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书评

出版日期:2016-8-1
ISBN:9787540476885
作者:白落梅
页数:272页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

书中用抒情的体例来叙述传记,读来让人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就像有人评价说她的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冷艳的剑,她优雅的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的飞蛾扑火,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我们随着她温柔的笔触去聆听,去寻找,用尽青春只为寻找你,是无奈,是深情,亦是徐志摩的写照。

不让爱停留

关于徐志摩,古往今来有太多人对他的人、他的诗、他的红颜进行探究与叙述,众多的书籍也好、评论也罢都已将他生平的一切从各个角度剖析殆尽,而对于我来说,便也没有比这些作者、评论家有更深刻和独到的见解了,所以在此,只谈书、不谈人。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新文体。本以为这是徐志摩的自传,却在知道是他人所做时稍显失望,但又在打开书本后眼前一亮,作者颠覆了自我的认知中所熟识的传记文体,没有按照徐志摩从出生到逝世的顺序,也没有按照他人角度上观察徐志摩的各方面出发,更没有从徐志摩的诗歌或红颜入手进行他各阶段的阐述,而是以一种散文的形式将视线截断,一缕放在了社会背景、一缕放在了红颜知己、一缕放在了诗歌等,分散得极开,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正符合了散文的文体。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新气息。众人所知,传记通常不会有唯美的气息在其中,它应该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刻板而又有次序,它不会有“小楼独坐,半炉香燃尽”的恬淡,也不会有“萦绕不尽,转眼天地清明”的释然,更不会有“世间多少无力的情缘皆为劫数,来来去去总是别无他法”的无奈,传统的传记应该只是表达所述之人的情感,从未见过有如此“离经叛道”不走寻常之路的传记,它有着所述之人的感情,也处处流露着作者对笔下之人的情感,也许会有刻板之人认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这并不是一部好的传记应该有的方式,但,就是这种敢于打破旧格式,敢于冲破旧束缚的新气息才是新时期读者想要感受到的,才是真正可以吸引对人物了解甚少的人群在不知不觉坐下品茶的一刻便走入他的世界。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新生命。对我而言,徐志摩只是停留在儿时课本中的“再别康桥”,但在作者眼中他的一生都是“康桥”给予的生命,而徐志摩也是这么认为“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不管是哪一句话都强调着“康桥”在其一生中不可否定的地位。读书时期,我们读着“康桥”,却总是对他与几位红颜之间发生的故事更为感兴趣,可以说是过于八卦了,但在学术者眼中这些都是研究其一生所著的绝好资料,而在作者眼中,康桥教会了他写诗,康桥让他与梦中女神携手同游,康桥是他与发妻张幼仪了断尘缘,自此只为爱存活的起点。读过徐志摩诗的书友都了解,他近乎每一首诗都在谈的都是一个字“爱”,而他的爱皆由“康桥”而生,通读作家白落梅的这部徐志摩传就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点,作者运用有别于市场上的其他传记的写作手法创造出了独特的白氏唯美传记,送给我们这群读者闲暇幽静中的一缕书香。

《只为寻你》

遥看古今,风流人物无数,唯属志摩风流之最雅,避开“风流”之俗事,也只为寻心中所爱,无人能及,无人能道,纵观各界,有谁有此胸怀,有此之决意?白落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徐志摩的前生后世,有怜张幼仪之悲,有崇志摩文采之出众,有惜林徽因为爱所决意,更有叹人间情爱三生注定。封面女子,娉婷婉约,头发飘逸,手执白玉兰,看不到神采,但断定是志摩之爱恋,林徽因。她如白莲般纯洁,是绝代佳人。十六岁的花漾春季,开启了徐志摩一生为爱追求的夙愿。《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人生最无奈的要属爱情,“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对于爱情的憧憬,打破了常规的人理之道,抛妻弃子只为康桥下的林徽因携手共伴,可是一切只是灰烬,如烟花散尽,只留回忆在康桥。持家有道的张幼仪为家付出,没有过多的言语,相夫教子,婆媳和睦相处,甚至都不奢望徐志摩多看一眼,媒妁之言注定有着千万种无奈,舍痛割爱,把自己的天拱手相让,又何必不是一场解脱,在这中间哪怕自己受尽万般折磨,也将苦楚放于心中,做到不悲不气,从容面对,豁达的心,宽容的爱,是此女子最善良也是最现实的做法。上天总是如此不公,让她失去爱人,也将爱子带走,人间之痛莫过生离死别。所有的困难也将此女子变得更加坚强。我悲幼仪太善良,我悲上天太造化弄人,我悲媒妁婚姻的现实,更悲志摩之冷酷。冷酷离婚转身用热情去寻找康桥之情,人生太过戏剧,相遇,相恋,转身离开都只在一瞬间。原以为爱情就在那,现实却是遥不可及,像幻影般的存在于脑海中,她的颦,她的雅,她的温柔与才华,他们的爱情如影子般埋葬在康桥之下。“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或许,于志摩内心这是对爱情的向往,更是因为得不到而更加期待。我们不批判任何人的爱情,但人生总是公平的,得到和失去是只是一世轮回。月色苍苍,本应是普通百姓人家温暖团聚时刻,徐志摩看着躺在烟榻之上的陆小曼很是心疼。或许是报应,抛妻弃子让他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陆小曼的歌舞升平,沉醉烟榻,打破了志摩平静的生活,为了她的快乐,他不得不像现实低头,他写稿挣钱,她肆意挥霍,他珍惜情感,她只留恋烟榻,他万般苦恼,她却快乐于歌舞。或许时光让他留恋曾经的快乐,或许他想要解放自由,又或许他开始厌世,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二十五岁的徐志摩,死于空难,这一切的结束,让三个女人都为之伤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如此桀骜一生的志摩为爱抛妻弃子,为爱寻找于康桥,也为爱奔波现实。

将冷暖阴晴的生活演成传奇的徐志摩

我之前读过白落梅著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者称赞其散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可见白落梅是一个带有梅花气息的女子,而且她写的人物传记,更是唯美婉约,她写林徽因,写张爱玲,仿佛活脱脱一个才女走进你的视野,让你为她的一生唏嘘不已。如今我正在读的是白落梅著的《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这本书她写的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才子,我先不说他的名字,我先吟诵一段他的作品吧,“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你该知道了吧,徐志摩。这位用35载春秋就换得后人无比崇拜的才子,还因为他的生命中有过三位民国奇女子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可见才子佳人的情感纠葛,让徐志摩的人生更加传奇。我曾想,这个35岁的男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徐志摩是否还留有遗憾呢?恐怕后人都无法厘清了。大家熟识徐志摩,除了他的作品,还有就是他的情感生活。白落梅依然是沿袭她的写作风格,用她优美的文字去记述民国才子短暂的一生,这里没有幽怨,没有惋惜,只有从女性的角度去写一个文人,写他的情感,写他的才华。白落梅的文字清淡,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揉尽了女性的柔美。从文字创作上看,我觉得她应该属于四五十年代的文人,而实际她很年轻。随便贴上一段她的文字,让你也感受一下她的文字魅力。“初夏,江南的烟雨像轻描淡写的诺言若有若无,美丽亦不安。多少人,多少事,随着深流浅行的光阴就这样草草过去了,以为萦绕不尽,转眼天地清明。小楼独坐,半炉香燃尽,内心早已行经风日溪山,却又这般安静淡然。人世风光虚实相生,不承想,隔了朝代时空,亦会有那么多莫名的交集。”先不说这是传记,是徐志摩这个才子的故事,就白落梅的文字,已经让我醉了。为何读了白落梅好几本书,其实就是喜欢她的文字。目前的文章大多写实,很多媒体开始倡导人们回归真实而简单的记叙,所以小说也好,新闻通讯也罢,大家都在用最最直接的叙事方式讲故事,反而如白落梅这样文学气息很浓的写作方式少了很多,也或许这就是小女生的情怀,恬静而优美,可以让读者抛开所有的联想,就那么自自然然地解读一个有血有肉、有才华有追求的男人,为他见异思迁而恼火,也会为他迁就陆小曼而不解。可见,每个人对待情感,理解情感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徐志摩对待感情到底是怎样一种态度,我们只能从我们的视角来解读这样一段情感经历,如果他不是徐志摩,如果他没有写出《再别康桥》,那我们此时此刻还会这么费尽心思地去关注他的故事吗?这个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我们更没有权利带着偏见解读任何一个人,我们只有带着一种关注,一种欣赏的态度,才能将这个人物传记读出它本应该有的韵味。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一些男男女女的恩恩怨怨,有一位小男生为了追求比他大很多的女生,竟然与自己的结发妻子诉讼公堂,离了婚。可是这位大姐姐却没有离婚,他们两人的世界充满了流言蜚语,他们之间也是分分合合,然而,爱情这个东西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也很难被别人理解,只有他们当事人才能明晰所有的伤感和无奈,只有他们自己可以给自己疗伤,别人都是路人,路人又能做什么呢?不用唾沫淹死你,就会用话语中伤你,坚强的人自然懂得如何疗伤,也会处理好自己的伤口,意志不坚强的人,只能以泪洗面,我看不懂他们的爱情,但是我能感受得到他们的无奈与彷徨。徐志摩因为他的才华,因为他与三位女人的情感纠葛而被世人熟知。35岁,正好年华,徐志摩却魂归天堂,而作者白落梅却写下她心中的才子。会是巧合吗?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便是答案。

