又一场战役,从此以后,很自然地,我现身于数不尽的图画之中。如果他们来的话,就不会只是我们因为你外公去世而伤心哭泣,他们也将和我们一起为他的死悲伤悼念,这样一来就为我们分担了哀痛,我们的痛苦也才会减轻。处于婆娑的中间状态,可以同时看到过去和现在。只要灵魂继续保留着记忆,空间的限制便不存在。只有当一个人脱离了时空的牢笼,他才会明白生命是一件束衣。就如同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在亡者的国度享受无比欢愉,同样地,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很遗憾没有人能在死前发觉这点。你们了解那种把生命慷慨地奉献给了艺术的顽固老人。他们指责所有的人。他们往往形容枯槁、消瘦而高大。他们希望面前屈指可数的日子和过去漫长的岁月一模一样。他们乖戾易怒,永远抱怨连连。他们总想要自己掌控所有的状况,逼身边每个人只能绝望得举手投降;他们谁都不喜欢,什么事都看不顺眼。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我们之所以不喜欢任何创新,是因为真的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值得喜欢。二、我们把大部分的人当智障对待,因为,确实,大部分的人都是智障,不是因为我们郁积了愤怒、不悦或别种性格缺陷(我承认,对待这些人再好一点,这或许对于我们来说会是更加明智而谨慎的选择)。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以爱情、悲伤、快乐和苦痛为借口,维持着永恒孤独的忧郁之人,对我们而言,生命中没有大喜与大悲。我并不是谁我们无法理解喜怒哀乐搞得神魂颠倒的其他灵魂,相反的,我们比他们更能理解这种感情。我们不解的是,在这些时刻,这股莫名的忧愁拉扯着我们的灵魂深陷其中。这股无声的担忧能住了我们的心智,占据了我们心中替自己本该体验的真实悲喜所保留的那个位置。看见一个女人裸露的脸蛋、与她交谈、感受她的温柔慈爱,为我们男人开启了欲望的折磨与心灵的痛苦。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最好的方法是遵照我们高贵信仰的训诫,根本不要看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除非你已经正式结了婚。肉体欲望的唯一解药是寻求俊美男孩的友谊,他们是女人的极佳替代品,而且等时间久了,这也会变成一种甜蜜的习惯。在欧洲法兰克的城市,女人不仅在街上抛头露面,还会展示她们闪闪发亮的秀发(飘扬在她们诱人的颈子后面)、她们的手臂、她们美丽的喉咙,甚至,如果传言是真的,她们还露出一小段迷人的小腿。结果是,那些城市里的男人走起路来相当艰辛、尴尬,并且极度痛苦。因为,是这样的,他们的前面老是硬邦邦的,如此的后果自然而然导致整个社会瘫痪。毫无疑问,这就是为什么法兰克异教徒每天都能把一座新堡垒输给我们奥斯曼人。当我还是刚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促成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最佳配方,便是远离美丽的女人;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反而对女人益发感到好奇。我既想要充满力量,又想要让人怜惜我。我想要一位有钱有势有智慧、素未谋面的男人疯狂地爱上我;但同时我又惧怕这样的一个男人。我善变的心啊,当我身处东方时,渴望西方;当我身处西方时,渴望东方。我的身体啊,当我是男人时,想做女人;当我是女人时,想做男人。身为人类何其困难,人类的生活更是无比艰辛。我只希望能享受前面,也能享受后面;想成为西方人,也成为东方人。当我一看见自己如此美丽之后,再也不想洗衣服、洗碗或像个奴隶般在街上抛头露面。贫穷、眼泪、哀愁、绝望地凝视镜中沮丧的影像,以及哭泣,是可怜的丑女人的命运。就像一位父亲恰当地、带着规劝的想法责打孩子一样,他也像一位大师应该做的那样,为了教我而痛打我、惩罚我。如今我发现,他用尺敲打我的指甲所带给我的疼痛与恐惧,激励我更快、更好地学到了许多东西。当学徒的时候,因为害怕他抓住我的头发拉着头猛撞墙壁,我从不曾打翻颜料,也不曾浪费他的金彩;我能很快地熟记马前腿的弧度;我知道怎么掩盖描边师的失误,懂得及时清洗画笔,以及学会了如何心无旁骛地专注于面前的书页。由于我的才华与专精全得自于年少时接受的责打,因此,如今我也理直气壮地则打我的学徒。不仅如此,我知道就算我错打了他,只要你击垮学徒的精神,最后也终将使他受益无穷。他们每个人都面露恐慌,生怕自己落单。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些时刻,甚至在身历其境的当下,会突然顿悟,我们正经历着一场自己永难忘怀的事件,就算多年后也将历历在目。我已故的母亲安慰我,告诉我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人,童年时受到责打的恐吓与摧残,从此一蹶不振,她说,因为责打扼杀了他内心的恶魔;另一种则是幸运的人,责打只是吓阻并驯服了他内心的恶魔,没有扼杀它。虽然后面这种人永远不会忘记童年的痛苦记忆—她警告我别向任何人透露这一点—但他从受到的责打中学会了如何与心中的恶魔相处,因而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够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会结交朋友、分辨敌人、察觉背后的阴谋,并且,让我再添一项,使他画得比任何人都要好。奥斯曼大师会因为我的树枝画得不和谐而用力甩我耳光,让我在泪眼模糊中看见森林在我眼前浮现。