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十年便過去

出版社:亮光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5日
ISBN:9789881828767
作者:周耀輝
页数:200頁页

作者简介

中文歌壇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動情散文結集──《突然十年便過去》
記我,記她們,記他們,時日輾轉流逝,如波光倒影,在作者身邊流走的,有家人,有情人,有朋友,他們及她們,彼此遇上,牽連,掛念,離別,在悲苦離合間,忘得了還是忘不了,經歷過,抺不掉,像永遠在轉圈圈的筆劃,作者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字記錄。那些人,那些事,是作者的記憶,是感受,也是懷念。也許你也曾碰過,愛過,懷念過,是一些事,還是一些人,當天縈繞你的,今天卻仍感動著一顆心,原來我們過去,已不止十年。
故事記在我們的城市──香港,最迷茫的年代,一顆年輕的心,他怎樣走過自己的成長,亦怎樣感受這城市發生的人情及世事。
「我清楚記得,那是小學六年級的事了。之後我們上了不同的中學,分了道,一起的時間少了,各自踏著不同的步伐和軌跡長大起來……」
「慢慢,也就明白文字語言無非求個明白。若找不到明白的人,你識的字便沒有意義;若有一個明白的人在,你所說的甚麼也就有了意義。……」
「現在想起當時,彷彿也不過一場夢……
「心中記念的,像撒下一坯土,後來一點一滴執拾起來。這樣的事談不上完成不完成。
「只能繼續。」
突然十年便過去……
十年,代表了 ── 青春。


 突然十年便過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慢慢,也就明白文字語言無非求個明白。若找不到明白的人,你識的字便沒有意義;若有一個明白的人在,你所說的甚麼也就有了意義。……」我看到这话就....震了一下
  •     我猜我再也不会读这种类型的书籍了,请把作者当作者,你当你自己。我不知道被写到的那些人,是不是眼角泛湿,但作为旁观者,我只是觉得执笔人的自私。他其实是个向内看的人,而且,看的始终是自己。不要否认,的确是这样的。这样的人,说不上好或不好。这样才是完整的圆型人物吧。他只是个不会承接感情,又随心而至的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评价不低?细想了下,也许它正好满足人“做戏”的追求。读者的再创作,让文本在每个人的心里反射出各种版本。抓住一点形似吧,便试着代入,其实不尽然。人生就是人生,没必要作为一场演出。即便是演出,你也不是在演谁,你不是周耀辉,你应该活出跟他不一样的,属于你的态度。那些你试图把握的真实,你努力在书中找到的,是不是你的“真实”?你应该是不可复制的。
  •     “在我还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之前,已经想过一定要写一部小说。小说的主题、主线、甚至主角我都还不清楚,只是知道开始的一幕必定是一场葬礼,一个父亲的葬礼,儿子刚好撒下一铲土,而视点居然是从下而上的,看到零零碎碎的土扑面而来,破裂了一片蓝天。因此,我知道那是我对父亲的愤怒。他在我两岁的时候抛下了我们,跑到我至今觉得遥不可及的地方,他和我们唯一的联系就是隔一段时间寄回来家用,不够,不定,零碎的就像葬礼上的土。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我已经不再愤怒。在我刚满三十而又决定向他一样离开香港的一年,我以为我可以像另一个成年男人般的与他对话。但他,已经变成了老年人。他回信了,罕有的,说不想再想起以往的种种,只想安静的度过晚年,因此,不想见我。我在不甘与不忍之间,始终没有轻举妄动。直到今年二月,我打了电话给他,竟然是因为我妈的死亡。我把消息告诉他,他大概也很错愕吧,然后问我,刚寄回来给我们过年的家用收到了吗?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一时之间,他如何承受而又做出恰当的反应呢,大概也不可能有任何恰当的反应。但我当时清清楚楚的感觉到我的愤怒,带着年年月月的重量,去到我的身体之巅。我的指头抓紧,我的舌尖快要裂开。我姐姐看到了,把电话接过来,然后叫爸爸不要担心,我们会打点丧事,待一切办妥再告诉他。姐姐诡异的安静,对我说,这大概就是男与女的分别吧,女的,总是心肠软。我不肯定我妈是不是心肠软。我只知道她必须以一种硬的姿态才能够过日子。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可以选择的姿态其实真的不多。妈很少谈到她的选择,有一次,在她没有八十也有七十的时候,她说,当时没有改嫁,真笨。妈从来没有说过追求她的是怎样的男人,是一个还是两个还是几个。只是不断的告诉我和我姐姐不想我们变了“油瓶仔”。有时候也想,假如我真的有个继父我会不会因此少了一些对我生父的愤怒呢?唯一我比较肯定的,就是我必须记住我妈大半生没有白过,因此,我才不太责怪我爸。于是,我决定书写,证实她的大半生没有白过。在我妈去世之后,我没有想过些什么。终于执笔,有两个原因,一远一近。远是因为有人送了本书给我,我是PAUL AISTER的《孤独及所创造的》。我每天睡前都在看,但不出一两页就睡着了。又一次,我坐火车带了书慢慢的看,慢慢的,悲从中来。作者写的是他刚去世的父亲。于是,我怀疑,我先前看一两页就睡着,不是因为我累,也不是因为书闷,是我逃避。而近因,就是《突然十年便过去》出版,编辑叫我写序。我想,我妈,可能就是我的序。要写好这个序,可是非常的困难。看,我从文首到这里,拐弯抹角,仿佛有一种逻辑,却也不无混乱,也许,就当是我妈对我的影响吧,假如她是前言,也不必然定后语。纵然,在艰难的生活下,我相信她宁愿看有把握的故事,所以她喜欢荷李活片,尤其爱动作片和恐怖片,后来,我猜测她在电影里头那个说英语而简单的世界里,看到她的男人。我从来没有问她。而我从两三岁起一直带着我和姐姐去看电影,有时一天两场。我还记得奇连伊士活电影里的血迹,也我记得最后的一场和她一起看的电影是《2012》,当时她八十三岁了,外出都要靠轮椅,但那一次,她撑着拐杖可以跑到洗手间。我从来没有问她电影对她的意义,但我很明白是她生存的力量之一。我从我妈身上渐渐体会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后来,我参与了流行文化,然后,也开始进行当中的研究。当然,假如我的事业由我妈选择,她一定有另外的向往。我写词写了十多二十年,她从来没有亲自让我知道她看过我的作品,只是偶然的会对我说那位亲戚那位邻居在电视上看到了我的名字。我学会了那是她表达以儿为荣的方式,至于念博士,对她来说,更是匪夷所思。我妈较多说的,就是仔啊仔,如果当天你留在政府工作,今天一定赚了很多钱了。尽管如此,我妈从来没有阻拦我认为我重要的选择。在种种小事情上,例如去哪家酒楼吃饭,什么时候应该回家,我妈处处显示她的霸道,也是焦虑。但在大决定上,她都由得我。我小学毕业,她想我报读工业中学,因为我们穷,可能我还未念完中学已经要出来工作补家计,有门手艺总是好的。但我没有听她的,后来,我选了文科,入大学也选了文学院,而不是她期望的法律系。后来,我才醒觉她一定非常的失望,当时我只管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我叫我妈失望的应该很多,而我所知道的应该比她亲口告诉我的多。有一次家里不寻常的剩下我和她,然后她又说起我没有结婚生子的事情,说没有机会抱我给她的孙是她做人最大的遗憾。面对如此粗暴的指责,我也只能还以粗暴。我说,你当初不也是个走上异路的人吗?和我很多我认识的家庭一样,我妈很少问她的子女提及自己的往事。例如她与我爸的纠结,从来没有告诉我。我只能间接听回来,加上自己的推理与幻想,然后就成为我所相信的历史:她还是少女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家,搬到了一个相熟男生的家,后来又跟他们一家去了香港,我妈本姓周,到香港后跟了这个男生一家姓成,谁知后来又改嫁了给姓周的,谁知后来这个姓周的与另一个女人在另一个地方经营了另一个家。剩下她,与我,和我姐,在香港。当中的曲折她都没有多说。我唯有认定她当时一定是离奇的少女。而这个离奇的少女在认识她最后几年,变得充满牢骚,不是抱怨周身骨疼就是苦哀叹百无聊赖。她躺在床上的那种孤独,往往令我想起更早年的她,换了抑郁症,不是睡觉,就是骂人。那时候我只有十多岁,突然失去了坚强的妈妈,因此我害怕软弱。有一次,我妈批评某个妇人,说她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我觉得她在说我,而后来,我又三番四次的神经质的证明我也可以此志不渝。对于我妈近年的孤独,我无能为力。幸好她在体力还可以的时候,我说服她来阿姆斯特丹探我。那一年的夏天特别明媚,她开心的坐在轮椅上跟我们到处观光。我问她吃西餐还是中菜,她说,当然是西餐,中餐随时在香港也吃得到。有一个下午,我们坐在路边的咖啡店,我妈对旁边一家杂货店很有兴趣,于是一个人撑着拐杖蹒蹒跚跚的走过去,尽管语言不通,她还是满载而归。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如此活泼,如此有生命力的妈妈。在阿姆斯特丹机场送别的时候,我强烈的觉得,可能我不会再见如此的她了,我不知所措。我妈握着我的手,说:仔,我知你乖。我常常觉得“乖”这个字很奇怪,就像是缺了什么似的。对,是一双腿。可能是我先学会了“加减乘除”的“乘”。而假如我是乖仔,我妈是不是良母呢?然后,我发觉,跟“乖”一样,“良”对我来说也是不完整的字,我想到了“娘”。我不是不明白,女良成娘,但我更觉得是娘必须抛弃作为女人一些珍贵的东西才成就了良。所谓的美德难道都是残缺,都需要抛弃才能成就的。那一天,我为了思念,跑到一个我认为最值得我坐下来思念的地方,从傍晚一直到天黑,暮色居然爬到了我的眼里。我在纸上试图写下我所有关于我妈的事。这页纸后来放进我新买的牛仔裤袋里。染了蓝。纸上很多的笔记,银镯子、耳挖、萝卜糕、新师奶……我都没有写下来。先前撒下一把土,后来一点一滴的执拾起来,这样的事谈不上完成不完成。只能继续。纸上若隐若现的蓝,就像当时一个约定。《孤独及其所创造的》里有句话说的很好,试图说关于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一种虚荣。于我,虚荣也许是我稍有把握的真实。

