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模式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03544859
作者:锁言涛
页数:283页

作者简介

《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去曲江模式》,分为破局、民生、城市、解惑、产业五大篇章,共计20万字,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典型案例,系统梳理、提炼了曲江新区2002年以来在城市建设、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本书与一座城市有关,它从一个侧面记述了近十年西安这座城市的变迁;本书与文化遗产有关,它反思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些新做法新实践;本书与开发区建设有关,它全面深入介绍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西安曲江新区8年来的发展成就;
本书与文化产业有关,它记录了一个欠发达地区城市的文化产业振兴之路;本书与中国改革有关,它探讨了在我们国家改革进入新的分水岭之际,广大的内陆地区城市应该如何继续前行的问题。
本书与“实战”有关,它以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西安曲江新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公共政策决策所涉及的一系列主要问题,为政府和各类文化企业组织决策者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路径与操作指南。

内容概要

锁言涛
资深战略咨询顾问,新势力文化传播公司、上海锦坤研究机构创始合伙人。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及顾问服务,服务过中国移动、方太、美的等多家国内名牌企业。近年来,开始专注于城市公共政策领域问题的研究,在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规划等领域,发展出一系列独特的、具有实操意义的研究方法。作为一个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管理实践的亲历者和观察者,其观点与见解广为政府决策者、企业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所接受与认可。


