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利奥塔》书评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62482314
作者:(英) 西蒙·莫尔帕斯
页数:188页

新的强度的生产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读《导读利奥塔》中《对何为后现代的一个回答》的诠释章节时,我忽然想到了狄更斯这句“烂俗”的话。应该纠正的是,最高级的使用并不是“最喧嚣的权威”的使用专利。我们不知不觉会使用“最什么”来宏观概括,以此激化我和对方的情绪,似乎不被激化的情绪便构不成一种标记和认知。后现代主义正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框定概念,或游移不定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后现代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常常看到的不也是这样一种描述吗,最美好的、最糟糕的并列。这是对周围环境变化的不同捕捉方式,是对一种恶的不同认知,使其成了两种截然不同之物,它们享有这种分裂而不是调和。   《对何为后现代的一个回答》中,利奥塔没有去调和“知识、道德和政治的语言游戏”,而是看到了这种调和的困难性:任何和解只是一个“先验幻觉”。经验的“我”更大程度上享有分裂而不是统一,一个“单一的宏大叙事解释所有事物的观念”都是一种偶像,无论是政治偶像还是哲学偶像,都是经验的“我”所追求的。产生于帝国皇帝内心中“我能够把握这整个世界”想法,是对虚假的“上升”进行无限的空想,来转移经验的“我”对分裂的恐惧。这种虚假是在追求一种经验领域的“大一统”的渴望。“我们的生活世界是不连续的,不可能通过任何理性系统去解释。”艺术则是对这些系统失败的揭示,它们的作用在于寻求这些失败的超自然用途,正如“基督教的无比伟大源于他并不寻求治愈受苦的良药,而是寻求受苦的超自然的用途。”(S·薇依《重负与神恩》)。   接下来的章节中,导读没有继续沿着“艺术对这些系统失败的揭示”方向走下去,而是着重分析回答了艺术的三种呈现方式,旨在厘清它所包含的“后现代”这一概念。在这种三分法的划分上,他走出时间而把捉了直接性的力量(没有使用时段划分的方式区分三种运动,相反,他将三种运动同时并存于艺术作品的所有时段。)。这是出乎意料的部分,他重新界定了一种常识或“定见”,“滑动”了我们对“后现代”的定义,让这种新的划分产生了“新的感知和新的世界。”他的这种概念“滑动”,差不多是在告诉我们:眼下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是突然出现站在我们面前而令我们恐惧。正如在下面这种“诡辩”中,“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因为每时每刻我都在“死亡”,死亡只是这种“死亡”的终结和停止”,似乎我们更应该恐惧的不是面临“经验的我”分裂、消解,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维系,原本的“单一宏大的”执念就是个先验幻觉。至于这种转嫁问题的方式能否奏效,就另当别论了。人的直觉很少受逻辑分析的疏导,至少我想一个人并不会因为这样一种“诡辩”,从此不再恐惧死亡。反而会像哈姆雷特看到自己父亲的鬼魂一样,引起他的自我发现,更加注意生活中的那些日常性的死亡隐喻,不意听到自己的声音。   利奥塔的这种划分方式,走出了时间,不再对否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我仍就想起了对“死亡”认识的一个例子:“死亡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余华)或者说“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延续”。这是一个看起来更巧妙的“诡辩”,继续否定“死亡就是失去生命”这一常识。它们出于对常识或定见的概念“滑动”,对何为死亡的重新定义,从而产生新的强度。在利奥塔对后现代的这种划分和重新挖掘“崇高”中,我同样看到了“滑动”后“新的强度的生产”。(玟涛,2014年9月20日)

善知识的引导

在佛教中,有一种人能够引导众生弃恶修善,入于佛法,让人从迷失中觉悟从而离苦得乐,这样的人被称之为“善知识”。如大乘佛教非常推崇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经,就讲述了善财童子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点化而去游学参访,共拜访了五十三位层次不同身份各异的善知识,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契入境界,终成正果。导读的作用就如这佛教中的善知识,有方向、目标的引导带领着读者去阅读和理解某部书、或某个人的思想理论,让读者慢慢地契入其中以期意领神会,明白文本之中的真实含意。《导读利奥塔》是“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其中一部,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丛书收录了十位对文学研究和人文学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主要批判思想家及其核心观念,并着重介绍了这些思想家的重要价值所在。丛书以简明、清晰的宗旨,让任何没有专门知识的读者都能走近的了解这些思想家和他们的观念。《导读利奥塔》,介绍了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并以一种简单、直白、清晰的方式走近这位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批判思想家。相信许多人对于哲学类的书籍读起来都如嚼蜡般索然无味,这其中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对哲学本身毫无兴趣或不够深入。但对于任何想在哲学领域有所探究的人而言,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深入文本,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行进过程,而一本相应的导读书籍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坦白而言,这并不是一本通俗有趣的读物,但对于喜欢哲学和思考的人而言,通过这本导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有深入其文本之时,就能发现“利奥塔体系”令人着迷之处。本书侧重于对“现代”和“后现代”的阐述,通过这种对立的讨论来展开利奥塔的思想,从而去发现利奥塔所主张的“后现代主义”与其它思想的不同之处。后现代主义,这是至今为止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尽管对于这概念难以定论,但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上找到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理论无法精准定论的原因。作者在开篇介绍了利奥塔所主张的观念及生平著作,并详细的叙述了其思想理论的特色:对习俗观念持续不满和对正义重要性的追求。正是这种持续不满和重要性的追求,让利奥塔对思想和行动有着不停的更新与进步,一旦发现它们有所不足,就必须改变自身。利奥塔的这一要求,造就出一个可以不断学习、进步的思想体系,犹如科幻作品之中的人工智能,拥有不断学习和升级的本领;又如不会停止的永动机,产生出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正是这样的特性,所以“后现代主义”才一直无法被精确下定论。