他会因为我没看见页面底下的错误而愤怒地敲我的头,但接下来又会慈爱地拿起一面镜子,放在书页上让我从全新的角度观看图画。然后他会和我脸贴着脸,和蔼地指出镜子中神奇出现的图画错误,我永远忘不了他的慈爱与这项仪式。当我因为被他在众人面前斥责并用尺子打我的胳膊而自尊心受伤,躲在棉被里哭了一整晚后,隔天早晨他会来到我身边,温柔地亲吻我的手臂,让我在感动中坚信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细密画家。只有一个生活漫无目标的人,才可能如此轻易地暴露自己的秘密。小时候,当我们在同一间画坊房间并肩工作时,偶尔会从工作板和工作桌上抬起头,学习年老画师那样休息眼睛,然后开始谈论心中浮现的任何绘画题材。那个时候,就如同此刻盯着面前的书本一样,我们互相聊天,却不望向对方,把眼睛转向窗外某个遥远的目标,以便让眼睛得到休息。我不知道为什么,是因为兴奋,回想起无忧无虑的学徒岁月中某个异常迷人的片段;或是因为悔恨,忽然明白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阅读《古兰经》;还是因为恐惧,前不久才目睹了咖啡馆里的罪行。如果你不做梦,时光就不会流逝。坐在这里,我们仿佛等待着逼临眼前的世界末日,在泪眼婆娑中彼此相抚,共同追忆美好的过往岁月,这幅景象也隐隐让人联想起后宫嫔妃们的处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不想成为一棵树本身,我想成为它的意义。
  •     读起来一开始倒会有点费劲。这种不同视角组织叙事的方法早就有了,帕慕克的没能引起特别大的兴趣。
  •     11月17日-11月26日,十天读完。作者帕慕克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用不同的视角叙述故事,开始看到目录的时候我都以为印刷错误。书中内容丰富,即有爱情,也有亲情;既有细密画历史,也有伊斯兰历史......书中提到了细密画是用传统的方式还是法兰克的方式而一直有争议,就像今天的土耳其,作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国家,也面临着选择的难题。借用《古兰经》里的话:“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
  •     叙述者
  •     不是简单的历史,不是简单的谋杀案,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不是简单的一本小说。需要再好好读几遍。
  •     伟大的艺术家,听从心灵的奏响。
  •     如果你不做梦,时间就不会流逝。
  •     不懂点历史完全看不懂这本书……文化差异大到有理解壁垒(捂脸 不知道啥时候有勇气二刷了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淪爲蝦⌒(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15463/ 第一人称章节式叙述对阅读本身是一个不错的体验。读完以后更愿意把它视为介绍土耳其细密画文化发展的一部历史书籍,贯穿整书的杀人案不是那么精彩。比较吸引我的还是谢库瑞与黑的爱情故事,看完整部书觉得黑好悲剧,最后虽然得到最爱,但却得不到真爱。谢库瑞是一个好母亲,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爱人。也许这也是书末所说黑最终是得到了谢库瑞,却始终沉浸于忧愁当中的原因吧。
  •     原来曾以为伊斯坦布尔是一个中西融合很好的地方,而忽视了融合过程中种种的冲突。 这本书使我很向往去土耳其旅游。 作者知识的广博、文字的细致以及叙事方式的精妙更加坚定了自己不会努力去写长篇的决心。
  •     非常精彩。很有可读性的诺奖文学,比印度三部曲好看多了。我是去土耳其之前开始读帕慕克的,打开奥斯曼宝库的一把钥匙。
  •     细密画家用想象绘制真主眼中的世界,帕慕克以一个《罗生门》式的故事描述16世纪的伊斯坦布尔。
  •     2017-03-23
  •     从去年看到今年终于在年底前结束的一本书。没想到看完时对写作和画画的兴趣反而在低谷。需要什么才能激起野心,大概得来跟细针往瞳孔里刺。
  •     用绘画和谋杀案来揭示和解释的土耳其宗教
  •     太笨了,看不懂。啃这本书真艰苦
  •     翻译读起来很难受,感觉有很多歧义句啊……
  •     高三午休看的。
  •     洞悉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从每个人口中阐述各自的观点。看完确实想画画了
  •     每个人每件物都站出来讲话,讲离奇案与艺术史串联起来,赞! 帕慕克的写作手法绝了……
  •     新颖的叙事方法。
  •     睡着了200多次,终于看完了……
  •     帕慕克是真的会讲故事,也是真的热爱奥斯曼土耳其文化。诡异而频繁的视角切换却不让人讨厌,真是难得。
  •     许多古老传统就如同细密画的命运,被人无情地遗忘了、凋零了。惋惜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过如此美好的事物;令人难过的是我们既没能保留住东方的传统、也没学到西方的精髓,我们选择了遗忘。
  •     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本书的……(可以看出,全书的脉络就是细密画与法兰西风格的冲突,融入许多伊斯兰的宗教文化令人想起了同样融入了不少宗教风格的玫瑰的名字,这种文化冲突的思考,同样发生在西班牙之中,是坚持本国特色,还是同化于欧洲?