我眼中的徐志摩

很早的时候,就读过徐志摩的诗,那首《再别康桥》成为了很多人心中唯美爱恋的感觉,会让人想着若有天可以去剑桥游玩, 一定要去康桥看看。而徐志摩本身,也会让人看见很有好感。文质彬彬,风度儒雅,诗一般语言,古今中外、文学人生、政治时事生活爱情,他都能高谈阔论。他是风云人物,同时也是风流才子。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所以也才有了原配张幼仪的悲剧。张幼仪端正贞秀,贤惠明净,而徐志摩却渴望的是一个弃之如兰的聪慧佳人。而张幼仪不够灵巧风流、也不烟视媚行,他看她不起,而她却看着自己的眼前的俊俏郎君,潇洒才子而喜悦不已。她想着以后做一对寻常夫妻,对之恭敬温柔,不骄不妖,低眉顺目,暗守内心的甜蜜和幸福。可张幼仪的温柔贤淑、逆来顺受并不能挽救他的心,更无法约束他的情,可以说这一生他都没有爱过这位原配夫人,即使徐家上下都对张幼仪赞不绝口。他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同样的他面对张幼仪的怀孕,毫不留情的说:“把孩子打掉”。张哀伤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却换来徐志摩更无情的回答:“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哀,莫大于心死。张幼仪默默忍受他的冷漠以及离别,为他侍奉双亲,生养孩子,为他漂洋过海,换来的竟是如此残忍落败的下场。那个时候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痴迷不已,她是他的梦中佳人。他频频许下地老天荒的诺言,而她却深知,他无法从容兑现。她端坐如莲,高贵优雅,娟秀清丽的脸上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静琬风流。她是人家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天真,也是庄严。在她最美的时候,遇见了不该遇见的男子,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林徽因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却有一颗清醒的心,她明白生命的方式,不会轻易让自己沉迷,让自己被情爱所伤。当徐志摩成为中国离婚的第一人,想着来找她长相厮守的时候,她却选择删除往事,讲情爱交付给另一个男人。林不曾承诺过什么,她的转变亦不算负心,他连怪怨她的理由和借口都没有。一年多的等待,抛弃婚姻,放下学位,穿越千拦万阻的障碍,却是落得如此结局,不知徐志摩是否想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有错。在遇到最后的女子陆小曼之前,他还有过一个红颜,叫做凌淑华。徐志摩对她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和眷恋,而她也甘愿做徐志摩的倾听者,徐给予她全部的信任。陆小曼也是凌的好友,我很喜欢书中对于陆小曼的描写,她书香门第,美艳如花,能诗会画,舞姿倾城。她把痛苦藏于心中,给诗人以温和,以微笑。她仅需素衣淡颜,就足以夺尽民国所有繁华。她的美不倾国倾城,却惊天动地。可以想象,当一书生遇到善于交际、爱好热闹又风华绝代的陆小曼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她能给予他想要的爱恋,想要的情感。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可见他是一个为爱一往情深的人。遇见了陆小曼,他付出了很多,却也尝到了心痛。陆一掷千金只为欢喜,徐需要到处赚钱。陆身体不好,常常疼痛不已,徐需要帮忙找医生,找药。他们的生活慢慢的两极分化,若不是一场空难,相信徐志摩的身体和感情都撑不到白首的时候。徐志摩是优秀的诗人,是才子。但他一生有负于张幼仪,为人父却不知教,为人子却常远行,都不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他生让林徽因动心,死让林徽因愧疚,情太多,伤人。而对于陆小曼,徐志摩却是让她改变心性以至晚年孤冷凄凉。他的儿子曾说:我觉得,我父亲命太苦!苦不止政治理想破灭,更是感情债太多太多。

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收到书的那天下午就开始看,断断续续地看到晚上九点。第一次看名人传记,之前根本不认识白落梅,在没看书之前还以为是跟书本上一样枯燥,没想到作者独特的写法让人觉得就像是在看一部散文,放任自己沉浸在那本小小的书里,流连忘返。以前对于徐志摩的了解少之又少,仅仅知道他是一位诗人,在书中,我知道了他的才华在年少时便盛名远扬,他的爱情让他在今天被人提起依旧是满满的遗憾,跟张幼仪无奈的结合,和林徽因无果的心动,与陆小曼相爱又相互折磨的感情,到最后为了爱而葬身云海。短短数小时,徐志摩短暂而缠绵的一生,在作者笔下犹如电影放映般被我看完,以至于故事最后,当徐志摩坐上那架亡命飞机,再也不能遵守诺言,与他魂牵梦绕的女子赴约,亦不能和他爱的人风雨相伴一生时,眼泪就这么流了下来。或许是因为他的离开太突然,突然到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也可能是他的突然离开让林徽因多年的伪装彻底崩塌,让沉沦的陆小曼彻底醒悟,用多年寂寞惩罚自己吧...徐志摩一生繁华,一生凄凉,他寻觅半生想要的东西也只有和陆小曼在一起的短短几个月。看完这本书有许多感慨,更多的是对作者和书,感谢作者写出这么好的书,感谢这本书带我到民国里领略了那个时期风景和人,还有梦一般的徐志摩、美好的张幼仪、清丽的林徽因,还有潇洒的陆小曼…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这不仅是书名,更是徐志摩和我们的心。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想了解民国时期,了解徐志摩的人看的书,包括我和你。附上我最喜欢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侧帽风前花满路

不知道出于何因,之前总恍惚地厌弃着徐志摩三字,大概是被动地吸收了过多关于徐志摩“玩人丧德”的差评。耳濡目染,一知半解地也就从心底不乐于待见了。——偏见源于无知。这句话无论如何是成立的。满是偏见的无知的我,因为徐志摩和一难得的中文系密友闹得十分不快,就在他离开北京的前两天。此后,天各一方,再也没机会说化解这场尴尬。他是十分崇拜徐志摩的,当然这源自他“侧帽风前”“骑鹤下扬州”的风流洒脱;我是不抱太多好感的,当然这是出于我潜意识里的抗拒。……后来……,出于对那场无谓辩论的歉疚,歉疚于我的三分知情十分动情衍生出的尴尬,我认真认识了徐志摩,不抱偏见,读他的、关于他的一切。我写文章,写他的孩子气,写为他开脱的字句,我把这篇文章的题目拟为“侧帽风前花满路”。写这些只是表达我的歉意,对那个朋友,对徐志摩。无知的时候,真不该说太多。…………白姐姐笔下的徐志摩,实在唯美得让人原谅了一切。如此才华的他,就原谅他的一点点任性吧,他诗人的孤独,也只是为了那一份并不存在的完美。他单纯的认识里,全是孩子般的直来直往,实在不必以成人的眼光来苛责。或许有些太为他开脱了,但满满是歉疚——【侧帽风前花满路】“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字里行间充溢着孩童的烂漫,诗人的悲观,探索者的坚毅。当他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心里这份萦绕了太久的想往时,他忍不住向朋友炫耀,高兴得简直像个孩子:“哎哟,太有趣,御风而行,平稳之至,在飞机里可以写稿子。”飞机在那时还多是奢望:普通人坐不起,一般人不敢坐。他就这样飞来飞去,真是开了文人圈里风气之先。群星的闪亮是因为暗夜在弥漫,快乐的刺激是因为痛苦太持久。每当落地,心儿随着身体一块儿落了地,快乐便成了闪灭的、扑朔的、难以捕捉的萤火,压抑在无限的黑夜的悲观无望之中。剪不断理还乱的三千烦恼结,只有在他“泠然善也”地沉醉在这“御风而行”的如梦似幻之中时,才消失得无影无踪,身轻如燕。那天,这边是消除不尽的家庭尴尬事,那边是梦寐难忘的女神纤手挥,连接两边的是长虹作桥,飘然悠往。他再一次坐上了飞机,家里的尴尬事,女神的呼唤,飞来飞去的喜悦……所有的亢奋渐渐化为心里的一片宁静。九霄云外,心无杂念。这样如梦如醒地神游,蓦然之间,轰然巨响,身体随着机舱天翻地覆。这一瞬间,所有的杂念一齐涌来,如幻灯片飞闪在眼前。飞机一个劲地下坠、翻滚,恍若无底深渊,他被吸旋着下去前程万里。在最后的一下掷地有声之后,飞机消隐在黑烟烈火里。他无力地心跳着,思绪却万千翩飞,幻灯片还在继续,一划一闪地用着这短短数十秒,无意识地被动着回忆了自己的一生……

