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集系年校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020097265
作者:【唐】羅隱
页数:1178页

书籍目录

《罗隐集校笺(上册)》目录:
前言
校笺说明
甲乙集十卷补编二卷
甲乙集卷一
今体诗凡三十九首
曲江春感
皇陂
寄郑补阙
牡丹花
黄河
汴河
西京崇德里居
投所思
经张舍人旧居
雒城作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送章碣赴举
寄杨秘书
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寄右省王谏议
焚书坑
始皇陵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春日叶秀才曲江
西京道德里
忆夏口
武牢关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
长安秋夜
春晚寄钟尚书
秋晚寄友人
秋日有酬
所思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
四皓庙
浮云
早发

邺城
甲乙集卷二
今体诗凡四十首
七夕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清明日曲江怀友
送郑州严员外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
钟陵见杨秀才
自湘川东下立春泊夏口阻风登孙权城
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春日独游禅智寺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送韦士赴》
后土庙
金陵夜泊
上江州陈员外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上鄂州韦尚书
早春巴陵道中
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秋日禅智寺见裴郎中题名寄韦赡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
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舍
出试后投所知
湘南春日怀古
江州望庐山
金陵寄窦尚书
清溪江令公宅
郑州献卢舍人
别池阳所居
送内使周大夫自杭州朝贡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

西施
自遣
白角篦
铜雀台
鹦鹉
金钱花

甲乙集卷三今体诗凡四十首
钱尚父生日
寄前户部陆郎中
登瓦棺寺阁
九华山费征君所居
途中寄怀
京口见李侍郎
秋日酬张特玄
登高咏菊尽
登夏州城楼
水边偶题
伤洛阳公
杜陵秋思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奇
桃花
筹笔驿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寄南城韦逸人
梅花
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
和禅月大师见赠
谒文宣王庙
代文宣王答
重送朗州张员外
广陵秋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
逼试投所知
汉江上作
秋夜寄进士顾荣
寄渭北徐从事
徐寇南逼感事献江南知己
寄三衢孙员外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炀帝陵
马嵬坡

隋堤柳
孟浩然墓
秦纪
仙掌
甲乙集卷四今体诗凡四十首
中秋月
宿荆州江陵馆
抚州别阮兵曹
新安投所知
江边有寄
送友人归夷门
湘中见进士乔诩
上霅川裴郎中
钱塘江潮
送人赴职任褒中
临川投穆中丞
早春送张坤归大梁
东归途中作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湘中赠范郧
寄张待郎
渚宫秋思
闲居早秋
建康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经故洛阳城
夏州胡常侍
寄进士卢休
赠滈先辈令狐补阙
送秦州从事
湖州裴郎中赴阙后投简寄友生
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西塞山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东归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
重过三衢哭孙员外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子规
姑苏台
王浚墓
京中晚望
寄窦泽处士二首
甲乙集卷五
今体诗凡五十一首
省试《秋风生桂枝》
思故人
寄陆龟蒙
题方干诗
秋江
寄制诰李舍人
秋日怀孟夷庚
送李右丞分司
郴江迁客
感旧

秋日寄狄补阙
寄易定公乘亿侍御
寄大理寺徐郎中
寄苏拾遗
寄许融
寄礼部郑员外

台城
旧游
寄虔州薛大夫
苏小小墓
寒食日早出城东
秋日怀贾随进士
乱后逢友人
残花
秋日富春江行
寄侯博士
送沈光侍御赴职闽中
寄袁皓侍御
寄金吾李荪常侍
商于驿与于韫玉话别
封禅寺居

投寄韦左丞
红叶
期徐道者不至
岁除夜

旅梦
秋寄张坤
伤华发
九江早秋
初秋寄友人
秋居有寄
雪霁
堠子
初夏寄顾绍宗
寄第五尊师
寄西华黄炼师
所思
甲乙集卷六
古今体诗凡三十九首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
自贻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
偶兴
题凿石山僧院
圉城偶作
乌程
送杨炼师却归真诰岩
暇日投钱尚父
览晋史
感别元帅尚父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城西作
冬暮城西晚眺
秋霁后
茅斋
使者
途中逢刘知远
遁迹
陇头水
秦中富人
思归行
即事中元甲子
魏城逢故人
游江夏口
春思
黄鹤驿偶题
安陆赠徐砺
寄钟常侍
中秋夜不见月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
寄处默师
病中上钱尚父
甲乙集卷七
今体诗凡三十七首
送梅处士归宁国
经故友所居
大梁从事居汜水
杜处士新居
绝境
雪中怀友人
秋晚
升仙桥
姑苏真娘墓
灵山寺
倚棹
秋夕对月
寄征士魏员外
宿彭蠡馆

