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5780342
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
页数:424页

作者简介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
简单说,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是确定的或注定的。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令人信服地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或经济不成功)至关重要。在15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下列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括:
中国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吗?能够超越西方吗?美国的最好时光过去了吗?我们正在从限制精英人物扩张权力的良性循环走向使少数人致富和扩张权力的恶性循环吗?什么是帮助数十亿贫困人口走向繁荣的最有效方式呢?是来自西方富裕国家更多的慈善援助?还是学习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创造性观点得出的关于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相互作用的经验教训?

书籍目录

序言
为什么埃及人在开罗的解放广场(Tabrir Square)大规模集会推翻了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这对我们理解繁荣和贫困的根源有什么意义吗?
1. 如此近邻却如此不同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诺加利斯(Nogales)和墨西哥索诺拉州的诺加利斯,具有相同的人口、文化和地理位置。为什么一个富裕一个贫困?
2. 不起作用的理论
穷国贫困不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领导人不知道哪些政策能够让其人民致富。
3. 贫富的形成
繁荣和贫困是如何由制度造成的激励决定的?政治如何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
4. 微小差别和关键节点:历史的重要性
制度如何通过政治冲突发生变化?过去如何形成现在?
5. “我已经看到未来,会很美好”
汲取性制度下的增长
夏艾姆国王,新石器革命和玛雅城市共和国都有什么共同点?这如何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
6. 渐行渐远
制度如何历时演变,并且经常慢慢地渐行渐远
7. 转折点
英国1688年的政治革命如何改变了制度并引发了工业革命?
8. 不是我们的地盘:发展的障碍
为什么许多国家政治上的实力阶层反对工业革命?
9. 逆转发展
欧洲殖民主义如何造成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贫困?
10. 繁荣的扩散
世界上有些国家如何采取了与英国不同的繁荣之路
11. 良性循环
鼓励繁荣的制度如何形成了避免精英试图破坏它们的正反馈循环?
12. 恶性循环
造成贫困的制度如何形成了负反馈循环并一直持续?
13. 现在为什么有些国家失败了?
制度,制度,制度
14. 打破僵局
许多国家如何通过改变制度改变它们的经济发展轨迹?
15. 理解繁荣与贫困
世界为什么一直存在差距?理解它可以解释反贫困的大部分努力为什么都失败了?
致谢
引文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概要

德隆·阿西莫格鲁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基利安经济学教授。2005年,他获得了奖给40岁以下对经济学思想和知识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詹姆斯·A. 罗宾逊,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是哈佛大学的大卫·弗罗伦斯政府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问题专家,他长期在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和南非工作。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围绕本书主旨的争论其实至少早在英文原版成书前十年就开始了。正如很多评论都提到的,本书两位作者与长期合作伙伴 Simon Johnson (合称 AJR)2001年发表论文[1]以计量手段论证:制度是经济绩效的根本性决定因素,而纬度、气候、资源等则影响甚微。这就直接否定了认为地理等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观点。持这种观点者古已有之, Acemoglu 他们最喜欢举的例子是孟德斯鸠,其在当代的代表人物是信者甚众的生物地理学家 Jared Diamond 和经济学家 Jeffrey Sachs 等。这种观点的疑点不少。以前殖民地为例,1000到1500年发展较好(城市化率较高)的殖民地到了20世纪却大多落后于当年发展水平较低的殖民地,所以简单版本的地理决定论不能成立。而较为复杂版本的地理决定论认为金属犁等工具的出现有利于某些纬度上的农业,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逆转。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它们命运的逆转(reversal of fortune)[2]恰好与工业革命同步——工业恰恰是不大受地理因素限制的。而 Sachs 等在 Acemoglu 等的研究前后发表的,显示地理因素有显著效应的计量结果,则未能恰当处理各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不解决内生性问题,因果关系就是可疑的。如果疫病环境与经济绩效相关,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靠制度等原因富起来的地区更有能力预防和控制疫情,进而影响了经济绩效呢?