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自选集精华本》章节试读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4月1日
ISBN:9787544316828
作者:周国平
页数:305 页页

《周国平自选集精华本》的笔记-正文 - 正文

幸福的悖论
我只想补充一句:强的男子可能对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人面前倾倒。
性爱五题
一 女人和自然
一个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诸如功名之类,都是奢侈品。
当我独自面对自然或面对女人时,世界隐去了。当我和女人一起面对自然时,有时女人隐去,有时自然隐去,有时两者都似隐非隐,朦胧一片。
女人也是自然。
文明已经把我们同自然隔离开来,幸亏我们还有女人,女人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最后纽带。
男人是被逻辑的引线放逐的风筝,他在风中飘摇,向天空奋飞,直到精疲力竭,逻辑的引线断了,终于坠落在地面,回到女人的怀抱。
男人一旦和女人一起生活便自以为已经了解女人了。他忘记了一个真理: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也许,对待女人的最恰当态度是,承认我们不了解女人,永远保持第一回接触女人时的那种新鲜和神秘的感觉。难道两性差异不是大自然的一个永恒奇迹吗?
我确信,两性间的愉悦要保持在一个满意的程度,对彼此身心差异的那种惊喜之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 爱和喜欢
爱就是对被爱者怀着一些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他)冻着饿着,担心她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到她有朝一日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瓷器。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
三 风骚和魅力
“性感”是对一个女人的性魅力的肯定评价,”风骚”则用来描述一个女人在性引诱方面的主动态度。
调情之妙,在于情似有似无,若真若假,在有无真假之间。太有太真,认真地爱了起来,或全无全假,一点儿不动情,都不会有调情的兴致。调情是双方认可的意淫,以戏谑的方式表白了也宣泄了对于对方的爱慕或情欲。
昆德拉的定义是颇为准确的:调情是并不兑现的性交许诺。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她的魅力不但能征服男人,而且也能征服女人。因为她身上既有性的魅力,又有人的魅力。
好的女人是性的魅力与人的魅力的统一。好的爱情是性的吸引与人的吸引的统一。好的婚姻是性的和谐与人的和谐的统一。
性的诱惑足以使人颠倒一时,人的魅力方能使人长久倾心。
大艺术家兼有包容性和驾驭力,他既能包容广阔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又能驾驭自己的巨大才能。
好女人也如此。她一方面能包容人生丰富的际遇和体验,其中包括男人们的爱和友谊,另一方面又能驾驭自己的感情,不流于轻浮,不会在情欲的汪洋上覆舟。
四、嫉妒与宽容
性爱的排他性,所欲排除的只是别的同性对手,而不是别的异性对象。
可是,什么是嫉妒呢?嫉妒无非是虚荣心的受伤。
虚荣心的伤害是最大的,也是最小的,全看你在乎的程度。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离也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五 弹性和灵性
弹性是性格的张力。有弹性的女人,性格柔韧,伸缩自如。她善于妥协,也善于在妥协中巧妙地坚持。她不固执己见,但在不固执中自有一种主见。
弹性的反面是僵硬或软弱。和僵硬的女人相处,累。和软弱的女人相处,也累。相反,有弹性的女人既温柔,又洒脱,使人感到双倍的轻松。
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灵性的反面是浅薄或复杂。和浅薄的女人相处,乏味。和复杂的女人相处,也乏味。有灵性的女人则以她的那种单纯的深刻使我们感到双倍的韵味。
所谓复杂的女人,既包括心灵复杂,工于利益的算计,也包括头脑复杂,热衷于抽象的推理。在我看来,两者都是缺乏灵性的表现。

