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自己的房间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61375884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页数:208页

作者简介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 08
幽默风趣 独辟蹊径
灵动细腻 汪洋恣肆
★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最振聋发聩的女性主义宣言
★译者吴晓雷打造经典译本
===================
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 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伍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 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
该作以“妇女和小说”为主题,通过对女性创作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女人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从而使被历史埋没了的诗情得以复活。该作被誉为振聋发聩的“女性主义文学宣言”。

书籍目录

选篇一 普通读者/
选篇二 现代小说/
选篇三 一间自己的房间/
选篇四 妇女与小说/
选篇五 《简•爱》与《呼啸山庄》/
选篇六 诗歌、小说和小说的未来/
选篇七 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
选篇八 论简•奥斯汀/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 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吴晓雷
北京大学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在多伦多大学深造进修后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翻译研究。译作有《莫迪里阿尼传》等,译文多次发表于《外国文艺》《译文》等杂志。


 一间自己的房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如果用几个标签来概括《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话,我会用“女作家和小说”、“女性主义”、“女作家与创作”。若是读过伍尔芙或者了解伍尔芙的人听到我这样子说,肯定会觉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伍尔芙本身就是女性主义作家哈。而我之所以这样说,纯粹是因为,这几个标签,完全可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了。虽然我没有看过伍尔芙其他的著作,但总有很强烈而奇怪的感觉———这本书是最能表达她女性主义思想的书了,因为她的女性主义观点很直接明显,以论点的形式赤裸裸地摆在大家面前(至于到底是不是,待我之后读她的其他书后再写后续)。本来选的是人民文学版本,到手的时候却发现下错了单,是吴晓雷的译本。但是,个人感觉,这个译本的语言还不错哎,接地气,有点让我想起林少华译村上的语言。是不是有很多朋友,读完后第一感觉是,《一间自己的房间》就是在佐证伍尔芙有着惊人的扯淡能力呢?主题很简单,也很明显的,她居然用了一本书来阐述女性主义。诚然,从她的“扯淡”中也可以看出,她的阅读量是很广的。这点,让和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有点像。但是读书是需要耐着性子慢慢读的,尤其是好书。当你多读几遍后,你会发现,伍尔芙写作非常有逻辑,层次感很强,我非常佩服她的分析能力。关于手法方面的问题,我就不过多纠结了,这个,就像榴莲,喜欢的人觉得很有趣,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觉得手法说太多会很枯燥,厌恶到极点,so,我还是直接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吧。伍尔芙说,“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不要以为一扯到钱就会显得人很庸俗,钱确实不是万能的,但是至少也是生存之本。有了钱,女人才可以把更多用来拼命挣钱的时间用来写作,其实世间有很多文人,都曾为生存之计而烦恼。而有了自己的房间,安安静静,不受外界干扰,真正开始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才有机会写出伟大的小说。有钱和拥有自己的房间,不外乎是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不说我们要成为多有钱的人,也不有钱之后有多安逸舒适,至少有了钱,我们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我们可以不用为了生存把原可以创作的时间用来洗盘子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要跟我说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真正有才华喜欢创作的人还是会有朝一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是的,没错,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就,但是你可曾想过,这是不是达到了你的预期值,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来创作,也许你取得得成就会更多。