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国·大王图》书评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101099777
作者:小椴
页数:283页

那股悲怆淋漓如墨绘成图

读完椴公的这部力作,如有一轴长卷在眉睫之前徐徐开闭,久久不能平静。对于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书中人物的命运会牵动他们的关注,让他们手不释卷地往下读,而对于知道前秦诸人走向的读者来说,却更多了一层深深的震撼,因为会看到人物在椴公深邃而新奇的解构之下尝试着超脱历史,走出自己的路。当读到他们几度快要背离历史的转轮,最终却又不得不回归史书的记载,回归时代的樊笼后,心中那种震动与感慨是难以言说的。书中最让我惊艳的人物是苻生,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暴虐君王,在椴公笔下像是被一股荒莽的悲怆泼天淋透,沁入了一层直击人心的真实,他的言行与心理刻画我觉得达到了大气与细腻的完美融合。苻融与奢奢这一对人物塑造得也很出色,他们的彷徨与挣扎在乱世荒草兵戈宫城间给我一种别样的触动。还有苟太后,小鸠儿,董荣等等亦都是历史画卷中不可或缺又描摹精深的角色……而历史的核心人物苻坚与王猛,相对苻生苻融而言戏份较少,尤其王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代国士,不知道椴公在裂国2里是会继续书写前秦的故事,还是会把场景转到晋、燕?衣冠南渡后的士族风骨,若由椴公之笔写出,定然会引人入胜的。总之万分期待!

这本椴公仍然是男神【啥

知道小椴,还是因为杯雪。这次不同,在于裂国是史多于江湖,自江湖写入庙堂之中,自然不再有那么多惺惺相惜,并辔行于乱世的默契。而其间最使人叹的,也不再是之前的作品里那些游走在尘世边缘的人。每一个人都自觉在历史的舞台上能够掌控住什么,而最后终被大势吞没。一直以旁观者自居的洛娥都不能避免。令人惊艳的场景颇多,龙首原上,黄眉营中,以及末路帝王喝完了小安乐那坛酒后,那句叫小安乐葬我。小椴的文字层次感很丰富,可以同时有许多种情绪藏在里面,引而不发,而每一抹短暂的暖色背后仍是不变的荒凉。这种用想象和架构去填充历史裂隙的写法很有意思,也很考功夫。题外话,最不喜欢的是安乐王和奢奢的片段,奢奢这个人物是杯雪里看到朱妍的那种感觉,美而浅,浮在众生相的画轴之外,有几分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到是洛娥和苻法的感情渲染得更到位似的。下半本就该写到慕容冲,写到偏安江左的司马王谢和北府兵了罢,还是很期待的。

不见长安

所有的朝政、时局、世事、人生,也不过像那城外荒原一样,春来一度,秋来一度,滋荣一度,凛冽一度……——《裂国▪大王图》总觉得自己太笨,五胡乱华的历史看了不下三遍,却总也记不住那些纷乱的过往。看完《裂国》后,还是忍不住翻了一下史书,却发现,一本书的内容落到史书里,竟还不足三页!小说的内容固然多是想象,可还是忍不住感叹:多少人世风雨,到头来却换不回史书中的一笔墨迹。看完《裂国▪大王图》我猜测小椴整个《裂国》的布局可能是:以苻坚夺取皇权为起,以苻坚一统北中国为承,以苻坚淝水之战为转,再以他国破家亡、身死叛军之手为合。这也是初时,我对《裂国》的期待:终于有人为这个在浩荡的乱世里,其胸襟无人可比的帝王洗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耻辱了。只是小椴的文笔十分柔美,这微凉的笔触似是对这段短暂的历史道出了另一番感慨:风声疏狂,人间仓皇。《裂国》看到最后,牵动我心的已不再是苻坚,却是先后死于苻坚之手的暴君苻生和苻坚的庶出哥哥清河王苻法。苻生在历史中是一个恶魔般存在的皇帝,而在《裂国》中却惹人别样的疼惜。小椴给苻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出口去做一个万恶的暴君,因小说摆脱了历史的拘谨与沉重,我竟也接受了这样的理由,于是当看到苻坚逼宫,苻生引剑而亡时,陡感一种茫然: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实?苻坚逼宫这一段,史书上只有可怜的半页纸的内容,小说里却足足铺陈了半本书。小说固然不真,可是一场杀兄弑君怎只会有半页纸那么简单?所以啊,那厚厚一沓史书,说了千年的故事,却也掩盖了千年的事实。苻坚对么?苻生错么?只是流年匆忙,对错何妨,沧海桑田都不过是一段故事,却又何必管它真实不真实?苻法助苻坚杀了苻生,半年不到,他却在苻坚的默许下被太后赐死。这不过是历史中不断重演的情节,熟悉得让人觉得可笑,只是《裂国》中硬是出现一个洛娥,于是本该在史书中前面看过后面就忘的事,在这里却让人生出一种斜阳巷陌、老树前尘的苍凉感。他是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岁里,她一眼邂逅的少年。他是苻家不受人待见的庶出长子,连穿的外袍都裂了口子。她很少和他说话,那一次却开口要为他缝补衣服,只是她没想到,那刚脱下的衣袍犹带着身体的温度烧得她满脸发烫。他看着她缝补,衣服缝好后,他讶异于那漂亮的针脚,却最终说了一句:“你留着吧。”而后只穿着中衣就跑了出去。数年后的她抖开那件衣袍独自怔愣,忆着这段往事,她只能忆着这段往事,因为她和他之间也只有这么一段可称为“事”的往事。苻家成为皇族后,他这个不招人待见的庶出长子也贵为清河王,而她不过是宫中女史。宫墙巍峨,一辈子咫尺天涯也是正常,更何况这数年荏苒。那夜,苻生大醉,说:“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日,吾当杀之!”她冒死出宫告诉了苻法,于是苻法苻坚兄弟当夜起事逼宫,只是最后坐上皇位的是嫡出的苻坚。她本也不在意他是否能做皇帝,只是想着,他若是做了皇帝,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多看他几眼。不是不怅然,只是这世间万般阴差阳错,都得习惯。那天,她在宫中碰到了安乐王苻融,苻融笑着说,他知道法哥的心事,他会促成这桩玉事。那一刻,那些可以回忆的往事终是冲淡了宫里数年的清寒与挣扎,一切都变得温暖。只是故事外的我却知道,这故事终究是按着历史走的,而历史里的苻法终是不得不自裁而亡。于是故事中那瞬息的温暖里竟满是寒凉。或许历史本就是故事,而故事也可掺杂着历史,看《裂国》时,我竟也不像往常那样计较何为历史何为故事,所以苻坚逼宫的那一段让我看得恍惚以为真实。苻坚逼宫有惊无险,轻易取得皇位的那一刻他却耸然而惕:这天下,真是得之也易;只恐它,失之也剧!陡然间,我想到了苻坚一生的壮阔与悲凉。这个曾开辟前秦盛世,一统北中国的帝王,到头来只落得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曾胸怀宽广、博爱仁义的君主,最后却是众叛亲离,被小人缢死。身败名裂后,后人记得的竟只是那仓皇而逃的身影!所以说,这天下,失之也剧!虽说自己清楚历史的走向,却依然期待小椴《裂国》后面的故事,许是这轻柔的笔触将历史描绘得别有一番味道,于是不得不好奇:在小椴的笔下,这将会是怎样的一场人世沧桑?打开书的刹那,万水千山;合上书的瞬间,沧海桑田。开合间,似是能看到那如铁的雄关漫道,那千里的关山莽原,还有那缓缓流淌的渭水,它从我不曾见过的长安流来,流过千年的荒芜,终将流向一片没有我们的地方。

