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眩》书评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9
ISBN:9787503312915
作者:朱朱
页数:225页

朱朱

曾经是一个很喜欢的诗人。但是现在已经弱了。也就是说,已经完蛋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是给人安慰的。在旅行的时候应该带上它。可以缓解你想要缓解的。因为它是一个诗人说出的“次要”的话(你可以看出一种几乎是必须的傲慢。不管朱朱在序中如何强调梁遇春和中国散文史)即使是里面那些其实不怎么地的专栏文章,也有一种真实的诚实的慢。可以抵消掉另外一种速度。最重要的,和韩东一样,朱朱是个不打折扣的南京人。

沉迷在明摆的一条死路

周六(发文前的上上周六)本市发布的黄色级别警告的大雨没有降临,直到今天午后才象征性的下了一阵小雨。也许,气象局长是球王贝利的拥趸。天阴着,凉爽了不少。我拎了马扎,手里卷着朱朱的散文集《晕眩》。我喜欢简装的书,柔软、可以哗哗的从头翻到尾,洗牌一样。僵硬的封面封底就古板了,简装的书方方正正,我给它攥成冰淇淋筒,松开手,还保持着优美的弧线。简单、富于变化,我所欲也。曾经向往过的一种自由就象海岸线,可以曲折、改变。神往的自由不可得,我可以随意翻着书,目光在胡同里优哉。周日的胡同和往常没什么区别。上了年纪的人填满了树与树之间的空隙(当然,还有私家车),聊天、下棋或打牌。有人在胡同里吃饭,桌上站着啤酒。分不清是午饭还是晚饭,已经接近黄昏了,吃饭的人似乎并不在乎饭时,他们对谈话和啤酒更有兴趣,开着一场冗长的主题偏离的会议。我以前想象不出除了休息日以外的日子,有很多人无事可做,事实上胡同里总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在游弋,他们甚至有专业的摄影器材。我发现他们的表情有时比老年人还要懒散。我自己是越来越懒了,过去在图书馆泡一下午,现在却因为不愿意走那么十几分钟而窝在家里睡觉,偶尔下下棋,翻翻书。路面上落满了槐花。淡黄色、细小的花瓣,已经死去多日,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不显得脏。我的视线越过书,凝固在她们的躯体上,几秒钟前读到的句子随着目光的转移而消散。一位清洁工蹬着三轮车经过我,又倒回去几米,他慢吞吞的下车,拿了扫帚,反身折进另一条胡同。胡同起到过滤或慢放镜头的作用,进入胡同,一切便平缓多了,车、人的速度慢下来。鸣笛和疾驶不受欢迎,会得到戴着红袖标老大妈横眉冷对的青睐。每条胡同都毫无例外的种着花草,人们不想因为足以遮天蔽日的树木的存在而丧失了对栽培的热情。六条有个小卖店的门脸被各种花草箍的那个瓷实,不留意根本看不见。提到它,我就想起北京另外两个著名的胡同,百花深处和锦绣花园。绿色植物占据了北京的全部胡同,北京人没有不爱养花的。花草迎风摆动,女人光滑的小腿迎着我的注视摆动。有时候,局部比整体重要和美丽。比如我看到的小腿的主人很可能相貌丑陋。灰色古老的四合院墙成为背景,越过小腿的主人,往上是长满了野草的屋脊、伸展开的树枝。在往上就没得瞧了,北京大多是灰蒙蒙的天。一切日常影像,投射在书面,便奇异的产生特殊的寓意。看山不是山,而是一种含糊不清,令人沉迷的意味。“午后有一场雷暴雨,山风吹来的时候,令人想起蒙克的那副《嚎叫》;大殿在我身后,四周是绿色、灰蓝色的漩涡,好像经过一个漫长而无日照的冬天。。。透过雨雾和山道,我再次看见自己像一条甲壳虫----卡夫卡《变形记》里的格利高里----往山上爬来。”我从没读过朱朱的诗歌,但在散文中看得出来,文字像他举的甲壳虫例子,起到一种认同和保护的作用:“诗歌会带给我自尊、勇气和怜悯。”