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类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030424204
作者:(韩)全京秀
页数:236页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与“粪便”博士——全京秀教授的对话 - 与“粪便”博士——全京秀教授的对话

在韩国曾经发现刻有“弃粪者,杖五十”的古代石碑。“过去粪便用生物学方法处理。长江以北和朝鲜半岛用猪来处理,长江以南和东南亚一代,以及越南等地利用鱼来处理。”“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学习西洋强调卫生茅厕为便所。人们尽管同意粪便博士的话,但很难消除‘粪便是脏的东西’的想法,可能是因为沉浸在西洋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便所文化里,而忘记了我们的茅房文化的缘故。”“把粪便看做垃圾的观点就是把我们的身体看作‘生产垃圾的消费体’。我们普遍认为,划出自己的区域,只把那个区域弄得干净、漂亮就可以了。所以,容易损坏自己领域的,稍微脏的东西都往自己领域以外推。大便后怕留有粪便而擦拭一遍又一遍,从自己身上排出去的粪便好像现在与我们无关似的马上用水冲掉。”“普遍使用抽水式马桶是现在缺水的原因之一。建成新城市的时候,在担心‘到哪里去弄那么多水?’总抽地下水,地下水层就会消失。”(one problem one solution)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结果会是整个系统‘死机’。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六章 关于利用沼气的相关个案研究 - 第六章 关于利用沼气的相关个案研究

“一种新能源利用文化是燃料系统、农业系统、建筑系统、卫生系统、仪礼系统、象征系统、行政系统以及教育信通等的相互渗透。沼气及其创新因素的传播与技术的适用有关。换言之,即‘如何使适合居民的技术变成一种居民可以认同的概念?’”基于生态共同体的文化的总体次序调整,是遵循技术、社会组织、观念的多层面而行进的。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总序 - 总序

自然生态系统,不是普世全球化的,而是地域自组织潜力的;文化,也不是全球普适化的,而是有特定民族的应对模式的。——这样,就有了“文化与其生态的共同体”。以西方研究视角,即统名环境人类学,尤贡献《生态人类学》的术语规范;而各民族本土化的实践,则命名民族或民俗生态学更为一针见血。我们当回顾传统中国文化的生态实践,致力于建设文化与生态本土共同体的秀美中华。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四章 错误的信念 - 第十四章 错误的信念

“进化论或许是人类给自身带上的枷锁。两栖类、哺乳类、灵长类此分类体系是在进化论里完成的科学构思。信奉这一分类法的科学家或科学理论都做了一个共同的假设。同时也是‘人类是万物之灵’的一种信念,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流露。我们不需要万物之灵的人类,只需要生态圈组成因素和在各物种之间起媒介作用的人类。现在世界各地正通过文化上可以承受的、与生态学相适应的技术,研究对自然的敌人‘垃圾’的处理方法,开展从人类各民俗生态生活方式中寻找智慧,并将这种智慧移植到生活中去的运动。在哪里贴上‘环保’一词,哪里就会出现一种错误行为。人都是自己带着自己的粪便的,如果拒绝这个就如同是拒绝自己一样。我们的文明或许是因环境破坏启动的机制,但我们今后的文化则应是因环境适应启动的机制。因为我们人因文化而生活,不是因文明而活着。”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四章 在森林生活的人们,在森林外生活的人们 - 第四章 在森林生活的人们,在森林外生活的人们

任何物种,都应于整个环境系统中找到其生态位,成为其中循环链的一环;而任何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都是将自身从整个生态中抽离出来,然视环境为其“资源”——哪怕所谓时代进步,环境也只是衣食住行、燃料工具进而休闲的“整体性资源论”更迭而已。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一章 环境的持续发展和环保型未来企业 - 第十一章 环境的持续发展和环保型未来企业

西方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我们翻译上有误导。ESSD,原来叫“维持可持续”!不仅于此,针对西方只关注自然的维持可持续;韩国民族生态学家、本书作者全京秀,更指出维持可持续不只光指自然环境,还包括此地域环境的文化的“维持可持续”。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维持可持续下的发展概念。因此,未来的企业:在技术上,应该摒弃全球普世而会致力于地方适合的技术利用;在组织上变世界主义者,为本地化的国际化;在理念上从进步、无限竞争转向文化生态公共体的共甘共苦。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三章 平均信息量、不等价交换、环境主义 - 第三章 平均信息量、不等价交换、环境主义

