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创造力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213050466
作者:[美] 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专念创造力: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以积极心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家的敏锐力为你解开创意的密码,用专念创造力踢开阻碍创意的绊脚石。评价的魔咒、天赋的迷思、规则的怪圈……在埃伦·兰格6项艺术减法的启发之下,你不会再惧怕艺术创作,不会难以成为创意生活的主人。《专念创造力: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帮助你通过当下的事情更接近自己、回归真我,开启创意之门。
●我们不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生活而艺术。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感受专念创造思维的力量,为生活的艺术开启幸福之门!

书籍目录

各方赞誉Ⅰ
中文版序 体验专念,拥有创意生活Ⅴ
序言 开始艺术创作,就能成为艺术家
第1章 专念:创造个人的文艺复兴
为生活而艺术
马吃热狗怎么了——专念的本质
不确定性的价值
全力投入,创造个人的文艺复兴
个人文艺复兴的本质
第2章 专念所蕴涵的力量
专念是有形的
假装的代价
专念地演奏最吸引人
真诚地绘画更接近完美
第3章 减法一 踢开评价的施压
评价的潜念性
艺术的评价
评价的影响
质疑评价性的观点
区别不是评价
赞美的危险
从评价中解放出来
不停手的乐趣
打破不作为的神话
专念的力量
第4章 减法二 去除对错误的恐惧
不完美的趣味——错误的本质
错误与规则
错误、类别与感知
可预测的错觉
理解预测
错误的完美
第5章 减法三 不迷信绝对的规则
将人纳入思考
发现制定规则的情境
一种尺寸不能适合所有人
为我们的行为找到理由
绝对性与创造力
绝对性的本质
艺术的真相
第6章 减法四 抛开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的赌博
单一视角的比较
向他人学习
抵消社会比较的影响
体验自我
第7章 减法五 打破天赋的迷思
是天赋还是技能
成为天才的步骤
控制天赋
专念思维的力量
第8章 减法六 摆脱“知”的盲点
相异中的相似
视而不见
知道得越多,越可能错过
找到视角,获得控制
第9章 回到最有创意的状态
享受发现的过程
以不同的方式看到彼此
投入的天才
创意的曝光效应
投入的条件
第10章 专念的选择
决策的本质
专念的决策
后记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专念创造力: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编辑推荐:2012年积极心理学最重要概念“专念”在艺术领域的重新解读,解开创意密码,用专念创造力踢开创意的绊脚石。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埃伦•兰格最具创思的作品。埃伦•兰格为第一位获得哈佛终身教职的女性心理学家,她是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最推崇的研究者。30幅全彩匠心画作,全新角度体悟专念创造力。前思科中国区总裁,刚逸领导力公司CEO,企业教练和管理专家林正刚;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之一熊磊;银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深心理咨询师,数十年快乐工作倡导者戴林龙倾力推荐。

前言

开始艺术创作,就能成为艺术家我的夏天通常是在科德角半岛度过的。每当6月临近时,我都会想自己真幸运,因为身为大学教师的我,每年都会有假期。我的假期计划总是千篇一律:上午打网球,中午和朋友们一起吃午餐,下午写写东西,然后开始晚上的活动。我很少能按计划安排日程,不过有一年的夏天,我不仅偏离了计划,而且做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那天,我在镇上碰到了我的朋友简•温斯特,她是一位画家。我去找她时几乎已经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雨。她问我有什么计划,我竟然回答说我想学画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有生以来,我的脑海从来没有闪现过这个念头。简不仅鼓励我,还坚持要送我几块小的画布,好让我练练手。我说一块就够了,但她坚持让我拿五块,并说:“你不要太在意第一幅作品。”还提醒我留心很快将要面对的批评。碰巧的是,那天下午我要给另一位画家朋友弗里德带点东西,他的妻子米丽亚姆也是一位画家,我跟她提起打算学画画的事(这已经成为我面对画家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时的反应)。