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水师提督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15702537
作者:杨肇林
页数:249页

后记

因为工作关系,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近代、当代海军将领的航迹。    1974年1月,中国人民海军赶走了窃据珊瑚等岛的南越军队,还俘获了南越军队的一名美国顾问。完全收复了西沙群岛。战后不久,我来到琛航岛,肃立在收复西沙群岛牺牲的18位烈士墓前,想起宣统元年(1909),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老旧的“伏波”号、“琛航”号军舰巡视西沙群岛,升旗鸣炮,昭告天下,重申中国主权。他以“琛航”舰命名这个海岛,沿用至今。    我开始追寻李准的航迹。先是在广州苦苦搜寻,没有收获。随后在报刊故纸堆中,寻找到1933年天津《国闻周报》刊载的《李准巡海记》。又经多方寻找,在上海一个弄堂的石库门屋子里,找到了李准的女儿李如璧女士。她是一个教师,热情地给我看了一个拍纸簿。很老的一种,每页是不同的彩色,保存得很好。那上面有李准写的“渊徵岳秀,虎啸龙吟”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还有张大千的一幅山水素描。是他来李家作客时随手画的。李如璧更拿出一本李准自编的《任庵年谱》,墨笔行草,十分可贵。当时还没有复印机之类的工具,便商请她允许我借出摘抄,郑重保证完璧奉还。她面有难色,我完全能够理解。她又告诉我,“文化大革命”前,他们曾经将另一份《任庵年谱》和其他文字资料捐赠给《人民日报》社。回到北京后,我几次去《人民日报》社借阅那些资料。可惜,报社的工作人员仔细查找,遍觅不得。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国家第一档案馆。当我提到李准时,年轻的馆员说,没有他的相关资料,而且,没有听说过这个历史人物。正当我感到极度失望的时候,一位年长的馆员闻声而出,问道:“海军同志,你要寻找的李准,是不是曾经遭到革命党人暗杀的李准?”    这真是绝处逢生,我连忙说:“是,就是这个李准,清朝末年的水师提督。”    年长的同志从库房里拿出一本手抄的《任庵年谱》,向我说:“据我所知,李准生前曾经多次修订他的自编年谱。这一本,可能是他最后的修订本,是信本。”    于是,我连续三个月每天去国家第一档案馆,仔细研究、摘抄《任庵年谱》。而后,循此线索,广泛收集所能够接触到的有关资料。    李准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在他出生前的3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终其一生,他处于内忧外患,纷纷扰扰之中。伴着炮火硝烟而来的西风东渐,逐渐吹醒了沉睡的中国人。他和当时的许多青年人一样,在几千年的积淀上寻求突破。在思想上、行动上充满矛盾,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人物。    如何看待李准?毛泽东1954年在第一届国防委员会上的一段讲话说: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在人民拥护的基础上,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但后来腐化了。第二代是黄埔军。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队。黄埔军也曾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北伐时势如破竹,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脱离人民。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三代。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红军。这三代,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军队的三个阶段。中国要搞一部军事史,把这三个时代的进步写一下就好。毛泽东强调说: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是不对的。毛泽东的话对于研究、判断李准极具启迪意义。    我从少年、青年、壮年到暮年,在海军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有幸作万里海疆行,无数次在李准活动过的海区珠江口、北部湾、南澳岛、西沙群岛徜徉。那里的海,那里的人,那里的故事,那里的风情,点点滴滴,长期积累于胸,使体验、重现李准生活环境有了可循的依据。    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我们的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特别是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撰写的文章,使我从中受益,得以还原或接近那个时代的面貌,进一步追寻和了解李准的思想脉络。写作过程中的参考书目,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不胜枚举。没有这些,是不可能进行写作的。我感谢前人所作的贡献。    这本传记的写作,最早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写出部分草稿,因工作忙而搁置起来。1990年我离职休养,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开始着手写作中国近代、当代海军人物传记系列。    2010年年底,东莞文学艺术院组织签约创作活动,激发了我立即动笔写李准的冲动。李准作为广东最后一位水师提督的许多重要活动,与虎门,与东莞相关;而东莞对我来说,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有旧时代的苦难记忆,又有见证新时期辉煌创业的惊喜。20世纪50年代,我在虎门娘鞋岛帮助战士学文化,当时叫“向文化大进军”,实际只是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岛上的渔民也参加学习。他们向我讲了过去不识字、不会计算的痛苦,不约而同地向我说:“有了文化,就好在外面‘捞世界’呀!”他们在外打工、做小生意,不说是“讨生活”,而说是“捞世界”。这使我震撼。这种语言,这种心境,只有在东莞,在广东沿海,得风气之先的人们才会有。当我看到东莞文学艺术院的宗旨“立足东莞,面向全国”,我立刻想到“捞世界”这句话。我以为这二者之间有一种类似的联系,而又有新的超越气魄。    我还想到,当下电视、网络、手机普及,“段子”流行。假定一个人把他创作的“段子”发给10个朋友,他们又把它传给各自的lO个朋友,这样成几何级数增长,当传到第7批的10个人时,已经是100万了。这是文学无法比拟的。但是,文学仍然存在。人们既需要日新月异的信息,也需要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历史的认知、生活的感悟和阅读的愉悦。很幸运,东莞的同志肯定《最后的水师提督》的选题,著名评论家雷达给予了热情鼓励,海潮出版社积极支持出版。从我自己的经验看,这种有组织的支持格外珍贵,我深为感谢。    我以为从人物命运切入以人述史,在广阔背景观照中以史论人,揭示人生际遇与国家民族命运血肉关联,个人秘史的蕴藉得以升华,折射出历史本真,是应当努力追求的。由于知识素养、写作水平的限制,书稿中错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最后的水师提督》中毛泽东1954年在第一届国防委员会上的一段讲话说: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在人民拥护的基础上,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但后来腐化了。第二代是黄埔军。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队。黄埔军也曾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北伐时势如破竹,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脱离人民。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三代。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红军。这三代,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军队的三个阶段。中国要搞一部军事史,把这三个时代的进步写一下就好。毛泽东强调说: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是不对的。毛泽东的话对于研究、判断李准极具启迪意义。一起来翻阅《最后的水师提督》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放舟东下 第二章上海滩 第三章浮海八闽 第四章东江之畔 第五章京城之殇 第六章南澳哀吟 第七章无顶的石牌坊 第八章另辟蹊径 第九章初展才干 第十章兴办防营 第十一章共体时艰 第十二章趁势而起 第十三章难脱虎口 第十四章前朝后朝,何其相似 第十五章颐和园陛见 第十六章水师提督的担当 第十七章祸生意外 第十八章过河卒子 第十九章徜徉山海间 第二十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二十一章把英国军舰赶出西江 第二十二章虎门吟唱 第二十三章“二辰丸”之痛 第二十四章东沙示警 第二十五章渊徵岳秀,虎啸龙吟 第二十六章升旗鸣炮,昭告天下 第二十七章何去何从 第二十八章拳拳爱国心 后记