基督教的末世论,隐喻的是(神)人类中心的绝对时间概念。在此理念框架下,就有的殖民主义(政治理念层面)、生产资源集中地中心(经济层面)、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竞争社会层面)、及机会主义环保运动(文化层面)。导致了自我与他者,尤其是当代与未来人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必然。而其他民族文化,遵循着平均信息量增加的相对时间概念。如“人类的粪便是猪的食物,猪的粪便是植物的肥料,植物的‘粪便’是人类的食物。三方各自独立存在时,垃圾会堆积起来”,而三方良性循环起来时,就始终维持低平均信息量社会的运行秩序。此类民俗的生态智慧,在各个民族传统中通过其禁忌、仪式、群体的各种规范行为、信仰认识得到其文化的维持。得尊重我们自身的文化生态共同体。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三章 粪便哲学和粪便科学 - 第十三章 粪便哲学和粪便科学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一章 环境、文化、人类 - 第一章 环境、文化、人类

没有其他民族“环境文化共同体”的这面镜子,我们就没法看清现代西欧文化的中心主义实质、及问题。对于他们自身,其讲求合理效率、指标化、比较优势论的文化,是公理共设、不言而喻的;人类与环境,就如灵与肉,此即是笛卡尔以来的“二元论”。但非合理性、非效率性≠非适应性,也有其他民族认为文化适应系统,是联系整个民俗地域生态共同体之间的复合,以此成为生态位存续的过程论者。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循环链才完备完善,更富有自组织的弹性度;维系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某一文化的中心普适主义,我们的文化与生态共同体才能更具生命活力。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七章 厕所和粪污水处理厂 - 第七章 厕所和粪污水处理厂

“在自然的物质运行过程中,即使是毫不起眼的利用价值,人类也会当做生存和生活的适应战略而去加以利用。此低平均信息量文化运行的过程,则可以归结为将能动的适应行为介入到日常意图和经验性选择之中。西方高平均信息量文化的适应模式,是通过输入有限信息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如建污水处理厂,实际上不少粪尿被排放到海洋,相当多的问题被转移到下一个阶段。于是,追求科学意图和合理选择的高平均信息量文化,对前者起到资源作用的粪尿,在后者却变成了必须花钱处理的垃圾。”对人类排放的大气污染,为什么称为“雾霾”?因为这样仿佛就是归属自然环境自己的问题了,雾气造成的霾吗。其实,就应该叫做“烟霾”!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译者序 - 译者序

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国开始农业现代化。“围海造田”,引进欧美科技的先进标签,伴以破除旧封建的轰轰烈烈民众科普旗号,贬低本土民俗生态传统实践。三、四十年间,生态逐步失衡,共同体文化走向瓦解。于是至二十世纪末,韩国民众开始“亲环境农业运动”;学者、出色的社会工作者全京秀,写出《环境·人类·亲和》、《粪便也是资源》,成为韩国本土民族生态学的代表之作。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前言 生态主义 - 前言 生态主义

“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对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其实很难了解,只有在比较不同时空领域的类似事件后,其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才有望成为审视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应该思考在各种环境下,以各种模式或动态形态发生的文化现象,并基于此形成相应的眼光,进而理解我们的现实问题。排斥膨胀于我们每日生活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方法,如以意识形态为核心造成的党同伐异,以宗教为核心进行的一些活动也大同小异,以技术为核心席卷人们的活动也是如此;唯生态的中心主义也有过分之处。”因此,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所归纳的文化,是指对于环境的人类适应模式,尤其是民族、民俗地域共同体化的适应文化模式。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九章 以济州道地下水开发的反生态性为中心 - 第九章 以济州道地下水开发的反生态性为中心

为什么地下水会变咸?“过度开采地下水后降低了地下水带的高度;在海岸带,开采淡水之后,水体将因压力差渗入咸水。也就是说,既会导致储水量枯竭,又会造成水质降低的弊端。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问题,最终表现为地面沉陷和土壤盐化。”因此,地下水的开发是一种引产的打胎行为!因此,得建立雨水、土层岩石及其生物体的整体“自然公共财产”的概念。“让外地人支付公共财产利用费是合情合理的维护方式。而且,对于外地人要进行济州生存方式的旅游培训教育。”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六章 生物多样性和韩国文化论 - 第十六章 生物多样性和韩国文化论

