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意志》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精神生活·意志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534374913
作者:汉娜·阿伦特
页数:285页

精神生活·意志

  如果说动物也有着某种浅思维,即收集周边环境以利生存,那进一步就只是人类的专有精神活动了,那就是形成自己的意志,即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长,原因也正在此,人类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得出结论,然后又通过结论再进一步收集分析得出结论,因果互相转化,推进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自我意志的形成更是关键的,正是“我是谁”的个个不同,才有着万千性格以及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进步。

读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意志》

可以看出阿伦特与康德三大批判的对答。这本书要比思维一书复杂很多,里面的理路很迷人。阿伦特从《极权主义起源》的近现代思想考量跃入从希腊起始的涌动的思想暗潮之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论述很精辟。用精神眼睛“看”。内部感官。Das Ewige regt sich fort in allen:Den alles muss in Nichts zerfallen,Wenn es im Sein beharren will.永恒为万物工作:因为万物必将进入虚无,而永恒始终存在。

阿伦特《精神生活•意志(the life of the mind:willing)》小摘要

【按语:在《精神生活·意志(1975)》中,阿伦特追溯诠解了意志的理论史:亚里士多德的proairesis(预先考虑)、使徒保罗的分裂意志之无能、爱比克泰德的意志全能与对世界的放弃,奥古斯丁的分裂的意志之合一及其在行动和爱中的拯救;阿奎那的理智优先、司各脱的意志优先以及人藉着意志(信仰)的自我超越;尼采论意志(挺含混)、海德格尔后期的放弃意志(或not-to-will的意志)转向思、倾听和感恩。阿伦特并无清楚地申明自己的论点,事实上在最后一节她似乎打算这么做的时候,却令人惊讶地从形而上学思辨的高度转入非常经验的政治史维度。但整体上阿伦特通过思想史叙事清楚表明了自己的论点:那就是某种奥古斯丁-司各脱的意志(-爱)论的现代版本。正是在这里我才这么理解阿伦特的话“爱这个世界”:那与其说是阿伦特的人生经验(毕竟,她爱的是个纳粹),不若说是她的形而上学基石。此文中,阿伦特不单具有洞察力,而且思想的渊博和开阔更是让然赞赏;但个人感觉她对史上思想家的诠释未必靠谱,她没能以一种严谨的方式行文,矛盾和概念转移之处甚多。】“导论”“《精神生活•意志》将讨论意志能力,包括自由的问题。”【阿伦特:《精神生活•意志》,姜志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页1,下同】意志能力不为古希腊人所知,而上帝与自由意志或因果律与自由意志的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章1:哲学家和意志”“意志是我们用于将来的心理能力。”【10】将来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Aristotle提及偶然性。I-can与I-will的区分。意志的历史起源在神学中;“直到近代的最后阶段,意志才开始代替作为人的最高心理能力的理性。”【17】循环时间和线性时间。【19】霍布斯和Spinoza承认作为主观感觉能力的意志的存在,但是否定意志的自由。【23】叔本华亦然。一个棘手问题在于绝对起点的概念。“问题始终在于自由意志——不管自由意志被理解为选择的自由,还是被理解为创始某种不可预测的新事物——看来既与神意完全不相容,也与因果律不相容。”【33】思宁静,意志则紧张,存在风格的冲突。黑格尔为思和意志的冲突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章2: 我变成了问题:内在人的发现”在Aristotle那里,有一个proairesis(预先考虑),“在两个非此即彼的方案之间的偏爱意义上的选择。…手段需要选择,而目的本身,即行为最初得以发动的最终目的,不必诉诸选择。”【65】这种Proairesis就是意志的前身,“在拉丁文里,亚里士多德的选择能力叫做liberum arbitrium(自由意志)。”【67】希伯来传统的内在经验使人意识到意志力的问题。基督教的世界末日和死人复活的信念;使徒保罗的《罗马人书》中“我愿意但我不能。”