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琐忆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ISBN:9787020043392
作者:莫砺锋
页数:353页

作者简介

与所有人和国同龄人一样,本书作者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时代——充满喧器和动荡、一年四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时代,经历了那代人无法回避的风风雨雨……也许一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正是那个渐被遗忘的时代的必不可少的记录,但愿我们不要轻易忘却了那个时代。
本书内容:我的记忆是从小镇陆渡桥开始的。可是小镇是什么模样,我在小镇上做过什么事,都已记不清楚。
我只记得我家厨房的门对着一条小河,门的下部已经腐朽了,有不少洞洞和裂缝。逢到阴雨连绵的日子,常会有蟛蜞张牙舞爪地从门上的洞里爬起来,把我和小妹吓得哇哇直叫。还记得有一次我用一把菜刀削铅笔,结果把左手食指砍掉了一块肉,伤疤至今还在。
然后就是离开陆渡桥的情景了。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爹爹和姆妈向农民雇了一条木船,搬家到另一个小镇鹿河去。……

书籍目录

最初的记忆
风筝
第一次作客
琼溪风景之一:市河
琼溪风景之二:石桥
琼溪风景之三:玄武池
琼溪风景之四:西塔
“海上”之一
“海上”之二
“海上”之三
班大王
“除四害”之一
“除四害”之二
大炼钢铁
琼溪镇的食堂之一
琼溪镇的食堂之二
羊的悲剧
琼溪镇的野菜
钢炉饼
“营养饼”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莫砺锋,共和国的同龄人,插队十年的老知青,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文学博士,古典文学研究界著名学者,现任大学教授。本书是他第一本非学术性的著作。