她回应道:“太棒了!找块大画布,开始画吧。不要管画得好不好,只要画就对了。”除了画布的尺寸,米丽亚姆和简的建议如出一辙:别让评判妨碍你。大约一个星期后,我在自己找到的一块小木板上完成了我的第一幅作品:一个女孩骑着马,在树林里疾驰。我对这幅画的满意程度,连自己都感到惊讶。我不敢把这幅画拿给别人看,但又觉得非得问问别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有没有人认为这幅画还不错。于是我决定把它拿给普罗温斯敦美术用品店的老板娘看看,先前我在她那里买了第一批颜料。到她那儿时她已经不认识我了,我想以我心理学家的专业水平,应该能看出她是否真心喜欢这幅画。我不记得她具体说了什么,但确实感觉到了她是真心喜欢这幅画。现在我知道,不管当时她说什么,我都已经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不会放弃,会一直画下去,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慢慢地我从木板转移到画布,首次尝试是在画布上画一匹欢快地用后蹄击掌的马。我很喜欢看自己画的马,于是画了一幅又一幅。我还画过一匹安静地站在篱笆两侧的马,有趣的是,我完全没有发现这匹马的姿态不切实际。我全心全意地投入,热爱绘画时的每分每秒,后来我爱上了分析,试图找出自己画这些画的原因。有位好朋友看过我的第一幅作品——马背上的女孩之后,评价道:“后来的画始终没有第一幅好。”我并不认为她是有意泼冷水,而相信她是真的喜欢那幅画。事实上,我也因此明白了,第一幅画可能是最好的缘由。虽然后来的画确实更有计划性,因为我在画第一幅画时非常专念,在画马背上的女孩时,我完全关注当下,不做评价,也没有潜念地遵从任何规则,我没法遵从,因为对绘画的规则我一无所知。在我的前两本书《专念》(Mindfulness)和《专念学习力》(The Power of Mindful Learning)中,我比较了潜念和无意识,并探讨了潜念的生活会让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传统的观念认为,无意识状态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回避了会引起我们痛苦的事情,由此我们才会视而不见。但潜念的产生则多因心不在焉,并非刻意而为。倘若潜念地生活,我们便看不见、听不到、品尝不到,也无法体验到许多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心不在焉,让我们忽略了太多周围的事物。开始从事艺术活动,便是帮助我们从极度的潜念提升到更专念的生活的方法之一。如果全身心地投入新的艺术活动,你就会发现专念是多么令人生机勃勃。一旦有了专念的体验,内心的警铃就能在潜念悄悄入侵之际,随时提醒我们。虽然这听起来很不错,我们也很想尝试新活动,但大多数人仍不敢迈出第一步。许多人在追求事业成功、家庭美满时,会忽略绘画、音乐或运动这类新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我们多想尝试,可是因为担心从事新活动时会出丑,便会一推再推。我在坚持画画的过程中,也体会过这种感受。我发现很难不在乎别人对我作品的看法。我住的镇上有一位画家也画过一幅马,挂在画廊的橱窗里。我忍不住拿自己的画和她这幅又杰出又昂贵的画比较。她用的画布很大,而我的很小。她画的马瘦瘦的,弯着身子,马模马样,而我画的马大腹便便,弯着身子,有点古怪。她的画主要用紫色,我用的是柠檬绿。我不知道这些差异重不重要,所以不由地想问问别人对这两幅画的看法,想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画得更好。显然我不是唯一有兴趣比较这两幅画的人。有三个人问过我:“你有没有看到商业街的画廊里的那匹马?你的画让我想到她的这幅。”还有一位朋友说她比较喜欢我的马,这让我难以置信,惊喜万分,可依然不知道这两幅画的根本差异是什么,或者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其中一幅胜过另一幅,但现在我有勇气去找出答案了。我去画廊打听这位画家,据说她是一个“严肃的”女人。经过一些思考,我发现喜欢我的马的人似乎都“比较快乐”,而不是“严肃”。这么说是因为我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这两匹马既没有微笑,也没有皱眉,它们在这方面的差异非常不明显。于是我开始思考意识与偏好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专念有多少能转移到画布上?记得几年前,我尚未开始画画时,曾拜访过一位住在纽约的朋友,菲莉丝•卡茨。她的住处非常宽敞,摆满了美丽的装饰品,让人印象深刻;墙上挂满了壮观的画作,有些非常特别。我拜访的当天晚上,菲莉丝在家举办了一个心理学组织的委员会议。尽管心理学家们陆续到达,但我仍坚持让她看我几分钟前拍的小马短片。我太兴奋了,等不到会议结束便独自去了书房,把录像带放入她新买的录像机里。因为不知道哪个按钮是开始键,就把所有按钮按了个遍。录像开始播放了,小马的每个动作都伴着亲切的解说。我不小心按下的某个按钮,将录像中的解说通过喇叭传遍了公寓。在书房外面,心理学家们以为这是“艺术展”的一部分,于是一面观赏着菲莉丝的画作,一面听着描述小马诞生的解说。