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802563513
作者:茅于轼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的理
性的分析,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与翔实的经济数据,真实反映当
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

书籍目录

开篇 正视社会不公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
——“不讲理”制造了深层矛盾•002
要革命还是要建设
——对公平与效率的历史归纳•006
比尔•盖茨VS慈禧太后
——区分财富和地位的不平等•012
第一章 〖蜗居〗在中国
从故宫到贫民窟
——住房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集中表现•020
公用厕所的无奈
——为什么廉租房应该低标准•022
政府的顺水人情
——保障性住房的是与非•024
谁为你牺牲
——经济适用房的弊端•028
有人不怕贵
——房价高是开发商抬上去的吗•033
“世界上最巨大的浪费”
——被扭曲的房地产市场•035
第二章 穷人为何受穷
以赌博的方式分配财富
——社会贫富差距为何扩大•040
城镇化“拦路虎”
——农民进城的住房问题•043
农民工跳楼与加薪
——劳动力市场正在变化•046
反思斗地主
——农业发展和经济自由•049
绕不过的坎
——恢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051
为贫困者“输血”
——小额贷款的经验和前途•054
第三章 富人如何为富
仇富的社会没有前途
——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062
原罪从何说起
——企业家是改革的功臣•065
穷人无权造反
——慈善不是交易•069
富人的良心哪里去了
——中国慈善事业的障碍与前途•072
一个巴掌拍不响
——反腐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075
温和的剥夺
——什么样的不公平必须容忍•077
第四章 消除贫富分化
“贪污分子最倒霉”
——收入差距的新视角•082
降低税率,减少漏损
——用税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085
不必为社保基金发愁
——社会公平是真问题•088
鲜花里的毒刺
——福利国家的利与弊•092
给政府打分
——以公共治理改善贫富分化•096
第五章 走向社会公正
富平的故事
——如何看待社会不公,怎样获得公平•102
从数学规划到自由主义
——市场制度的基础是人权•105
告别历史悲剧
——人权观念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108
摘去“人权”的面纱
——人权与中国经济•115
想要人权怎么办
——彻底澄清人权问题•126
为什么城管和保安经常打人
——特权社会的文化底蕴•135
宽容是一副良药
——民主精神的实质•137
第六章 反思人民利益
一个孤儿引发的国际纠纷
——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144
揭穿千年谎言
——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政治家的利益•147
政治家的把戏
——再谈人民、国家和政治家的利益•162
人命关天
——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什么•167
“中国奇迹”背后
——新中国成立60年对世界的启示•171
第七章 重申市场理念
市场万岁,价格万岁
——市场制度改变了人类发展轨迹•178
经济学家有什么用
——解析市场的有效性•183
水价上涨并非坏事
——经济学家如何看价格•187
粮食安全靠什么
——无需18亿亩耕地红线•190
市场制度的真面目
——经济学从何处来,向何处去•193
第八章 未来的世界
中国人口隐忧
——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200
寻找“人间天堂”
——从GDP极大化到幸福极大化•205
战争不能消灭战争
——世界和平的逻辑与现实•209
用裁军节约的钱应对气候变暖
——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建议•215
附录 近期作者其他部分文章
如何提高你的经济学水平
颠倒的法律
为什么不应再保护耕地
谈“参考系坐标”
北欧行纪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编辑推荐: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之一,茅于轼对中国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弊病望闻问切,不仅把社会病态的表征和原因分析得十分透彻,还对症下药,提同了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在关系民生的贫富差距、社会公正等方面,呼吁国家反思人民利益,提出了恢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降低税率、加大反腐力度、消除特权阶层等实质性建议。

