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课:阿富汗人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47709764
作者:[英] 弗·福赛斯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2005年7月7日,四名炸弹袭击者把帆布背包留在了伦敦市中心。有52个上下班的市民在这场袭击中丧生,700多人受伤,其中至少100人终身致残。
爆炸发生后不到24小时,警方就已经查明了袭击者的身份并追踪到各自的寓所。在其后的一系列搜查中,反恐战士和伊斯兰专家们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有理由相信,这其中包含着“基地”组织对西方世界下一次大规模恐怖袭击的秘密计划。
“基地”组织的危险性不单在于他们极端狂热、完全不计代价,也在于其绝对严密、复杂的行动计划和高度保密性。派一个人潜入“基地”组织的秘密行动小组,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任务,也是最危险的任务。幸好也不幸的是,命运早已穿越地域与时间,将两个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战士,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个变成了另一个,注定他们要一起上路,去完成一件不为人知的特殊使命。
“你们的那个人上路了。”
“假如他们发现了他的真面目,唯愿真主对他仁慈。”
翻开本书,亲历世界上最极端恐怖分子的一次偷天换日之旅。

书籍目录

第一部 黄貂鱼
第二部 勇士
第三部 撬棍
第四部 旅程
尾 声
附 录 主要人物表

内容概要

弗·福赛斯 (Frederick Forsyth, 1938 ~ ) 国际政治惊悚小说大师,最受情报界推崇的间谍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用新闻写作的手法,以翔实的事实调查为基础,并充满精确的技术细节。他笔下的人物具有高智商的逻辑思维、训练有素的专业性、坚决彻底的执行力、快速的危机处理和应变能力,堪称项目策划实施的至高典范。
福赛斯本人的经历很传奇:6岁就曾试图搭载美军坦克去诺曼底参战,16岁偷偷单独驾驶双翼飞机翱翔蓝天,19岁成为英国皇家空军史上最年轻的战斗机飞行员。能讲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曾任英国路透社、BBC记者,深入局势动荡地区采访时,曾与雇佣兵、职业刺客、军火贩子等打过交道,多次在流弹中死里逃生。
福赛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主张、历史恩怨、宗教矛盾、民俗风情、特种部队、间谍手法、武器装备等了如指掌,他的小说素有“杀手指南”“间谍培训手册”之称。他对国际阴谋和情报的敏感与前瞻性,让美国中情局、英国密情局、以色列摩萨德等情报机构不得不时时关注着他。
2012年2月16日,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 (CWA) 授予福赛斯终身成就奖——“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


