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0
ISBN:9787020044665
作者:阎真
页数:487页

作者简介

阎真的《沧浪之水》写了池大为的人格扭曲过程,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体制对人性的戕害,写出了权力和金钱对精神价值的败坏,是当下少见的写出官场真实面目的好小说。

书籍目录

序篇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内容概要

阎真,湖南长沙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海外版名《白雪红尘》)199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沧浪之水》是其第二部长篇小说。


 沧浪之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沧浪之水对我对现实影响最大,看过已经2,3年了,对里面的情景却记得很清楚,看看就停停想想。经常忘记自己的世界,不要以为时间背后有公正在等待,有的只是空白,不要尝试去扭曲世界,扭曲自己比较来得简单。在一个位置就有一个位置的无奈,贪官也贪得无奈。我看得也很无奈。一直把自己当做芸芸众生,所以我一直不因这个社会而苦恼,偶尔想法有点反叛,却只是闹点情绪,老实本分的我安然活着。看了沧浪之水我更安然,世界便是世界。
  •     一位中学同学推荐我看了这本书。书的前半部分太摧残了,害得我都不得不想一下自己的将来。很多无可奈何的事,如果落到了我头上,我能怎么办呢。看着池大为一步一步要开始觉醒了,也使我有了一点冲动——人还是得追求点什么。到了后期,池大为有了起色,一直到结局,事情发展的都很正常了。作者没有刻意将池大为的结局描写的很光辉,也没有把他作为一个反面教材送进监狱。就那样,他的一生就那样了。连成功,也那么的无奈。说到底,这不是一本励志的书,即使有部分让我很有危机感,有点想上进的感觉。书看完之后,像我这种人,是什么人,就还是什么人。也许有那么稍稍的触动,最多也就是能更好理解办公室同仁的行为了。
  •     本书既没有像某些义正辞严的小说那样去道德化地解释生活现实,比如把人物简单地分为贪官、清官,同样,本书也不是那些全书只充斥着利害关系,教你如何往上爬的所谓官场小说,这本书只是描写了一名普通知识分子,面对剧烈变动的现代社会的心灵变化历程,他选择了沉沦,换来了优裕的生活。然而,他的心中仍有些许光明。知识分子的猥琐、庸常在这本书中被展现的一览无余。残酷的现实对他们进行了强制性的洗礼,即使不反抗只选择独善其身,但只要你不主动接受同化,就会落得相当悲惨的下场。这一点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如果反问自己,那么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个体的反抗既改变不了现实,也改变不了个人处境。所以,池大为选择“杀死过去的自己”。然而,在这个畸形的社会中,人为了赢得“尊严”,就必须自身先放弃尊严,不迎合体制和社会的游戏规则的人,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像晏之鹤是被体制所淘汰的人,他看清了一切,却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小说的结尾引用北岛的诗歌,荒谬却又让人感同身受。为什么我们心灵中向往崇高,然而在现实中却被迫转向功利主义的沉沦?为什么把原则看成生命第一需要的人全都失败了。但是,为什么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就能够坚守心灵的原则呢?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是不是已经不能面对今天的现实?不过,这本书也有一些缺点,个人认为池大为转变后的“进步”太神速了。即使我们甘愿下水,可是想游的好也是需要天赋的吧?

精彩短评 (总计80条)

