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曾国藩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06068291
作者:(美) 黑尔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以太平天国起义的轨迹和曾国藩的人生走向为主线。两条主线交错展开又紧密联系,不仅详细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兴起、发展、衰落与失败,而且刻画了曾国藩大智大勇、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作者把曾国藩这个清末历史名人有机地融入了近代史众多历史事件中,因此,本书的重大意义,不仅以一种崭新的、颠覆性的观点将曾国藩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将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史重新演绎出来。

书籍目录

导言 远东的华盛顿
第一章 清政府
第二章 拜上帝会
第三章 被抹杀的领导者
第四章 从广西到北方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宗教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情况
第七章 曾国藩出山及新军的组建
第八章 湘军出征
第九章 太平天国内讧与清廷的失望
第十章 进军安徽
第十一章 攻克安庆及战争的重组
第十二章 外国人与太平军
第十三章 金陵争夺战及太平军的崩溃
第十四章 两江总督任上与剿捻
第十五章 直隶总督任上和曾国藩的晚年 
第十六章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
结 语

内容概要

黑尔,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经在中国居住和学习长达二十年之久。1926年,他在长沙雅礼学院担任历史学教授和导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曾国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原以为,把东方的“某某”比作西方的“某某”,比如把郑和称为“东方哥伦布”、李宗吾称为“东方马基雅维利”,把上海、武汉称作“东方巴黎”“东方芝加哥”,这些是中国特有的懒蛋与肤浅行为,是对民族文化不够自信的表现。哪知道读黑尔这本《曾国藩》,开篇就有一个雷人的结论:曾国藩是东方华盛顿。诚然,二者在道德、事功方面确实都登峰造极,但二者作为不同文化的产物,其道德事功与其他任何方面似乎都不具备可比性。这件事说明,黑尔在中国待了不少年,中国人的陋习他也学了不少。这件事更说明,跨文化沟通虽然是一件极其有意义且势在必行的事情,但更真是一件及其艰难的事情且稍有不慎就会闹笑话的事情。东方有过华盛顿吗?或者说,东方有产生华盛顿的文化条件吗?答案显然是没有,一如西方不可能产生曾国藩。或许有人说,华盛顿没有做终身总统,跟曾国藩收拾洪杨后自解兵权,似乎有些许相似的地方?非也,如果抽象到不恋权,也很难讲得通,遑论神似了。华盛顿放弃一直连任,其文化思维是西方的民主自由,是对专制的憎恨与厌恶。而曾国藩自解兵权,文化思维是道家的明哲保身、功成身退,是对专制的惧怕与维护。如果从对待专制的态度看,这二者又哪有半点相似之处?所以,从放权的行为所体现的道德看,华盛顿是纯西方而又为美国道德精神做了新的拓展。曾国藩所体现的道德高峰,则是将人臣文化发扬到了极致。此外,从事功看,二者也不同。华盛顿是领导美国人民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创造了美国,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而曾国藩,只是勘灭反叛,延续了一个旧的王朝寿命。从事功看,二者的历史作用也是不同的,华盛顿开启了一种更加优秀的文化,而曾国藩只是保护传统文化不被一种变态文化破坏而已。所以说,二者的伟大,没有可比性。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篇首的这一论断而否认黑尔这本书的价值。从总体看,这本书在对西方介绍曾国藩的历史功绩与太平天国研究方面都堪称佳作。正如作者所言,在西方,大家都认为平定太平天国是戈登洋枪队的功劳,戈登居然比曾国藩在西方有名的多。因此,作者在本书中一面详细刻画太平天国运动,展现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为读者细致刻画了曾国藩所处的恶劣环境。而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作者与中国的研究者所见略同,认为曾国藩的道德魅力凝聚了人心,其坚忍不拔与文化信仰最终守卫了一个王朝与传统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也可以说明,华盛顿与曾国藩不具备可对比性,如果华盛顿处在太平天国,未必能有曾国藩的事功,反之亦然。所以说,东方木有华盛顿,西方木有曾国藩,文化差异而已。
  •     最喜欢-家书:修身篇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沅弟左右:厚庵到皖,坚辞督办一席,渠之赴江西与否,余不能代为主持。至于奏折;则必须渠亲自陈奏,余断不能代辞①。厚帅现拟在此办折,拜疏后仍回金陵水营;春霆昌歧闻亦日内可到、春霆回籍之事,却不能不代为奏恳也;弟病今日少愈否?肝病余所深知,腹疼则不知何证?屡观《郎山脉案》,以扶脾为主,不求速效,余深以为然。然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为主,非药物所能为力。今日偶过裱画店,见弟所写对联,光彩焕发,精力似甚完足;若能认真调养,不过焦灼,必可渐渐复无。(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翻译如下:沅弟左右:厚庵到安徽,坚决要辞督办这个位子,他去不去江西,我不能代他主持。至于具折,那要他亲自陈奏,我决不能代他辞职,厚帅现在准备在这里办折,拜疏旨仍旧回金陵水营。春霆、昌歧听说日内可到。春霆回家的事,却不能不代他恳请。弟弟的病现在好些吗?肝病我很了解,腹痛不知道是什么病?多次看《朗山脉案》,说要以扶脾为主,不要求速效,我很赞同此说。然而,心和肝的病,以自养自医为主,不是药力可以挽口。今天偶尔从棱副店经过,看见弟弟所写对联,光彩焕发,精力好像很充沛。如果能认真调养,不过于焦急,一定可以慢慢复元,(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曾国藩,作为一种曾国藩研究的补充性资料,值得细读,但是我本人还是喜欢他的家书,体现一个政治家的小家大家的真实情怀。