其实,这就是看你自己怎么想,生活怎么选了。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伍尔芙的这个观点的。写作,一定要有钱,一定要有自己的一间房子,哪怕钱很少,房子很小。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现在“人人平等”已是共识,但是在伍尔芙当时处的环境中,性别歧视非常严重。曾有一次,她去参观一个著名的图书馆,却因身为“女人”而被拒之门外。那时,男人的地位非常之高,而女人,被死死地定位“家庭主妇”,仿佛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结婚生子。那时的女人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更多的是学习针线之类的活,家里针对女的条规又非常之严苛,一切就只是为了让女的能更好的成为家庭主妇。究其一生,那些可怜的女人,不是被逼着结婚,就是在被逼着结婚的路上。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多本来可以彰显自己在小说方面的才华的女的,一旦想要走上写作这条路,所要面对和承受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庆幸的是,伍尔芙,艾米丽勃朗特,乔伊斯,艾略特,简奥斯汀还是突破了这个界限,勇敢地写作了。纵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女作家的认可程度还是不如男作家。但是其实,男作家和女作家的写作角度和风格从整体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伍尔芙认同真正的好作家,是雌雄同体的。男性风格和女性风格都可以hold住,这样的作家在她看来是很伟大的,但是这样的作家毕竟是少数的。我始终觉得,男作家和女作家属于各有千秋。我并不拘泥于男作家和女作家风格和性别,只要写出来的作品,能够对自己的口味,或把你感动得一塌糊涂,或让你对文中的某个形象咬牙切齿,抑或是为某个幽默的形象笑得腰板都直不起来了,我就觉得,这样的作品是好的。因为,读者在那一刻,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这再也不是个“当人们不再想生儿育女,女人也就不为人所需了”的时代了。女作家的书也可以和男作家一样,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不说远了,国内的张爱玲,亦舒,三毛,严歌苓,李碧华,龙应台,刘瑜,章诒和等等,只要是真的喜欢看书的文青,或多或少都看过她们的作品吧,也或多或少地会喜欢她们的文字吧。邓爷爷说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同理,无论是男是女,只要写出的文章能被很多读者追捧,这样,也都是好作家了。别的不消说了,任你自己去读《一间自己的的房间》体会一番吧,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被冠上了“女权主义”作家头衔的伍尔芙呢~
  •     1928年,伍尔芙受邀到剑桥大学做了两次“妇女与小说”的演讲,《一间自己的房间》就是这两次演讲的总结。文章一开始她就抛出自己的观点:“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接着她就将自己如何得到这个观点的思考过程原原本本、大胆坦率地告诉读者。她在十月的一个好天气里,化身为一个名叫玛丽的女人,坐在河边沉思“妇女和小说”这个演讲主题。玛丽一边出神一边欣赏着河岸风景:灌木、杨柳、桥、划动的船和水面上的倒影,接着她想到将思想像钓鱼一样钓起来,由于受到脑中念头的纷扰,她飞快地踏进一块草坪,却被学监赶了出来,然后又想到了学院和图书馆以及相关的文稿和学者们。你以为她这下要好好讲讲“妇女和小说”了,她却在教堂门口徘徊了一阵,之后吃了一顿有鱼有鹧鸪还有甜点的丰盛午餐。午餐一直吃到近黄昏,心满意足的她赞美下诗歌,又去吃了一顿平淡无奇的晚餐。描述了一番晚餐中清淡的肉汤和干到骨子里的饼干,然后她说:“若要交谈得愉快,吃得好坏至关重要。一个人要想头脑清醒、爱情甜蜜、睡眠酣畅,若是吃不好,决然办不到。牛肉和梅子点不亮那心灵栖所的灯光。”就在你以为她是个吃货,根本忘记了要去论证自己那个“女人要写小说得有钱和一间自己房间”这一观点时,她思想的野马开始奔跑,由菜品这件事想到了女性的贫困处境,毕竟饮食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嘛。她开始义愤填膺,谴责女性的贫困处境。“我们的母亲们那时都做了什么去了,一笔钱也没给我们留下?”她还想到了很多 “何以男人饮酒,而女人喝水?何以一种性别享尽荣华富贵,而另一种却如此寒酸落魄?贫穷之于小说,影响几何?艺术创作,又需要哪些条件?” 她就这么迅速地调转了马头,然后带着你去大英博物馆,在书卷中寻找答案。读到这里,我除了情绪变得激动外,还对作者有一份惊叹:你看,她就是这样无拘无束,散漫洒脱,意识如那流动的河水,活泼灵动地带着你一步一步探寻思想的领土。伍尔芙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灵动细腻的情感,睿智开阔的思维将她的观点娓娓道来。