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87年
ISBN:SH10309-159
作者:萧丽红
页数:325页

作者简介

本书系台湾《联合报》80年度长篇小说获首奖作品,81年首版问世后,受到读者一致推宠,顿成畅销书,迄今在台已印行27版。现于大陆首次印行,以飨众多读者。

文中以细腻淡雅的笔调刻绘了少女贞观与青年大信的爱情……六十年代初期,台南渔港萧姓大户人家,祖孙三代二十几口,过着边村古镇以中原和闽南文化习俗为背景的非无辛酸却大体恬纯的生活。青年一代中有表兄妹者(台北的大信和傍依舅家的少女贞观)一见倾心,数载往还,只因传统文化的浸沉,安于在文采风流的高境界中优游自赏,连雨中合用一伞也觉得是不寻常事。大信入伍派住澎湖,海天相隔,后来竟为了一种当事者与读者都不甚了然的理由对贞观疏冷了,她也一怒而毁情书,还信物,遂不相见。贞观情丝难断,深自悔咎,痴待无着,颠倒失据;大信则不告而别,去英留学。
小说终场时,贞观入山就其大妗修心的尼庵寻了几日幽,似乎有所领悟……

内容概要

萧丽红,1950年生,嘉义布袋镇人,目前专事写作。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获联合报长篇小说奖。代表作有《桂花巷》(1977年1月1日初版)、《千江有水千江月》(1981年4月初版)、《白水湖春梦》(1996年12月13日初版)。


 千江有水千江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5条)

  •     也是我以前写的一篇博客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两天趁着手头上的工作还没有启动,办公室的云云也都沉浸在各自的网游中很安静的气氛,我翻出之前下载的一些没来得及看的电子书,找一本来读很是时候。萧丽红的这本千江月一直没读,这样的书,被一些书友奉为特定的接头暗号,是一见倾心再见依然的心意相通,正如书中说的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和好的人好的事相遇,我终于领略到了这久违的美好,每天浏览文字成千去少能读到这样打动人的一句。读完也觉自己和贞观读劝世文三字经般感受,不同于前,自知不能书中找自己的影子,没有虎尾渔灯或是凤凰花开的故乡,没有贞观的聪颖灵秀,周遭不是“人间相见唯有礼”而是“犹有妒”,所以书中的故乡、人和情是多么叫人向往、流连。贞观和大信,如今的社会是造就不出这样礼善灵性的人,更造就不出他们那样不要誓言和盟约唯有心契的爱情,这也是我最中意的一种爱情,隐忍而克制的爱。贞观和大信的爱情无结局,竟不叫人有一点哀婉,“她要快些回去,故乡的海水,故乡的夜色;她还是那个大家族里,见之人喜的阿贞观——所有大信给过她的痛苦,贞观都在这离寺下山的月夜路上,将它还天,还地,还诸神佛”,这也许就是小说要表达的吧,书中也有人物的苦,家庭的悲,和贞观这场恋爱一样,最后都被融进了整个大家庭,融进了故乡的山水人情之中,因为有家有礼,一切的各人的悲伤恩怨都可以被冲淡被化解,血脉相连至坚致韧,只要你回到那个叫故乡的地方,心就可以安静。揑汤圆的那个凹原来是用来盛织女的眼泪,送油饭要分之四邻而被回赠,老太公见到有亲邻进园偷瓜却小心躲藏以避尴尬,取一片蟾蜍肝叶疗毒都不忘缝合伤口放回以期再生,还有大姊苦受活寡多年仍能以一颗感恩的心礼待和成全落难归根的丈夫和二妻,等等,这些动人的细节,还原了人本来最为纯朴和善良的一面,比起说中的爱情更叫人欢喜顿悟,让人不想去追究,宁愿相信有这样一个淳朴的地方,有这样一群淳朴的人。 “缝香包”“送油饭”“唱歌仔戏”这些闽南民俗,还有那浓的划不开的乡情,让我这个“异乡人”悠然神往。想起第一次在海南看过凤凰花,花开正艳,在山路的弯道一角,那种惊喜和亲近,也许和贞观在台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是一样的,还有这几年读龙应台的杂文,读简嫃的散文,听话说台湾的评书,恋上江蕙的家后,最近又喜欢上a_lin的歌,这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中的缘分,让我在今天读这种满是闽南方言的小说,没有一点生分,能读懂那细微处的意味,让身与心一起去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看海岸上的点点灯火听凤凰花开的声音。 不想再用多的言语去解读这本书,这次读得也不是很细,我想有一天能找到一本纸质书拿在手中,再好好读一遍,这里先写一点浅薄的读后感,给大家引荐。