早秋宿叶随所居

春居
轻飚

陕西晚思
除夜寄张达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钱塘府亭
野狐泉
宿纪南驿
赠无相禅师
遣兴
江夏酬高崇节
莺声
效玉台体
甲乙集卷八
今体诗凡四十二首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
听琵琶
经耒阳杜工部墓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升平公主旧第
寄黔中王从事
关亭春望
寄徐济进士
寄韦赡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
寄乔逸人
塞外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
咏史
中元夜泊淮口
寄池州郑员外
归梦
送溪州使君
送霅川郑员外
酬寄右司李员外
莲塘驿
甘露寺火后
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
送宣武徐巡官
冬暮寄裴郎中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待
台城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
偶题
故都
董仲舒
献尚父大王

帘二首
甲乙集卷九
古今体诗凡四十首
送顾云下第
村桥
送刘校书之新安寄吴常侍
官池秋夕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金陵思古
送王使君赴苏台
忆九华
送裴饶归会稽
送程尊师之晋陵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贵池晓望
寄崔庆孙
寄杨秘书
酬章处士见寄
送丁明府赴紫溪任
寄前宣州窦常侍
秦望山僧院
送光禄崔卿赴阙
寄程尊师
定远楼
送程尊师东游有寄
江亭别裴饶
江南寄所知周仆射
钱塘见芮逢
江都
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
送张绾游钟陵
送辩光大师师以草书应制
息夫人庙
漂母冢
感怀
扇上画牡丹
书怀
七夕

罗敷水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贵游
严陵滩
甲乙集卷十
今体诗凡四十首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第五将军于余杭天柱宫入道因寄
寄无相禅师
秋日有寄
送前南昌崔令映替任摄新城县
下第作
丁亥岁作
北邙山
三衢哭孙员外
送蕲州裴员外
重九日广陵道中
东归别所知
旅舍书怀寄所知
汉东秋思
西京道中

赠渔翁
下第寄张坤
东归别常修

荀令生日
晚眺
野花
病骢马
秋浦
南康道中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华清宫
韩信庙
韦公子
望思台
帝幸蜀
王夷甫
鹭鸶
书《淮阴侯传》
青山庙
小松

漫天岭
甲乙集补编二卷
甲乙集补编卷一古今体诗凡四十八首
蟋蟀诗
吴公约神道碑诗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
龙丘东下却寄孙员外
牡丹
巫山高
江南行
鞠歌行
空城雀
芳树
听琴
大梁见乔诩
寄洪正师
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
寄聂尊师
金山僧院
酬高崇节
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韵
淮南送节度卢端公将命之汴州
端公常为汴州相公从事
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
送朗州张员外
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
淮南送司勋李郎中赴阙
送陆郎中赴阙
途中送人东游有寄
过废江宁县
边夜
哭张博士太常
淮口军葬
燕昭王墓
江南
江北
早登新安县楼
干越亭
南园题
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
许由庙
题段太尉庙
湘妃庙
八骏图
庭花
病中题主人庭鹤