内容概要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得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并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社会的进步,不是诞生在客厅的意大利真皮沙发上,也不是诞生在烟雾缭绕的咖啡馆中。在我们的周围,不乏为理想而高谈阔论者,为正义而面红耳赤者,更不乏为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者,为鸡毛小事而反目成仇者,而像茅于轼这样把深刻的同情、丰富的学识、明澈的理性应用于复杂社会现实中的知识分子,却是极其稀少的。———《南方周末》

名人推荐

作为中国人,应该庆幸有这样一位导师在坚持不懈地为中国之忧而忧,为我们指明那些本该明了、却被不断搅浑的道理。——耶鲁大学经济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茅于轼先生是中国最精通价格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高山景行,永远是我做人与做学问的榜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 张维迎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不讲理”制造了深层矛盾 中国据说已经崛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过去30年取得的经济成就,在全世界可以说首屈一指。中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面貌,不再是穷困和饥饿,不再受人欺侮,也不再是“东亚病夫”。在世界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大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发生这样快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从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的状况,变成了全面开放、人民享有很大自由的国家。和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比起来,中国的经济成就令人羡慕。俄罗斯、日本、东欧、拉美,更不用说非洲国家,无论生活的提高、政治的进步,还是国际地位的提升,谁也比不上我们。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很好了,已经是先进国家了,我是说,我们进步的速度确实叫人大为惊异。30年前任何人做梦也想不到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可是同样叫人丧气的是,社会的怨气特别大,社会的矛盾也特别多。百姓在互相交谈中,在网上的评论中,很少有人感到满意,倒是牢骚特别多,还有所谓的“中国崩溃论”。马路上吵架的人也多,火气大,动不动就想打架。政府大概也有同样的感觉,很怕社会不稳,把稳定视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每逢国家有庆典,比如十一阅兵、奥运会开幕、人大开会,就成了警察最忙的时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连老太太都被动员出来巡逻,商店里连菜刀都不许随便卖。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恐怕也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另一方面怨气又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外国人对此觉得无法解释,我们自己也说不太清楚。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贫富差距造成民怨。这不能说没有根据。贫富差距到处可见,而且给人的眼球和神经很大的刺激。民怨加剧是和经济增长同时发生的,它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结果。收入的不平衡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因此不平衡造成的不满也同样在加强。当前全国上下都注意如何缓解贫富差距,把克服收入不平衡看成缓解民怨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可是客观地比较一下,这个结论怕经不起检验。收入分配的不公固然可能引发怨气,但是也未必,这同时取决于一系列其他因素。最可比的是香港地区。香港同样是中国人,文化传统是一样的。相距不到100千米,每天都有几十万人出出进进。香港的基尼系数比内地还高,2002年时是0.45,现在上升到了0.5。内地的基尼系数是0.45,分配比香港还更公平一些。内地相对较高的基尼系数主要是城乡差别造成的,仅仅看城市或仅仅看农村,各自的基尼系数都不到0.4,但是把二者合起来,不平等就特别大了。香港没有农村,它是一个城市地区,不存在城乡差别,可是收入差距比有城乡差别的内地还要大。香港的面积又非常小,没有地区间的差别。不像在内地,东西之间自然条件有非常大的不同。这说明香港的收入不公完全是人为的。而内地的分配不公部分是自然造成的,基尼系数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香港,距离很近的人之间收入的差别这样大,比起远隔千里之外的人同样的差距,引起的感受是极不相同的。可是在香港收入差别并没有引起社会的不稳或很大的民怨。的确,香港也有它自己的问题,曾经发生多次几十万人的大游行和静坐示威。但主要不是因为收入分配,而是政治原因。内地则不同。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2条)

