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

出版日期:2016-2-1
ISBN:9787505736620
作者:陈纯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文笔时而犀利、时而温情,故事流淌着诗人和哲学家气质。作者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他偏学术的哲学思维将故事与当红作者们写的爱情故事彻底区别开来,你会发现,他并不是为了给你讲故事而去写故事,他文字里的一切源自生活的真实经历,就连最深奥晦涩的哲学观点也能被他深入浅出地融合进故事。如同一个孤独的哲学家,怀着最美好的愿望清醒地注视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共同的困惑、快乐和残酷。他摒弃晦涩难辨的哲学概念,寥寥几笔指点江山,即便在故事里提及哲学,也能很快让读者摆脱对哲学的敬畏和恐惧。

书籍目录

"序 五厘米下深海
002 / 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
018 / 论共同生活
030 / 重 遇
042 / 烟花的错
054 / 你是我的莎乐美
080 / 若干年后,如果我遇到另一个你
106 / 圆 圆
228 / 一些理想主义的故事
244 / 后记 爱情之于我"

内容概要

陈纯,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于文字的野心既大又小,跟爱情的距离既远又近。不致力于温言暖语,心怀荆棘。
2013年在ONE发表《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2014年在《澎湃》发表《我们这一代所中的施米特毒》。分别代表着两个思考方向:我们的内在秩序与我们的外在秩序。
代表作:《承诺无能者》、《施派的逼格》、《你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你太有文化》、《我们无法永远在一起》。


 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大师兄突然向小师妹扔出飞镖,不过它的目标不是小师妹,而是师妹背后那只大蟒蛇;丈夫用绳子套住了熟睡中妻子的脖子,不过这不是谋杀,这是在丈量着适合妻子项链的长度;小猪打翻了递给小白兔的咖啡,不过这不是尴尬,是爱的相遇。在看这本书之前,听说作者是个感情上的“渣男”,而这本书的名字又叫《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真的很难不让人想歪,但是看完了,不禁会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他辜负了别人,还是别人辜负了他?“。在所有我们没有亲身参与的情况下,结论都是不好下的,可能会有苦衷,可能会有恐惧,也可能会有反转。所以我说”人渣也有真爱“,你信么?”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一个人会跟什么样的人一起玩,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倾诉他的感情史,很多,但是我觉得让他成长的,也就那三段。第一个心仪的对象,是他的同学,尖子生,从小就有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故意考的很差劲,进入一个艺术学校,按照自己的模式真正的生活着。第二个女孩,是他学校的师妹,家庭的不幸让她失去父爱,是一个极度需要爱和保护的孩子。最后一个可能就是”外表美丽的女神经病“,这个人说的篇幅最长,也是在这段感情中让他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那么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私就不用说了,不过话说回来,谁又不自私呢。有的人把身上的缺点隐藏起来,成了秘密的伤疤,而有的人却把它自嘲着当玩笑公之于众,成了骄傲的自卑,而每个自卑的人却又是及其敏感的。作者,属于后者。因为初恋对他的评价就是长得丑,即使事实是长得还算可以,他也忘不了当时的悲伤,相貌一直让他自卑,也让他难忘初恋。有的人就是贱,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当然大部分都是这样,包括我。所以我想这就是那个已经有男朋友的女孩还跟他暧昧,他还要拿出父爱来宠她,让她接受他,也许这就不是爱,是征服。第三个,他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但他想突破常规,拿出了不曾给予任何人的温柔与勇敢,但是理性还是打败了感性。他自嘲为人渣,实有因可寻。所以,这是爱情么?不是。经历许许多多,付出许许多多,在每一段失败的感情中,他都又更加理性,所以那个爱情出现的几率就更小了。不过我相信只要还愿意爱,就一定会找到真爱。说道”渣男“,我想再说一个人,演员陈赫,我不讨厌他,对他的感情是,可怜多过可恨。但是如果他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你会原谅么?我想如果不是恋爱关系都还是会接受他的,毕竟这是别人的人生,所以对这个人,我要赠与祝福,希望他的感情史到此为止。
