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书评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2
ISBN:9787535710598
作者:史蒂芬·霍金
页数:166页

宇宙有没有尽头…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请原谅我用这么一个调侃的标题。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本枯燥的书,无论是相对论,量子力学还是超弦理论,这些理论科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都不能够使普通人保持旺盛的兴趣。我在这里想写下的读后感——或者说是读书笔记,完全没必要再故作高深的摆出一副学术架势,这样只会让大多数人离理论科学越来越远,这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理论物理学家想要普及科普知识,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力越高,想要通俗易懂的展示思维过程就越难,这之间有好几个量级差的问题。这就好比绝世武林高手,如果要从扎马步开始带一个徒弟,他准会崩溃。斯蒂芬·霍金先生显然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但毕竟起点太高,这本只出现了一个公式(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狭义相对论的精髓所在)的科普读物,仍然被人冠以“晦涩难懂”的标签。这是件很让人失望的事情。再没有什么比所努力做的工作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更让人难过的了。客观来说,其实这本书有不少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其实这些部分比如关于量子力学那部分的解释性内容,并不影响这本书主线情节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将整个部分内容当成一个结论或是一个事实来理解使用。霍金先生其实最主要的,是想向我们展示人类对于理解宇宙这件事上所做的工作,一个理论上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从很久以前的地心说开始,每一次提出一个观点,人们都会试图用一套尽可能精确的理论来支持它。但几乎每一次,这套理论都会存在一定的瑕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瑕疵导致了一些全新的理论产生。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不能解释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问题,这时候相对论跳出来解决了绝大部分经典力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但相对论在宇宙开端的奇点问题上,也有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这时候量子力学又跳出来给相对论一个台阶下。关于时间的问题。霍金先生花了很大的力气想要让我们了解一个不同的时间观念——所谓时间作为一种维度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个人认为是最精彩的部分,他颠覆了传统的时间观念——时间作为一个不可逆的绝对时间的观念,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时间的维度存在,是因为地球的尺度上,他所能产生的效果是很微小的。比如太阳光到地球上需要8分钟时间,假如太阳这一刻熄灭了,我们要在8分钟后才能感受到效果,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落入太阳熄灭事件的时间光锥里。诚如书中所说的,理论物理学在今天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宇宙演化的问题,但关于宇宙是否有开端,宇宙是否有边界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而且虽然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可能是极其微小的情况下理论与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是一种巧合,很可能整个理论系统都是一种谬误,也有可能宇宙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解释的理论——上帝只不过随手创造了宇宙,然后任由之随意发展。这本书看完之后,我想起了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思考过一个宇宙外有什么东西的问题。当时常常痛苦的陷入一种思维上的绝境:如果宇宙就是唯一的存在,那宇宙之外是否空无一物?如果宇宙之外空无一物的话,我们究竟站在什么角度上看待宇宙?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因为彻底的虚无是难以想象的。好在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系列的假设,夸张点说,我有种被救赎的感觉。宇宙之外有什么?——这,是个问题。P.S,这本书的内容其实远不止我写的这些,我没必要在读后感里缩写一本书,这是很傻的行为。如果有兴趣,建议各位拿起书来看看,权当小说看看也不错的。

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书

高一,大概是1996年的样子,在书店无意中看到这本书的续编《时间简史续编》,咬咬牙一狠心用本来就并不多的零用钱买回去看了。后来特意去书店买了《时间简史》来看。我选择读天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

更懂的状态永远在下一次

“读书”有几个不同的状态:1,看懂了在说什么;2,看懂一部分猜一部分——猜没猜对就不管了;3,大脑停滞或走神,眼睛从自己认识的文字上面扫过。 在我读本书的过程中,三个状态都曾经符合。 如果以状态1为标准,只怕这本书得永远留在我“正在读”的条目里。尽管我买它都超过十年了。买这本书时我才刚上高中。当时的动机都忘了,只记得很恶心:可能是为了赢得同学尊敬的一瞥,甚至在女生面前出出风头,反正跟向往科学无关。最终,生活是公平的,当时对我可能有过尊敬一瞥的同学纷纷考上了理想学府,而我高考物理不及格。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就成了我用来怀旧的纪念品。直到今天,当我又一次陷入茫然不知自己人在何处时,我看着它意识到,自己应该尝试去读完它。尽管这使命就像马拉松的终点,遥远而虚幻。于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读它了,这也是我认真地去完成自己的心结之旅——即便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在前文提到的状态3中度过,但对我来说,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有心为芸芸大众传播前沿理论物理学的霍金先生不会喜欢上面的话。也许对他来说,自己的著作只不过是某些先进的外星文明中的学前读物,甚至幼儿幻想。但我这个顶着一颗平庸大脑的凡人还是要对霍金先生——对他在同类当中散发出卓尔不群的思想光芒深深地致敬。也许有一天,物理学的统一理论终将如你所期望地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每一个人掌握。我由衷地祝愿你和我都能看到这一天。另外,我也小小地希望:下次再看这本书时,“读书”的状态能提升一些。

