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进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32760701
作者:[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页数:636页

作者简介

埃利亚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
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001
序言001
前言001第一章“文明”和“文化”概念的社会起源001
第一部分“文明”与“文化”概念的对立在德国的社会起源001
引言001
“文明”与“文化”这两个对立概念的发展过程005
关于德国宫廷观念的几个例子008
关于德国中等阶层和宫廷贵族013
说明德国中等阶层知识分子与宫廷贵族之间关系的文学例子020
“文化”与“文明”对立中社会矛盾的缓和及民族矛盾的加剧027
第二部分“文明”概念在法国的社会起源033
法语中“文明”概念的社会起源033
重农主义和法国改革运动的社会起源038第二章“文明”使人类行为发生的特殊变化049
“礼貌”概念的历史049
中世纪的社交礼节057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行为变化068
关于就餐行为084
第一例子084
第二对于席间风俗习惯引文的一些想法104
第一类关于以上引文所属各社会的概况104
关于“宫廷礼仪”(courtoisie)和“礼貌”(civilité)概念盛衰的说明107
关于就餐“文明”发展的概况109
关于宫廷谈吐模式的形成113
关于人们用什么理由来说明这是“坏的”,那是“好的”、“更好的”行为的问题119
第二类关于吃肉122
关于席间餐刀的使用127
关于席间叉的使用131
对于自然需要看法的变化135
第一例子135
第二关于这些例子和这方面变化的一般评说141
关于擤鼻涕150
第一例子150
第二关于擤鼻涕引文的一些想法156
关于吐痰160
第一例子160
第二对有关吐痰引文的一些想法164
关于卧室中的行为169
第一例子169
第二对于例子的几点想法171
对男女关系看法的变化177
关于攻击欲的转变201
骑士生活概况217第三章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231
宫廷社会概貌231
专制主义社会发生学简论236
中世纪社会发展机制240
第一部分封建化机制240
前言240
中世纪统治机构中凝聚与分散的势力242
民族大迁徙后的人口增长257
十字军东征社会发生学观察264
社会内部的扩展:新机关新工具的形成271
中世纪社会出现的一些新因素,和古希腊罗马社会的比较277
封建主义社会发生学283
宫廷抒情诗的社会发生学和宫廷礼俗291
第二部分国家的社会发生315
崛起王室的第一阶段:在领地范围内的竞争和垄断的形成315
有关英、法和德国发展历程几个不同方面的附录320
论垄断(或独占)机制328
王国范围内的早期竞争339
离心力量重又加强:众王子的竞争圈子353
最后的自由竞争和胜利者最终的垄断地位370
统治单位内部的分量分布。这种分布对于中央权力的意义。“国王机制”的形成381
税务独占社会发生学418总结文明论纲441
社会强制导致自我强制441
强制向长远扩展和自我强制的扩展456
反差在缩小,种类在扩大459
武士的宫廷化465
本能的抑制心理化和合理化(理性化)477
羞耻和难堪496
上层联结更为紧密,下层更大的崛起504
概观519附记埃利亚斯和他的《文明的进程》袁志英533注释583
序言注释583
前言注释585
第一章注释586
第二章注释589
第三章注释605人名表627
书名表641

内容概要

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 1897 - 199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的科学”的研究,试图整合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以“形态社会”来整合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心理发生”层次与“社会发生”层次的问题,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代表作品有《文明的进程》、《宫廷社会》、《个体的社会》、《圈内人与圈外人》等。
译者简介:
1,王佩莉,1954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1985至1988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研究生,专修德国古典文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德国科隆大学攻读教育学,1995年获德国教育学博士学位。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德语教授,现在德国一所私立高中任教。
在德国已出版的德文著作有:《威廉∙冯∙洪堡与蔡元培》(Wilhelm von Humbold und Cai Yuanpei. Eine vergleichende Analyse zweier klassischer Bildungskonzepte in der deutschen Aufklärung und in der ersten chinesischen Republik)。在大陆和台湾已出版的译著有:《真正的蓝色》、《没有完结的故事》、《亲和力》(与董问樵教授和林伟中合译)、《讲不完的故事》、《愿望潘趣酒》、《一个模范丈夫的自述》、《一群人寻找幸福并在笑声中死去》、《一个不安分守己者的自述》 等。