  •     金像奖颁奖礼刚结束,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看的一部港产片,叫《有情饮水饱》。这部片虽然是梁朝伟主演,但唯一可取的只有那个片名。男主角是个钻石王老五,但女主角知道之后,反而气他欺骗自己。女生不嫌贫爱富,这个叫“有情饮水饱”吗?我想象中的“有情饮水饱”,是一种只要靠爱情滋润就能活得幸福的状态,不仅不需要有钱,也不需要别的寄托。我似乎只有一次很接近这种状态,那是四年多前,我在弄联合培养的申请,每天弄得头昏脑胀爬上床的时候总想,索性不出国也挺好,反正我现在有一个彼此相互喜欢的人,我也不愿意离开她出去一年。印象中我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我们只需要一点点钱就能活下去,就一点点钱。” 后来证明,那时的感觉,只是一种幻觉。不是说我们的感情最后被金钱打垮,真相比这个更糟:我们根本就称不上有什么感情。而且我知道了,所谓的“有情饮水饱”,也就是“热恋期”,是一种持续不了多久的状态,大概从几个月到一年多不等,反正过了这段时期,相处就变得艰难,如果跨不过去,这段感情也就结束了。让我感到更难过的是,即使是前面那个时期,我也很难碰到。我的书出来以后,有不少朋友看过,大部分是把它当作八卦或者故事来看,只有几个人和我说,他们是把它当作一本讲哲学的书来看,我感到很欣慰。自然,有观点就会有不同意。他们最不同意我的一点,是觉得我过分夸大“运气”在爱情里的作用,忽视个人努力的意义。有一个朋友表述地很好,她说,就好像《小王子》里说的,不是那朵玫瑰身上有什么比其他玫瑰特别的地方,才使得她对小王子如此重要,而是小王子在她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才使得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玫瑰。如果我并没有在一段感情里有足够的付出和投入,只是在感觉消逝的时候就判它死刑,然后匆匆寻找下一段感情,那我永远不会找到那朵对我来说独一无二的玫瑰。我举出那些我付出和投入的例子,她说,这或许说明你潜意识会故意喜欢上那些和你没有什么未来的人,所以一旦失败,你也有足够的借口。我说,就算你这些都说得通,也不是一个可供我选择的建议。我不可能随便找一个人来为她付出,然后默默等着“小王子法则”来使她成为这个世界上对我独一无二的人。就算我每次喜欢上和我“没有什么未来”(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比较误导性的)的人的时候都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那也不能保证我一定会喜欢上“和我有未来”的人。在几方面,我们不能否认运气在爱情里的作用:你会喜欢上什么人,大部分是你不能决定的;你喜欢的人会不会喜欢你,大部分也是你不能决定的(根本上来说,我是不相信通过“撩妹技术”就可以追到任何想追的人的);你们彼此喜欢,能不能一直走下去,也不是你们能完全决定的;在这里面,你最不可能决定的是,你们其中,会不会有一方喜欢到一半,就突然不喜欢对方了。继续投入和付出是一个办法,可是现实中照着这个办法依然走不下去的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要否认这些事例的存在,那爱情似乎只是一种空中楼阁,用来迎合我们对某种理论的审美偏好(在她那里,就是马里翁的《情爱现象学》)。当然,“喜欢”不是“爱”,但是没有“喜欢”的那种“爱”,更接近宗教式的爱。我这位朋友,也刚好是个基督徒。在她看来,神爱世人,和男女之间的那种爱,并没有本质差别。她对我说,因为你没有感受过那种对你的无条件的爱(神对你的爱),你才不敢无条件地去爱一个人,因为你怕弄得伤痕累累,但当你有一种无条件的爱在背后支撑你,你也就敢勇敢地去爱人,哪怕那个人带给你的只有伤害,你背后的那种爱也会抚平你的伤痕。我听完很受启发,不过还是没有被说服。我对我朋友说,最大的运气是什么呢?是how you were reared。我出生没多久就和父母分开,由我奶奶拉扯大,我爸经常说奶奶很疼我,但在我记忆中,她其实不怎么会带孩子(不过我倒是很感激她教我识字和算数)。我对她是又敬又怕,我们的关系始终是很疏离的。