精彩短评 (总计82条)

  •     填词人写的散文,都肯定有一定段数了,而且,他还是一个如此细腻的人
  •     詞人的詞寫長了,味道就沒了
  •     学会看好竖体字,就像学着过好下个十年
  •       1。益发领会,人世间若在身边找得一个人,能够无忌讳地跟他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求,而他居然听进又记下,甚至替你实现了,那完全是一场福气。
      2. 刚刚明明是两个人的,现在却是一个人了,静静的,仿佛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是那种重堕熟悉气氛之中的陌生,和恐惧。
      3. 和我一样,她还是记起这段傻傻的往事。只是,我们的确长大了,并且精明得一切都不愿记起。
      4. 我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跟这个聪慧的女子说话了。这个聪慧的女子却跟我说过我平生以来最好、最深刻的对话。
      5. 也是瞬间的事,也就天渊之别,于是令人惋惜。
      6. 他是我认识之中最坦白的人,他迫使我想起了自身的虚伪和丑陋。
      7. 也许我们就像放在盒子中的杯垫,无缘无故放在某个地方,于是发出了一些声音,即使是轻轻的,轻轻的。
  •        那些人、那些事,会丝丝连连地让人想起,在时间的流河里,你也曾碰过、爱过、怀念过的一些人、一些事。
       一辈子又有几个十年?我共鸣。
       想起韩寒那些事情,其实跟我们相比他是名人。引起我共鸣的也是他的经历和说白。
       突然十年便过去后,我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我的小学时代,我的记录只在大脑中逐渐消退,我的记录文字呢?
      
      
  •     有几篇写到心里去了 安安静静地看 感觉真好
  •     这两天的床头书,装帧很萌,因为表面那曾布放在床上便一点也不突兀。
  •     突然十年已过一半~
  •     受不鸟。。。“像我这样一个男子,,,,的口吻”
  •       此书包装很文艺,布艺装帧。周耀辉作为词人,给达明一派,黄耀明,王菲,林忆莲的专辑都添墨加彩过,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恐我等没有相似的经历故无法体味作者的心境。  其中一章是《记她们》,里面提到诸位女朋友,或对方多年未见之后突然给作者写了厚厚长长的英文信表达爱意,或者是某位女友深夜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情谊,总之诸如此类情形让他很感伤;  另有一章是《记他们》里面提到颇有几位男士对其表达爱意,在被拒绝之后极其失望,但是作者实在不能接受,也因这不能接受的事情而倍感疲惫荒凉;  通本书,文字朴实,洋溢着中年男子的落寞,不得不说周耀辉是个既感恩生活,又深深浸淫在不完美的生活的落寞中的独孤求败。  而他作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又是那样的极受欢迎着。
  •     去年儿子送的港版书。我不是很认识繁体,看的很麻烦。
  •       最开始是被装帧吸引的,麻布的封面很适合我这种向往森女风的家伙。加上我更喜欢男性作者的文字(当然也爱那些铿锵有力、逻辑缜密的女作家),尤其又有细细笔锋和绵密情感的那种。
      细读之下,这本书就是作者的自言自语,各种纠结,和女人、和男人,似乎对于我来说,过于细腻了,所以有些无语和无聊。
      但作者的文字还是不错的。
      