上帝的位置

霍金的时间简史买是买了很多年了,虽是薄薄的一本,不过从未认真看过。此次又翻了出来,算是从头到尾将它看完了。读科学家所写的书,明显与读其他的书不一样,逻辑非常的清楚明晰,决无拖沓罗嗦之处,行文简洁直中肯綮。他们还很关于打比喻,深奥的道理,让他们有浅显的例子形容,一下就让你明白。霍金的此书更是如此。写科普之书最难之处,是书中难免出现大量的公式与概念,这会使没有此方面基础的读者大感头疼,视为畏途。鉴于此,霍金开宗明义地承诺,在书中会尽量少用公式,他做得非常好,读完全书,果然只有爱因斯坦那个最重要而又世人皆知的公式。书中自然会涉及大量的物理学上的概念,但霍金在叙述他们时,借助各种各样的比喻,将这些概念一个个解释得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心里暗叹:原来如此!科学有时真是很简单,只是逻辑的演绎,由A必然推导出B,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逻辑链,你不得不佩服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就如同上帝的安排一样。说到上帝,在霍金的这本《时间简史》里处处可以看到上帝的踪影,霍金似乎也给上帝留足了位置。卡尔·萨根在书的序言中说,这又是一本关于上帝……或许是关于上帝不存在的书。本来,科学应该是与神学离得最远的东西,然而在科学的终极问题上,却又始终无法绕过上帝。面对着浩瀚而又精确运行的宇宙,人除了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外,还能做什么呢?当人类刚走出蒙昧状态时,上帝是第一位的,也是唯一的,他创造了一切,天空、大地、我们,以及宇宙本身,一切皆上帝所造,上帝掌控着一切。人类对于上帝,唯有崇敬与膜拜。随着人类智识的增进,科学的发展,上帝的身影也在慢慢向后消隐,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后只保留在人们的信仰之中,停留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也许这正是上帝的意愿,他创造了世界,也制订了规则,人们遵从就是,何劳上帝事事躬亲?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也仍然给上帝保留着一个位置,他是第一推动者,他是规则制订者,在物理定律不起作用的地方,就是上帝的世界。他让宇宙从奇点中产生,他让世界从无生有。当然,正如卡尔·萨根所说,《时间简史》是一本关于上帝不存在的书,虽然书中上帝无处不在。霍金在此书的最后,将上帝排除在了宇宙之外。他在回答爱因斯坦“在制造宇宙时上帝有多少选择性”时,他认为如果宇宙无边界的假设是正确的,在选择初始条件上上帝就根本没有自由,而只有选择宇宙所服从的定律的自由。霍金在书中探讨了时间与空间,特别是时间的起点与终点的问题,用该书的副题来说,是从大爆炸到黑洞,即大爆炸是时间的起点,那么黑洞里的奇点即是时间的终点。霍金说,只要有起点和终点,那么上帝就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奇点的存在,一切物理定律都失效,上帝有完全的自由去选择发生什么,让宇宙按照他的方式开始。然而,霍金却认为,由于科学的新进展,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即时间与空间形成一个没有奇点,也没有边界的有限空间,那么宇宙就是自足的,并且遵守统一理论的宇宙。在这样的宇宙里,上帝就失去了容身之处。没有选择自由的上帝还是上帝吗?这是霍金发出的疑问。霍金的疑问是建立在大一统理论存在并被发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真有这样一个能够解释宇宙间一切规律的物理定律的存在,霍金认为上帝就无事可干了,因为上帝不可能遵从人发现的物理定律,同时毫无选择地接受这样的宇宙。但从逻辑上来说,所有的规则都是他所制订,他当然也遵循这样的规则。同时,他为我们所安排的宇宙,就是唯一的宇宙,用《时间简史》里的话来说,由于人择原理,我们之所以看到现在这个宇宙的这个样子,是因为如果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去观测到它。即使我们现在发现了大一统的原理,那么这个大一统只是我们宇宙的大一统,而非其他我们所无法观测到的宇宙的大一统。当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时,上帝就已经为我们做出了选择,在其他我们无法感知也无法想像的宇宙里,上帝当然还有大量的选择机会,也没有必要遵循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定律。上帝依然是自由的,也是自洽的,更是无所不能的。科学的发展,其实已经取代了哲学的位置,而现在则企图进一步取代神学的位置。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科学家更像一个哲学家,更像一个神学家,他们所探究的才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哲学本来就是探索宇宙的来源探索人生的终极学问,两千多年来,随着科学的步步进逼,哲学已经退缩到最后的领地:语言。霍金在书中引述了维特根斯坦的话:“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他认为这也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伟大哲学传统的堕落。曾经有个笑话,说门卫是个天生的哲学家,他每天只问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其实这是人生三问题,也是哲学家数千年苦苦求索的终极问题。可惜越到近代,哲学家对于此三问题的探究越来越少,而由科学家取而代之,进行了最后的探索,并最终逼迫答案。因此,科学家也日益取得了上帝一样的地位,并逐渐怀疑上帝的存在。然而,我们知道了上帝所做之事的原理,并了解了他所做之事的细节,我们就能做到上帝所做的一切,就能成为上帝吗?这正是科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浩瀚宇宙,无穷无尽,生死以复,延绵不绝。如果没有上帝的存在,这样的宇宙就太奇怪了,对于人类尤其如此。人类会为一切行为赋予意义,人类也不可能接受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与生活。只要有人类,就会有上帝,因为上帝就是意义,存在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人类生生不息的意义。因此,有人说,即使不存在上帝,人类都会创造出一个上帝来。何况上帝总是在从大爆炸到黑洞,从时间的起点到终点,都始终面含微笑注视着我们呢?