在发展心理学里,我由此而形成的依恋类型(attachment type),叫回避型(insecure-avoidant),这种孩子,依恋对象(attachment figure)在的时候不会很亲近,不在的时候也不会很不安,他会自己去探索世界(而不像安全型那种,把父母作为安全的港湾去探索世界),但是在这个世上,他除了信任自己,很少去信任他人。成年以后,这种依恋类型也会体现在亲密关系里面。依恋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只要遇到安全型,回避型和抗拒型(insecure-resistant)也能在对方主导的健康亲密关系里被改变。只是我后来的感情经历,也并不是特别好。第一次喜欢姑娘是六年级,收到她的信,信上说,“在我看来,你是一个又丑、又矮、性格又差、成绩又不好(我只是年级第二刚好排她后面而已)的男生。”第一次恋爱是初三,我被对方拿来当挡箭牌,用完就甩。第一次感觉两情相悦是和嬴莹,可惜在我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她找了个借口,匆匆地离开了我。我喜欢一个人,最久也有六七年,不过一直都是单恋。这些其实我在书里都有写到,只是我没有去渲染,你也大概以为我并不在意。有一个朋友写完书评给我之后说,我怕你出完这本书,要有一段不太好过的日子了。你把自己的心袒露在世人面前,随便谁都可以上去吐几口唾沫,你的心得多硬,才能忍受得了这样的糟蹋。他说得没错。但这种不好过,和那些完全不认识我的人、恨我入骨的人对我的贬低无关,和那些与我初生交情的人对我的态度,倒是有几分关系。他们不会骂我“渣男”,只是常常爽快地,或者试探性地问我一句,“你是爱无能吧?”我是爱无能吗?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或许是的,既然我没有和父母培养出依恋,我应该也很难和别的人产生依恋。从我的感情经历来看,应该说我没有真正地经历过“爱情”,那些美好的时光,不是转瞬即逝,就是我想象出来的。并非说我未曾从“爱情”中获得愉悦、激动与温暖,但是那些愉悦常常是单方面的,我自己一个人窃喜,却不知道对方是否也这样;我的激动写在脸上,甚至会公诸于世,收获的经常只有嘲笑,但我不以为意;我感受到的温暖,不在和她相处的点点滴滴,而在很多年以后的某个瞬间,忽然想起和她经历的一些细节,心里就像凿开了一个温泉。用我那个信基督的朋友的话说,这些都是“唯我论(solipsism)”的,我的自我如此坚硬,不向任何“他者”敞开,我笔下的“爱情”,只是我利用各种“给予”所编排的独角戏。是的,这就是我。我没有感受过来自别人的爱,我从对爱情的幻想和对这种幻想的回忆中得到慰籍,因为这只需要想象力,不需要别人的垂青。我的“自私”、“薄情”、独来独往,全都与此相关。年轻时喜欢看《东邪西毒》,以为欧阳锋和黄药师是两个人,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个人,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是孤儿,所以自小就懂得保护自己”,知道“如果不想被人拒绝,就得先拒绝别人”(欧阳锋语),可是,“很想知道被人喜欢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因此伤害了许多人”(黄药师语)。你跑去跟他(们)说,你不能这样,你得学会去敞开自己,去爱人。甚至说,没有爱,你迟早会精神崩溃。这是一种一厢情愿。这不是他们的路。不管是回到白驼山成为一方霸主,还是隐居东海桃花岛,他们都能绝处逢生,不需要爱的拯救。多年以前,我想拥有爱情,因为我觉得变得卓越是很困难的,但是即使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可能拥有爱情,而一旦拥有爱情,一个人就不再平庸。现在我发现,拥有爱情,比变得卓越要更困难。不过我也发现,爱情不是人生的一切,爱情也不是唯一的内在价值。重要的不是我最终能不能拥有爱情,而是即使我这辈子没能拥有爱情,我还能不能过一个“美好的人生”,至少,亚里士多德没有说过爱情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我那位信基督的朋友说,你这不是在解决问题,你是在逃避问题。怎么样才不算逃避问题?她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圣经,说,信神,爱人。我说,你这也不是在解决问题,你这是在开外挂。基督教的那种爱,看似包治百病,但在我们这些非信徒看来,只是在理念中消解了问题,万一上帝的爱并不能治愈你的创伤呢?上帝的爱能治愈一切创伤,为什么江绪林老师还要自杀?你们肯定归咎于他不够虔信,但谁都保证一个基督徒一定虔信呢?在我看来,如果爱是一个问题,信基督并不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有另一些基督教的朋友,认为自由主义者中间所存在的虚无主义倾向,只能通过皈依基督教来消除。我丝毫不怀疑基督徒里受到虚无主义困扰的,一定远比无神论者要少。但要是我们只有信基督教这个选项,那由此建立起来的社会,一定是个不够宽容,不够“自由主义”的社会,我们的良心自由,将局限于在各种基督教派里进行选择的自由。