  •     深刻揭露当今时代功利至上的现状,社会与个人如何共存,原则和现实如何权衡?在其位时才看到原先的不合理竟是必然,正确的事放到特定环境也一定是错,以前是这样,以后也不会变,规则兜兜转转总是为强者服务。因此也不必说谁卑躬屈膝的谄媚,没有谁比谁清高,人总是人,在人的环境,原则也只能变圆则。
  •     看得身上一阵一阵发冷。知识分子这个词在现代已经很少被提起了。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全面占领社会的时代,是一个中国文人大批量转型为商人的时代。在无法抵挡的浪潮之中我们是立刻转身做弄潮儿还是坚定不移地做中流砥柱,到底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路更轻松,恐怕没人能给我们指明。心理的变化、肢体和口头语言等细节写得太好了。非常真实,格调也高,没有掉入玩弄权术伎俩的俗套,而是重点放在了一个良心未泯的知识分子如何一点点被市场磨掉原本坚持的故事。非常致郁。
  •     写透了官场
  •       之前听到有人说《沧浪之水》这本书太压抑了,根本没法读下去,他读到1/4左右就放弃了,当时我以为这就是一本“负面、消极”的书,本来都下到手机上了,一直没时间看,听到此种评论就也就直接放弃阅读的欲望了。
      后来忘记怎样的缘故了,看了一遍。开始时也确实为作者的犟和耿而着急,但同时也很理解、同情主人翁,他最初的想法不就是我们长久以来我们接受到的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教育吗:人活着总要有个人样吧,天天低头哈腰、阿谀奉承,作者违背良心和原则的事,那还是个人不?他还有自尊不?可是最深刻的思索和再高的精神境界也改变不了最简单的事实,最简单的事实有着最深刻的内涵。生活会给你上一堂现实的教育课。
      一波被烫伤了,急着要送到医院去救护,从大院里开始求司机开车送一送一波到医院去时司机的冷漠到医院里求医生给最紧急、最需要救治的一波看一看时医生的不耐烦,主人翁前前后后七八次都差点跪了下去,这个动作作者特意用相同的语言描述,目的就是让大家看到自认要有个知识分子的样子,看不惯种种世态的池大为,在现实面前是多么无力,也让大家看看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什么决定了谁更占有地位及心理上的优势,此外也是要让大家看到,这个社会到底在以什么为准则。
      大家想想吧,孩子被开水烫伤了啊!这不是小事啊!人总该多少有点同情心吧,总该有点职业道德吧。可作者看到的是一张张冷漠的脸,你不是不想做“猪人”“狗人”吗?你不是自命清高吗?你不是想坚持知识分子的理想吗?可现在呢?谁认识你是谁,谁会在意你的儿子被烫成什么样,最后不还是你去求人家“猪人”“狗人”,而人家仅仅打了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你池大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吗。那些司机和大夫可曾看在你清高的份上,看在你是一个好人的面子上而对你家一波多一丝一毫的照顾吗?没有!这个事件是全书也是池大为一生的转折点。自此,在经历过一小段时间的心灵挣扎后,池大为也一步步进入了预设的轨道,加之其对事物不乏细微的观察力与透彻的领悟力,甚至更懂得如何潜入到领导的潜意识里去开发连领导都没意识到的潜在需求。就这样,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中走上了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的道路。
      他一步步提升到厅长的位置上(能走到这一步,靠的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技术厚黑,这些曾是他极力反对的,如今却成为他高升进步的工具),此时他想做一些事,一些以前一直想做而没能力做的事。现在权力有了,他想他一定会成功。可是厅务公开的开展工作却受到了所有处长们的反对,因为这触到了他们的痛处,无论你是谁,只要你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自动地站到你的对面去。一个人是无法对抗社会规律的,它如弹簧一般,受到的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量就越大。这不是你池大为个人能力强弱的问题,而是多少年来已经形成的一种默契,你还想逆流而动?事情还是得由他们去做吧?你不低头?我想这种体会不到那个位子上,不到那个份上是无法深刻体会到的。(可能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就是:整个厅都是我说了算,还有我办不成的事?只有到了那一步你才会发现阻碍你的力量到处都有,而且坚如磐石。大家都不合作,你总不能做一个光杆司令吧?)
      有不违法就可以赚钱的机会,你做不做?即使你现在不做,早晚也会有人做这件事情,到时利益就被他人得去了,如何选择吧?你只是个凡人,你不是圣人,可以不违法而又不动声色地做这一切,你做不做吧?没有任何风险就能成为百万富翁,这个机会你抓不抓吧?大家可能会说大人物掌握了权利后,就应该秉公无私,不可图一己私利。这是大家对大人物的一种美好设想。中国几千年来确实出了几个清官,比如包公,比如海瑞。圣人也出了那么几个吧,屈指可数。正是这有限的几个人,让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大人多少还包有一种幻想,觉得他们理应为民做事,为民呐喊。
      在一个凡人的位子上,要以一个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凡人,那可能吗?那不符合人性。是人就难免有欲望,难免会从自身的利益和个人情感出发去对待某些事。假如我们处在那样一个位置上,又会怎样呢?对,这是一个局,你一进入就已经扮演了一个预设的角色,你反抗不了,你也不能反抗,你只能按游戏规则那样去做,而不能有第二种做法。除非你不想在圈子里混了。
      池大为步入正轨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一个特定的局里面,本能的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出发所做的一些不得不为之的事情罢了。
      池大为并不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想尽办法给血吸虫灾区的病人送去一部分药物,不为出名,也不为政绩,灾区人民没钱治病大着肚子的样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他内心一直想做的事,算是还愿吧。回到养育自己的大山里,他去看望小学的老师,力所能及的给家乡的父老一些资助,他知道大山里太穷了,这点资助也就是杯水车薪,临时他又决定资助村里正在上学的孩子。所有的这一切不是装腔作势,而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他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池大为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内心中还留有一小片净土的凡人。他的转变,都是大势所趋罢了,抵抗不了,改变不了。
      人性,这是本书笔墨较多的一个词。理解了人性这个词,你也就理解了池大为的所作所为,更能理解历史上的很多人和事。能克服人性的人,古往今来就那几个圣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人性都是跨不过去的一个点。撇开人性而去谈某些事,做某些事都是缺乏根基的,也是不接地气的。
      有人把这本书归结为官场小说,我不知道评判一本书是不是官场小说的几个要素是什么,我只是觉得这本书的侧重点在于描述主人翁心理上的痛苦挣扎和变化,而不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事、说话。从一个一腔热血凡事以讲良心,讲公平为原则的愣头青到被迫成为一个注重自我、热血已凉、凡事以讲游戏规则,讲利害关系,讲面子为准则的现实主义者。
      这样一个改变的过程是令人痛苦而又煎熬的,你要把以前树立起来的一切价值观和对人事的看法完全推到,继而树立另一套运作法则以适应这个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社会。你要打到原先的自己,然后亲手把他埋葬起来,这很残酷,但又不得不为之。
      池大为的心理变化也许就是你我将要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过程,里面的许多经典话语,可以作为我们以后做人做事的一个大原则,也能为我们的顺利转变多少提供一些“润滑剂”。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是誰说无欲则刚?殊不知欲望无孔不入。作为读者,我一样是矛盾的,开始我希望他也能“灵范儿”一点,之后又觉得他不应该就那样陷入时代的旋涡,虽然那是不可避免的。最最不能让我接受的是,总是有那些不能免俗的另一半的存在。
  •     在一连好几天的咳嗽中看完了这本小说,并没有十年前的读者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惊讶和震栗。十年时间,生存至上的道理几乎已经让每一个人信服了。毕竟,在崇高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奶粉钱之间,你根本没有机会选择。一个男人,只有能够负责家庭,才有资本负责世界,负责书生意气。
  •     《沧浪之水》是老黎去年推荐我看的,那时候在蝴蝶谷溪水声中,他慢悠悠地给我讲了个大概。揣着对梗概毫无兴趣的倔强,我便一拖二拖三拖,直到今日即将大学毕业,前所未有的迷茫击中了我,才翻开了这本厚厚的小说。花足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几乎没有混同其他的书籍一起阅读,在回重庆的火车上,我终于如释重负般看完。老黎用心良苦,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样的书,一辈子就一本足够。看了听了却不要张口,规则和游戏向来不讲道理,不服气你拿石头打天去。所有曾经以为是痛苦的转变,都会完成得无声无息。
  •     启发人性的弱点,开启占有的欲望
  •     吃亏时读
  •       沧浪之水
      在即将步入社会成为职场菜鸟之际,我读了这本书,这是我的有幸,也是我的不幸。本来这几天我是该在家里好好歇着,吃饭睡觉吃吃冰棍消消暑,但是我闲的看起了这本小说,自虐似的几天就看完了这本残酷现实的书。它宣告着我美好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它再一次破坏了世界在我心中的美感,展示了生活的无奈和无趣,又一次玷污了我纯洁的心灵,从我心底又抽走了一丝真善美,这是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啊。不过也给了我一种向上的力量,或者是向上爬的动力,有些东西想要就得去争取,争取才可能得到。总之,这么黑暗的书少看为好,社会上从来不缺现实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半个隐士,乐得与世无争,知足为乐,满足于精神舒适,但是剩下的一半我是个俗人,在物欲横流中挣扎,我热爱生活,我谋求高品质和相对舒适的生活,乐于物质享受。我的终极目标是将两份半个的我完美地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自己,我在追求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我忍受不了如果自己是池大为研究生毕业荒废六年的生活状态,我觉得他巨大的转变是在他家庭尤其是妻子董柳的压力下被迫出现的,董柳还真是他事业的贤内助。书中大段的心里描写也反映出了大为内心挣扎的痛苦,我在想如果是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像《万箭穿心》里男主角跳江而去吧,那可是我鄙视的懦夫。思考这种并不存在但是又无比逼真的场景太折磨人了,我还是期待找一个真正理解我的人吧。看完这书我更加确信,这份洒脱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经济就是物质基础的架构。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要么你真是清心寡欲自给自足,要么你家里钱多多到够用不用你出去打拼你也不再有挣更多钱的欲望,不然你还真隐不了身。
      我的梦想是四十以后不为金钱奔波,人不能一辈子做生活的奴隶。二十二到四十之间,尽情奔波,打好物质基础,男人还是要有点事业的。有舍才有得嘛,这是一个永久守恒的定律,我不知道在这未来打拼的20年中我会主动或是被动失去些或者要放弃些什么,我但求一旦果断出手,就能安心接受。
      这书以池大为官场之路为主线,主要讲了他官场升职之道和期间他纠结的心路历程和前后他生活的巨大改变,对拍马屁和察言观色这两项技能做了细微的描写和深度的讨论,让我更加认可一句话: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虚假是我不喜欢进公务员等事业单位的主要原因,排在腐败之前,我自知我这人有强烈的腐败意识,得收着控着。但是不管在哪,就算我不直面官场,我也逃不开权和钱的束缚。虽然我不看中钱,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知道钱是个好东西,能满足贪欲也能实现梦想还能慈善助人。你身边关心你的人也是更加关注你工资的高低,而不是你工作的幸福感。这书极力宣扬权和钱的诱惑力,看的我很心动,再一次确信这两样真是好东西,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恋权,那么多人腰缠万贯还拼命去赚钱,这其中确实有股神奇的魔力。不管是池大为胡一冰还是刘跃进,他们分别进化成了政治动物经济动物文化动物,他们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者,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他们失去了当年的理想信念和乐观主义,生存是唯一剩下的真实,赢得了自己,却失去了整个世界。书中最后描述池大为在父亲坟前自省,也是让我们自己思考这种牺牲到底值不值得,路到底该怎么走。虽然池大为心里及其痛苦,但是被心中一声声“池厅长”给呼唤到了现实,时间的巨掌已经重重地将他拍下。虽然他很痛苦,但是在享受到了权力带给他的快感以后,就算是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还是会选择这条路的,而且应该会迈的更早,更果断,有的道理早明白,能少走太多弯路。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现实的一本小说。
      这书主要讲的是90年代,可能有些跟不上时代变迁了,但是很多道理和原则还是适用的。这书肯定是夸张和绝对了,我还是宁愿幼稚的相信现在的官场好官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黑暗和腐败。
      池大为在卫生厅荒废了6年,奋力追赶了8年,也能后来居上远超丁小槐等人成为了池厅长。这告诉我们好多事情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要及时悔悟。
      沧浪之水清矣,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
      书写的一半的时候出现了这两句点题的古文,大为明白也认可了这两句话,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你什么样的生活价值:你若是清水,别人拿你正衣冠;你若是浊水,别人拿你洗脚。是坚持自我,还是随世浮沉。我更乐意另一种说法:不管沧浪之水是清还是浊,我们都坦然接受,清水洗脸,浊水洗脚。
      我最怕到最后我们不但没有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却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改变世界不容易,世界改变你还是不在话下。我还是坚定理想生活的存在。为此我得时刻自省着,不能一失足陷入欲望的泥沼。
      最后再强调这类书少看为宜,作者虽然清晰地指出了部分事实,但是此书在时代和行业上有局限性,在假恶丑的描写上也夸张了不少,纯洁的青少年们容易产生偏激和片面的看法,不免要对这个社会失望。这不是毒害青少年吗?本来我们判断力就不高,就不能给我们一个阳光一点的引导吗?
  •     不错
  •       以前觉得为人处世当刚直不屈、激浊扬清方能改变世界;后来觉得深陷泥淖仍能坚守自我也算不失风骨;现在觉得即使身处乱世却能与黑暗化之、出世入世间寻求平衡,追逐实在的幸福偶尔也能仰望星空才算不枉此生吧。——“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濯兮,可以濯吾足”。
  •     十几年前看的基本忘光了
  •       身处校园的我们思想太单纯,自以为啥都懂啥都知道,可是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太过片面。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认识社会的一部分,知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从而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我们努力探寻,为了内心纯真的地方尽可能少的被改变。
  •       沧浪之水 by阎真
      在那些岁月里我心中充满了放眼天下的激情,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于那种把日子当做日子,把自己当做终极的生活,也不能设想把视野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以私利为半径的那个小小圆圈之中。
      我明白,你没有说心里话的权利,连沉默的权利也没有。
      我感到有一种力量要把自己扭过去,扭成世界所需要的那种状态。我不应该是自己,也不能是自己,我是那种被规定好了的状态。
      我一辈子的经验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是聋子,该听到的信息要听到,但是要做哑巴,看到了听到了心中有数就行了,可千万别张口说什么。
      你刚从学校毕业,血性未凉,书生意气。
      一个人在他特别关注的事情上,由于情感还有利益的遮蔽,总会有盲点,使他不能客观地去认识事情。人就是有偏见,有了偏见就不可能有客观性,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公正。……世人都有一些生活原则,可又本能地把自己当做这些原则的例外,原则的手电筒都是用来照别人的。自我是人性的盲点,人太爱自己,本能地从自我的立场去体验一切,评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道理是假的,利益是真的。道理随着利益转,因此各有各的说法。……在圈子里,谈不上永恒的朋友,也谈不上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政治上的同盟关系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最稳定的,除非有一天利害关系变了。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决定别人命运的人,一种是命运被别人决定的人。……人比人气死人呢。世界上就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别人气死的,另一种是气死别人的,你不做气死别人的人,就肯定是被别人气死的人。
      我想着这么大的事居然也可以这样来操作,真的不可思议。开始时一个大人物有那么个意思,结论也就真的呗扭曲到面目全非的程度。我这才知道大人物的意志有如此之大的力量。想一想天下不知有多少事情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心中就发慌,感到恐惧,我们看到的世界原来是别人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样子。……生活的辩证法造就为人们设置了他不得不去做那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的理由,一个人跳不出辩证法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屈就是蓄势,不蓄势能有力?……不把自己看成什么,才可能成为一点什么,一开始就把自己看成什么,那到头来什么也不是,这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跟上层人物说话的精髓,不能凭空说,凭空说人家会感到别扭,但不妨依据一个事实做出相当的夸张,人性的弱点使人乐意接受这种夸张。
      别以为是好东西就可以直通通地送上去,要送还得讲技巧,让他接受得舒服。
      游戏规则不能以为是朋友就放弃。
      世上的好东西你不去竭力争取你就得不到,到死都得不到,死后更得不到,没人会追加给你。现在已经不是流芳千古的时代了。
      因为个人的因素,荒唐的事情也可以进入程序。……人嘛,有特殊权威特殊利益就有了特殊标准,自己就是一个标准,就是价值尺度。为了维护这个标准,就千方百计把别人的嘴封起来。
      社会的默契已经形成,在份上的人是碰不得的,他们是如此的结构眼睛同心协力,又如此强韧,不是谁想撼就能够撼动的。……在白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这是权力者的利益空间,又是他们的运作空间。这个空间结果长期的安排,已经形成了默契,众志成城,铜墙铁壁,想打破是不可能的。利益就是利益,就是生存空间。争取空间的冲动是人生的大根本,不是几条道德就可能压抑,几点理性就可能约束,几个榜样可能说服的。在重大的利益面前,大道理说上几卡车也没有用,苍白。这不是谁道德不道德的问题,更不是谁学习没学习,懂不懂道理的问题。与黑色地带不同,灰色地带有自己的说法,小金库,大房子,都是工作需要,怎么样?当然小人物也有他们自己的说法。利益关系不同,说法就不同,归根结底,说法还是要按着游戏规则来说。
      