  •     如此匆匆的我们,如此匆匆的岁月,用不着太过刻意,一切顺其自然,而后彼此珍重。
  •       27》小孩子的绝交是绝对的,纯粹的分开。大人的充其量只可以是决裂。遥遥的分开了,却仍然会相望。决裂也许只是另一种的纠缠。
      31》世间上总有那一些东西,无论你哭的如何求的如何,也得不到的。
      40》那是简单直接一如一加一等于二的日子。
      生活除了吃喝睡觉几乎就是上学念书,存在的目标也是当一个好学生。每年接过一纸成绩单;五六年接过一纸什么证书。一切奖赏与责罚都在里头,下一步可以怎样走也在那处白纸黑字地批下来。
      62》我害怕见到,甚至预见一切美好的事变的丑陋。
      我不知道我会否因为害怕变冷而宁愿从未热过。也许我从未试过真正的炙热,于是选择了不温不冷。
      
  •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 吹过的牛逼
        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干干的,阳光很灿的秋天,躁动的心开心沉下来,翻着yiu fai《突然十年便过去》,听着宋冬野的年年,安和桥,莉莉安,还有espace plan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交代完环境,就摸摸自己的心。
       十年,真的等价于青春吗?
       心是有层次的话,爱呢?
       书里的十年,yiufai的二十七,他的三十,他的90年代,我的出生那个年代,然后悠长的二十多年,从小小年纪开始认识好多好多的人,身边也有好多亲人家人,但此时20几岁的我,终于懂得,这么多人曾经在你人生里呆过,你在他们的人生里笑过、痛过,就是为了慢慢夺走,慢慢失去。纸染上蓝,从这篇序开始,我追着字花看了那个系列,亲情是心口的朱砂痣,随着呼吸跟着心脏跳动。摸摸心口,电话的那端是妈妈的唠叨,证明我的十年里,纸还未染上蓝呢。尘世纷扰,我们还是好好生活着,以后十年过去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我知道,我,他们,她们,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以后,谁也无法预料岁月里,谁会错过自己,自己又将失去谁。上天给了我生命里许多相遇甚至相知,但他没有许诺,甚至知会我一声,那些对我好或对我不好,我喜欢的或我不喜欢的人,在什么时候就离开,又是否会回来,没有答案。仍旧坐下转一个弯,在她们的人生里,从yiu fai的字里行间细细揣摩,他和她们的故事,然后,我发现,心给爱分了层次,女子的人生无非与爱情有关,得到与失去由感情一事牵着,逃不过君负我抑或相忘于江湖。是的,他失去了,确切地是他放弃,放手了。这种带着湿气的情绪在干干的空气里蒸发了,我想,以后我会不会跟着自己的心,跟着自己所认定的感情观,去抉择,固执地推开某人。应该会的,因为我太爱自己了,无法过多迁就彼此的人生,求同存异,“异”太多了,即使“同”里面有我最爱的那部分,又如何。十年来里擦肩而过的人,即使不见是种无奈,那么写成文字,放在yiu fai的书里,编入旋律,在宋冬野的安和桥里,我们也该渐渐放下,让灰色知觉慢慢如微尘降下。“知不知这份爱沉下时,便发现心的层次”(黄耀明《如果你爱我》)
       我知道
       那些夏天就像你一样回不来
       我也不会再对谁 满怀期待
       我知道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
       清算岁月的账单时,明细目录最多就是友情,这种有别于爱情和亲情的情感,在出生当天起,总是得得失失。各式各样的原因,只因为时间是这些原因元素的载体,然后时间就成了罪,吞噬着一切。好久不见,发现朋友结婚离婚了,发现他不开心了,发现你们陌生了。见面想说的话憋在心里,像永远在转圈圈的笔划,无法停下,却也终于说不出口,慢慢的淡了,也散落各方。
       无论人生怎样,无论在突然过去的十年发生了什么,有失去过谁,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我还是我,在岁月里认真过着自己的生活,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事,好好对待过遇见的的人。他们如果是注定要失去的,那么感激他们留在自己生命里的美丽时光,在心的层次里,拥有过就好,干嘛一定要占有呢?这是黄耀明说过的。
      就像书的装帧,米黄的纱布覆盖在书页,模糊了封面的那张相片,隐约是一个小男孩推开窗,看到外面的翠绿和阳光。 每个人推开心里的那扇窗,将光阴抛在身后,迎面而来的是风,吹散身后十年的云烟,不必感慨,一笑了之,孑然一身也罢,我的心跟他的文字沟通过,伴着“至少还有一身勇气,工作 、生活, 这些都不是问题。但你 ,是这一切的前提”(年年)沉淀一下午,至少下个十年,遇见这么个人吧。
       下个十年,我还想在冬夜读它。
      
  •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初看标题就觉得非常难过,突然间十年便过去,原来人生可以走的那么快,十年前的人和事,十年后早已经变了样子,就算能遇见,能有不一样的结局么?
      看这本书的时候想起来陈奕迅的歌,确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真正回头去看却是百感交集。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错过下一个十年。
  •     岁数越大,越难对外人吐露内心。只是还好,当年那些无意写下的成长困惑和细碎随想,都是标注成长岁月的一张小卡片。
  •     说柔软也不是 说犀利更不是 怎么说呢 就是一个男生写的还显得满尴尬的小杂文
  •     听过那么多周耀辉的歌,却不曾想他的生活,心眼比文字更细碎。这十年的文章,像是昨日留给未来的日记本。记的是事,怕的是暗涌的情。决绝,冷静。词人的心终究也是肉长的玻璃。“怎么会?我完全可以接受这些事,只不过我不想。况且我拒绝的是你的邀请,绝不是你的人。”要不是迟了些,哪时都是青春场。
  •       第一次认识词人周耀辉先生应该就是从《给自己的信》的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早应该早已认识,但是我把太多注意力只放在“两个伟文”上。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截然不同风格的词人存在,少了一点夕爷的佛偈,少了一点wyman的辛辣,更多的一种标榜独立的感觉,是一种看透故事结局的感觉,是一种不拘一格的感觉,有时亦大胆新颖得像一只异形,不要怪我的形容。如果要说清楚周先生的词和书,容不得用那些美好的形容词,只能说这个人仿佛在述说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只是别人的故事透过他的笔写出来。
      
      十年足以一个年代的变迁,足以我们由一个小孩成为一个大人,足以一无所有到小有所成,又或者得到甚多。其实十年里,你又会在脑海留下一些什么回忆了,你记得的是笑的多,还是哭的多?你回望十年,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有没有一些事情,明明是你想忘了,却偏偏却特别清晰?其实人类真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每一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失败之类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要熬过去,然后选择忘记,但是往往最无法忘怀的事情就是这些使你哭,使你痛苦,使你害怕的事情。只有一次,感觉亦已刻骨铭心。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以为还记着这些不好的事情有多不好!至少我在受伤都过去了,我经历了一次,还会怕有第二次吗?就算第二次还是要哭,要闹,心里还是过不去,至少我可以打一些有把握的仗了。正如“突然十年便过去”的下一句一样“方知岁月冷漠似水”,十年光景根本是残酷的,但是心情的好与坏就由你的心境所选择,take easy!
      