她认为女性若要写小说或者诗歌,每年就必须有五百英镑的收入和一间带锁的房间。她论述了女性的贫困处境和女性无法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的历史,紧接着谈了金钱与创作的关系,她举了许多著名诗人为例。如果华兹华斯、拜伦、雪莱、丁尼生这些人没有钱,他们就写不出伟大的诗篇。她说:“五百英镑的年薪象征了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是的,心灵的自由正依赖于物质。这次重读陕师大版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我还是觉得很精彩和深受触动。上一次读的时候我还有一份朝九晚五的正式工作,而这一次作为一个自由写作者的我读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体悟。自由写作之后,我更加明白物质条件对于创作是多么重要,或者更确切地说物质对于心灵自由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作家没有自己写作的房间,只能在公共活动室写作,他总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断思路,那他应该会很痛苦很挫败吧。如果一个作家总在为下一顿饭发愁,我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多么出色的作品。自由创作的前提往往与经济状况相连。当然,也不是说只有你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才能搞创作。现在北京、上海的房价这么高,一间房间15平米,也要四五十万,而且你也不可能买到只有15平米的房子。所以我认为假如你是一名想写小说的女性,只要你能赚到自己基本的生活所需,租得起房子,能吃饱穿暖,你就享有了创作上的自由。其实不管你要不要搞创作,女人一定要有钱,因为这意味着你的独立与自由,除非你不想要独立和自由。生活没有捷径,你想过独立自由的生活,只能依靠你自己。伍尔夫的文字就像一个跃动的精灵,踏着舞步,旋转跳跃,充满着美感。不过与其说我喜欢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展现的意识流般的写作手法和富有诗意的散文风格,还不如说我喜欢她那种对待女性的态度:有督促有激励,有客观中立也有满怀的希望和信心。她说: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她说:我之所以要求你们去挣钱或拥有自己的房间,就是要你们活在现实之中,不管我是否能将之描绘出来,那都将是一种充满生气、富有活力的生活。她说:我发觉自己只是想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地说,成为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女性长辈对年轻女孩说的话,比起《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中唱:“他们说你该找个有钱的,让他赞助你搞创作”,伍尔夫显然更先进也更现实。她鼓励女人为自己挣钱,为自己想过的生活努力;她强调女性要尊重男女差异,然后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她要求女性与现实连接,争取去过一种更有生气和活力的生活;她希望女性不必成为别人而只是成为她自己。这样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令人感动也催人振奋。
  •     你也许知道,伍尔夫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在她说这句话的那个时代,社会剧烈动荡,工业革命和一战扩大了劳动力需求,使得大量妇女开始参加工作,为西方女权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女性争取社会平等、自由、民主、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妇女卑微的地位、繁重的义务、长期以来与男人建立的附庸关系都是客观现实,女权运动的进行任重道远。在这一问题上,伍尔夫作为一位杰出、勇敢的女性,站上了女性主义浪潮的前沿。时间忽忽过去一百来年,当今虽然仍有女性主义、两性平等的呼求,但矛盾冲突已经不再像伍尔夫所处的时代那样尖锐了,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女性佼佼者也遍布了各个领域。现在,许多女性已经可以不再为伍尔夫口中的“五百镑”而折腰,也有了可以自己独处的空间,那么,伍尔夫过时了吗?我认为绝对没有。只要静下心去读伍尔夫的文字,就会深深地被她的理性和冷静打动,那是一种从容睿智的魅力,含蓄的天才光芒。有理有据,直达人心,让人感慨——理性的喃喃胜过激进的呼喊。落实到文本内容上来看,伍尔夫的笔调平和亲切不乏幽默,就像坐在面前与你对谈一样,同时,她又在论述中融入小说叙事技巧,抛弃男性文学模式的局限,发掘女性独特的文学传统,将人物形象、场景描写与思想内涵融合为一。比如,伍尔夫将女性地位放到历史中去看:她虚构了一个朱迪丝·莎士比亚的形象,设想若她作为莎士比亚的妹妹,与兄长有着相同的才华,人生际遇会是怎样。结果非常令人悲伤,哥哥可以上学,朱迪丝却要干活;偶尔读几页哥哥的书,却被父母叫去补袜子炖肉;有时偷偷写东西,却要马上毁掉;哥哥去伦敦闯荡之后终成伟大戏剧家,她却被许配给不爱的人,最后抗婚、出逃、怀孕、自杀。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揭露在16世纪那样的社会状况下,具有文学天分的妇女受到种种压迫限制,最后才华消失殆尽的悲惨现实。