乱世之中,众生皆有杀意

虽然在微博上做了椴公许久的花痴粉,可是对椴公的作品我仍是比较陌生的,读过的算上《大王图》只怕还不足三本,其中还包括经年已忘尽的……评论椴公的《大王图》颇有点心虚,但正因为没有过去阅读经历的束缚,或许可以客观一点地评论这本新作吧。(一)异族汉化的历史阵痛作为一个小说家,特别是武侠小说家,很难得地看到椴公身上竟有着人类学家的影子。任何文明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人们的审美却往往是被捆绑的,经济繁华的国家与城市的文明常被认为是“高大上”的,经济落后的地区的文明则常被鄙夷为野蛮与粗俗。长久生活在汉文化圈子里的人们,未曾意识到“蛮夷”之族的文明亦是他们的别样风姿,当然,对于生活在那些年代的他们来说,自己也未必意识到这一点。从古至今,经济一直在决定着文明的走向。这本书看似有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历史事件,但全书所表达的只有一个内容:异族汉化的历史阵痛。那些已经消失的,融合在汉族里的少数民族,他们或许已经化为另一个称呼的少数民族,或许已经变成了汉族,但没有人关心过历史里的他们曾是怎么想的,在与汉族文明融合的过程中,又经过了怎样的艰辛。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椴公是个喜欢打破“范式”的人。在名利观上,世俗通常以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而对于椴和椴相似的很多人来说,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成功;在写书上,椴公也固执地遵从自己的领悟用心去写书,而不是媚俗,所以在他的笔下,你很难看到大家通常所喜欢的情侣设定和故事情节。椴公的遣词造句同样遵守这个原则(如果可以被称为“原则”的话):打破常规,解放思维。有人批判椴公的文章读起来磕磕绊绊,其实,仅仅是因为椴公不喜欢墨守成规,喜欢将自己觉得合适的恰当的字眼重新组合。而这种与常规用法不太一样的陌生化阅读之处太多了,导致很多读者不太容易适应和接受。这样看来,其实椴公一直都在用同样的思维生活,因此,能写出这样一本具有人类学家情怀的著作一点都不意外。(二)苻生·小鸠儿“国是什么?为什么要建国?建了又该做些什么?为什么它有时貌似很强大,有时又实在很脆弱,甚至抵不过一首童谣的力量……”安乐王的质问代表了氐人面对改变的疑惑。苻生是氐族最后的一个英雄,一个孤独悲壮的英雄。他从十三岁开始就在为族人而战,脾气直率,讨厌弯弯绕儿。皇位禁锢着他,母亲包括整个族群的选择禁锢着他,他想要的,是过去纵横恣肆的生活,是自由,而所有人进入长安之后,都进了牢笼之中,也欣然住在牢笼之中,学习汉人的生活方式,脱离自己“蛮夷”的身份,变成一个彻底的汉人。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虽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却无力阻止,只能靠自己的“暴戾”来表达他的愤怒与痛苦。苻生,是一个被困在牢笼里的兽。他死了,氐族最后的一点坚守也随之而去。关于小鸠儿,很多人读过之后觉得他苻生和小鸠儿两个之间没有爱情,在我眼里,其实只是我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捆绑了他们。爱情有很多种,可能你喜欢的只是其中一种,但不见得卑微的低下的不符合自己审美的东西就不是爱情。有的夫妻可能仅仅是为了有个伴就在一起了,在你眼里不是爱情,可是许多年后,看到他们失去对方时的无助与痛苦,又怎么能说他们不是爱情呢?小鸠儿显然不符合我们所有人对于女主,哪怕是女二号女三号的审美期望……可是,虽然她卑微、怯弱、渺小,她身上有着很多天性中带来的那些缺点:虚荣,嫉妒等等,但从某种程度来讲,她身上有着和苻生一样的氐人天性中的直率。她崇拜英雄,不懂得“范儿”,不懂得如何聪明地自保,懒得去学习汉人的弯弯绕绕,没有听从洛娥的劝告,因此幸福戛然而止。而她又是怯弱和盲目的,不能够完全用氐人的思维去反抗这个世界,想要那些“范儿”之下虚无的名分与荣誉,所以苻生以英雄的方式轰轰烈烈地死了,而小鸠儿只能怯弱地活在洛娥的庇护之下残喘……(三)乱世之中,众生皆有杀意这本书虽然人物多,故事看似复杂,但其实就是一个孤独的部落英雄被谣言所毁的夺位之战。王猛为了他认为的那个该有的长安面貌,为了建立一个辉煌的汉人范式的国度,为了造出一个明君而用谣言一步步把苻生推向了“暴君”的位置,让苻生一步步走向灭亡。苻坚,在谣言的压力之下,面对性情无常的苻生的猜忌之下,不得不先发制人起了杀意。苻融虽然并无杀人之心,却在世事沉浮之中,无可回避地进行了很多选择:鱼欢与苻坚,苻坚与苻生……最后,为了苻坚的皇位,不仅失去了苻生,也失去了奢奢。他虽未起杀意,却也沾了鲜血。洛娥想救心上人苻法,却无意也成了害死苻生的凶手之一,虽然换了君王,苻法最终仍未能活下来。并无再多的要说了,只能想起一句:乱世之中,众生皆有杀意。无论是有意或无意,无论是为了金钱、权力抑或是志向和守护所爱的人……