编辑推荐

《最后的水师提督》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49年9月入伍,1988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长期从事军事文艺创作组织工作,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著有《碧海长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百战将星·苏振华》、《百战将星·顿星云》、《海军世家林遵》、《从高山到大海》以及散文或小说集《珊瑚海》、《举桨起航》、《封存的航海日志》、《海天群星》、《发现青年》(合作)等。多次获海军优秀文艺创作奖,《南海不能忘却》获2011年全军文学征文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林星裕笑道:“有道是‘要得俏,一身皂’嘛!” 李准点头称是,又问道:“我有一事不明,要向你讨教。” 林星裕说:“不敢,你说。” 李准说:“你看这满街都是妇女挑担负篓,贩卖做活;你再看这满楼坐的都是男子汉,跷起二郎腿吃早茶,岂不是‘牝鸡司晨’?你生长在本地,是历来如此,还是本朝才有?” 林星裕哈哈笑了,打趣说:“县太爷的大公子,你莫见笑,府上四川地界,都是男人下田做活,女人围着锅台转,广东是女人下田,男人吃茶。这就叫广东与内地迥异。”林星裕话锋一转,说道:“不过,那‘牝鸡司晨’的话可不是随便说得的,小心犯忌呀。” 李准会意,如今朝野上下,都对慈禧垂帘听政,啧有烦言,两人相视一笑。 林星裕顺手把茶壶盖拿起侧放在茶壶口上,跑堂的立刻过来重新续水,又一个跑堂的手托着各色点心,请客人点要。 小小圆碟里,一枚翡翠虾包,皮薄如纸,透着绿馅红虾,晶莹透自;又一个圆碟里,一枚珍珠烧麦,张嘴露出红红的糯米,甜香扑鼻;又一个圆碟里,两只鸡脚,人称凤爪,身价倍增;又一个圆碟里,一条蚝蒸粉,白里透着金黄。各式各样小点,叫人目不暇接,无不诱人馋涎欲滴,直吞唾液。 李准第一次应邀出来吃早茶,处处感到新鲜,林星裕也殷勤款待,他也就恭敬不如遵命,一边说着受之有愧,一边放开肚皮大快朵颐,连声称赞说:“吃在广东,果然名不虚传。” 林星裕说:“这不过是早茶,人们不当正经宴席的。龙虎斗,鸡鲍翅,活吃猴脑,那才真正是广东饮食文化哩。” 李准自我解嘲说:“俗话说:‘少不入广,老不入川’,是说少不更事,经不起广东的诱惑;老经历练,不能再学四川的世故。可是,我偏偏少年来广,将来还不知怎么样呢?” 林星裕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怕的。” 林家是东莞世族,林星裕是殷实之家子弟,比李准大两岁,人很洒脱,没多少酸腐和铜臭气,又是本县的万事通,既知经史子书,又对俚俗民风,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李准觉得他就像是一本无字书,与他来往,知道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 忽听得街市上吹吹打打,笙箫笛管,锣鼓镲镲,八音齐鸣,乐声并举,抬眼看去,一路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引起轰动。 林星裕领着李准下得楼来,站在街旁看热闹。


 最后的水师提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就知道了这么个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