        
      我们只有到先贤的生命褶皱中去访微探幽,才可以感觉到些许的沉重,感觉到历史的雪山融化之时那似有似无的簌簌之声。不朽的灵魂在虚无之中盈盈飞动,留下一道道优美飘逸的弧线。他们是为了纯粹的心灵的理由而坚守的人,在空旷寂寞苍凉广阔的历史瞬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不被需要的感觉一旦明了,就越来越难以忍受。……我以前想着能有这么一份悠闲真是人生一大福气,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这福气其实是一种痛苦。我沉在水底,感觉不到生活中的风浪,却无法躲避日甚一日的无聊。……渐渐地我就有了一种恐慌,时间过去了,生命在流逝,可我仍呆在原地,没有生命东西可以证明我随着时间一起前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我理解这种(烧香拜佛各种求)人,他们不是傻瓜,他们将虚构的意义世界当做真实,以此获得灵魂的归宿。人需要一个终极,否则他的心就会一直悬着而得不到安宁,而这个终极恰恰不能是他自己。……宗教是弱者的安慰,是走投无路的道路。而且,人总是要死去的,宗教是通往永恒的唯一道路。
      生活就不怕你跟他赌气呢,反正输的是你。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天地不限人,人自限于天地。这么多年的事实证明了,自己按心愿去做的事,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只有使自己难受了,别扭了,才是希望所在。【不敢全部苟同】
      真正有信念的人,在弹尽粮绝的境地中都能够做点什么,都能够保持从容。
      无赖是一种富贵病,可它要命,也没有药可治。……说到底人还是需要目标需要偶像崇拜,没这个东西他就找不到归宿感,找不到有意义地存在的感觉。……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选定一个目标并把它视为神圣,以此来逃避空虚,逃避无聊,逃避意义的真空,而意义的真空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人越是满足就越是没有满足感,就越是焦虑,这就是权和钱的魅力。虽然我已经明白每一次成功每一次释放都是焦虑重新聚集的起点,这个过程永无止境,但已经鬼迷心窍。
      读书人不可能在现实之外依托逻辑建立一套价值体系,建立起来也只停留在书本上,无法跟现实产生有效联系。
      在这里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正如人生只讲过程不讲结果。
  •     这是我经常推荐给别人看的一本书,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画了一个巨大的U字,就艺术上来说,并不完美,应该再U字最底端的时候结束,但是站在审视并且重新思考自己今后人生的角度,池大为在后半部的很多所作所为非常值得借鉴,毕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少想想自己的理想、主张和仁义道德,多想想家人的生活~~
  •       记得这本书,有个小故事“其实这本书我是在读高一的时候看过,当时看过之后有一种自己看透了这个社会并立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男子汉,能经历社会风雨,影响是积极的,并且知道了传说中想了解的潜规则,有点小兴奋,有趣的是,后来到了读大一,我们的导师,一个博士说”我刚看了一本书,沧浪之水,大家可以看下“更加深了我对老师真单纯的强烈肯定,并且由了一种读书让别人境界在我之下的冲动,当然这种境界还是挺低的,不过我还挺接受
  •     就这篇文章而言,作者似乎不太明白80年代知识分子的心态,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和共鸣, 不是因为他多么深刻地去挖掘 现实 反而是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 几千年来的悲哀
  •     高中那阵读的,这本书一点点的描述了主人公男主角是怎样从一个理想的人,成为现实的奴隶...让我明白原来世界时复杂的
  •     官场小说不是我的那杯茶。
  •       2013年看过的很好的一本书,平实无华,适合30岁以上有妻儿的大部分人看。真实是有力量的。主人公反复纠结的心理活动,写得粘稠,看的人也跟着浑身不舒服。老宁推荐过根据这个改变的电视剧,据说演艺的还不错,可惜没什么时间看。
      
      
      小林家的豆腐馊了。
  •     LSS LS 哈哈哈哈
  •     终于看完了,作者心理活动描述的有点啰嗦,但不能否认这是本好书,站在女性的角度,我也喜欢池青年时期这种刚正不阿的男人,但代入董柳,如果我丈夫像30岁的池一样,我还是忍不住要骂他窝囊废的,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就是赤裸裸的将现实展露出来,我自认为算是三观很正的人了,可是在面对书里一些选择的时候还是会很犹豫很倾向于选择“利”,相对比一些人,池大为做的已经很好了,毕竟都是凡夫俗子,谁能做到不为物质所动?全书最不喜欢的就是董柳,脑海自动带入电视剧《围城》里吕丽萍的样子,没有女人味没自我肤浅又势利。
  •       一开始为什么要看《沧浪之水》我有点忘了,好像是看了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书评的时候有人提到《沧浪之水》说也是写知识分子压抑的书,还是看了冯唐的《万物生长》看书评的时候提到《沧浪之水》也是写医科大学生的生活的,总之我是忘了。看完《沧浪之水》给我的触动是蛮大的,会想想自己会不会以后工作了也像小池一样,因为大学是一个吃饭在食堂、不用考虑工作压力、不用考虑人际来往、不用考虑家庭负担的时候,就像书中刚工作的小池一样还是过着没有着地的生活,关注意义甚于生活,不像他的妻子董柳关注生活甚于意义,从来不去想那些抽象的问题。不知道以后工作了慢慢着陆以后会不会不适应。有时候想想挺可怕的,以前天真的以为为什么很多清高的知识分子老是批评政府这个政策不好那个政策不好,这个现状需要改变那个现状需要改变,为什么不挤进核心层掌握实权后做点实质性的改变,结果小说告诉我,你只是一个人,而那是一种现象,不论领导换了谁都差不多。就像很多领导都习惯上任三把火,我们都以为现状会有所改变,但那是因为他必须把前任领导的政策推翻了好开展自己的工作,这样顺带也树立一下自己的威信,也许一开始他想推动一些事,但后来动静也越来越小就又回归原状了。就像小说说的那样一切新例都是老例,对任何人都不能抱有幻想,任何时候抱有幻想都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进入研究生生活以后,也有一个老板就是我们的导师,有时候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也要揣测老板的意图,因为以后论文的生死大权还掌握在老板手中。有时候跟老板谈事情,还没说几句话老板就猜到了我内心的想法,其实就像小说中说的那样每个领导都会察言观色,因为每个领导都是察言观色他前任领导走上来的,但在他面前你还又不能不做足戏份,就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领导,有那个等级差距,而且领导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就是要别人无法准确自己的情绪,保持那种领导的神秘感,所以有时候我真的不懂老板内心的想法。这真的需要修炼,而且你可能对这种行为不屑,但当你自己实施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就是基于自己听了老板这些年的讲话得出,领导的话千万不要当真,以为领导让你提意见,你就真提了,捡领导喜欢听的讲,还有对自己的同事要沉默是金,不要谈论领导的是非,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了。
      