      这本书是属于周先生的事,注意这是一些事,不是一些故事。没有什么一些大起大跌的故事,由浅入深。不得不说看着这本书,有一些小细节打动得我想流泪,却最峰回路转得笑出了声。看着这本书,我会在想周先生应该是一个观察入微的人,他总是在书中把一些事物看得很仔细,他总是在会面一个人的时候,想别人的快乐与不快乐,我会想这样的周先生仿佛都将别人看得太通透,而自己却在迷雾之中,究竟他快乐与否了?究竟一个文笔如此淡定的人能不能疯狂到一个不同的程度了?
      
      三个章节:记我-记她们-记他们
      
      最喜欢“记我”这个章节,把自己和家人融合在一个章节里。不断有一些非常细节并且很突然的文字击败我的心。如<萝卜糕>这一篇中最后周先生的母亲突然对他的姊姊说,要赶快向她学习烹调萝卜糕,不然周先生要如何是好?我不知道周先生的母亲究竟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还是以一种心酸的心情说这句话的。如果一饼萝卜糕能代表一个家,一个母亲,哪有多好?懂得烹调周母亲的萝卜糕,那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有周先生的家了,其实根本心里清楚一饼萝卜糕根本不能代表家,但至少等周母亲百年归老后,亦有一样食物让子女回味得到母亲,至少也是幸福的。<不可哭回来>是《突然十年便过去》中,我最喜爱的一篇。这一篇让我有点儿百感交杂,当时看得时候,心突然就一紧,眼泪就涌出来了,想起很多朋友为了爱情的事情哭哭凄凄地去求一个人回到自己身边,想起自己小时候亦曾为得不到的而哭,亦是想用眼泪求回来,想起家人离开世界的时候,自己哭得撕心裂肺。看完,我才明白有些事物或者可以被哭回来了,但是更多的是哭不回来。一个不爱你的人,就算你哭一百天,就算你哭休克,不爱就是不爱,用眼泪根本无法改变这个性质。不过<不可哭回来>的结尾却我笑了出来,因为一句“条颈硬过鬼”
      
      最真实的“记她们”,一段段感情,有不懂的选择的时候,有回望过去的时候。如果说周先生是一个我欣赏的作词人,但从书中得出周先生在感情中的态度,那必须说这是我最讨厌最不可能选择的男士。一个对感情拖拖拉拉,质疑自己的男士对于我来说是很讨厌,但是我却欣赏周先生将自己这一些事情写进书中,我信同为词人的wyman绝对做不到,不是说wyman怕出丑,怕影响形象,只是周先生写得自己真得很真实,很人性,仿佛任何人亦可随时代人角色。有时候一个人好就好在没那么好,没那么完美,证实自己只是一个凡人,亦有七情六慾。或许正如周先生写的一句歌词“没有承受不了的纠缠,只有动魄惊心的喜欢”,若然陷入一段感情多理智的人亦拖拖拉拉,就算我很讨厌拖拖拉拉,当遇到自认为对的人的时候,就算是错的时候,亦会拖拖拉拉起来
      
      其实到了最后的“记他们”,是透过别人来真真正正的记自己。周先生在写他们的时候便顺带记下自己的待人接物,记下自己对别人的关心,记下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和猜测。其实周先生真的很有趣,在“记他们”这一part,写了很多没有关系的人,他的大舅父,他的几位朋友,甚至自己遇上迟到了30分钟的律师,连来自柬埔寨的中国人,同坐一架飞机的青年人.....通过这些人各自不同的情感观,或者价值观,又或者身上发生的事情,周先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而将自己的感受毫不遮掩的写出来,有时候生命的意思就在于你敢不敢去想,敢不敢去写,若然值得就最好,若然不值得亦无办法解决。或许写着的这十年不止是周先生的十年,亦是别人的十年。或许没有这些人的十年,《给自己的信》亦无法写出,“很相信能成就大爱,很相信能炫耀自己,很贪心愿天天很多美好的派对........”
      
      其实我不信这本书写的事情是仅仅十年的,我想有可能是十一年,有可能是十二年,有可能是十五年。不过书名中最真实的是“突然”、“过去”,一眨眼光阴飞逝,不再是毛头小子,而过去的亦成事实,无法挽回。其实无论是突然多少年过去了,无论我们是瘦了还是肥了,积了一些不可能挥去的还是失去了一些不可重获的,但愿我们蓦然回首之时,亦能一起谈论当年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然后淡然一笑相忘于江湖。
      
      容许我用一句别人写这本书的书评的话来做一个ending: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真心喜欢你写的这几段文字。
  •     突然十年便过去了,十年代表着青春…而我们又有多少个十年 很感人的文
  •        朝朝暮暮之间
       暮然回首
       才发现
       我一个人在孤独的走着
      
      几年后 谁会记得那个单纯爱哭的女孩
      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虚伪
      人人都带上了虚伪的面具。。
  •       看到书名觉得好熟悉,依稀觉得是钟舒曼一首歌的歌词,百度了一下,给自己的信,突然十年便过去方知岁月冷漠似水。这首歌的作词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周耀辉。
      虽然吃鸡蛋不应该去窥看生蛋的鸡,但是好奇心促使我再次百度,他的介绍也比较简单:周耀辉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英国语文及比较文学,曾于政府、亚洲艺术节、明报及商业电台工作。1992年移居荷兰,并任职于当地中文电台。
      我相信比较关注香港流行歌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不过看他写的书还是第一次。
      摘抄几段给大家分享下:
      决裂也许只是另一种的纠缠。
      
      害怕见到,甚至预见一切美好的事变得丑陋。我不知道我会否因为害怕变冷而宁愿从未热过。也许我从未试过真正的炙热,于是选择了不温不冷。
      
      我知道我必然会就这样在街上与她相逢。倘若我们有机会曾经认识,曾经彼此看重,曾经走的如此接近,以致互相伤害,终于分开。我知道我们必定也有一天相逢于狭路。
      
      假如两条路都是好的,那便不叫选择了。
      
      看书,其实都要看缘分的,这本书与我有缘,需要看的同学可以问我借。
      
  •     关注你微博了。。
  •     突然十年就过去了,真的过去了。留下的只是墨迹而已
  •     我找到了感动
  •     这该说是细腻还是矫情呢?
  •     不得不说我还是偏爱这种随手拿起随手又能放下的小书,闲淡之余又能有击中心脏的震撼。
  •     文字很美丽 淡淡的,却很深刻。时间,最美好的时间,忽然便过去了。
  •     要飞的文字,淡得就像他儒雅的外表。所有情感流露都浅尝辄止,但细细回味,却有种刻入骨子里的悲哀。
  •     我爱你着白衬衫
  •       认识周耀辉也是因为莫文蔚的忽然之间而后看了他一系列的词作品
      
