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ISBN:9787208084766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页数:438页

太陽照常升起 ——“價值重估”之內在經驗的闡釋

(這是經過鄭二姐的提點之後,修改的版本!感謝他!二姐還是懂我的!)僅以此篇,獻給台灣東海大學(現台灣中山大學)的楊婉儀老師,本文的主要思想都來自她的課!一、“價值重估”的內在經驗當我說:“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我並不是在說姜文07年導演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這的確是一部迷人的電影!),也不是在說太陽每天會升起,我想要說的恰恰是這句話的隱含之義:太陽是照常落山的。更準確地表達我的意圖:我指的是尼采的太陽。在尼采那裡,太陽是會落下(或稱下降、untergehen)的。而柏拉圖的太陽是永不會落山的,亦或者說,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國家篇》裏,“日諭”中的“太陽”是永恆的、靜止的存在。但因此,我們是否有理由詰問,柏拉圖的太陽——光——只是象徵性的永恆?這個太陽,難道不是我們平日所看的太陽?又或者,柏拉圖是站在宇宙學——天空(outer space)的領域,就因此消解了太陽的升降問題?又或者太陽本質上是空間的空間,是空間得以存在的原因——用德希達的話來說,是無上的非空間。但柏拉圖或許會因此恥笑我們膚淺與專斷吧。從對柏拉圖的專斷我們可以看出,尼采的太陽是多麼不同:太陽是豐饒的,過剩的,“饋贈的”(在這一點柏拉圖也會同意),而因此成為超人的圖騰。但於此同時,太陽的圖騰意義更在於太陽的升降運動:日復一日的下落,本質上說,這個太陽就是空間性的,是一個從大地(人)的角度觀看的太陽。在我看來,這就象徵著超人經歷的永恆輪迴(永劫迴歸)。價值重估就是在永恆輪迴中產生意義。“人是一根系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繩索” ,而這繩索下是萬丈的深淵。走向超人的過程必是危險的。整個過程就是玩兒命。不能停留!不能猶豫!不能左顧右盼!人們通常有類似這樣的經驗,過危險的橋時必須向前看,若是害怕猶豫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走索者永遠只知道自己的過去(有些時候,甚至連過去都只是碎片式的回憶),現在——此刻的自己,是一片模糊。對於自己的未來,更是不能去想,因為當下已經耗費了他所有的精力,他只能專注於當下。他別無選擇。只能一直走下去,由意志牽引著他。在這個時候,陪伴走索者的只有“驕傲”——哪怕是“愚蠢的驕傲”,在尼采看來都是好的,因為驕傲帶來勇敢。人們必須拿出勇氣。人們必須拿自己的性命做賭注,如果不小心掉入深淵,必連著肉體一起走向毀滅。尼采厭惡那些精神上的“跳躍者”,拋棄肉體,只帶著靈魂輕鬆地走索。反之,走在繩索上的每一步都是異常艱難的、痛苦的、絕對沉重的,心靈和肉體受到雙重的折磨。而最本質的困難在於,自身(selbst)對同一性與自我(Ich)的拋棄。正如前文所說,對於此刻的正在經歷蛻變的自身(selbst),我是一片模糊的。破碎的自我表象、主體性的崩解。主體不再對自我產生“主體性”的體驗,自我與外在的自在之物產生裂縫、產生不信任,而自我信奉的任何價值都處於被熊熊的真理之火炙烤的狀態。每一個價值都必須經過最痛徹的質問,直到——不再有價值外在於我、淩駕於我、統治著我,因為當我進行價值重估之後,我就成為價值本身。這既是,於我感受到的,一次輪迴的完成。在最內在的感受性層次上說,永恆輪迴就是孤獨者的哲學,價值重估就是一次絕對孤獨寂靜的旅行。在這個基礎上,尼采說,“生命是難以承受的” ,但請別忘記,“不要讓我覺得如此地弱不禁風!” 。超人的過剩與強大,在這絕對的困難中凸顯出來。一次次達到巔峰狀態,也預示著下落的開始,而一次次下落,即開始新一輪對巔峰的追逐。這個過程沒有盡頭。說白了,繩索其實沒有盡頭。但超人的意義不在於只達到這一次——單數次的巔峰,而恰恰在於,他永遠在路上。他永遠承受著(無數次)永恆輪迴帶來的一切。從另一個與內在經驗相關層面來說,價值重估與回憶有關。不管是歐陸哲學還是英美分析哲學,都承認“價值”與自我認同(identity)存在親密關係,換句話說,你信奉什麼價值,與你的人格塑造過程、自身經歷、所處的文化背景(語-境)有關。回憶(過去)就是自我認同建基於此的地方,你的過去決定了現在的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你的過去建立了你的此刻——當下的自我同一性。因此,既然價值重估是同一性不斷轉換的過程,那麼它也是不斷審視、拷問回憶的過程,乃至到最後,拋棄回憶的過程。尼采的“主動遺忘”概念在此層面顯現意義。拋棄舊有價值,就是拋棄回憶本身,而試問有多少人敢這麼做?因此,在前文中我說,走索者連自己的過去都只有碎片式的回憶——與此同時,肉體的沉重拖曳力量也顯現出來。而我們的疑問是,“主動遺忘”這個詞究竟是否具有現實的合法性?人們是否真的能不藉助外在力量(醫學、心理學手段)而主動忘掉自己的過去?而這個“過去”——並不意味著一小段不愉快的經歷,而是一個人幾乎所有的財產。而超人——在這個意義上,是否就意味著一個永遠的持續不斷的失憶症患者?在何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不被過去所束縛,的確是能通達自由的?簡單來說,我所謂的兩個層面,講的其實是一回事。都與個體的內在經驗有關。它的本質仍然和時間性有關。我將之稱為價值重估的內在經驗的展開。一種時間性的展開(從本質上說,太陽就是時間性的象徵,而價值重估就是有限與無限的糾纏與辯證法)。這種經驗性的言說方式,在我看來,比系統化、理論性的描述更為重要,因為這是關切生命本身的。這麼說或許是矯情的,但我認為,是具有真實重量的。而尼采的哲學,最美好的地方或許就在於此,這種令人魂牽夢繞的事關肉體的沉甸甸質感,以及由此而來的激情。但不管怎樣,正因為此,尼采才歌頌正午。因為正午是不可多得的、霎那間的。正午象徵著巔峰。象徵著那“爆炸的機器”。“偉大的正午!”,在《查拉圖斯特拉》的最後,查拉圖斯特拉說道,“這是我的早晨,我的白晝開始了:現在起來,起來吧,你,偉大的正午!” 而這正午,就是“我的”正午,是屬於查拉圖斯特拉的正午,是超人的正午。而本書的開頭,也以太陽為對象開始獨白式的讚頌。