      书摘:
      1、学位也有了,职称也有了,业务上也过硬,没有这些硬指标是压不住台的。(所以为什么很多领导都要去基层锻炼几年,这是你升迁必须的指标,业务能力,还有为什么很多领导致力于考博考硕,这也是升迁必须的指标吧)
      2、钱跟权是两个俗物,这两个俗物的妙处,它们可以成为无限的目标,这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很多人把自己的信仰寄托于宗教,但那些都是虚拟的,无法量化的,但是权跟钱是看的着摸得着的东西,而且可以量化,便于实施,所以市场经济下为什么很多人成为了权跟钱的奴隶,估计以后自己也要变成这样了。)
      3、如今政治问题不是问题,没那么傻的官,作风问题那也不是问题,那是个人的事情,工作问题更不是问题,怎么干都是可以讨论的,抓不住。唯一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这是炸弹。(做官一定要抵制金钱的诱惑,因为这是最容易被抓到的把柄。)
      4、自己按心愿去做的事,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只有使自己难受了,别扭了,才是希望所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5、领导永远不会体会下属的困难,除非你自己伸手去争取。我动了一点脑筋,用了一点能人的手段,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也许,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设想的那么难,问题是自己脸要放得下来,把手伸出去,要做得出,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揣测你的领导的意图,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书里面出现的晕笑话:(政府领导一块吃饭需要经常讲晕笑话???):
      1、有一个县长他姓焦,有一次病了,出院时医生嘱咐他不要跟老婆同房,焦县长说,不同房难道要我睡招待所?医生转个弯说别跟老婆同床,焦县长说,那叫我睡地上?医生无法了只好说,不要性交。焦县长急了说:我爷爷姓焦,我爸爸姓焦,连我儿子都姓焦,怎么我就不能姓焦呢。”
      2、妻子,小姨子,小舅子,打北方一著名自然景观。泰山日出
      3、洞房花烛夜,打《水浒》中六个梁山好汉的名字。依次是杨雄,柴进,史进,宋江,阮小二,吴用。
      4、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要成语表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一个太子,一个吞字。一个男字,一个女字。
      6、男人自喜欢听的两个字是什么?最怕听的三个字是什么?我要。我还要。
      7、有个尼姑病了,查来查去查不出病因,医生就叫她去验一下尿,小尼姑拿了她的尿去化验,撞到一个孕妇身上,把尿给撞掉了。小尼姑怕师父骂,就哭着要她赔。然后拿赔来的尿去化验了,是阳性。尼姑看了化验单,半天叹一口气说,我以为只有和尚不可靠,谁知胡萝卜也不可靠。
      
  •       第一次看这种官场类小说,以为自己要进国企,给自己一些启蒙。看完之后颇有感触。看前半段不得志的男主角,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的正直,一样觉得自己满腹诗书,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男主最终因为妻子儿女而逆袭,有所觉悟。而父亲却走了晏老师的那条道路,平淡一生。不能说谁错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杆,衡量自己的喜好。也许会后悔,可世上却是没有后悔药吃的。人浮于世,主要还是靠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去得到那一切就可以。剩下的,就是好好享受生活了。不必纠结,不必犹豫。
      说说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准则: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候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想到一步,就要想到二步三步;做人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提升自己的实力很重要;世事难料,对任何人都要礼貌……
      还有各种勾心斗角察言观色我看完也不大记得,只是,万事小心吧~
  •     事业单位的应该读读
  •     看看就好 毕竟现在的人可以不必去搅合这浑水 只是身在这国 有些事总是相通的 躲是躲不开的
  •     txt.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
  •     心中一直的官场小说之王
  •     读大学的时候读的。。忘记码了,不太记得内容了。。。
  •     觉得最后是悲剧……
  •        按照吴思先生的说法,池大为的官场历程生动验证了“新官堕落定律”。这个在古圣先贤教诲下长大的知识分子只是在官场中接受了再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孔夫子未曾教授的“潜规则”。行内人先告诉你官场里的利害格局,趋利避害的选择——理到了;再让你明白你的可怜不顶用,老百姓没什么出息,从来只有被宰的份——良心平了。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就顺利毕业了。
      
       我们的主人公毕竟心境不凡,他的生活要追求一种意义。纵然人微言轻,纵然不能救人民于水火,但他就是无法容忍自己和他所谓的“猪人”、“狗人”沦为一道。他在会议上指出了厅里奢侈的公款消费,结果这位高材生不升反降,不开窍实在可惜啊!
      
       好在主人公不慕富贵名利,每天上班下棋,日子到也能打发。但结婚以后就不一样了。本来指望着能和自己安贫乐道的妻子生了孩子以后性情大变。孩子的奶粉要进口的,孩子上幼儿园要最好的。家里没个厕所,一家三口和丈母娘挤在一间屋子里。妻子要求改善居住环境是出于母爱,也不能过分指责她,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要靠权、靠钱才能摆平的事,这让池大为实在无能为力。一次,儿子被开水烫伤,去医院交不起押金,医院不给治,最后竟然靠求了让他最看不起的丁小槐才弄妥当。这给了池大为的自尊心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苦谁都不能苦了孩子。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自尊是不是一种愚蠢,自己的执着是不是一种懦弱,自己的清高是不是一种虚伪。
      
       池大为深刻地运用辩证法,努力颠覆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地自嘲,试图将自己的那点清高连根铲除。果然,主人公还是有悟性的。转眼时来运转,他当上了厅长。但是,池大为还抱有希望,他还相信着自己身上那点“平民意识”。他相信如今有了权,可以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他终究还是过于乐观了。你有权命令,下边的人可以偷懒怠慢;你可以安排几个亲信,但下面的人集体不配合跟你对着干你也没办法。让人毫无理由地放弃自己的利益,一个人两个人可以,要让所有人都跟你走,真有点违反天道的意思。
      
       过去,池大为初涉官场,陷入了价值观的迷惘。他经历宦海沉浮,认为自己的不得意是小人造成的,而且明白对付小人最好的办法是拥有比他更大的权力。所以他忍辱负重,想要曲线救国。但他真的到达那个位置时,他的软肋、弱点再次被小人看透了,他又陷入到更高层的迷惘中。事实上,在这场博弈中,他的对手不是小人,而是整个官僚体系。与小人斗,最高境界也就是包公、海瑞,而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官僚体系,如张居正所为,最多也就是让衰落的王朝多残喘些时日罢了。最终,他明白自私自利才是这个时代最高的真理,知识分子在哲学上根本没有正当性可言。这一切注定了他无论身居何位,都必败的结局。人生虚无,他要追求的意义竟是这么困难!
      