  •     茅老师是实在人,并不掩饰自己批判计划、崇尚依赖市场调节的传统古典主义经济学思想。这种思想很容易受到凯恩斯主义者和国内传统计划经济者的围攻。茅老师还批判毛主席时期的政策,因此被很多毛粉称为茅老狗。但我在以下方面欣赏这本书以及茅老师个人:1. 作为弗里德曼奖的获得者,他一直力主通俗经济学,希望普通百姓能明白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对现实的国情来说,功不可没。2. 敢于“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所谓“精明”的中国人习惯于“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不敢为富人声辩,光说不练的鼓吹均财富、批判富人才能得到声誉;而同时为富人办事,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茅敢于反其道而行之:富人有道理、有冤枉的,他敢于解释、申明(当然因此被骂很多);同时身体力行捐助学校、利用个人影响帮助穷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3. 反对经济适用房,推荐廉租房。4. 让大家分清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个别领导人的利益,防止人民被利用。不得不说,我认为这本书后半部分用大笔墨讲解何为民主、法治、公平等概念值得商榷。茅不是法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这样重笔墨讲解是为了突出真正的市场经济对民主、法治的依赖。但明显这方面的论述功力不够,见解不深。似乎浪费了笔墨,抛弃了经济学的强项,暴露了自己法理学和政治学方面的短项。
  •     首先,从题目看“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题目宏大,必然反映出本书的内容应该是相当宏观宽广的。在开篇中作者通过对比大陆与香港的基尼系数【1】和国外政治更腐败,得出了中国人的焦虑主要来自社会不公,而非收入差距和政治腐败,感觉这样的分析还行,毕竟社会不公确实是国民关心的大问题,并且社会不公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而作者在第一章中,由社会不公这一点引入到经济不平等上,而经济的不平等主要反映在住房上【2】(我个人认为经济不平等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居高不下的CPI,住房只是其中一方面,且并非主要方面,因为人们买不起房还可以租房住,但日用百货却是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离不开的)。说回房价高这个话题,作者并没有展开说房价高的原因何在,反倒抓住经适房这点反复抨击【3】,最后这章整个成了经适房存在不合理性的答疑篇,想必这才是作者的初衷。他想说经适房,就从公平说起,再到住房,再到经适房,可谓用心良苦。在第二章中作者开始说收入差距了,又是以基尼系数为证据引到城乡差距大是引发整体社会收入差距大的原因【4】,这个我不否定,农村人口生存条件和赚钱能力确实和城市有很大差距,但城市人口也存在着收入差距大的现象,作者却只字未提,因为作者要引述到下一个要点:小额贷款【5】,和第一章一样,又是大篇幅的叙述,论述有理,却没提增加农村建设的其他细节,例如农民增产增收,农村社会保障,保护农村的相关法制建设等。和上一章一样,作者仍旧就其单一方面细抠,严重的虎头蛇尾,与章节“穷人为何受穷”主题严重偏离。第三章,作者提到了企业家为国家发展献出重大贡献,他们极尽劳苦,受尽委屈却还要被许多人批评有“原罪”。【6】并提出“进一步改革还要靠企业家的作用....没有企业家的作用就很难实现,认为企业家有原罪,以后叫他们怎么办,缺少了他们的作用,国家是祸是福。”我想说的是,企业家确实在改革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原罪”,按照上述作者的话,似乎因为企业家地位作用重大,反而免除了他们的原罪了(至少我个人认为你可以不追究企业家的原罪,但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承认了并改正过来为社会做贡献,没人会追究你的原罪,原谅你是人民的选择,没必要因为不可或缺的地位就逼迫我们闭嘴吧)。这一章作者还提到了企业家慈善,他说企业家慈善并非出自为保护自身稳定和获得荣誉,因而并非是一种交易(这点我不认同,企业家通过社会慈善显然是可以获得广告宣传,社会形象,税收优惠等好处,甚至还有当地官商交易,官创造了业绩,商有了被给予的绿卡,这如何不是一种交易)。