從這個意義上看,尼采對太陽的熱愛,絕對不亞於柏拉圖。“我的”:一個個人的私有的太陽,尼采以此反對公有制的、群盲的“末人”道德,反對基督教的偽善匱乏的普世情懷。價值重估的意義似乎就體現於此:反對“我應”的道德,建立“我意願(will)”、“我要”的道德。並且,這不僅是我所意願的,更是我所愛的。二、“價值重估”:從譜系學到超-譜系學“譜系學”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歷史塵埃味兒的詞。當然,我並不是指這個詞出現的時間久遠,而是指這個詞所指稱的對象。從歷史的維度來看,黑格爾必定是最完善最全能的譜系的建立者(胡塞爾海德格在我看來,也終究不能和黑格爾的譜系規模相比,而英美分析哲學,在我看來也沒有超越黑格爾者)。尼采形容超人是“閃電”,而我們是否未曾注意過,“烏雲”才是“閃電”出現的根本原因?如果沒有碩大的烏雲攏聚,那麼“閃電”是否還有出現的可能性?而我個人認為,黑格爾的譜系就是那團烏雲。是黑格爾自己,將古典主義哲學的洞穴徹底封死。再無路可走了。而尼采的價值重估,就是圍繞(古老的)道德譜系學所做的反抗。從哲學史上來講,尼采的價值重估,就具有了政治學的意味。毋庸置疑,他是反抗的先驅(這裡的“反抗”一詞並不特指某種哲學流派,不如說所有的現代哲學都涉及了不同程度上的反抗)。他一直在反抗譜系學,但在不同階段,他試圖從不同深度來反抗。我將之分為三個階段:譜系學——非-譜系學——超-譜系學第一個階段,主要指他的《論道德的譜系》一書,在這裡,他仍然立足於道德譜系內部,全面地進行了“善惡”、“好壞”的重估,尤其展開了對基督教“善惡”論的窮兇極惡的追捕。在該書的第一章中,尼采樹立起兩種道德(並非地理意義上的名詞):羅馬與猶太。前者是希臘神話式的,後者是基督教的,二者的對比(“戰爭”)如下:羅馬人 與 猶太人強者 Vs 弱者、無能者侵略性的騎士道德 Vs 假仁義的修士道德高尚的道德 Vs 卑賤的道德過剩的、激情的 Vs 匱乏的、仇視的貴族道德 Vs 奴隸道德自我肯定 Vs 自我否定但尼采所說的羅馬人,說到底,也只是尼采心目中的希臘與羅馬,而猶太人,也只能是尼采心中的猶太人罷了,對此,我們不能妄下評斷,說尼采是如何誤讀了兩者(或者對兩者的評判是如何正確)。不論如何,這裡的工作具有基礎性作用,尼采的目的在於,從公有、普遍的(基督教)道德中獲得解放。但有一點,我們有權力詰問,尼采極力嘲笑基督教對高尚道德擁有者的仇視,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否也可以說,尼采對仇視本身的仇視難道不是一種自我嘲諷嗎?此外,困難恰恰在於,在道德譜系上糾正問題,果真就徹底把問題糾正(反轉)過來嗎?畢竟,這裡的價值重估依然是在“善與惡二元道德譜系”層面上做文章。直觀地說,A與-A難道不都是關於A嗎?尼采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他寫了《善惡的彼岸》,意在超越善惡的簡單二元論,而這就是我所說的非-譜系學階段。由此,我們也發現,晚年的《權力意志》,就是在試圖建立一個全新的、完備的道德譜系——哲學譜系。但很可惜,尼采沒有完成。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個超越舊有道德譜系的譜系,必須是異質性的。而這種異質性(我們可以從《權力意志》所使用的語言、風格略窺一二),就是我所說的超-譜系學。尼采的最正統繼承人巴塔耶提及了這個建立全新的道德譜系的困難:“我承認,旨在超越善的道德研究首先導致無序。” 但他也給了尼采一個哲學史上的位置,“尼采第一次獨立於道德目標或獨立於服侍上帝的目的表達了一個極端的、無條件的人類渴望。尼采不可能真正界定這個渴望,但這個渴望是他的動機,並毫無保留地將其變成了自己的東西。”道德目標即是常人的價值論,拋棄上帝就是徹底不妥協末日審判的道德,這種朦朦朧朧的極端與無條件,這種模模糊糊的渴望、動機,就是渴望自治(autonomy)的野心。蔑視,是價值重估的基本態度。蔑視是高貴的,是站在極高點上俯瞰。蔑視一切傳統舊有價值——基督教的價值,以此完成反抗。但很可惜,尼采並沒有成功做到這一點。在我看來,真正地、徹底地論證了“上帝死了”的人,是弗洛伊德。他是真正的“敵基督者”。在《圖騰與禁忌》中,他用徹底異質的語言,通過對原始部落(人類學式)的考察,闡述了宗教的誕生——宗教來源於人類天性中的俄狄浦斯情結與反抗情緒。而尼采的困難在於,價值重估,是否很難成為一種絕對的自我否定?亦或者,尼采只是沿襲著蘇格拉底辯證法的老路,為了達到超人的目的,而走的非徹底的捷徑?但諷刺的是,尼采對蘇格拉底是抱持厭惡態度的。另一方面,在價值重估之中,主體的分崩離析,是否意味著理性的徹底喪失?而尼采所強調的“身體的偉大理性”,難道真的可以代替自我之強大的理性嗎?尼采一定清楚,“自我”之理性是這世上最頑強最堅固的東西。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尼采重估了“上帝”這個價值。可以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上帝”。在我看來,上帝意味著:1、基督教意義上的上帝、形而上學領域;2、同一性的最高最完善主體。而上帝死了意味著:1、創造者的死亡——主宰者的死亡,基督教的死亡;2、同一性的死亡。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發現,上帝死了,即普世的基督教道德的死亡——個體私有的道德確立。而這是否又一次呼應了上文所講的“自治”概念?價值重估的內在經驗,最傳神的說法,也許來自巴塔耶:“我已經獲得了一種痛的收穫,而最經常的是一種下地獄的感覺。” 切膚之痛。但我們不能忘記,太陽照常升起,這一次我所指的含義,並不是說太陽如常降落,而是它一次次不畏傷痛的升起。無論如何,抱持著極大的勇氣,就能繼續走下去,畢竟在最後的時刻,我們終究會發現,我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錘煉自己成為價值,就是價值重估。三、後記看尼采、寫尼采的確是個體力活兒。因為尼采是個能量過剩的饋贈者,在我看來,寫好尼采,必須要將自己融入這一出戲劇裏——這一出放肆燃燒自己生命熱情的戲劇中去。巴塔耶動情地說道,“尼采‘用他的血’寫作,而批判他,或更確切地說,體驗他,就意味著傾注體驗者的生命。” 該文只是個非常拙劣的(心血來潮的)嘗試,並且精力有限,許多問題都沒想清楚,但或許,在這個階段,我更想做的,是個提問者吧。