死亡是诗人最好的归宿——读《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徐志摩传》

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并没有阅读过这本同名的林徽因传,也对书的作者白落梅一无所知。而如今,却有幸看到了她的最新书籍《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徐志摩传》。同一个作者,为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写了传,仿佛有了一种成全之美。徐志摩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民国才子短暂却不羁的一生,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也捆绑在了一起,成了后人对比、纷说的对象。男人们往往会探讨更喜欢找哪一种类型的女子作伴,女人们往往会研究更希望选择哪一位女子的生活。然而对比也好,纷说也罢,这三个因徐志摩的出现而改写了人生命运的女人最终都在徐志摩离世后继续着自己的尘世生活,唯有志摩自己,化作他一生都羡慕的云朵,无根无蒂、无拘无束。或许是人间的烟火虽有温度,却比不得云朵的轻盈,或许是红尘虽有依恋却也有太多牵绊。唯独死亡,才是诗人最好的归宿。遇到林徽因之前的徐志摩,虽然早在17岁,就听从了父命,与小自己三岁的张幼仪订婚继而成家生子,但林徽因却才是让他尝到了爱情滋味的第一人。原本怀揣“报效祖国,拯救百姓众生”大志出国留学的徐志摩,虽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并写得一手好文章,却不会写诗。是康桥上的林徽因施予了他爱的魔法,让雄心化成了柔骨,送他上了诗人这条不归的客船。柏拉图虽然说过:“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但恋爱中的人,是不屑于写诗的。恋爱中的人的眼里,一花一草一云一柳,都已经不仅仅是物体本身,而是爱人的眉眼心身。他们哪有心情写诗?!他们只会目不转睛的守着心中的爱。诗歌是属于失恋者的。是的,失恋后的徐志摩开始写诗。他不懂自己背上一世骂名,断绝与幼仪的婚姻,以期给林徽因最完整的爱情,错在了哪里。可是,事已至此,唯有寄情于诗。陆小曼挽救了失恋的徐志摩,却又带给了徐志摩另一番爱情的折磨。有人说,徐志摩最爱的女人是林徽因,也有人说,徐志摩最爱的女人是陆小曼。林徽因至清至纯,陆小曼成妖成魔,但他们无疑都让徐志摩欲罢不能。这其中的失落、迷恋、纠葛、期盼成就了徐志摩诗歌的宝典。诗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人,终究是因为他们敏感的神经和多情的笔触。他们用一种特有的方式超脱那些蝇营狗苟、琐碎纷扰的生活,回归到生命本真最真切的渴望。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他不畏世俗,不畏流言,他敢爱,也敢表达爱,敢争取爱,敢为爱与全世界为敌。然而世俗终究是世俗,风花雪月终抵不过茶米油盐的实惠,诗人的超脱只能成为一种超脱。所幸,诗人是不惧怕死亡的,诗人怕的是自己的心境无人能懂,自己的诗歌无人肯吟。徐志摩平生最崇拜英国的雪莱,他羡慕雪莱覆舟的死况,并说:“我希望我将来能得到他那样刹那的解脱,让后世人谈起就寄与无限的同情与悲悯。”他做到了。似乎我们熟知的诗人,都做到了。海子、顾城、拜伦、普希金……就连距今千年之久的李白也用“水中捉月”的死亡方式为后人留下了最后一首诗。不知道到底是诗人注定了死亡,还是死亡成就了诗人。也或许,诗人本该的使命就是如此,他们是上天赐予凡人的眼睛,只为给劳苦众生在黑暗的生活中,一抹光的明亮,只为帮我们留住一叶柳的轻柔,一朵花的羞赧。这个世界不该缺少诗人。我平日偶尔写诗,朋友戏言“别再写诗了,你没看写诗的都死了。”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真的被上天选中为众生做一双感知光亮的眼睛,我又怎能不去珍惜这样的幸运?只可惜,这个世界,已经世故到没有人愿意在夜晚抬头看一眼星空,没有人愿意静心去品味一首诗歌,甚至连出版社都不愿为一个人出一本纯正的诗集了。是诗人渐行渐远,还是凡尘越累越厚呢?回到书的本身,若你想在这本书中扒一些三角恋的八卦,可以省了。全书作者都是在用一种江南固有的烟雨之词朦胧了这一男三女的爱恨纠葛。始终认为,一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方向也就更无言对错,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曾经来过。无需评论更无需干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遇见,世界因此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徐志摩的诗,我最爱那首《偶然》,每个人的一生谁又不是这天空的云,我们途径的一切爱恋:美好的、痛苦的,生活的、工作的,全是一场偶然的遇见。不管你与谁交会时有没有互放光亮,我们都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书摘:1、初夏,江南的烟雨像轻描淡写的诺言若有若无,美丽亦不安。多少人,多少事,随着深流浅行的光阴就这样草草过去了,以为萦绕不尽,转眼天地清明。2、光阴明灭闪烁,流去无声,像一部疏密有致的经卷,看似悟道参禅,实则不过是把岁月虚耗消磨。唯有情爱,一如初时,那么熟悉温暖,恍若如故。它部分朝代,不计得失,不畏聚散,一直被人珍视、追寻和拥护。3、人的一生不过是午后至黄昏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诗人的心,是灵性而细腻的,他能感知许多凡人不能感知的物事,预测因果。都说,云来云往,无有踪影,可有时又分明看到它的来处、它的归程。灵魂是有故乡的,它将自己寄存在岁月某个美丽的缝隙里,只为了不让世人轻易遗落,亦不要轻易去怀想。 4、每个人出身皆不由已,是仕宦书香门第,还是柴门贫寒之家,早已命定。帝王将相之家也有其无奈和悲哀,市井村落亦有慷慨和华丽。我们所能做好的,是此生于人世的修行,无论顺意或坎坷,富贵或清贫,都要平静温和相待。5、每个人看似努力认真地过着这一生,实则只是在旅行人生的诺言,命运早已编排好了一切。你细心打理光阴里的一草一木,披星戴月地赶赴尘世之约,也只是演戏衬景。6、小镇古朴清幽,不见都市的喧闹繁华,却有民间现世的安逸和宁静。这里是徐志摩的故乡,也是其父徐申如安身立命之所。黛瓦青墙的古院常年被藤蔓攀附,看不见遮掩在岁月深处的斑驳痕迹。苔藓弥漫的巷陌浸润了时光的烟雨。这里听得见山林古刹的钟声,也听得见小镇市井熙攘人群的嘈杂之音。7、历史是无辜的,它或许伤害了许多人,亦被许多人伤害。岁月的琴弦断了,谁还能用无弦的琴弹奏一曲千古绝响。8、杭州大气端然,古韵风雅,自古被无数文人墨客所赞赏。这是文人汇集之地,多少名流高士在这里风云聚会。舀一勺西湖的水洗尽铅华,或是折一枝西湖的柳赠与故知,都是风雅之事。无论你有着怎样的过去,是富贵显赫,还是一贫如洗,这里的风物都不会计较短长,你可以凭借山水的灵气任意挥洒心中的画景。 9、成者傲然,败者谦逊,看似江山换主,实则又改变了什么。天下之事,难以成败见分晓;漫漫人生,不以离合诉真情。自古良将贤臣一如百姓平民,生于人间岁月,死后葬于巍峨山峰。演的是自己的故事,看的是别人的风景。10、缘分有起有灭,爱情亦需要觉悟,需要自醒。徐志摩对张幼仪并非冷情,张幼仪对徐志摩亦不是痴心。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情感里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她希望,有一天他倦了风物,她还会是他的归依。他只愿,兰舟独上,阅览天下无尽风光。11、人生何来辜负,何来相欠之说,爱与不爱都不由自己。情感这条路荆棘丛生,心不动则不伤,心若动,则伤其身,痛其骨。可人生有情,如何能够做到不动不伤、无痛无恙?12、这世上,最不可违背的是爱情,最不可批判的亦是爱情。有情时,愿将万物山河付之东流,只为守一人一心,甘苦相共,相约白首。无情时,只盼匆匆转身,从此形同陌路,此生此世再无丝毫纠葛。这一切皆缘于心,由不得人。 13、他的祖母一生守候在硖石小镇,虽为富庶之家,却始终勤俭持家,过着简约朴素的日子。经乱世不生离怨,历浮沉不言沧桑,只在老旧的庭院里平凡生养,安居乐业,将一生的青春、情爱皆付与那座古老村庄,任何时候都那般贞静安然,历灾难劫数亦从容走过。浩浩民间有多少像徐志摩祖母这样传统勤俭的妇人,她们一生于烟火世俗中安静行走,守着简单的幸福,平凡亦伟大。历史的河流里没有她们的名姓,连故事都没有,死后葬于斜阳山川,随水成尘。14、尘世间,无非一个你,无非一个我,可隔了茫茫人海,到底如何才得以执手相看?又或者,有缘得见,又能挨过多少年岁,几个春秋?三年,五载,或是十年,抑或仅仅只有几个朝夕,一夜梦幻。有些人不如一生遥遥相望,彼此于心中留藏那份美好,不聚不散,不离不舍,不爱不怨。有些人相依相守,许下盟约,却抵不过如流岁月,放不下现世纠缠,最后落得花谢月闭,风烟人散。15、这样铭心刻骨的爱,林徽因给不起,凌叔华也给不起,而陆小曼却给得起,亦愿意给。任性骄傲、快意决绝的陆小曼甘愿为徐志摩丢城弃甲,视死如归。这世上,人和人不同,爱与爱亦不同。陆小曼是那个值得徐志摩为之死生不顾的女子,她妖媚风情,她活色生香,她担得了堕落,也受得起清白。 16、文者多思多愁,更比寻常人清醒明澈,却多是看得透,放不下。纵算不为名利所拘,终还是为情爱所困。17、她(陆小曼)说,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建造小天地,朝前走,一直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18、人世浮花浪蕊终会散尽,唯文字不朽,千秋万代,不可湮没,无有遮蔽。光阴飞谢,往来无心,多少人情风物悄然无迹,独留那空山新雨,明月如洗。 19、 徐志摩平生最崇拜英国的雪莱,他羡慕雪莱覆舟的死况,并说:“我希望我将来能得到他那样刹那的解脱,让后世人谈起就寄与无限的同情与悲悯。”…………………………………………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QQ19688143,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心子心事”