我读《裂国●大王图》

裂国●大王图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同时,野蛮民族在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能为古老文明与传统带来新鲜血液与活力.看完椴君写的这本书后,这部名言的前半部分不由得跃入我的脑海。裂国●大王图讲的是什么呢?掩卷后我想了一想儿,这本书讲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儒雅文秀的苻融,原始野性的苻生,胸藏大器的王猛,好学包容的苻坚,对范儿又爱又恨的洛娥,奸谋机巧的董荣,浑噩蒙慬的小鸠儿,敢爱敢恨的鱼奢奢—事实上,除了野性勇莽的苻生性格始迄不变之外—其他人物随着大王图的推进以来,性格与心境多多少少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像是椴君写的那样—一根细细的丝把所有人都穿了一串,大家都在网中或奋斗,或挣扎着,随着王图霸业而进化着,或是角斗着。历史从来都是这些人创造的,而这些人,也从来都是历史进化的产品。命之一说,运之行来,是耶,非耶,从来扑朔迷离,乱花迷眼。设假苻生并非天生眇目,亦非寤生, 是否他的性格还会如此暴戾刚愎?如果当年的谋士并未随口说道苻坚胎记是草付臣又王土咸阳,那么老帅是否还有反叛之心,脱出枋头建立大秦,或者是就算建立大秦,苻坚并无反逆之心。是否如果小鸠子未在最狼狈之时遇着苻生,就不会有苻生下决心诛杀母族一事?然而这些都不可考了。椴君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所有事件都已经发生,且没有回头路所走的故事情节。所有的人,和物,都被王猛,和他手上的大王图—给串起来了。大王图,所图为否?雄图霸业,立定大秦,然后逐鹿中原,一统燕,晋,代等国的舆图。所有的人和事物,都主动地,不主动地,被这根绳串了起来。先是八大顾命大臣家族的衰亡,羌人离心,汉家自危,羯人战兢,直到苻生暴怒—最后一丝他心里的期望给捣碎了,而且是被他最尊敬,最渴望受认同的母亲强氏给摧毁了—于是强氏遭屠,氐人内部的权贵利益分配也要重新洗牌。这整个事件,由苻生起头,直到苻坚得手—这整个事成如何容易,事败也同样容易, 再大的威势都可瓦解于一声笑语。。。但整个夺宫,上位却是受了王猛的推动,不,不应该说是王猛,是那种势,那种范儿,天下需要一个共主,无数人心目中所期望的天下。这,才是冥冥中的最高主宰。苻生所喜欢,倡导的生人各依部落,与天地战,与人相远的复古思想,在氐人进驻了历过汉家鼎盛的长安之后,怎么可能能够施行?百姓需要一个治,天下需要一个统,权贵们也需要一个轶,这,都是游牧起家的氐族文化无法供给的。所以生灭坚代,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就算没有苻坚,也还有其他的苻家汉化子弟,来取代蛮荒野性的苻生。记得在一个椴君的访谈中,有一个问题“您怎样看待历史小说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度”?有什么是要保持“真实”的,什么是可以尽情想象和虚构的呢?“而椴君的回答是这样的“所有的历史事件必需是真实的,但人物行为的逻辑与动因,他的性格、以及他性格产生的必然选择是作者需要揣想的。”。也就是说,椴君的主张是:结果与史实一致,中间无记述的因与序则可由小说家合理想像与发挥。很认同椴君这个观点。历史小说本身就就有一个历史构设了的框子与舞台,因为历史久长,那些随着时间不可考的细节与粗略都需要椴公一一来补足了。读完《裂国●大王图》后的感想:一是椴君的文笔是不必说了。他的用语老到精练,那些古代流行,今已消散的词语他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读起让人信服。比如“玄牡“平帻短装”“奁案“等等。读着这些古色古香的词语,好像真的回复到古朴雅达的古代—不单单是从字里行间,而止是从整个文章的背景。二是椴公写人的前设我很是喜欢。 他是少见的作者里的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大家。在他的小说里,很难看到他对一个恶人“纯恶”的描述。就算是反派人物,如该文中的苻生,他也给予了他人性的一面。对苻融的关爱,对家人的渴望与憎恶,对回归原始氐族生活的想念—让我读完苻坚,感觉是同情的,甚至有些方面是温情的。再比如在文中营营荀荀的董荣,椴君虽然着墨于写他的钻营机谲,但也没有带有鄙夷或是训斥的描写色彩,而是从旁观的角度描绘,感觉他也像文中一直强调的天,运,范,轶一样,从头到尾并没有偏爱某个个人,打压某个恶人,社会就是由这些人构成的,无论好坏,存在的,即有合理性。我想这就是椴公的写文态度吧。另外椴公的场景描写真好,就写奢奢跳楼下来到苻融的怀里。苻融的预想,奢奢的容貌,奢奢的想法一一涌出,让读者有身在其境,甚至就在他们心里,看着当事人悲欢离合的感觉。然后再谈谈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吧。椴公是写武侠出身,文中很多地方,都感觉有武侠之风,任侠之气,还有一些可以重点描写的地方,如权势朝堂之争,都是通过一些相对的外人点出,虽然这样面面俱到了,可是觉得“历史“这两个字都淡了很多,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逻辑上的硬伤,就是苟太夫人一晚上奔了十几家氐族高门,连夜谈拢条件。因为椴公自己也主张逻辑的合理性,我觉得,滴水成沙,这样苍惶的一个晚上,是几乎不能成事的。虽然明白这是小说,有一定的夸张性,但是我也尊重椴君强调的历史小说本身的逻辑性。总的说来,椴公出品,必属精品。虽然我已经买了两本椴公的签名书了,但是要再能得一本椴公亲自赠送的第三本签名书,那就更好了。(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当我这段没说^~^),作为历史,椴公反映了各个层面,各个派系的场景与活动,是一本很好,很好,很好的历史小说。