或者,制度同时影响了疫病环境和经济绩效,而后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这些可能性需要小心地认定或排除。 Acemoglu 等2001年的文章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根据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死亡率通过(且仅通过)殖民者在当地所建立的制度而影响其经济绩效的思路,以死亡率为工具变量,估计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加入各种其他因素之后的结果是,只有制度的效应是显著的。此后 Acemoglu 在这一主题下与合作者们发表了多篇文章。本书可看作这一系列研究中 AJR 于2005年为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撰写的其中一章[3]的通俗版。这也是两位作者的自我挑战:要将曾经量化处理的多个样本重新用案例研究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并非自己专业的接近质性研究的方式讲好几十个历史故事,敞开细节让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批评,确实殊为不易。无论如何,对 AJR 尤其是本书两位作者十几年来的研究稍有了解的读者都能看出,对本书的一些批评实在不得要领。比如有种批评认为,作者对包容性制度与汲取性制度的定义含糊不清,甚至有循环论证之嫌:把经济发达地区的制度说成是包容性制度,反之则为汲取性制度。事实上作者的意思是清楚的,社会中越高比例的人产权受保护,制度的包容性就越强。想知道阿根廷与澳大利亚某一时点谁更包容? AJR 2001年的文章采用的当代指标主要用的是 Political Risk Services 发布的掠夺风险保护指数,同时也参照了 Polity III 数据库中的对行政权力的限制等指标。没有循环论证的问题,并且回归也显示,各种指标的估计结果相差甚小。这些都可以公开查证。对此书地理方面也有一些细节上的批评,但似乎并未影响主旨。 Jared Diamond 甚至评价很高。很多争论,一来一回之间,要紧的是不仅看到回应者回应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没回应什么。 Glaeser 等4位学者2004年的文章[4]对 AJR 2001年的结果提出了两个质疑。其一是 AJR 的方法不能排除殖民者的人力资本对殖民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 Glaeser 等利用近几十年数据的计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对此,本书两位作者与合作者后来专门做了研究[5],在指出 Glaeser 等计量方法上的粗疏后展示,如果控制住制度,人力资本的回报就大大减弱了。甚至在前殖民地的例子中,殖民者带给汲取性殖民地的人力资本还要多于带给包容性殖民地的。美国等殖民地后来更优质的人力资本,其实恰恰应该是包容性制度的结果。但 AJR 一直没有明确回应 Glaeser 等的另一个批评,即前者所用的制度指标更多地反映了统治者一时所取的政策,而不是对政府的宪政约束与制衡。例如 AJR 主要使用的“掠夺风险”指数,在1984年将新加坡和苏联一同置于掠夺风险最小的前十个国家之中。而自1982年到1997年,这个十分制的指标将伊朗、利比亚、叙利亚等政治制度没有根本性变化的国家的分数从一两分统统提高到了九分。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地看,AJR 采用的制度指标都还不够精确和稳定,也就是说,层次不够“深”。好的制度应该不止让人知道明天自己的房子还归自己,也要让他们足够有信心地判断70年后依然如此,并有资源组织起来对侵犯产权者施以有力的反击——这也首先意味着对方事先就不会轻举妄动。当然,AJR 完全有可能在将来采用对宪政约束有代表性的数据,来更新自己的研究。毕竟他们的理论框架正日趋完善和有说服力。其中,制度变迁与否的关键是承诺(commitment)问题。汲取性制度如能转为包容性制度,将提高全社会长期的经济水平,但原统治集团很可能会受损,从而没有动力推进转型,同时他们也不能指望非统治精英在获得政治权力之后不会实施报复,哪怕后者做了承诺。而若汲取性的政治制度不变,仅仅由统治者承诺保护产权,统治集团外的潜在投资者同样会由于不能相信这一承诺,害怕秋后被收割,而缺少投资激励。面对失败国家中如此重大而根本的问题,修水井、送蚊帐、小额贷款之类的援助项目(以及与这些相关的,正走红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可以说只是隔靴搔痒,无法打破承诺问题造成的死循环。本书出版后,自己的理论几乎被整个否定的 Sachs 自然写了书评表示质疑[6],结果两位作者在为本书专门开设的博客上集中火力而又轻蔑地回击了一番[7]。在照常嘲笑 Sachs 自己无法区分因果关系的捣浆糊式研究之外,回应博文中最见血的一句是: We think, and perhaps Sachs disagrees, a framework that says there are 17 factors, each of them hugely important is no framework at all. 平心而论,Sachs 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很有意思,还有点价值:如果我们站在1960年或1980年,预测到2010年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更好,那么制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尤其是会错失中国。对于中国这个体量庞大的经济体,当然没有学者可以回避。本书两位作者在一开始发展自己的理论时就说明了,汲取性制度下完全可能出现几十年的增长,就像苏联曾经做到过的那样。这并不是逃避被证伪的可能。他们明确地提出[8]: If China manages to continue to grow for several more decades and reach levels of income per capita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Germany while still austerely authoritarian and politically extractive, that would be an exception to our theory. 