2,袁志英,1939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同济大学德语文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上海作协会员,上海译协会员。在复旦大学任教时,曾担任德语教研室主任,外文系副主任。应汉学家顾彬(Wolfang Kubin)的邀请,任波恩大学客座教授达四年半(1994-1998),讲授翻译、中国报刊和中国文学。着力于中德、中西文化交流,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其中近20多篇德语论文分别在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发表。写有专著《叔本华传》、《歌德的感情世界》,参与《中外现代文学作品词典》和《辞海》的编撰工作。
袁教授尽力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发表译文约有700多万字。内容涵盖面广,从政治、哲学、历史、社会学,到文学、文化,其中不乏名著。包括《歌德文集3》、《克莱斯特小说全集》、《在上苍的阴影下》、《文明的进程》II、《宇宙之谜》(合译)、《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智谋》(第二卷主译,审校)等,它们都在社会上有些影响。


 文明的进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文明论纲”部分,埃利亚斯对《文明的进程》一书中的重要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具体阐发。他分别从社会强制到自我强制的转化、武士的宫廷化、人的本能的抑制和难堪情感的生成以及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等角度入手,阐明了全书的分析框架。“文明”是人的行为与感觉在某一方向的改变,但并不是“理智”的产物,而是由在历史中渐进的偶然性导致产生的。单个人的计划和行动,感情的冲动和理智的律动,都一直是或配合或对立地相互交叉而行。从相互交织的关系中,从人的相互依存中,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秩序,一种较之单个人所形成的的意志与理性更有强制性和更加坚实的秩序,这种相互交织的秩序决定了历史变迁的形成,也是文明进程的基础 。也即,并不存在设计或强制向某个固定方向发展的决定者,而是身处社会中的每个人按照情感和习惯、遵照社会规范做出的选择,各自的选择交织在一起,推动规范和行为标准的生成,而这一标准又反过来限制社会中的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越来越多的人的行为一定要相互配合,人与人之间的依赖越发加强,单个人在组织中的行动也就会越谨慎。由此,无论是社会规范,还是他人监督,甚至是自我强制,都会促使个人越来越细致的约束自己、培养自己。从没有稳定的暴力独占的社会走向国王机制下和平的社会,外在的强制减少,逐步内化为自我强制,部分有着意识自我控制的形态,部分则是以自动运作的习惯的形式出现 ,它们按照一种细致的、与社会状况相符的范式影响人的本能与情绪表达,使其得到缓和抑制,持续不断的克制,以及精心的调节。个体的文明,和社会的文明一样,盲目地进行,却在长远的视角里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相互交织。人际交往的行为交际方式由宫廷社会奠定基础,在此之上,又被其他阶层影响,彼此渗透,并随着时间不断扩大范围。宫廷化对于文明进程的意义,举足轻重。西方武士的宫廷化从11或12世纪开始便逐步进行,直至17世纪和18世纪才逐步结束 。武士一步步逐渐与其他阶层和集团日益紧密地相互依赖,从原先的独立阶层变成越来越依赖他人的社会阶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丧失了军事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的同时,他们完成了宫廷化。文明进程中,从社会强制转化为自我强制的重要机制是“羞耻”和“难堪”,这两种奇妙的感情促使人们面对“文明”的行为标准时选择遵守,羞耻和难堪界限的前移也正与文明的进程相契合。埃利亚斯认为,表现于羞耻—恐惧的冲突,不仅仅是个人与社会舆情的冲突,而且也是个人使其行为与部分自我的冲突,那种代表社会舆情的自我。这还是一种自我心灵的冲突,冲突是对自我劣势的承认 。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喜爱与尊重,明白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但身体的某些本能与之相悖,内心中的自我产生分裂,故而羞耻感和难堪的情感就产生了。文明越是向前发展,羞耻感和难堪的范围就越大,界限就越向前推移,同时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也就越紧,个体之间的互动造成整个社会的文明状况随之发展。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文明和个人文明的发生,从社会结构对人的决定作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复互动、情感气质与行为习惯的不断提升等角度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个人的“文明”行为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相互交织在一起。