“三种变形”译者真该百度一下变形的意思

翻译做了对比,“三种变形”钱春绮老师的译作三段变化,精神可以变形吗?另外我把这一段详细对比,有一句“断念而敬畏的可载重动物”钱老师的“有了放弃欲念,怀着畏敬之心的负重动物”你直接把一种心态译作对一种东西的敬畏,你真瞎搞,光是一段就语病一大堆,变形是指得物理上的变化,对事物原来形态的扭曲。“直重者是什么呢?”“抑或它是”它代表的是行为,而不是人,这又是一个错误, 作者问了个什么,后面就做了比喻的方式,“它”代表的是一种行为。

再来一遍

我力荐的原因是因为我看不懂。但是我不相信我自己永远无法懂得这书中所包含的伟大的思想和思想的乐趣以及痛苦。我会一遍一遍读下去,直到我能忽然有所领悟为止。

我在想,我在思考……

晚上浏览易文网新书时不意中瞥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诧异,大脑飞速旋转,又一个新译本?还是旧译新刊(我一直希望有哪家社能够再版楚图南先生的旧译本)?急忙打开网页看个端详,竟是孙周兴老师新译的,敢情现在中国的牛人都去翻译这本书了!哈哈第一次试读此书是刚上高中的时候,在校旁的一家小书店买到一本《尼采文集》(改革出版社,1995),里面所收《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书即是楚图南先生的译本,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天书”,当时对我的打击挺大的,因为之前从未遇到过完全读不懂的书,可是其中又有某种东西强烈的吸引我不断去尝试,每天带着这本书到处游走,似有所悟或全然不懂废然作罢又重新拾起,久而久之不知觉竟能大段大段的背诵《查拉斯图拉》中的文字,但于理解似乎并无长进,我当时天真的以为倘若能读懂这书就能解决人生所有的困惑,而终有一天我会完全领悟的。后来乱读的书多了,渐渐搁置了这本书,发现对于人生的思考并非只有一条路径,我开始尝试着独立的思考然而困惑依旧甚或更其困惑,就像手里的一个洋葱头,一层层的剥离却似乎永远剥不到尽头。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无意中翻书看到杨泽说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我开始认真梳理自己的读书计划,我想从古希腊一路读来,以此可以窥见人类思想的脉络。可是从我来到大学至今,从柏拉图一本本的读来至今尚未读完亚里士多德,而回头检视书目,发现掺杂了太多并非必需阅读的书,唉,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会冒出那么多想读的书,却把最迫切最重要的书搁置在一旁。年初回来后买到六点文化新版《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明嘉、娄林译注,2009),发现行文偶有龃龉之处,遂找来商务版《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1992)以及三联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琦译注,2007)比对,而越读越怀念楚图南先生的旧译本,可能这即是先入为主的力量,我总觉得唯有楚译本翻译出了原著诗一般的节奏和韵律,而可惜却一直未见有哪家社出一个不错的单行本,而我高中时的那本《尼采文集》不知何时被爸爸送人了,遂在孔网又淘到一本98版的《尼采文集》(我高中时买的是初版,新版所收《尼采自传》亦改用楚译本。),重新找回那种熟悉的感觉。我越来越喜欢这种平行阅读,索性把之前买来的译林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杨恒达译,2008)以及文化艺术版《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2003)一起拿来,甚至后来买到Dover版Thus Spake Zarathustra(Thomas Common译,1999),这样我手头就有此书的七个译本,把她们并置在一起,“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也许在我有能力阅读德文原著之前,这是最接近尼采思想的方式了。因此当我看到这个新译本的时候,按捺不住惊喜,就像旧时的穷书生一朝发迹纳了八房姨太太,而这第八房又是大家闺秀,不免心生期待。写到这里,脑子里一直在回旋着狄更斯《双城记》开头的那段话,似乎不写下来不行:“这是一个隆盛之世,但也是一个衰微之世;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有信仰的新纪元,但也是一个充满怀疑的新纪元……”(黄邦杰译)我在想我们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至少在今天有这么多翻译家为我们提供阅读的可能性。感谢孙老师!(本文以“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题发表于《东南早报》2009.07.02期,发表时有删节,此处为原文。)

似懂非懂

哪里看——中心馆 如何看——快看 为何看——兴趣  很多名家都说要读点哲学,那小样也看了点哲学的通俗读物。但是如何入门,始终是个问题。哲学家里,最喜欢的就属尼采。之前有看过周国平译的《悲剧的诞生》,没怎么看懂。后来知道,那本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选这本书来读,是因为听过刘墉先生的演讲,里面有提到这本书。什么“你比爬虫还爬虫”、“人类啊,我来教你精神的三变”……心想或许能稍微看懂点,实际看完发现还是“白看”。  于是就突发奇想,会不会是译者也没看懂这本书或者只是在字面上理解了本书,为装懂而翻。这样的话,小样我看不懂,也便有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站在最高山上的人