故事刚刚开始

首先容我花痴一下,原谅我是个脑残粉,平生第一次喜欢一位活着且仍在创作的作家,第一次追新书,第一次跑讲座跑签售。幸好,男神声音好听,思维敏捷,外表温和内心傲娇,嗯,而且,并不是个黑胖子,没有让我感到幻灭。其次容我吐槽一下出版社,原谅我有格式癖,受不了章节标题两行字之间没有行距这种错误发生,何况这是我男神的书。最后容我声明一下,原谅我太较真,这真的是一本历史小说,没有武侠元素,不要因为这不是本武侠就失望啊,真的挺好看的。然后,一本正经,正文开始。(一)我也是因武侠才认识小椴。刚开始看小椴,是因为刷完了金古梁温,没书看了,然后推荐小椴的人还挺多,就去下了本《杯雪》。当时正值期末考试周,我看了《杯雪》的楔子,吞了口吐沫,又连看了两遍,便果断把这本小说给删了——以我多年看小说的经验,要是我继续看下去,就直接不用去考试了。就这样,我入了小椴武侠的大坑。在北大的讲座上,小椴也说,自己对武侠的理解,是弱势群体中的强势个人,对不公和制度的反抗。我觉得,小椴是把这样的理念和自己的情怀融入了武侠中去了的。所以,小椴武侠里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侠,有的只是边缘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小椴是超出了同辈人,甚至前辈的。至于这种写法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无非“共鸣”二字而已。但是,我并不认为小椴的作品超越了前人,甚至超出出同辈很多,虽然我是他的脑残粉,但不得不说,他过去的作品,尤其长篇,总是有硬伤在。小椴文史功底是很好的,但语言感觉却不好,文笔华美有余,精炼不足,刚读到《杯雪》时,我就有一种句子读起来总是磕磕绊绊的感觉。其次,小椴似乎不擅长长篇构架,总是头重脚轻,线索比较乱;写到《开唐》,更是太注重铺陈和感觉,而忽略了小说本身的节奏,走向了一个极端。当然,小椴说自己在写《洛阳》和《开唐》时都是强弩之末的状态,这也许是原因吧。总的来说,我当然是喜欢小椴的作品的,他的的武侠有种别人的小说里没有的思考和情怀在,他是懂得武侠的。以上为我对小椴武侠小说的看法。当然,现在小椴不写武侠了,他今年的作品,一部是科幻,一部则是这本历史小说。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位武侠写手曾在微博上说,当年的那批武侠写手,许多人都只是误入而已,现在武侠的那块红布被揭开了,作者们都各自有了新的选择,“更富于幻想的渐渐转为奇幻,更有文化的去写了历史,喜欢气氛营造的去了恐怖,擅长刻画人性的去写了官场,然后最会赚钱的去写了电视剧。”熟悉圈子的人大概可以一一对应,那个去写历史的就是小椴了。这里当然有武侠已经式微的原因,但何尝没有作者自己的原因呢,至少写历史对小椴而言,大概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后来的小说,历史色彩甚至都超过武侠色彩了。看得出来,小椴多年不曾好好写书,是对这本书报了很大期望的,也前所未有地费了大力气宣传。我自己本身很喜欢读历史小说,所以对这本书也格外期待。五胡乱华,甚至魏晋南北朝,资料少,敏感问题多,争议多,向来了解的人少,写的人更少。这本《裂国》,很奇怪,不但选了这样一个时期,还从所谓“胡人”的视角去写。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少得很,知道前秦,苻坚,淝水,仅此而已。在读这本小说之前,我特意给自己补了堂历史课,当然,也变相给自己剧透了。(二)读完这本小说,我用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开始的“历史•传国玺”,引出历史,行文简洁,当时我还想,这次小椴没有行文太过繁琐华丽,倒是挺好的。但很快问题就来了,文字一简练,褪去了那些修饰,毛病反得出来了。也不知是作者的状态没出来,还是编辑的工作没做好,文字读起来极不顺畅,甚至还有病句。举个例子:“他们不敢稍作声张,因为知道,燕国的大将慕容评率领大军,已抵达邺城城下。邺城已经陷入合围,整个邺城的四郊据说都已投降。”不知是不是我太较劲,总感觉读着不舒服。再若:“可历来良臣名将都需静候明主,否则你就算有治国安邦之策,统御众人之能,可是你为学这些识人断事之能,修这些临事静默之气,已耗费了太多光阴。”就简直读不通了。这时我有些担心了,大概小椴还没能掌握这种文风,不知这本小说会写成什么样。幸好,到了第二章,就完全进入状态了,小椴擅长的描写和抒情多了起来,龙首原和宫中之夜两场重头戏写得非常出彩,我一下子进入了情境。再往下读,情节渐渐展开,语言上偶尔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已经不会影响阅读体验了。故事很吸引人,意境也很美,我一直看到夜里两点。大概是因为一口气写成的缘故,读到最后,我一开始担心的虎头蛇尾的毛病没有犯,最后的高潮来得很自然。