他承认,诗歌也只能勉为其难,“我从不认为自己真正写过什么。”刚开始读朱朱,发现他有些装,有的散文俨然是格言警句的拼盘。经院气太重,或者说太优雅了。朱朱管它叫“精致”。精致的痛苦精致的写作精致的心情。。。也许是我挑剔,朱朱写诗写顺手了,顺带着就把散文也这么写了。把文中的诗句剃掉,读到的仍旧是诗。里面最长的文字叫《一个夏天的札记》,有主标题、副标题和题记,它繁琐、隐晦、点到为止。“在山里,在那儿你自由自在。”海拔超过5000米,植被依山势变化。这样,文字便有了高度和内涵。至于是不是真的达标了,我说不好,但他的这篇长文叫我想起了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和知堂老人的《山中杂信》,赞赏指数很高的联想唔。我斜靠在墙角读朱朱的文字。墙分不清是古老的,还是新近翻修的。日子过多了,于我就发生了强烈的混淆。有时明明是刚经过的事,但总以为曾经发生,我的记忆还会助纣为虐的为其寻找证据。恍惚记得几天前我就是这么靠在墙上,目光在书页和书页之外游离。那时我已得出了结论:朱朱的文字是浴室门上的一片毛玻璃,它分割了现实和梦想,制造了与众不同的一种梦幻:通过书写来实现他想要的生活。毛玻璃后的玉体,依赖我们的想象存在。因为她可能衰败、丑陋。这就回到了开始说的局部理论,我们凭着想象和感觉活着。但没人真正跟着感觉走,那样的话,不是傻子就是疯子。很多人想那么做,只是想想,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活和想象,楚河与汉界。我不能“在月光下听见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和树叶、溪流里的鱼一起跳跃。”但仍被朱朱的文字小小的感动了一下,就像“黄檀迟放它的叶子。”我这个年纪,看电影,别人唏嘘时我倒嘿嘿乐,看电视剧,就是成心找乐子(中国的导演有别人不可逾越的地方,就是把悲剧拍成喜剧,把喜剧拍成闹剧,把闹剧拍成哑剧。)。书籍方面,小说看的越来越少,诗歌差不离忌了,散文正对我胃口。朱朱的笔法,适合少时迷恋文学的人。也就是我这类人,虽然觉得盗墓和那多看着痛快,但毕竟以为狗肉上不了台面。文青文中的书架,可是脸面呀。(我真磨叽。。。)稍微阴沉的光线使书页柔和,看着很舒服。朱朱描述南方,南京、九华山和云南。我觉得让他在北方,干脆就在北京生活几年,他笔下的北京也与南方并无差别。使惯了羊毫,即便换了狼毫也纤秀奢靡,他早被诗歌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浸泡得柔情万种(文坛张国荣?),甚至腐败发酵成加饭米酒了。出于对诗歌的热爱和本能,他不在乎在文中大量插进诗歌而对散文本身的破坏,也许他根本没发觉。同样是诗人写散文,(对云南情有独钟的)于坚就少了很多诗的元素;而同样描写云南的阿来,多了大气和硬朗,是不是由于阿来不是诗人出身的原因呢?以我有限的阅读得出结论:经院的、贵族的散文写法在中国已经式微,新一代的作家崇尚直接、另类,抛弃了引经据典和痛如切肤(无论是不是真的痛如切肤)。也有少数的后浪,试图传薪,例如80后的刘卫东(〈指尖流水〉,刘卫东著,湖南美术出版社05年2月第一版),笔法风格尽管惟妙惟肖,但总体轻浮了些,比不上那些世家子弟。(例如林白的〈枪,或以梦为马〉华文出版社02年1月第一版。收录的作品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这种文体难以分清的现象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就有了。)“你的怀乡病已经创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国家”朱朱引用了一位地中海诗人的诗句。