薛阳陶觱篥歌
酬丘光庭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寄剡县主簿
甲乙集补编卷二
古今体诗凡四十六首
残诗凡十九首
答宗人衮
题新榜
题延和阁
题《杜甫集》
感弄猴人赐朱绂
题磻溪垂钓图
江南别
上亭驿
中秋不见月
竹下残雪
春风
杏花
镇海军所贡
席上歌水调
四顶山
姥山
长明灯
滕王阁
宫词
中元夜看月
下杜城
华严寺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献淮南崔相公
效玉台体二首
早行
晚泊宿松
泾溪
歧王宅
咏白菊
题金鸡石
文选阁
昭明太子庙
下山过梅根
题荆台观
送灶诗
挂剑处
题石门
寄主客高员外
玉簪花
山茶
题祠山张大帝庙
题金山寺
金鸡山
伤人饿虎
凤凰台残
过夏口残
巢县半汤池残
杜佑别墅残
刺裴筠残
游北湖残
京口送杨子蒙东归残
旅中感怀残
阙题(十一句)
存疑诗六首
题项羽庙
咏新月
游石门
忆雁山
洛阳
秋闺新月
谗书五卷
谗书自序
谗书卷第一
风雨对
蒙叟遗意
三帝所长
秋虫赋并序
解武丁梦
救夏商二帝
题《神羊图》
伊尹有言
后雪赋
叙二狂生
吴宫遗事
本农
谗书卷第二
丹商非不肖
英雄之言
圣人理乱
庄周氏弟子
杂说
龙之灵
子高之让
苏季子
惟岳降神解
忠孝廉洁
疑凤台
说天鸡
谗书卷第三
屏赋
秦始皇意
妇人之仁
道不在人
市傩
君子之位
荆巫
蟋蟀诗
三闾大夫意
畏名
三叔碑
天机
谗书卷第四
辨害
齐叟事
槎客喻
汉武山呼
木偶人
市赋
越妇言
悲二羽
善恶须人
秦之鹿
梅先生碑
二工人语
谗书卷第五
书马嵬驿
投知书
与招讨宋将军书
迷楼赋
说石烈士
答贺兰友书
拾甲子年事
序陆生东游
请追癸巳日诏疏
刻严陵钓台
吊崔县令
代韦征君逊官疏
谗书重序
两同书二卷
两同书卷之上
贵贱第一
强弱第二
损益第三
敬慢第四
厚薄第五
两同书卷之下
理乱第六
得失第七
真伪第八
同异第九
爱憎第十
妖乱志一卷
罗隐启事一卷
投同州杨尚书启
河中辞令狐相公启
投礼部郑员外启
辞宣武郑尚书启
谢刑部萧郎中启
投秘监韦尚书启
上太常房博士启
投湖南于常侍启
谢湖南于常侍启
投湖南王大夫启
投郑尚书启
投永宁李相公启
投盐铁裴郎中启
投前夏口韦尚书启
谢崔舍人启
投蕲州裴员外启
谢屯田全郎中启
谢江都郑长官启
谢大理薛卿启
吴越掌记集一卷
婆留井铭
钱氏九州岛庙碑记
杭州罗城记
谢恩表
东安镇新筑罗城记
吴公约神道碑
镇海军使院记
钱氏大宗谱列传
封石记(残)
封胥山祠碑(残)
太师志铭(残)
吴越行营露布(残)
代钱镠谢授镇海节度使表(残)
贺昭宗更名晔表(残)
八会亭记(阙)
东阳县五纪记(阙)
杂着
酂文终侯论
湘南应用集序
陈先生集后序
与某博士状
中元传
谢裴廷翰诗卷(残)
题后赵石季龙戏马观木凤(残)
玄宗以水灾放姜皎归田赋(残)
德宗以中和节宴百僚诗赐戴容州赋(残)
彭祖碑(残)
君平井碑(残)
仙种稻(阙)
存疑文
附录
一辨伪与补遗
二传记资料
三版本序跋
四书目著录
五酬赠吊怀诗文
六历代评论资料
七罗隐年谱新编
后记
……
《罗隐集校笺(下册)》

编辑推荐

《罗隐集校笺(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罗隐诗文作品汇集最全、注释最翔实的整理本。