总的来说,小说一开始语言不太好,开头也算不得吸引人,但整个故事流畅饱满,线索明畅,至少我没有失望。作为历史小说,这本篇幅不长,才二十来万字;格局铺得也不算大,只写前秦一国,时间跨度也才一年。撷取历史的一个片段,走细腻的路线,小椴也算是扬长避短了。五胡乱华的题材,其实很不好写,弄得不好故事就会杂乱,观点就会很恶心很偏僻。但这本还好,也算不得多么惊艳,但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上去看待所谓“异族”的统治,没有涉及敏感话题,观点宽容大气。整个故事很简单,从开始到结束,讲的都是前秦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取代苻生的过程,苻融和洛娥算是见证者和被动参与者。在我看来,整本书塑造得最好的历史人物是苻生和符融,尤其是苻生,没有翻案,但却把历史人物人性化了;而苻坚和王猛,则稍稍逊色一点。像洛娥,小鸩儿这样的小人物,倒也很不错的。(三)回到故事本身吧。那时晋,燕,秦三国并立,秦是氐人建立的国家,原本是没有制度的,而他们的皇帝苻生,则是最典型的氐人。这样一个最典型的氐人,最后却失了皇位,亡了身,取代他的,却是苻坚和他背后的汉人王猛,在故事的最后,延续自汉人的制度,由他们建立起来,这大概便是所谓的“异族汉化”的过程了。苻生是这个故事的开始。苻生从战场上成长起来,在战场上,他是勇猛且冷静的,这是他是一个最合格不过的氐人战士;而在朝堂,面对一个国家,苻生只能无所适从。他以为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障碍,却被王猛所主导的谣言左右,最终覆灭了。符融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眼睛。从某种程度上讲,符融是被“汉化”了的“胡人”,但身上依旧保留有氐人的特征。符融是个矛盾体,它能够理解作为典型氐人的苻生,爱慕具有原始之美的奢奢,也能够与鱼欢成为朋友,待朱彤为最敬佩的先生。只不过在故事的最后,苻生死了,奢奢死了,符融成为哥哥苻坚的肱骨,他从一点,徘徊,走向了另一点。期间,有挣扎,有流血,有身不由己,这样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这个民族蜕变的缩影呢。苻坚是这个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苻坚的背后是王猛,是野心,是汉人的制度。若没有王猛的推动,故事未必会这样发展,也许秦这个新生的国家便在苻生手中覆灭了。然而王猛出现了,王猛找到了苻坚,这样的相见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这相见的背后是一个民族身上即将发生的改变。洛娥是汉人,是将作大匠的女儿,是宫中的女官,是制度的象征,是制度的缩影。强太后和苻生具离不开洛娥,尽管他们未必喜欢她。若没有洛娥的报信,最后苻坚未必成功,最终,他们还是需要洛娥的。而洛娥面对的是什么,她不得不面对与符法的永别,她梦见了一张又一张的大网,她只有“还空房而掩咽”。新生的一切建立起来,同时还有无尽的束缚。在读完小说之后,我忍不住去想,作者对于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表面上看,苻坚取代了苻生,而王猛是其中的关键。这似乎表明,即使异族建立了他们的国家,也仍旧需要汉人的制度去维持他们的统治,这似乎是有倾向性的。但另一方面,纯粹的氐人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有他的爱恨和不甘;而汉人董荣,却是阴险的投机者。这样人物塑造的平衡,大概反应了作者的观点,汉人与异族,并不存在正面与反面之分,他们都只是这世间同样的存在而已。而制度,大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必需品,但也同时是非自然的存在吧。其实,故事结束的时候,历史的主人公,苻坚,也才刚刚登上舞台,下一部的主角不知会不会是苻坚和王猛。故事才刚刚开始,若是《裂国》能写完,这本大概只是一个序曲。这本《裂国•大王图》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在小椴的作品中算是完成度很好的了。若是小椴能够写下去,会写得越来越纯熟,这大概也会是个非常好的系列,当然,前提是他会写下去。能看出来,小椴一直在寻求写作上的突破,这本《裂国》,包括《键器》,文字褪去了一些过于华丽的东西,更加凝练;对故事的掌控,不用说,好多了。只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有时会过于沉迷于生活,而耽误了写作。在我看来,小椴很独特,潜力很大,但也有他的局限。作为喜爱小椴的读者,我总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但这常常是读者的一厢情愿,作者自有他的人生要完成吧。