      奔着作者而去 书的装帧爱不释手
      
      本不算散文不算随笔更不像是自传的书精致有余 装帧 封面和纸张 用平淡的简洁的词语组成的已然发生了的已然过去了的事实 他的回忆组成的故事 文章很多写来不止十年其实十年已经不是一个实数 而是一个代名词
      
      八万余字 全书看完 自序印象深刻 文字 不可不说 确实有份淡定在其中 文字不华丽优美 却独有那份简洁真实
      
      青春的逝去 只道是此书是周先生的一篇生活随笔或是回忆
      我 她们 他们
      
      怀念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那些走过的人 那些无缘的人 那些曾经的快乐与心酸 都将化作时光的痕迹 存留心底 这滋味 是伤疤一样的痒痒作痛是思念的甜蜜的折磨 我们怀念的人 他们终将变成铺在脚下的走往未来道路上的石头 而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会成为一些人脚下的石头 少少的字 散散的感触
      
      
      
      十年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纸上染了蓝
      
      试图说关于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一种虚荣于我 虚荣也许是我稍有把握的真实
      
      也许正如黄耀明说的那样没有承受不了的纠缠 只有动魄惊心的喜欢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图文时代到来
  •        一个叫我的主角和一群叫他们,她们的配角的故事。这个故事在10年里面不断交织,周耀辉是这次主角,他选择出一本书,去回忆他自己,他敢写,也写得好,活生生的毫无保留把自己陈放我们眼前。嘲讽着自己,掩盖内心的不安与悲凉,有时不得不承认,他踩中的我们内心的某个点,也让我跟着他一起悲伤。他世界自有他自己的界限,这个冷淡的人,正合我意。这个世界无谓好坏,全看你的标准在那里。人物不多,故事不长,恰到好处,收笔了,便没有后续。10年,瞩目惊心,沧海桑田,一不小心,就像永远在转圈圈的笔画,来来回回
  •     看着很舒服
  •     唔,突然十年便过去,不可哭回去。
  •     词人柔软而敏感的内心,给这个时代下了特别的注解。
  •       和他
      我没有想要老调重弹,那些陈年往事,说的多了写的多了,听众看客也始终依旧,自然也就没有了趣味。何必再多言?
      08年初来沪上,偶尔还会假装哀怜的打几个电话给他,想要博取一下同情的话语,透过那细长的电话线或者看不见的无线,传递着自以为的深情和关心,哪知他不过是不好拒绝,于是便随意的敷衍。
      这些如今想起,甚是可笑。唯有当年的一片执着,天真的以为,在心底的某处是真的有我一个存在的位置。
      女生便是如此,感性动物。哪怕是再理性,也会在心底、脑海间存留一丝幻想的可能。
      10年春,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爱写明信片,于是就问周遭各好友要联系地址,于是开始有些古老而传统的方式传递四年……
      思及此,我竟然发现遗忘了他。
      那一刻,我惊觉,原来真的突然间便过去,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原来,彼此之间,曾经可以那样的接近,如今可以那样的遥远。
      
      和她
      记得不久前写Farewell,真心、并且天真的以为她看到以后,会有许多话语想要说。
      原来那一句震惊天国的“很傻很天真”真的有时代感,现下说,极其适用。
      也罢,就当梦一场,就当自作多情。梦醒了,雾散了,心清明镜!
      
      转念。
      忆起02-03年间的种种,忽觉也不全是自作多情。
      那时,定是彼此真心相待,全意付出的,只是时光荏苒,岁月流逝,磨去了你我许多的感伤,彼此遥望,念及的更多的却是:是否真有可能?
      希望和信念这回事,从来都是隐藏于内心深处,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话语只道是说了不如不说,说了便犹
      如见光死,不复存在。哪怕是在你的心间!
      至此,
      全当是南柯一梦吧。
      不怨你,只怨错算了那谁人也无法阻止的不断流逝的青葱岁月,太过于美好的希冀,一旦坍塌……没有承受不了,只是感叹岁月唏嘘。
      
      和我
      我极爱冬夜。
      其实是极爱白雪飘零。
      但是,已多年未见……说句甚刹风景的话:全球变暖,两极冰川都在融化,要见精致雪景,是真的要去两极了。
      多年以前,喜欢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当下立愿此生必去乞力马扎罗。
      若干年以后,我能看过的也不过是三山五岳。
      是夜回想,依旧激情澎湃,但却早已身不由己。
      原来,时光的流逝,是真的会耗去大半的精力,于是便越来越关注眼下事。想着念着,今个儿吃什么明个儿穿什么……
      某天夜里,惊醒过来,恍悟不可虚度年华耗费一生,才会心一笑,自语:原来依旧是那个满怀希望执着信念的人儿呀!
      原来,怀揣着希望是容易,但是执着坚定的走下去确实极难。
      我不知晓何时会再言放弃,只是想,倘若此生别无所有,安心度日……垂暮之年,儿孙满堂,膝下承欢,是否有多余的言语来回忆?
      我只是希望,此生不算传奇的故事能够填充那稚嫩渴求的心灵!
      
      
      何谓纠缠?何谓喜欢?
      不过执念而已,此为我执!
      放手过去,放空自己,一切皆圆满!
      无论你我,不过是世间一棋子,孰生孰死只是棋局一步而已。
      天地间万物,在你我之间,不过都浮云和背景、唯有你我那真实的过往和当下才是真实。
  •     听着哥哥的《取暖》看到这个,眼泪忍不住充满了眼眶,想起了那段动魄惊心的喜欢,还有伤害到自己的执着。。。今年年初差点应某人要求去成了乞力马扎罗,可是阴错阳差。。。很多事情都是一念之差结局相隔千里,现在的我快什么都失去了,包括曾经还有的真心。。。。我们拥抱着就能取暖,我们依偎着就能生存的日子永远不会再有了。
  •     啾。时光就不见了。
  •     自称男子的男子 我喜欢
  •     YY在自己的作品展结束后,说:“十年后不会再开一场类似的演唱会了,但是,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我们只能缅怀过去十年里的我、她、他。
  •     它只是日子的某个片断,随手记在一张纸片上,装进了屁股后面的牛仔裤兜里。忽然有一天,你无意翻出来,纸片上已经染上了时光的蓝。
  •       我覺得,我對繁體字有種莫名的深愛。我不知為何,只是看著那些油墨印刷出來的文字我總是能夠感受得到內心的祥和。
      你是否發現,其實年長的人開始會緬懷他曾經年少的曾經?
      你是否會記得,其實年長的人開始會碎碎念他曾經的青春故事?
      如果,十年僅僅是一個數字,你能否記得,那些十年裡,有沒有愛過的痕跡和曾經瘋狂幹過的事情。我只是知道我沒有,我的青春沒有這樣瘋狂的事情,至少到現在我都還未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願意為他改變絲毫。
      周耀輝說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我倒是很想知道,當那些動盪的靈魂在體內跳躍的時候,到底需要靠什麽去制止這些。或者,不需要制止,隨他去。我只能說,我活到將近二十四歲,內心需要什麽,追求什麽,這些都開始有了目標,原來人會慢慢地去知道自己需要什麽。甚至知道怎麼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從方大同的歌曲里知道了周耀輝,才驀然知道他與林夕的生日只差一天,理性的射手座,在把回憶不斷地抽絲剝繭的,作為某個時期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形成對照,作為某個斷層的回憶,排山倒海的記憶翻卷起來,這是一件好事。我倒是希望等我年老的時候,可以寫點回憶錄。至少可以紀念什麽事情。
      如果說,你的內心一直都是平和的,那麼,請在平和的心境下閱讀此書,你會慢慢發現,生活的美好,記憶的美麗,那些記憶都開始染上了深藍色的絢爛。
      這是我所愛的周耀輝,感謝他曾經用那麼多字去描繪出他內心的惆悵與深藍的記憶。
      