尼采,这名字在高二某个恍惚的日子里走进我的精神。那时候还是戴着周国平的有色眼镜拜读他。尽管现在的我对尼采的理解仍然仅限于几句真理一般的格言,但是这站在最高山上的人总如同太阳一样充满力量。本来这是笔记,但是因为我不记得页码了,而且这是我那天在图书馆搬了所有版本的书对照着看的,所以就放在这里吧。1.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2.人身上伟大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3.具备许多道德固然好,只是命运过于沉重。4.你们这些当代的孤独者,你们这些遁世者,你们有朝一日将成为一个民族:从你们这帮自我精选者身上,将诞生一个精选的民族——从那民族身上将诞生超人。5.可是我要向你倾诉衷肠,我的朋友:如果有上帝的话,我怎能甘心不是上帝呢?因此没有上帝。6.上帝死了:上帝死于对人类的怜悯。——因此你要当心怜悯啊,从那里一片浓云向人类飘来!7.一切伟大的爱都超越于他的一切怜悯之上:因为它在寻求——创造他的所爱。8.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9.我们爱人生,并不因为我们习惯于生,乃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10.人和树木就是一理:——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就愈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11.我叫那为国家,那里,无论善与恶,一切都是饮鸩者;我叫那为国家,那里,无论善与恶,一切人都丧失了自己;我叫那为国家,那里一切缓慢的自杀叫做“人生”。12.朋友,逃到你的孤寂里去吧,——逃到飙风猛吹的地方去,你的命运不是要做一个蝇拍子,你要走向妇人们去么?别忘了你的鞭子。13.最高的道德是稀有,且不实用,灿烂着柔软的光辉:一种赠贻者的道德便是最高的道德。14.人是必须被超越的东西:所以,你应该喜爱你的道德——因为你将因它而毁灭。“在历史的审判台前,只有弱者才需要辩护,而尼采却决不是弱者。他所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理解。”其实我只能理解尼采的酒神精神,却不理解他的强力意志。但无论我是在误解还是理解,归根到底,太阳始终温暖着我们的身骨。————————Wer auf den höchsten Bergen steigt, der lacht über alle Trauer-Spiele und Trauer-Ernste. 站在最高山上的人,笑看着戏台上生命里的一切真假悲剧。一直最爱这句话。