  •     “曾剃头”——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通过收音机。当年,电视还没有颜色,随身听还没有风行,跟别提现在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CD播放器了。然而,午后放学,匆匆回家,快快吃饭,焦急等待,静静倾听,如醉如痴,上述一连串的行为都只有一个归宿——长篇评书连播。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通过单田芳的《太平天国》让我知道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曾国藩、李鸿章、洋枪队……对于少不更事,懵懵懂懂的我,留下不过是一些“清政府可恨,曾国藩可憎,太平天国可惜”之类的朦胧感觉。但对于“清政府是如何控制人民”“曾国藩如何领兵”“天平天国是不是真的太平”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毫不知情。正因为如此,以致于,后来读《官场现形记》被里面的的道台、制台之类的官职弄懵了,最后不得不放弃;读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关于天平天国的内容,也是不明就里;至于曾国藩,自然也只停留在贴标签的阶段——虽然“剃头”的色彩逐渐变得淡了。幸而,眼前的这本美国人黑尔所写的这本书,却能够起到厘清上述由来已久的模糊与含混。在这本书中,主角虽然是曾国藩,但作者却是以当时清政府的军政状况入手,进而引出天平天国运动,然后引出的曾国藩。这样从时间变化的角度引出曾国藩的登台,无疑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写法。而且这种写法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作为铺垫,无疑让人更加信服。在对清政府的介绍方面,作者从书面材料和实际情况两方面分析当时。在简要的第一章中,就涉及了清政府当时的军队人数、部署状况、文官编制、政权牵制等很多情况——信息量之大,不由得不让人钦佩。作者认为清政府在控制来自于集团内部的反叛活动是十分成功的。因为这种军政制度无疑“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然而同时指出这种制度“只能在太平盛世的环境下正常运转”,而“一到战争时期它就瘫痪了”。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时,作者通过翔实的材料和精细的分析,介绍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兴起拜上帝会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在分析太平天国内部派系变化和互相争权倾轧方面,作者提出了很多的有根据的推测,尤其难得的是作者在分析双方战局变幻时,一一指出了当时可以左右战争局面的转捩点,从而显示出作者对这场战争状况的稔熟。除此之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天平天国的军政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外国人对天平天国运动从观望试探到失望镇压的过程。这无疑对我们全面了解天平天国的实际情况是大有助益的。对于本书的主角曾国藩,作者无疑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在作者的眼中,曾国藩是可以和华盛顿媲美的英雄,因为“他靠着自己对理学和良心的执著最求,以自己个人的努力,通过运筹帷幄的指挥和以弱胜强的战斗,避免了中国的分裂和陷入更深的灾难。”对于那些批评曾国藩阻碍了历史发展的声音,作者也有自己的看法:一是不能用后出的认识评价前人的行为,二是当时如果没有曾国藩的力挽狂澜,那么“清王朝极可能在内战中分裂成许多碎片而被外国人瓜分”——在这里我们虽然可以说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基于当时的国际状况,不得不说作者假设还是有其客观性的。更何况,太平天国当时所采取的极端宗教化政策,是否能真的引导当日的中华走出帝制呢?这个问题恐怕是不需要回答的。在详述了曾国藩的战争功绩之后,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第十六章)中,盛赞了作为儒者的曾国藩在修养、品德、持家、教子等方面的勤勉和持重,尤其介绍了曾国藩对待外国势力的态度。曾国藩在写给李鸿章的一封关于外交政策的信中,谈到了“先疏后亲,务求我之兵力足以自立”的做法。作者认为曾国藩会“坚决反对”“那种通过短期欺骗获得短期利益的做法”,因为“这种鼠目寸光的行为必然会破坏中国的大业”,这样的评价无疑是作者对李鸿章后来兴建的“北洋水师”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最后值得一提的这本年书的结语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从客观的角度用简要的笔墨勾勒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演变历程和曾国藩在各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曾国藩予以了肯定。单从综述文章的角度讲,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作为博士论文对太平天国的介绍很严谨,角度也较为全面。但是出版社把这本书仅仅冠以曾国藩的名字,显然是标题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