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散文全编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
ISBN:9787533905965
作者:梁遇春
页数:794页

作者简介

浙江文艺1992年9月1版1印5700册。


 梁遇春散文全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钟爱梁遇春      若干年前的一次阅读,遇到了梁遇春,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个短命的天才作家。那时候我比较喜欢读现代散文,在这种情况下遭遇梁遇春是必然的事。    最初读到的是他的一篇《途中》,是在陈平原编的那本《闲情乐事》中读到的,这篇文章在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牢牢吸引住了我。那文中关于行路的文字实在太迷人了,“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谛,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这样的话对我简直是当头棒喝,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因而也牢牢地记住文章的作者梁遇春。    而那时候我对梁遇春这个名字还非常陌生,于是就到处去找有关他的资料和文章,可惜没有找到他的作品集,只能在一些散文选集中看到了他的一些散文。我先后在图书馆借了《中国现代散文选》、《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书,就是为了多读几篇梁遇春的文章。他的《谈“流浪汉”》也是我很喜欢的文章,那种流浪的情结我相信对于任何年轻的心灵都是有吸引力的。从一些书上了解到,原来梁遇春才活了26岁,真是可惜了一个天才,以至只留下两本散文集。他的《春醪集》和《泪与笑》也曾重印过,可惜我没有看到,直到后来吴福辉编的《梁遇春散文全编》出来,我才把他的文章看完,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一类文字,连带着也喜欢上了兰姆、哈兹里特等英国散文家的作品,因为梁遇春的散文就是继承了英国散文的风格,那种絮絮之语非常合乎我那时候的口味。由此开始接触到一个比较新的阅读领域,梁遇春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人的心灵不喜欢重复单调的东西,现在我对于那些散文也渐渐读得少了,但是阅读梁遇春的美好记忆却是留下来了。对于这个不是别人介绍而是我自己读到而感到喜欢的作家有一份特别的感情,所以现在还经常要提到他。    2001.1
  •     有句被引用遍了的诗,把梁遇春比做一个灿烂的春,他是树里开了花,永远都生气蓬勃的。而我以为,他的笑里带了泪,潇洒里带了无奈,幽默里带了抹不去的悲剧色彩。或许他本身就是个小悲剧,不然怎会让无数读者面对他的文字而扼腕叹息呢?之所以说“小悲剧”,是源于他自己的“小人物”之说,“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忏悔”,有“小人物的悲哀”1,自然也该有“小人物的悲剧”。终究因了他的“小人物”,他也未能在散文和翻译领域排得一二。梁遇春有着火一般绚烂而短暂的一生,但他也是个深知黑暗的人。大概也少有人会像他这样奋不顾身地跳进黑暗的内核里去。在一片黑暗中他“拿一匣的洋火,一根根擦燃”2,为的是更光明的心地。因为无知所以无畏的人到处都有,而他却是因为深知所以无畏。深知,是他擦出的火光的价值所在,也是他人生悲剧性之所在。总是想不准一个恰当的词来定位他,春也不好秋也不好,其实也“无需拿这些费解的名词来附会他”3,他本是个玲珑多态的可爱之人,岂是一言可以蔽之的?一. 我欲醉眠芳草梁遇春的醉不比一般人的醉。他的醉,“偷”醉,是“假”醉。有文为证:“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都是偷饮了春醪”,“生平不常喝酒,从来没有醉过。并非自夸量大,实是因为胆小,哪敢多灌黄汤。…醉中梦话云者,装糊涂,假痴聋,免得‘文责自负’云尔”。4照他的话说,年轻人是偷饮了春醪,那么本是不该饮的,本该“垂头叹气地过日子”,“天天同不好不坏,不进不退的先生们敷衍”5。再看,“北平却是一只猫。它代表灵魂的堕落。北平这地方有一种霉气,使人们百事废弛,最好什么也不想,也不干了,只是这么蹲着痴痴地过日子。…现实的黑暗和灵魂的堕落霸占了一切。我愿意这片大地是个绝无人烟的荒凉世界……”6他的醉梦里的天马行空自然和这些不同,但他的字里行间往往透着一种阴沉的情调——如果要将他的文字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里去,无异于微弱的抗争:“许多的志愿,无数的心期全在这几年里消磨尽了。