曹小杰:利奥塔的碎片 (《导读利奥塔》后记)

曹小杰:利奥塔的碎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媒介影视研究) 实话说我没有系统地读过利奥塔,此前个人看过的大部分文献中也少有提到他。一个颇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他的东西离你的研究比较远,所以你怎么绕圈都绕不到他那里去。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读一个人的书需要机缘,此前的任何阅读都是铺垫。 因为孔锐才的推荐,我才读的这本书。西蒙•莫尔帕斯果然把这位“后现代之父”写得非常通俗易懂。换我是写不出来的。现在的这个读后感也仅仅是结合个人研究兴趣的一些碎片化随想。详情就读前面这个小册子吧,或者像作者说的,去读利奥塔的原著吧。 从关键词来看,利奥塔的一些思想与现在比较流行的文化研究联系很紧密。如后现代、语言游戏(严格来说是维特根斯坦的概念)、短语、事件、话语类型、个体小叙事,等等。有关语言、事件的概念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历史概念,利奥塔已经把它们哲学化了——它们成了批判的工具,以此来揭示规训体系如何运作,让被规训体系消音(silenced)的东西发声。 他的思想中有着浓厚的批判立场,即“不发展理论体系,放弃给社会问题开药方,而主要是暴露那些无法被主流话语所透视的东西,给这些沉默的现象一个名称”。命名之后,才可能引起重视和反思。 他对艺术审美的反抗意义进行了深入发掘。当然这里的反抗并不仅仅指政治意义上的,还指文化上、意识形态上的。利奥塔想必对“记录即反抗”是赞成 的,纳粹集中营中坚持写日记的人便是英雄。这与斯科特(James C.Scott)发掘“弱者的反抗”,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发掘“假发行为”的意义类似。 利奥塔对批判立场的强调,对审美反抗的阐释等,在哈贝马斯看来是种“新保守主义”。一方面,绝对的批判立场也许是对现有恶的帮衬,因为他不仅批判 “石头”还批判“鸡蛋”;另一方面,为艺术审美赋予反抗意义,也许恰恰是对庸常行为、庸常生活的美化,将某种懦弱行为奉上哲学高坛。 真正被体系规训的消音者自己不会发声,这是利奥塔也无法破解的难题。 利奥塔的批判立场使得他的思想更像是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理论体系。他本人也极力避免使用“体系”一词,对别人给予的“利奥塔体系”也并不赞同。 宏大叙事范式下的许多学者不仅要思考如何去批判,还要思考如何去建构。利奥塔只对前半部分感兴趣。一切问他“你的理论对社会有什么用”的人都不是在他的范式下谈问题。这是利奥塔自己的岐争(differend)。 一切建构的冲动,都无可避免地陷入体系化陷阱,与多元景观相违。他对多元化言论、多元化社会等怀有不证自明、不言自明的坚信。换言之,他对一元的、拒绝另类的宏大叙事非常反感和抵制。 利奥塔对马克思的分析可谓眼光独具。他与其说透析了马克思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而又依赖的关系——作为老男人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而又深刻 的批判,作为小姑娘的马克思则禁不起资本主义罪恶肉体的诱惑从而与其发生堕落的隐秘关系——不如说透析了一切批判者与批判对象之间的某种共谋关系:批判行 为修正了被批判对象的恶,使之继续存在下去。 相对哈贝马斯那样的寻求和解与共识的思想,人们似乎对利奥塔这种具有批判和解构性质的思想不太感冒。后现代只是思想者的游戏,不太会在政治社会实 践中产生直接的、实质性影响。后现代思想的提出者本身可能也未必会对什么宏大实践感兴趣。但它作为一种批判实践,同样与体系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共谋关系。 利奥塔阐释他的短语概念时举了“这只猫是白色的”的例子。说该短语者是发言者(addressor),听该话者是接受者(addressee), 猫成了指及物(reference),“是白色的”代表意义(sense)。一旦这个词被说出,四大要素立即被抓在了一起,构造出短语世界(phrase universe)。 显然这里有许多可以深入讨论的地方,利奥塔打住了没进一步引申。比如说在什么情景下说出来此话、向谁说的呢?如果这只猫是黑色的或别的颜色,发言 者还坚持“这只猫是白色的”呢?又或者这压根就不是只猫而是头猪呢?在教室、在日常聊天、在法庭、在精神疗养院等语境下,这句话的意义都不一样。对养过猫 没养过猫的人的意义也不一样。 利奥塔只关注短语本身,而对陈述的行为及过程予以了忽略,至于语境和效果就更不必说了。短语背后所彰显的意识形态结构与权力也被一并忽略。 但与此同时,也许对于发言者与接收者的区分本身就隐藏着某种结构化的权力。这让人想起阿尔都塞的“召唤”(interpellation)的例子。当警察在街上喊“那谁,站住!”那个停下来返身的人就成了这种权力的对象。 一切困境似乎又成了语言的困境。 利奥塔的思路对研究网络文化也有启发。 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监控相比,网络言论与传统禁言相比,网络上揭露的许多问题与被传统媒体沉默对待的话题相比,都体现了某种来之不易的积极意义。然而这不该成为我们看待网络文化的唯一视角。 利奥塔提醒我们,当我们在讨论网络对弱者的赋权时,应警惕它对那些真正沉默的人的遮蔽。网络上的各种热点现象是以流行为本质特征的,流行则意味着筛选、意味着排除。当人们被流行的东西裹挟而去的时候,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人及其话语便都被消音了。