西方社会的等级制度使得各个阶层之间存在差异,而差异一方面使得上流社会获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使下层社会对上层产生向往之情;下层社会的人不断模仿上流社会的“文明”行为,约束自己,在货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获得地位上升的条件,从而接近上流社会,接触到高贵的宫廷礼仪。接纳了一部分下层社会的人融入的上流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礼仪中夹杂着下层社会的“俚语”与较为“低端”的行为方式,从而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差距缩小,但出于维持阶级地位的需要,上流社会又会重新树立一些行为方式,以区隔开来。在模仿与渗透之中,在不断树立差异的过程中,文明得以推进。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文明的行为标准要通过内心的羞耻感和难堪的情绪来发生作用。身处社会中的个体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遵循社会规范和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停地遭受到自我的内在分裂,感受到本能与规范的斗争,在对本能的压抑和对规范的学习中慢慢变得“文明”,每个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做出的选择,在集体上形成了整体的“文明”进程。随着羞耻、难堪等情绪界限的前移,越来越多的行为被纳入到羞耻的范围内,同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行为约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外部强制逐渐内化为自我强制,对自己的情感控制随之加强,“文明”进程也就是每个人自我强制下对本能的抑制和对规范的效仿,整个社会的约束越来越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交织进行,社会结构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基础和背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也留下了很多疑问和引申的问题。埃利亚斯在书中向我们展示,所有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不是理所应当的。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习惯于接受现状,以现状、自身为中心进行“发散性”思考,站在目前对过去、未来,同时对他人、社会进行思考,这似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自小接受的教育、家庭中父母的训导以及社会上的主流思维都告诉我们,以前的是落后的、不文明的,这种历史进步观本身的对错暂且不论,过去和现在的决然对立、对于落后和先进、原始和文明的粗暴划分就已经值得我们深思。埃利亚斯并未对于西方社会自诩的优越的“文明”给出评价,他只是尽量客观的描述,这种“文明”如何在社会中发生,如何扩散、如何发展。过去和现在的对立、落后和先进的对立体现出的是一种以现状、以当代人为骄傲的思维,一种仿佛是自然而然的高贵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自小根植于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所处的社会氛围中,无从破除,也从未想过要破除。《文明的进程》这一声当头棒喝,唤醒了我们固有的对自身的美好设想,揭示出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过程,把个人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复杂的个体与社会的重复互动一点点剖开、解析、展示。反思现在,也反思过去、“反思”尚未发生的未来,以游弋的视角、变动的方位看待历史,远比固定地站在现在伸长脖子试图假装看到更多的过去,更开放,也更包容。埃利亚斯在书中多次强调,文明的进程不存在一个强制的、设计好的方向,只是从长远看来,个体与社会在整体上向同一个方向——文明迈进。与帕森斯着眼于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不同,埃利亚斯始终以变动的眼光看待世界历史,他始终以个体间的关系变化、社会与个体的互动、阶层的流动等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文明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埃利亚斯认为,变化是社会的常态,文明被长远的历史证明是发展的方向。那些历史上出现的文明“倒退”只是小小的回流,正是因为稳固的社会规范和文明标准存在,人们才敢于从事那些看起来似乎对文明构成挑战的行为。但,既然以社会变化为常态,又认为变化时不存在一个先设的、强制的引导力量,所谓的“文明倒退”现象能否简单地被归为回流便不那么肯定。