爱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就不易发生爱情。当然,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发生爱情。爱情的发生,在有所接触又不太稔熟之间,既有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象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
只是迷恋,并不心疼,这样的爱还只停留在感官上,没有深入到心窝里,往往不能持久。
食欲引起初级革命,性欲引起高级革命。
一切迷恋都凭借幻觉,一切理解都包含误解,一切忠诚都指望报答,一切牺牲都附有条件。
悲观•执着•超脱
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
爱情不风流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是灵魂的事。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昵仅是它的结果。 相反,在风流韵事中,灵魂并不真正在场,一点儿小感情只是肉欲的佐料。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极认真。正因为此,爱情始终面临着失败的危险,如果失败又会留下很 深的创伤,这创伤甚至可能终身不愈。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其实是很谦卑的。”爱就是奉献”——如果除去这句话可能具有的说教意味,便的确是真理,准确地揭示了爱这种情感的本质。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需要一份格外的细致。爱是一种了解的渴望,爱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 地想了解她的一切,把她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当作最珍贵的财富接受过来,精心保护。
幸福和痛苦
逝去的感情事件,无论痛苦还是快乐,他们都一度如何使我们激动不宁,隔开永久的时间再看,都是美丽的。
女人和男人
男人期待于女人的并非是一位艺术家,而他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她会不会写诗无所谓,只要她自己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首充满灵感的诗。
聪明的女人能够欣赏着男人所谓的聪明。
也许,男人是没救的。一个好女人并不自以为能够拯救男人,她只是用歌声、笑容和眼泪来 安慰男人。她的爱鼓励男人自救,或者,坦然走向毁灭。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部是损害。
老天知道,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多么爱女人,也多么爱哲学!
两性之间,只隔着一张纸。这张纸是不透明的,在纸的两边,彼此高深莫测。但是,这张纸 又是一捅就破的,一旦捅破,彼此之间就再也没有秘密了。
你占有一个女人的肉体乃是一种无礼,以后你不再去占有却是一种更可怕的无礼。前者只是侵犯了她的羞耻心,后者却侵犯了她的自尊心。
肉体是一种使女人既感到自卑、又感到骄傲的东西。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 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对于异性的评价,在接触之前,最易受幻想的支配,在接触之后,最易受遭遇的支配。
其实,并没有男人和女人,只有这一个男人或这一个女人。
婚姻
好的婚姻是人间,坏的婚姻是地狱,别想到婚姻中寻找天堂。
人终究是要生活在人间的,而人间也自有人间的乐趣,为天堂所不具有。
无论如何,你对一个女人的爱倘若不是半途而废,就不能停留在仅仅让她做情人,还应该让她做妻子和母亲。只有这样,你才亲手把她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你们的爱情也才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至于这个过程是否叫做婚姻,倒是一件次要的事情。
在夫妻吵架中没有胜利者,结局不是握手言和,就是两败俱伤。
把自己当作人质,通过折磨自己使对方屈服,是夫妇之间争吵经常使用的喜剧性手段。一旦这手段失灵,悲剧就要拉开帷幕了。
性爱心理学
恋爱是青春的确证。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还能恋爱,就证明他并不老。
女子乍有了心上人,心情极缠绵曲折:思念中夹着怨嗔,急切中夹着羞怯,甜蜜中夹着苦恼。一般男子很难体察其中奥秘,因为缺乏细心,或者耐心。
有时候,女人的犹豫乃至抗拒是一种期望。期望你来攻破她的堡垒。当然,前提是“意思儿真,心肠儿顺”,她的确爱上了你。她不肯投降,是因为她盼望你作为英雄去辉煌地征服她,把她变成你的光荣的战俘。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
两性之间
只用色情眼光看女人,近于无耻。但身为男人,看女人的眼光就不可能完全不含色情。我想不出在滤尽色情的中性男人眼里女人该是什么样子。
在男人心目中,那种既痴情又知趣的女人才是理想的情人。痴情,他得到了爱。知趣,他得到了自由。可见,男人多么自私。
女人有一千种眼泪,男人只有一种。女人流泪给男人看,给女人看,给自己看,男人流泪给上帝看。女人流泪是期望,是自怜自爱,男人流泪是绝望,是自暴自弃。
吸引异性的两种方式:一、显示风趣、智慧、活力,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二、显示忧愁、伤痛、深度,勾起对方的同情心。活力和深度的统一,吸引力达于极致。
可是,显示毕竟是表演,在口味更天然或更精致的对手那里就只能引起反感了。
婚姻与爱情
正像恋爱能激发灵感一样,婚姻会磨损才智。家庭幸福是一种动物式的满足状态。要求两个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既融洽相处,又保持独特,未免太苛求了。
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衡量婚姻的质量,一是它的爱情基础,二是它的稳固程度。这两个因素之间未必有因果关系,所谓“佳偶难久”,热烈的爱情自有其脆弱的方面,而婚姻的稳固往往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实际因素。两者俱佳,当然是美满姻缘。然而,如果其中之一甚强而另一稍弱,也就算得上是合格的婚姻了。
“我们两人都变傻了。”
“这是我们婚姻美满的可靠标志。”
消费=享受?
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 德",据他说,恺撒、亚历山大都是视享受生活乐趣为自己的正常活动,而把他们叱咤风云 的战争生涯看作非正常活动的。
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纯粹泄欲的色情活动只是性消费,灵肉与共的爱情才是性的真享受;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而言之,真正的 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享受和消费的不同,正相当于创造和生产的不同。创造和享受属于精 神生活的范畴,就像生产和消费属于物质生活的范畴一样。
人类的敦煌
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之际,敦煌又成热门话题。对于国人心中的这段痛史,我印 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敦煌是中华文物的顶级宝库,但是,这个宝库中的一大部分文物已经不在敦煌,也不 在中国,而是流散到世界各地了。
第二,敦煌学是国际上的显学,但是,这门以中国古代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多分支学科的大本 营却不在中国,而在譬如说日本或者法国
斯坦因和伯希和盗走的文物至少都缴给了各自的国家,被他们的博物馆精心收 藏起来,日后尚可供赏析研究,而这些同胞所获的赃物却统统进了私宅,然后又大量地流失 于市场,敦煌这一部分藏品的数量和面貌已经成了永远不可知的谜。
因此,封闭了几乎一千年的藏经洞真是开启得不是时候,等待着它的宝藏的只有两种前途, 不是沦落异国,便是毁于故乡。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一八四八年五月,海涅五十一岁,当时他流亡巴黎,贫病交加,久患的脊髓病已经开始迅速恶化。怀着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拖着艰难的步履,到罗浮宫去和他所崇拜的爱情女神告别。一踏进那间巍峨的大厅,看见屹立在台座上的维纳斯雕像,他就禁不住号啕痛哭起来。他躺在雕像脚下,仰望着这个无臂的女神,哭泣良久。这是他最后一次走出户外,此后 瘫痪在床八年,于五十九岁溘然长逝。
海涅一生写得最多的是爱情诗,但是他的爱情经历说得上悲惨。他的恋爱史从他爱上两个堂 妹开始,这场恋爱从一开始就是无望的,两姐妹因为他的贫寒而从未把他放在眼里,先后与凡夫俗子成婚。然而,正是这场单相思成了他的诗才的触媒,使他的灵感一发而不可收拾,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奠定了他在德国的爱情诗之王的地位。可是,虽然在艺术上得 到了丰收,屈辱的经历却似乎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永久的伤痛。
在海涅一生与女人的关系中,事事都没有结果,除了年轻时的单恋,便是成名以后的逢场作戏。惟有一个例外,就是在流亡巴黎后与一个他名之为玛蒂尔德的鞋店女店员结了婚。我们 可以想见,在他们之间毫无浪漫的爱情可言。海涅年少气盛时曾在一首诗中宣布,如果他未来的妻子不喜欢他的诗,他就要离婚。现在,这个女店员完全不通文墨,他却容忍下来了。
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
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不愿做星宿。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人是难变的。走遍天涯海角,谁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改变的只是场景和角色。
旅+游=旅游?
从前,一个“旅”字,一个“游”字,总是单独使用,凝聚着离家的悲愁。“山晓旅人
去,天高秋气悲”。“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真有说不出的
凄凉。
另一方面,庄子“游于壕梁之上”,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游”字又给人一种逍遥
自在的感觉。
也许,这两种体验的交织,正是人生羁旅的真实境遇。我们远离了家、亲人、公务和日
常所习惯的一切,置身于陌生的事物之中,感到若有所失。这”所失”使我们怅然,但同使
我们获得一种解脱之感,因为我们发现,原来那失去的一切非我们所必需,过去我们固守着
它们,反倒失去了更可贵的东西。
一切意义都寓于过程。
孤独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真实
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许多真实中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最令人厌倦的是一半对一半。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
“以真诚换取真诚!”——可是,这么一换双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诚了吗?
哲学
春天是诗人的季节,秋天是哲学家的季节。