 西安曲江模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读后  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  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弥漫的远方  我多想沿着遥远又遥远的古道  寻找我梦中的大漠敦煌……有时候文章的写作就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提笔伊始,与《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开篇题记一样,我亦是以一首关于大漠敦煌的诗歌作为读后感的“眼睛”。为何会有这偶然的相遇?答案是,偶然的背后,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城市千年的光阴流转,是否终于不再是一袭模糊的背影或神话?“年迈”的敦煌能存世多久?那些遥远的风化的或者深埋的,是否将在岁月轮回中重生?  假如“创世纪”的大洪水再度来临,假如诺查丹码斯预言成真,假如“2012”城市真的毁灭,什么可以幸存?文化,只有文化。对于我心中的疑惑,这本书的开篇题记即予以了破解。如果一本书能打动你,你和作者必须在思想上有某些相似的方面,或是某种契合,唯有这样,一本书的灵魂才能融入你的内心。《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打动了我,不仅是因为它的开篇题记唤起了我对文化传承中城市表情的探索,还因为我借它的“眼睛”伫立都市繁华聆听历史足音,穿梭“时光隧道”目睹城市变迁,站在文化的活水源头上,“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深谋与远虑。一个异地人的忐忑西安,她不输于任何一座名城。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治、汉风唐韵,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她的辉煌。那秦砖汉瓦的厚重,兵马俑的气势磅礴,还有那丝绸之路蜿蜒千年的古韵,都能在这里寻到脉络。她似一条鲜活流动的长河,在历史与现代文明里自由穿越。如果说,西安是中国历史古城的一尊皇冠,那么,这本书的“主人公”曲江,就是这顶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目的明珠。其实,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的异地人来说,对于曲江我是陌生的。两年前,因着黄沙连天的苍茫里踵踵独行的万丈豪情,我由南而北,追寻遥远的历史江湖。那时,心中的江湖是梦里战国的江湖,是书里盛唐的江湖,是纸为沙场笔做利器的江湖。我所缺乏的,恰恰是“实战”的江湖。所以我的忐忑在于,对于这片土地,我始终是一个外来者。我的观察,无法来自于我自以为的很深的生活中,终还是有旁观的味道。但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独特掌纹,也有它的密码,即使自认为熟悉的,也潜存着一些看不见的脉络。所以,即使对于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来说,对历史的追忆,也常会陷入认知的误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往往因为身在此山中。  借一双实践的眼睛 才能看得更为澄明好在,《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来了。如同序言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先生向书中的主角们表达敬意一样,我亦对具有实践智慧的作者锁言涛先生表达无尚的敬意,实践,给了他一双冷峻犀利又极善观察的眼睛。他以独特的视角,以执著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现实负责的态度,跳跃式的记录历史与现实,把滔滔涌流的文化与第一手资料浓缩、汇集成一部记述城市变迁、反思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介绍开发区建设、记录文化产业振兴、探讨内陆城市改革及“实战”的集成。全书笔意纵横地铺写从远古浩浩荡荡走来的长安文化,以中国文化古城皇冠上的明珠曲江为纽带,缀联起破局、民生、城市、解惑和产业五大篇章,内容深沉厚重,结构大开大合。以历史的视野、文化的角度、文学的笔调,系统性地对古今的长安文明进行了一次广角的扫描和深层的剖析,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对曲江模式的走向作了前瞻性、大写意的勾画。有时,借一双慧眼,我们才能看得更为澄明。因为这一双冷峻犀利的眼睛,我才得以在喧嚣的时代看到这样一本沉静的书。才能有幸目睹一幅幅波澜壮阔又幽微入深的画卷,看到一个为人熟悉又鲜为人知的曲江。在这幅画卷中,不难理解为什么锁言涛先生会不厌其烦地描述关于长安历史文化的点滴,用极为繁复的笔触反复描摩,用第一篇【破局】“还我一个长安”中西安人闹的笑话与“存在于唐诗中的曲江”描述出历史的今时过往;用第二篇【民生】“李嫂的大明宫生活”与“道北的大明宫”拼贴出世俗的生活画卷……在这种叙述手法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曲江乃至整个长安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巨大裂痕,我们分明感到西安这座城市鲜活地在读者面前呼吸,感到整部作品充满了真实而又深沉动人的力量。从传承到穿越 将目光牢牢吸引的是这座城市的表情  从千古都城浩瀚画卷的触动里抽回思绪,再把目光转向西方,类似于这种关于各学科互相交叉的城市研究,瓦尔特•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一个优雅的典范。他对巴黎的观察,兼具研究者的严谨、作家的温情和城市漫游者无所不在的好奇心,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波德莱尔时期的抒情诗式的巴黎。《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呢?与瓦尔特•本雅明所不同的是,它不仅将诸多学科知识熔为一炉,而且在浩繁的资料中,能够以科学、独到的眼光和当代大文化观去洞见历史幽茫处的文化现象。它忠于实践又充满智慧的理论,既有庞大的历史背景及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把握,又有探幽入微式的精准透析。它不仅跳出曲江看曲江,亦跳出曲江文化看曲江文化,对这座城市作了开放式的统揽,还常常以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为切入点,实地“抓活鱼”后再作更为深入的阐析“烹饪”。在不遗余力的运用大量真实准确的史料、数据、事例诠释曲江的历史进程时,穿插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今诗文,并辅以大量的图片,汇集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城市表情,引领着读者款款进入,回味良久。在耐人咀嚼的表情中,将我的目光牢牢吸引的,是长安东去的往事,是这座城市曾经不可一世的命运。是她在历史里沉寂了一千三百年、在城市化道路上屈辱了三十年,从辉煌、失落、抵抗、挣扎到追随、突破的步履蹒跚,是她的雄心和魄力、她的使命感、她的探索,她的睡狮觉醒般重生的力量。将我的目光牢牢吸引的,是一千多年后,我们又通过什么去寻找这座城市的过往、去复原这座城市失落的记忆、去嫁接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保持着对未来不肯稍纵的想象?历史难以辨识,或扑朔迷离不可言说,然而,还是有人试图看清他们。又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我在《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的“时空隧道”里与主人公们相遇。他们的遭遇让我唏嘘,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动,他们的精神让我热血沸腾。历史的尘埃湮没了那些故事,但永远也湮没不了那些让人震撼的精神。如同被岁月的沙尘带走一切的敦煌能够在千年以后“王者归来”一样,一座城市隽永的表情存在纸中流淌成文字,让人寻绎着,一步步走向旷远。