伍尔夫竭力呼吁人们灵魂的独立与觉醒,她在构想人与人的交流时说:“从我们灵魂的栖息之地——脊柱中央,燃起了一团火焰”,“更深邃、更晦暗也更隐秘的理性之火,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燃起熊熊的金色火焰。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伍尔夫深入地剖析男人的心理,指出“父权主义者们之所以要强调女人之低劣,其实关心的并非是她们的低劣,而是自己的高人一等”。而同时她也不主张毫无支撑毫无道理地争取地位,而要求女性首先做到不依附于男人,才能取得平等。她说:“对于男性心理这样一个危险而又诱人的话题,我希望,还是等到你们每年能拥有自己的五百英镑的时候,再去做一番考量。”这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要求,是自尊自爱的体现。读这本书,会钦佩伍尔夫争取女性权利的担当,欣赏她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剖析,感叹她在面对性别不平等这样激烈棘手的问题前所表现出的冷静和理智,爱上她字里行间的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她的所有捍卫与追求,都不是弱者的自我保护,而是强者的自然姿态。再想想伍尔夫在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不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平等不是喊出来的,被歧视的人不是义愤填膺地要求被尊重就会得到尊重的,真正拥有伟大成就的人,不论以何种身份存在,都可以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受万人景仰。总之,伍尔夫不是在声嘶力竭地要求男人尊重女性,而是鼓励女性自尊自爱,不再依附于男人,通过经济独立达到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从而可以理直气壮地赢得尊重。她以乐观主义的态度指出,妇女的心灵一旦获得解放,将会取得何等巨大的成就。她本身就是很好的证明。最后作一点补充:刚翻开书的时候,这本新版《一间自己的房间》前面的序言看得我莫名其妙,本书译者明明是吴晓雷,序言作者却是姜向明,通篇序言只提到了一点点《房间》一文,而大多都在讲伍尔夫的另一部小说《达洛维夫人》。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该序言是这套悦经典系列图书07、08两本书的总序,便释然了,并把《达洛维夫人》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手里只有《房间》的读者,可能会感到疑惑,在此顺便提醒。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间自己的房间》原著看了两章失去耐心 找了译文,女人要有一年五百英镑和一间可以上锁的屋子——经济的支撑和思想的独立——才可以从事小说等艺术创作,并没有透露出女权主义倾向但字字珠玑。对其中一个说法印象很深,为什么小说或影视作品中的女人宛若精灵仙子但现实却十指沾满油烟污垢。
  •     文字晦涩,不知道是不是译者的缘故,读到一半就弃了
  •     女权读物读的不多,但是比起说教意味浓厚的波切娃,还是更喜欢这本自己的房间
  •     此刻我突然觉得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是多么幸福。
  •     其实钱啊,房间都是小事,歧视压力也不是大问题啊,重要的还是有没有才华去写啊。
  •     跟...跟不上...
  •     不是读得好认真惭愧惭愧。
  •     因为对书中所引用作家及其作品的不熟悉,所以读起来有点辛苦,索性其中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还能让我知晓一些东西,关于18世纪前女性创作环境的恶劣,以及即使有极少女性选择创作也只写小说的原因。所得甚少,对书中所引用作品读了之后,再来重读吧。
  •     伍尔芙真的是个天才
  •     现在看这本书,感觉女性地位比100年之前的英国其实并没有本质的提升。。仍然常常有一些如此不公平以至于一听就炸裂无法不带愤怒地表述自己的看法的事发生。。看这么早伍尔夫就说了『要经济独立,然后追求想做的事』,这可比现代鸡汤早了不少呢
  •     读的一头雾水
  •     杰出的小说家是没有性别的~
  •     伍尔芙的文字如初晨映照在阳光下的雨露:闪烁、流动。
  •     2016-04-20 电子书
  •     超五星推荐,自我迷失和醒脑的良药(绝非鸡汤)。都想写书评和读后感了。
  •     英国文学读的少,看起来有些费劲。
  •     一间自己的房间,写妇女与小说,也写作者与小说的关系。不仅仅是妇女,妇女只是具有代表性而已。总之,写作要有时间和空间,要有五百英镑和一个房间。财富和教育铸造天才,卓越的写作者。好的作家是雌雄同体的,没有专为写作的男人,女人。也没有纯粹的男人,女人。绝对的单一就会致命。就这样致力于做一个大写的人:-D。
  •     女权主义杰作
  •     两周以来一直在读女性主义的书,这本显得最为特殊。文字非常优美,非常感人,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     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拴在我脚上的铁链子,我在努力寻找钥匙,也许有一天就找到了。
  •     翻译好棒!