读的最早的科普启蒙书

初中便买了,一直看得似懂非懂。虽然只是很薄的一本书,却断断续续看了2年多,直到初中毕业,还是没全懂…… 虽然后续又出了什么插图版,不过仍然觉得这本是最经典的。一直带到了大学里,最鬼使神差的是,大学毕业的时候,竟把它和一堆辅导资料一块卖了,现在想想,太不可思议了。

翻开这本和我年龄一样大的书

家里这本《时间简史》是95年我的舅舅买的,跟我的年龄一样。十几年后,在有了高中物理和一些别人介绍的理论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说能够全部理解是假的,但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应该是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探求宇宙的规律”以及“宇宙为何要存在,人类为何要存在”。不相信一切的偶然和宿命,这样的探寻精神才是科学的宝贵之处。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科学的概念,了解我们存在的意义和宇宙的规律,而不仅仅将物理囚禁于专业研究者的领域,是霍金在书的最后提到的。他写这本书,将如此没有人情的客观宇宙用风趣亲切的笔调展现出来,就是为了为我们这些非专业的人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因为高考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要求非常低,很多高中老师对这部分内容都浅浅掠过。但这并不能阻隔我们想要探求知识的愿望。感谢霍金,把这样一个神奇的宇宙和天马行空的人类思维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认识的进步和伟大。翻着泛黄的书页,生怕一不小心就揉碎。舅舅读文科,爱书,却笑着说他看不懂。不,其实谁都可以看懂。这是一本需要我们脱离自身存在去感受的书。它把我们从看到现象的惊叹中,领到了质询本质的激情里。我常觉得物理不会有数学那样客观——1是1,2是2,在任何宇宙里都不会改变。物理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的质子有这样的质量,为什么我们的电子带这么多的电荷,我们似乎只是在这些基础上展开想象。但是霍金告诉我,在物理数学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正是揭开宇宙为何这样的终极面纱。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 deep thinking of cosmos.

时间的箭头

最近才读完《时间简史》,懵懂的读完,虽然霍金为了不至于减少销售量,只用了一个物理方程(就是爱因斯坦那个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平方之积),但对于我这种还没有遗忘中学的物理学知识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反而适得其反,繁琐的文字表述远不如方程来的简明和容易理解。确切的说,读它绝不仅仅只想增加一些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知识,而试图对哲学思考提供一些帮助。正如霍金所说,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堕落到像那个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了。说此话并不是要表明我要企图成为那样一个人,至少科学的技术化和数学化离我相去甚远,也只能从《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性著作中窥见科学的发展。所谓“时间简史”,在时间方面给我带来的哲学思考也只有“时间箭头”那一章,霍金指出有三种时间箭头:热力学的、心理的和宇宙的,并且论述了为何这三种时间箭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事件总是朝着无序方向发生(术语说是熵总是在增加的),比如霍金提到的例子,我们总是看到杯子从桌上摔下去并破碎成玻璃片,而不是相反。但如果把人们观察到的这种统计概率作为心理时间的指向是不合历史的,虽然很合逻辑。详见http://opinion.blogbus.com/logs/7709977.html