裂国小感

小说书看得是越来越少了,更遑论武侠,这本刚出来时,却迫不及待地订了。签名版邮了月余才邮到,期间又因种种事故,前两天才看完。此前其实也就看过他的《杯雪》,初看时并不惊艳,一部部读下去,心神渐渐震荡,直至读完,久久沉吟。是以,每每有人让给荐书时,都会推上这本。看他的书时总会让我想到杜甫,所谓的沉郁顿挫原来不止诗词能做到,竟然也有人能将小说写得让人有如此之感。底蕴深厚,而又荡气回肠。所以对这本是十分期待的。不否认,看完前面三分之二是不怎么满意的,文字那么工整,脉络那么清晰,甚至连故事都那么流畅。可是就是不满意,这不满意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直到,看到后面,准确地说,是从苻融为鱼欢的死动容起,才稍微觉出是哪里不对劲。慢慢地,奢奢想剺面流血那段,终于明了,是人情味。前面每个人都做着该做的事,却少了那么丝能让人动容的人情味。明了之后,浓郁地情感便扑面而来,苻生痛饮狂言,奢奢身死冰河,清河王逝,洛娥心死……一件件击中本就不强壮的内心,所以在看完的深夜,一口血吊在喉间,咽不下吐不出。好在现下是恢复了,画卷才展开一角,故事也刚开始,对于后面的宏图十分期冀,期冀能给我带来杯雪般地惊喜。小椴的故事好像谁都可以当主角,就拿这本说,苻坚可以算,苻生也能是,苻融不必提,王猛也堪任,洛娥,作为一个见证者,又何尝不可以当……大抵是因为生在乱世,乱世中的人故事更多。五代十国不比六朝安定,且看小椴如何抒写这场乱世豪情吧,静待。

自言自语

“惭愧,那一年太白首犯东井,我虽观测到,却没想到犯上之人其实并不在朝,而是在野。直到两年下来,谣言津漫长安之后我才发现,这长安城内,竟坐镇着一个谣言之师!此人虽暂时无权、无兵、无钱粮,但他可以统御的,却是谣言。我只是没想到谣言的力量如此可怕而已……”“你想知道我为什么恨你对不对?那告诉你好了,只为你们姓苻的杀了我家的人!嗯,你只管跟我发愣,不知杀了我家的谁是吧……我更恨的就是这个!你们连自己杀过谁都不记得!若由着你们千秋万代君临天下,你们只怕都不记得自己的一切都是血洗过的。”“…谁指使的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什么心甘情愿受他指使。你也不明白——单觉得那歌儿是假的,就为之生气。可假不假也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有人会相信它。这世上的小民,在你看来,不懂他们为什么会相信那些谣言、那些假的事端,却从不知道,一切可以是假的,可那些愤怒,从来都是真的!”在那些汉人心里,原来犹以五胡为敌。而永嘉之乱后,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族俱已雄起,其中颇有些贵族还熟读汉人经史,还想像以前一样,以戎狄待之,灭之而统天下,不过是汉人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要这长安,从此野僻无人;要太极殿上,长满野草;街上偶然窜入猛兽;要狼自结其队,熊自行其路……渴当血饮,饥则餐肉;食草者食草,嗜肉者嗜肉……让荒原万里,再无如此多生人!让生人各依部落,或三五十人,或三五成群,衣革执锐,与天地站,却与人相远。我们去游牧且猎……与人既远,则亲者自亲,不会见他人而横生比较心。你们见村舍烧毁,栋宇无存,白骨于野,只觉得是惨象,我却觉得天地未尽其烈!罡风曝日、剧雪骤雹,适我愿也!强过他们汉人那装模作样,虚与颜色地苟活。=========唉,你还是这样在意姿态和审美,而我,也真的轻易就被带到情绪里了。可惜我不喜欢,所以会郁闷气结。更喜欢充满少年锐意的你,可现在更像一个对着小孩子的顽劣促狭摇头失笑的四平八稳的老前辈。