  •     人生最妙的地方在于无常
  •        我猜我再也不会读这种类型的书籍了,请把作者当作者,你当你自己。
       我不知道被写到的那些人,是不是眼角泛湿,但作为旁观者,我只是觉得执笔人的自私。他其实是个向内看的人,而且,看的始终是自己。不要否认,的确是这样的。这样的人,说不上好或不好。这样才是完整的圆型人物吧。他只是个不会承接感情,又随心而至的人。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评价不低?细想了下,也许它正好满足人“做戏”的追求。读者的再创作,让文本在每个人的心里反射出各种版本。抓住一点形似吧,便试着代入,其实不尽然。
       人生就是人生,没必要作为一场演出。即便是演出,你也不是在演谁,你不是周耀辉,你应该活出跟他不一样的,属于你的态度。
       那些你试图把握的真实,你努力在书中找到的,是不是你的“真实”?
       你应该是不可复制的。
  •     就是突然就过去的感觉。
  •     你的名字真好听,文字也美,老天会眷顾你的。
  •       從媒體朋友這邊得知這本書
      完全被書名吸引而至
      
      實體的紗制封皮
      藍色壓紋扉頁
      非常散文的質感
      
      十年不是一個代名詞 而是青春
      
      回首
      還有熱情
      亦更懂人生規則
      實在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作者
      庸人自擾般
      常常反思背後真相
      擦肩而過的人與隨風掠過的事
      後續的方向糾結會不會顛覆或落俗套
      
      這無非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極度不確定的找尋
      
      略悲觀卻更慾積極
      
      永遠不能知道下一刻
      改變或維持現狀
      現行時光如此唾手可及并急於被棄
      實在不應該
      
      謝謝周耀輝的文字
      以及林夕那些歌
      在我不能直前的人生段落里
      為前路鋪設一段淺淺的瀝青
  •     從這本書,了解你的更多。
  •     我亦想留下来陪你生活 但我不得不离开
  •       这本书是一个男孩子送给我的,猜我应该会喜欢它。
      突然+年便遇去,是自己看不懂作者的字迹。
      
      关于装帧:
      
      是台版。
      
      书的封面有一幅小画,是一个男孩眺望窗外,因窗外碧绿,猜想是盛夏。应该有作者小时候的影子,看着觉得孤独。
      
      字的颜色是蓝黑。记得初中的时候,硬性要求笔的颜色为蓝、蓝黑和黑三种,蓝与黑最普遍,所以自己才用蓝黑。之前的自己喜欢蓝,到现在是黑。
      人大了,蓝黑是一段过渡的记忆。
      
      书面用亚麻布包裹,别致用心。
      于是触摸起来特别有感,粗糙,摩挲,蒙在画上,一种朦胧,与回忆相称。
      或是纱布,作者在单亲家庭长大,缺失父爱,是伤口。
      
      书背面是一个磁带播放器,音乐,而作者是个填词人。
      
      送书的男孩还告诉我,这本书有的书页需要自己一页一页用刀划开。
      我不懂这层用意,一种与读者的互动,一种参与的快乐?
      
      或,那些本不是作者想要讲出来告诉大家的,是需要用心拆开的回忆呢?
      
      自序一 胶花。文字
      作者把自己比作“一个还在穿胶花的孩子”,从他简练的文笔来看,他是一个拥有柔软心灵孩童般的男子。
      
      经历过穷苦,经历过疼痛,努力的成长。
      
      自序二 纸上染了蓝
      这篇自序简而言之即“谨以此书献给我此生最亲爱的人——我的母亲”,不过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设想的小说场景是灰色的梦,从小的心理阴影。
      那样的父亲,的确令人愤恨。
      
      作者在序里面写他母亲全是用“妈”一个字,仿佛不是在写,而是与母亲的对话,说给母亲听。
      妈,轻声的呼唤着...
      
      发现这篇并不长的序竟花了作者四天时间,断断续续写的吧。累了,痛了,停下,休息会儿,再继续写。
      
      母亲,这个离奇的女子,是影响作者最深最大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书的上端染了蓝。
      
      关于内容:
      一个下午花了两三个小时翻完,看到后来,觉得困乏,以至于看一篇文章的时候,会不懂后面讲了什么而不得不回头再看,看完后,莫名长长嘘了一口气。
      
      觉得周这个 男子 吧,可厌又有可爱之处。
      
      编者后记解说的好!!!果然较会引起同性的共鸣~
  •        从图书馆新书架上拿起它是因为它封面的装帧。质朴的,用细密的白纱布裹住封面和封底。封面纱布下是一张小男孩推开窗的照片,隔着布,影影绰绰的;照片之上是用稍粗黑笔或稍细毛笔轻巧地题着的7个字的书名,因着在纱布上,那笔迹就洇染开去。照片右下角题着作者名,有些潦草。
       奇怪更在于不紧不慢地读下来,三大块内容,“记我”、“记她们”和“记他们”,是身边的人和事,很杂乱,笔致倒很细腻,也平淡,但总觉得太过于苍白,未加任何提炼,太原始粗糙了。有很多的人和事(绝大多数)会让我觉得:“这实在没什么意味。”
       最后忍不住去百度这个叫周耀辉的人,原来是位香港的填词人,作品无数,而且做过达明一派的御用词作者。应该说是相当有文字功底的人。
       还有,提一句,两篇序言很棒,远远超过正文,尤其是后一篇“纸上染了蓝”,感人至深,同时揭示出这本书的特质之一:“真实和自然”。
       2011年8月18日22:30阅毕
  •     何谓纠缠?何谓喜欢?
      不过执念而已,此为我执!
      放手过去,放空自己,一切皆圆满!
      无论你我,不过是世间一棋子,孰生孰死只是棋局一步而已。
      天地间万物,在你我之间,不过都浮云和背景、唯有你我那真实的过往和当下才是真实。
  •     人生有几多个十年。
  •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突然十年便过去」,也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麻布质地的封皮,字迹却给人一种黑兰墨水的尘封怀旧感!正如书中的一序"纸上染了蓝"!那种被墨水浸渍的感觉仿佛告诉我们时光在流逝,一切在变,一切未变••••••
      