作为最近距离的观察者,我们将在有生之年,以印象最深刻的方式,对他们的理论做出最有效力的检验。[1]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2001.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5), 1369-401.[2]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2002.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4), 1231-1294.[3]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2005. “Institutions as a Fundamental Cause of Development,” in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edited by Philippe Aghion and Steven Durlauf, Amsterdam; North-Holland.[4] Glaeser, Edward L.,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2004. “Do Institutions Cause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9(3), 271–303.[5] Acemoglu, Daron, Francisco A. Gallego and James A. Robinson. 2014. “Institutions, Human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s of Economics, 6, 875–912.[6]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8016/jeffrey-d-sachs/government-geography-and-growth.[7] http://whynationsfail.com/blog/2012/11/21/response-to-jeffrey-sachs.html.[8] http://whynationsfail.com/blog/2012/11/2/china-india-and-all-that.html.
  •     因为早孕反应过于严重,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近两个月。本书为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合著。前者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2005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后者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政府学教授,为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问题专家。这不是单纯的一部理论著作,而是通过全球部分国家的不同历史不同遭遇去阐述一个事实:支持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政治制度是持续繁荣的关键。本书将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用包容性和汲取性来刻画,认为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汲取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但是不能够持续。同时,两位作者还分析了原因。包容性制度能够实现长期经济增长是因为一是生产者之间的激励、二是避免攫取者任职期限约束下的掠夺性攫取、三是避免了攫取者之间的非生产性活动,并促进了生产性活动的发展。而汲取性制度下的增长不可持续原因如下:一是攫取者的任职期限、二是生产者的激励不足、三是攫取者之间的竞争或者冲突。这种说法可能过于专业和理论,个人认为,简言之,汲取性制度就是把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如此势必会造成大部分人的反抗;而包容性制度是让大家共享财富与权力,征求民主的意见。遗憾的是由于此书是两位美国学者所著,对于我国涉及的很少,也或者是由于引进的缘故有些删减。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英文版于2012年3月出版,立刻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本重要著作。这自然与两位作者的声名有直接关系。两位作者,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鲁,另一位则是哈佛大学政府学教授詹姆斯·罗宾逊。两人都任教于名校,虽然并不是同一所学校,但长期合作(他们还有一个合作者是西蒙·约翰逊,三个人被合称为ARJ),发表了无数论文,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此政治经济学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大体上可以视作政治和经济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风头最劲的学者。阿西莫格鲁曾获2005年的克拉克奖,这个奖有小诺贝尔奖之称,其得主中获诺奖的概率很高。阿西莫格鲁不过,本书引入中国,则已经是三年以后了。这个出版周期个人感觉是略长了一些,尤其是对于这样重要的著作,国内学术界、出版界显然应当反应速度更快一些。福山那本《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英文版到中文版,只间隔了一年的时间,英文版2014年9月出版,中文版在一年之后的2015年9月就出来了,这个节奏快了很多。