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
不纯净的美使人迷乱,纯净的美使人宁静。
女人身上兼有这两种美。所以男人在女人怀里癫狂,又在女人怀里得到安息。
人生
人生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而只是被时间的流水卷走罢了。
人生中的有些错误也许是不应该去纠正的,一纠正便犯了新的、也许更严重的错误。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试验。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无妨。也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不踏实。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功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前者对人生看得太透,后者对人生看得太浅,两者得出相同的结论:人生没有意思。
 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
习惯的定义:人被环境同化,与环境生长在一起,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所谓环境,包括你所 熟悉的地方、人、事业。在此状态下,生命之流失去落差,渐趋平缓,终成死水一潭。
那么,为了自救,告别你所熟悉的环境吧,到陌生的地方去,和陌生的人来往,从事陌生的 事业。
人一生中应当有意识地变换环境。能否从零开始,重新开创一种生活,这是测量一个人心灵 是否年轻的可靠尺度。
超脱
守财奴的快乐并非来自财产的使用价值,而是来自所有权。
读书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态度
平时我受不了爱讲废话的人,可是,在某些社交场合,我却把这样的人视为救星。他一开口,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保持缄默,不必为自己不善于应酬而惶恐不安了。
在某一类人身上不值得浪费任何感情.哪怕是愤怒的感情.
我把这一点确立为一个原则.叫做:节省感情。
在不能说真话时,宁愿不说话,也不要说假话。
必须说假话的场合是极其稀少的。
不能说真话而说真话,蠢。不必说假话而说假话,也蠢。
如果不说话也不能呢?那就说真话吧,因为归根到底并不存在绝对不能说真话的情况,只要你敢于承担其后果。
世态人情
假如某人暗中对你做了坏事,你最好佯装不知。否则,只会增加他对于你的敌意。 他因为推测到你会恨他而愈益恨你了。
大智者必谦和,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两种人最自信:无所不知者和一无所知者。
撒谎是容易的,带着谎话活下去却是件麻烦事。 撒了谎,你就成了谎话的奴隶。 为了圆谎,你不得不撒更多的、也许违背你的心愿且对你有害的谎。
风中的纸屑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太简单一些了吧?活生生的人总是被领着也被拖着,抗争着但终于不得不屈服。
昔日的同学走出校门,各奔东西,若干年后重逢,便会发现彼此在做着很不同的事,在名利场上的沉浮也相差悬殊。可是,仔细一想,你会进一步发现,各人所走的道路大抵有线索可寻,符合各自的人格类型和性格逻辑,能说得上是各得其所哦!上天借种种偶然性之手分配人们的命运,除掉特殊的天灾人祸之外,它的分配基本上是公平的。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基督都不留文字,却招来了最多的文字。
人都是崇高一瞬间,平庸一辈子。
有谁懂得群山的心事?
夜是不会消失的。我知道,它藏在白天的心里。
花一现,流星一闪。
哪朵花不是昙花?哪颗星不是流星?
是的,人生是很简单的。可是,如果一个人麻木了,对于他一切都是很简单的。
胖女人的气味像面包房,瘦女人的气味像白菜窖。
强奸和诱奸——除此之外,公牛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得到母牛呢?
洗脑子和砍脑袋——除此之外,强权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消灭异端呢?
吝啬
对己节俭,对人吝啬的人是守财奴;对己挥霍,对人吝啬的人是利己主义者;对己节俭,对人慷慨的人是圣徒。
一个仗义施财的人,如果他被窃,仍然会感到不快。这不快不是来自损失本身,而是来自他的损失缺乏一个正当的理由。可见人是一种把理由看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动物。
“拿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做人情,我们是十分慷慨的。”某位智者如是说。——这算好的呢。有些人是这样的:即使自己用不着,如果你很需要,他也不肯给你。因为,一、如果有一天他用得着了怎么办?这是出于吝啬。二、他嫉妒你由此得到的满足和快乐。
东西方文化
人类基本的真理始终是相同的,变化的只是对它们的表达以及那些次要的真理。
常常听人叹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思想家?什么时候我们才有自己的世界级大思想家?”我答道:难道这很重要吗?凡是大思想家,既然是世界级的,就是属于全世界的,也是属于你的。思想无国别。按照国别选择思想家的人,真正看重的不是思想,而是民族的虚荣。
作为英国人,毛姆生下来便是基督徒,而基督徒是把天主教视为异教的。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完全可能生在德国南方,成为一个天主教徒,那样他就要因为并非自己的过错而作为异教徒受惩罚了。这未免太荒谬。这样一想,他从此不信教了。
中国要真正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大国,就必须改变文化的实用品格。
文化现象
我发现,许多时候,我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脑子里只是在做着各种文字的排列组合。
这肯定是以文字为生的人的通病。
人生况味
一切都会成为往事,记忆是每个人唯一能够留住的财富,这财富仅仅属于他个人,任何人无法剥夺,他也无法转让给任何人。一个人的记忆对于另一个人永远是一种异己的东西。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忆是可靠的财富。相反,他几乎不可避免得会变形和流失,在最好的情况下,则会如同生命之物一样生长成一种新的东西。