 浮生琐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其实,每一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都该读读此书。莫先生详尽的讲述了其父(前国民党军官,来自河南),其母(姆妈,无锡人)还有三个兄弟姐妹的成长往事。从一个普通水乡居民家庭的视角,给大家描绘了新中国成长的艰难过程。当然,还有自己的经历。
  •     偶然在百家讲坛看到莫教授讲唐诗,忽然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然后想起了曾在大学图书馆里借过这本书,印象很深刻。惭愧的是,本人才疏学浅,只是从书中知道莫教授是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看了电视才知道莫教授是专门研究古典诗词的。大学时很喜欢的这本书。我最喜欢这种随笔性质的散文,用平淡的语言回忆往事,生命的流淌,生活的感悟都浸在这淡淡的文字中。他们这一辈经历的曲折太多了,求学太不易了,年轻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容易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好在易教授用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坚持了下来,很不容易。看看他们老一辈的这种散文,常为生命的坚韧感动。现在很多青春写手写东西有事没事就拿迷茫、郁闷说事,但是好好想想我们这一辈又有几个经历过上一辈真正压抑的青春的痛苦。看着他们的书,看看不一样的青春,会真的觉得很多所谓现在流行的文字里苦痛过于无病呻吟了。真正的痛苦往往会让人隐忍,正如辛弃疾的词中的赋新词强说愁少年在真正识尽愁滋味后,也只会淡淡的说“天凉好个秋。”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经历的还有太多。
  •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回忆散文集《浮生琐忆》刚刚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再版(原版为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了,我得以怀着敬意阅读这本书。之前就听大学一个女同学说过,读这本书,读着读着就很想哭。于是我很想赶快一读,拿到书以后,原以为我一整天可以读完的,我却粗读了一天又细读了一天。我沉浸在书里面那种回忆里,放佛一位长者用平静却不失幽默的语调对我诉说曾经的往事。这本书说是散文集,其实应该是相互联系的短文,就像章回小说的每一个章节,作者娓娓道来,是一个经历过磨难而已经看淡磨难的前辈一天讲一个故事,一天说一点往事。感慨每天都有,回味亦每天都有。不知怎么我总想起“辛苦遭逢起一经”这句诗,作者是一个令人景仰的儒者,而在那样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何止是辛苦遭逢!然而,作者的笔调是平淡的,带有洒脱的智慧。然而那个年代的种种荒谬,却更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常感慨文字中作者和蔼的父亲和他宽松的成长环境。然而这样一个好父亲,却在文革中“自寻短见”了。作者的文字依然感受着儿童时候的快乐,平淡的生活中,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喜欢那个“西瓜香瓜”的游戏,快乐是儿童的天性,包括抓苍蝇除四害的事也变成了一种快乐的儿童间的记忆。然而,读起来,却更多的是让人瞠目的又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作者只是想回到他当年的记忆中,而并不想对那些记忆做出评判。琼溪镇小学大炼钢铁的情形,让我想起了电影《活着》里相同的一幕。然而敲锣打鼓报喜的铁疙瘩,最终静静地躺在校史展览馆里。还有“营养饼”、“长在甜水里”几篇文字,还有诸多的人物,善恶在作者的笔下,都是一种人性的剖析,即使是欲图置其家人于死地而后快的人,也没有仇恨狭隘的一丝词语。而不知下落的“老右”老师、熊医生;没有活到分田到户的老农大阿二、那些说“东家对我们挺好的”的阶级觉悟太低的农民……更多的,却是作者体会的人性的闪光。而作者本人的辛苦经历,像是融化成水,不知不觉地在这中间展开着。作者笔下那个借给作者蚊帐的校长,作者的感激在那个狂悖的年代油然上升为一种坚持和执着,虽然只是在作者的内心,但依然让我们感动。作者在文革中、下乡中的种种经历,读之更令人感慨。印象最深的是广场上集中焚烧“封资修”的书籍,还有“彻底揭穿反革命两面派苏轼的嘴脸”的标语、郭庄的骗局、作者吃红烧肉的“负罪感”、还有知青里那封大概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情书”……对那个歪曲着存在的世界,对那些类似于此的情景,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正是作者这种坚定而执着、却始终温文、坦然。诚然,那个年代,真正平凡,便是伟大。十分推荐大家读读这本书。而我,是打算要带回家,让我父母都读一读的。他们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也想听他们给我讲他们的故事。原文见本人博客http://tcthome.blog.163.com/blog/static/29773957201212761135845/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如盐入水。
  •     写的极其翔实细腻。于大处而言,可以作为时代生活史的材料。于个人而言,其中的感怀和情感,颇有动人之处
  •     我的宝书
  •     莫砺锋,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看他的专业论文,非常专业,看他的回忆录,又平易近人。
  •     他的诗我不懂,他的人我懂了。莫大先生回忆录之好,不亚于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     有些人总喜欢夸那个时代的一穷二白,财产归公,大家都穷,政治洗脑,空空白白。群众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是非判断能力,可能存在民主吗?只不过便于统治罢了。回首往事,作者着墨平静,真为我们这群浮躁年轻人的榜样。
  •     读来无比亲切
  •     值得一读的回忆录
  •     命途多舛的莫爷爷……这本书比诗话好得多多了。
  •     读完以后跟莫砺锋老师的距离又进了一步
  •     无需多言
  •     对往事看似琐碎的回忆却让人时有感慨之情
  •     很朴实的文字和情感。第一次让我觉得“大跃进”、“文革”原来不是这么生硬地铅印在历史书上,这一切可以如此实例地展现在作者的笔下,是具象的。
  •     情真、生动、留白余韵。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     艰苦的生活,荒唐的年代。。。一直和弟弟盖一床被子,夏天连鞋舍不得穿,饥荒中四姑从河南到陕西再到辽宁流浪,只除夕吃了一顿干米饭。。。
  •     很有学习意义。
  •     当自传看吧,确实够琐碎
  •     2012年的暑假读的,对莫的父亲印象至为深刻——那样一个文弱书生啊!真的是被吓死的,唉。真残忍残酷!
  •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但是读懂书却不等于读懂人
  •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 最深的痛苦用最淡的语言说出来最能打动人心。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 终能见到温暖人心的力量。
  •     写得很平淡,很符合莫老师的性格。感觉上了他的课再看他的书,完全听不下来啊!
  •     文笔细腻流畅。琐事耐人寻味,但观点太过主观。
  •     2016-11-18
  •     想不到莫砺峰老师也是个非常小清新的文艺青年啊......时常会有小得意、小可爱、小机智在其中......唉,看完又觉辛酸......
  •     慢慢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成长经历,我在生活的角落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我不过是在时代的狂风暴雨中纷纷飘落的无数树叶中的一片而已。”
  •     那逝去的沧桑岁月。一直很喜欢读回忆录,莫老这本也算是我读过的印象较深的几本了。很欣赏莫老。
  •     读罢长叹。
  •     爱上莫砺峰
  •     琐碎又朴实。
  •     与诗话对读,可歌哭浩叹。
  •     当年读的很入迷
  •     感觉是读过的最清新、最有生活气的回忆录了,况且还有许多吐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