录像结束后,我听到了心理学家们对这场“艺术展”的讨论。讨论非常吸引人,关于小马一出生就能站着的解说让他们理解了艺术。这些经验使我相信,凡是专注投入的一切都是迷人的,无论“官方”人士是否称之为艺术。只要我们不在乎评价,就可以马上用专念的眼光来欣赏世界。只要我们停止自我评判,艺术创作就会变得更可行,但难就难在如何说服自己不去评判。我的学生兼朋友索菲亚•斯诺来科德角拜访我时会和我一起画画。索菲亚从小就擅长绘画,我对她说,恐怕自己画得没有她那么好。她便拿我在哈佛课堂上说过的话反驳我:评价是依据环境而做出的,因此无论是好评还是恶评,都可能是潜念的结果。一想到美术馆里的大多数画作在当时都得不到认可,我们便更能放下对“评价”的担忧了。1863年,一场重要的画展淘汰了数千幅参选画作,其中包括莫奈的重要作品《草地上的午餐》,画中描绘的是一位现代女子,而不是古典画中较常见的仙女。“专家们”并不认可这幅画的价值,批评莫奈没有遵循传统的艺术理念,并将这幅画贬为反学院派的粗俗之作。批评家攻击莫奈所选择的画法可能是因为画作的内容,他选择了强烈的明暗对比,摒弃了中间色调,这惹恼了学院派。然而,正是《草地上的午餐》,以及莫奈的另一幅作品《奥林匹亚》标志着印象派的兴起。艺术界的每一场新运动都上演着类似的故事,人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当前的偏好或观点。我暂且不再画马,开始转而画带有人物的风景。我对画作中的心理意义有着无穷的兴趣。我画过好朋友南希和我坐在窗边的椅子上,这是我的第一幅有“真实”内容的画。椅子就在我的面前,我开始描绘我俩坐在老地方,一边看书,一边欣赏晨光的图景。当我退后看画时,不由大吃一惊。图画无不展现出往常的情景:地板向她那边倾斜,她正想看书,而我正忙着跟她聊天,手里虽然拿着书,但注意力早不在那儿了。至今,我仍对画作中的心理意义感到吃惊。一天晚上,我在上床睡觉前打电话给我的朋友伊莱恩。她说她刚洗完澡,我说很羡慕她能在一天结束时,洗个澡轻松一下。她马上回应我:“起来,去洗个澡吧。”尽管这是个好主意,但我已经宣布一天结束了,所以还是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6点起床,几乎马上就开始画画。我专念地画,热爱画画的每分每秒,不打草稿,也不去想训练有素的画家会建议我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快画完的时候,我退后看着画布,发现自己画了一个女人刚刚画完一幅画,画里是一个嘴里叼着烟,需要刮个胡子、洗个澡的男人。于是我放下画笔,走进浴室,打开水龙头。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男人是我心里一个需要洗澡的人的缩影。虽然我不确定绘画是否代表了某种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画完后的专念分析让我想去洗个澡。尽管这本书比《专念》和《专念学习力》更个人化,但专业的读者可以从中发现,我对心理学领域既定的知识提出了质疑,并提供了另类的观念,尤其是在社会比较理论、天赋理论,以及决策理论方面。专念创造力丰富并提升了我的生活。专注于绘画所带来的乐趣让我对绘画,以及专念地分析自己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激情。最重要的是,只要暂时抛却评价,投入到新的创作活动中,每个人都能过更专念、更有益的生活,这就是我想通过本书告诉读者的。

内容概要

●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最推崇的哈佛著名心理学家,第一位获得哈佛终身教职的女性。
●获得最具含金量的古根海姆研究学者奖、美国心理协会大众心理学杰出贡献奖等。
●在各大学术媒体上发表了70多篇学术论文及相关作品。她的著作还包括广受好评的《专念》、《专念学习力》等。
●独具匠心的画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认为大家应该本着“no idea is a bad idea”的精神,去积极分享自己的体会,让别人多说说观点,而不是去评论他人,强调对错,这样其实更有乐趣。《专念创造力》不仅提倡关注自身,还教我们理解他人,多理解别人也是很好的拓展自己视野的方法。——林正刚 前思科中国区总裁,刚逸领导力公司CEO,企业教练和管理专家那些在正声学画的孩子们,通常年龄越小的画得越好,六七岁的小小孩更专注、大胆,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大一点的孩子(10岁左右),就很容易犹豫,不自信,在意别人的评价。长大的过程也是被束缚的过程,《专念创造力》是一本能让你摆脱束缚的好书。——熊磊 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之一兰格继《专念》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专念与创造力的关系,这种创造力不仅能用在艺术创作中,更能让我们平凡、甚至有些乏味的生活,充满惊喜和活力。专念是穿越生命的利器。——戴林龙 银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深心理咨询师,数十年快乐工作倡导者埃伦·兰格无疑是当今最具创造力的人士之一,《专念创造力》是她又一部极具突破性的作品。