另外可以再拿台版对比,《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台版是2013年1月出版,距英文版面世不足一年,由此可以想见两岸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差距。当然,这里面不排除可能存在一些非出版社可控的因素,难以尽言。台版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上一本书《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学术性太强,几乎通篇都在用博弈论之类的模型解释问题,令人望而却步。本书则面向的是普通读者,写历史、写案例,流畅易读。两本书的取向似乎正好相反。《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讲的是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用经济问题来解释政治发展(民主、民主化等等),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则是对经济发展做出政治上的分析。于是有人评论说,从用经济来解释政治,到用政治来分析经济,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用后面这本书推翻了自己此前的立场。不过在我看来,前一本书实际上是用博弈论这样的人类行为模型来探讨政治选择,不是我们一般所言的经济问题,只不过是借用了经济学里面的一些框架来分析公共选择,分析制度发展的道路,这跟后一本书里的立场其实并不矛盾,不能说他们是自己打脸。《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核心框架,是两种政治制度和两种经济制度的一个2×2矩阵。两种制度,是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提出来的包容性(inclusive,台版译为广纳型)和汲取性(extractive,台版译为榨取型)制度。所谓包容性制度,就是能够开放经济机会和经济利益给更多人分享,保护私人产权,在政治上实行多元制度,广泛分配权力。而汲取性制度则是反面,榨取多数人的利益,为少数人服务,在政治上也由少数人把持政治权力。显然,最佳组合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大多数发达国家属于这一类。因为这个组合其实很简单,大体上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加民主政治制度的组合,可以说就是为发达国家量身订做的一个框架。但为了提高解释力,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包容性政治制度还加上了一个“集中”,除了民主多元,还必须有集中。“我们把足够集权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称作包容性政治制度。”这跟福山在政治秩序三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国家能力是同一个意思。国家要足够强有力,能够保证法律秩序的有效实施,能够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这里,生发出一种对本书基本论点的批评,认为这种“多元而集中”的概念过于含糊,甚至有内在矛盾的嫌疑。在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没有给国家带来“成功”的时候,就可以用缺乏“集中”来进行解释,比如说印度这样的例子。而集中与汲取性政治制度中的少数人掌握权力,又有什么区别呢?显然,作者在这里用“集中”这个词(centralized),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让人联想到少数人掌握政治权力的集中。在这一点上,福山所强调的国家能力应当说更为准确,集中不一定意味着国家的执政能力强。秩序的维护,公共产品的提供,可能更多地是依靠一个有效的现代官僚体制(或者说现代行政体制),但它在权力上未必是集中的。将集中纳入包容性制度之中,反映了包容性和汲取性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模糊性。事实上“多元而集中”本身是一个微妙的平衡关系,如何在多元民主的情况下建构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一直是政治学的核心命题,也是民主化(不管是第几波民主化)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一种平衡。因为这种模糊性,包容性和汲取性变成了一对相对的而非清晰界定的概念,这种相对性在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分析中几乎随处可见。另一种组合,汲取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则是历史上大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时期内采取的组合。汲取似乎是历史常态,人性中总有为自己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倾向。从汲取性制度过渡到包容性制度,典型是英国的光荣革命。但过渡到包容性制度之后不代表一劳永逸。历史可能出现反复。罗马共和国会从共和国蜕化到帝国,埋下了以后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种子。而早早建立共和国和发达商业的威尼斯在十四世纪陷入衰落,是因为少数人侵蚀了原本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建立了贵族家族的统治,从而在经济上逐渐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建立特权,限制其他人参与贸易的经济机会,从而导致威尼斯的衰落。汲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的经济制度的并存,作者认为是可能的。但这种组合是注定不能长久的。因为汲取性政治制度的当权者一定会通过对权力的垄断为自己攫取经济利益,从而逐渐将包容性经济制度转变成汲取性经济制度。