按照埃利亚斯的分析,个人对自己的情感约束越发严格,社会对个体的规范越发紧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依赖越发增强,而长远的几百年的进程又展现出了文明的发展,所以站在现在已有的文明的社会结论上,这个进程的规律是可以确定的。但是,以社会变化的眼光来看,变化本身是盲目的,处于变化之中的每个人都是独自做决定的,那么独自决定的整体就一定是好的结果吗?虽然埃利亚斯并未表露出对西方文明的赞扬态度,但是就其全书的笔调而言,他还是倾向于认为这种文明是有利的。但几百年间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站在几千年后回头看,或许那些被他认为是回流的恰是主流,而“文明”只不过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面向而已。站在今天往前看,固然很多人会陷入以现状为中心的考虑,将一切接受为理所应当,不问缘由的接受、不作反思的接纳,但埃利亚斯难道就不是另一种以现状为中心的思考?他挑战了帕森斯对社会状态和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但他并未走出局限于现状的思维。他的梳理和分析带有浓厚的倒推意味,建立在已有的已经接受的“文明”现状上向前倒推,探询文明的发生,埃利亚斯的进步在于,他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了反思,但他并未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叩问。或许所谓的“文明倒退”现象与“文明”现象在历史上占据的比重相差无几,甚至更多,只不过埃利亚斯进行了有选择的甄别,呈现的是有利于文明进程的那部分史料,这样的疑问难以得到确切的回答。那些“回流”或许是隐含在文明进程中的另一种“发展”,或者更广发地说,变化。以开放的视角看待西方这几百年的进程,得到的结论未必是“文明”,即便是“文明”,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回流”具有其他独特的意义。进一步地,建立在对“文明”和“倒退”现象关系的质疑基础上,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就变得不那么确定。虽然埃利亚斯承认,历史在发展的那个时刻,并不具有确定的规律,但他也指出,从长远的角度看,社会历史的发展仍然是按照文明的方向前进的。这种规律是埃利亚斯眼中的规律,或许是社会主流意见的规律,但或许所谓“文明”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征战,国家内部社会阶层的流动虽然使得每个人更去约束自己,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走向“和谐”社会,也并没有完全消除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与几百年前的西方社会相比,如今的西方社会难道就一定是进步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各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并不逊于当初军事斗争,形式的改变并不触动内核。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引发我们去思考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也触动我们对于历史进程做更深入的分析,将个体与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互动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关注人的情感气质、行为举止等细微的方面,从更整体、更完满的角度去看待“人”,更全面地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对埃利亚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性态度做一个甄别,在他的分析框架内提出质疑,对他的历史观和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我们不仅要分析现存的社会,也应当去回顾往昔、畅想未来;我们不仅要眼观全局,也应当要细致入微、深入角落。这不仅仅是对所谓宏观和微观二分下两个层面的结合,更是一种整体、全面的视角,既有穿梭历史时空的客观冷静,也有横跨社会国别的宽广视野。关注彼此间的关系和互动,破除先入为主,也破除习以为常,更要破除自己试图建立起的破除前辈的思维方式。这是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给我的最大收获。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24页的年份有误。社会结构的分析辛辣,给了详实的论据,但主论点过度重申。
  •     在图书馆大略看了看,内容很有趣不过暂时没有时间细看,Mark之后有空在看~
  •     易读但是冗长,即使引文可以略过(如果我不这么八卦。。。)还是翻不完。。。
  •     像某豆友所说:既有趣又冗长。
  •     大书
  •     法国人餐桌上的讲究和中国的礼数,埃利亚斯认为都是先从社会空间最狭窄的宫廷、禁城内发展出的。深受弗洛伊德影响,埃利亚斯不认为这种礼仪是什么好东西,相反是文明对个人的压迫。对弗洛伊德来说,这种压迫就是集体文明让个人变成性变态的原因。后来的实证调查也确实证明了高密度对健康、安全的负面作用。
  •     所谓的文明,不过是一个习得的过程。
  •     人类到底是越来越文明,还是只是越来越会通过礼貌来掩饰野蛮?