       结尾,池大为在他父亲的墓前烧掉了那一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孔子、屈原、陶渊明、李白……这十二个人从来不是什么精神偶像,他们只是和池大为一样洞见了人生深层的苦闷,并且用一生演绎、诠释了这种苦闷的生灵罢了。
      
  •        原本以为,这不过就是一本官场小说。但是,当作者用细腻的手法道出当代知识份子、官场的悲哀,想要脱俗,想要为民请愿,想要挣脱无形的枷锁,这些竟成为被官场抛弃的理由!唯有站好对,一切从领导角度出发,一切唯领导是从,不顾事实,不顾民意,不顾……哪怕曾经帮助过的朋友也成为“进步”的牺牲品……唯有权利才是一切!尊严、金钱、家庭、朋友,唯有权利才能获得!
       当作者将主人公不得不为的矛盾内心、挣扎的感情抛出时,是要读者理解现在官员的“不易”吗?作者没有错,因为,我知道我“堵”,我心情沉重,我异常悲哀,不是因为作者的描写,而是因为作者道出了现实社会的真相,当真相是一个悲哀,我还有力气高兴吗?
       或许,我今天之所以有这么深的感悟,只因为我曾经有着和主人公同样的“梦想”,同样的经历……
       我需要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
      
  •     官场不好混。
  •     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当代作家的作品,挺好的一本
  •     体制之恶!
  •       我是一个女孩,理想的生活总是那样的理想,希望世界一如既往的单纯,至少身边的世界要是这样,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看不惯那些违背内心的话语和行为,总觉得,在这世间走一遭也不容易,何苦为别人勉强自己,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些权钱也不重要,如果你不觉得它重要的话!
      渴望的世界是充满爱和希望的,做人做事都是凭感情凭真心,流连于一些小幸福,也很容易满足,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有一份持久的爱情,每年能跟亲人去一个地方玩一趟,喜欢一些美的小物件,喜欢跳舞,就是这样安静的无忧无虑的做着自己喜欢的小事,拥有这一切,没有烦忧,就很幸福很知足。
      可是看过这本书之后,有了一点点的改变,也许这样的幸福是人人想要都能达到的,而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去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的价值。达成所愿的那个瞬间,那样的成就感,那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是通过奋斗得到的幸福!是的,小人物是没有自由的,这一点现在深有体会,所以得努力成为大人物,当拥有了更多之后才会觉得曾经满足的那一切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这本书就是描述一个小人物到大人物的全过程,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细腻,让我们相信,他的成功不是神话不是捏造,而是,只有改变心态,适应这个社会的自然规律才能成功。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努力,如果他没有在不得志的那几年坚持业务的学习,坚持发表文章,哪怕后来有机会,也是抓不住的,所以人除了要顺应环境还少不了自身的努力,让自己独一无二,还要能够冷静的观察周边的一切动向,结合自身,聪明的掌舵,像一艘潜艇,直抵彼岸。
  •     告诉真相就是毒害他人吗?蒙着眼不看现实,生活就会按你往你想象中的方向发展吗?你妄图改变世界,你妄图精神道德优越,图样图森破。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黑暗的官场,有时候需要变通
  •     一代年轻人觉醒蜕变的血泪史,值得一看。
  •     部分同意呢,这本书要分读者群的
  •       作者 阎真
      主人公 池大为
      
      一个书生离开校园,注定适应不了官场斗争。
      主人公那高傲的气慨,不愿出卖自己的良知,结果只能被排挤。
      
      然而经过几年复杂的内心战斗,最终不得不向权利、金钱低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主人公抓住了机会,使诈着各种手段,终于到了那个份上。
      多年来主人公都幻想过自己如果到了那个份上,要改观现状,结果咯的一场空,不得不向游戏规则低头。
      
      作者利用小说中的主人公把中国那个年代的事情暴露的衣不遮体!
  •     挺久以前在某部重生官场网络小说的豆瓣评论上看到对此书的推荐。
  •       花了几天读完了沧浪之水。读前半部分的时候,不禁叹息池大为的木讷、不入流,希望他能早日明世事,可是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池大为的心机,表演,手段让人心生畏惧。读完后,我头脑乱了,我读了多年书,在课堂上,书本上,影视作品上,习惯了黑白分明的判断事情,此刻心情却很复杂,不知道该为池大为这位山沟出来的满腔抱负的穷小子的“混出来了”而高兴,还是该为其被社会大染缸而同化感到悲哀。显然我已不能用从小学到的价值观来做判断。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或者合理。我多么希望像其他小说一样,作者能给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正能量”,可是现实是这样吗?社会是这样吗?让人深思。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翻翻旧东西,居然有这么篇感想的东西,那年研一……)
      
      
      一开始,朋友见我常空谈理想(误国误己),希望我改邪归正,回归大道,我没愿意看。大哥我自来单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到处宣传浩然正气,同时兼职反对厚黑学、成功学的要义,身处泥沼之中瞎看天上的星星,满口仁义道德,虽然游离在人生边上,不愿捅破窗户纸,可是纸包不住火,久了孤独了累了,离了学校散了朋友碰了钉子懂了社会,才不经意间在落寞下看此书,终于有番感悟,今日乃开坛说法,讲一讲了。
      作者自小在农村,以父亲为榜样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以人为善的君子的,好人好报有机会上研究生,女友则要求追求功利就分了,不愿卷入京城纷扰乃跑到省里担任小公务员干的是喝喝茶聊聊天出出差培养感情的好地方,可惜呢,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更何况歪风邪气如此之多,他终于锋芒太利,不懂得自保之道、见不得官场礼节,终究不见容于高层,甚至为谄媚小人所耻笑。沉寂多年,终于为形势所动,也渐渐领悟为事做官之道,玩弄手段,趋炎附势,相机而动,能瞎蒙就瞎蒙,能摆官架子就摆官架子,终于成熟稳重,当上领导了。最终主人公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在故乡的芳草萋萋里流泪:我们看来这结果是喜呢?是悲呢?
      探讨的是官场冷暖的话题,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蜕变成玩弄手段的官员的过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悲剧是我们都是社会的人….
      小时候,我们有理想要拯救世界,大了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救不了我们。为什么呢?小的时候,有以父母为代表的亲人对我们呵护有加,自然可以想干嘛干嘛,吃嘛嘛香,想象将来必然光明无限;可大了,发现现实如此悲剧,一切都要靠自己,理想先放放吧;等有了娃,又要想着给娃娃打酱油的钱从哪里来呢?理想这玩意太昂贵,算了别要了,莫谈理想。理想是一个被磨砺的过程,要么死的干干净净随风而逝,要么百炼成钢光华无比。
      这是第一个启示,理想主义者常常想着找个温顺的妻子来家里好好对待,她不能对我有要求,我依然故我,这个也许容易,有的是淡泊名利的女孩子;可之后呢?有了孩子,妻子也许会变,你对孩子不好,这样的女子必然吃了你;孩子大了呢?老婆孩子热炕头,可热了很多时候就不能清高了。社会人有社会人的职责,太为自己的理想而牺牲身边的人,终究太自私,责任推卸不了,逃避不了,你想抛弃可以,麻烦你出家吧,大师…..
      第二个启示,有理想有抱负果然还是有用的,暂时的落寞平庸甚至窝囊都是韬光养晦,是蓄势待发的过程,而没理想没抱负的呢,则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毫无生气,暂时的得志便猖狂,多的时候是宁为狗,习惯了当奴隶的。
      谈点严肃的。回归主题:沧浪之水。君子到底是什么?君子是站得高看得远,有仁义礼智信引导,对谄媚折节之事不屑一顾的。总之,是正义的化身,是光明的象征。可官场上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身入宫门,依据古已有之的惯例,当然得有官的样子(不知道新型政府会不会转变政府职能?)这样的话,必然会和君子(主要是老庄派系的)的理念所不同,先好好地矛盾一把,然后做决定,是要高洁之名呢?还是功利呢?这样就难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水是这意思吗…..
      当然,我们更希望主人公夺取权势之后,能干那些她之前想干的那些事儿了,为民造福!
      扯不清,不扯了,讲个故事结尾吧:帝尧要让位于许由,许由听说这事,马上不干跑去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巢父更不屑他洗耳,说他弄脏了水,可见一山更比一山高。沧浪之水清兮,不求名不求功,非常人所能许了,就让成心中的一块净水,偶尔拿出来尝尝了…..
      
      (你敢信居然评奖第一名还得了个电风扇,哈哈)
      
  •     写的不咋么样,没有让人继续读下去的冲动!
  •     高中给妈妈借的,当时觉得心路历程写的很好
  •       书的主轴是生存为了什么?按照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世界观,还是按照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书还有一个启发意义,为什么很多看起来很好的政策不能实行?利益团体的羁绊。
      书一大特色是心理描写的生动,感染力很强。
      特别是厅长之前的心路历程,尤其是落魄的几年,狼狈的挣扎、无奈的煎熬、理想的幻灭……即时感很强,感染力很强,书的最大亮点。
      