  •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的手边,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将全书阅读完,算起来这该是我近期以来阅读密度最大强度最高的一天了,但是读罢掩卷,却并不觉得疲倦。不觉得疲倦原因,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本书的体裁和行文的风格;二是我自身对于曲江的好奇和向往;三是全文字里行间抑制不住洋溢出的那种弥足珍贵的理想主义气质和热血向上的创业者情怀。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愉悦而兴奋,不断的生发出一种要立马投身曲江大文化建设事业中去的冲动。首先,报告文学的体裁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少了学术研究的艰深,少了文学作品的隐晦。因为本书主题的原因,关于曲江模式(曲江奇迹、曲江神话)的“前世今生”最终以报告文学加以呈现,显然是当下曲江价值观和曲江精神向外输出的初级形式和最好形式。书的形式兼具社会学研究科学严谨和文学作品意蕴之美的双重特质,这使得这部20多万字283页的大部头阅读起来毫无障碍,并且给我自己文史的修养带来了一次不小的提升。是啊,作为已经在西安“客居”三年的武汉人,我能述说上的关于这片土地的典故历史还真的让人汗颜。其次,我是对这个叫做曲江的“区”存有无数的好奇和疑问的。作为一个和曲江没有多少历史渊源的外乡人(我的故土武汉也是和西安一样处于这个国家一线城市以外的潜力型内陆城市),我对于曲江的印象和看法比起西安本地人,会少些偏激,少些爱恨,因而会相对客观。我在这片古代帝王之都三年短期居留的时间,也恰恰是曲江乃至西安城市建设加大力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的三年,我有幸从一些侧面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偏见有错爱,有一厢情愿的偏执,也有嗤之以鼻的不屑,更多的是对这片迅速崛起的土地的向往和好奇。最后,那种西安人倔强的气质,还有新曲江人、新曲江建设者骨子里的那种执拗的信念,都在一次一次感染着捧书的人。千万人执着于一项事业,其中最动人的应该是共同的理想主义信念。有人说,理想主义会让你头破血流满身伤痕,没错,理想主义也许会不切实际,但是没有理想主义,那么理想就必然会“中道崩塌”,无以为继。我以为,除了本书扉页所说的“思考路径和操作指南”以外,这本书是有嵌入“教唆”基因的,对于有文化理想,对文化产业抱有期许的热血青年,它具有某种魔力,吸引着年轻人投身这项事业。我以为,这也该是本书的“义务”之一。我能够不觉疲惫的读完这本书,但是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启的曲江建设序幕展开至今,将近二十年的时光,这片土地的建设者们,却并不轻松。我想,曲江是相信厚积薄发的,曲江是相信卧薪尝胆、伺机而动的,这期间挫败过,忍辱负重过,但是没有轻言放弃,因为有一个信念始终在支撑着人们投身这项事业,那就是曲江的历史气象。书中的很多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里的新指的不是遣词造句,而是来自内里的创新,“解惑”篇中提到的建设文化管理机制创新的曲江政府,也就是取自国际经验的GNPO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非盈利组织运营模式,在这里,政府承担了西方国家非盈利组织的很多责任和角色,成为驱动文化市场繁荣的“第一推动力”。正是因为这一创新机制的建立,文化反哺成为了可能,所以曲江除了担当西安人眼里的“西安后花园”这一角色之外,更是一片创意产业大军出没的蒸蒸热土,文化创意产业一片欢腾,影视剧西安制造、秦腔复兴、古乐申遗、文化产业链打造、动漫产业突围、文化遗产改造与遗址区居民安置等等,还是那句话,令人无法不热血沸腾,通过这部文化报告,西安本地人会对西安城的“重返世界中心”计划更添几分自信;而外地人,则会备受感染。在阅读的初始,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它总结出了许多曲江建设遭遇困境时的创新实践。这些极具创新意味的城市建设方案是独创性的,比如,《破局》篇追述曲江早期起步的历史,恰到好处的将曲江度假区项目面临的“囚徒困境”(p39)与希腊神话中的“戈尔迪死结”(p44)联系起来,并以“大明宫倒叙法”为例,对投资价值链如何使一座城市在整个链条中不断得以升值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基于本地特色,向本书的读者群之一——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者们展示了一条更为开阔的发展线路。这个故事,这本书的意义不是单一政府决策层面的,它的真实价值远比这个厚重。全书基于大量翔实的数据调查,大篇幅的数据引用,而不是空洞的评论说教,在现实数据的基础上展开理性讨论,特别有说服力,使得我们对曲江近年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全局和深切的了解,所以我们更能理解这样之所以走这条发展路线的背景和依据。同时,这些理论成果,比如斩断“戈尔迪死结”的“亚历山大之剑”——加价回购,比如阿房宫遗址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比如临潼的“金融先导战略”等,能否恰当的运用到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改造事业至上,能否具备普适意义?这些经验理论是否真的如封面介绍所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路径和操作指南”,是否适宜全国其他地方学习?任何一个人的养成,都不可回避的烙印着他的成长背景、他生活的城市所具有的固有底色,我作为同样生长在内陆城市的武汉娃(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西安经常比照武汉,从各种数据对比上来衡量自己的发展水平),也相当关注这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路径,相比西安,武汉等大多数城市可供借鉴的地方有限,这无疑决定了“曲江模式”的独有性和“垄断性”,但是,我认为,以文化为旨归的城市建设在任何地方,都是有其内在的统一性的,所以,我并不怀疑这本书的借鉴意义。后记当初本科毕业决定报考西安,也是出于一种对这座城市非理性的喜爱,即便是到现在,我也无法清晰地说出爱它的理由,如今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对西安这片土地产生了更多更微妙的感情,所以平时都会敏感的关注到那些关于西安的文字,希望通过文字更加深入了解西安,除了历史、文化、经济,还希望从更深层次全面的读懂西安,快速并入这座城市的发展激流,并在这个进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现在,锁言涛老师引领着那些对这座城市怀有爱意的人们,通过一幕幕画面,一个个故事,一张张面孔,一份份红头文件,从容不迫的将这个城市的精神气慢慢铺陈开来……
  •     以一名喜欢文化而又生长在西安古城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惊喜。它使我看到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故纸堆里,而是可以从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感受它的力量,使文化不再是一种遥远的相望而可以近身感受。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赶鸭子上架,于是乎照搬全城复制,造成今日西安楼空空。。。。不敢恭维,不过是一时为了眼前的所谓政绩,坑害了一群老百姓。简单粗暴的抢地模式而已。。。
  •     段市长,这本书怕是花了高价吧?为啥不找个笔头好点的作者?
  •       满篇都是为城市化进程唱颂歌,竭力证明城市化大于文化文物的保护,可以和王军写的城记(祭)对照着看。曲江说白了就是一个名胜装修小区化的工作流水线典范,看看法门寺就知道了,给古刹加个现代装修风格的外壳,没有文化内涵,只有浮华豪奢,没有用料讲究的材质,只有仿古做旧的虚假包装,金玉其外,内里空空。中国现在的名胜已经是全面泛小区化式的装修了。
  •     对城市和文化的戕害!
  •     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农民上楼的卖地模式嘛,披一套文化外衣而已。比较在意拆迁补偿情况还有周边房地产的销售情况。这么大的投资,一旦资金跟不上泡沫破灭怎么办?以及感谢@dancebaby的精彩点评。
  •     一言以蔽之:烧钱
  •     远不止让人头脑发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