人无完人,瑕不掩瑜

徐志摩,注定是近代诗歌历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而这三位女性的名字,则是人们提起徐志摩时又注定绕不过去的。白落梅在她的新书《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里,也没绕过去,基本是以徐志摩与这三者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的,甚至整本书的结构安排中,也有这三位的小传,还占据了不小的篇幅,从传统意义上的传记来说,这反倒让徐志摩的形象不那么饱满,显得“有失偏颇、有失公允”。徐志摩最为大众接受的的身份是诗人,他的高普及度并不是因为这个身份或者诗歌成就,可能确确实实是得益于他的私人生活。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是失望的,本期望的是能多角度、全面翔实、客观深入地看到徐志摩的生平、成长背景、作品成就和行为动机等内容,结果却感受到作者主观的感受和自我解读,并在这种基调下完成了整本书。毋庸置疑,作者清楚这本书的定位和受众,是当做一本消遣读物来做的。诚然,也不能忽略作者的文字把控能力,这是本书的一大优势。因为不完整,因为作者的主观,使得这本传记里的徐志摩该显得深情的时候就显得深情,显得面目可憎的时候就面目可憎。比如他关于对张幼仪的最著名的评价:乡下土包子。而完整的语境是这样的:当徐志摩的母亲把未来儿媳照片递给儿子时,他只看了一眼,嘴角一撇,丢到一旁,鄙夷道:“厚厚的唇,呆呆的脸,没一点灵气,乡下土包子。”这完整的语句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张幼仪首先不符合徐志摩的审美观;其次作为一个新式的进步青年,所谓的灵气才是他最看重的品质,也是理想精神伴侣应该具备的;最后这真实再现了一个年轻气盛被宠爱着长大的孩子在母亲身边无所顾忌的情景。徐志摩想要的无非是一个心灵契合的伴侣,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自己能力不足以抗争的时候,错误的选择和固有的偏见伤害了张幼仪,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不是面目可憎的。通过截取短句,抛弃完整的语句,倒像是来服务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而不是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人。“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应该是可以这么评价徐志摩的。如果想了解一个真实的徐志摩,建议谨慎选择。

认识一个真性情的徐志摩

久闻白落梅的文名,她的那些光看书名就能让人动情的著作,诸如《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一直是畅销作品,深受作者的喜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缘和这些美丽的文字产生交集。这次机缘巧合,有幸读到白落梅的新著《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也算是弥补了此前没有读过她的作品的遗憾。正如一些读者盛赞白落梅为文是“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她凭着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她的文字温润如玉,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也给人美的感受。怪不得不少白迷大段大段地引用的她的精致的文字,简直可以称之为“白氏语录”。对于徐志摩和他的文字,他的人生和情感经历,我是大致了解的,只是没有深入了解过。白落梅的这本关于徐志摩的传记,给我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和亲近这位民国第一大才子的机会,认识一个真性情的徐志摩。在这本书中,徐志摩和三名民国女性的交集是本书的重头戏。一个人的情感生活直通人心,最显一个人的真性情,对于诗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还可以从诗文中捕捉到他的微妙的情感变化。徐志摩与张幼仪,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一直是鄙弃张幼仪的。据说,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他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徐志摩与林徽因的交集,一直是后来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他视她为人间高贵的女神,为爱情的使者,为此生命定的主人。他无法按捺内心的情感,亦顾及不了那凡尘的许多规矩,他生怕因了自己的怯弱和犹豫,与苦苦等候多年的爱情轻易擦肩。可惜林徽因有一颗清醒的心,她明白生命的方式,不会轻易让自己沉迷,让自己被情爱所伤。她更愿意选择平静清淡地活着,和梁思成携手相牵,共拥安稳现世,免流离,免漂荡,免惊吓。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一直不被外人看好,但局中人冷暖自知。他们的爱情是浓烈的,但结局是惨烈的。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后,陆小曼默默担着来自各方面的责备甚至诟骂。她出版志摩遗文,编纂志摩全集,固守着徐志摩夫人的身份,固守着她与徐志摩的爱。阅读这本书,让读者走近这位真性情的民国大诗人,也让读者更深刻地了你的美丽的诗文。

才子已远去 独留佳人空寂寞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书评——才子已远去 独留佳人空寂寞在这个初秋的季节,与江南解不开的缘分,白落梅怎样的一个江南女子,一个带着梅花气息的女子,用纤纤细手,秋水文章,描绘出一个个民国才子佳人的传记,让人读来如诗如画,陶醉在别人的人生里,这样的传记也就是专属于白落梅,只有她这样的女子会开创“唯美传记”,一个全新的畅销书领域。不一样的传记,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江南才子佳人,不一样的《徐志摩传记》,正如他的《再别康桥》一样走进了我的心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钟情于民国那个历史,也曾幻想穿越到民国,生于一个书香门第,齐耳短发,身着民国标志性的女学生服装,手捧书卷,或在庭院、楼榭、深闺,或在新式学堂,聆听教授高谈阔论,或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或漂洋过海感受异国风情……但是时光不能倒流,过去的一切,那些都不复返,但过去的人和事却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口口相传的故事,也有史料真实的记载。民国的才子佳人数不胜数,最有名的是四大才子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佳人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孟小冬、唐瑛、凌叔华等,才子佳人的故事永远让人娓娓道来,绵绵不绝耳。白落梅一个现代的南方佳人才女,钟情于民国,钟情于民国的才子佳人的人生之中,用唯美的文字为民国的才子佳人做传记,让我真正去近距离的了解他们的生平往事,或欣喜或心酸,都付诸于文字之间。白落梅用这种唯美文字写出了一系列的传记《光阴似水 待你如初》《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这四本是写四位传奇才女子,张爱玲、林徽因、三毛、陆小曼。而新出版的《我用尽青春 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这本书是《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的姊妹篇,是白落梅倾情五年,诉说多情才子徐志摩一生的爱恨缠绵。看完这本书,才对徐志摩有了正面的了解,可叹才子命薄,才子为佳人爱恨缠绵,才子情路坎坷,才子为佳人落魄乞米,才子为梦想漂洋过海……这本书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得是徐志摩的传记;第二部分是附录,附录有三分别是徐志摩生命的三个女人的小传,徐志摩的诗歌选和徐志摩年谱。非常全面的了解徐志摩的平生,也可拿来朗诵他的诗歌,还可以窥看三个民国佳人的小传,非常超值。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硖石镇,一个江南小镇富裕之家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又进入新式学堂,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漂洋过海,成为新诗歌民国第一人,才气掩不住的散发出来,先后创办了《新月》《诗镌》《诗刊》等刊物,为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才子的情感之路却是坎坷不平的,先后纠缠于三个佳人的情感之中,抛弃媒妁之言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又失落与初恋的林徽因,最后沉陷在妖娆妩媚的陆小曼的身边,他对陆小曼是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纵容陆小曼沉浸在自己的国中——交际、唱戏、床榻吸烟,挥霍无度尽兴玩乐。陆小曼同样真切的爱着徐志摩,但生活归于平静平凡的时候就是有压抑矛盾的时候,一对曾经热爱的恋人,出现了裂痕,徐志摩北上了, 但他一直爱他,爱她的才气和妖娆。和林徽因却成为了知己,但对林徽因的感情却是种在了心里。他在最好的年华里生命却戛然而止,与生命中出现的三个女人没有道别就这样轻轻的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没法评说徐志摩与她的佳人之间的是非之过,喜欢林徽因睿智透明理智,佩服张幼仪的坚韧自立,也欣赏小妖精一样的陆小曼活得真实,自在,心疼徐志摩心疼他沉陷在坎坷的情路中,心疼他年轻早逝。喜欢徐志摩,喜欢他的风流倜傥,喜欢他的诗歌,喜欢他喜欢的女子,喜欢民国的才子佳人,正是他们推动时代的进步,推动历史向前走。