前言

校笺说明一、关于罗隐诸集之版本罗隐著述,《吴越备史》本传云……据以上书目著录,罗隐著述达十六种之多(徐夤赠诗提及罗隐尚有《博簿》一书,史志未见著录),但传于今者不过诗集《甲乙集》十二卷,《谗书》五卷,《两同书》二卷,《妖乱志》一卷,《罗隐启事》一卷,《吴越掌记集》十四篇以及杂着十二篇。其余诸集,或散佚或全亡,已不可复见。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云罗隐“其集皆自为序”,可见罗隐诸集皆为自编。兹将今存罗隐诸集之版本源流梳理如下:其一,《甲乙集》十卷系统。……。明清两代重要的《甲乙集》版本今存者有:(一)明常熟毛晋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本十卷,毛氏所用底本即为宋刻本;(二)明抄十卷本清人方尔谦校并跋,今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实际错误百出,方氏仅以毛本校对一过,参考价值不大;(三)清初抄本十卷拾遗一卷,今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有较大参考价值,《全唐诗》文字多与其同;(四)清康熙四十一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有补遗一卷;(五)康熙四十五年成书之《全唐诗》罗隐集十一卷本。明清各本卷数与次序大抵同于宋刻本,仅部份文字出入,可见均来自宋刻本。其中,毛本与《全唐诗》是同一个系统。毛晋死后其本归季振宜,季氏汇编入《唐诗》,《全唐诗》即以此为底本,补以胡震亨《唐音统籖》而成。其二,《甲乙集》三卷与《谗书》五卷合刻系统。……其三,罗隐文集十卷系统。……其四,罗隐诗文综合本系统。最初是明万历中姚士麟重辑屠中孚校刊的五卷本……另有清抄本《罗昭谏集》十四卷,与八卷本大同小异,系将所合并的诗四卷依通行本《甲乙集》重新析为十卷而成,附补遗一卷,为江南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今藏南京图书馆,但笔者访求未果。此为笔者惟一未过目之善本。其五,《谗书》五卷系统。……其六,《两同书》二卷系统。……其七,《妖乱志》一卷系统。《妖乱志》宋代所传三卷本已佚,今存一卷,题《广陵妖乱志》,主要版本有明万历翻刻《虞初志》本、《合刻三志》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说库》本、文钞本、屠本、张本、《全唐文》本。诸本大都辑自《太平广记》,清末缪荃孙采善本收入《藕香零拾》,又辑逸文一卷。此外尚有清林用霖辑《罗江东外纪拾残》一卷,咸丰刻本(孙诒让认为伪作)。罗隐集原有清卢文弨笺注本(见《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九),可惜未见,盖已不存。今人雍文华在前人辑录的基础上,又补辑佚文,集为《罗隐集》……二、关于辑校与笺注本书经重新辑佚后,将罗隐著作依宋人著录分为《甲乙集》、《谗书》、《两同书》、《妖乱志》、《吴越掌记集》、《罗隐启事》、《杂着》七个部份。每种选择最佳底本后,将底本和几个主要异本进行仔细对校异同,并结合诗意、格律来理校是非,不臆改底本,所有改动皆注明版本依据和判断理由,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校勘工作首次且充分地利用了傅增湘的巨著《文苑英华校记》,以期为罗隐作品确定最可靠文本。