尼采批判

尼采,从古希腊宗教学会了巧言令色(表达身体之爱);海子从尼采身上学会写诗。这都是事实。一、尼采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酒神精神?看鞭子,性欲;尼采对于男人和女人的描述:男人就是训练来打仗,女人就是来服侍战士;并且带着一种性虐(叫女人来得时候带上鞭子)。——具体那页已经忘了,自己去查书《查》《上帝死了》。那么什么是酒神精神,这已经很明显:身体之爱。尼采以全部亢奋的精神解脱了人类身体之苦难!?——为何这样说呢。和所有的那个时代的作品一样,大部分意旨皆在反对‘基督教’。而尼采确实用了一种令人欣喜,高兴的方式;以身体之自由来反对,反抗。——而且这身体是自由的,是属自然的,他这样证明。‘查’是这个精神(身体)的形象和实体。最后他成功了吗?成功了!因为所有人都痴迷于‘酒神’精神中(大部分年轻人和小市民)。为何呢?小市民不需要之道什么,只需要知道身体的事?!这不是谁的毒害,而是历史原因和社会分工原因。他们不需要知道什么‘伟大’的哲学!也不需要多么伟大的‘救主’。他们只要‘身体’。是什么在使他们快乐;身体。身体的什么:自我肯定(身体的自我肯定)——即表现为‘性’、‘权力感’、‘自由感’。由此这身体是自由了!但反过来想,不是反过来想,是直觉就知道。这难道不是一只会说话的‘动物’吗?是的,《查》正是要求人回归动物。请看三种变形:精神—骆驼—狮子—小孩。(逐次)劳累的骆驼(不知精神是什么,只是盲目的根据身体的冲动进行行为活动,社会化活动)。凶猛权力的狮子(占据其他动物,无止境的争斗和厮杀;男人身体的本性)。幼稚无知的小孩(天生天觉的小孩,回归到动物最原始的高级形态——人的本宗)。总得一句话:尼采是要我们回归小孩,回归到精神纯原始状态。(这样就脱离了虚伪的‘基督教’和‘人类学识’;并且拥有了真正的‘自由绝对的精神’本体——就是‘人’自己;自然人。)尼采批判诚然这是对的!人需要回归到自然本体,进行最深层次的哲学探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欺骗,蒙蔽和教条;就否定了人类往往伟大的地方;有显赫一时的那为‘善’,为‘仁’的地步。必然,依照尼采的意思,我们都是‘求进步’的;并且是‘精神’进步的。不然他也不会写《查》和等等的作品,他写这些作品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不就是为‘善’,为‘仁’;为最高的‘知’吗?为精神找到更好的地方吗?但是,他却找到了‘身体’;把身体抬高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且是把身体的原始冲动和本能‘作为了人类必然的实相’来探讨,考察。如此说来,人最坏能坏到哪里呢?——不过是‘身体’罢了。(这也给人的‘恶’规定了方向和界限;也就是说,人最恶不过与恶过身体吧!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恶呢?)虽然,尼采认为最‘恶’是精神之恶。——相反的论证,那是精神吗?那些伪善是为了精神的伪善吗?那些欺骗和蒙蔽,那些斗争是为了身体而斗争还是为了精神而斗争呢?——恐怕是身体惹的祸吧!纯粹的心灵者,哪有时间去争斗呢?求知都来不急吧!所以,对尼采最后的批判就是,他把身体解放了,却毒害了心灵。(如果心灵是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这部分不更好一点呢?如果身体是心灵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让身体听心灵的指挥,抵达更善的地步呢?)他可能是完全否定了心灵的存在,只认为存在着教化和身体!——所以这诚然符合小市民的一切想法和需求,那么符合他们(小市民)的哲学。并且,他也是用身体写出的哲学,就是谈论身体的各自欲望。作为哲学研究,可以看作是一个实证。——从而也给哲学提供了一个方向,就是‘本体’的实证主义。可以通过本体自然的欲求,发挥。乃至述说这种欲求,以达到看清这种诉求本身是什么!读《查》时候的笔记:他是把身体作为一个开端,进行进化。我说,你不做了,让君子来做吧。我应该从自己走出来,从自己的精神中走出来。尼采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要求人恢复原始本性,那本性是身体,还是心灵?他的根据是什么,述说的原型材料是什么,就是他自己,他自己的身体。——这是值得赞慰的。他也提出偶像的上帝死了,要接近真实的上帝,就是土地,就是自己。我愿意看成是精神的死亡与重生。或许是一只动物会说话了吧——尼采的书;身体论。他喜欢战争,身体都喜欢战争,喜欢这样获得能量,但是那恐龙已经灭绝了,既然要灭绝,那我也要试一下和平,君子。即使我难以理解(爱情),也尽力去理解,而尼采是彻底放弃了这种理解,回归身体的原始的无知。我要跟你们讲身体的哲学,查如是说。(他的反面,是不是他映射出精神呢?)尼采说的超人就是身体的超人。超越身体,所以权力意识。身体跟心灵如何合一呢?他是想说,人大不了是身体的,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该是心灵,精神。我们认识的那些。——而君子的那些呢?精神可以让人更坏,当然,也能让人更好。动物性腐败的尸体,想到那些孩子。以贫民的心态反基督教,反宗教,求思想自由。这自由在尼采看来,就是身体的自由。后记评论是不用看的。(因为你有个人的理解,那些都是自己写不了书的人的理解。)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感受

之前再图书馆借过一本带插图的,翻译的乱七八糟,之后就借了这本,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体会到,一本书的翻译和出版社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这本书给我感触最大的不是最经典的“我是太阳”,而是关于现实的看法,包括国家统治,男人女人,家人朋友,客观事物等。冰冷,残酷,刺痛,但很真实。好像把道理都说清了,但是自己却希望事实不是那个样子,心中有着明知道不可能的特例美好妄想。“我应该相信一个懂得跳舞的神。”      