…满布着悲剧的情绪。”7于是他只好闭门在象牙塔里潜心修书,做他的幻梦去了。他也把他的醉梦带进生活中,所以他的朋友都觉出他是个热忱而潇洒的人了,哪知道这是因为他“偷”饮了春醪呢?此“偷”醉是也!他一醉便醉到奇妙的思绪和痴愿里去,汲取着人生的甘露。布店里的伙计穿的常是那价廉物不美的料子,卖扇婆婆手遮日是最普通的事,写文章的,想透了写透了这迷藏般的真实,便想要醉到美幻里去。我们通常看到的,醉了的人其实比不醉的人清醒,胡言乱语中有八九成是心中再实不过的实话。遇春的醒时流泪醉时歌,皆是他最真实不过的性情,虽似随手拈来,其实却是借个随意的壳说些不随意的话。他的两篇《醉中梦话》的主题颇为相似。其一,笑能维持我们精神不至于麻木;笑是由于看出了事情的矛盾,背后少不了愁闷的思考。其二,一看就是用力气作的文章是坏文章,真正的好文章好像不用力气作的;文学家的作品和质朴的气味是不相容的,也没有多少“才子”是真正理解生命意义的。这两篇文章,单独看来真是再散漫不过了,甚至还有“这篇是顺笔写去,信口开河,所以没有题目”8这样的小标题,但两篇醉话的写作相隔了整整二年,却有如此联系,岂是乱写的?他不仅醉的漫不经心,醒的也漫不经心。前文说“写完了上面这一大段,自己拿来念一遍,觉得似乎有些意思”,后文却说“匆匆地过了二年,我喝酒依旧,做梦依旧,这仿佛应当有些感慨才是。然而我的心境却枯燥得连微喟一声都找不出。从前那篇《醉中梦话》还有几句无聊口号”9。怪哉!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罢:“他们知道人生内容的复杂,文学表现人生能力微少。”10可见他对生命的感悟是远远超出了他这些零星文字,所以再看也没了感慨。就如他在Giles Lytton Strachy中引用的话:“你们不要说我没有说什么新话,那些旧的材料我却重新安排过了。”他的头脑里该有一张巨大的网,并且随时都在编织着,觉得不满了便拆线再编一遍,这大概是他能随口讲来又看似不用力气的原因吧。此“假”醉是也!二.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宇宙是黑漆一团的,而世界末日也一定是归于原始的黑暗,所以这个宇宙不过是两个黑暗中间的一星火花。但这个世界仍然是充满了黑暗,黑暗可以说是人生核心;人生的态度也就是在乎怎样去处理这个黑暗。”11梁遇春的一生都逢着乱世,但他并没有介入派别的争论之中,散文自成一格,玩笑洒脱,睿智精妙。因此他更像一个旁观者,观察着这乱世的黑暗——可以说作为中国知识界一员他无法回避的原始的黑暗。而这乱世反而馈赠给他以独立自由的精神,另他有着别人学不来的光明的心地。说起来他光明的心地还离不开叶公超呢!梁遇春1922年进北大预科,后入外文系,1926年一起成为叶公超的学生。他是叶公超在北大执教的第一批学生,两人无话不谈,虽然叶公超觉得他“作文往往兴到笔流,故文字上不免偶有草率的痕迹”,但对他的才华极为赏识。12叶公超本人也是个可爱之人,深受学生喜爱。“他(叶公超)在暨南,非常受同学的欢迎,他上课时讲英文,真教人听出耳油,不情愿下课。他头发梳的伏帖,口咬烟斗,衣服整齐,风度翩翩,一点也不像那些不修边幅的作家,倒十足像个绅士。大概在英国住久了的缘故,他说话坦率,有风趣”13,他的学生温梓川如是说。1928年在北大外文系毕业后,叶引荐梁进了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任教。据好友石民回忆,“那时友人嘲笑地称他为‘口含烟斗的白面教授’”。可见梁遇春这个助教的形象是深得了叶公超的真传的。叶公超编《新月》时,这位得意弟子为《海外出版界》14栏目撰稿不是偶然的。无论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心得,还是对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理解,都和叶公超的理念一脉相承。先看叶公超在《论翻译与文字的改造——答梁实秋论翻译的一封信》(发表于《新月》第4卷第6期) 中的看法。他认为问题不在于“直译”、“硬译”或“曲译”,“严格说起来,任何翻译没有与原本绝对准确的。……因此,严格说来,译一个字非但要译那一个而已,而且要译那个字的声、色、味以及其一切的联想。”再看梁遇春在《英国小品文选》序中的话。“曾经想把Montaigne那一千多叶的小品全翻作中文,一回浊酒三杯后,和一位朋友说要翻Lamb全集,并且逐句加解释,岂不是有些像《皇清经解》把顽皮万分的Lamb这样拘束起来,Lamb的鬼魂晚上也会来口吃地和我吵架了。”二人在翻译作品的问题上都主张不拘泥于形式,尽量还原作者的本意。《新月》办了一年后,情况发生变化,从1929年3月的第2卷第2期起,开始不断地发表讨论人权、批评时政的文章。