最后一种组合是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的经济制度,作者认为这样的组合是不会存在的。所以,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达到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的经济制度的组合。而因为在包容性政治制度之下,只可能存在包容性的经济制度,所以问题最终变成怎么样能够实现包容性的政治制度。于是,本书的主旨,与《起源》那本书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最终都走向了制度发展分析。对这个问题,作者的答案是微小差异、偶然性以及制度漂移。一开始差不多的制度,可能因为一些看上去很小的差异,最终走向不同的方向。作者说明这个问题,所举的例子是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不同道路,它们在十六世纪的时候都是君主专制国家,都有议会力图限制君权,但存在微小的差异,比如,英国议会和西班牙议会有征税权,但法国的三级议会没有。所以法国的君主拥有独立的财政权,英国君主没有。西班牙君主也没有,但西班牙那时候在美洲发现了金银矿,从中获取巨大收益,无需借助议会来征税。于是,英国君主在财政上独立性最差,不得不跟议会妥协,最终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证无论如何都显得颇为可疑。首先所谓的微小差异,像议会征税权这样的事情,算得上是微小差异吗?议会独立性显然不仅是征税权的问题,征税权本身应该就是议会独立权发展的产物,是议会独立性的重要支柱,很难将之归于偶然的微小差异。其次,西班牙王室对美洲金银矿的占有,在这里成为作者用来解释西班牙王室得以维护专制的一个条件,但我们在第一章中也看到,西班牙王室之所以能够占有美洲的金银矿财富,是借助于他们的专制权力,能够限制其他人参与南美的金银矿生意。显然,专制权力和金银财富的占有,这两者之间到底谁是因、谁是果?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这种说法未免太不负责任。至少无法解释,同样是拥有征税权的议会,为何西班牙王室可以排除人们分享美洲财富,而英国王室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呢?须知西班牙的议会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议会制度(托莱多议事会)。阿克顿勋爵说:“西班牙哥特人的君主制和英格兰萨克逊人的君主一样,贵族和主教用各种自由制度把王权包围在中间。”既然如此,为何英格兰发展出限制君权的议会制度,而西班牙却没有呢?第二个可疑之处,是两位作者对所谓“不起作用的理论”的批判。他们认为解释经济增长和造成不平等的各种理论,地理决定论、文化的影响等等,都是不对的,不起作用的。他们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他们提到影响制度形成的因素当中,所谓微小差异、偶然性等等,其中事实上包括了地理的、文化的差异等等。比如,说北美和南美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是因为北美没有金银矿,只好发展经济,允许激励移民投资、努力工作,而拉美因为占有金银矿财富,丧失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动力。这是典型的地理差异。如果说制度中包含了类似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那么显然不能简单地批判地理决定论、文化决定论是不起作用的。本书是扎克伯格的阅读书目之一抛开所有这些疑惑,通过制度来解释经济增长,并非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首创,而是循着道格拉斯·诺斯所开创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方向。微小差异、偶然性和制度漂移,也跟“路径依赖”异曲同工。福山撰文评论本书,所提出的一个批评就是,包容性/汲取性的二分法,跟诺斯等人提出的“有限准入秩序”(limited access order),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福山还认为,包容性和汲取性制度的概念太过模糊、太过宽广,无法给出清晰的定义,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内容。而且,一个社会往往兼具包容性和汲取性两种特征,很难简单地把它归之于是包容性还是汲取性。比如说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被认为是包容性的制度,但当时的有选举权的人只占人口数量的10%,这样的制度算是包容性的制度吗?尽管有这些批评和质疑,但《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仍然具有其意义。包容性和汲取性也许过于宽泛,但其所揭示的制度特征相当直观,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应用。即使只是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来运用这两个概念,也能够比较清晰地说明制度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许多人批判本书,认为包容性和汲取性框架无法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福山也认为,对于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这个框架的最大挑战是解释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按照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断言,汲取性政治制度之下,包容性的经济制度难以长期存在,那么,为何在汲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之下,中国经济能保持这么多年的增长?这样的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吴敬琏教授对本书评价颇高在我看来,在相对比较和动态比较意义上,包容性和汲取性仍然可以是解释这个问题的。