  •        看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对于里面的内容还是念念不忘。全书写的现实中不缺乏细腻。从一个普通人到卫生厅厅长,其中有意义与现实的取舍,有物质与精神的抉择,有道德与利益的权衡,一个人的心理历程娓娓道来,一个人的思维轨迹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我觉得我只是感悟,我只是喜欢,我只是觉得好贴心,里面的故事,人物,事件离我们好近。可是我只能说我没有完全的领会作品的精髓。这种情况不是作品的问题,它太优秀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它,我知道的就是我需要一遍一遍的读它。这本书可以伴随我们的一生,我相信每个阶段,每个不同的人,读到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生历程中读到它也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就是这本书的经典之处。同样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对人性该有多么深刻的,细致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啊。
       我还想说,书中最后让这位主人公妥协了,有人会觉得有些遗憾,中国书籍、影视作品中很多都是和谐的大结局,人们喜欢看,这也是中国人大同的思想在作怪,其实也不是妥协啦,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他只不过写出了现实,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人生。
       回过头来我们必须思考,是什么让这个心中有信念的人,慢慢的变成了了他之前讨厌的人,当然人性的扭曲是有主客观的原因,可是我想说的是他之所以变成了他之前所不齿的人,难道和我们现在不合理的社会体制无关吗?不,他的褪变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社会体制戕害的。他写出了当今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无奈和纠结在一起的卑劣。
       好了,读书为了明智。想想我们自己吧。在这里你看到了你的影子了吗?面对我们一直坚持的东西变的一文不值,面对我们的自尊一直卑微到泥土里,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能怎么做。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反复思考了很多遍,可真正找到答案的又有几个,可这个答案真的让我们安心吗?无所得之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面对不合理的社会体制,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面对渐多的扭曲的人性,无论人们做了哪个选择,他人都应宽容的对待,因为这里面有我们太多的无奈。世界乱了,我们真的说不好什么是准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最后我想说,读书吧,没错,读书,读不同人的书,读不同的书犹如走过了不同个人生。
  •     你还是个理想主义者 有些事实肯定你接收不了
  •     官场小说中少有的第一人称视角。
  •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前年,《潇湘晨报》的一位主编来学校做讲座的时候给我们推荐的。很文艺范的一个名字,但看到书之后,书的内容让我这个不怎么文艺的伪文艺青年着实感到震惊。题目的来源在书正文的前面也提到了是屈原的《渔父》的一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刚从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池大为是个至少在他们单位是学历显赫的人,可是时间一转过去好几年,池大为结婚了、生孩子了,可是在单位上还是没有什么长进,甚至还倒退了。三代同堂,岳母和孩子以及夫妻俩还挤在一间房子里,中间只能靠一块布帘挡住视线。孩子被开水烫伤了,交不够2000块钱,医院不给孩子看病,求爷爷告奶奶还是池大为最看不惯的丁小槐打电话才给孩子看了病……因为清高,因为相信时间的公正,他不愿像领导也不愿像他所不屑的一切低头,所以他一直都是个办事员;因为他只是个办事员,他看着被血吸虫困扰的村民而无能为力,他没法把妻子放进条件好的省医院,他没办法不求别人而把自己的孩子放进好的幼儿园……在父亲的影响下,池大为是个从骨子里都很清高的人,他相信公正。可是现实逼得他不得不低下了他的尊严与高贵。当然,他的妥协也换来了巨大的好处,事业上的步步高升,房子越换越大,钱财越积越多,在人的面前,腰杆也越挺越值。他与他的父亲很相似,他的父亲以屈原李白为人生标杆,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写上那本泛黄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之上;他自己也曾一度的相信,自己的人生境界已经无限接近他们了。可是他与父亲的结局却全然不同,父亲潦倒一生,满腹学识却只在乡间当了个赤脚医生;而他却平步青云,名利双收。他的父亲的才华其实不在他之下,只是选择不同。“人生并没有最好的选择,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全部的问题是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他父亲是一生的贫穷为代价,他是以视而不见自己的信念坚守为代价。池大为和父亲象征着这个时代对的两股潮流,选择与结果都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很佩服他的父亲,他愿意接受这种选择带来的贫穷,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至少苦苦坚守几年的池大为就没有做到,我想我也做不到。
      
      从来没有过一本书像《沧浪之水》这样写到我的心坎里去过,我觉得我很像池大为,我明白有时候放下你的自尊、放下你自以为是的骄傲会换来许多东西,可是在现实面前我还是做不到。我做不到昧着良心去迎合别人和违背自己真实想法的说话,我做不到和一个不喜欢的人聊天还满脸堆笑,我做不到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全自己的一点小事。但我明白,总有一天,现实会逼着我学会的。仔细想想,这又何止是池大为和我的苦闷和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是千万人都将经历和面对的。从小到大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要像伟人致敬,要懂得相互谦让,要懂得体恤别人,要真诚待人。于是我们对此深信不疑,践行课本老师教的诚信、谦让、清高等等。可是等到工作之后,等到在利益面前决胜负的时候,又都变了。我不想责怪什么,因为老师总不能在我们最纯真无邪的年代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的,你身边的许多人是因为你的身份才愿意看得起你的吧?其实想到这,我还是感到一种无奈的,我们的命运其实并没有在我们手中,我们只是一个现象、一个符号,一个社会需要我们变成的符号和现象。
      
      我的身边并没有多少当领导的人,我也从来不会去揣摩当领导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在这本书中,池大为倒是把领导揣摩的挺透,他觉得你要讨好一个领导就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什么社会公正、集体利益等方面。你维持了社会公正,可是让他吃了亏,你护住了集体利益而要他有了损失,你一样没什么好结果。其实想想,何止当领导的人如此,人性本就如此,谁不喜欢听好话呢?就连一个最普通的人穿了一套新衣服,也盼望着别人说好看,你要是不知好歹冲上去说你太胖了,穿这个不好看。别人嘴里不说,心里都不只骂你好几遍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敢于直言,直戳大boss的缺点也没有几个,海瑞就是这号人物,不过最终也是潦倒一生,家徒四壁,最终下葬的钱都出不出。
      
      作为一个还没有步入社会的青年来说,我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很多想法也只是道听途说,我不能因为听说过就抱怨这、抱怨那、不相信社会,但是在进入之前这些书以及一些前人讲的话也算给我打了一针预防针。我没有做李白、屈原的气魄,但是我还是相信人性的光辉之处的,至于察言观色、与人相处的技巧就真的有待学习和提高了。
      
  •       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身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小说开头,池大为心中的圣人形象是《楚辞·渔父》中的屈原。遵从的价值观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随着小说情节推进,池大为心中的圣人形象成了《楚辞·渔父》中的渔父。价值观转变为了“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那么,圣人到底是什么?是屈原这样的抗拒者?还是渔父这样的顺从者?
      抗拒者往往会抛弃这个世界。但是从来只有强者抛弃弱者,而在世界面前,任何个人都是弱者。所以正确的说法是世界抛弃了他们。被抛弃者的命运,正如小说中所说“那些大人物,从屈原到曹雪芹,没有几个不是命运凄凉一生潦倒的”。
      顺从者是协助世界进行修行的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作为沧海一粟,也是一个修行者。它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修炼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世界作为强者,具有选择权。它选择顺从者参与自己的修行。正如池大为成为顺从者后的体会“我更看重的是参与的感觉,有意义的感觉,承担了点什么的感觉”。
      所以说,圣人是顺从者。但是,顺从者是指某个人吗?比如是指Mao吗?
      Mao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百万雄师过大江”那个历史阶段,人间正道确实是沧桑;但沧海桑田之后,不会再有沧海桑田。所以,wenge的爆发--Mao认为沧海桑田之后,马上应该再沧海桑田,宣告了Mao从顺从者转变成了抗拒者。所以,圣人是指一种状态,不是指特定的某个人。
      那么这种状态能不能形容?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道没有名字,但是老子又说,同谓之玄。”谓“即形容。所以,这种状态不可名,却可形容。
      这种状态该怎么形容?这种状态不是像耶稣基督一样,从内向外能放出光,而是把自己放空,成为透明的,让光无阻碍的照进来。这种状态是成为顺从者,世界让你救人你就救人,让你吃人你就吃人;让你沧桑你就沧桑,让你稳定你就稳定。
      圣人是成功建立共产主义的人吗?世界作为修行者,它会需要经过共产主义这个阶段。所以,协助世界达到共产主义的人是圣人。世界经过了共产主义,需要走向另外的主义。所以,协助世界推翻共产主义者是圣人。
      