在许多基督徒看来,这样一种自由已经足够,但是,这却不是中国自由主义者想要为之奋斗的自由。基督教除了为某些自由主义者提供“心力”支持,也必须意识到,他们要“宽容”像我这样的“爱无能者” 。无法爱一个人的,未必不能热爱正义。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只是个不可知论者,我不知道有没有神。不过我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朋友会信神,尤其是当我从“心力”这个角度切入的时候,就更能体会他们的“选择”。在我看来,爱情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问题,和自由主义者的“心力”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相。我那个信基督的朋友,用一个很巧妙的答案来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一个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依然可以从爱之中汲取力量来养护自己的“心力”,只要他有健全的依恋关系;一个绝情弃爱的无神论者,比如佛教徒,也可以通过独特的修行法门来维持“心力”的再生产。我缺爱,没有试过从爱里面获得任何力量,也没有做过任何宗教修行,我只想看看,通过“人间”的方式,通过对自身生命力的培育(有点像孟子说的,“养浩然正气”),能不能积累足够的“心力”,去面对自由之路的艰难坎坷。在很多方面来看,我不是活得挺好的吗?这辈子,我大概不会有“有情饮水饱”的那一天,我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法做到去无私地爱一个人,也许我还经历不到真正的爱情,不过我想,等到我把那么多不应该有的期待从“爱”的肩膀上卸下,或者某一天,运气会把我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在这之前,我不想听到,“你要努力学会去爱”这样的话。
  •     我喜欢男作者,因为他们的思想比较多元,或深刻或深度或温暖,总会给读者许多收获。《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的作者是位男博士吗?哲学博士的文字读了真过瘾啊,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讲哲学,他的哲学思维始终存在。就是那样一种感觉,他在面对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往事,那个“自己”就是他的哲学问题。他一路回首自己的青春世界里,那些路过他身边的花儿,那些跟他擦出过情感火花的姑娘们,那些被他一一错过,被他辜负过的人。他用这样的文字来反思。然而青春呼啸而过,我们辜负过不少人。当时可以茫然,回头再看的时候,会触及什么呢?《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讲述着陈纯自大学以来一路遇到的女孩,有些花,注定会一辈子开在他心中的。其实读书的时候,挺好奇陈纯是怎样一个优秀的男人。一个那么自我的人,那么随意随心的走着自己的路,关于情感,总是干净利落的处理,没有太过强求缘份。他是博士,是大学老师,文化素养极高,他的生活及情怀,是跟很多普通人不一样的。要想读懂他的文字,其实应该去多了解他本人的背景,一个优质男,有着优质的生活和享受,对待生活和情感,有着狂放不羁和丝丝入扣的多元化感受。其实有时候会怀疑那些晒恩爱的人们,到底有多爱呢?陈博士似乎也愿意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当初爱了,走下去了,那么现在,还会有多爱呢?他心中开过的那些花,那些沧海,那些云朵儿,当再次遇到的时候,他的心在动。可是,错过的,终将是永远的失去了。就算不失去,他真的会感到弥足珍贵吗?人们都有回不去的初恋。大多人不后悔。大约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怀。如果真的被现实束缚,被婚姻捆住,那些美好情节,真的可以永远美好下去吗?从这一点上,我支持陈纯继续放荡不羁,不要轻易泊在某一个女人身旁,这样会看到更多的理性夹杂着感性的故事,他会继续擦出属于他的情感火花,不会淡下去。我曾经爱过的她,现在还好吗?如果我们没有分开,估计我不会如此怀念过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意犹未尽啊,快点出第二本。
  •     就当八卦看吧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卿
  •     看了一篇就看不下去了,果然是我功力不够
  •     好看!