之后他写到,“我知道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使你感到他既来自过去又来自未来。”很有趣,这是他献给他的朋友、学院派著名诗人宋琳的文字,并以另一个诗人的话结束本文。而宋琳在多年前一场喧嚣的实验诗歌的浪潮过后销声匿迹,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不禁对宋琳式的作家担心,比如阿城、或是朱朱。他们在离开的时候未必放弃,但对自己苛刻的要求使得他们以后的文字锐减,他们不想欺骗和敷衍自己。事实上,这类写作者的文字不一定怎么怎么好。我不止一次的翻开《晕眩》,总象刚刚开始阅读,这说明我的印象极其浅淡。好处是模糊的记忆叫我在重新阅读时引起不同的想象。朱朱的散文散发着贵族的优雅、迷幻剂的欺骗以及橡皮筋一样的弹性:他的文字使你一次次对生活充满渴望又一次次的败退下来,在打转儿,眩晕。他与真实的距离是不确定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精心打磨,它造成了不同时间阅读感觉就不同的后果。我猜想,这是诗人写散文的特质。(阅读于坚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没这么强烈。)他们的确高于普通的作家,在他们那儿,写作不是工作,而是圆满生命的方式。在回答“你最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诗人”时,朱朱答非所问的给出了他理想中老去的结局,“或许是在一座公园里,一个在内心已经获得了安宁的老人,他的椅子,他的帽子,他的书,他的肩周炎,太阳的光圈正在缩小,幕落。”这种诗意的结局,全然不理会世俗(世俗更不会在意它)。朱朱曾两次辞去工作,一次在政府机关,一次在大学。而且在最后一次辞职时补办了他认为不可缺少的一道手续:“对着系主任的那张见到我就立刻堆起了笑容的脸上打了一拳。”作为惩罚,1999年前后,诗人过着俭省的日子。但他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自由和时间。“每年我用在旅行上的时间至少一个月。”除了书写,这也是他不同于“正常人”的地方:敢于放弃。在韩寒给文坛定了“屁与逼”的结论前20年,朱朱就轻蔑的称诗坛是“软体动物”。朱朱始终高举着诗歌的大旗,单枪匹马。(还有残雪)独立写作,独立思考不比和保持童身的初恋结婚,且一昏到死没有外心容易多少。后来的一些同类,则出没在饭局上,视那个有实无形的咸菜坛子如呕吐物,比如狗子、冯唐和王小峰,他们以人们认为他们是圈里人为耻。不管何种方式,他们的书写,不同程度上摆脱了世俗的影响。朱朱他们处境窘迫,读者数量象40岁妇女的经血,逐渐减少。王小峰他们好过多了。原因是他们的写法越来越口语化,乔装成草根阶级,并对自己的晨起沾沾自喜。也难怪,现在作家里的爷们越来越少了。为了切合传统的写作,我引用朱朱引用过的一首诗的片断来结束我的唐僧文章。加拿大女诗人阿特伍德的句子这样论证生活(我对此深表遗憾并厌恶的喜欢下面的6行字):“我要结束这一切,这种紧贴墙壁的生活,沉默无言,缺少色彩,完全由光线构成,这种生活只有景象,割裂,且遥远,明摆的一条死路。“(嘿嘿,女诗人没住过北京的胡同,北京很少有死胡同。贵族写法就是手淫,不在意读者,不在意读者是否爱看,是否看得懂,自己爽了就行。)有些语言只存在文艺上,要是你对一个女孩真的说出类似“你离我只有零点零一厘米,五分钟之后,我将会爱上你”的话,那么你将在距你零点零一厘米的眸子里看到一个不折不扣的傻逼。所以,文艺中一定有贵族消费人群,他们才不管是不是死路一条呢。附:我一直把《晕眩》看成眩晕,直到在豆瓣上搜索,才发现。。。又晕又眩!


 晕眩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