对此叶公超是不满的:“使得新月杂志成为政治与文学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这种改变,不仅违背了同仁初期的心意,而对《新月》本身也是一种损失。”15这样的立场,也可在梁遇春的文字中体现,力求文字的纯净,以“保养自己这六斤四的头”16。叶公超曾敏锐地指出,“梁遇春从书本感觉到的经验比他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更来得深刻”。大家通过其人其事其文,看到了一个拥有光明心地的梁遇春,因此怀念着这个早逝的才华横溢君,而叶公超懂得他悲剧的幽默、生长的意义,因此怀念他。梁遇春是尝到了人生的本质,黑暗,所以他的哀乐都比别人重些了。他真是醉在自己的内省之中了。“近来对自己心理分析的结果,顿然发现自己是一个sentimental有余而passionate不足的人,所以生命老是这么不生不死的挨着,永远不会开出花来。……这样的人老是过着灰色的生活,天天都在“小人物的忏悔”之中,爱自己,讨厌自己,顾惜自己,憎恶自己,想把自己赶到自己之外,想换一个自己,可是又舍不得同没有勇气去掉这个二十几年来形影相依,深夜拥背的自己。总之,我怕看热情沸腾东西,因为很有针针见血之痛,此事足下或有同慨也。……”17这样的“心境”,令他负上了别人没有的重担,拖这微弱的身躯,和这个时代和人性的黑暗微弱地抗争着。他觉出了“思想的不自由”,觉出了“人生的哑谜”,觉出了“生长也就是灭亡的意思”。“永生同灭绝是一个极有趣味的dilemma(两难境地)18”,但都终究归于原始的黑暗,他甚至觉出了黑暗的美——只是天下美的东西都是使人落泪的——它与青春的梦一同幻灭了,“于是剩下一个静默——死的寂然”19。这样的幻灭,怎能不令人掩面哭泣!他晓得了他自己天天都是死过去了,他也便活了。他在1930年读梁巨川先生的遗笔,看到绝命书的最后一句是“不完亦完”;我在2008年读梁遇春的遗笔,看到的是“完亦不完”。1.《梁遇春散文全编》,第790-791页 他在至石民的信中说“天天都在小人物的忏悔之中”,“这真是小人物的悲哀” 2. 《春醪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132页 观火3. 同1第204页 叶公超作跋4. 同2 第3页 春醪集序, 第14页 醉中梦话(一)5. 同2 第85页 谈“流浪汉”6. 同2 第93页“失掉了悲哀”的悲哀7. 同2 第153页 猫狗8. 同2 第68-69页 醉中梦话(二)9. 同2 第72页 醉中梦话(二)10. 同2 第53页 文学与人生11. 同2 第167页 黑暗12. 《叶公超传》 傅国涌著 河南人民出版 第30页 从北大到暨南13. 温梓川《文人的另一面》,广西师大出版社 第21-22页、27页,14. 《海外出版界》:“用简略的文字介绍海外新出的名著”,“使读者随时知道一点世界 文坛的现状”。除自己执笔外,……之后,他(叶公超)引入了清华高足钱中书为这个栏目撰稿。15. 同12 第37页 “文章新月篇”16. 同2 第22页 “还我头来”及其他17. 同1 第790页 至石民的信(原载1936年《西北风》创刊号)18. 同2 第31页 人死观19. 同1 第791页 至石民的信
  •     《花开不败,花蜜永在》---摘自《梁遇春散文全编》天真和经验好像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我们常以为只有什么经验也没有的小孩子才拥有天真,他那位饱经沧桑的爸爸是得到经验,而失掉天真了。可是,天真和经验实在没有这样不共戴天,它们俩倒经常聚首一堂。英国最伟大的神秘诗人布莱克著有《天真与经验之歌》。在“天真之歌”里,他无忧无虑地信口唱出晶莹甜蜜的诗句,他简直是天真的化身,好像不晓得世上有龌龊的事情。然而在“经验之歌”里,他把人情世故用简单的词句表现出来,真是找不出一个比他更世故的人了。他将伦敦城里扫烟囱的孩子的穷苦、娼妓的恶运,说得辛酸凄迷,可说是看尽人世间的烦恼。可是他始终是那么天真,还常常亲眼看见天使。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有点像那个……
  •     孔网上购得一本。为秋心,值!
  •     想不到这书豆瓣上真有啊,虽然印刷和纸张差了点,但是九十年代的作品。很全,很棒的一本书。
  •     当然好书,只是非饥粮也,需断续欣赏,一气读下则易消化不良~
  •     自古才子多薄命。
  •     KISSING FIRE。1993年5月4日。
  •     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我总觉得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
  •     他的確是英國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