一个别样浪漫的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具有传奇性,他为人为文皆以浪漫著称,其坦率、真诚和追求理想的勇气尤其可贵。白落梅的《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与以往的徐志摩传有所区别,着重在徐志摩的感情方面来展示诗人的一生,无形之中增加了书的易读性,并极力把他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追求的,带有那个时代特征的,活生生的人。徐志摩生性浪漫,这几乎是世人知晓的。他生命的辉煌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还是凤毛麟角,没有多少人愿意用生命来实践自己所接受的主张。白落梅的这部传记最可贵之处在于写出了徐志摩用生命去追求,写出他对爱情与自由的追求的真率,哪怕追求到的其实是失败,他也不懈地争取;写出一个具有超乎寻常的才智但却从不用来追求功名利禄,而把他看中的价值当成义无反顾,甚至付出痛苦代价的追求过程。书中章节看似繁杂,每一部分虽然各有重点,但合在一起,便将一个多姿多彩、有血有肉的徐志摩形象跃然纸上。 白落梅继承了《史记》中的“互见”写法,对人物的塑造更为生动,也更为简洁,如对陆小曼、张幼仪等徐志摩身边的主要人物都以这种方式来完成的。比如在《有凤来仪》一节里,对张幼仪与徐志摩的相识与结合过程一笔带过,但这寥寥几笔就展示出了一个干练、坚强、朴实的张幼仪;而后来写到了徐志摩与张幼仪婚变,描写出了张幼仪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此时,一个坚强、自尊而又深爱着徐志摩的张幼仪的形象才浮出纸面。除了林徽因和陆小曼,徐志摩跟许多出色的女性均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但不能仅仅把这些不同寻常的感情纠葛仅仅解释为徐志摩的风流多情。在七八十年前,能够尊重女性,看中女人的智慧和才华,看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把女人当成玩物和满足欲望工具的男性有多少?有一个志摩,便为才女所赏识,也就不足为奇了。白落梅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对徐志摩个性的把握和表述有独到之处,字里行间闪着智慧的火花,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有惊喜出现。历史不是抽象的定义,人生命的分量也不是简单的定义就可概括得了的。作为一个诗人,徐志摩活在了时代前列。他的潇洒与沉重,他的可贵与局限,给人启示,让人反思。“命运编排好的一切不容你与之相争,顺应因果便是今生最好的修行。”

你我相逢在黑夜里°

——评《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文/蓦烟如雪夜,小雨凉起了秋天,我翻看起了这本白落梅的新作《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说起白落梅,大家都不陌生,从成名作《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恨不相逢未嫁时》《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等,包括去年的《时光知味》。可以说,她的书我全部都有,最早我看安妮宝贝,之后安意如到白落梅,我喜欢安妮宝贝的《莲花》,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每个人必然都有自己的成名作,起初看都有惊艳之色,但现在也未陨落凋零,只是渐渐,似乎开始淡退许多。白落梅的文字很唯美,辞藻华丽,措辞婉约,只是作为一个文学编辑,面对太多这样的稿件,我已经审美疲劳了,如果写的是《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的纳兰容若,写的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晏殊,甚至是《时光知味》这样的随笔,或许会更贴合胃口。当然众口难调,作者的文笔无可挑剔,只是风格依旧,让人觉得渴望有新意。只是散文作者,多数难在这里突破,多数都是个瓶颈,我也不例外。所以,我无从说别人。只是感慨。林徽因已经成为大众笔下的才女模范,而作者在《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里,我比较欣赏一点,很多人对徐志摩多褒贬不一,甚至口诛笔伐,在白落梅的笔下,他依旧清风明月,闲逸散人,他和那些女子的相遇都是造化弄人。我自认我很喜欢研究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甚至是张幼仪,所以书中每个人物我都不陌生。甚至看多重复的修饰词汇我会想跳跃,看到多余的段落我也会想和作者谈及感受,不过作者旁征博引,有细细翻阅材料,比如徐志摩父亲的职业,我以前知道的不多,现在看此书会更为清晰,而徐志摩结识林长民是因为狄更斯,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口。这本书我最为有共鸣的一句是“有人说,是陆小曼葬送了徐志摩。可徐志摩又何尝没有葬送陆小曼。她一生浮华招摇,却把所有的爱只给他一人。她不欠他,只是不能风雨携手。一同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这是命运的摆弄,人生的缺失,纵是拼尽所有,亦不能相护周全。”在大众都贬谪陆小曼的时候,我很欣赏她这么说,确实,陆小曼是挥霍的,但是徐志摩爱啊,他肯为她付出所有,如果徐志摩在,我想他也愿意为她而死。比较诗人多数感性。白落梅的文笔不用我多去引用,她的文字对于学生和喜欢散文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风向。

“如此而已”?真的甘心?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三年前的今天,一个人说:我要的是一个家庭,你却注定是一个传奇。时光倒转一百年,在乱世中,在徐志摩的故事里,我们不知道谁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但是故事中的人却都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他有相看又相嫌的妻子(张幼仪),有相恋又相离的红颜(林徽因),有相爱又相怨的爱人(陆小曼),亦有相识又相忘的知音(凌淑华)。”出生于江南富甲之家的徐志摩,其短暂的一生都在追寻,追寻真、善、美、自由,偏又身处乱世,辗转在一段一段的缘分里,辗转在纷乱复杂的人世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徐志摩敬仰泰戈尔,没想到这首诗竟然那么贴切的成了徐志摩一生的写照……当飞机坠入山谷,一代诗人随风而去,那些抱歉、遗憾、奔波、烦恼也一并消散了吧。故事如此结束,成就的是与陆小曼的爱情。抱歉的早已抱歉无法弥补,错过的早已错过无法回转……唯有与陆小曼,还纠缠着,有转好的可能也有更坏的可能,那颗爱人的心还未全然冷下,还保留着爱情,这也许是这场悲剧中还能让人略感欣慰的一点。我是不忍心看这本书的,与它写的好与坏无关,与这本书写的人有关。也许于徐志摩自身来说,这样的结局再合适不过,但是总令人唏嘘。一拖再拖之下,终于拖到不能再拖,索性一口气看下来,感慨就感慨到底,流泪就流到过瘾。翻开书本,满满的舒服扑面而来:装帧精美,纸张舒服,开本规矩,印刷清晰,字、句、段落间距都恰到好处,内页插图出自吴冠中大师手笔,更加为本书平添一份雅致。在此之前我没有看过白落梅的书。林徽因的传记看过,但是那早在白落梅版之前。即便后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火爆一时,也没有再看一遍。所以,这是我第一次看白落梅。虽然早有耳闻所谓“唯美传记”的写作风格,但是未想到竟唯美到这样。我必须得说,人物传记看过不少,这样的写法是第一次遇到,我不能分辨这些文字中有多成分的真实又有多少是作者的揣测。作为传记作者与目标人物要保持着怎样一种情感上的关系是很难说清的。到底应该是不掺杂任何私人情感保持绝对的中立态度,还是全然的展现作者的个人情绪?是应该如实记叙所了解的全部事实还是有选择的记叙?是应该封闭个人观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还是发表个人评说?很显然白落梅完全的属于后者。所以这本传记也就成为了一个带有故事色彩的传记,成为了面向最广大的普通读者的传记。这样的写法也许不适合我,但是应该会得到很多年轻的读者的喜欢。徐志摩的人生不啻为真实上演的言情小说,有乱世的背景,有才子佳人的风流,还有异国情调,有纷乱的人物关系、感情纠葛,面对这段历史,编造的言情小说简直弱爆。看书的过程中我脑海始终浮现的是黄磊、刘若英、周迅、伊能静,是的,就是那部早年间的《人间四月天》。我想,放下书本,也可以配合着再来看看这部电视剧。或者再听一遍这部剧的原声带,沉浸在那哀伤美好的故事里……音乐结束,合上书本,还是得要回到生活中去,活成属于自己的传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原声带

