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6-01
ISBN:9787107134982
作者:叶澜
页数:348页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8页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与此相对的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96页

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个社会中的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这些方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教育上的每一个变化都不是由社会某一方面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综合作用也不只是表现在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表现在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与社会之间不存在单线的因果关系。它们是作为整体的社会母系统与作为部分教育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分析、认识教育的性质时绝不能离开对社会总特征的研究。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平衡的,并遵循着一定的取向变化。这是社会与教育在共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第二个规律性联系。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越是进步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大,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也越大。社会对教育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从方向上看,也由更多地为继承、传递、保存过去服务转向更多的为变革现实即未来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虽然与社会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教育又有相对的独立性。造成这种独立性的原因首先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对象--人。此外,教育的发展还有自身的继承性,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并非只是简单、直接的吻合,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转化机制,在发展时间上两者不完全同步,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独特性。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应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采取保护性措施,这对现代社会来说更为重要。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336页

教育的基本特征。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具有永恒性与历史性。第二,从功能的角度看,教育具有工具性。其一是它的多功能性,这种多功能性因其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故具有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因此对教育功能的设计要从整体着眼。其二是它的开发性,它能为社会提供新的创造能量。第三,从教育内部的结构看,教育是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它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动态平衡性等,还具有区别于其他发展系统的特点:首先教育系统内活动主体具有复合性,它是双边活动,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其次,活动过程中的控制是自控与他控的结合,所谓自控是指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活动过程中具有程度不同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教育活动内部各层次、各环节之间也可通过反馈实现自控。他控是指教育活动中的人本身也受其他因素控制。活动过程还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与控制。这两种控制的并存,使最大程度排除他控因素中的消极面和最有效的利用积极面,将他控尽可能的转化为有意识的自控,成为教育活动的结果能否与目的基本相符和的重要条件。最后,从时间的角度看,教育具有长周期性、未来性和滞后性。长周期性与人的成熟过程较长有关,长周期性又决定了教育的未来性。今日的教育必须考虑到明日社会的需要,对个体来说,尽管教育总是要根据人的过去经历和现有水平,但它瞄准的目标总是个体发展的未来。滞后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教育的效果常常不是立竿见影的,尤其在涉及到对人的发展具有基础意义和根本性的问题方面,必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积累过程。另一方面是说,滞后性还表现为教育所产生的效应,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都不是短暂的、一次性的,而是能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百年大计的事业。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295页

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生命阶段的独特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生命阶段的连续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间的联系。只有认识了个体发展的规律与序列,才有可能做出有助于人发展的教育设计。这是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最一般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教育是被规定的。学校教育在于帮助个体形成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由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使个体成为之间发展的主体。这是教育对于发展作用之能动的一面,从这个角度看,教育不是被规定的,相反,教育的水平规定了发展可能达到的自觉水平。学校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在时序上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状态或教育随后于发展或教育超前于发展,完全的同步是不可能的。最近发展区与最佳发展期是教育与发展在时态与内容上的契合点。把握住由这两方面的契合点构成的序列,就能具体的揭示教育与发展的规律性联系。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始终有形成、矫正、弥补三方面的任务。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11页

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人的因素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来说,他们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主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有意识的、有能动性的人。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组成教育的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的地位。他们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即主体活动指向的共同对象。又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因此,应该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在教育活动内部,存在着教与学两种活动,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受教育者是他的认识、塑造的对象,是客体,也是他开展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相反,在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教育者却成了学习者学习所必须的条件和客体之一。因此,在复合主体的内部又呈现出互为主客体和条件的复杂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全面的内部关系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学校教育内容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把这种复杂性成为教育主客体的复合性。教育物质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在教育活动中,但三者都具备的情况下,主体因素是教育活动成效大小的决定因素,因为教育目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活动的控制与调节以及选择和实现,都由教育主体决定。而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符合主客体的内部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矛盾是基本矛盾。教育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这一对矛盾的合理解决。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33页

教育系统的功能:(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教育起着整个社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的作用。(2)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与的两个功能具有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能使这两种功能在正方向上达到协调的教育是最优的教育。

《教育概论》的笔记-第332页

教育功能是具有整体性的,任何一方的残缺都会造成另一方以及整体性的损失。应充分注意教育两大功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两方面的需求,尤其要顾及到在这一层次上容易被忽视的个体发展需求中不同于社会发展的方面。在思想上重视个体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并且在制度上为此做出保证,使社会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和被兼顾到。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对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既有定向的作用,又必须寓于其中。只有做到这两点,教育社会功能才可实现。只有发挥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定向、形成、诱发、矫正、改造等多种功能,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前进方向、使个体特质及其潜在优势在社会提供的可能范围内得到充分的真实发展,教育两大功能才有可能发挥。教育的两大功能的实现最终应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培养人的活动中去。教育培养独立个性。由于教育是一定现实社会中的教育,因此,它的功能发挥状态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支持,对教育活动内在规律独特性的尊重紧密相关。又由于教育是一种以长效和滞效为特点的活动,因而教育相对其他的社会活动来说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了使教育能在最大限度内发挥其功能,一方面应提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对教育功能的要求,不要提出远离现实的过高期望值;另一方面,社会必须为教育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必须通过立法等手段,既保证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又保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得到尊重。


 教育概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