兰格借助科学研究和个人经历告诉我们,为什么追求专念创造力能带来绝妙生活,以及如何去追求。这本书的智慧和魅力让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迪帕克·乔普拉 《成功的七大精神法则》作者无论在绘画、写作还是生活中,兰格博士都是一位圆满完成个人文艺复兴的女士,在《专念创造力》中,她深刻阐述了为什么以及如何提高专念创造力。——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作者埃伦·兰格不拘常规的独创性思想,唤醒了惧怕失败、不敢放手尝试的人们。这本书让人跃跃欲试,尝试着去成为像兰格一样的艺术家。——罗伯特·扎荣茨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这本书写的是专念创造力,而它本身就是专念创造力的产物。它没有夸下海口,说能释放你内在的米开朗基罗,但它仍可令你叹为观止,能帮助你摆脱束缚。——贾斯廷·卡普兰 普利策奖获得者 《克莱门斯先生与马克·吐温》作者《专念创造力》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独创性的作品。埃伦·兰格创新性地研究了人们为什么以及如何限制了自己创造力的发挥,敏锐地洞察出潜念让人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并且指出专念创造力如何帮助人们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尤其是那些想改变自己生活的人。——伊丽莎白·洛夫特斯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名人推荐

我认为大家应该本着“no idea is a bad idea”的精神,去积极分享自己的体会,让别人多说说观点,而不是去评论他人,强调对错,这样其实更有乐趣。《专念创造力》不仅提倡关注自身,还教我们理解他人,多理解别人也是很好的拓展自己视野的方法。——林正刚  前思科中国区总裁,刚逸领导力公司CEO,企业教练和管理专家那些在正声学画的孩子们,通常年龄越小的画得越好,六七岁的小小孩更专注、大胆,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大一点的孩子(10岁左右),就很容易犹豫,不自信,在意别人的评价。长大的过程也是被束缚的过程,《专念创造力》是一本能让你摆脱束缚的好书。——熊磊  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之一兰格继《专念》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专念与创造力的关系,这种创造力不仅能用在艺术创作中,更能让我们平凡、甚至有些乏味的生活,充满惊喜和活力。专念是穿越生命的利器。——戴林龙  银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深心理咨询师,数十年快乐工作倡导者埃伦•兰格无疑是当今最具创造力的人士之一,《专念创造力》是她又一部极具突破性的作品。兰格借助科学研究和个人经历告诉我们,为什么追求专念创造力能带来绝妙生活,以及如何去追求。这本书的智慧和魅力让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迪帕克•乔普拉  《成功的七大精神法则》作者无论在绘画、写作还是生活中,兰格博士都是一位圆满完成个人文艺复兴的女士,在《专念创造力》中,她深刻阐述了为什么以及如何提高专念创造力。——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作者埃伦•兰格不拘常规的独创性思想,唤醒了惧怕失败、不敢放手尝试的人们。这本书让人跃跃欲试,尝试着去成为像兰格一样的艺术家。——罗伯特•扎荣茨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这本书写的是专念创造力,而它本身就是专念创造力的产物。它没有夸下海口,说能释放你内在的米开朗基罗,但它仍可令你叹为观止,能帮助你摆脱束缚。——贾斯廷•卡普兰  普利策奖获得者  《克莱门斯先生与马克•吐温》作者《专念创造力》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独创性的作品。埃伦•兰格创新性地研究了人们为什么以及如何限制了自己创造力的发挥,敏锐地洞察出潜念让人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并且指出专念创造力如何帮助人们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尤其是那些想改变自己生活的人。——伊丽莎白•洛夫特斯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设想以下的情形:X是令我不快的感觉,如果我做了Y,不快感就会烟消云散。绝大多数人会说,做Y是明智之举。例如,某人感到抑郁,情感空虚,他每天借酒消愁,最终可能导致酗酒问题。如果不了解喝酒行为的最初目的,他很可能会自责,并感到万分苦恼。讽刺的是,这种自责可能又导致饮酒更多,从而引发恶性循环。 从观察者的视角看,喝太多酒显然会给饮酒者造成问题。