白了少年头

暮色中的长安城,氐族少年登临送目,故事由此开篇。总觉得这样的场景有那么一点熟悉,似乎椴公的作品里,总缺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少年。杯雪里那个塞外驾驼而来的孤寒少年,一剑惊艳了所有人的眼;淮上那位抚琴而歌的清隽少年,支撑着草野中的抗金局面。裂国里的这一位安乐王,十六七岁,正是少年的年纪。读前几章,安乐王的封号,真是恰当。恰如苻生所说,小安乐真是什么都有。他年轻,他面容韶秀,他是长安城中多少少女的春闺梦里人,文能诗赋,武能射狼。他是所有人的宠儿。暴戾的国君会在他到来的一瞬间为之展颜,母亲对之关爱有加,师傅则倾囊相授,无论亲兄庶兄都爱护这个弱弟,有幼年相得的朋友,有童话一样完美的初恋。这样的人物未免太完美,不是身上没有缺点,而是连他身上的缺点,都能成为他被人喜欢的理由。他聪明善良,他拥有高贵的身份和气度,他幼稚,也有自己的软弱。可是有贵为天子的堂兄的庇佑,苻融的人生起步,看起来那么顺遂。这样的顺遂,却让人担心起来。果然不久以后第一抹血色浮现,那来自于他少年时期最亲密的朋友鱼欢。苻融不是没有想到这一切,只是没想到一切到来的如此之快。一别就是永诀,手上沾上血污,他要成长,他不得不选择。这时的苻融选择在帐内与奢奢相拥。此时的他大概没有想到,不远的将来,他失去的将更多。苻生死了,凶手是二哥苻坚也是他自己;奢奢死了,凶手是母亲,也许还有他和她的天真。少年终于老去了,大婚时眉间深深的印痕,大概就是长大的伤痕吧。书中那些最绚烂的生命,其本心,大概都是少年。那个血液里激荡着远古氐族苍茫灵魂的苻生是个疯掉的少年,幼时的追随与背叛,连同天生残疾带来的欺凌和不公,在他心头剜出深深的伤口。不在椴公笔下,这样的人物大概只是一个暴君,最多透过残忍的表象看出杀伐决断。可椴公却似乎在理解他,理解他的挣扎和彷徨,理解他本为猛兽却被困守愁城的痛苦和不甘,理解他的寂寞和寥落,理解他遭遇鄙视和背叛后淌血的灵魂。这样的苻生最终选择撞向命运的刀刃,留下一痕嘲讽的笑容。以冰为意象塑造的奢奢也是那样火热的灵魂。精灵一样美丽,也精灵一样脆弱。她与苻融相遇在彼此最好的年纪,却也相遇在最容不得情感的时代。苻融知道,他们对彼此的重要,没有人懂,流冰之上的奢奢是符融生命里划过的流星,灿烂如火,又迅速陨落。少年少年,要么死亡,要么老去。在菖蒲宫中站成“范儿”的洛娥,与苻法的缘分也不过是春天的游丝吹散在时间里,长久的寂寞和生存才是她的归宿;小鸠儿的喜悦只有那么一瞬,太后的一个念头就能陷她于万劫不复;那个自少年时就遭遇嫡母嫉恨的苻法,即使守着本分,却因为木秀于林而被摧折。还有柔弱的鱼欢,刚健的黄眉,那个成为苻生伤口的阿菁,他们都老了,或者死了,无一幸免。活下来的都是长大了的人啊,苻坚做了君王,王猛得了明君,苟氏坐拥后宫。苻坚的软弱在苻法死后应该也不再有了吧,王猛以杀人救人,也算如愿以偿了吧。苟氏最终收获了她想要的平静,她的儿子成为了她期许的君王,另一个儿子也娶了家世相当的姑娘。他们是最后的赢家吧,只不过泱泱大汉,这汉人的天下,几百年后不过一片瓦砾,何况这本身就纷乱无比,让人记不住全部名称的五胡十六国?也许最终被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少年,只有那些幼稚执拗又可笑的灵魂。章华殿,瓦砾场,毕竟都流淌过他们的鲜血,或者死于现实,或为现实所伤。好了,这一段就是正经的分割线了,正直的人啊,看到这里请直接点右上的小红叉吧,免得伤了大家的眼睛,气急败坏来骂我。不想被骂啊,被骂好伤心~~~~~~正直地抒发了感慨后人家还觉得不够啊,啊啊啊裂国简直是把我萌出一脸血啊!多少个CP就在某人的内心新鲜出炉了啊!皇上你到底有多爱小安乐啊!因为喜欢让堂弟常常侍候还不够啊,一不爽就想小安乐怎么不在啊!明明摆着扑克脸小安乐一回来您的表情就温和了哈,听人二哥吃瘪你怎么这么开心啊,皇上您的内心难道是“哟个二货居然被熊伤了大腿根个没用的东西不配做小安乐的尼桑啊我才是亲尼桑”?然后和小安乐谈初恋啊,皇上菁哥绝对是你的初恋吧!所以被背叛以后才会那么别扭戳尸啊戳完了大哭葬之于龙首原啊!等等难道你真是因为小安乐有点像阿菁才那么喜欢他的嘛!还是说皇上你觉得屁颠屁颠追随在攻君的身后难免被渣攻虐,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泥垢)一起喝酒当然很愉快啦,但是之后被搅局很不爽的吧,那小厮来送冰花您也是一愣的吧。然后开始联合小厮一起调戏小安乐,皇上您的恶趣味啊~最后还放小安乐走了,皇上你的内心其实很纠结吧,不然怎么会觉得好寂寞然后就419了呢(苻生:哼,朕这是宽宏大度。某:是是,就怕您老憋出内伤= =)鱼欢的死是皇上您的嫉妒心吧,女人没关系男人就不行这到底是什么心态啊(泥垢不要歪曲剧情),还不是因为鱼小欢长得好看还和你家小安乐青梅竹马一起读书厨房约会彼此情投意合,于是皇上您就不淡定了吧,可是还要说神马“但在那一天之前你必须长大”,翻译过来难道不是“和我在一起就得放下初恋”或者“忘掉鱼小欢快到朕碗里来”么!然后婚约那一张皇上您真是帅爆了吧!“谁的媒你都敢做啊”(卧槽个SB主意打到我家小安乐身上来了想死么!)“她,配吗?”(谁TM也不能抢朕的人啊!)然后皇上又发话了:告诉他们,谁都别乱打小安乐的主意(麻痹朕的人你们都敢想活腻了啊)。我都还没见着能配得上安乐王的女子呢(麻痹只有朕配得上好么!)他的亲事,自有朕挂心(我的人我做主),旁人别在那儿瞎忙活(关泥闷鸟事)!吕大人顿时满脸通红(吕大人:咳咳老夫好像突然明白了神马= =),默默地退下了。然后得了消息的小安乐很快就到了,皇上这个安慰啊:放心,我一顿把他给骂回去了,旁人不知道你的心事,我多少还知道点儿。然后还调戏,说说怎么谢我才好!然后很满意地看着他家俊俏可人的小安乐行礼(艾玛我家小安乐就是讨喜就是好看只许我一个人看啊咩哈哈哈哈),至于女人嘛,咳咳,算个毛~不得不说皇上对小安乐真是好啊,即使最后也猜疑苻坚和苻法是不是要算计他但还是不忍心对小安乐下手,临终前还在想,我去了再没人那么真心对小安乐好了。之前说什么死了也要以小安乐殉葬,其实只是怕自己挂了没人真心待小安乐啊。皇上是个好人啊,感动个!所以小安乐也最喜欢皇上吧,都没怎么见小安乐哭,貌似哭都是为了皇上吧。真虐心,最终是自己的亲哥算计了皇上啊。不过小安乐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青梅竹马鱼小欢不得不说。那句“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我想我会死”其实是告白吧,小安乐你知道的吧,也接受了吧,不然干嘛从来没拿这句话打趣过鱼小欢呢?所以最后那句遗言“如果我死了,我们就分开了”才会那么地虐心吧。小安乐真是万千宠爱在一身,自家二哥其实也对他好啊,什么装熊吓唬一下趁机抱一抱吧,小安乐不也撒娇地说什么“你就怕人家拖你后腿所以不带人家打猎伐开心要包包”么(泥垢)。说起来小安乐去找皇上帮二哥解围那一段确实也像撒娇啊,小安乐你到底有多会撒娇。苻二哥也说了,大哥不管我,遇到你出去,必然要劝神马的,大哥也很疼爱你啊小安乐!最后说下皇上和菁哥吧。皇上小时候真的太惨了,强太后的心真狠啊,瞎了眼也是自己儿子啊,难道少数民族真的剽悍到亲儿子都不顾了嘛!都说抑郁性人格的形成和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皇上这么扭曲绝对是麻麻造成的啊!还好后来有菁哥,小动物一样跟在阿菁后面的当年的皇上真的好萌。可惜最终菁哥是那样的结局。这种你对我而言是全世界可我对你而言什么都不是的感觉真是太low了,所以后面相爱相杀的戳尸戏码才会出现吧,可是大家都看到了皇上葬阿菁时的眼泪吧,太虐了。哈,终于说完了。椴公的这一本确实太虐了,就调节个气氛,希望别误伤了人~