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我们较之从前显然都是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显然得益于这种包容性的增加,所谓的改革红利。两位作者对中国增长问题的解释,事实上更加聚焦于经济制度之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涉及对中国的解释问题时,我不建议各位看中文版,尤其是第十五章第二小节,建议有英文基础的看原版,没有英文基础的看台版,原因你懂的。需要英文原文的可后台密我),因为政治制度不需要多谈。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因为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制度比以前更具包容性了。但是否可以说它是一种包容性的经济制度了呢?不见得。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的趋势,国进民退,像铁本案这样不明不白被关进去的民营企业家说明,产权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保护。中国经济的增长得益于采用现有的技术和迅速增长的投资,并不是来自于创造和创新。事实上,我们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增长率放缓也可以看到,当人口红利、改革红利褪去之后,经济增长便出现乏力态势。受制于汲取性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近些年的转向有目共睹,较之此前不是更包容而是更具有汲取性的一面。为什么实体经济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多发的投资进不了实体经济?货币超发、畸形的土地利用制度之下的经济增长,推升的是资产的泡沫,通过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掠夺的是普通百姓,获利的是既得利益者。这些都在在印证了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观点:在汲取性政治制度之下,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难以持续的。2016年4月11日(《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美】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A. 罗宾逊著,李增刚译,徐彬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5月。《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美】达龙·阿塞莫格鲁、詹姆士·A.罗宾逊著,马春文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内容非常丰富,作者对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有研究,很开眼界。不过结论似乎太简单了点。
  •     针对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家之前为什么会有贫富差别?给出了答案:制度原因。包容性制度带来富裕,汲取性制度带来贫穷。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论证乏力,作为历史书还算不错
  •     算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吧
  •     制度学派的代表作,可以预测一下阿西莫格鲁什么时候拿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     比较繁琐地把自己的观点套在许多例子上,但是观点本身没什么深度。当作历史类还是挺有趣的。结合之前看的玛丽·斯图亚特,也许就是政治手段辣鸡的国家,才更容易产生包容性制度吧,毕竟天朝的封建制度都把人压得死死的。
  •     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深度似乎是比不上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以威廉德国与明治日本为例,既非包容性也非汲取性制度,而是某种最低限度的宪政体制,却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成功。本书较简单的框架解释不了。
  •     地理、文化、无知决定论不行,从各个理论来看推出的结论与现实不符合,于是作者提出了制度的决定因素:汲取/包容 X 政治/经济
  •     所以主要是政治制度原因决定了国家的兴盛与否。
  •     一本本看,一本本都没看完。理论观点就那么一个,理论路径就那么一个,例子倒是很丰富。时至今日,这类生死攸关的实际问题,变成书斋、沙龙和坊间的谈资。而贫困、死亡、疾病和牺牲,确是真真切切的。
  •     值得一看,不过我要吐槽的是李增刚的翻译,就像翻译软件一样照着词翻,有些句子根本就读不出意思。
  •     蛮好读,具体例子也很涨姿势。但有点啰嗦,而这观点感觉是福山叔的好盆友
  •     德龙是经济学大牛,国际核心A刊随便发了几十篇。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制度决定论。但是里面的研究和处理方法特别值得学习,很多“细思极恐”的good idea。学计量做研究的人可以拿来反复读。
  •     本来就是“制度+历史偶然”这样一两章可以说清楚的问题,硬是要写成十几章。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反而不敢写。某些不太相关章节倒是挺有趣。
  •     新瓶装旧酒,给个辛苦费
  •     比福山那两本好
  •     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何必长篇大论呢
  •     一般般
  •     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长期做微观的人突然来解释一个宏观的问题,各种啼笑皆非。
