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发神经”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806889503
作者:小凡不二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本书立足于讲述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间歇性发神经。列举了间歇性抓狂、间歇性失踪、间歇性抑郁等众多间歇症,分析到位,案例丰富,辅以各种有趣的心理学实验,配上16幅彩色漫画,揭露间歇症的心理隐秘,有趣,实用。强大的心理学安抚你烦躁不安的内心,让你与不安的自己好好相处。 文笔流畅,幽默另类,通俗易懂。
我们都是“间歇症神经质”患者,没有发过“神经”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间歇症患者的症状:间歇性“玩失踪”, 间歇性心情失落、间歇性话痨、间歇性暴躁、间歇性愤青、间歇性抓狂、间歇性大吃大嚼和间歇性没理想等。
切勿对号入座,媒体人中枪最多
揭开“间歇症”的面纱:敏感多情的人对各种间歇症毫无免疫力,间歇症是对现实世界的暂时拒绝和逃避,是平衡压抑的生活的一种心理小把戏
蒙田说:“我们的人生时而平静,时而狂暴。”这本书让你的“狂暴”训练有素,有张有弛,从间歇症中获取正能量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好玩;强大的心理学支撑,好看
澳大利亚插画师Amilly为本书奉献16幅幽默有趣的彩色漫画
献给时常心情不好夜间发言或间歇性犯神经的各种年轻人
一件送给长不大或不愿长大的小孩的贴心小棉袄

书籍目录

导言:神经还能正常点,再正常点吗/ 001
第一章 “发神经”是一种魅力人格
一、与世界闹别扭很正常,间歇症们往往是善于创造奇迹的人/ 003
二、我突然很想“玩失踪”/ 011
三、我突然心情很失落/ 023
四、突然,很烦某个人,或某些人/ 033
五、那时的几秒钟,我难道瞬间低能/ 040
六、间歇性话痨与间歇性不想说话/ 045
七、间歇性理想主义/ 050
八、间歇症与拖延症同病相怜/ 053
九、身体里的革命:我是媒体人,我间歇性犯神经/ 056
第二章 不可告人的内心秘密
一、“莫名其妙”是因为神经比大脑跑得更快/ 065
二、内心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小孩/ 070
三、做错事,理由总是一大堆/ 073
四、表达感情时,总是理直气壮/ 076
五、喜欢一刀把时间和因果切断/ 079
六、这些人往往意志力薄弱/ 082
七、大吃大嚼能补充意志力吗/ 085
八、假自由/ 087
九、欲望有如骤然拉满的弓/ 088
十、超级隐蔽的报复方式/ 090
十一、失踪是为了获取“合适的距离”/ 092
十二、混在男生堆里的女生,不被各种间歇才怪/ 094
十三、间歇性抑郁,真的暗示了某些生理疾病/ 096
十四、“掉举”是我心散乱,间歇怎能避免? / 098
十五、憎恨如此强烈饱满,乃至溢出来的部分蔓延了无辜/ 100
十六、间歇是人类永远的困境——高高在上的幻想机制/ 103
十七、间歇性的孩子不是野草/ 108
十八、狠角色:从不祈求“从天而降”的公平/ 111
十九、他们饶有兴趣地看自己,就像赏玩一件艺术作品/ 113
第三章 如何与“发神经”相处?
一、如何与瞬间失落的“我”相处? / 119
二、如何与狂躁的内心相处? / 124
三、如何让抑郁变得乐观? / 133
四、其他类型的相处之道/ 139
第四章 做个训练有素的间歇君
一、间歇发神经的爱情,是在惩罚自己/ 147
二、教你安静,然后睡去/ 152
三、训练有素的生活之道/ 160
四、变与不变都美丽/ 168