读《裂国》有感

看椴君的书大概是从《杯雪》开始,到《洛阳女儿行》,到《开唐教坊》,再到如今的《裂国·大王图》,书中的背景从江湖一步步转移到朝堂之上,书中的人物从肆意江湖到身不由己,仿佛铺开了一张大网在慢慢收拢,书中的各个人物在这慢慢收拢的网中挣扎却依旧无法摆脱,最终走向自己的命运。我不知道该不该说命运是既定的,它既像是人自己走的,又像是上天注定的,或者可以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因为路怎么走的确是自己的选择,但是自己的性格、背景、所处的位置等等因素又注定了选那一条已经选好的路。《裂国·大王图》中的人物就是这样无可奈何的走着不知道是属于上天还是自己选择的路,每一步走的无奈却又决绝,徘徊却又清醒。他们每个人都像是看不透,每个人却又像是看透,无论是苻生、苻融、苻坚、苻法,亦或是洛娥、小鸠儿、强太后,在这乱世之中,他们最终清醒地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但是,在椴君的书中,从来都给少年留有一块地方。《杯雪》中的骆寒,《洛阳女儿行》中的韩锷,到《裂国·大王图》中的苻融,他们是书中的清风,吹开背景中冬日的肃杀之象,他们的存在代表着各个人物心中曾有的那一份少年心性,那份心性之中保留着血性,保留着坚持,保留着心中的那一份柔软。那些冷酷的人曾经也是这样的少年,可是岁月那么残酷,它磨去少年的棱角,磨去少年的心性,留下的只有与时光搏斗时的无情与冷酷,然后彻底地蜕变为成人,如余小计,又如小鸠儿。也有在这残酷的岁月中无法彻底磨平心性的少年,比如苻生,他在少年与成人之间挣扎,却无法真正触及到哪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与岁月的格格不入。东晋十六国,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混乱时期,在南方的东晋,虽然有不少北伐之心的壮士,却偏安一隅。在北方,各个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或者在这个舞台上各唱各的好戏,各族的将领在这乱世划出自己的痕迹,也划出各个政权的地盘。但是,在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该如何去吞并更多的地盘,该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虽然血腥的战争不可避免,但是单纯的杀戮无法解决问题。部落的风俗习惯只适合于部落,要想建立更为强大的政权,需要的是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建立的背后,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博弈。因此在建立的过程中,有着深不见底的黑暗,有着无可奈何的妥协,也有着无数人的尸骸。而这个过程太漫长,长到十六国时期都不过是处在建立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完成。椴君的《裂国》所写前秦就是在这背景中缓缓展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情而又残酷。但是椴君笔下的这部《裂国》,书写更多的是一份人性,一份情怀吧。


 裂国·大王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