这一章的内容与“富人为何为富”似乎也不是很切入。第四章作者提到人们获得财富的方式:一是通过正当的市场交易。二是非市场原因(包括合法的彩票、遗产等方式获得财富,另外就是非法收入),作者针对了市场因素,讨论了“社保基金不能增加社会的公平性”【7】和“我国税制不利于穷人”【8】,正当我期待作者会接下来论述我们最关注的非法敛财时,我等到的却是本章的结尾(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仇视依靠公平交易、个人奋斗而来的财富,我们不仇视姚明和马云,相反我们仇视的是那些非法敛财和嚣张跋扈的“二代”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焦虑和愤恨的,结果作者避开不谈此处)第五、六章“走向社会公正”和“反思人民利益”。这两章内容比较接近,先讨论人权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国权应为人权服务,应低于人权。这两章内容还算与主题贴近,可惜的是大量的篇幅就围绕上述两点绕圈子了,车轱辘话反复唠叨,基本上就是一个内容展开-总结-再展开-在总结,反反复复都是那些内容,就连阐述用的事例也是一用再用,什么美苏冷战、二战、抗战等等不停的重复出现(例如冲绳岛之战,日本失败逼迫岛民集体自杀就出现了三次,说战争双方都有家人、都互不相识,因为互为敌人的缘故而残杀也出现了三次,还多次提出了政治家发动战争却不上前线,这类例子比比皆是)。浪费了大好篇幅,几句话的内容却用了几章,让我们感叹,作者毕竟不是政治学和哲学家,能提出的干货实在不多。(而且国权低于人权也是完全不且实际的,中国不同于欧美国家,中国本就是家天下的国家,是非常崇尚集体主义的,是有集体精神和对组织的归属感的,这就是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作者想改变这种现状无异于要颠覆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习惯,说起来在理,看起来容易,实际上是根本难以实现的)相对全书来说第七章“重申市场理念”是比较不错的章节,也符合作者经济学家的专业范畴,其中提出“耕地红线”和“水价上涨”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只是后来“耕地红线”和“水价上涨”问题又被反复拿来提到,避免不了啰嗦。第八章“未来的世界”也是不错的,先是提倡放开“生育政策”【9】,然后说要从GDP追求到人民幸福的追求,最后说要裁减战争支出来保护环境(关于最后一点,作者提到战争对双方都无益,裁军并不难,我想指出战争军备本就是一个大国博弈的过程,看似你减少了我就跟着减少,实际上却是没有人愿意率先裁军,这其中的利益和目的复杂,仅仅把军事博弈简单归因未免儿戏)。附记中也有许多令人吐槽之处,第一篇“如何提高你的经济学水平”,前面经适房、小额贷款、水价上涨又一次出现,而如何提高经济学水平这一主题也没有具体体现。第三篇“为什么要保护耕地”看题目就不用我再说什么了吧。其实如果作者单独拿经适房、小额贷款、人权、耕地红线来阐述,本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方面也比较热点,作者说理也不错,可是放在过于广泛的主题中就显得以偏概全,不切题目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资历如此深的老学者会犯这种错误。而整本书的反复说理、事例的反复运用、语言的极尽啰嗦又不免我们想到作者是否是因为年龄原因而养成啰嗦的习惯。看在老一辈经济学家的情面上我从一星增加到亮星,而这两星差评在豆瓣上又没被体现出来,不知是什么缘故。【1】香港的基尼系数比内地高,但未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大的民怨。香港面积小,没有地区间的差别。不像内地,东西之间自然条件有非常大的不同。说明香港的收入不公完全是人为的。而内地的分配不公部分是自然造成,基尼系数大事可以理解的。【2】房价之所以高是因为有人不怕贵。开发商为了利益希望房价高;高收入人群无适当投资机会于是购置房产。因此解决住房问题面临三大难题:(1)收入分配不均。(2)土地和资金市场缺乏竞争。(3)金融市场没有更多投资渠道。【3】作者赞成建设廉租房,反对经适房。原因如下:(1)经适房针对中等收入者,并非社会最下层。(2)浪费了纳税人的钱,低价征地损害了农民利益。(3)滋生腐败。(4)买卖市场不如租赁市场效率高。【4】我国收入差距主要发生在城乡之间。从基尼系数来看,城市是0.32;农村是0.37;城乡相结合是0.45。这其中主要原因是:(1)公房私有化使城市家庭受益。(2)城市人口社保政策优越。(3)政府重城市轻农村政策。【5】农村小额贷款的体会:(1)小额贷款要靠市场拉动。(2)应了解农民对资金的需求。(3)高利息是小额贷款的必要。(4)小额贷款需要商业化。(5)小额贷款机构需要独立经营。(6)又存又贷必定是发展方向。(7)小额贷款机构应更多地吸纳私人资本进入。【6】认为企业家是剥削者,是非常陈旧的观点。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并经过计量经济学对事实的客观检验,证明了在一个平等竞争和自由选择的市场上,各个参与者从市场所获得的报酬等于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或者说,是按照要素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的。