      圣人是协助世界修行的人。
  •     公务员( ^_^ )/~~拜拜
  •     继侯卫东官场笔记之后读的又一本精彩的官场小说。它很细致的讲述了从初入官场时的青涩到最后成熟的整个过程,很多场景细致入微,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书中讲述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还是感觉很震撼。
  •     : I247.5/6550
  •        看这本小说,都是看网上的评论。说这本小说是官场之最,远超过现在的二号首长,等等一系列销售不错的小说。
       这本小说在出版这么多年,依然销售不错,群众基础广泛必然有它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这个原因,不是说它里面描述了多么深的官场。而是他描绘了每个人的心理,每个人的矛盾。
       中国无论是哪,就算是外企也好。都是带有权力斗争的,这不能怪别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早有资治通鉴这本书,就在传授者帝王阴谋阳谋之术。而权力必然就带来了权力的益处,如书中所说的住房、看病、孩子上学。
       其实这本书跟厚黑学很像,为了得到益处。出卖自己,出卖同事。但是我一直觉得厚黑学这本书不是很好,因为厚黑还有出卖还有讨好,你一定要由着领导的性子来。比如在亮剑中的李云龙,如果你要靠出卖来讨好他,那估计你就费力不讨好了。他痛恨俘虏和叛徒,认为那是没骨气的人。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可能暗自下定决心。为了家人的利益,为了自己的以后要狠,也就是所谓的要么忍要么残忍。但是请你冷静的思考,你最后孤家寡人,还没有摸清领导的脉门。那你最后再这个单位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群众基础重要吗?可以说很重要,但是确实群众帮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你给他们一些实惠,你就能获得好评。
       而且现在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已经不同以往,现在家里经济环境条件都不错的人选择了这种单位。他们不求功不求过,不参与不逃避。只管自己那一片,为的就是清闲和待遇。如果你想利用他们,那你的阳谋之术必须强大。
       无论你怎么做,其实你都没有错。但是这本书已经说明了,如果你不按照规则来;那么你的下场就会很惨。但是你也没有错,你守护住的是一份正直和良知。如果你家境不错,对权力无欲无求。你可能体会不到有权者在过年时候的门庭若市,但是当他们失去权力的那种寒风刺骨也永远和你无缘。
       官场小说就是这样,就算是38万字他也阐明不了官场的细节。只能告诉你官场唯一的真理就是按照规则来,但是这个规则可潜可明,都是由领导人决定的。所以你要觉得只是厚黑就可以让你获得权力,那你会跌的很惨。
  •       之所以拟这个题目,主要是男主人公进入官场后由起先的反抗到最后的投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的心理由许多不快意到随遇而安,再到孤苦寂寞与男人自尊被压制,再到自我奋起进入媚俗的社会潮流,凭智慧与能力改变了自己的现状,于此,新的问题又来了,他性子里的真我又在冲击着他,他开始按照真我的价值观行事。
      其实,总结以上只是作者一句简单的话,那便是:如果你对规则不满意,做在第一个位置上的人。
      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犀利的书,说实话,其中滋味,不是很好。对官僚体系也有所耳闻,哪里都一样,有这样或那样的阴点,只是表现形式多样。书本里强调了一句话:认识了人,就认识了社会。
      从此,我再也不畏惧这个世界了——关于人,各色各样的,我都接触的太多了。从此,我也不再对世界抱有任何幻想了——关于人,各色各样的,我知道的也不少了!
  •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准则,但是当自己的准则成为现实中自己所需物质的一个阻碍时就会在苦海中挣扎。道德和准则,是我们做为“人”的基础,但是虚拟的自尊与真实利益是我们活着的外衣。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高风亮节,因与凡人不同被人歌颂,但是大部分人只是凡人,不是圣人。活得好,也许对大部分人来说比精神上的追求更为重要。
  •     我是真真的没觉得写的哪里好啊- -很平常的故事啊
  •     影响了我
  •     池大为的所谓放弃理想,不如说是放弃了“崇尚理想”这种姿态,那些根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官场的年轻人居然对此书如此认同,也是因为这种姿态下的顾影自怜吧,其潜意识为:“我成功不了是因为我太纯洁,太善良,太有理想。我不知道那些丑恶吗?我自甘堕落我也能成功!”这种受迫害式的妄想心理首先就把自己置于无罪、无错的位置,对自己的知识、见识、能力没有一点思考和定位。放下身段就能成功了?那成功还真是简单!社会中隐藏着污秽,这是肯定的,但这种污秽本身来自于组成它的个体,可有的人就喜欢活在自己营造的道德神圣感中。就像池大为,他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做到他所强调的“认识自己”,直到最后也无法摆脱那一份虚假的自恋,他借助“烧书”这一具有仪式感的行为,把自己继续置于身不由己的位置上,从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卑琐与平庸。
  •     最早最早读的一本现实题材的小说。大概小学或者初中吧。那个时候就明白每个人都生活在种种无奈之中,要么死撑,要么低头。
  •     描写一个读书人在官场的挣扎、抗争,并最终上位的心路历程。书里夹杂了太多和灵魂有关的自我对话,作者毕竟是书生。
  •     不错的一部官场小说,是我读的第一部官场小说,不过也好久了,具体内容都忘了,就记得男主最后发达了。
  •     重复说教版《单位》+《一地鸡毛》
  •       读完《沧浪之水》加之自己这两年来的感受,觉得有些话卡在咽喉,不吐不快。
      溜须拍马谄媚逢迎毫无节气者,作者称为猪人狗人。本科和研究生时这种人我是最看不起的,自己不屑于那样做,觉得那样做就是折辱自己。可现实结结实实扇了我一巴掌。评奖评优没有你,好的活动你也参加不了,总之好的事情就是和你不沾边。眼红啊,嫉妒啊。我觉得不公平,真他娘的不公平,那些规则像是为他们量身定的,然后又按这些规则来评比。当时我恨的是这些猪人狗人,觉得是他们坏了公平,所有都因他们而起。可是我又错了,错的根本就不是他们,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他们只是再按游戏规则玩而已。
      规则如此,不按规则你就出局,现实就是这样。所谓的知识分子,不过是出局者而已。自我标榜清高,自我标榜改变世界,笑话一个。
      我现在也想明白了。和什么过不去不要和规则过不去,规则就是这样定的,你就得这样玩。
      沧浪之水清兮,水至清则无鱼;
      沧浪之水浊兮,悠哉游哉乐无穷。
  •     一个人的脑袋是由他的屁股决定的。池大为坐上了马垂章的厅长之位,也不过是另一个马垂章。道德,如同阑尾,虽无一分的用处,却有十分的隐患。晏之鹤清高自许,抱憾一生;任志强草包一个,如鱼得水。这本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或者,这才是千百年来带血的真相,教育不过是愚民之术。
  •     太真实,
  •     作者花了很长的时间做研究,调查,一本用生命写成的官场书籍,怎会不好看呢?
  •       书里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就是长沙。
      
      天下就没几件他屑于的事情。其实他不屑于的,是他想要都要不到的。
      你到底少读几年书,有些事你不懂。"她说:"你就是多读了那几年书,陷在里面爬不出来了,爬了这么多年还没爬出来。
      
      说来说去你还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没有行动,看懂了有什么用?还不如没有那点悟性。你要把自己看成一个人物,你就不要想再上进的事了。
      
      :"专制独裁,那是一元化领导。张三李四都要插进来放屁,那还能干事?好大喜功,那是敢想敢干有魄力,钱是欠下了,但房子盖在那里,二甲三甲上去了,哪个厅级单位不亏下几千万?至于以权谋私,权在手中,自己的儿子都不照顾一下,那合人性?他舒少华那几年谋的私比谁少吗?告到省里,省长的儿子就没出过国?如今政治问题不是问题,没那么傻的官,作风问题也不是问题,那是个人的事情,工作问题更不是问题,怎么干都是可以讨论的,抓不住。唯一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七条里没这一条,炸不翻谁!说起来马垂章还不简单呢,他忍得住!他要发大财也发了,一口气的事,他忍得住!不容易啊!这样的官你还想打倒他,你准备打倒多少?中国的官上去不容易,下来更不容易。能上能下能官能民,那是报纸上说的,哪里有那样的事?"我说:"这么说起来马厅长没事?"他微微笑了说:"话是活的,换句话七大罪状是七大功绩!就看谁来说这个话了。上面的人想换他,顺势就掰倒了,不想呢,开个表彰会那是理直气壮的。话语权决定一切,就看在谁手里。"我连连点头说:"这个东西真妙啊妙啊妙啊,,真是妙不可言啊。"他说:"一个人飞黄腾达或潦倒一生,就看上面的人愿意怎么说你,说你!反正怎么说都是可以的。"我说:"我一辈子就是别人一句话,想起来心里发冷。我还以为自己是谁呢,还把骨气吊得高高的呢。古希腊格言说,认识你自己。我想这算什么格言,谁还能不认识自己吗?现在才知道,认识你自己,不容易!我认了这么多年,头破血流才认清楚了一点,以前太狂妄了,真不知天高地厚山高水险。"他说:"舒少华就是典型的不认识自己,自恃在医学界名气大,自己是人物,对马垂章也敢唱反调今天你是个人物,明天说你什么都不是,你就什么都不是,你的学术地位是需要权威人物来说的,说你有就有,说你无就无,他不明白这个说有多厉害。"
      