“其实,生态系的适合场所中,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多才越健康。所谓的生物多样性指的就是这样。担心饮用水,担心大米中的重金属,担心我们呼吸的空气是大部分环境学者谈论的事情。这是借助环境担心人类,很明显不是担心环境。人瞄准秩序维持做出来的是基准值的环境论。基准值的基准不是鱼也不是空气,而是人自己。规定以人类的智能为基础,以人类为中心规定基准的同时决定了其他生物物种的命运。要顺应生态界的物质循环过程。随着稻草的一生,在稻草一生的每一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稻草的每个状态的生活方式里不需要强制性的能源,也不会产生垃圾,可以保持没有无秩序度的生活。”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五章 西南海岛域地区的地方病 - 第五章 西南海岛域地区的地方病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讲,疾病具有地区约束性和文化约束性。因此,地方病与特定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粪尿具有生态含义,也就是说,可以为农业提高土壤质量。考虑到这一农业行为在医学方面包含着寄生虫感染的危险性,探索引导方案,使生态方面更趋健全,文化方面可以接受的‘最大最小’生活模式,我称之为环境的适应形态。也就是说,应该使因粪尿利用发生的疾病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章 通过有机物垃圾再循环建构生态化公寓 - 第十章 通过有机物垃圾再循环建构生态化公寓

西方现代化文明方式下的企业与城市,是将原子化下的个体,集团化和社会化了,然后形成对大自然的消费独占方式。让人这个群落成为整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生态位一链环节,关注连接各环节的那微生物群落吧。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五章 错误的遇见 - 第十五章 错误的遇见

“公害的时钟。掌握好这信号的意思是要找到应对措施,这是超越民族生存的问题。人在生活中产生垃圾是必然的,但会依据处理垃圾的方式来评价与垃圾关联的人。我们不要被人家说成是低俗的日本大众文化前进的基地,要起到通向日本的窗口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不用花大钱在文化时代打文化产业的基础。大型事故排队等候治理的时候,政府在预防灾害的事情上还犹豫不决。塑料大棚正在变成贫穷人的住处。贫穷的年代没有这样的混沌,所以在我们社会的底层,人们更喜欢那贫穷的时代。在济州岛再也找不到与‘丰鱼’相关的词语,连潜嫂这一词语也被扔在一边了。环境被污染,本土语言也被污染。我们生活在复活了19世纪社会进化论的21世纪。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阐明了新帝国主义的立场,那创意中明显地准备好了吃掉和被吃掉的日程。过去在帝国主义的密室内诞生过弱肉强食的构图,但未来的新帝国主义在强者和弱者的协议下完成了新的弱肉强食的构图。”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二章 文明论和文明批判论的反生态学 - 第二章 文明论和文明批判论的反生态学

15世纪以来,西方文明论的世界观逐渐成就为“典型”,文明—野蛮、进步发展启蒙—落后、中心—边缘的二元论普适全球语境和实践。即便我们津津乐道的对其文化的批判,如技术中心主义的《美丽新世界》、政治理念的《动物农庄、1984》,以及消费膜拜的便利主义,其实依然是因循人类与环境的直接二元对立论隐含逻辑。消费造成浪费,极权损害自由,科技反奴役人性等等,而未能尊重合适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人是整个环境公共体中生态位的一环等能动适应性文化理念模式及他方实践。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十二章 生态学是基础 - 第十二章 生态学是基础

“人是万物之灵”——此种人类的中心主义,就把我们人类自身从生态中脱离出来,自然则沦为了在我们之外环绕我们的环境客体、待开发之资源。物种,好比生态界之身的生命指标;其减少,代表的是自然在患病。“在由灰色水泥围着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色彩的多样化并没有很深的感受。”——我们得意识到,正对身的多样性感受,才有了丰富的心灵。因此,理解环境我们得建立如下四个基本隐喻。1、人,是自然生态整体中的一员。人类为了正确理解自己,要有照自己的对象。那对象就是草、动物、昆虫、风等自然生态界的存在之身。2、如同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上帝;没有身体,也就没有心灵。“世上没有光杆司令”。3、“构成环境的元素随着食物链不断进行循环。物质在循环、能源在循环,这是生态界必须遵守的规定。积水易腐”,诸如禽流感、疯牛病,一定是某个该循环的环节,出了阻隔。4、环境生态界,也有其借贷对照表。“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人们在大喊保护环境之前,应先看一下理解环境的前提条件。要明白,问题的循环不在环境那侧而在人类这一侧。佩戴‘环境保护’的徽章捡垃圾并不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是一种人自己想为自己利用环境找的借口。”

《环境人类学》的笔记-第八章 虫祭与农药的生态人类学 - 第八章 虫祭与农药的生态人类学

西方人对待自然,骨子里是个人鲁滨逊式的,以及“星期五”;而东方则是邻里群里式,包含着对农作物害虫的虫祭。“利用驱虫剂抵御病虫害、利用除草剂去除杂草、利用化学肥料提高产量等一题一解式的‘合理性’思考方式的科学主义,最终代替了生态主义。一时实现了技术乐观主义的体系,伴随的是长期性的生态悲观主义。”可见,技术有别于科学。技术应该与自然资源、文化生境一并中理解。即“适当技术”之概念。


 环境人类学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