然而,饮酒者是不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喝得够多了,但我还想再喝点”的,他只是喝到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止。只要达到了目的,他就不会再渴望喝更多了。这样看来,他的行为并不是不理性的,他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心理状态,而且多数情况下都能达到。认识行为的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控行为。 相反,当从观察者的视角看待自己潜念的行为时,我们会注意到行为的负面后果,而不会去想当时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例如饮酒者从观察者的视角回顾自己的行为时,他会看到这种行为对自己造成了危害,或已经伤害了自己所爱的人。当初他并不是为了这样的结果而喝酒的,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因为软弱才喝酒的。但在他回想时,如果不寻找喝酒的原因,那很可能将其归因为软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感觉自己强大时,会比较容易学习新事物。这样来看,如果饮酒者自我感觉良好,他会更容易学会管理压力和应对空虚的其他方法。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本身(也就是从向前的角度看)是合理的,自我感觉就会比较好。我们会明白,自责是没有意义的,会去探寻其他实现目标的方法。在莎伦·波普(Sharon Popp)的研究中,她发现建筑工人通常会饮酒过量。通过询问她了解到,工人们在喝酒后会彼此敞开心扉,将顾虑抛到一边。通过这种饮酒互动,工人们会去发现他们认为可以信任的人。从事这种工作,信任很重要,但应该喝酒吗?在平常情况下,只要通过问“这种行为是否合理”,我们就能更深入、更理性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如果我们认为行为非对即错,那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下面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参照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专念创造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几天看了N本书,都是关于找到真实自我的。好了,足够了,我已经不需要类似的心灵鸡汤了,也不需要类似的专门书籍了,已经积攒够了。本书中有一个与《黑客与画家》相互呼应的观点:父母为孩子们创造了虚假的世界。另外本书有几句话读来非常温馨:1、我们所在之处正是从未到过之处。2、威廉。威廉姆斯:我吃了你放在冰箱里,留作早餐的梅子。原谅我,它们那么美味,那么冰爽。3、毕加索:我花了4年时间学习像拉斐尔一样画画,却花了一辈子时间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
  •     刚开始看这本书,看了版序,才知道平时我们的行为大都受潜念的控制,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就是如何让自己拥有专念。我的思路太窄,很少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能改变思路很重要,所以我想专念对我很重要。好好读这本书。
  •     在我们长期工作履职过程中,可能由于太熟悉工作流程、太过于按部就班地工作而逐渐变得缺少工作激情,缺乏工作改进和创新动力。我们往往容易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养成视角单一、一成不变、静态重复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成效逐渐降低、工作投入和工作乐趣日益减少。如何克服面对熟悉的日常工作所产生的懈怠、一成不变、缺少创新和激情的状况,追寻工作新乐趣、创新工作新价值、取得工作新成效?其关键在于积极转换思维模式,由不加思索、单一视角、一成不变、静态重复的潜念工作状态转化为积极关注客观情境与现实细微变化、进行多视角观察和动态审视问题,以及注重克服“不成熟的认知承诺”的专念状态。潜念状态的特征是视角单一、静态重复、惯于用昨天的方法来应对今天的问题;而专念思维的核心在于活在当下、关注变化,保持开放思维与动态调整、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今日的环境变化及挑战来避免明天的麻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保持专念能够改善我们的工作体验、提升工作成效,使我们对当下工作更加充满专注力、洞察力与积极体验。正如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在《专念》一书中所言,“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专念都能让他们变得更加灵活、更有生产力、更有积极性、更有领导力,而且对工作更加满意。”