【72】保罗诉诸神恩来解决。而几乎同时代的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则认为意志是全能的,但在爱氏这里幸福被理解为平静的生活,而“意志的第一个决定是不追求不能得到的东西,不拒绝不能避免的东西——总之,不关注意志不能把握的东西。”【85】爱氏主张人完全放弃外部世界,仅仅关注于内心世界。这其实是“意愿的我对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无能的最后和最深怨恨。”【91】奥古斯丁哲学的出发点是对幸福的追求,罗马风格;关注内在自我。早期写作的《论自由意志》。“意愿和能力是不一致的。”【96】,奥氏认同意志优先,只是不相信意志能做到一切(譬如被造物不能拒绝创造),意志是在“愿意(velle)”和“不愿意(Nolle)”之间的选择,“和Velle(意愿)一样,Nolle(不意愿)也是及物动词,也是一种意志能力。”【98】意志本身发生了分裂,“始终有两个意志,每一个意志都不是完全的,一个有余,一个不足。”【103】但意志的痊愈不是通过上帝的恩惠实现的。奥古斯丁的答案在于“在我心灵最深处,存在着大一。”【107】一种类似三位一体的结构被用于mind中。记忆、认识和意愿三者的同一性来自意志。“意志的救赎不可能是心理的,…救赎来自行动中止在velle和Nolle之间的冲突。…救赎的代价是自由。”【111】“意志是通过意愿的停止和行动的开始得以拯救的。…意志的内在冲突的解决办法在于意志本身的转变,意志转变成爱。意志也能被定义为爱。”【112,能够理解阿伦特“爱这个世界”其实主要不是一个心理学事实,而是意志形而上学主张】 奥古斯丁说时间和世界是一同被创造的,新事物是一个新起点。【119】“章3:意志与理智”阿奎那和司各脱都不关心意志的结构,“在他们看来成问题的东西是意志和理性或理智之间的关系。”【129】阿奎那认为“理智绝对比意志更高级和更高贵。”【134】对阿奎那来说,理智的优先性是自明的,“当理智发现自己处于沉思状态的时候,天国之福就来到了。”【135】而“意志的最终目的是终止愿望——总之,走向它自己的不存在。”【138】司各脱则主张意志的优先性,“理智服务于意志,为意志提供其对象和必要的知识;也就是说,理智是一种纯粹的附属能力。”【140】人的理智是有限的,不能认识无限。但“人能超越自己”【144】借着信仰或意志。司各脱区分了天赋意志(ut natura,类似于欲望)和自由意志(ut libera),“自由意志能自由地规定为了本身而Beingness追求的目的。”【148】司各脱的基本思想包括:反对“所有人douban愿意过得幸福”的古老看法;证明偶然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奇迹在于:借助于意志,它能超越任何东西。”【152】“意志本身的内在快乐对意志来说是自然的…这种快乐甚至能在憎恨中被发现。”【160,这个有点非道德论的意味】但阿伦特还是解释说,唯有当意志转变成爱的时候,最终的平静才能实现。“章4:结论(conclusions)”阿伦特居然说,唯有康德与所讨论的意志无关。【167】现代后,人们不再相信自己拥有真理,除了德国唯心论这样的“概念的彩虹桥,所有的桥梁都断了。”【169】如尼采所说,“德国哲学是思乡…的最基本形式。”【175】但阿伦特说“我不怎么想家。”【176】总结下:意志有两种理解:选择的能力;Augustine所言创始的能力。阿伦特接下来居然诠释说尼采否认意志。“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本叫做‘权力意志’的书。”【179】这一节,我抽取不出来成系统的东西,但也不觉得重要。随后是对海德格尔的诠释。这一节挺混乱的,因为涉及文本甚多。海德格尔的not-to-will的意志。在海德格尔看来,“行动与思是一致的…思实际上就是行动。”【202】而思和感激也是相同的。“自我不再介入决定人的日常活动的事件和有记载的历史过程。被召回的自我转向思,以便表达对给定的‘赤裸裸的存在’的感激之情。”【207】Kehre(转向)“意味着自我不再自在地行动,而是服从存在。”【209】泰然。“行动就是漂泊,就是迷路。”【216】最后一节“自由的深渊和时代的新秩序”是阿伦特自己的观点或倾向。显然到此为止,阿伦特对奥古斯丁和司各脱的意志论给予了极大的认同。随即她转向讨论行动。区分了政治自由(i-can)与哲学自由(i-will)。奇怪的是,这里阿伦特在两种自由之间做出了截然划界,甚至驳斥了哈贝马斯等的对话。“‘我们’参与改造我们的共同世界的行动,明显地对立于孤独的思之活动,因为思是在我与我自己之间的一种对话中进行的。”【223】这里有获得解放与创建新事物的两种自由理解。意味着时间连续性中的断裂。这里的分析转向美国建国和维吉尔的诗歌中以神话来弥合断裂。整个的感觉阿伦特在此节中似乎走神了,从思辨形而上学突然跌落到经验的政治维度。江绪林 2014年7月19日星期六


 精神生活·意志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