  •     究竟要依循赫拉特前辈大师还是法兰克大师的风格,这个导致了细密画家争论不休的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丹的更替,也都变得不再重要。因为,绘画已经被彻底地遗弃。人们无情地遗忘了,曾经我们透过截然不同的眼光观看世界。
  •     终于用了两天半把这本书啃完了。看这本书是一个很艰涩折磨的过程。除此之外通篇的故事引用看着都能背下来。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故事的主线和暗线同时延伸。我更喜欢暗线透露出来的阴郁悲凉感,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属于细密画家的无声退场。 “谁也没有觉得放弃插画就是什么严重的损失。”
  •     直到结尾,才意识到,原来,奥尔罕是奥尔罕·帕慕克,谢库瑞是伊斯坦布尔。这是一个忧郁的儿子,献给伊斯兰布尔的挽歌。以"风格"为肇事的凶案,仿佛是先知的争执。
  •     突然看到,然后想起,是高中的时候读的。所以现在只记得我好像看过︽⊙_⊙︽(不过好像不是这个版本)
  •     文笔细腻,略微烧脑?读起来很有电影的画面感。 最近视角切换式写法似乎很流行,可以走出二元论的限制。 与其当做悬疑、爱情小说,不如当做一部伊斯兰艺术史来读更容易理解,最直观的理解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艺术家本身面对这种矛盾时内心的纠结和选择、对自身和作品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有限性的绝望。 因为其中大量伊斯兰文化背景的铺垫,读这本书可以算是一门脑力活了(看最后的大事记也看的晕晕乎乎,极其考验记忆力,画一个timeline可能会清楚些)...估计再去看看《伊斯坦布尔》才能理解的更透彻吧
  •     额
  •     为了赶进度啃完的一本书 二刷精读
  •     终于看完,前半太惊艳,后半略失色。还是比较反感宗教文明。精心设计的叙述方式很不错,但是情节本身并无任何惊喜。
  •     “我不想成为一棵树本身,我想成为它的意义。” ——祈祷世界和平,想去土耳其。
  •     我不能容忍他使用推理小说的模式却以这样一个结局收尾。
  •     喜欢悬疑的人却都不喜欢结局。
  •     一千零一夜
  •     细密画家的故事。亮点在于从数个人物角度写。
  •     越往后越好看,从死人的视角,到人的视角,狗的视角,金币的视角,树的视角,再到撒旦的视角,人类和宗教在意义上的冲突矛盾。“人类开始崇拜自己,把自己放在世界中央”值得思考
  •     读了七个月终于读完了,对于这本书我无话可说,太好了难以形容。
  •     硬着头皮看完,看了足足一个月,看的版本又没有注释,真心不了解伊斯兰宗教文化。作者还是写得很有趣味的,有红有马有金币,视觉好开阔。如果对伊斯兰土耳其有一定理解,相信阅读此书会更畅顺。
  •     因为参加了新世相的丢书活动,拿到了这本书。采用多重视角去描述故事,对心理动态的描写也很是细致,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感觉。只是历史背景和细密画相关的知识,读起来还是很费劲,都略过处理了。悬疑部分很出彩,吸引人往下阅读,并不断猜测凶手是谁。
  •     悬疑,历史,爱情。
  •     细密画在固守与创新之间的拉锯VS绿茶在小叔子与前任间的周旋。同时反映了作者驾驭历史题材的成功与塑造女性角色的失败
  •     铺陈太多,包袱抖出来一般
  •     信息量好大
  •     2017年第32本。 不太了解那样的宗教文化,读起来略闷,情节设置的挺有轻重缓急,往往看的正心平气和突然来了个急转弯
  •     奥尔罕真的是你吗
  •     也写得太好了吧!技术上称得上是完美!
  •     挺好,是讲历史的,不是悬疑小说。写写画师行业的变化发展。其实以现代人眼光去看选择一辈子模仿前辈大师还是有自己的风格是挺小的一个选择,可以想到正是因为这些以自己缺陷为荣的笨蛋,才会有现在兼容并蓄的存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