他,终究躲不过爱情的宿命

白落梅,带着梅花气息的女子,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文字清单,心似兰草,别人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作品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这本徐志摩传,却带我们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徐志摩。他是民国风流才子,在中国有过漫长的求学经历,后来又去辗转多国留学,西方的教育文化开阔了他的视野及胸襟,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成就了他的文学造诣,终驰骋于文坛,让世人熟知。他就是这样一个风流不羁,敢爱敢恨,一个至情至上之人。徐志摩说:“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他就是这样多情:把辜负给了张幼仪,把遗憾留给了林徽因,把纷繁给了陆小曼。张幼仪端庄贤惠,温顺传统,丈夫公婆为天为地,做纯粹的自己;而林徽因,是徐志摩的一个梦,一个永远醒不来的梦,在这个梦里,他可以安然的年轻,不会老去;她的美,是一种春色,是灵性和温情,亦是因为这样,让徐志摩爱慕一生,让金岳霖相守一生,让梁思成呵护一生。陆小曼决绝,骄傲,美艳,风情,热烈,不够贤良淑德。徐志摩始终对她百依百顺,他的纵容让陆小曼更加随性妄为:终日抽烟打牌,唱戏听曲,她不惜搁置爱情,不惜伤徐志摩的心,不惜让世人误解他,谩骂他。她给不起平淡,给不起朴素的安稳生活。最终两人渐行渐远。多情的徐志摩依然听从自己的心意,爱自己所爱,念自己所念,他做真实从容的自己,与爱人相依,和文字相知,温暖满足,幸福美好。就这样,爱情弥补了他人生所有的缺憾,而文字平复了他过往的伤痂。因此有人说“诗歌是纷扰人人世里的一泓清泉,可以洗净一切沉浮,亦能忘记哀伤。”人生荒唐如梦,却又那么真实,不可逃离,无处躲藏;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他终究躲不过宿命:最终化作烟尘,和白云蓝天永远作伴。其实,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人生这场戏中做了自己的主角,虽然谢幕的仓促,他勇敢的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勇敢的做自己,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传奇。文中对徐志摩的情感经历描述的很多,其实这部传记可以说是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情感过往,对他的文学成就讲述的篇幅不是很多;附录部分有诗歌精选,我们通过诗歌能读出他对自由的深深向往。而白落梅的文字始终透着一股诗意,我们可以隔着时空,领略到了这么真实的浪漫的才子,足矣。

有故事的诗人《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有故事的诗人《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诗人不仅仅会写诗,而且还要过那种诗人的生活,这样才能够成为大诗人,也就是说大诗人不仅仅要靠诗歌传世,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故事。比如李白,比如屈原,这是古代的,近现代的也有啊,比如海子,比如顾城,在这些诗人中徐志摩的诗虽然算不上是顶级,但是故事绝对家喻户晓。徐志摩的故事是爱情故事,而且是近现代史上最有名的爱情故事。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凌淑华,这只是一部分,还有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有金岳霖的支线。这本徐志摩传是畅销书作家白落梅的作品,书中对徐志摩的一生交代得并不详细,不过白落梅的文字很优美,注重抒情,看起来并不太像传记,更像是散文,所以很快就可以看完了。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宁,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最有名的地方。徐志摩的父亲是海宁硖石商会的会长,家境殷实非常富有。沈钧儒生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琼瑶式徐志摩的表外甥女。今天在硖石还有徐志摩的故居和徐志摩的墓。徐志摩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三十五年,这一生可以用三个女人来划分,那就是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这三个女人都不同寻常。徐志摩出生在海宁,少年有为才华横溢英俊潇洒,被风云人物张君励相中,把自己的妹妹张幼仪嫁给了刚刚考上大学的徐志摩。张家是上海的大家族,两家联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两家的父母都很满意。张幼仪也很满意,唯独徐志摩一点都没看上这位也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徐志摩大学毕业就出国留学,在英国伦敦,著名的康桥,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林长民,由此认识的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演绎出康桥之恋。等张幼仪去欧洲探亲时,在怀上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徐志摩却非要离婚,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宗离婚案。张幼仪同意离婚,徐志摩的父母可气坏了,认张幼仪为女儿,供养张幼仪在欧洲留学,并带大孩子。可是离婚了,林徽因却躲开了,因为林徽因已经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有了婚约。徐志摩又一路追到国内,可是林徽因已经做出了决定。无法挽回。徐志摩被拒绝以后遇到了陆小曼,陆小曼也是有夫之妇,名门闺秀,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可是什么都挡不住诗人的热情。最后陆小曼和丈夫离婚,和徐志摩携手,徐志摩和陆小曼开始的幸福的生活。可是这段婚姻,他的父母,陆小曼的父母都不支持,虽然他们冲破重重阻力最后终于走到一起,可是双方家庭都不再给他们经济支持。不过徐志摩也是当时的网红,收入绝对不菲,不过陆小曼可太能花钱了,无论徐志摩挣多少钱,都不够陆小曼的挥霍,为了维持心爱的人都花销,徐志摩写作,办报,同时在好几个大学教课,可是还不够。徐志摩只能北京上海两地跑,当时没有高铁,只能做飞机。最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生气以后,为了赶回北京听林徽因的一个讲座。要回北京,为了省机票,徐志摩蹭邮政的货运飞机。结果飞机在济南附近失事,诗人命丧天空。张幼仪后来开服装店,办学校,成为女强人。林徽因更是成为建筑专家。而陆小曼因为身体不好染上鸦片,后半生荒废在烟榻之中。

修行:我的一生都在《云游》

修行:我的一生都在《云游》《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在该书164页中这样写到:生活的修行远比文字的修行更艰深。文字于徐志摩来说,恰如行云流水,落笔潇洒,无有阻拦,更无须堆砌。而生活,他始终有诸多的放不下,不能尽心如意,无法洒脱安然。是啊,谁人能对自己的生活洒脱安然呢?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说了一段颇带伤感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眼前展开,有声色与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再别走错了路。”这似乎是经历了一生大苦大难的人才能体会到并且能说出来的话,在此之后不久,诗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经历了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奋斗与危机之后,他是否已经由此体会到超越凡庸无能的生之奥秘?那个“栩栩的神通”是否昭示了诗人另外一个更加湛蓝希望的天空世界?在那里,没有怀疑,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信心与幸福的许诺。该书的182页中,摘录了《云游》,如下: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一个人,云游,在追逐美好。美好抑或在修行,抑或在《云游》。好美的书。正如封面写到: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为情爱所生,为情爱所灭

为情爱所生,为情爱所灭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这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因为这首诗,我开始走进了他的世界,徐志摩这个多情的诗人,是个多面体,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浪漫多情,敢爱敢恨,为情爱所生,为情爱所灭。于爱人,他浪漫多情,于夫人,他冷酷无情。章节名字别有用心《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抛弃传统的传记叙述形式。全本分为三十章节,章节主题都是四字词语,工整规矩,却涵括整章内容,突出中心,不仅诗意昂然,还十分唯美。如乱世浮烟,有凤来仪,雨雾之都,飞鸟新月,漂泊流转等,都是每章节的名字。作者非常用心地提取章节中心,每个章节名都突出内容的中心。每章节都分小节,每小节两三句话。新颖独特的诗意方式传统传记通俗易懂的方式叙事,重点放在人物,事情,情感。而李落梅却整整写了三十章的诗,将徐志摩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十章,每句话都充满诗意,都非常唯美,堪称一本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是本徐志摩的传记,写尽他的人生,非常有条理地用写完整,让我们进一步,走入徐志摩的世界,仿佛就在一旁,看着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之间的情感纠缠,他和梁启超,泰戈尔,罗素等之间友情,文学间的共鸣,趣味的相投。这不仅仅是一本徐志摩的传记,更是一本诗集,一本追随浪漫主义的唯美诗集。第一次看到用诗意的方式写传记,方式新颖独特,与传记人物徐志摩的诗,与他的为人非常贴合,用这样的方式,更能让读者感受这个多情诗人的一生。传记小传诗歌,安排到位《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前面用三十章的内容写尽徐志摩的一生,中间是徐志摩生命中三个女人的小传,最后是徐志摩经典诗歌选和个人年谱,这是一本安排非常到位,清晰明了的传记。不仅道尽他的爱恨缠绵,也叙尽他的亲朋知己。让读者全方位走入这个神样的诗人。人物情感纠缠,没有是与非我是从一首小诗走入了徐志摩的世界,看完《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爱情才是爱情,他们的爱情都那么刻骨铭心,那么热烈,那么纯脆。徐志摩在一个纯净富裕的环境成长,从小就被捧得很高,一切都顺风顺水,是个有天赋,也是幸运之人。上天是公平了,给了他满身的才华,也赋予他多情的种子,他是个为情爱所生,也为情爱所灭的人,读者可能气愤他对妻子张幼仪的冷酷无情,也可能怪责陆小曼对徐志摩的冷漠不珍惜,旁观者总是能很理性看待,毕竟不是主角,无法深刻地进入里面的情感纠缠,其实他们都只是想要活出自我而已,林徽因只是考虑更多,为了不伤害他人,而就隐藏自己的情感。爱恨情仇,旁人不能指点着什么,爱情纠缠,没有是与非,正如书中所说,演自己的故事,看别人的风景。当然,一代才子的离去,的确是一大遗憾,正如他诗中所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从此再无《再别康桥》