      看完这本书,心里还是会有隐隐的感动,难懂更易懂,我喜欢后记这段话——“这本不只是周耀辉个人的记录、怀念,或感受,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丝丝连连地让你想起,在时间的流河里,你亦曾碰过,爱过,怀念过的一些事一些人,他们的两三事。然后发现,突然过去了的,不止十年,幸而,你依然感动”。
      
      十年的时间,我们自己在变化,身边的人或事也在变化,珍惜过,拥有过,也失去过,但可能某个瞬间的感动依旧在......
  •       恍然间,十年便过去了。
      
      其实这本书,更想是作者日记的综合。一些随手写下的感受,很琐碎,很点滴。然后在整理成册的时候,予以分类。记我,记她们,记他们。生命中经过的一些人,与他们之间的一些琐碎小事,再加上揉碎的时光,这就是十年的光阴。
      
      这十年,我也一直保留着写日记的习惯。前五年,几乎每天都记日记,用笔在纸张上写,沙沙的书写,记录及其琐碎的时光。哪怕是一句很不起眼的话,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会成为当日日记里的一些内容。我总是害怕忘记,忘记过往,所以很勤奋地记下伤心难过。后五年,时间的仓促,事情的繁多,每日一记,变成了不定期的多日一记,手写的记录,变成了印刷体的记录。标准的宋体四号字远不如手写的并不好看的字体来的温暖。但,终归是一种记录。
      
      多年来一直保留的习惯,是,没写下一些感受,就标注时间,会准确到分,甚至到秒。没翻看一遍记忆,也总是会写下零星的感受,也会记录下时间。久而久之,一篇日记下,出现了不同时间的不同感受。
      是我太念旧,太害怕失去,失去回忆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事情。虽然很多是记录在案伤心过往。
      
      有年少时与朋友的争执、冷战,与其所谓的友情背叛。现在看当时的伤心难过,觉得无比的幼稚,但那是我曾经对待友情的见证。换做今天,早已原谅,只是很多人回不到过去,也不想回去,她们留在记忆中便好,我记得她们的好,也记得她们教会我的成长。
      
      有占据我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爱恋。我更宁愿归结为爱恋,与自己爱恋,与那个少年的爱恋。今年,第十年,我认识S君的第十年。时间真的一晃而过,当年,我也想过十年后会怎样,现在十年过去了,一切还是如常。S君不是记忆中的少年了,我也不是当时傻乎乎的我了,我们有各自的生活。昨晚,与朋友小聚竟偶遇他。同一家店,两桌的距离不过两米远。只是,他的觥筹交错,我的三人小酌,这已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不可惜,不伤悲,虽然他曾经占据了我日记的大部分内容,占据我年少的所有时光,但,我们早已两个世界,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问题。十年都过去了,那还有什么呢!
      
      有关于梦想的追寻。翻看高三的日记,有傻傻地记录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与排名,还有那些与梦想的差距。每一次进步都是欣喜,每一次退步都是惶恐。原来,曾经的我也是有志少年!虽然最终我们抵达那个城市,虽然最终我还是没能走进师大的中文课堂。但是,那种曾经追寻过梦想的记忆却是如此真切与温暖。这或许就是我所能给自己的,不带后悔的心情去回忆过往吧。
      
      很多的字里行间,我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从一个幼稚的小女孩,到现在这个仍然傻气的姑娘。思想的转变,心态的改变,甚至有世界观的颠覆。真的如那句,十年踪迹十年心,所阐述的道理一般。这十年,我独自在外七年,虽说谈不上尝尽世间冷暖,但也看够世间百态。生活如饮水,冷暖需自知。渐渐觉得,故乡真的就是回不去的远方,回不去的是那一颗漂泊已久的心,回不去的是远去的小时候。离家越久便越想能够尝回来。刚离家的时候,真真只想在外头野,而现在只要有假期,便只想回家。听听妈妈的琐碎,到廊桥上坐坐,听听流水。这是老去的记忆还是渴望的温暖?
      
      看这本书时,脑袋里出现了很多人,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我记住名字的,忘记了的,交心的,过往的,一个个闪过。至今,我其实还在思念你们。这十年,一直陪在身边的是S姑娘、猫、L姑娘等等,第五年的时候,球球出现了,还有其他的姑娘。第八年的时候,H君出现了。第九年,第十年,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朋友。谢谢你们,在这十年里给我温暖。
      
      十年,总是要记录下一些东西,总是要遗忘一些东西,总是这样,在反复的记住与遗忘中度过的。
      
      
      
      
      
      
  •     看得出作家还是很有思想的。嘿嘿。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想来心底留下的确是一片平静。
  •     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
  •     只看了开头。但是还挺好吧。还是难以喜欢散文。
  •       给我时间静静思考,不知道能不能记忆我人生中得十年的点滴生活是如何。。
      
      
      
      
      
      
      如果我老是想要回忆过去,回忆小时候,回忆,,,
      
      
      
      
      
      
      
      
      
      也许,我会没有勇气迈开脚步走向未来...
  •       王菲在12年的6月9日结束了巡唱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唱的歌其中有十二首左右都是林夕写的词。所以,提到王菲,不能不想起林夕。就像提到周杰伦就捆绑式的记起方文山。但提到黄耀明,似乎很少人能想到周耀辉。
      
      若说林夕是因为高产取胜,黄伟文只好丑人多做怪的扮摩登、周耀辉只凭低调也能在词人排行榜占据第三,不得不说,此人也是把好手。《突然十年便过去》便让人认识到除填词之外的作者的柔软内心。
      
      时间往前倒推十年。那时候我们多数人还在学校。手机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我们坐在教室里隔着万水千山纸条传情。下课羞涩递出去洋洋洒洒数页或开心或委屈的心事给异性。我们又坦诚又小心地吐露着隐密心情。只是一转眼,十年过去,剩下的,是某天台灯下,翻出当年褶皱的纸条和唏嘘不已怀念青春的心情。
      