  •     好久没有看到写的这么好的小说了虽然是一本小说,行文却如散文般的优美。字里行间的从容、淡定不是当下浮躁的写手们所能模仿万一的。
  •     二十五年。我们老了,故事没老;故事外的我们丢了纯真,故事里的他们依然紧握爱情……很久没去书店了,不曾想,今晚在先锋书店的来去匆匆竟然让我与她邂逅。多少年前了,1995年?第一次读这本书,懵懂,震颤,熨贴,迷恋。不知道,十六岁的年华,如何承受得了这样古朴淳厚的真感情真性情。又是哪一年,2001年?再次遇到这本书,惊喜,快乐,沉醉,顿悟。在偌大一个图书馆寻觅了四年,时光终于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凝滞,让我与她相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图书,经不住历史的涤荡。多少经典可以穿过时光的积淀,沉着地留下,被人们记住,被印刷机记住,被商业大潮记住?所以,这样的书,注定是孤寂的,注定是要在世纪之交的数年里销声匿迹的。所以,从1995年开始,十一年间,我始终没能在书店找到她,始终没能……这个夏天,2006年的夏天。先锋书店。抱着匆忙淘来的一叠3折书,路过书架,匆匆一瞥,便不敢再将眼光移开:《千江有水千江月》。台湾。萧丽红著。等了十一年,终于看到了如此崭新的、纸质的、熟悉的、清香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这部1980年荣获台湾《联合报》长篇小说大奖的作品,在以后的二十五年里,被无数人牵挂着,感念着。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止我一个人,如此苦苦地等待着这本书,等待着她穿上新装,用亘古不变的方式,对着我们微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的这版第一次印刷,亦有15000的印量,值得欣慰。仿佛找到老朋友一样的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找个时间,再一次,读我的第六遍《千江有水千江月》。另:附五年前旧书评一则,是为大学时代“台港文学”选修课的作业。笔触业已陈旧,文字稚嫩还在。藏爱时光 ——给《千江有水千江月》作注引子公元一九九五年的透明阳光里,我第一次走进《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世界。那时候,我读高一,只记得天很蓝,云很玄。也记得书中的爱情很纯粹,纯粹到让人默然又心碎。却总觉得书中静静流淌着的,还有一些始于爱情又远于爱情的厚重情绪,无法言说。当岁月经历了种种的六年——仿佛贞观在嘉义度过的那若有若无的六年一般——当我发现再也没有见过从前的蓝天白云时,又一次读《千江有水千江月》。于是,心情又回到原点的阳光,而心绪却又是重新翻晒,找到新的起点。我曾经最最害怕的一种叫做成长的感受,让我具备了一种感动和领悟的能力,能够承载起那千江水千江月丽的厚重。因为,萧丽红的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里,原本就是一份藏爱时光。一倘若单单是一种情节,爱情的情节,《千江有水千江月》则只能称之为平凡。原本萧丽红就不是追求奇巧的那种作家。而真正令这份爱情灵动美丽起来的,是爱情的潜台,那种淳厚至极、古朴至极的传统人伦、民风。正是这片土壤上悄悄蕴藉的爱意,才有一种独特的芬芳。任何一个人,他无法逃避的,是他背后那份渗入到血液里去的家庭氛围和人伦文化,哪怕他深恨他的家族。贞观如此,大信亦是如此。更何况,他们都是挚爱那份氛围与文化至深的。而《千江有水千江月》中那份绵长又亘古的韵味,又不仅仅起源于一个大家族,更是孕育于台湾宝岛乃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中。