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史上,作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徐志摩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但他更为人所知的,则是他的情感经历。一个处处留情的多情诗人,除了自己的奶奶和母亲这两个对他的最初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女人,一生中还经历了另外四个重要的女性。这四个女性,用《徐志摩传: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的作者白落梅的总结来说,就是——相看又相嫌的妻子,相恋又相离的红颜,相爱又相怨的爱人,相识又相忘的知音。猜出她们都是哪一个了吗?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徐志摩一生中却得到了四个红颜知己,而且个个之间都有一段令人追忆流连的情感经历。然而,他是足够幸运的那一个吗?!这四个女性,个个来头不小。发妻张幼仪,在徐志摩眼中,是个“乡下土包子”,这可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冤枉。张家兄妹八男四女,有不少后来成为了上海滩乃至现代中国的知名人士,特别出名的几个:张嘉璈,一生从事银行和实业;张嘉森(君劢),是民国时期颇为活跃的政治家;张禹九,是30年代新月派诗人,还是著名的新月书店的老板;张嘉玢,即张幼仪,是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还是南京路上著名的云裳服装店的老板,但她最为世人所称道的,还是她是徐志摩的第一位妻子……与张幼仪结为秦晋之好,本来是徐志摩的幸事,奈何却从一开始就没被他瞧在眼里、放在心上。虽然张幼仪前后为徐家生了两个孩子,却依然只是那个“乡下土包子”,在一心向往真正的自由恋爱的徐志摩那里,张幼仪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爱人。但她到底是爱她的,尽管很早就协议离婚,却看不出,她曾经怨恨过他。她这样来总结她自己:“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边,说不定我最爱他。”可惜,这似乎只是个单方面的爱,在徐志摩那里,张幼仪是“相看又相嫌”的那一个。第二个,应该就是林长民的女儿,后来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婚,那个曾经写出了《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与林徽因的惊鸿一瞥,应该是徐志摩生命里最为念念不忘的那一个,是他“相恋又相离的红颜”。距离曾经最近,却从此再也未能得到;此后还有再会之时,却已是只能近观,只能是在心底来回细细思量。这样的一种情感经历,可谓是刻骨铭心。就大体的情感经历来说,徐志摩和林徽因可谓有得一拼。徐志摩一生有四个红颜知己,林徽因一生也有徐志摩、梁思成与金岳霖三个知己。各有各的幸运,也各有各的烦恼。第三个,是凌淑华。这几个女性里边,凌淑华最为奇特。她深得徐志摩的信任,或者简直是被徐志摩当作可以倾诉的知音。也许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爱情——这样最好。男女之间为什么不能有较为纯粹的友谊呢?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情场亦如此。得识凌淑华,也许正是徐志摩短暂一生的一大幸运!第四个,就是陆小曼了。他们的结识特别是结婚,都曾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徐志摩对陆小曼可谓是倾情有加,恰如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曾经写过的:“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但最为有名的,就是结婚仪式是证婚人梁启超教训他们俩特别是陆小曼的那一段话:“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当时这些话在徐、陆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记,至今不得而知;但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之后,陆小曼却一改之前的喜欢交际,而变得“安静”了很多:生性耐不得寂寞、总是忘情于交际圈的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也不再出去交际了。徐志摩去了,她的内心似乎也随他而去了:“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很难说,假如徐志摩没有飞机失事,徐、陆两人的婚姻能否长久下去。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终究就是这样的。也许,这对陆小曼来说是件好事。与别的名人传记不同,白落梅的这本《徐志摩传: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专注于徐志摩的情感经历,娓娓道来,满满都是诗意,女性的细腻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尤为体贴的是,书中附了张细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人的小传,还有徐志摩的诗歌选。这是关于徐志摩的传记中最为唯美的一本。自徐志摩之后,再无《再别康桥》;他“用尽了青春”,却不知道寻到了那个她没有。康桥依然,水波依旧,但——“轻轻的我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再来”,从此一切都已成为绝唱。

长大后读徐志摩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一本十分文艺、十分艺术的人物自传,语言优美,有文有诗,虽然看起来十分陶醉,但是写起它的书评可真的是难以下手。提起徐志摩,大家脑海中最先想起的就是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背的呢,现在都还没忘。这首诗的脍炙人口不比那些古诗差,它属于新月派诗歌,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能写出这种诗的人,可见他的生活阅历是多么丰富。作者也不一般,明明不是一个年代的人,却偏要写上一个年代的人物传,这也着实任性,不过人家真的有这个实力。这本传记是特殊的,作者开创了“唯美传记”全新领域。文章散发出优雅、安静的气息,让人联想翩翩。这些文字并不死板,看起来像是小说,像是风水画,简直就是艺术品。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至关重要——陆小曼、林徽因、张幼仪。在写张幼仪的时候,先用《红楼梦》来做铺垫。她是他的发妻,作者把她比作一树荼縻花,自然大方。比作长于幽深庭院的芍药或牡丹,端庄素雅,不与人争。把林徽因比作从诗卷里走出来的江南女子,有时又像行走在红尘阡陌的女子,简约朴素。人世之劫,她没有轻易走过,可她却是民国世界春风亭园里那朵初荷,自然有情,婉兮清扬。陆小曼一生爱好是天然,风情浪漫的女子,她妖娆抚媚,招摇任性。徐志摩的出现,使陆小曼决意不再欺人骗己地活着,但是现实却并非美好,父母的步步相逼,世俗的流言蜚语,爱情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本书最后有徐志摩的诗歌选,让我有回忆了一遍童年,童年读徐志摩的诗只是觉得有韵律,看完这本书之后,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我有了另一种理解。

为爱而生,为爱而灭

  徐志摩以诗文著世,他缱绻情深,浪漫又直抵灵魂的诗篇拨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弦。青春正盛,年华正好,爱情那身不由己的况味,我们都在他轻灵真挚的爱的诗文里找到了共鸣……  纵观徐志摩短短的一生,仿佛这个多情浪漫的诗人,他这一生是为爱而生,为爱而灭。  不是吗?徐志摩短短35年的人生,自从19岁与张幼仪结婚,直至死,他也没有停下过对爱情的渴盼与追求。他天生骨子里是一个多情,唯爱情至上的人。  徐志摩19岁娶16岁的张幼仪。张幼仪如此端庄贤淑大方,但在充满浪漫主义的徐志摩眼中,她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她虽是他最初的妻,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二儿子3岁便夭折了),但她从来没有得过他半点心,他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家里为他安排的这桩婚姻。徐志摩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他唯一之灵魂伴侣,他认为得之,是幸;不得,是命。  在英国伦敦的妩媚烟雨中,充满柔情的康桥下,那个令徐志摩深深迷醉的美丽女子林徽因如四月温婉明媚的天,款款而来。他瞬间被爱情的魔法击中,认定林徽因是他一生一世的爱人,事实也是,就算他后来求林徽因不得而娶了陆小曼,林徽因依然是他心中的女神。为了得到林徽因的爱情,他冷酷地抛妻弃子,全然不顾张幼仪怀有身孕,只认为她是阻碍其追求爱情的桎梏,他残酷地与张幼仪离婚,完了还作诗《笑解烦恼结》送张幼仪以示双方得以解脱轻松。读到这里,我实是对徐志摩无法喜欢得起来。我只能说,徐志摩是一个率性自私的人。他是以自我为中心,只依着自己的内心需要而活。徐志摩二儿子的出生乃至夭折,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男人,怎不能令张幼仪心寒?然而,张幼仪这个伟大的女子却从来没有怨恨过徐志摩,在他身后,离了婚的她依然为他负起照顾家庭父母的孝道。徐志摩是这么率性的随自己的心意生活,他渴望爱情,追求爱情,虽然没有拥有林徽因实实在在的爱,但他依然是得到了林徽因一颗心的。到生命的最后几年,徐志摩的心大部分都给了陆小曼。他为给陆小曼提供足够的金钱挥霍享受,整日里疲于奔命,为爱赚钱为爱奔波也为这份爱神伤。他是深深爱着陆小曼,但又为陆小曼的奢华贪玩不上进吸鸦片的堕落行径深深为之苦痛。伤心无奈之下,他更感林徽因的好了。唉,这个率性为情而活的徐志摩,想来他一生都为爱情悲伤欢喜,伤神处,他最后在云端如飞鸟般与爱人作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只能说,徐志摩是一个赤子,他这一生都遵循了自己的内心生活,为自己所爱之人倾尽百般柔情,万种蜜意,最后为爱而灭。这样一个率性而活的多情男子,该怎么评说他呢,心中有百般况味,却是说不上来。三个民国的绝世女子都用一生深情去怀念他,想来他亦是一个可爱之人,值得她们如此眷恋情深的吧。  白落梅的文字古典而富有诗意,把一本人物传记写得如斯唯美,真真是“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啊!