内容概要

小凡不二,网络自由撰稿人,论坛咨询师,首次出书。


 我们都爱“发神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间歇症”是继焦虑症、抑郁症、拖延症之后的又一新鲜词汇,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以前真没听过,不过当翻到间歇症列举一页时,细读文字,正中红心,每条都能准确描述出本人过往或者现时的状况,作者其实是读心神探来着吧?记得当年大学毕业前夕心情烦躁,焦虑不安,知道应该出去找工作内心却极度消沉逃避,看其他人的状态都非常积极或淡定,自己其实痛恨那时的状态,不知如何解决,我一度认为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怕是抑郁症,后来找到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去做咨询。当时的状况跟书中的“双重人格,间歇性理想主义,间歇性混日子”极其相似。全部看完之后发现,我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间歇症,无从解决,内心不安,看到一个个案例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我。究其原因,虽然作者没有明确总结,但可以看出病症大多来源于人孤独的本质。人是复杂的动物,害怕孤独却又对亲密恐惧,总在亲近与疏远之间徘徊不定。渴望与人亲昵,建立联系,不让自己陷入孤单无助的境地,期待被理解、重视和心灵的共鸣,一旦关系突破自己的安全范围,警报骤响,趋利避害的本性让人瞬间产生逃离的念头,于是就出现了书中所描述的各种间歇性症状:玩失踪、烦特定的人、不想说话……朋友、同事间如是,恋人间也一样。你认为自己足够强大,不需要与人建立这种联系,自给自足,就可以避免间歇症发作了吗?不见得。间歇症不仅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常见于个人与内心的冲突。人与内心相处其实是最难的,真实往往藏于虚伪的层层包裹之下,而要拨开这厚厚的防护有可能痛苦难当、鲜血淋漓,那这时还有多少人想与自己的内心较劲呢?于此,无解,书中倡导的与间歇症患者相处方法在我看来大多治标不治本,就像给心脏病人开胃疼药,不仅不治病还耽误时间。作者在书中所描写的种种“病症”颇为详细,值得一观,大概让你能找到不少自己的影子,不过作为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不能指望其中有多么精炼、巧妙的理论、语言,它更多的是用浅显易懂,甚至有点儿啰嗦的叙述方式来告诉你,看,这就叫间歇症。有了间歇症怎么办,别怕,作者告诉你,常“发神经”,人生才不会崩溃,“发神经”是一种魅力人格,虽然我觉得这很扯。最后诚心指出,作为一个不懂得水彩和水粉区别的人来说,书中的16副插图很是清新可爱。要是能做成明信片该有多好~~(我是不是想太多了?)PS:书里写道“太多有艺术气质的名人都以间歇症自诩。”居然拿周立波来举例,作者确定不是来腹黑的吗?
  •     也许在最初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已经注定了我是发神经的典型代表,直到直面作者的文字,让我觉得那简直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越往后看越觉得自己不是在发神经,而是在发神经病!现代人仿佛都由这样一种病,距离远的时候没有安全感,每天热络的联系着,分享身边的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距离太近,近到你闭上眼睛也可以想到她脸颊的雀斑,没有来的讨厌起这个人。我大概属于人群中的失语者那一类别,莫名的心情好,充满了奋斗的动力。也莫名的垂头丧气,不知道是什么触碰了大脑的神经,整个人都变得怪怪的。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不知道我们这一类发神经患者是不是属于创造性和激情并存的人才?很多时候想要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出口,在我看来所有的发神经都是在和自己闹别扭,你无法满足自己心灵的愿望,所以生自己的闷气,你无法改变周遭的环境,你在责怪自己无能,你无法写出自己满意的文字,开始看到自己写下的东西懊恼。就是这样一种情绪支配着我们的某根神经,让那些敏感的触角无处不在,让那些微小的情绪带动了整个人的生活状态。被这样痛苦折磨的人,总是在试图走出这折磨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来排解。于是有了离家出走、玩失踪、玩失语,仿佛这种对抗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回归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落。这本书彻彻底底的将我们发神经一族进行了深刻的解剖,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神经质。我是失语者的明显代表,生活中积极乐观外向,内心苦闷的不爱说话。我是人群中最爱发言的那个丫头,也会常常在办公室一言不发的置身事外,因为奇怪的举动反倒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可是没人知道,我多想大声说:不要理我,我只是心情不好,我在和自己闹别扭!有时候我在想,是越来越大的压力让我们成为神经质一族,还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那个小小人总是得不到愿望的满足。小时候我们可以叫做任性,大一些叫做个性,身在职场的时候只能叫做神经病。生活总带给我们过大的压力,什么都没做的一天也会身心疲惫,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都在“发神经”今天,也是我发神经的时候,你到了那个时候吗?