没有想到,台南那么一个小小的布袋镇,竟然如此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那么纯粹古老的人伦风俗。《三字经》《千字文》里的礼俗无一遗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这些,不仅念在口上,更是深入骨髓。所以,在这个枝叶繁茂的蔡姓大家族礼,一切都秩序井然,慈爱无限,懂礼守节。大妗素云的痴情与忠贞,二姨水云的守节不移,以及一切细碎无比的日常生活,旧式礼节了然于心的大家庭,非但没有显出些许的陈旧与落后,然而呈现出一种现代社会业已流失的朴实、持重与温情。这份被龙应台所不屑的所谓愚昧与落后甚至可笑,我以为,倒是一种真正值得追忆与珍惜的民俗文化,正是这份本自天成的道德伦理与民情民风,凝成民族背景之下难以割舍的血肉关联和情感渊源。正如作者萧丽红在《后记》中所言:“人类原有的许多高贵品质,似乎在一路的追追赶赶里遗失;追赶的什么,却又说不上来,或者只有走得老路再去检拾回来,人类才能在万千生物中,又恢复为真正的尊者。”此言,触及我们常常不敢正视的东西,触到了我们的脆弱与胆怯。许多时候,一种圆满的同时,必然意味着另一种放弃。无奈也好,麻木也好,这就是现实。然而萧丽红的真诚在于,她不但看到了现实,更愿意追寻来时的路,甚至一直追到我们精神的源头与出处。这一份初衷,让她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始终充满一种诗意的人伦感受,既是一种精神的回归,也是一份心灵的向往。有时候,读着《千江有水千江月》,常有与《红楼梦》相通相似的触觉在其中,一样地庞杂而细微,一样地固执而美好。至少,在精神的底色上,他们有着某种相通相契的空灵意味。确实,那种伦理、情感、民风原本就是一脉相承的,不是吗?至此,贞观与大信的爱,植根于如此厚重的人伦文化上的爱,终要水落石出,也终会有一种难以言尽的深意与韵味。或许,萧丽红是无意于写爱情的,只是,在我们精神的出处,爱如一种呼吸,无以缺失。它亦与一切细碎的人伦亲情一样,是亘古情缘里无法丢失的一滴清水,真正醇厚清冽的,是那孔泉眼。二最害怕萧丽红细若游丝的笔触,可以将两情相悦中的欢欣与痛楚捕捉到如此细致与到位。她是敏感的,所以,她笔下的爱情,也必是直见性情、深及灵魂的那种。正因此,《千江有水千江月》里那桩作者本无心经营结局的爱情,竟然也可以这般让人心疼。贞观与大信都是极其相似的真性情之人,有时相似和相像倒真是爱情最无可逃避的致命伤,他们用最真切迂回的经历来证明这一点。看着他们彼此小心翼翼地爱着,只为着心底里那份浑然天成的坚信与持重;看着他们彼此眼神里一泻千里的光亮,那是三生石上难以割舍的牵挂与纠缠;听着他们彼此性情相互抵牾时清晰无比的碎裂的声音——此事无关爱情,只是生命深处的一种相同的脆弱。爱过了,懂得了,记住了,微笑了。剔除一切的岁月缠绕,爱情原来就是这么一件简洁单纯的事情。可是,爱着,这本身却从未简单过。六年前,读了三遍《千江有水千江月》,每次读到大信的最后一张纸片,“你这样做,我很遗憾”,遍不再读下去。因为,以当时的纯真,已经无法承受那种飞流直下的心痛。爱,怎么可以这样?六年后,任心底的思绪万千,静静读到贞观将所有大信给过她的痛苦,“还天,还地,还诸神佛”。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用六年时间的成长,来注解那份疼痛感,方才明白,当初的心痛时出于无奈,而今的忍痛时源于理解。想来想去,也惟有这样的民族,这样的背景,这样的文化,这样的作家,才有这样的情感和文字。为着一份敬重、骄傲和感动,我同样也想说:“做中国人多好呀!能有这样的故事可听!”即使只是一种追忆,那片藏爱时光,已经构成一种精神上的圆融。2001年6月9日 14:33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初见已惊 再见仍然
  •     美极了
  •     我也讀過……
  •     極好。從這樣純真的戀情,側面瞭解台灣。比如台灣鄉下的方言,讀起來很有趣。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纵是只有这二句,也足矣
  •     从千江有水千江月,到万里无云万里天。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     没有比这更好的存在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很感激有那么好的书可看。将一读再读。
