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4270366
作者:Haruki Murakami Seiji Ozawa
页数:263页

作者简介

★ 就像爱一样,好音乐永远不嫌多
★ 小林秀雄奖 获奖作品
★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但我觉得这未必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村上春树
——————————————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 聊些什么?
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六堂关于古典音乐、关于人生的“公开课”。
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在日内瓦驶往巴黎的特快列车上……历时一年,从秋到夏,在暖茶与点心陪伴的午后,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边欣赏古典音乐,一边畅谈音乐、文学与人生。
——————————————
我入行时还是单身,一周领一百美元, 根本无法维持生计。我在纽约租的第一套公寓是半地下的。早上起床打开窗户,就能从窗口看到行人的一双双脚。(小泽征尔)
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无论在我音乐启蒙阶段还是职业生涯阶段,都是一位精神偶像,他是我成长中的导师。(李云迪)
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深度与广度。不仅是音乐迷,相信文学迷们也会很喜欢。(新潮社)

书籍目录

序 与小泽征尔先生共度的午后时光(村上春树)
第一次 关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二次 卡耐基音乐厅的勃拉姆斯
第三次 六十年代的那些事
第四次 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音乐
第五次 歌剧很有趣
在瑞士小镇
第六次 “没有固定教法,都是在现场边想边教”
后记 (小泽征尔)

内容概要

小泽征尔
日本著名指挥家。1935 年生于沈阳。24岁获法国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冠军。1961年开始在纽约爱乐乐团担任副指挥。历任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多伦多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被誉为“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之一。曾多次来华访问演出,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村上春树
日本著名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7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小泽征尔是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村上春树是一流的文学家,其创作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等脍炙人口、畅销全球,而且村上是不折不扣的古典音乐迷。2009年年底,小泽征尔作了食道癌的切除手术,在疗养与康复的那段时间里,村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访谈。双方围绕古典音乐,边欣赏唱片边侃侃而谈,话题涉及名家名版的唱片,小泽征尔指挥的同一部作品不同时期的录音版本,小泽征尔早年跟随卡拉扬、伯恩斯坦学艺的经历,音乐大师的轶闻趣事,对文学艺术的见解,等等,可以说是议论风生,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村上春树将之整理出版,便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对话录——《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村上春树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这在笔者阅读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时已经感受到了。此番拜读《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村上丰富的古典音乐知识、精深的音乐造诣,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小泽征尔回忆卡拉扬与少女时代的安娜—索菲•穆特合作录制莫扎特、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后,选择小泽作为穆特的下一个合作伙伴,他只说录制了“拉罗的西班牙什么的……”具体的曲名已记不清楚,村上马上接口:“是《西班牙交响曲》。记得我有那张唱片。”在谈论马勒时,村上春树从小泽1977年、1987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两次录制马勒《第一交响曲》,2000年与斋腾纪念管弦乐团合作录制 “马一”,三个“马一”版本所体现的曲风变化说起,进而谈到马勒作品的普世价值、复杂性与“弗洛伊德的味道”,包括自己去捷克南部马勒的故乡游览加深了对其作品的理解,其知识面之广,见解之深刻,引人入胜,也令人折服。小泽谈到年轻时追随卡拉扬、伯恩斯坦深造,两位大师对他的提携和关怀,以及自己的刻苦学艺,令人难忘。小泽在纽约担任伯恩斯坦的副指挥时,报酬很低,只能租住半地下室的公寓,每天早晨起床打开窗就能从窗口看到行人的一双双脚。