  •     个人不太喜欢意识流,干货太少
  •     不走心地看了一遍,感觉还需要再读第二遍才行。
  •     处处是经典语句,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值得细细咀嚼。从行文中可见伍尔夫阅读之广泛,只有那样博览群书的阅读面才能任意纵横穿梭。
  •     良好的物质条件真的是很好的:-)
  •     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生活的苟且之下又怎能有诗。通篇的长句论述太精彩,不过读伍尔夫真是要静下心啊,一不留神就不知所云了。
  •     “猫进不了天堂,妇女写不出莎士比亚的作品。”
  •     好!
  •     很好。
  •     伍尔夫的小说理论演讲集,以女权、平权甚至可以说是人权为出发点,最终又落回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的关怀与其成长。需得构筑一间自己的房间,女人才能站在和男人一样的地方写作。
  •     长着鹰翅膀的蠕虫。。。
  •     三十年前,电影追求故事的完美,罗伯特·麦基居然还以此写了一本够他吃一辈子的书;十几年前,电影追求一种生活的氛围,出了不世的王家卫;现在电影追求思想的高度,像《她》这样的电影,斯嘉丽约翰逊单是配音便可拿一个影后。但是回看文学史,电影作为一门新艺术实在落后太多,伍尔夫百年前就全部说中。欣慰的是,电影正进步神速。
  •     要想写东西真的是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还有钱。
  •     吃不了意识流这一挂
  •     要有钱……我就体会到这一层而已
  •     通读下来,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应当先关注自己,少管周围的事情”(具体怎么说忘了)。伍尔芙对于女人的写作问题的论述似乎是同时传递着她独有的文风和思路风格,想漂浮的云一样,不静下心来很难跟得上。 她是女权主义思想的先锋,呼吁女性不仅仅是有自己的思想,更要有独立的个人社会空间——资金和一间自己的屋子。这种思想一方面是呼吁女性独立的号角,也在向社会声明女性所需要的生存空间。
  •     很酷的女权主义。不好读 读过值。
  •     任何时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都是最有尊严的事。其中提到一个女作家在整个环境都不认同女性写作的情况下,用写作的钱养活自己,真真可爱。
  •     五百英镑加一间自己的屋子——女性作家需要独立的经济来源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女人也需要,所以赚钱是合情合理的
  •     “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
  •     读的第一本伍尔夫的书
  •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     说理叙事方式独特,无奈对英国文学知之甚少,除了读过勃朗特姐妹和简奥斯汀的书籍外,其余作家的作品并未涉猎,所以无法理解其机锋也是在所难免。关于女性要写作须得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说法,最开始听到时,以为这不过是上层贵族女性的一种骄矜罢了,看完才知道自己错得多厉害。伍尔夫在这本书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洞察、清醒和理性让人折服。
  •     要把意识流啊流的路径准确地描摹出来很难的好嘛
  •     记住了勃朗特姐妹和简奥斯汀以及乔治艾略特。一百年前伍尔芙的思考可谓伟大,不管是对女性主义还是对于作家创作而言,放至今日依旧有值得深思的地方。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可能是因为伍尔芙擅于意识流的缘故,有些地方有点绕,得反复咀嚼才能懂,看了这么久,又领悟到了一些东西,也算值了。但还要反复再读一读。
  •     闪耀着天才的光芒,字字珠玑 从容睿智 理性冷静 去读 简•奥斯汀 艾米莉•勃朗特 乔治•艾略特 弥尔顿 普鲁斯特 莎士比亚
  •     如果有需要买来的书 你一定是必需的
  •     精彩绝伦,文字优美,细腻,才气毕露。读起来忍不住拍手叫绝,让人流连忘返。
  •     历史发展时代不同,身边一大批现代女性的涌现以及男女逐渐平等的现象冲淡了我的男女不等观念,但是那种面对问题能保持理性思考站在时代的角度说话的逻辑思维就是天才作家和庸人最大的差别吧,这样的意识是阅读之后最大的收获。
  •     幽默流畅 “五百英镑的年薪象征了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