      们复印几份吧。"里面的人说:"几张纸我还懒得开机呢,还要预热。"我说:"一份抵三份,总可以吧?"就印了十五份,给了三倍的钱。回到大院我又敲开晏老师的门,把事情说了。他说:"人家才是搞政治的呢。私下散发材料,那不是破坏安定团结吗?这是非组织活动,上面最反感的就是这一套。舒少华跳到黄河也别想洗清了。"我说:"我在马厅长家1的表现是不是太过了一点?"他说:"一点也不。他当然明白你的情绪夸张了一点,有表演性,这不要紧,问题是你跟他站在一起了,这才是要紧之处。有了这一点其它都无所谓了。大人物看问题只看实质,忽略细节。你给他送点人参什么的有什么用,他少了什么?关键就是政治上站在一起,这是大问题,其它都不是问题。在圈子里,谈不上永恒的朋友,也谈不上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政治上的同盟关系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最稳定的,除非有一天利害关系变了。他交给你这个任务,就是相信你,把你看成自己人。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但有一次也就够了。大人物是讲人情的,更是讲功利的,你支持了他,他必定会给你回报,这也是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以后谁还会跟他走?不只是市场上才讲交换原则。"我说:"那一群人就被我害死了,我于心不忍。"他说:"那你讲良心去吧。"又说:"别以为你有那么重要!他们的命是注定了的,以为自己是学术权威,不知山高水深!"他这么一说我安心了一点,那些人注定要倒霉,我怎么样他们都是逃不了要倒血霉的
      
      九月初我拿着录取通知去中医学院报了到,一去就傻了,宁副院长带四个博士,只有我是正经学中医的,其它三人,一个是云阳市委副书记,一个是省计生委副主任,再一个就是任志强。当初任志强也来参加考试我感到意外,也觉得可笑,谁知他真录取了。从没学过中医的人可以跳过硕士直接读中医博士,这世界真的是改革开放了,老皇历是翻不得了。这些怪事离开了权和钱就根本不可能发生
      
      人就是这样可悲可怜可叹。鸡每天琢磨什么?鸡从来不琢磨意义问题,它琢磨那几粒米。自己每天都在琢磨什么?像猫一样警觉,把捕捉到的每一个信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丝笑意等等仔细地加以分析,并力图通过这种信息钻到对方的潜意识中去。晏老师告诉我的处世之道百试不爽,对任何人,你只要站在他的立场上去设想他的态度就行了,可千万不能去虚设什么公正的立场,那些原则是在打官腔敷衍老百姓时用的。
      
      觉得小莫在机关也呆了这么多年,还是不知机关的根底,在中国活了一辈子,还是不了解中国,还真的以为评委是什么说话算话的大人物呢。他们的投票权又是哪里来的?他们不对权力来源负责行吗?你想请他们讲良心,他们哪里有这个自由?我说:"其它评委那里你们也去看看。"我想把压力分散到别人那里去。
      
      我心中好笑,这真是个书呆子,还想用电视上、报纸上、书本上那些大道理去套现实,太不了解国情了。
      
      马厅长派退休办的小蔡专程把稿子和光盘送到北京去了。小蔡回来说,编辑部高主任说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出来。"我说:"半年就赶不上了。"马厅长说:"他给我们出个题目呢。"就叫财务室寄了二万块钱作为加班费,那边答应两个月之内赶出来。
      
      说不容易也的确不容易,说容易也容易,有人帮忙撑台就容易,我们就是亏了池处长帮忙,站住了脚跟。
      
      "池处长你给我出了个难题,人家会想,这么一百多护士为什么偏偏是她?"我说:"现在是这么回事,大家都知道都明白。有人要想就让他去想一下,想一想就过去了。"
      
      联系好了我对董柳说:"留得青山在,随时有柴烧。以后揩几滴油的事可千万不能干,几万块钱算什么?要有战略眼光,大地方看得细,小地方看得粗,那才是战略家。为那点钱把帽子摘了,帮你装修?送你去进修?分房子给你?解决一个问题就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政治家从来不为枝节问题而焦虑,纲举目张!
      
        会议不欢而散。我痛切地感到世界上的道理真是个讲不清的东西,话语权在谁手中,道理就是谁的。人不抓住印把子可不行啊,没有这个东西,人不可能有自尊,也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人还是人吗?历史上有那么多人豁出命来拼这个东西,以前想着不理解不值得,今天看来是太理解也太值得了。事到如今,我已经没有退路,后面是万丈深渊。人除非不走上这条路,走上这条路心态就变了,感觉世界的方式也变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什么叫做你死我活?
        想一想人都是可以理解的。马厅长他不谋求连任,五十八岁要他回家养老?孙之华五十二岁了,他已经等了很多年,再等一届就过气了,他不跳出来殊死一搏?连袁震海也是可以理解的,马厅长把机会给了我,他忍得下这口气?人嘛。
      
      我喊一声"袁处长",他竟不理我,看来他打算破罐破摔了。他不理我,我倒把心放了下来,我根本不必有那么一种负疚之感。总有人要下地狱,他不下地狱,难道让我下地狱?过了不久在一次会议上碰见了朱秘书,说起了这件事,他说:"那封信是谁写的?脑膜炎啊,要不就是脑髓给狗吃了。"又悄声说:"梅书记也安了起博器呢,安了起博器就该退休?"回想起来,我真的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们骂几句毕竟还是不关痛痒。大家都说我不好马厅长说我好,我还是好,大家说我好马厅长说我不好,我还是不好。我不是我自己,我是一种现象。既然如此,我没有必要责备自己,换个人也只能如此。我有千想法万想法,还得把马厅长的想法当成最后的想法,势不可挡!荒谬的事情就是会堂而皇之地做起来,不必奇怪。这样想起来,闹一场"反右"再闹一场"文革"也实在没什么可奇怪的。
      
      马厅长指派我会同基建处把具体方案弄出来。我提议建十二层,马厅长说:"怎么都是建,建就建出个气派来。"把方案改成二十层,一到四层为厅办公室,从东边楼梯上,四层以上准备作写字楼出租,从西边电梯上。我没想到马厅长有这么大的气魄,除了一楼做陈列厅有点可惜,这个构想其实是很好的。仔细想想,马厅长的想法实在是高人一筹,一幢大楼,就把陈列馆这个事实冲淡了。
      
      这样我又觉得马厅长讲的那一番话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厅里有个决策,阿狗阿猫都跑上来提一通意见,那还了得?接受了意见不就等于承认了决策错误?特别是那些公开提出来的意见,哪怕说得对,也只能先顶回去再说,而且要坚持到底。一个人老是接受意见,还能说话算数当好家?还能在位子上坐稳?说到底并不是马厅长要拒绝,轮到谁谁也只能拒绝,这是由情势决定的,别无选择!在位子上久了,更是会形成习惯性的条件反射。
      
      有一天丘副厅长跟我说话,竟很随意地提到了马厅长将下台的事。他既然敢这么说,我想他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马厅长来日无多了。他说:"你知道厅里现在背了一亿多的债吗?这是一个炸药桶,只是现在引线还比较长,炸现在的领导是炸不着了。"我一听知道他在争取这个机会。炸药桶?你吓谁呢?又不是我个人欠的债,我怕?别说一亿,十亿也不怕,银行的人会到我家里去讨债?我说:"想起来还是有点怕人呢,上亿!这么大的压力,也要那么一个人来承受呢。"这样我把丘副厅长看成了主要的竞争对手,凡事我都得小心一点。
      
      我回到办公室把基建处易处长电话召来,吩咐他尽快安排把一楼二楼的墙体砌起来。虽然我明白当街的那一面墙有一天还是要打开的,但现在却必须砌起来,让马厅长安心。浪费了几十万,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不能以常人的思维考虑问题。什么叫政治优先?
      
      "我手指点着桌面说:"我无非是想兑现党的政策,厅政公开喊了这么多年,哪一点公开了?"他说:"世界上的事,也不一定能够一五一十拿书来对的。"他说得很委婉,可意思很明白,我是过于认真,认真到有点书生气了,世上的事情,又有几件是从道理出发的?上面的人只知道讲政策,可这些政策在下面操作起来难度有多大,他们就不管了。
      
      这样我在心里决定了要调动龚正开的工作,这样的人不能在办公室。我绝对不能让下面的人感到自己是有一定的主动性有一定的权利的,哪怕是议论的权利也不行,不然很多事我就没法做了。要求对话的渠道?笑话!一对话那几十个问题都要提出来讨论,那怎么可能?有了你的就没了我的,这个话怎么对?还政于民?笑话笑话!早些年我对这种状况不满,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有道理,越想越有道理。你图嘴巴痛快?让你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       真的没有写书评的资格,看看自己要不了半年就要面对这样的事儿,到底该怎么办真的没想好。
      通篇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笑话,洞房花烛夜,猜六个水浒人物,分别是:杨兄,柴进,史进,宋江,阮小二,吴用。荤段子永远是多多益善。
  •     内心独白好多,懒人只能一目十行的快进!
  •     重于形式,流于器具,不知茶味。个人本身不太喜欢“苍浪之水”的状态
  •     挺碎嘴的.
  •     蛇尾了
  •     文字很好,但是后面文字有点拖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