虽然生活艰苦,但小泽征尔非常勤奋用功,当时伯恩斯坦有三个副指挥,但另两个副指挥常到外面去赚外快,因此,小泽除了要熟悉自己的曲目,连带着另两人的曲目准备也落到了他身上,以随时应对伯恩斯坦的差遣,上台排演作品。机会总是降临到有心人身上。在当卡拉扬的副指挥时,他跟着卡拉扬学会了用钢琴弹奏整部的莫扎特歌剧《唐•乔万尼》,开始学习歌剧,两年后,卡尔•伯姆因病无法指挥《女人心》的演出,小泽征尔受命顶替,一举成功,《女人心》成了小泽平生指挥的第一部歌剧。为了给学生打气,卡拉扬和伯姆不但看了他的排练,而且正式演出时也到了场。听小泽征尔讲前辈音乐家的故事,也饶有趣味。小泽征尔的长女出生后,伯恩斯坦来看望他们,他高兴地抱起孩子就往空中抛,还说能用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把小泽夫人吓得半死;奥曼迪欣赏小泽征尔的才华,邀请他来费城管弦乐团客席指挥,送给了他一根质量很好的指挥棒,还让他自由使用自己的指挥室,小泽看到抽屉里满是同样的指挥棒,便顺手牵羊取走了三支,结果被奥曼迪的女秘书发现了,弄得他好不尴尬;小泽征尔与鲁宾斯坦合作,率领乐团随他一起到世界各地巡演,演出之余,鲁宾斯坦带着他去尝美食,品美酒,还带着年轻貌美的女秘书招摇过市,令鲁宾斯坦夫人十分难受;卡拉扬晚年与柏林爱乐产生裂痕,掌控力下降,有一次排练马勒的《第九交响曲》,演奏员们竟然边排边聊天,卡拉扬批评了也无济于事,他便转过身高声问小泽征尔:“喂,征尔,有没有见过排练时这么吵闹的乐团?”演奏员们发出了笑声,小泽却窘得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自然,小泽征尔对于音乐透彻骨髓的认识,更能给我们以启发。在谈到贝多芬与勃拉姆斯的区别时,他的评论言简意赅:“贝多芬的乐曲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管乐器与弦乐器之间的对话。勃拉姆斯则是通过融合两者来创造音色。”他还告诉我们:音乐家的理解力比记忆力更重要。在比较莫扎特、贝多芬作品与马勒音乐的差异时,小泽一语道破天机,莫扎特、贝多芬作品“有一个明确的形式框架。而马勒的意义就在于瓦解这种形式框架,而且是刻意瓦解”。小泽是个十分坦诚的人。当村上春树谈到音乐对他写作的启示,将文章的节奏类比音乐的节奏时,小泽坦率地回答,他不知道文章也有节奏,所以不太了解村上形容的那种感觉。村上向他请教,为什么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多少人欣赏马勒的音乐?他想了一会,然后实话实说:“这……我也猜不透。”这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比起那些装模作样的半吊子“音乐家”,境界不知要高出多少。
  •     1. 村上的确文艺2. 做什么都要有钻研的心思才行3. 越努力,越幸运。4. 如果语言没有障碍,可以获得的东西更多。5. 好的人脉会带来很多人生的转折。6. 所有好的艺术家,到了最后都会变成教育家。7. 写文章也是一样,要有好的节奏感,这是比起词汇、语法之类更容易被忽视的东西。8. 为了了解一个音乐家,不单是了解他这个人,还要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色,这样也许能发现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存在冲撞的。9. 马勒的音乐具备了犹太民谣的特色,比勃拉姆斯、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更加复杂或者说,疯狂。10. 对于一个指挥家而言,没有指挥过一场歌剧就死,等于一个人没听过瓦格纳的音乐就死一样。11. 一个自负的人才是越要好好留下来教育的,因为思想和方法可以教授,但是天赋不能。12. 拉威尔是具有法国风情的曲子。13. 现在演奏贝多芬的时候,为了更接近古代演奏的感觉,把弦乐器的数量有意识地减少了。
  •     村上春树和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一本主聊音乐的书,书里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了解古典音乐之外,还能读到更多。这本书本身就像一首好听的音乐,有余味,也让人念想。小泽似乎有些“调皮”的说,我们的对话不是给唱片迷看的,而是能聊出些唱片迷不感兴趣,唯有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才喜欢的内容。村上也附和到,好的,那我尽量将对话整理成唱片迷读来索然无味的文章。:)小泽所说的唱片迷是“那些指手头有钱,拥有高级音响,收集很多黑胶唱片的人”。他说这种人通常为事业忙碌,待在家里的时间极少,不过偶尔听听音乐。我可不是唱片迷,对古典音乐也知之甚少,却依然觉得这本书很意思。先说小泽征尔吧,他是世界级的指挥大师,老师有卡拉扬、伯恩斯坦等,自身的经历也很丰富,担任过纽约爱乐乐团副指挥,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终身指挥,也指挥过柏林爱乐、巴黎交响乐团、日本交响乐团等。自然而然,村上与小泽的对话会涉及指挥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小泽的几位名师他们之间不同的指挥风格、排练时不同的状态,各个国家交响乐团不同的气质,同一作品,指挥家与钢琴演奏家之间的碰撞,钢琴演奏家他们自身的特点,对所爱的作曲家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等人的解读……涉及音乐方面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小泽说,“管弦乐的乐风因指挥家而异,这种倾向最明显的属于美国的管弦乐团了,像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即使换个指挥家,也不会失去半点原有的风格。”关于指挥,小泽说,“高手或专业的指挥家会向乐团下指标。必须明确指示现在该突出这件乐器,接下来该突出那件乐器。告诉乐团该在什么时候将哪件乐器当作焦点。卡拉扬在这方面是个天才,排练时把一切交待得清清楚楚。”指挥应该如何研读乐谱,小泽说他的老师卡拉扬常说,创造长乐句是指挥家的职责。