如是

霍金说的不错:人类总是期待永恒的东西,相对于人类的生老病死,人们也相信宇宙是不会消亡的,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又开始就有毁灭,人们不禁疑问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比较不负责任的回答就是:大爆炸之前是不纯在时间尺度的,^_^

《时间简史》中文版“硬伤”吓人

霍金的《时间简史》中文版“硬伤”吓人 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中文版插图本差错率至少达10/万字   新华社电(记者张建松)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插图本)中文版竟然差错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对照英文版原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本装帧精美、畅销全国的科普图书编校质量竟然如此之差。专家呼吁我国的科普图书质量亟待提高。  一位资深的业内专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将美国纽约矮脚鸡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原著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文版一字一句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如按照国家颁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文版插图本的差错率至少达10/万字,为典型的“不合格品”。其中,许多差错纯属编校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无可争议的“硬伤”。  《时间简史》(插图本)是霍金在《时间简史》(十年增订版)的基础上为便于读者理解而重新出版的一本新书。记者从这位专家提供的一份详细的《勘误表》中看到,这本书从英文封面到英文版权页,从霍金所写的前言到全书的最后一页全都有差错。包括在英文排版时将原出版者名称排错、将原作者名排错、将中国的标准书号排错等。正文内容方面的差错尤其严重,既有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方面的错误,也有自然科学名词、科学家译名等翻译上的前后不统一,还有插图、版面格式上的技术失误,甚至将英文版原著中的句子整句“丢失”。  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在书中屡见不鲜。例如“运动得比光慢”译成“运动的比光慢”,“20世纪”误写成“20本世纪”,“计算机的存贮器”译成“计算机的记忆器”,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掷骰子”译成“上帝不玩弄骰子”,“矮脚鸡出版社”译成“班顿出版社”等。在书后所附的“小辞典”最后一页上,“白矮星”误写成“白矮量”,这个明显的错误早在十年前出版的《时间简史》中文版中就已经出现,经过多次印刷至今没有被发现和更改。  还有一些翻译上的错误如果不是核对原著一般读者很难发现。如“平坦地球”译成“平坦宇宙”,将“成正比”译成“成比例”,“恒星和星系”译成“恒星的星系”,“引力场”译成“引力”等。相对于英文版原著,中文版插图本中一些数字和年代的翻译也有错误,如书中第26页将“3万米”译成“2万米”,第28页将“13米”译成“100米”,第46页将“早在1750年前”译成“公元1750年”等,这些错误对于真正研究《时间简史》的读者无疑是一种误导。   中文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沿袭了英文版原著的250幅精彩插图,印制也十分精良,但书中的图例序号却十分混乱,不时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有些插图中的英文还没有被删除或翻译。至于书中的标点符号也错误甚多,霍金原著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大多数惊叹号,不知何故在中文译本中被悉数删除。来源:《北京青年报》

只为一种追求

从小,还是初1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是明知道看不懂而买的.这还是湖南科技出版社最早的那种版本.不为什么,只为一种渴望,一种追求.后来又买了很多类似的书,我知道我看不懂,但是我相信,相信这是一种信仰我家珍藏的书还包括<黑洞><黑洞与时间弯曲><时间之箭><可怕的对称><水母与蜗牛><皇帝新冠>^^^^^^数不清楚了有志同道合的交流一下吗?