劳动者得到工资、企业家得到利润、出资者得到利息、自然资源所有者得到租金。【7】社保基金不能增加分配的公平性。(1)穷人存储有限,依然受穷。(2)损害效率,造成浪费。为了充盈社保基金就需要向富人多征税。【8】我国税制不利于穷人。穷人交的税从占收入比例比富人多。因为我国税收收入主要与商品流转有关,即消费。富人消费占总收入比例低,穷人则相反。个人收入调节税本是用于缓解贫富差距的,但我国未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富人多数都逃税,事实上的税收主要是从工薪阶层征得的,它起了反调节的作用。【9】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降低了家庭的负担。从全社会来看,人口结构中婴幼儿的比例在减少,劳动人口的比例在上升,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人口红利”。劳动力年龄(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从1964年的56%,上升到1982年、1990年、2000年的62%、67%、70%。2008年达到了73%。.....婴幼儿和老人是没有生产能力,只有消费需要的一个群体,这部分人口减少,就是降低了社会的人口负担。全社会劳动者比重提高,无劳动力的人口比重降低,全社会感觉轻松,这就是“人口红利”的来源。......实行了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产生了“人口红利”,但当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就变成了人口还债,这笔债务主要是要由我们的子孙后代常还的。如果限制生育的政策长期不改变,社会将面临人口收缩和急速的老龄化。我国在改革开始时小学生人数是1.5亿,现在降低到1亿,在这期间人口增加了一半。可见年轻人占人口中的比例收缩的非常显著,他们长大后将表现为劳动力的不足。这样的局面是没有办法应对的。这将是一个严重缺乏劳动力的社会,人民的生活将极大的降低。所以我们应该及早回到一个正常的人口状态,既没有“人口红利”也没有“人口负债”的状态。这就是妇女的生育率大体上保持可持续的状态,平均每个妇女生2.1个孩子,而不是只生1个。这是当前我国人口政策最紧迫的问题。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这将是一个极度困难的任务。因为富起来的百姓都不愿意多生小孩,妇女的生育率都低于2.1,人口都在缓慢下降。像日本、中国台湾等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都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更不用说澳大利亚那些人口密度低的国家。可是并不见效,百姓还是不愿意多生孩子。我国的上海同样出现了这种趋势。这一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     茅于轼先生的这本书是一本讲道理的书,像是他几十年观点的总结。所以各部分关联性并不算太强,并且茅先生并不以文笔显著,所以本书的可看性不算特别强,但仍不失为一部好的经济学入门读物,书抄:1,马克思片面追求公平,对效率没有下过工夫研究。有人说马克思的公有制理想,是对效率有益的。人们不受剥削,会有更高的生产积极性。马克思一生对真正的经济学问题,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创造更多的财富,没有发表过有价值的意见。所以大家称马克思的经济学是革命的经济学,称主流经济学为建设的经济学。严格地讲,革命的经济学不能算是经济学,只能说是政治学。它想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提高社会的财富创造,而是如何做到人和人的经济公平。2,要实现公平并不太难,通过暴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因为公平的口号非常有正义性,抵抗者在道义上失去了正当性,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只好乖乖投降。然而暴力实现的公平只能消灭富人,不能使穷人变富。物质贫乏的困扰仍然存在。我们曾经发明了阶级斗争的武器,把贫穷归罪于阶级敌人,动员全国搞阶级斗争,可是这样内耗的斗争必然是越斗越穷。3,当特权受限制时,人们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而不是追求权势,这个社会的财富创造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结果是社会中最穷的人,境况也能有所改善。所以一方面贫富差距在扩大,另一方面穷人的境况有了好转。相反,在致力于消灭财富不平等的社会中,穷人的境况越来越差,因为全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受阻。4,收入分配不均、土地和资金市场缺乏竞争、金融市场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是造成房地产业扭曲的根本原因。5,政策的好坏不在乎制定者的判断,而在乎能不能再自愿的基础上行得通。6,人权用不着去可以追求,只要取消了特权,人权便自然来到。7,文明社会和野蛮社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武力起多大的作用。