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6784648
作者:阎云翔
页数:283页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9页 - 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个人经验
合作社模式
家庭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建构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179页 - 第六章 家庭财产与个人权利

第一部分:家庭财产
分析年轻一代结婚后迅速分家的现象
解释分家的详情
介绍彩礼的内容、作用、影响以及新娘新郎在其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个人财产权利
个人权利的上升和父权的衰落
分家时间比过去提前
1949年以前:当地传统习俗要求人们尽可能推迟分家时间,一般要等到一家之主的父亲去世或者因年老退休时
50年代——80年代初: 次子结婚之后长子才提出分家要求(这一般要求长子在婚后与父母同住3年至5年时间)
一对青年夫妇等到生育后才会另立门户 (至少有1年以上的从父居时间)
80年代后期: 1/3的新婚夫妇不等生育便分家;40%生育后立即分家,不等丈夫的弟弟结婚
90年代: 趋势 分家时间提前,甚至直接在自己独立的新房子里举行婚礼
原因:
家庭理想的变化(父母主动选择分家)——不在钟爱大家庭,更倾向于享受夫妻核心家庭的安宁与和谐,避免主干家庭中常见的一些矛盾。
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均寿命的延长导致健康活跃的中年父母或者祖父母不会交出家庭大权,代际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很高。
影响:从父居时间的缩短以及父子两代之间责任的变化
分家方式的变化
背景:集体化时代,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力而不是土地等不动产,也就意味着年轻夫妇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家庭的土地来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经济。
传统的分家方式:等到家庭中所有儿子都结婚后才进行分家,父母会把家产平均分给几个已婚儿子,之后或选择与某个儿子共同生活,或者在几个儿子家中轮流居住。
新的系列分家方式:先结婚者婚后不久便与妻子离开父母家另立门户,但家产却不分,因为还有一个或者更多儿子未婚,次子结婚后同样出去单过,这一过程重复多次直到幼子结婚。
财产分割方式:
粮食——按人口均分
主要家产——不分
存款——不分
老房子——不分
也就是说主要的生活资料都不分,年轻夫妇能够拿到的主要是他们通过结婚而得到的财产,包括个人衣物、家具、礼金、新房子,这也就为之后讲到的新娘新郎在彩礼中的作用埋下伏笔,也因此年轻夫妇越来越要求更多的彩礼来建设自己的小家庭。
分家遇到的主要问题:
如何处理家中的土地
以下岬村为例,我国在农村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针对土地来说,与建国前相比,现在我们得到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即获得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现在农村的做法是将土地按人头分给村集体组织中的每个人。
因此分家时年轻夫妇会坚持土地是他们的个人财产,这一做法在90年代也得到了大多数下岬村村民的接受,也就是说,村民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土地属于个人而不是家庭。
主要家产不列入分家清单
实质上,进入系列分家的家产越来越少,转化为彩礼嫁妆的家产越来越多。
从年轻夫妇的角度:刺激的分家的积极性,越早分家,越早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庭小经济;同时,他们要求更多的彩礼来发展自己的小家;
从父母的角度:失去“养儿防老”的信心,反而积累自己的养老金,也就促使父母在分家时坚决反对涉及家中存款的重要财产
主要影响:
前面提到的个人财产观念开始出现,并与传统的家产观念发生冲突
家庭发展走起的复杂化
也就是说,过去每个家庭只经历一次分家,此时家庭发展周期发生重大变化,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现在:一个家庭经历分化组合的程序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长子结婚)—核心家庭(长子单过)——……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走出祖荫的个人似乎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自立、自主。相反,拜托了传统伦理束缚的个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功利化的自我中心取向,在一味伸张个人权利的同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依靠他人支持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成为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无功德的个人。
两个基本主题:
1,作为独立主体的个人的出现和发展(然而是扭曲的,不具备公民基本道德素质)。重点分析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位置,并据此系统地分析青年的主体性。
2,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50-70年代,鼓励挑战,年轻人在私人生活中独立,在公众生活依赖集体和国家
80年代以后,国家减少对私生活的干预,同时留下了巨大的社会和道德真空
国家剥夺了家庭的许多社会功能如宗族,教育,娱乐活动;新婚姻法及其他政策;将讲从亲属关系的结构中奋力,再将家庭直接带入现代社会体制
中国缺少社会自组织
整本书涉及亲属、空间、性别等等人类学的议题
关于爱情的部分比较像《爱情社会学》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没想到婚前性行为那么普遍= =
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在家庭内部占了中心地位么?部分内容与我见闻相符,部分有差异。不过可能因为爸爸妈妈都过于孝顺了吧。不过在我的身上倒是有所体现,我还是有些自我中心主义的,sigh。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190页 - 第六章 家庭财产与个人权利

