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史研究文集》书评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7
ISBN:9787109057623
作者:游修龄
页数:493页

在自身专长之外,不轻信的人是不存在的

有点标题党了。我是想借用博尔热的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这本论文集的一点感受——游修龄先生是我很尊敬的前辈农史学家,这本书无疑也是相当值得一看的,对一些作物起源、农史研究方法等方面多所发明,考证详密,自不待言,但偶尔有些地方却也会意外地发现,当稍稍越出农史的范畴时,他却可能会采信一些可疑的论据和观点。兹举数例:p.224:现在好多中外学者都认为图腾即中国古代”饕餮“(tal tie)的同音,饕餮的本义是图腾族徽,以后图腾的本义隐晦,引申出贪食、残忍等意义,印第安人是上古华北黄种人经由华北、东北,过白令海峡的古代陆桥,到达北美洲,然后又继续南下至南美洲,饕餮就这样随着以Totoem的语音保留下来。这段话,做人类学、民俗学或考古学的,想必有很多话讲吧。这其中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非常之可疑。p.225:[越南学者Dao The Tuan 1985年著作考证]占婆人之“占”(Cham)是古越语“沼泽”(Swamp)之意,越南北部有一种冬稻,名叫chiem rice……占(Cham)由chiem音转而来,所以chiem rice即沼泽之稻,亦即水稻之意……cham或chiem的音都同占或粳(音京)、籼(也作粘、黏)相近,恐非偶然。p.226:从语源上说,籼和粳都是cham的译音,无分彼此。所以,古代字典上这两个字是互训的:“籼,方言,江南呼粳为籼。”[出《集韵》]这一处也是,非常可疑。古占婆人属马来语系,其文化则与印度渊源极深,champa之名应源自古印度地名;很难理解这样一个古国,其名却要以古越语命名——即便这是他称,那“占城稻”之“占城”在此也已经是地名而非沼泽之意了。至于说占、粳、籼都是同音之转,这在音韵上几乎是无稽之谈。然而游先生本身对此似深信不疑,这条论据,他不仅采信,且其1994年的《中国稻作史》和之后的《中国稻作文化史》都沿用不改。p.247:甲午战败后中国赔款白银2亿两,明治天皇说,这笔钱一点也不许瞎花,全部用来办教育,办小学,就是在偏僻的农村也要办一所像样的小学,就这样,日本靠这笔钱奠定了教育的基础。p.260: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赔款白银两亿两,日本怎样使用这笔钱呢,明治天皇说,这笔钱一点也不许瞎花,全部用来办教育,办小学,就是在偏僻的农村也要办一所像样的小学,就这样,日本靠这笔钱奠定了教育的基础。按:以上这两条,据其自注都出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10日,游先生对此似乎印象很深,几年后还写入文章(第二条的那篇原载《古今农业》1993年1期)。然而这其实却是个流传甚广的误传。明治时期的确算得重视教育,但甲午战争赔款,绝大部分分明都用作了进一步扩军备战。查《明治维新的国度》p.201:“明治政府早期推行的教育,最大困难是教育经费短缺,国家没有能力普及免费教育。日清战争胜利,日本获得巨额战争赔偿金。政府拿出1000万日圆(占赔款总额的2.8%)设立教育基金,将战争赔偿金直接用于教育事业。”对这笔赔款的使用,更多可见此: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zhanhoupeikuan/结论都是一样的:赔款中可考用于教育的仅占2.8%。偶有一些地方,游先生则似是过于从农史角度来解读了,以至于误读,如:p.256:清末黄景在其《东游日记》(明治五年,1872)中描述日本农村是:“入其国,见田园齐整如画,男女皆经营生业,风物极佳,古之所谓野无旷士,国无游民,不意于今日见之。”黄景这样赞美日本农村,反映了国内农村已少见这样如画的田园了。 按,这里黄景的口气,岂是在谈“国内农村已少见这样如画的田园了”?他所慨叹的,其实是晚清时去欧美日游历者常有的,大抵是“不意三代之治,复于今日见诸海外”而已,所着眼的乃是自己理念中的乌托邦,是从政治视野出发所看到的图景。书中另稍有些许别字:p.95:局限于很狭窄的地区——Levant(岛?)的小范围内:按,这里讨论蚕豆的原产地,Levant自是黎凡特(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并不是岛,此原文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不知为何刊发时编辑也未更正。p.153:川中独南部西光嘉定最盛,而鬻子于潼川:按,此系《农政全书》引文,“南部西光嘉定”不通,川中无“西光”这一地名,此应是“西充”,南部、西充、嘉定均为当时四川州县名p.178: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拆”应为“坼”,裂开之意


 农史研究文集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