文明社会里武力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论理;而在野蛮社会里,武力有最后的发言权。8,一个人需要的是生存和自由,如果没有生存和自由,主权就没有意义。9,几千年的皇权社会培养了中国人不平等的习惯,多数人反对官吏的特权,但一旦有机会自己也想搞一点。这是中国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10,当强调“以国为本”时,各种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战士们为国捐躯,值得大家敬佩。但是捐躯的理由何在,很少人会去追究。发动战争的人一般自己是不上前线的,死人是死别人,所以叫的很响。11,爱国主义是对的,但是这个爱国必须能够落实到具体的百姓利益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抵制牺牲百姓利益的爱国主义。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公平和正义是反复贯穿的主题,其实所有事情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是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的必然,不过身边不少朋友总会愤慨于阴谋论之类,无视经济规律是挺可笑的。
  •     好像作为经济学来说干货不多,但是还是很诚恳的。很多言论看起来是在打脸,居然可以出版。虽然我知道我为何焦虑了但是我改变不了啊……
  •     老人家说话深入浅出,不拍砖,不掉书袋
  •     mark台版《焦虑的中国人》
  •     写的不错,就是语言有点罗嗦
  •     经济学入门
  •     起初以为是讲经济,其实是讲政治。从政治制度上谈市场经济如何运转才是最有效的,简单的说,就是尊重人权,推行民主,其他的放手交给市场。
  •     经济现象是需要分析的,但是散乱的片段不能概括一个完整的经济现象,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可读性差。
  •     茅先生的书,值得读下
  •     还行吧
  •     刚刚翻了一下,感觉还行。
  •     可能因为是文集的缘故,一部分文章有点重复。但总体来讲还是阐明了不少很重要的原则。对市场的坚持,人权对市场的基础作用以及特权对市场的损害,都是很重要的简介和教训。
  •     原先就喜欢喜欢茅老对于经济学的通俗阐述,看了此书发现更多的是饱含深情的人文关怀,一个胸怀天下的大师。由衷钦佩。
  •     茅于轼先生的作品,非常耐看的一本书。与一般社科类评论文章不同,茅老没有用偏执的叫嚣来博人眼球,只是站在一个平民经济学家的角度(甚至是不被人待见的经济学家的角度)给读者娓娓道来,但所说的话却完全不违和,完全没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只有直戳中国真正问题的快感,至少就我看这本书而言,全书有40多处让我有打开思考天窗的感觉。茅老植根于经济与政治,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颠覆之前的逻辑,所以,绝对的好书,不偏不倚算是他给我最大的感受。(个人观点)
  •     有些政治家把自己当成了“民”所以理直气壮地要做这个“主”。有意思。
  •     了解中国
  •     他是哪一派的
  •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怎么看这个seller
  •     一个温和的中国式甘地,一位非暴力求公平,均财富的愤青,一本关于常识的书。
  •     通俗易懂,有一些道理看完明白了,也有助于理解一些社会问题,确实也减轻了一些焦虑的心情。有些客观现实自己无法改变的话就做到在现有的情况下最好的自己,物质增加并不能提高你的幸福指数,比起三十年前的人们甚至200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不是吗?论点翻来覆去的说倒是让人容易记住,挺像教材的。我们现在不就在走民主与法治,只是路漫漫。
  •     就记住公房私有了,然后一大波人!富炸了
  •     房子车子票子,能不焦虑吗
  •     三星半,坚持自己的想法,独立自主,这很好,不过此书不是很系统,几个独立的观点并不是很有条理的依次展开,而是循环往复,不时出现;事例的运用也较为单薄,读罢,会让人觉得有几分道理,但又说服力不够。关于看问题要多几个角度,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这一点,作者反复提及,也是很重要的。
  •     以独到的经济学视角看中国
  •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经济学思维
  •     其实通篇都在讲“人权”问题,人权vs特权,市场vs计划,人民利益vs国家利益,肯定“价格万岁、市场万岁”,肯定财富不平等(创造财富),交换和效用才是市场,反对阶级不平等(天赋人权),一方面寄希望于市场,另一方面又认为市场能发挥多大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茅于轼是在为真正的穷人说话与做事。用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人民的焦虑与不幸福,社会财富的分配都向富人流去,劫贫济富,但富人也没有安全感,没有投资方向,资本都在国家手上,贫富差距是看的见的,阶级差距、对人权的忽视这些看不见的差别对待才是中国人焦虑的根本原因,什么是平等?没有特权就是平等。