以更长的单位研读乐谱。卡拉扬认为作曲家在创作时,总是以这种长度来构思的。书里有“五十年前,爱上马勒”这样一个小章节,村上说他曾长期听不懂马勒,但到了人生的某个时期,却开始深受吸引。而小泽是原来一次也没听过马勒的音乐,却在读了乐谱后深受感动。小泽说“最让我吃惊的,是发现有人竟然将管弦乐配置得如此巧妙。马勒配置乐团的技巧堪称极致,因此对乐团而言,世上没有比马勒的作品更具挑战性的乐曲了。”小泽和村上的音乐对话主要围绕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马勒、歌剧这些展开的,有整体有细节,内容很精彩。没读这本书之前,我认识小泽的音乐和人生是从下面几件事开始的。一次在国家大剧院听完中国某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很受震撼,回来在网上又找了几个版本听,其中有卡拉扬和小泽征尔版本。卡拉扬全程指挥都是闭着眼睛的,小泽征尔则一直神采奕奕、精神十足。听李云迪的《乐动柏林》专辑,李云迪演奏普罗科菲耶夫和拉威尔钢琴协奏曲,乐团是柏林爱乐,指挥正是小泽征尔。在李云迪自传纪录片《新浪漫主义》里,也有他们合作时排练和正式演出的画面,在通往柏林爱乐大厅的车上,小泽还对李云迪说,他从日本来欧洲学习音乐,当时的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最后是前不久在新井一二三的旅游书《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看到一段小泽离开日本去欧洲学习音乐的经历。新井说战后将近二十年,日本政府禁止国民去海外旅行,所以那个年代有出国经验的日本人属于极少数的精英分子或极少数的幸运儿。她说小泽属于后者,二十三岁时,从神户坐货船出发,经过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希腊等地,花二十三天到达法国马赛。然后,骑着富士重工公司为了宣传免费借给他的小型摩托车,名副其实地闯世界。到欧洲各地报名指挥比赛连续得奖,两年半后当上纽约交响乐团副指挥,参加赴日演出衣锦还乡。还说小泽1962年发表的《我的世界音乐练武》至今在日本拥有无数读者。与村上的这本聊音乐的书中,自然也会提到小泽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小泽说,在纽约爱乐当副指挥的时候,那时刚入行不久,薪水很低,只能住半地下室,每天早上醒来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行人的一双双脚。后来加薪搬到楼上,公寓夏天没有冷气,热得睡不着只能去附近廉价的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电影院睡到天亮。但是每放完一部,就得清场离开座位去大厅,所以每两个小时起身一次,在大厅闲晃打发时间。即便生活拮据,小泽说也没时间打工,虽然一共有三位副指挥,有些曲子由其他两位负责,但是小泽会把所有曲子都研读、练习,以防万一碰上突发情况,随时准备“救场”。村上在序言写到,通过与小泽的数次对谈后,觉得他们之间有某些共同点,“我们在人生态度上的倾向比较一致”。村上提到三点:我们俩似乎都能从工作中获得一种纯粹的喜悦。我们俩至今依然拥有年少时期的求知欲。就是顽固(有耐心,有毅力,而且顽固。一旦下定决心,不论大家怎么说,都得做到符合自己的要求才甘心。)村上在对谈中也提到了自己的写作习惯。“清晨四点起床,独自埋首写作。冬日,四下依然一片漆黑,丝毫不见拂晓将至的迹象,甚至听不到一声鸟鸣。从这么一大清早起,就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写上五六个小时,啜饮着热咖啡,漫不经心地敲打键盘。这种日子我已经经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村上还谈写作与音乐。他说文章就像音乐,可以通过各种组合营造出节奏感。“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音乐,用这声音构架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便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除了音乐本身,还有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写作,其中有些内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认识。比如以前觉得音乐家啊就是一辈子与音乐为伴,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其实乐团也是一个小社会,有各种人事、合作、交际等,也还有争世界多少多少大名团的压力呢。村上也说,他和小泽之间的差异:“小泽先生身为交响乐团指挥,平时要与许多人接触及合作,即使再才华横溢,人际关系对他十分重要。他需要志同道合的音乐伙伴,也需要长袖善舞的社交与业务能力。”而他则笑称自己“虽说有伙伴最好,但没有也可以,只要自己窝在家里写文章就成。”之前因为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对村上的喜欢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一些,读完这本书,对他的喜欢又多了很多,之前他写的小说,是他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而这次看他在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谈话这种方式写成的书,能感受到他在一种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舒服,有魅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所有村上以往的作品,散文或是小说,却最不习惯这样的访谈录,深知村上爱音乐,但不喜欢单纯地谈音乐,漫无目的,即便有了所谓的“方向性”也领略不了其中美妙。
  •     日本人怎么能一直聊四五个小时不聊八卦不骂脏话?