《甲乙集》辑佚方面,宋刊十卷本仅四〇八首,张本《罗昭谏集》收诗凡四五四首,《全唐诗》十一卷本凡四七八首又七个残句,雍文华《罗隐集》共收四九〇首又十三个残句,其中三首(《堋口逢人》、《遇边使》、《移住别友》)及两个残句实非罗隐作;潘慧惠《罗隐集校注》录五〇〇首又十六个残句,其中四首(《堋口逢人》、《遇边使》、《移住别友》、《宿法华寺》)实非罗隐作,一首(《秋虫赋》)非诗;李之亮《罗隐诗集笺注》(岳麓书社2001年版)共收四百九十三首又十五个残句,其中五首(《堋口逢人》、《遇边使》、《移住别友》、《池阳》、《题陵阳山房》)实非罗隐作。今经笔者辑佚去伪,共得完整可靠诗五〇二首,残诗十九首,存疑诗六首,编为十二卷,前十卷编排一依宋刻本原貌,后二卷依所辑书时代先后排序。《甲乙集》校勘方面,前十卷仍以宋刻本为底本,后二卷采重辑方式编为《甲乙集补编二卷》,以较早且来源可靠之版本为底本。《补编》卷一辑自《才调集》和《文苑英华》,《补编》卷二辑自《万首唐人绝句》、《乐府诗集》、《唐音统籖》等。主要参校本有:李守信跋明抄本《谗书五卷甲乙诗集三卷》(简称李钞本);明常熟毛晋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本十卷(简称毛本);明抄十卷本清人方尔谦校并跋(简称方抄本);明万历中姚士麟重辑屠中孚校刊《罗昭谏江东集》(简称屠本);清初抄本十卷拾遗一卷(简称清初抄本);康熙九年张瓒瑞榴堂刻本《罗昭谏集》(简称张本);清康熙四十一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简称席本);康熙四十五年成书之《全唐诗》罗隐集十一卷本。此外,还参校了《又玄集》、《才调集》、《文苑英华》(简称《英华》)、《乐府诗集》、《唐诗纪事》,以及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简称《万首》)、元好问《唐诗鼓吹》、李存《唐人五言排律选》、明初《诗渊》、高棅《唐诗品汇》(简称《品汇》)、张之象《唐诗类苑》、胡震亨《唐音统籖》(简称《统籖》)、乾隆四十五年李调元编《全五代诗》之罗隐集等数十种总集。《谗书》五卷共六十二篇(含前后序),其中卷二《苏季子》、《忠孝廉洁》两篇正文佚失。《谗书》仍用清嘉庆十二年吴骞刻拜经楼正本为底本,主要参校本有:李抄本、文钞本、宝米斋抄本(简称宝抄本)、张本、《唐文粹》(含《唐文粹补遗》)、《全唐文》。其中文钞本、宝抄本与拜经楼本分属不同系统,通行本《谗书》(即拜经楼本)中一些缺漏、疑难之处,都赖此得以解决。《两同书》用明代宝颜堂秘籍本为底本,主要参校本有:《说郛》本、文钞本、明苍雪庵抄本(简称苍抄本)、明范钦天一阁刻本(简称范刻本)、屠本、张本。《妖乱志》用《藕香零拾》本为底本,本次又新辑得一则。主要参校《太平广记》、《说郛》本、文钞本、屠本、张本、《全唐文》、《唐人说荟》(简称《说荟》)、《唐代丛书》(简称《丛书》)、《说库》。《罗隐启事》一卷十九篇,宋以后已失传本,本次予以重辑,有幸全部辑自宋刻本《文苑英华》,以作年先后重新排序,将底本与屠本、张本、《全唐文》对照,底本文字明显优于诸本。《吴越掌记集》亦本次重辑本,主要辑自明刻本《文苑英华》、《枫窗小牍》、《全唐文》、《诚应武肃王集》、罗隐楷书手迹、《吴越备史》等。以文钞本、屠本、张本、《全唐文》、《咸淳临安志》、《万历新城县志》、傅增湘《文苑英华校记》等参校。《杂着》为散佚单篇文章的汇集。辑自明刻本《文苑英华》、《岁时广记》、文钞本等。包括本次新辑补的《中元传》、《彭祖碑》等篇,以及《玄宗以水灾放姜皎归田赋》、《德宗以中和节宴百僚诗赐戴容川赋》等残文。参校《唐文粹》(含《唐文粹补遗》)、文钞本、张本、《全唐文》、傅增湘《文苑英华校记》等。笺注方面,大凡人名、地名、典故,尤其是背景、本事、行实一般皆予考明。大部分诗文皆有系年,力求每篇皆考明创作背景与主旨,一些极富特色的篇目,点出艺术技巧。由于罗隐用典巧妙灵活,因此典故除了注明出处,有时也注明用意。简单语词不注,难懂语词一般注明释义依据。必要时加以串解,但力求简明扼要,不搞清人那种堆垛式笺注。许多篇目后附有「集评」,以供读者参考。附录部份,全面系统地汇集了罗隐数据,以备研究之参。