  •     许久不曾看过这样一段清澈澈 澄净净的爱恋了。 大约是情之所钟 不在我辈吧。 ,这样的城市烟尘并与信息爆炸 是孕育不出那样干净得令人心颤的感情 怀念书信时代的人和感情 有礼有节 有信有忠 朴质而美好自持地生活着 却是我们一直在追问的 中国人的信仰。
  •     “才不足凭,貌不足取;知善故贤,好女唯有德。”
  •     简单的笔,简单的故事,简单的震撼,清泉浇在心的感觉。
  •     华姐介绍看的,很好看。书里写了许多民风小细节,正如书名一样,流动凝练。
  •     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
  •     故事里的美让唯物的主义显得面目可憎。
  •     传统的温良恭俭在台湾的渔港家族里默默延续,那些女孩子每一个都像竹林里的露水,青葱透彻。
  •     看到《读品》的推荐后在图书馆阅览室刷的,大约是这个版本?已不可考……是非常优雅从容的文笔,在此仅贴当年写的部分感想【大信和贞观那些情感,贯穿全文的价值观判断(比如认为女子更应该承担养育而非治国平天下之务),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真正动人的是那些带着乡间青团气味的生活,夜晚漫步走过陇上的谈笑——我们羡慕贞观,也许并非她性子的明慧和甘于守拙,而是她所享有的那个宁静天地吧。】
  •     中学时最爱的一本书,干净纯碎。
  •     许久没有见这么真性情的文字。
  •     真干净啊,江天一色无纤尘。
  •     我回川小住时,江当时在旧书摊扫到最后一件孤品。因知我俩都深爱贞观深爱大信,深爱书里的种种。无奈,她偷偷在单位用了半月复印装订,模糊处钢笔一划划描填。如是用心。以前都不和她长谈,想什么都知晓,说着就断了,各自沉默、想着一处。
  •     哪里的神经被触碰了
  •     她亦把死,用佛家的禅机释明。什么是生命的真相?
  •     情书之后,再不曾读过如此温婉的文,由那软糯的闽南语音娓娓道来。。。
  •     难得一见的古典人情,感情。可是字里行间,民族优越感太强了些。仿佛只有中国人才懂得情,才懂得爱,才有文化。
  •     清丽 安静
  •     很有缘份的一本好书。读来就是一幅幅的南方乡俗古画,如今早已不复存在。推荐这本书治好一位朋友的失恋。
  •     书中有让人神往的慢和轻逸、古老而温暖的乡俗和人心,民族、家族和乡情、私情全都包括在这本小说里,不只过瘾,还令人反复细想、回味。小说写到这地步已算有相当境界,更难得的是在做到上述之后,还把一份真纯的、说不清开始没开始的恋情描绘得高尚动人。这样的书也必然慢热,我读了五十页才适应作者灵动不拘的文风和那些闽南语汇,读进去了便是享受。
  •     书中所描写的浓浓的亲情却在被点滴稀释,隐晦深情的男女恋情也在点滴消逝,时间久了,美好的东西只能留在记忆中,偶尔凭吊,徒做感伤……
  •     闽南语口语化的文学,读起来却有一种清新隽永的感觉,非常亲切。
  •     小学时偶然过眼的一本书。言情虽有缺,大爱足以弥。
  •     万里无云万里天~美
  •     初读此类闺阁文字,还真是有些不适应,作者当时年轻得很,痴情儿女的种种敏感细腻可谓描摹殆尽,连篇累牍的乡言乡语乡情乡事真是有点儿审美疲劳——所幸,大信的出场令人眼前一亮,闺阁眼中的男儿情怀颇有些朴实刚健之气,大信贞观的鸿雁往来可谓书中最为精彩的文字(想来大信真有原型,信中文字有些似乎纯非作者所能杜撰)——可惜好事从来就多磨,书中的这对金童玉女宛如《红楼梦》里面的宝黛,竟然因为些许“求全之虞”(亦典出红楼)的“茶杯中的风波”(借用奥斯丁语),几年来的情愫一朝戛然而止,令人扼腕——但是,书中文字并未就此完结,而是又宕开一笔,萧丽红笔下的海边渔家女儿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别样胸襟,山中开悟的贞观最后竟然生出“(将痛苦)还天还地还诸神佛”的豁达情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书中文字清丽如斯!