  •     对于门外汉来说,只能跳着看完了
  •     “对小泽先生而言,音乐就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燃料。换个极端些的说法,如果不定期将现场演奏的音乐注入体内,他恐怕就无法维持生命。”
  •     对没有过多接触过古典乐的读者来说,有点难懂。有感触的都是书中聊的一些音乐以外的话题。或许应该系统了解古典乐后再重读这本书。
  •     两个人的骗钱之作
  •     喜欢古典音乐,对交响乐团感兴趣,喜欢村上春树风格的人会喜欢这本书。从书的开头可以看到村上和小泽的相似之处,正因他们的相似才能使村上对小泽的采访问题hit the point:“我们俩似乎都能从工作中获得一种纯粹的喜悦。音乐与文学分属不同领域,但比起从事其他活动,埋首于工作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和满足。能从工作中获得何种成果固然重要,但专注到废寝忘食的投入,是比任何成果都可贵的回报。”整个采访过程中,小泽征尔谦和且克制,分享了很多交响乐团里面的八卦并对由不同指挥家/不同交响乐团创造的不同音乐效果进行了比对和分析,如果阅读过程中可以对照着不同版本的音乐听,会更有意思。这本书算不上是古典音乐的扫盲书,但让我对古典音乐和小泽征尔本人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     并不懂
  •     读不懂。。。
  •     娱乐价值极高! (诸如音乐中的“留白“, 读谱的乐趣, 东方人的”哀愁“等等)
  •     惊讶于村上竟然对古典音乐有如此研究
  •     天赋是不可以教授的,但是思考方式和态度却可以。
  •     很喜欢。
  •     我满心欢喜 1、我须长久地专注,忍受孤独,这是生存;2、发掘音乐丰富的内涵和自然的喜悦;3、放眼看去,哪个普通人生活地痛苦?哪个普通人生活地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活在自己营造的现实里,从不丹喜马拉雅的淘金人到都市小职员,他们能有多少差别,从悬崖坠落不过叹息,“你们一定很孤独”,即使你们不知道为什么4、整体的谐和,节奏的紧凑,细节的丰富,音色的清澈。
  •     这世界上我最爱的还是古典音乐啊
  •     村上先生給我們其他編輯、記者、作者都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自然地聊天 毫不見思考刻意為之 那是時間的沈澱 知識的光芒 對小澤征爾的尊敬又提升了幾分 作為一個剛剛入門的愛好者而言 這本書有些專業內容仍然消化不良 但已經真切感受到了小澤征爾的音樂世界 村上 一個絕非普通的愛好者 最後中文的編校也很見功夫 似乎這兩者聊天的景象盡收眼底 這是2016國慶假期 我給自己的餽贈。
  •     村上虽然在书中自谦为古典音乐的门外汉,但实际上却有着很深的认识,对曲目,作曲家,演奏者甚至指挥家都广泛了解,因此才有了与小泽先生的这部对话集。正因为除了乐评,又拉了家常聊了人生,言谈专业却不枯燥,所以我这样的真正的门外汉才能够欣赏。这本书值得再读一遍,最好是边听音乐边读
  •     看不懂+1
  •     最近开始试着听古典乐。看了村上这“门外汉”和小泽的对话,忍不住想,要多久才能摸到门呢...