彩礼
(一)彩礼的性质的转变:
过去:长辈给后辈的礼物,本质上是一个家庭向另一个家庭转移资产,针对的是家庭,即新郎家给新娘家转移资产
现在:家庭财产分割的重要形式,不再是向新娘家转移资产,而变成一种变相的分家方式。
彩礼的内容——钱、物
礼钱,本意是女方父母为女儿准备嫁妆的,女方父母有完全的支配权。
“买东西钱” ——物 ;60年代中期后才出现,男方为新娘买衣服、鞋袜之类的小东西,直接交给新娘本人,而不是新娘父母;数目不断增加,男方家庭不再控制这笔前,而是交给未婚夫妇自己去买东西;
“装烟钱”——钱 ;数目在不断增加,从60年代的20元到50元,到80年代的300元;
干折 80年代中期以后,将彩礼中所有涉及金钱的部分都归入干折。直接交给新娘本人而不是给女方父母。
家具、床上用品、大件
50年代的婚姻中不存在这些彩礼,60年代才开始一点点出现,70年代对这类礼物的要求大大增加;
大件:从自行车、电视机,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再到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等,
大干折——90年代
所有购买东西的花销也都折成了现金,交给了新娘;
90年代末,大干折还包括了盖房子或者买房子的钱,有时甚至包括重要的生产资料,例如承包的土地或者拖拉机。
趋势:
从简单的金钱—到包含6个金钱和实物项目的复杂彩礼—只有金钱一项的大干折
彩礼的这部分是通过新娘的父母来给到新娘手上的,新娘父母对彩礼中的大部分有决定权,也就是说女方父母可以从男方家的彩礼中得到利益(比如讲彩礼挪作他用)——新娘以及躲在新娘背后的新郎对男方家提供的彩礼才有完全的支配权(以干折的方式)。
区别在于:前一种方式无论老一代还是年轻一代都没有以建立新的小家庭的目的,新娘新郎的个人利益完全被父母的权利和大家庭的需求说压倒
后一种方式,年轻夫妻自身的利益推动了他们索要更高的彩礼和嫁妆
也就是说,彩礼不再是两个家庭之间礼节性的礼物交换或者支付手段,而是财富从上一代往下一代转移的新途径。
、新娘新郎在彩礼交换中的角色
新娘角色变换:50年代—70年代,订婚姑娘基本上不参与购买订婚礼品
80年代,干折的出现,使得新娘对于财产有了完全的支配权
新娘索要高额彩礼;同时新郎在背后也鼓励新娘多要彩礼。
目的为自己的小家庭积累更多财富。
第二部分:个人财产权利
个人权利的上升和父权的衰落
分家解决了由谁来控制家庭经济的问题,即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
上述的分析已经表明在过去几十年代际之间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父母已基本是去了对家庭财产的控制,这一切都反应了父权的衰落与男女青年权力的上升。
原因:
宏观: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国家政策的影响、市场经济改革
微观:积累财富的新方式、人们财产观念的变化
继承的财产VS挣得的财产
如果财产是继承而来,通过男性继承人一代代传下去,此时,父亲有相对较大的控制权
如果财产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在儿子的帮助下挣来的,父亲对财产的控制就会大大削弱。
下岬村年轻人要求早分家和高彩礼就是看到了自己对家庭经济的贡献。
财产积累方式的变化:
继承:1949年以后激进的社会变革,尤其是集体化运动,使得土地、牲畜等重要的生产资料都集体化了,这也就剥夺了农民家庭中继承的可能性
挣得:家庭财产是由家庭成员通过个人劳动所积累而来。
工分制度和其他集体化制度——把个人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表现的明明白白。
但工分公布出来,许多年轻人比他们父亲挣得更多的工分,年复一年,他们就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对家庭经济有着什么样的贡献。
1983年非集体化之后,国家仍然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给了个人而不是家庭,家庭只是生产单位,而不是所有权单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分家的时候土地归年轻子女所有。
人们财产观念的变化
这代人更为强调自身权利、强调对个人在家庭财产中的份额要求、强调对把握自己家庭生活的欲望
家庭财富主要是通过个人贡献而不是继承而来,人们更倾向于从个人角度来看待家庭财产。索要高额的嫁妆和彩礼时,年轻人并不认为他们是在拿家庭财产的一份,而是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己的个人财产
问题:年轻人强调的是他们自己的权利而少谈或者不谈他们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了他们忽视赡养老人的义务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 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12 私人领域实现的关键仰赖于家庭
14 道德体验过程
19 老有所养 幼有所恃
传统孝道被动摇是新的生育文化出现的根源之一。
20 无公德的个人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 第七章 老人赡养与孝道的衰落

分家使隔代关系疏离
经济条件对隔代关系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变化对隔代关系的影响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11页 - 导论 中国家庭模式与私人生活的研究