  •     此书精彩之处在于在沿着时间脉络叙述的同时,把民俗、民风描述得淋漓尽至!透过文字,也可多少忆起老辈时远离现代都市的温馨生活。作者穿插着的诗、词也颇有韵味,可以看到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收尾时略显突兀,不过也不难理解,毕竟,爱情的开始或结束,本来就总是这样的不知所谓和无可追踪啊!
  •     太干净纯粹一本书了。作者 文字 人物 以及那个年代的台湾本身都是温纯的气质,一切都仿若云月江水般净澈。大信和贞观的爱情太遥不可及了,当我再看到如今天天头条的各种男女奇葩的情爱之事,真是赤裸裸的讽刺。那个时态已经走远了,连头也懒得回的远去了。
  •     不是很喜欢读方言类的书籍,这本书明知“普通话”才是方言,还是有些抵触。看的时候有些句子还是轻声读出来才明白什么意思,整本书透着作者细腻的感情和很多的“可能”“也许”,不过还是要翻箱倒柜的才能找出自己想看的主线,最后的余音又难以绕梁,反而有点儿曲高了……算了。
  •     15倍的价格 终于从旧书摊淘来 确物有所值
  •     书中男女主角的通信极美……
  •     真真太美好了!细细读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热爱,这些从心底里流出的文字,让人不禁跟着沉醉了起来。跟大信的感情,有人觉得结束得太突然,或许年少的感情总是那么骄傲与意气用事,才能在日后不断的怀念吧~
  •     少女时代最爱的书,其实亲情部分比爱情更动人,爱情若象书中描写的未免太累。去台湾季节不对,没有看到台南的凤凰花
  •     美
  •     想什么时候有机会去台湾,买一册完整版
  •     在单纯的年纪单纯地读这样一本淡淡的书,恍如隔世
  •     好像看了一部电影
  •     台湾台湾 文化在那里还有驻留
  •     大二时,清楚地记得,在图书馆看此书时,室友发短信来,说老师点名了!
  •     终于可以变成已读了。
  •     爱情没有打动我,倒是让我对台湾产生向往。
  •     少年时读过的一本书,书中情节已经都忘了,只记得书中流淌的情绪
  •     乡情悠悠,亲情绵绵,相较之下爱情终是匆忙和生脆。也罢,相忘于江湖,千山共一月,此生已足够。PS.无意读破此书,罪过罪过。
  •     回帝都实习以来每天早上的漫漫上班路就是几十页这本书,说来也是奇怪,也不厚居然也读了有小一个月。最近读到最好的一本书了吧,唯二,贞观与大信每个字都是我的故事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过跟贴切的描述,所以字字锥心不过如此;另外,贞观的布袋镇就是我的成都,在现在这个人生岔口,我也走到了贞观当时的位置。她回家了,我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