  •     人挺好,感情也真,有些文章也不错,书没弄好,太浮皮潦草了。
  •     有些地方很有意思,我最喜欢《圆圆》。
  •     纯叔的一本文集,收到之后断断续续看到现在。从承诺无能者到施派的逼格,喜爱之余很多时候亦很感谢能遇到纯叔的文字。
  •     除了纸张,我喜欢这本书。我虽然觉得爱一个人的理由是说不出来的,但爱情本身还是有可以分析的地方,作者的叙述显然可以接受
  •     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之前是看过的,整本书看完,纯叔在我心中的印象变得鲜活起来,仿佛很熟识。因为我在读一些情节描写时习惯于自动脑补出场景,尤其是这般书的作者或者说男猪脚是见过的人。所以,整本书就好像在眼前回放了纯叔从小学时代开始的各种爱与被爱、纠缠与摆脱纠缠,当然,还有在爱情中的思考,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很多思考也是我曾经、现在有过的,自己的思维混乱,文笔也不好,很难成字,所以这本书读来还是很畅快的。总结,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感情回忆录哦~
  •     还行吧,情感类读物
  •     好朋友的书,多支持
  •     第一次看朋友写的书,很奇妙的感觉,尤其是我和他私交很不错。了解了很多他之前的故事,那时的他已经和我后来认识的不太一样了,原来他也曾被人如此伤害了。无论怎么样,他都是一个温柔的好人。
  •     相比爱过的姑娘,纯叔和直男们的基情更精彩:“舒迟对形而上学执着,却又不肯从事学术,这让我感到惋惜…我时常见他想发作又转而内省,心里替他难受,换了我,一定变着法子回敬这个世界。”哈哈哈哈把这段话念给舒迟听,他温柔地贱笑着说:傻逼。
  •     作者几段感情经历里唯有圆圆这部分着墨最多却未明示结局的,相比其他就这段是恋爱技巧最为不发挥的,窃以为是自己真真正正深陷其中的原委吧。感情经历丰富的人势必会辜负很多人,惟独自己被自己辜负时体会最为深刻却未必说的透彻。敢于剖析自己直白与世人,哲学部分我不甚了解,但故事都是好故事,观点大多都认同。
  •     她有天分,可是我有爱啊。爱情是可以让我和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跻身同一个集合的力量:我越是为情所困,为爱而受伤,我在这个集合里的位置越接近核心。
  •     以前的读后感忘记写豆瓣:字数限制,只能写这么多。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博士的勇敢,敢于把自己这么多“渣渣”的情史写下来公布于世,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真名,不知道她们看了什么反应。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虚构,我对真实的东西是没有抵抗力的。 看着书的时候,我觉得博士应该是一个有精神洁癖的人,外貌协会的人应该都是有精神洁癖的,我也是外貌协会的,这是病,治不好。 还是那句话,美好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博士的书里有很多很有哲学高度的句子,或优美,或忧伤,或暗淡,或明亮。 不得不承认,博士也是被别人辜负过的。 不知道博士这个不婚主义者能坚持多久,我还是邪恶的希望这成为一个潮流,而不是异类。 推荐这本书给喜欢看故事的人,不会失望的。
  •     心灵深处