而要学会专念思维,关键是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 关注情境与现实细微变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学习、掌握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必定是与当初的工作情境、工作背景相适应的。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与背景,事实上外部情境与背景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正所谓“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我们却由于潜念地、一成不变地思考和工作,从而无法有效洞察外部环境变化。我们仍习惯于用过去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忽视甚至故意无视外部环境及情境变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比如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客户需求或关键诉求点的变化、企业生产作业及客户服务流程已不能高效响应市场需求,企业新进职工对职业发展的诉求和期待较老职工已发生明显改变,企业核心价值观宣贯及新闻宣传、舆情掌控如何适应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新背景等等。要解决诸多新问题,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新问题的存在,要对情境的变化保持敏感,并针对觉察到的新问题与新变化而采取相应动态、创新的工作方法,而不是死抱着过去曾经成功、曾经适应当初环境变化的工作方法不放。避免“成功综合征”、及时抛弃和更新各种潜念、固化及不加思索的老套工作方法,形成更加科学高效和专注当下的工作新方法,才可能持续推进组织发展。在组织个体层面,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非常容易使我们堕入不加思索、一成不变的潜念工作状态;使我们忽视新的工作情境与背景变化,在过于固化的工作模式下逐渐变得麻木、缺乏工作激情与改进、创新工作的热情。比如我们刚入职某个新岗位时,工作各方面的新鲜和陌生,促使我们必须保持十二分的专注投入当下,来应对新工作岗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挑战。等逐渐熟悉工作流程、适应岗位要求之后,我们可能慢慢变得对外部变化缺乏关注,过于依赖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应对当前的工作要求。自认为对工作非常熟悉、不思改进会使我们逐渐丧失激情、甚至认为工作无聊;而我们恰恰没意识到,“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我们用固化的思维定势和不加思考的潜念状态来应对工作,忽视了工作情境与环境新变化下持续工作改进和创新的可能。潜念状态不仅使我们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敏感,还容易导致我们形成固化的自我能力认知。基于固定的思维定势和错误预期而认为个人能力一成不变或者为自我能力设限,认识不到只要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及工作新挑战,我们的个人能力就会持续提升。而专念、动态的自我认知概念认为,当前的自我能力并不等于未来的自我能力;自我预期的工作能力更不代表你真实的工作潜力,错误预期只会给自我能力提升设置内在障碍;当前无法成功应对的工作挑战并不意味着未来我们就永远没有能力应对,从而促使我们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和应对工作挑战的阳光心态。缺乏专注思考、重复固化的潜念状态还容易使我们过度夸大、担忧工作失误及错误,自认为无力应对工作失误导致我们变得保守、退缩,不敢尝试工作改进与创新。而具备专念思维的员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错误保持开放心态,并且善加利用工作失误,由此发现工作改进与创新的点子也未可知。美国3M公司畅销全球的如意贴正是研发人员创造性利用工作失误造就成功的典范。对环境变化缺乏关注、缺少主动思考的潜念状态还可能导致我们对规则及工作惯例的盲目遵从,忽视新背景变化下的规则改进和制度创新可能;而关注当下、主动积极思考的专念状态则促使我们深刻理解规则、惯例等只是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引导,而非限制。