宇宙有没有尽头…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请原谅我用这么一个调侃的标题。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本枯燥的书,无论是相对论,量子力学还是超弦理论,这些理论科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都不能够使普通人保持旺盛的兴趣。我在这里想写下的读后感——或者说是读书笔记,完全没必要再故作高深的摆出一副学术架势,这样只会让大多数人离理论科学越来越远,这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理论物理学家想要普及科普知识,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力越高,想要通俗易懂的展示思维过程就越难,这之间有好几个量级差的问题。这就好比绝世武林高手,如果要从扎马步开始带一个徒弟,他准会崩溃。斯蒂芬·霍金先生显然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但毕竟起点太高,这本只出现了一个公式(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狭义相对论的精髓所在)的科普读物,仍然被人冠以“晦涩难懂”的标签。这是件很让人失望的事情。再没有什么比所努力做的工作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更让人难过的了。       客观来说,其实这本书有不少难以理解的地方。但其实这些部分比如关于量子力学那部分的解释性内容,并不影响这本书主线情节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将整个部分内容当成一个结论或是一个事实来理解使用。       霍金先生其实最主要的,是想向我们展示人类对于理解宇宙这件事上所做的工作,一个理论上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从很久以前的地心说开始,每一次提出一个观点,人们都会试图用一套尽可能精确的理论来支持它。但几乎每一次,这套理论都会存在一定的瑕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瑕疵导致了一些全新的理论产生。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不能解释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问题,这时候相对论跳出来解决了绝大部分经典力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但相对论在宇宙开端的奇点问题上,也有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这时候量子力学又跳出来给相对论一个台阶下。       关于时间的问题。霍金先生花了很大的力气想要让我们了解一个不同的时间观念——所谓时间作为一种维度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个人认为是最精彩的部分,他颠覆了传统的时间观念——时间作为一个不可逆的绝对时间的观念,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时间的维度存在,是因为地球的尺度上,他所能产生的效果是很微小的。比如太阳光到地球上需要8分钟时间,假如太阳这一刻熄灭了,我们要在8分钟后才能感受到效果,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落入太阳熄灭事件的时间光锥里。       诚如书中所说的,理论物理学在今天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宇宙演化的问题,但关于宇宙是否有开端,宇宙是否有边界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而且虽然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可能是极其微小的情况下理论与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是一种巧合,很可能整个理论系统都是一种谬误,也有可能宇宙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解释的理论——上帝只不过随手创造了宇宙,然后任由之随意发展。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想起了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思考过一个宇宙外有什么东西的问题。当时常常痛苦的陷入一种思维上的绝境:如果宇宙就是唯一的存在,那宇宙之外是否空无一物?如果宇宙之外空无一物的话,我们究竟站在什么角度上看待宇宙?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因为彻底的虚无是难以想象的。好在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系列的假设,夸张点说,我有种被救赎的感觉。宇宙之外有什么?——这,是个问题。         P.S,这本书的内容其实远不止我写的这些,我没必要在读后感里缩写一本书,这是很傻的行为。如果有兴趣,建议各位拿起书来看看,权当小说看看也不错的。

很好的启蒙书

我当初看《时间简史》时 霍金好像还没怎么在中国火起来那时候才上初中 正是求知若渴的时候 这一晃 大学都毕业两年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最佳科普读物

那年冬天湖南科技出版社出了一套名为第一推动力的科普丛书,记得在正月里我和一个玩的最好的朋友商量着拿了各自的压岁钱一人买这套丛书中其中两本来看,而我买的其中一本就是《时间简史》,当年一同购买和阅读这套丛书的哥们后来考上了南京的一所航空科技大学,年前给我打来电话说正在读博士又做了助教并结婚了,一时间让我唏嘘不已,不禁想起很多年前两个半大少年在一起讨论时间旅行与宇宙大爆炸此类深奥问题的有趣场景,如今那哥们是真正看了这书如今真的成了科研工作者,而我却连初中物理公式都不再能够背诵的出来了。不管怎么说,虽然我没能成为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但是史蒂芬·霍金教授所著的这本书却真的是深入浅出完全一种只要有点基础物理知识就能看懂的方式讲述了我们所在的这个神秘浩瀚的宇宙最本质和前沿的知识,完全脱离了课堂上那些教授专家的学究气,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并且能对这样的专业话题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史蒂芬·霍金教授除了在理论物理学研究方面获得伟大成就之外的又一伟大成就,要普及科学知识或者就该向他这样。

翻译就是一坨屎

不管译者到底是不是吴忠超,这种翻译水平让人无力吐槽。《时间简史》的内容也没有宣传中所说的那么好,不是很容易理解。

充满智慧的精彩

时间简史绝不是一本难懂的书!霍金不但是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一个精彩的作家.他把时间描述的如此精彩和充满智慧.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只一遍了,它适合放在床边,常常翻阅.物理学的美总是能激起我阅读的快感!

。。。。。

说实话,这本书的评价有点过高了,当我看这本书的的时候里面的内容涉及的有点浅了,每一个问题没有深挖,但是作品本身对于年幼的朋友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尴尬的定位~~


 时间简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