  •     作者的paper自然是很好,这本书只能给4星
  •     对作者观点持保留意见
  •     搞经济的瞎写什么历史政治,全书就预设一个观点然后翻来覆去的说
  •     包容性inclusive和汲取性extractive,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对制度进行刻画。
  •     打卡
  •     结合《旧制度与大革命》效果更佳~
  •     三星半,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这萌芽于历史的机缘巧合并带来了长久繁荣;政治集权是国家长久繁荣的决定因素;独裁制度恶性循环般盛行于贫穷国家,也不可能长久;攫取性制度的失败是由于不创造正确的激励机制,政治变革就会带来制度变革。
  •     ལོ་རྒྱུས་དང་ཆབ་སྲིད་རིག་པ་གཉིས་བྲལ་ཐབས་མེད།
  •     可以当做一本全球现当代史来读。为什么政治哲学家会有一种永恒的宿命感去建构一个人类史的统一逻辑?从这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简史用认知革命的创新视角解构物种微观宿命的底层逻辑。还可以把戴蒙德、赫拉利和阿西莫格鲁放到一起来读,第一个是思考的重心放在上古史的建构、第二个是从下至上的一种演绎式建构,而这一本纵向的时间维度在现当代史、横向的空间维度是全球史观、组织(国家)史观,不同于人类简史的个体(微观)史观。——以上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思维、或者格局观吧。
  •     从历史到现实,囊括全球各种政体和发展的鸿篇巨著。 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多元化力量+中央权威
  •     汲取型的经济不外乎是万税万税万万税,万税爷总有驾崩的一天
  •     待過賣方研究後更有感
  •     汲取型亡,包容型昌。事情好像并没有这么简单吧。
  •     还是很涨知识的。结合了很多实例解释榨取、广纳经济的区别和影响。
  •     四个观点:世界分为汲取性制度和包容项制度,包容性制度更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汲取性政治制度会保障汲取性经济制度发展,汲取性经济会导致汲取性政治制度强化;历史中的关键节点会影响相关的进程,繁荣或失败正在悄悄改变;威权政府在未来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分散政权只会更加糟糕。 如何避免失败,汲取性制度转化为包容性制度,如何转化,作者提到当今的网络社交媒体。 中国既是优秀的威权案例,但包容性制度的建立还是任重道远。
  •     制度二分法:汲取性/包容性,政治/经济。目前也存在汲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比如只进行经济改革而不进行政治 改革的国家,但这种包容性经济制度很难持续。
  •     主要看了前四章
  •     包容性和汲取性,理论对于现实的解释很好,旁征博引的水平怎么做到的! 然而为什么有些国家得以转变为包容性,却归结为了各类偶然因素和路径,并没有期待的深刻。
  •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用包容性和汲取性、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对制度进行刻画,从而提出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汲取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等概念。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汲取性政治制度,那么其很有可能建立起来的是汲取性经济制度。
  •     看完全书,最后的一页有这么一句话: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全书说了历史上很多国家,分析成功与失败,但分析都很浅,仅仅在讲历史而已。
  •     这本书评论不佳,可能是宏观制度分析缺乏一个微观基础,从而造成总让有相关变因果的怀疑。我自己有点文化决定论的色彩,但这重要是从因果关系到现状的推测,而不代表从社会效率上文化决定优劣,只是如诺斯的文化造成路径依赖锁定使得转型过于悲观。
  •     政治经济学力作
  •     过于自由经济派
  •     书是好书,翻译太烂,不是翻译文章不是翻译句子而是翻译单词,这个不说了,问题是连同一个人名前后竟有不同的翻译方式,地名也不是约定俗成的译名。 建议还是读原版。读这本书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基础。
  •     有一定启发性 但没啥解释力 制度定义的也太简单了……
  •     稍微翻了一下,除前面给了一个范式以外,感到后面的讨论或者无聊,或者肤浅。不知道是不是做成畅销书以后删去了很多讨论。以后或可再读,看有无新发现。
  •     视野极开阔,集权是发展的必要条件,缺很可能阻碍具可持续性的发展,观点相当平衡。
  •     本书阐述了不同制度给国家带来的影响,列出一系列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制度国家的不同命运。
  •     与《国富国穷》非常相似,都属于美国名校大学者的政治经济学畅销书,视野高远,西方式立场鲜明,文笔娴熟流畅,可读性上佳,信息量巨大,露骨的主题先行(“包容性制度带来富裕,汲取性制度带来贫穷”),夹叙夹议,潜移默化宣扬“自由民主理念”,虽然有槽点和牵强之处,但总体的思想启迪性和宏伟知识量,还是相当值得细读和重读的。PS:由于作者之一是土耳其人(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在“失败国家”方面的恶劣作用(离了石油基本都是贫弱动荡烂国),只字不提
  •     汲取型国家和包容型国家的观点很有建设性,但后半部内容有些空泛。
  •     具有一定科普性,不过内容有点强答吧,毕竟他们是以美国的角度观察这个社会,看的并不深刻
  •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与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