关于尼采关于痛苦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清楚它在尼采的全部著作中集大成者的地位,也不知道读它需要一长串浩繁的卷帙来作为前置知识,更未曾想到它被海德格尔认为是一个“还没有被看见”的哲学谜题。我认为,要想了解哲学是什么,光看别人的评论和定义是毫无意义的,唯一的途径是阅读原文。思想是不可能被完整地表达出来的,当它们被外化,固定成文字时,其内涵有所损耗,但尚能完整地表达作者原来的意思;至于其后我们看到的别人作出的评价和解释,都是掺杂了更多主观意识的曲解和对其更加减损的外化表达。至于有些曲解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尚可接受的还是完全误导的,我们更无从分辨。在此之前,我从未完整阅读过任何一本真正可归于系统的哲学的书(诚然《查》也并不是一本系统讨论哲学的著作,但没有人会否认它在哲学上的地位),除了原始的自我诘问,我对于哲学仅有的概念就来自于高中那本教科书,当然,即使我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了我也并不知道哲学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总之,我以一个无知者的身份,鲁莽地闯入了查拉图斯特拉的领域。读书的方式很多,有的书仅仅适合浏览,有的书需要精读,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本需要虔颂的书。难以一言蔽之,就我的阅读感受来说,“反复多次,前后对照,斟字酌句,诘问反驳,冥思苦想”,我甚至是以抄的方式来读它的。其思想性预见性之无与伦比自然毋须多言,甚至仅仅它的文字本身也足以让人感慨 “这哪里是哲学,分明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叔本华,虽然两人之间可以说存在着一种师生的关系,但起码就我看过的两人的代表作来说,叔本华的作品与尼采的作品恰好是两个极端——前者尽力把自己的思想剖开,用最详尽的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后者致力于让自己的思想不断上升成为太阳,不可触摸,却无处不在。就像西美尔谈到他们的作品时所说,“纯然逻辑上的诠释对于叔本华来说是不必要的,相反,对于尼采则是不可能的 ”。我所感受到的他们的共同之处也极为突出,那就是一种强烈的坚信,坚信自己思想的价值,坚定到了普通人会称之为“自恋”的程度。但是我理解,其实这无关于什么自信也没有什么原因,不是“我希望”,不是“我相信”,也不是“我认为”,就仅仅是“我知道”而已。虽然是未来,但未来它就在那里。这么解释也许还是很抽象,请原谅我语言的贫乏,但没有经历过的人确实很难以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言归正传,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超人”,不是superman,而是overman,取超越之意。尼采的超人理论我们不去赘言,那些繁复的定义工作就交给专业的去做吧。我们只要知道,在尼采的世界里,人类是某种应当被克服的东西,“超人”是“人类”的进化,“人是一条肮脏的河流,人们必须已然成为大海,方能接纳一条肮脏的河流,而不至于变脏。”“超人就是这大海……”他的文字总是这样——他好像要告诉你什么,但马上又缄默不语,他开口说出一句话,你以为那是真理,然后紧接着,他的下一句话就反驳了这真理。尼采的所有特质表现出来都是矛盾的,这矛盾来自他与自我的斗争。他爱人类,却又像是在以爱之名使人毁灭;他言及毁灭,却又似乎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了爱,引导着无知者走上正确之路。他悲哀着人类的悲哀。“对于从内心深处渴望公正的人来说,即使谎言也能变成博爱。可是我如何才能从内心变得公正呢?我怎样才能将每个人应得的给他呢?对于我来说,这种做法便足够了吧:我把我自己的给予每一个人。”“我的兄弟,带着你的爱,你的创造,进入你的孤独中去吧,正义远远地落在你的身后。我的兄弟,带着我的眼泪进入你的孤独中去吧。我爱那些为了超越自己而进行创造,并因此而毁灭的人。”有时候你以为他在讲一个寓言,而他实则在直叙现实。“每个人都视死亡为重要之事,但死亡并非庆典。人类还没有学会如何是最美好的庆典变得神圣。我把成功者的死亡说给你们听,那是对生者的一种激励和许愿。”尼采的一生贯穿着孤独和冷峻,他始终是痛苦的,有人推断他的痛苦来自于身体的病痛和事业的不被认可,这种惯性思维与我们鉴赏诗歌和阅读文章时被要求的对作者处境的评价一脉相承,“仕途失意”“家国之恨”“离别之愁”……这完全是一厢情愿,以自己之庸俗推定他人也是庸俗的。尼采从来没有说过自己为什么痛苦,甚至很少意图告诉他人自己是痛苦的,他更愿意选择一种积极的表达,热情地赞扬生命与爱——他认识到了人的存在之丑恶,却反而选择给予人类更博大的爱;他认识到了生命全然是痛苦的,却反而选择给予生命更热烈的颂扬。