家庭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它是人们逃避外界干扰的避风港,是情感地寄托,也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儿童都占据真心位置的地方。
思考:祖辈在孙辈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社会化&再社会化)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结论 国家、家庭与个人 - 结论 国家、家庭与个人

240 在20世纪90年代末,父权作为一种制度在下岬人的家庭里已经不复存在了。尽管在私人与公共领域的许多方面男性依旧占据着中心地位。
半个世纪以前,Francis Hsu 指出,传统中国的个人、家庭、亲缘关系、文化,统统都在“祖先的阴影之下”。这种说法今天需要被整个翻转过来。走出祖先的阴影是下岬人的私人生活转型的第一步,其标志是无可挽回的父权衰落。
家庭内部两性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妇女,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活又了更多的主动权,而且在家庭生活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在传统的家庭里,个人不过是家庭血缘延续的体现;而在今日的家庭中,核心家庭及其成员的幸福才是人们的关注之所在。是以,在祖先崇拜和孝道均为衰落的同时,核心家庭中夫妻与儿女的重要性也就大为上升。
241 “家庭的私人化”就是家庭结构的小型化.
245 姑娘的权力只不过是年轻一代的权力的体现。
250 冲突:年轻一代对个人权利的重视随着对个人义务的忽视
251 极端形式的自我中心观念。
252 中国的“国家权力与政策推动了社会转型,而不是社会转型推动了国家政策。”
254 国家剥夺了家庭的许多社会功能
家庭化的社会组织形式
256 国家采取两个步骤推动了家庭的私人化:首先是将家庭从亲属关系的结构中分离,之后再将家庭直接带入现代社会体制。
258 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商品生产的方式,以及全球性的消费文化
计划生育、婚姻法与地方财政
259 在残存的传统文化与激进社会主义以及国际资本主义的交互作用之下,农民中出现了一种极端实用的个人主义,
社会自组织
260 既没有传统又没有社会主义道德观,非集体化之后的农村出现了道德与意识形态的真空。
个人享受的权利,将个人欲望合理化
261 综上所述,本书所描述的个性与个人主义的兴起是集体化时代国家对本土道德世界予以社会主义改造以及非集体化之后商品生产与消费主义的冲击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152页 - 第五章 私人空间和隐私权

Bray认为,中国的住宅是社会和国家的延续。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导论 - 导论

经济家庭模式:家庭作为一种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模式。共同的收支计划、共同财产、共同的家庭经济
家庭成员个人的道德价值体验:个人隐私,亲密关系,相互情感,成员权利
国家在推动私人生活转型上扮演的角色
以往研究的基本指标:家庭规模、结构及其变化,婚姻、婚后居住、家庭分割等模式的变化
家庭内部的团体“子宫家庭”(Margaret Wolf)
情感、欲望、自由 亲密关系、隐私、夫妻关系、主体性以及社会性
私人家庭的崛起以及家庭内部个人私生活的普遍出现
作为独立主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
农村青年主体性的三个方面:自主性、情感生活、欲望
本书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要探讨中国的集体化在打破了传统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等级时,是否也同时创造了集体的对立面——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
个人在当地生活中的道德体验 v.s. 道德话语
“道德体验是人际之间能够感受到的交流、协商、争辩等种种交往方式”
个人中心的民族志方法:
“Hollan指出,在个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里有三类研究方法:强调个人主观经验的叙述、就研究对象的行为以及利害关系进行的参与观察,以及对深藏不露的生活体验进行的类似于将心比心式的诠释(Hollan 1997, 2001)”
本书结构提纲,可作为类似研究的一个参考:
一、下岬村这一本土社会道德世界的变化 ①政治经济体制,村领导的作用和国家政策;②公共生活,社会交往、道德观念、政治参与、公共物品分配;③地方宗族组织和社会网络
二、私人家庭 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 父母包办--个人对爱情的体验
三、上述转变过程的细节:爱情表达方式,理想对象的标准,婚前性关系
四、家庭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的地位 夫妻关系中:爱情、分工与决策、性别角色重新界定 家长地位下降,妇女与年轻人的独立活动空间扩大
五、私人生活与家居环境的变化 家庭关系的变化<->住房空间安排 “隐私”:家庭隐私,个人隐私
六、家庭财产分割 彩礼
七、老年人生活状况 晚年境况焦虑 积蓄防老 孝道

《私人生活的变革》的笔记-第一章 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 - 第一章 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

26 “权力、地位、威望、物质资源、民族认同、社会秩序等等生存的基本要素得到了确实的体现。由于涉及到人们的根本利益与价值体系,所有社会行为都与道德有关。”
45 礼物交换
47 男性成员则都是被他们的妻子或者大姨、小姨说服入教的。
“神亲”


 私人生活的变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