内容概要

李定广,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66年生,安徽合肥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早年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和古代文论。

章节摘录

罗隐诗集牡丹花(一)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二)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三)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四)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五)校记(牡丹花)《又玄集》、张本题作《牡丹》。(风)《全唐诗》注“一作君”。(亦)《全唐诗》注“一作也”。笺注(一)本篇作于大中年间罗隐二十多岁时,当时传播极广。因罗隐大中十三年入京经襄阳徐商幕与周繇交往时,周繇曾拿此诗颔联打趣。咸通四年罗隐在长安与曹唐交往时,曹唐亦拿此诗颔联打趣。牡丹是唐代国花,唐人咏牡丹诗甚多,罗隐的此首七律,还有《甲乙集补编》卷一那首,堪称全唐最佳。此外,罗隐还有两首特殊的牡丹诗,分别见《甲乙集》卷九、卷十。此诗咏牡丹先以“尊题”铺张牡丹之艳冠群芳,结尾突转为“贬题”。暗喻自己虽天意因缘造就绝世才华,终因当权者所恶,而怀才抱憾,即所谓“辜负秾华”是也。“任是无情也动人”为秦观名篇《南乡子》(妙手写徽真)所挪用,晁补之《赏牡丹》曰:“任是无情还有意,不知千里为谁来。”辛弃疾词曰:“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杏花天》),《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钗掣得一签,上画牡丹一枝,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二)有因:有相约之因缘。绛罗:红色纱罗。此将牡丹花瓣比为红色轻软细薄的丝织品。《隋书•礼仪志七》:“鹿皮弁,九琪,服绛罗襦,白罗裙。”高卷:牡丹花瓣多层、卷状、硕大,故云。(三)解语:会说话。司空图《杏花》:“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又,解语花:喻美女。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倾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四)近侍:亲近的侍从之人。《埤雅》:“世称牡丹花王,芍药花相。”《新唐书•百官志一》:“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芳尘:比喻美好的声誉或踪迹。韦应物《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五)韩令:指唐元和年间中书令韩弘。李肇《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躭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斸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一说指韩愈,又一说指韩滉,皆误。功成后:元和末,韩弘平淮西吴元济有功,封许国公,还长安,遂有砍牡丹事。秾华:繁盛艳丽,喻女子青春美貌。语本《诗•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三引《艺苑雌黄》:“罗隐《牡丹诗》云:“自从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一春。”余考之,唐元和中韩弘罢宣武节制,始至长安,私第有花,命斸去,曰:“吾岂效儿女辈耶?”当时为牡丹包羞之不暇,故隐有“辜负秾华”之语。”集评陶岳《五代史补》卷一《曹唐死》:先是,唐与罗隐相遇,隐有《题牡丹》诗云:“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唐因戏隐曰:“此非赋牡丹,乃题女子障耳。”(南人以歌姬为女子。)隐应声曰:“犹胜足下鬼诗。”唐曰:“其词安在?”隐曰:“只“树底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得非鬼诗?”唐无言以对。(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九•讥诮门下》引卢瓌《抒情集》与此略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唐彦谦《咏牡丹》诗云:“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罗隐《咏牡丹》诗云:“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非不形容,但不能臻其妙处耳。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惠洪)《冷斋夜话》云:“前辈作花诗多用美女比其状,如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尘俗哉!山谷作《酴釄》诗曰:“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乃用美丈夫比之,特为出类。而吾叔渊材《咏海棠》则曰:“雨过温泉浴妃子,露浓汤饼试何郎”,意尤佳也。”慵夫(王若虚自号)曰:花比妇人,尚矣。盖其于类为宜,不独在颜色之间。山谷易以男子,有以见其好异之僻。渊材又杂而用之,益不伦可笑。此固甚纰缪者,而惠洪乃节节叹赏,以为愈奇。不求当而求新,吾恐他日复有以白晳武夫比之者矣。此花无乃太粗鄙乎?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七:罗隐有云“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国史补》记曹唐语以为咏女子障故不取,此诗三、四绝好。张萱《疑耀》卷三《咏花不语》:牡丹有名“醉西施”者,韩昌黎诗“对客偏含不语情”,罗隠诗曰“若教解语应倾国”,苏东坡诗“不如此花不解语”,世间言语原非真,三公皆咏不语,而一解转深一解矣。


 罗隐集系年校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没仔细看,貌似不大好。
  •     这部书大部头,注释不少,罗隐的诗不错,就是发愁啥时候能看完这部“巨著‘
  •     这几年读福建与江西的东西,常常发现这个被民间神化了的诗人,这次正好在亚马逊见到了他的书,就买了。两大册,注释也太多了。
  •     这部《罗隐集校笺》是用功、用力之作,比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罗隐集校注》更加细致、深入,是很好的一部书,可以和《罗隐集校注》互参。
  •     繁体竖排,清晰可观,惟文部校注标码横于句中稍觉不美已读其代前言之“羅隱文學史地位之重估”,皃似有《李与杜》之风,略翻正文其笺注颇下功夫,有课堂老师之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