“我爱那人,他为未来者辩护,并拯救过去者,因为他意愿毁灭于现在者。”“真的,我们热爱生命,并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生命,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然而他对人类的爱绝不是溺爱,对于他所憎恶的存在,他也毫不客气。“有那么些精神已病入膏肓的人,他们刚一出生就已经开始死去,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厌世与放弃的学说。’生命是被反驳了的!’——事实上只有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眼睛才是被反驳了的,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生命的一个方面。生活在浓厚的忧郁中,渴望着有一些小小的祸患能带来死亡,于是他们就这样咬紧牙关,一天天地等待着。或者他们就伸手去拿甜点,同时又嘲笑自己太孩子气。他们抓住那根拯救自己性命的稻草,却又嘲笑自己居然会为这根小小的稻草而不放手。 ”他在嘲讽着什么样的人?他在否定着什么样的人?我看到的是他在与自己斗争。从来都没有解脱,从来都没有尽头,他描述的只是他自己,他否定的也就是他自己,否定自己的天性,就意味着亲手掐灭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但毕竟他敢于直面自己的脆弱。人们以为他行为异常,却不知道一切都是他用惊人的意志在极可怕的压力下作出的努力。查拉图斯特拉定义意志为“那驱使你们并且使你们热烈的东西”,“求一切存在者之可思状态”。人们不知道生而知之者承受的是怎样的痛苦,人们只能基于自己所看到的做出判断,于是人们说使尼采痛苦的是“疾病的折磨”,是“爱情的挫折”,是“工作的不被认可”,并且为之感到奇怪,最后得出结论说这些痛苦者是性格软弱或者自卑,无法承受压力最后崩溃。尼采凭借其意志与生活抗争了四十五年,其间他努力地使自己表现得像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可他毕竟不是,他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出不可掩饰的抑郁。“我的朋友,我虽年纪轻轻,但已垂垂老矣,请你接受一个年轻老人的致意。对他来说,生活虽然艰难,却并非是残酷的。”“我已经不能同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了,如果我不能成功将它们遗忘,那么我就会被它们撕碎。一旦我陷入忧伤之中,我面前就只有无尽的黑暗。在每天早上,我都要去暗示自己好好生活。”有的人生来就是痛苦的,注定要与自我战斗一生,他们注定失败,但这失败并不是因为软弱。相反,他们的意志坚强之处在于承受着这样无法超脱的根源于自身的深刻痛苦,却从未放弃追求人类的幸福。之所以是“人类的”而不是“个人的”幸福,是因为他们早已知道作为个体的自己是不可能幸福的。哲学家之伟大,牺牲自己的幸福,给予全人类启发。这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他们的痛苦要求他们要么毁灭,要么超越。在原先的手稿中,查拉图斯特拉死去了:“他的工作是发现痛苦,而他则在发现痛苦的悲哀中死去。他低语道: ‘无人爱我我如何热爱?’‘我在爱中招致了最大的悲哀,如今我屈服于自己所招致的悲哀。’”但尼采最后没有采用这个结局,就像他一直所做的那样。首先产生的想法来自自己的本性,他不甘心屈服于这个本性,偏偏要选择与命运抗争到底。他的意志不甘于毁灭,只能去燃烧,去超越——于是查拉图斯特拉有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局:“‘我的痛苦和同情——这算得了什么!难道我在追求幸福吗?我在追求自己的事业啊!好吧!狮子来了,我的孩子们临近了,查拉图斯特拉变成熟了,我的时辰到了:——这是我的早晨,我的白昼开始了:现在起来,起来吧,你,伟大的正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并且离开了自己的洞穴,热烈而强壮,犹如一轮从灰暗群山间升起的旭日。”在凭借意志与自己斗争了四十五年之后,尼采疯了。这对人类来说是损失是不幸,对他自己来说却未必。有一天,疯了的尼采,看见自己的妹妹伊丽莎白正在哭泣,他说:“伊丽莎白,你为什么哭呢?难道我们不幸福吗?”一个终生陷于最深刻的痛苦中的人,只有在失去意志之后,才能够从无休无止的矛盾之中解脱出来,在我们看来已经失去一切的尼采,却获得了他最求而不得的幸福。是啊,只有我们自己的意志应该为自己的痛苦负责。我的痛苦要求我要么超越,要么毁灭,我的意志不甘于毁灭,那么只好去超越。“生命比承受更加艰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究竟怎样才算好译文?