  •     村上春树与小泽征尔关于音乐的对话。
  •     超乎意料的有趣 本来只是想更多地了解古典乐 没想到透过对谈进入了一个更宏伟 更浪漫 更古灵精怪的世界 对各色各样天赋毫无保留的运用和悉心雕琢流露迷恋 却更为 疯狂深入的钻研 展现音乐丰富的可能性 感动 也是在对谈的探讨中发现了音乐和很多事物有共通点 只多一点这样具体微小的领悟 也让我无比欣喜 村上的知识面之广让此书变得更加丰富 非常注重细节 有很多的相关小事 记得很清楚 虽然不提也没有什么 但是讲出来更易于理解背景 而村上将文学和音乐进行的类比更拓宽思维 小泽征尔表示在交谈中得到成长启示 个人觉得读者也能在对谈中获得大胆思考的能力 这本书还让我感觉 对喜爱的事的认真虽然不能让人进入一个专业领域 但是让人有着拥有更宽广眼界的愉悦
  •     自诩听过了几场交响乐 便对古典音乐有所认识 结果看的甚是费解难懂 果真我还是俗里俗气 连入门都谈不上 PS:村上春树 小泽征尔 依旧男神
  •     艺术家的共鸣,可惜我是个庸人
  •     10月第5本,2016年第52本。
  •     虽然这本书讲得基本都是乐理知识,但字里行间还是有种说不出的趣味在其中。初读会觉得枯燥,里面提到的好多交响乐和音乐大师基本都没有太多了解,但书中对话式的记录方式却能带来很多乐趣。村上春树也提到过自己写作的经历,小泽征尔也讲到过自己在各国的一些经历,很励志也很有趣。值得一读的书籍。
  •     真的没想到小泽大师那么爱吃,村上大师那么会听。都是细腻敏感的人。
  •     两个有趣的人的聊天 如果能边听音乐边读就更完美了
  •     大师跟大师之间的对话不过对古典乐喜欢不起来这本书更像访谈录
  •     有点嫉妒
  •     这下大家知道,指挥家不是挥挥小棍、假装陶醉了:)
  •     啊,GG、伯恩斯坦,看到两人谈这个,极为感动,特别是聊到GG贝三协的处理,简直心情激动。村上开篇说得确实不错,对古典乐迷确实带来了极大的愉悦。还有关于马勒的东西,看完我也想重新听听马勒了。。。以前确实难以接受。。。顺便,这本精装书皮手感很不错,纸质但是类布面,摸着舒服。
  •     村上写过最无聊的书了吧。。
  •     与大师面对面座谈音乐
  •     试着边读书,边听书中提到的音乐,但不是我的菜
  •     一边听着马勒,一边看这本书。我更希望这本书可以是一部纪录片就好了。
  •     好书,对于理解音乐很有帮助
  •     认真的外行人和简单的艺术家
  •     这本书陪我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后来竟然几经辗转送给了朴同学。
  •     古典乐的小调
  •     对村上产生好感竟然是他喜欢爵士和古典,而不是小说
  •     既懂文学,也懂音乐,更懂人生。
  •     爱听音乐的村上与大师小泽的谈话集,还不错。
  •     读这本书的时候,又重温了次06版的《交响情人梦》,音乐真真有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     音乐与文学的对话。
  •     Let's not categorize people and profession. 大概不会再看村上了。
  •     不是很懂。
  •     虽然对古典音乐一知半解,但是还是很愉快地读完了,也许这就是村上春树,小泽征尔和古典音乐的魅力吧
  •     对了解大师的想法很有帮助,因为提问者即是业余爱好者,看业余和专业的对话,代入感很强。但是谈的内容很散,不成体系,如果小泽征尔愿意出自传的话效果会不会好很多?有一个收获是了解到一些知名钢琴家、指挥家的轶事,如书中所说“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真的是另一个遥远的世界哦。
  •     还是更喜欢村上的散文随笔,有正常人的温度和气息,小说的调调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的阴郁感。通过两位的对话,更了解指挥、音乐、作品,虽然也有很多内容还无法体会。但这种热爱总让人感动,我总愿意了解这样的人生体验。
  •     听觉被驯化很久前无意中买到,现在正好拿出来读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