新的背景变化可能迫使我们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甚至修改规则,或者必须挑战惯例、权威等代表的旧观念,才可能成功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日本某地铁建造商在进行一段地铁隧道常规挖掘工程时,突遭大量地下水渗出的非预期情况,把阻碍工程进展的地下水彻底排空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这种环境新变化下,一位现场管理人员偶然品尝了地下水,发现口感非常甘甜,于是经过一系列专念的思考、反馈和决策,这家公司果断决定充分利用环境变化赐予的创新良机,另外形成一家专营地下优质矿泉水的新业务,居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而地铁线路也就只好改线了。如果我们能更专念地投入当下,会更容易发现和洞察到工作新细节、情境新变化,环境新挑战,并针对情境变化和工作挑战而投入精力,持续进行工作改进、创新及针对环境背景变化下的规则改进与制度创新,如此我们更容易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做出工作新成绩,发现工作新乐趣,创造工作新价值助推组织可持续发展。二、具备多视角观察事物与动态审视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能容易陷入单一视角观察事物与静态审视问题的潜念思维陷阱。作为企业管理层,我们可能会习惯用单一思维视角来代替员工的思维视角,代替客户的思维视角。我们会下意识地高估员工、客户、股东等与我们思维的一致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错误共识效应”,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思维方式投射向他人,并假设所有人都以同一方式思考。而实际上员工、客户或股东的想法极有可能与我们不同。为了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我们可能认为让员工多加班、甚至长期加班,只要给加班费就无所谓,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嘛。而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则会认为,长期过度加班剥夺了他们的生活乐趣,工作和挣钱都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当只会加班的“机器人”,于是员工和管理层的冲突由此产生。我们也许认为只要拼命压低成本,客户就会长期购买我们的产品,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容忍我们忽视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的不便和困扰。而客户的真实想法则是,付出的花费必须等于或大于客户使用价值和体验价值的总和。过于频繁的质量问题无疑会使客户使用价值及体验价值大大缩水,最终导致客户流失。我们倾向于单一视角、静态看问题所带来的管理和决策的确定性,却忽视了企业内外部环境本身都是不确定和动态变化的。用静态、单一视角看待并解决问题其根本不在于对或错,而在于这种局限性视角会极大地束缚我们的思考能力,并抑制我们适应动态环境变化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潜力。而在工作中采用多重视角,学会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和动态思维,我们就可能学会站在员工的角度、站在客户的立场或用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视角来审视问题,从而能够清晰地洞察到一个问题的多个侧面及环境动态变化,建立立体式的动态思维观。多视角观察和动态审视问题,最终能助推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针对快速响应市场问题,我们未必只能通过加班一条途径来解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甚至通过放弃低利润率市场而专注利润较高、客户群较为密集的细分市场的新视角来解决问题。从单一视角或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方式出发,我们无从判定产品价格和质量哪方面对客户更重要,而只有站在客户立场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产品和服务所承载和体现的客户价值对客户才是最重要的。三、注重克服“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及错误假设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形成各种看待工作内容、解决工作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方案等。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能意识到,我们的诸多想法、观念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假设”,都是基于我们过去工作经验、或基于逻辑推理、甚至非理性思考而得出的假设(凡是未经客观事实充分验证的所有观点都可称为假设)。