这本书,我有尹溟、钱春绮和孙周兴三位先生的译本。就装帧来说,是孙先生这本最耐翻看,版面也舒服。目前的感觉,钱老先生的最容易懂。注释也通俗。孙先生把尼采不同版本的异同都翻译出来,供大家选择。尹先生的开头最得我心,遣词造句别有一番风味。总体感觉,孙先生更像鲁迅的风格,而钱先生和尹先生更像林琴南。我想对照着读,形成我喜欢的一个译本。慢慢地读,慢慢地整理,作为我看这本书的一个笔记。言为誓。

垃圾

阳光小美女 里出现过的这本书,作为那部电影的忠实粉丝我很不幸的买了这本书。基本上看了一遍豆瓣的书评,也都没看出有谁读完能说出点什么来。这本书在电影里的出现,我现在知道了,是为了凸显德韦恩的奇葩气质,一个极端孤独的屌丝。当他知道自己色盲的事实后没有发疯,这件事我感到很庆幸。尼采的发疯,我认为是他看不起人类,但最终发现吹了半天超人之后,自己还是个人类,在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劣等生物地位时,不堪精神上的折磨,发疯了。而我们电影里的德韦恩显然只是一个跟风尼采粉,他在阅读了尼采的此书之后被作者的狂傲和超人气场所震撼,于是自以为尼采,认为家人都是一群loser,所以将自己隔离。然而他毕竟是个普通人,他没有去野外隐居虽然他向往尼采的境界。当自己也沦为loser之后,他终于悟出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道理。当你进入生活之后,你就没那么多时间来思考人生了,这是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尼采这个孤独的失败者正是因为脱离了生活才会那么有空思考这些问题,他在山里面对着老鹰和蛇感悟到的事情不是每天上班玩电脑的人会去思考的东西。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