      时至今日,岁月将少年的心磨砺成百毒不侵。收起多愁善感,摆起玲珑八面。事不关已万事万物都难再入得了心田。常觉得这日子过的枯燥乏味,却在起床之后继续外强中干。日子原本不是这样。只是,岁数越大,越难对外人吐露内心。只是还好,当年那些无意写下的成长困惑和细碎随想,都是标注成长岁月的一张小卡片。
      
      《突然十年便过去》就是这样的一本散文集子。有意或无意记下那年的那些事。不为别的,只是标注它们真的存在。不阐述高深真理,只记载人间琐事,信马由缰完全随心。
      
      对某些人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会太淡。从书装到行文完全是小清新那卦,要是以托物言志排比抒情来要求这本书,对不起,还是去看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吧。因为它只是日子的某个片断,随手记在一张纸片上,装进了屁股后面的牛仔裤兜里。忽然有一天,你无意翻出来,纸片上已经染上了时光的蓝。
  •     给人的共鸣不多,后几篇才有了点起色
  •     我舍不得给好评~
  •     说实话我被书名吸引了,可是读了之后好不喜欢这本书,几乎有点读不下去。人的感情就是很转折纠结无奈,可是也纠结于太多人了吧!不喜欢不喜欢。
  •     张叔叔送的 此GAY的确矫情
  •     十年 不長不短的時間 足夠改變很多
  •     要飞你太瘦了,是因为容易哭吗?
  •     要安静地看才能细细体会到各种微妙的感情,虽然算是他得回忆感慨,但对感情的理解与体会确是如丝如切.....
  •     周耀辉写下这些时,大概二十七八岁,与现在的我相当。那么十年之后呢。那也是突然之间的事吗。那时我会不会精明的不愿记起呢。还是,请不要把桂花巷还给我。
  •       总觉得自己还差了一份阅历。才能读懂故事里的那份心情。
      或者说。还是太年青。经历的不够多。
      
      没在书里找到周老师写词的那种感觉呢。
      昨天百度了周老师的作品。
      才发现有那么多。
      而且什么风格的都有。
      
      好像一直没怎么注意到。
      直到今年听梁静茹的《蔚蓝海岸》。
      
      『 海岸上总有一种旅途比终点浪漫。
       白云下总有一些美丽比岁月长。 』
      
      整个夏天。耳机里都是这首歌。
      从重庆。听到九寨。听到黄龙。听到日干乔。听到昆明。听到大理。听到洱海蓝蓝的天空下。
      
      却有种想要离开。
      去感受地中海带有咸味海风的远方的想法。
      
      最终还是想想而已。
      
      没想起十年前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那时还在背书包上学放学的单纯日子。
      恩。所以还是觉得自己太小了。
      
      往后面看看。
      再想想现在。像是觉得人生才正要开始一样。
      
      十年以后再来回味经过的这十年。
      才能有像周老师一般的感慨吧。
      
      但也发现时间流逝。快得荒唐了。
      去年。转眼就过去。发生的事情太多。也是一种充实。
      而那些故事还历历在目一般地清晰。
      恍然发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甚至连今年。
      也说完就完地到底了。
      
      真是突然。
      
      这几年我常常说。
      我现在做的决定。都只是想让十年后的自己想起来。不会觉得有任何的遗憾。
      
      但愿吧。
      
      十年后的我想起来。
      也许真的会感激现在这个倔强的自己。
      
      也许呢。
  •     那個十年,叫青春。
  •     看一本就夠了,甚至還嫌多,這是怎樣一個自戀的男紙啊
  •     书的装潢比书的内容好太多了!
  •       
      “像我这样的男子” 对 我亦更希望他以这个题目写篇文字
      看完《突然十年便过去》 脑海里无法不出现一个这样的存在: 像周耀辉这样的男子
      
      看吴念真先生的《这些人 那些事》时 被那些掉落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真实心情和细节感动 那些勿需修饰的语句像个长者牵引你回望生活过的那些流逝匆匆的时光 有些事和人都曾真实地在你的人生里刻下一笔 只是时间和所谓的生存环境模糊了那些面目 多少来不及记住的心情
      
      《突然十年便过去》也是周耀辉记下的那些事 那些人 还有一路过来的那个“自己"
       因为写“自己” 你会发现 字里行间有让你共鸣 亦有突然唤醒内心已尘封的某些情绪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个“自己” 又为何一个句子就能让隔着千山万水且过着踪迹各异的人们产生所谓的“共鸣”?
      大概 因为太多的我们 有着一样的欲望 一样的对自由的执迷 有着一样的痛爱 一样的对各种纠缠的困惑
      不一样的 是我们的选择
      在各种基于定位技术的即时通讯工具泛滥的今日 倘若有一种能收集相同心情的工具帮你认识这地球上此刻和你掉进同种心情里的人们 好像很有趣
       就如他在《生活有没有意义》里的渐悟:慢慢,也就明白文字语言无非求个明白。若找不到明白的人,你识的字便没有意义;若有一个明白的人在,你所说的什么也就有了意义。
      所以人 终究是一种自私的生物 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生存目的 我们的自私 是我们一再的选择 是欣然且自信的选择
      
      他沉没在平静叙述里的抑郁 他闪现在各种场合里的悲观思维延续 是否让你也想起了藏在笑容后面的另一面自己
      在这个矫情过剩的时代 嬉皮士和小王子也许能共存于一个躯壳里
      “一个人越是察悟自身的堕落便越是想飞”
      
      感谢你 周要飞 一个像你这样的男子 让我有面对自己的勇气 面对是个适用性太强的词 以致于我们习惯地用 却不知道要做到 是何其艰难
      
      无关书评 只为抒情
  •        书我没有看完,我是个讲兴趣的人,一般的散文或小说只会按想看与不想看来决定是否开始或中断阅读。这次只看了一半多了,书名让我有了开始阅读的冲,“人生有几个十年”这句话在某一天成为了流行语,也让我开始有对“十年”这个名词有了感慨的感情,也是我开始看这本书的牵引。
       十年,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中国人有种喜欢整数分拆的习惯,喜欢做五年或十年什么的计划。二十代的我开始思考人生了,成功·失败·意义·改变......
       喜欢开始的那段,也是在书店了开了前面的几篇才决定买下来看的。可惜后面的“她”与“他”并不吸引我看下去,看完“她”已经决定了放下书本就这样终止。老实说文笔很叙述的方式就是基本的写作吧,没什么特别有文采或特别手法什么的。感觉就像是平平的清清楚楚交代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但是故事里的情感却隐隐约约的感动和打开自己的心。也许我也是里面所说的那种人吧“常常笑的悲观的人”
       情感是喜欢的,但是故事并不适合我。
       还是会推荐朋友看,不过就是:我用你要看我借你。
       没有建议他们再花钱去买的想法。
      
  •     这是一个有点儿轻度抑郁症的男子。
  •     呕吐着翻完了它
  •     十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     淡淡的生活,让我们慢慢品味
  •     意外的感人小短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