  •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其实光看看书的名字便知道了。也许是现代社会太过浮躁,充满了诱惑和功利的生活又让很多的人深受压抑,神经也变得相对 脆弱,连电影中都有“这年头你不得个忧郁症,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的台词,也就是本书所例举的各种间歇性症状总称——发神经。想来,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这样的“发神经”的情景,让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对照后觉得是中枪了。不过,按照作者给的一个表进我一开始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己并不属于这类人,当然现实中的我也的确如此。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让我们看看其中好玩的部分,至于那些心理的分析,原因的寻找,方法的探讨,那就留给“爱发神经”的人们自己去好好研究一下吧。书中大部分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网络上的情感发泄,那些平台也都是大家熟悉的现代社交媒体、社区、博客、论坛等,所以语言自然也带有网络化的幽默。短短的言语、浅浅的哲理,虽然无法和气势恢宏的史诗巨作相比,但是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发出会心的微笑还是可以。“TA间歇性抓狂,内心疯狂成一棵树,一般在风里飞扬,一半在地下纠结。”;“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他们的感觉比较纤细,你匆匆一过,他们的内心早已起了涟漪。”;“活在瓶子里的自由,必然是假的。”;“怀才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可以说,这是一本心理方便的书籍,也有些励志的意图,但并没刻意去向读者说教,而是像心情的随笔和散文,读来也不是理论的枯燥,话题大多集中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爱情和生活中,针对的主要是年轻的读者,即便是用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的!还有的一大亮点,那便是其中的插图,清新淡雅的风格,像卡通的水粉画,配上一两句值得回味的隽句,意境却深远而悠长,看上去非常漂亮,让读者的思绪也跟着图画而明亮起来,飘向远方。生活中,偶尔发发神经也是难免的事,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有些人比较容易激动,有些人比较容易忍耐,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反应和对待,不同种类和性格的人也会有各自的优缺点。多了解些其中的奥妙,多吸取点他人的教训,多鼓励自己尝试不同的创新,不一定要发神经,也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天地和心情。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看完第一章,弃。能把“发神经”做如此类推和扩大解释,也是醉;能把“缺乏自控力”和“缺乏责任心”写得这么“文艺”“浪漫”“合情合理”“惹人怜惜心疼”也是厉害…
  •     ...
  •     真心对不下去了
  •     呵呵
  •     我有间歇性一分评价症。
  •     这不叫神经这叫傻逼=。=
  •     垃圾
  •     实在是戳中心里
  •     鹤壁做假房產証Q《1 5 7 1111 3 5》 本服务宗旨:███信誉第一质量可靠诚信户期望的产品与一站式,做客户们永远的伙伴,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我     们站在客户的立场,重视客户的意见,不断完善我们的系统和相关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
  •     本以为是一本有趣的书,然而整本书读下来趣味没有,严谨的心理学分析也算不上,就连值得回味的段子也没有,实在是辜负了我的期待。这本书就看蒙田写的那一小段话就行了。
  •     没太大帮助。。。
  •     看完之後感覺就是不知道看了什麽。
  •     还行吧,对自己多些了解。
  •     看看目录就行了,多余浪费时间。
  •     飞机晚点看完了这本书,想想身边那些爱“发神经”的朋友。瞬间能理解他们所有的不正常行为了~哈哈哈~
  •     卧槽这种书也出版了。。。
  •     只是有时候心灵比眼睛更敏感
  •     当我还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买了这本书~
  •     这是啥东西?
  •     反反复复的星座。不可否认一开始击中了我,wow,我就是诶,但是读下去就没多大意思了,大意就是孩子,找认同感,每个个人都这样,标签党,但如何解决,为什么会这样,说服力不足,或压根没说?不足以说服我。
  •     13.12.02 分析的是豆瓣上的特定人群,我不常上,但还是很容易的对号入座了。间歇性患者基本上是个吃货,当然还不包括暴饮暴食型,这个打击面会不会也太大了,虽然我还算是认同。心理学的书向来枯燥,本书作者算是很好的扬长避短了,是否够专业暂且不论,总之看完我有会心一笑。
  •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本书深度不够,只能作为入门的书看看。我也会偶尔很讨厌一个人,而这个人常常是我的好朋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这样,看完以后,原因可能出在自己身上,对别人的期望没有达成然后变成厌恶,可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存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