《周国平自选集精华本》的笔记-人类的敦煌 - 人类的敦煌

我们已经很当然地认为外国人掠走中国文物是对我们的民族犯罪,有朝一日倘若我们还当然地认为中国人破坏中国文物是对人类的犯罪,我们才算真正从敦煌痛史中吸取了教训。 那么,我期望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一次证明我要提出的第三个假设:如果敦煌文献未曾大规模外流,敦煌学的大本营就不会再日本或者法国。
這是周國平在2000年對敦煌的反思。
余秋雨的《道士塔》(選自《文化苦旅》,該書最早一個版本出版于1992年)中则写道:
“ 不止是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比我恨得還狠。他們不愿意抒發感情,只是鐵板著臉,一鑽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獻。文獻的膠卷可以從外國買來,越是屈辱越是加緊鑽研。我去時,一次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正在莫高窟舉行。几天會罷,一位日本學者用沉重的聲調作了一個說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几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
  中國的專家沒有太大的激動,他們默默地离開了會場,走過王道士的圓寂塔前。”
當時讀到這裡便覺得彆扭,因為我想起了周國平筆下的反思,兩者實在相差不少。
重提此事是因為今天在雅虎看到了一個關於余秋雨的專題。
http://news.cn.yahoo.com/wenhuayuqiuyu/


 周国平自选集精华本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