比如我们基于过去工作经验、主观判断或单一视角,可能会认为有些一线员工尤其是学历较低的一线员工往往质量意识差、缺乏责任心;我们也可能基于跟上级或与客户打交道的有限经验、主观上认为领导怎么老是跟自己过不去、客户怎么老是刁难自己;这些想法或观念其实通通都是你假设出来的。如果你未经理性思考和事实充分验证就接受了你做出的假设,并依据假设行事,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被称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或不成熟的思维定势;而这些错误认知和思维定势,会成为束缚我们理性思考、正确行动及良性自我发展的无形枷锁,而我们可能对此毫无察觉。由于人的自我服务偏见、非理性思考、诉诸主观判断、片面拣择证据、单一视角或者忽视情境和环境因素等,我们极易形成不成熟的认知承诺或错误假设。我们之所以形成“领导对自己有偏见、客户故意刁难”等主观看法,也许是片面拣择证据,给自己逃避工作责任、缺乏服务客户的职业精神找借口,故意忽视上级公正行事、客户彬彬有礼的一面。我们认为在组织及团队内部,“谁提问题谁就担责任”、“谁过分敬业谁就会得罪那些得过且过的同事”,由于坚持这些错误假设和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导致我们工作变得被动、保守和懈怠;我们没意识到这些想法通通都是基于主观判断、从众心理、不成熟的认知承诺而假设出来的。实际上越敢于承担责任的员工才能越快成长、才能做出更大的工作成绩;越敬业负责的员工越会赢得同事的敬佩和学习,而不是想象中的被孤立。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克•奥勒留说过,“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思想打造的。”由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和错误假设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我们的人生。我们只有深刻洞察和反思自我思想中指导日常工作的诸多假设,勇于改正或抛弃那些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及思维定势,对环境变化及工作情境变化保持敏感,具备多视角、动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专注当下的专念思维,克服单一视角、一成不变、重复呆板的固化工作习惯和潜念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工作挑战,更加以激情饱满、敬业专注的心态持续进行工作改进与创新,持续发现工作乐趣、提升工作成效、创新工作价值。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她是这样描述的
  •     专念系列,值得一读。
  •     特别是在艺术创作方面很有启发
  •     这本书的内容很是喜欢!不是文绉绉的心理学的理论书,很容易理解。我是学画画的,看到里面的内容,很是喜欢,跟绘画的感受有很大的联系!
  •     Untaught Art 别让思维定势和评判妨碍艺术创造力。(预定读第二遍)
  •     好书,才看一点感觉不错.
  •     重复专念的概念
  •     平静的生活需要专念,需要静心创造的可以读读此书
  •     很好看,收获很大。
  •     目前。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     湛卢不老实,这本书哪有你们说的这么好。翻译就是一大败笔。
  •     里面的专念是你要学习的东西!
  •     埃伦兰格的书非常值得拥有,很好!
  •     纸质真的不好 相比以前买的同等价格的书 纸质是最差的 失望。。。
  •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书的内容。不太满意。只是对几个小标题进行详细的表述了。
  •     专念过程细节视角决策,不是天赋而是专注决定你的成就,专注时间越长越擅长某个领域
  •     专念、意念、正念,提倡了一种对待人生、工作不错的方式,就是不习惯国外作者写书用大量的案例进行佐证。
  •     这个作者的书还是有可看之处的,她出的几本书我都买了,就是贵了点,价格再合理些更好。
  •     冲著推荐买的
  •     我们所在之处正是从未到过之处。
  •     跟专念主旨重复,基本还是在强调开放思维和视角。
  •     最近在关注积极心理学和专念方面的书,所以买来学习了,咱们中国人太缺乏创造力了。
  •     创造力,来源于与放开内心,勇敢尝试!
  •     有些标题下的描述过于冗长和繁琐,不过那些用来论证的测试都挺有意思,关于个人文艺复兴与专念思考能学到一些东西。
  •     喜欢湛庐文化选的书,基本都很喜欢,就是觉得贵,尤其是KINDLE版,纸书也就忍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