如何堆砌这缱绻深情

第一次如此走进徐志摩,当年我了解徐志摩是从语文课本上的《再别康桥》出发,此后甚少有交集,直到看到这本书——《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这是第一次阅读白落梅的文字,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拿到了这本书之后搜索了一番她其他的作品,皆有她的风格,一如往常的唯美华丽,就如她的名字一般,白梅洒落成天然,这句送给她。她的文字富有的是唯美优雅,犹如端着的感觉。在我看来,这些文字足够华丽,但缺少些许生活的烟火气息,不过这特点皆是见仁见智的,有人爱就有人不爱,这是自然的。这就好比一位供着你钦慕的女神,是不能走下神坛的,女神是有高入云端的姿态的。但阅读她的文字,也能学到一些文字技巧和运用方式:第一如何运用辞藻,拿捏繁复的文字;第二如何堆砌情深,恰到好处,余味悠长。开篇有说到这是一本关于徐志摩的书,副标题为徐志摩传。书里的徐志摩以热闹欢乐的开场拉开了人生序幕,有才情诗意为武器,有温柔贤妻为后盾,追求过真挚的爱,拥有过,失去过,最后悲剧性地离世,结束了这轰动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至少也可说是不虚此行了。从此书中看到的徐志摩,在春风得意时的他,是风流倜傥的;在追求真爱的他,徐志摩是勇敢的;即使在为经济所愁苦烦闷时,他依旧是风度翩翩的;书里的他似乎一直都是自信而潇洒的,这让我们醉心于这样潇洒的男子。作者文字里的徐志摩描绘得风流十足,恰似一颗遗落人间的情种,即便这情意也只能为他心仪的女子绽放,对待张幼仪却只能说如春风扫落叶般无情,以我的眼光看来,幸亏选择结束了这段无爱的婚姻,否则还不知道一辈子苦守多久,在这里,我是有点愤怒于徐志摩的无情,我不知道当时的情景下为何明明不爱,却心甘情愿把一个女子娶进家门,难道不能拒绝吗?对于林徽因,我了解不甚多,但我想那必事一个有才有貌的美人,不然不会惹得徐志摩挂念牵肠了。对于陆小曼,我只觉得是个妩媚多情,娇俏可人,但也奢华富贵的一人,两人算是过了一段相互携手的日子,可结局却不甚美好。我无法去身处那个年代去感受他们的爱情, 也不愿意过多去评价孰是孰非。有句话说感情本来是没有对错的,若说只能说是谁欠了谁的债,谁又要还谁的债。徐志摩素来是多才多艺的,但白落梅眼中的徐志摩只见了爱意绵绵,看不出有多少诗情画意,徐志摩不应该只有爱情,至少我认为如此。作者的传记确实唯美,但距离徐志摩感觉还隔了一段距离,如我所见,倒是称做“我眼中的徐志摩更为合适了”。徐志摩拿这一生做赌注,在茫茫人海中寻访这唯一的灵魂伴侣,是否找到了呢?我未可知,这事怕是只有徐志摩自己知道了。

【拾光书屋(书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评《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几多红尘浮生事,唯有闲愁空寂寥。他曾讲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就是徐志摩!作为诗人他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人。说到徐志摩,说到他的人生经历,往往绕不开的是他的爱情故事!他是近代有名的才子,才子岂会无佳人相伴。他有红颜、有求之不得的爱人、有相识相忘的知音、有温柔贤惠的妻子。他的一生犹如同彗星一般绚烂,纵然短暂,却远胜过寻常人几生几世。《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在茫茫人海间,相遇不易,相知亦难,相守却是难上加难。他向往自由,追求理想。前尘往事遗梦中,尝尽人间百味。有道是好景不长在,好花不长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是时代的传奇,可是当一切梦想回归现实的时候,那才是生活的本质!诗人是不懂生活的!他,沉默过,叹息过。无尽的沉默,等待的是瞬间的完美,有雪花飘落,掩盖了存在的痕迹,无可奈何的叹息,叹息那转瞬即逝的幸福!那个人间四月天的女子,一步天涯,就是一生的距离。她的眉,她的眼,她的笑颜,是那么近那么远,是他穷尽一生都无法跨越的界限。所有人都睡在黑色的夜里,但他留给自己的发妻是距离,是愧疚,还有流下的是她的眼泪。她和发妻了断尘缘,最终是他负了她。白昼与你同在,黑夜与我共舞。那位百媚千红人人皆爱的女子,黑夜里的歌声传出好远,是谁在那深夜里静静的聆听着那一声声哀怨,是谁独自面对那黑夜里的梦。风带走了落叶,在风中华丽的转身,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叶的华美葬在瞬间,瞬间是那最后的凋零,飘落枝头,绝唱响彻天地。风的随性不羁,牵动着一颗不安的心,飘落,万千渴望的声音......《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追寻真、美、自由、为情舍弃荣华功名,不惧流言碎语的徐志摩,他将民国的诗情和浪漫背负与身,享尽人间风月。他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如何把平淡的生活过的更加精彩。在历史的长河里,大家其实都是一颗颗的小沙粒,谁又能真真正正的看得见自己的位置呢!《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这本书用诗一般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徐志摩,这是一本我迄今读过的最好的,最全面的作品。下面摘录一首《雪花的快乐》供大家欣赏。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在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任凭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生如春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对徐志摩的最初印象,大抵还是看《再别康桥》时的感觉,轻柔的感觉,书卷气质,后来看过黄磊演的徐志摩,觉得形象很符合,想象中的诗人,大抵就是那个彬彬有礼温润如玉的感觉。我知道白落梅之前写过林徽因,很喜欢,文笔柔软,语调清新,每一篇不单单是人物传记,还是一种看散文的感觉,篇篇经典,不急不缓,顺着民国时光一点点的铺展着,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如缓缓流淌的溪水,似水长流,不急不躁,从容不迫!后来也陆续看了其他的人物传记,只要是白落梅的书,每一本都认真的读过,甚至反复看过,很喜欢那种出尘人世间的感觉,仿佛是另一个纯净的世界,让我能够在浮躁的尘世偷得浮生半日,过一过安静温馨的生活。这一次白落梅的新书徐志摩传记——《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我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看,一口气读完以后,先是回味了几天,之后又大概的翻阅了一遍,是真心的喜欢。我一直觉得,我们会喜欢一类的所有书,也会喜欢一个作者的所有书,对于白落梅,我是深深的喜欢,应该是个迷妹吧!关于徐志摩,大抵青年人都有所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徐志摩,有一个相看又相嫌的妻子张幼仪,为他生过两个儿子,后来一个三岁左右去世了,有一个爱而不得的知己林徽因,还有一个两情相悦的爱人陆小曼,虽然很年轻就去世了,但是他将短暂的一生活成了传奇。在民国年代,那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徐志摩生活在了适合自己的年代,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白落梅以独特的语言,冷静的视角,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拥有发杂感情经历的诗人昙花一现的人生历程,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冷暖阴晴的生活,还有他那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而是可以真正发现一个被还原了的真性情的徐志摩,诗人的敏感多情,还有诗人的无可奈何,让人跟着他的欢喜而欢喜,也跟着他的忧愁而忧愁!总而言之,我个人很欣赏白落梅独特的写作风格,也很喜欢徐志摩的诗和散文,在钦佩徐志摩文采斐然的同时,也慨叹天妒英才啊,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白落梅用自己独有的文笔叙述了诗人绚烂的一生,虽是昙花一现,却也足够精彩,诗人也真的是生如春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看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天上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不知俘虏了多少人的心,优美的诗歌,靓丽的风景,蕴含着淡淡的离别哀愁,那种文字间所流淌出来的无力感让人心疼。或者说这位民国大才子与仿若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有缘无分的感情让人深感遗憾,但终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只能作为看客,而无法评断谁是谁非。与此同时也不由得产生了迫切了解徐志摩的心思。读白落梅的《我用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在文字间探寻徐志摩坎坷的传奇人生,感受来自民国才子的独特魅力。他有相看又相嫌的妻子——张幼仪,有相恋又相离的红颜——林徽因,有相爱又相怨的爱人——陆小曼,亦有相识又相忘的知音——凌淑华,自身还有着才华横溢,浪漫多姿的诗歌情怀,这就是徐志摩。若把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拆开来看,其实也就显得稀松平常了,可若真实地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天之骄子的不平凡之处。他,曾经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红颜冷血薄情,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虽然风流不羁,可在每段感情里都曾付出自己的真心,只不过被平淡如水的日子抹去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徐志摩是执着的,在多方阻挠下,最终与陆小曼开花结果、相知相守,所以我觉得他还算幸福。到了后来,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不幸罹难,虽然斯人已去,可却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终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历史的轨迹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书中的文字优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徐志摩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起来很有韵味,仿佛真的置身于民国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尘世中骄傲、多情、自由地活着,悄悄的来过,又悄悄的去了,只剩下后人的唏嘘不已。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徐志摩的传记,更是一本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感谢作者白落梅这个带有梅花一样气息的女子,将真实的民国才子还原现实,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希望天下的痴男怨女都能找到茫茫人海中的唯一灵魂之伴侣!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