  •     很多人沒有買房的壓力也會焦慮,書名難道不考慮加個副標題,噱頭。以及,觀點≠思想。
  •     茅先生应该是个无政府自由主义者,整本书其实都在说一个观点,所以有些章节未免有些车轱辘话重复说了,且与其说是讲经济,不如说是讲政治,毕竟也是政经难分,讲“人权”的篇章说的很是浅显易懂,对比今朝总总,也难怪会下架了。
  •     正版书赞。
  •     正本书以讲理论为主,作者想关系普通民众,却总讲到高深的社会发展问题。
  •     后来越来越看进去了,经济学也是一个圆。
  •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     我觉得是不是很多人是不是太纠结题目和文章的关系了,该没真的弄懂它们之间的关系。豆瓣上的好多人就是有一个毛病:看什么文章都当文学著作来看。什么语言不够好啦,文字功底不扎实了。
  •     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国人这些年来的很多现象,公平与效率无法兼得、贪污腐败之风非一朝一夕等道理,很通俗!
  •     沒有跳出圈子談問題:衹要一日對PRC抱有半點希望,就怎麽說都說不透。
  •     东西不错,给力!东西不错,给力!
  •     都是在讲大观点,读完后焦虑的原因还是没找到
  •     一个理想而成熟的社会,应该既有理想主义者,也有现实主义者,有乐观主义者,也不排斥悲观主义者,能接受理性批判,也承担实践和变革所产生的风险与责任。尽管有些观点不能认同,但作为一位久负盛名而迟暮之年的知识分子,清闲养老何其容易,甘愿批判现实奔走疾呼,因而挨了骂,反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作者的观点是比较倾向于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方式做了批评。并希望在市场经济中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做好平衡,反对照顾中层的经济适用房,而是建议能照顾真正的弱者。也谈到了人权有关的问题。重点是敢于说出一些主流舆论遮遮掩掩的声音吧。
  •     焦虑从何而来
  •     书中反反复复讲这位学者的几个观点:消除特权;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市场经济必然要取代计划经济;向富人征税;推进中国的城镇化。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却如此反复地讲,因为不懂的人不少。
  •     主要是两个方面:市场经济、人权。其实干货不多,一些内容反复出现,懂的人不看书也懂,不懂的人应该是不会看完这本书的
  •     论证不严谨,语句重复,但很多观点挺新颖
  •     茅老认为,问题的本质在于社会正义的缺失,中国变成了一个没地方讲理的国家。“有理走遍天下”在中国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权走遍天下,官大一级走遍天下。
  •     还可以的
  •     观点不错可是炒了一本书的冷饭也是没谁。。。都是序章的各种版本
  •     什么是公平?如何解决公平问题
  •     好书,力荐!
  •     在超市书店看完,觉得茅老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体会都比较到位,对目前的社会解读还是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不像那些高大上的经济著作
  •     “承认一定的贫富差距,反对任何地位的不公,是唯一正确的争取平等的道路。”前者不得不承认,后者反不反对又有差?
  •     经济学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因为理性才成为了经济动物。事实是人大部分时间是理性的,但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常常头脑发晕失去理性,可以不顾钱,不顾利益,甚至不顾生命,于是所有经济规律跟着失效,各种撕B、混乱、战争接踵而来。茅老是智者,但天下愚者何其多。
  •     前半部分解释作者为何反对经济适用房 后半部分讲述作者希望的人权社会
  •     茅于轼先生还是一个坚定的市场派,他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坚持用市场而非计划的手段去解决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他坚持精英治国,坚持经济适用房不能有独立厕所,他坚持“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他坚持“18亿亩红线”是错误的。
  •     视角新颖,值得一看。
  •     古典自由主义者最可笑的一点就是认为自己出生以来获得的所有资源是理所当然得。
  •     虽然只是短篇文章的合集,但前后逻辑清晰,讲理,等价是不会交换的。好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