  •     在豆瓣伍迪艾伦电影的页面认识的陈纯,真的很喜欢他的文章。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的他,哲学唐璜也会扭捏造作,做一些浮夸的事情,看来有些东西真的是看天赋的。
  •     它 就是…在狭隘的我上 击出一条缝
  •     真正喜欢一个人,上不上她是一个次要问题
  •     好吧 和陈纯认识纯属巧合 当时陈纯是从网学术网红 然而我并不晓得。认识几年了 最近陈哥哥出了一本书 叫《那些被我们辜负的人》 里面有许多他的故事 也有许多妹子
  •     小伙伴来我家,她想看非诚勿扰,我问为什么,她说,不用动脑子。嗯,这就是我看这本书的感觉。
  •     在我看来,爱情依旧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
  •     真的看出了内伤,我要躺几天恢复。本能地不相信他有那么多前女友,再一想我这种毫无技巧又好骗的有什么资格质疑,再说了本质同为“人渣”...咳。以后还是继续默默看他的微信号吧,这本书体现不出水平。
  •     烦请one热门作者豆瓣热门作者,不要轻易出书。
  •     谁没有辜负或者被辜负过呢,让我想起了初恋和家人!
  •     一本很好的书哟!就像书的封面所说:用自身爱情经历结合哲学观点深度剖析爱情的“失败”与“成功”以及生命中的那些爱与恨。
  •     无语。看到中山大学博士的title对书有很多期待,看的时候只觉得「有完没完」。尤其是圆圆那篇,我的妈。
  •     前两篇算是不错的文章,圆圆那篇是个好故事。
  •     从男性视角来剖析感情的书真的还蛮少见的,姑娘们可以体会下跟你过招的男性思维是怎样的。
  •     纯叔赠书。某程度上我是很认同纯叔的“爱情运气论”,说到底爱情事件就是历史事件,而某些事件会成为地标,塑造了我们将来对关系的理解,决定了你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恋爱高手”。
  •     他微信公众号的一些文章,写的比书要好
  •     不能找文艺青年哈哈~
  •     用哲理包裝的成見還是成見。心術不正,濫用哲學,難成大器。
  •     哲学系博士写爱情故事看起来有些有趣,用有规律的理论来讲完全无章可循的爱情故事,前四章略提不起劲,感觉直男癌很重,后面终于逐渐有些人情味,觉得不错的重要原因是,文风竟然跟我大学喜欢的一位学长颇相似,说不出的怪力搞笑又莫名其妙就把鸡汤灌给了你。
  •     多年以前恋过一人,作者与他同行,虽然两人见面,也许会掐起来。爱过人,也被人爱过,最终并无圆满。也许我是渣女,又或者对方是渣男,再或者谁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无论如何,在相爱的时候,真诚过。而今,告别之后,永垂不朽。
  •     纯叔啊,学界风流才子
  •     读不下去,作者像渣男。
  •     同系才子哈
  •     忆青春
  •     看到一半,已经知道我不会喜欢这种“才子”。看完,广州知识男青年的《晃晃悠悠》
  •     冷峻疏离,心怀荆棘
  •     读过这本书后,感悟非常深刻。
  •     男神的EX多到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     对于文学方面有过了解的,周围女生多的可以选来读,工科类的还是无视吧,我就是个例子
  •     我還是喜歡看你寫的政治哲學文章
  •     很久都没有一本书能看得我这么恶心了,随便翻翻都觉得难受,ew!
  •     额 两三个小时看完了 能说我有点接受不了这样的文字么 感觉作者稍微有些戾气
  •     我想我也会爱上圆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