  •     文明与文化(布罗代尔);个人&组织;”文明化“过程;”垄断社会化“、”国王机制";社会发展理论——线性发展史;社会生活史;Parsons;西方国家文明演变的原因和动力;“文明”与“文化”的定义,宫廷文化的影响传播*、扩大化、平民化;礼仪大多起源于16世纪,伊拉斯谟;语言与礼貌;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强制导致自我强制(心理化、internalization);羞耻感、难堪(p.498);文明与本能、情绪控制;
  •     好书,关于个体的“文明”行为的分析太赞!但关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太啰嗦繁琐了...匆匆读罢,感觉思维很混乱,改日有空把读书笔记完善完善
  •     很学术的著作,对于普通的理科生来说不太适合,但是也给我看了看欧洲的过去一段时间的生活与文化
  •     看看
  •     埃利亚斯的大器晚成及其犹太人、资产阶级、德国人、知识分子四位一体身份在纳粹时代的矛盾使其从生活到学术都陷入了矛盾,也正如此《宫廷社会》《文明的进程》下不同国家间历史视角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使其最终名满天下
  •     中世纪以来的社会解读挺有意思 后面感觉读出了复杂系统的思路?
  •     任何的文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     埃利亚斯勾勒出了宫廷社会的社会学——发现了作为现代人原型的宫廷人,在那里出现了公私的分离。读《文明的进程》,会对现代社会起源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     人装逼都是为了钱权,装着装着就有了贵族和巴子的区别……其实论点蛮集中的,能写五十万字实在厉害。
  •     论证很详细 论点集中 就是 好长啊( )
  •     文明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区别阶级贵贱,反而引起的效仿上流生活的强迫性影响。不过,全书有趣而冗长。
  •     真是一本有趣的书,需要慢读
  •     分工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     一句话概括:文明的进程是相互交织关系强制导致的自我强制进程。500多页的正文至少有200页内容是重复论证或离题的,80年前德国人写的书就是这么难读!
  •     挑着有用的看。
  •     吐槽翻译。滕尼斯译成特尼厄斯就算了,麦克恰维尔(马基雅维利)、布勾尼(勃艮第)都是什么鬼....
  •     我敢推断,普通读者喜欢看书中对社会变迁的描述,和作者在再版序中所阐述的德国式思辨的认识论问题,基本上是一书两读。读完之后感叹,第二章之后实在太唠叨,要么是没译好,要么就是个失语的流亡德国犹太人在无人聊天时记录下来的太长的思绪。两页不分段,十数页不分节,看似反复陈述的抽像推演。。。
  •     对此书(至少从翻译来看)的评价有些过誉
  •     文明尚未结束,它还在形成之中。
  •     只读文明论纲部分就可以了......无奈篇幅太长....总算看完。 捋平了很多常识中的小细节。 在武士贵族和平民的宫斗争宠中生成的文明,就问你服不服吧。
  •     翻开书瞬间就被40页的前言击溃了,然后又被作者各种证据淹没了。
  •     埃利亚斯的结论还是有很大漏洞的,但是他对史料的执着真的很让人倾佩。翻译不错
  •     十分有趣
  •     羞耻感,个人主义,社会规范,文明。
  •     下午忍痛、含恨、负气看书,反而想明白了一些事。正如书中所认为的,礼仪的推进和情感的束缚有很大关系啊
  •     只能说聊备一说吧,特别是独占国家形成的基础——税务独占的发生过程感觉作者的阐释不够充分(也许是我没看懂),按照作者的标准,在欧洲,中央集权形成前都不能算作国家,那么对于中国这样早早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文明来说,作者的理论似乎又不太适用了
  •     埃利亚斯的观点的大胆之处认为,中产阶级和大众对于上层贵族的”宫廷社会”的文化模仿,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社会的一体化,并且是首要推动力。
  •     超有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