《导读利奥塔》:找回你自己

遇见一本书,算是一次和它的作者的邂逅,那么遇见一本导读书,该说是完成了一次相亲么?重庆大学出版社这套“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初学者作为“学术起点”使用。选题涵盖了现代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利奥塔便是其中的一位。相较系列中介绍的其他思想家,利奥塔对于很多人而言,或许并不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字。他并没有创建任何可供随意任用的系统,或许是他知名度大打折扣的一个关键,但他创造了许多关键性的概念,其中一个你一定耳熟能详——“后现代”。“后现代”的概念,最早是在利奥塔的代表作《后现代状况》中被论述。对于这一概念的核心,利奥塔将其表述为“对元叙事的不信任”,而他所致力的,是讨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知识的状况”。在利奥塔看来,由于资本运作越发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使得“知识”也逐渐沦为一种资本。在这样的状态下,“知识”本身的真实性表达上折扣。当知识不再可信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叙事”也随之失去了信用。现代社会的危机由此产生。于是利奥塔提倡后现代,实际上是期待一种力量,它并不取代“陈旧的现代性”,而是“在现代性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一种初生的状态反复出现”,从而在个体层面实现真实的还原。既然归结到了个体,也就引出了利奥塔的第二个核心观点“非人”。现代社会的发达终结了知识的真诚,也使得人本身的存在显得吊诡。人与机器的共处甚至暴露了人的某种本性,引领人一步步失去自我。对于任何有人文关怀的学者,这显然不是有利的状况。要想扭转这样的局面,利奥塔选择的“武器”,是“艺术”与“批评家”。艺术重新展示人的精神性,而批评家则要“重写现代性”。很难界定利奥塔自己的“身份”,他的作品探讨范围横跨艺术、文学、历史和政治领域,许多本不相干的人,都可以从提提供的方法中,找到破解困局的出路。他的贡献是桥梁式的,前承康德的认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方面,也开启了大卫•哈维等人对后现代理论的发掘和斯图亚特•欧文等人对“非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于是我们说,他可以是“一个人”,却发展了“很多人”的思考。他的担当,是帮助更多人,“找回自己”。一本好书可以为你找到更多好书。或者,一本好书,也可以带你认识一个人。“导读书”的目的,理应是引导读者更好地与他感兴趣的读者交谈,在这个层面上,《导读利奥塔》这本作品,显然是成功的。

现代性、后现代、伦理、崇高和“不可呈现”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导读利奥塔》这本导读介绍了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塔作品的核心思想。作者先介绍利奥塔著作《后现代状况》,阐明利奥塔考察了在当代社会中知识的性质和状况发生转变的方式。并提出通过语言游戏和元叙事分析知识的方法。接下来介绍利奥塔关于当代艺术与美学的《对何为后现代的一个回答》,重点分析一个概念:“崇高”,它可以指向一种新的思考和行动的可能性。然后考察他的《正义游戏》和《岐争》。《正义游戏》是追随康德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区分,认为伦理决定建立在事件的实然状态上的观念是危险的。《岐争》焦点在揭示“短语”之间连接以及连接方式的含义。最后几章说明利奥塔的作品跨越了艺术、文学、历史和政治领域。他集中讨论了诸如崇高、岐争记号和事件等概念,他并没有提供一个思想或行动的系统和计划,但为思想家提供了一系列分析现代性的可能方法。本书通过重点介绍利奥塔著名著作,将读者引入他的内心世界,窥视其思想与观念,文辞优美,中间穿插一些基本概念解释与涉及著名哲学家简介,由此看出先哲们呕心沥血探索哲学之路,构建哲学殿堂,激励一代又一代智慧者前进,感人奋发,体现作者的终极人文关怀。


 导读利奥塔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