 间谍课:阿富汗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间谍课:阿富汗人》,福赛斯间谍课系列的第四课。在外包装上,编辑的小小私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封面上的火箭筒;第二是前勒口文案上那句,“一个变成了另外一个,注定他们要一起上路……”为什么这是我的私心呢?我想用这两个细节,来向福赛斯作品中暗中流淌的袍泽之情致敬。之前我已经分析过,福赛斯写作的特色在于1,新闻体;2、技术流;3、对专业的无限尊重。由于有独特的风格,加之福赛斯一直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评论家,他的关注点永远在国际政治最动荡、最风云诡谲的中心,懂得与时俱进,所以他可以四十年维持着自己忠实的读者群,每新出一本书,仍然能引起情报界与读者粉丝的肾上腺素的极度飙升。不过,对于我等大俗人,给福赛斯作品排排坐的时候,还有一个内心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特别基!”的战友情谊;而且我们也都明白,这类冷硬技术流的背后,在最丑恶的政治和最闻所未闻的阴谋背后,福赛斯是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他相信世上那唯一能让他无条件托付的、他心中最后的柔软之处:兄弟。按这个标准来排,《复仇者》首当其冲,“鼹鼠”与“狗獾”那不动声色,生死不变的忠诚,才是这个故事的主线和成立的基石。同样这个故事中,加拿大富豪埃德蒙与美国议员卢卡斯,也堪类比。对于埃德蒙这样的老人来说,战友几乎是他的信仰。当然,复仇者里头还有一种特殊的战士对战士的情谊,就是对那个越南人,这个情节,你可以理解成复仇者具有悲悯之心与大爱,但同样可以理解为,作为战士,作为同样从地狱中回来的生存意志坚决的人,他们之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火花。这种情谊到了《阿富汗人》中,才得到充分的演绎。一开始我觉得,给这本书挑毛病的话,麦克·马丁同意行动的动机太不充分了。作者给的解释是这句:麦克·马丁的思绪飞到了他最喜爱的一部电影的一个镜头。托马士·爱德华·劳伦斯,即“阿拉伯的劳伦斯”,提出付钱给阿乌德·阿布塔伊,让他与他一起进攻亚喀巴。马丁回想起那个精彩的回答:“阿乌德不会为英国人的金子骑马去亚喀巴,他去是因为这使他开心。” 我认为,马丁是看到伊兹马特·汗的照片那一刻,才下定决心的。但是这个任务为何使他开心?第一,这个任务具有充分的挑战性;第二,他认识伊兹马特·汗,他认为他充分了解这个人,能否成功伪装,更增加了一丝挑战,让他跃跃欲试;第三,他与这个阿富汗人共同战斗过,他了解阿富汗山区人的命运,他可能认为,他的这次使命不违背这位战友的意志;阿富汗人对他有着出自本能的忠诚——英国人救过他的命,他至死也不会出卖他。出于这些原因,马丁上路了。这个故事跟《上帝的拳头》相比,马丁更加孤立无援,而且你也更无法看出马丁的心理活动,但是,作为读者的我却隐隐觉得,这次他不是一个人。伊兹马特·汗被隔离了,书中还有一大段的篇幅交代了这个阿富汗人的结局:他一直无损于战士这个称号,自始至终意志力没有一丝一毫地减损,顽强生存、战斗到了最后。在故事简介中我写道:一个变成了另外一个,注定他们要一起上路……,因为我觉得,马丁这次并不孤独,他与伊兹马特·汗有着双生的灵魂,战士的灵魂。而那个火箭筒,就是他们一起战斗过、在生死关头结下终生情谊的见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秦风·无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能作者是专家的缘故,主角虽然很有魅力但刻画的不够力度 倒是“潘杰希尔雄狮”马苏德的人格魅力若隐若现,身为英国人的男主人公因为他的一句话才决定牺牲的
  •     福塞斯一如即往地展现了高超的掌握多重线索故事的能力,环环相扣、紧抓人心,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组织研究过。可惜的是,总觉得结局略显仓促,可能是书籍在视觉震撼上的展现力不及电影的关系吧。
  •     后半截差点意思。
  •     “阿乌德不会为英国人的金子骑马去亚喀巴,他去是因为这使他开心。
  •     相比作为一本间谍小说 作为一本普及上世纪世界部分地区局势的普及读物更合适 刻画人物稍微还是不丰满 中间部分开始卧底才有点意思 结尾太草率 并没有多少深刻的 当然可以说是写实化 但是作为小说还是应该情节冲突多一点 悬念设置也并不很多 第一本福赛思的书 还是觉得福莱特的更胜一筹 书里对于原教旨主义的解释不错 填补我的知识空白了 考完二建果然生活太无聊了
  •     前面关于阿富汗政治势力的背景介绍很不错啊 :)
  •     其实巧合有点多,就让故事的说服力下降了。但是真的很细致。
  •     好看
  •     福赛斯的这一系列读完了!精彩至极!
  •     芸芸众生,谁人无死,只有真正的勇士才会被允许选择如何去死。 上校不是在遥远的地方永远失踪的第一个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 devotion and sacrifice
  •     在图书馆被安利的,一个看起来在65上下的阿姨,指着说好建议看看,我就拖回家了,阿姨好眼光。看到凌晨一点,整个人连眼睫毛都醒神了,用前80页科普了一遍911事件前50年的阿富汗政局动荡,简直舍不得合上书睡觉,恨不得中午回家再看80页,如果真的在厕所读,大概会舍不得离开厕所吧。
  •     前半段讲阿富汗与基地的历史有点意思,后半段就有点敷衍了。真阿富汗人死的那段完全巧合,假阿富汗人进入行动也毫无说服力。
  •     好多桥段都雷同
  •     细节太赞!
  •     一般呀。作者太不会引人入胜啦
  •     人生自古誰無死?受古典教育熏陶的馬丁會做這樣的選擇是必然的結果,但極端份子不配做他的敵手。
  •     比前几部稍稍差了一些。
  •     本年度值得一看的反恐小说
  •     专业坑哥的迷弟……飞机坠毁那段也忒扯了吧哎呦喂
  •     真正的勇士,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他究竟为我们做了什么样的牺牲,甚至没有办法知道他的死期。
  •     你不能把我喜欢的角色都写死啊!!!作者我想和你谈谈人生~~~
  •     看过 14/06/24
  •     读完欲罢不能啊
  •     卧底养成还算有趣,再次证明卧底都是牺牲品而且都没什么太大用
  •     胸闷。。。就这么杀了男神一样的马丁。。。 了解了一下某和平教的极端分子来源
  •     很好的一本书。
  •     18.The Afghan 阿富汗人 (2006)
  •     下半部很一般,倒是之前部署作战计划和马丁上校从军史写的详尽而引人入胜,前面精彩的铺垫导致最后的结局显得潦草,可惜了。
  •     挺好看的。
  •     竭尽全力维护国家,出生入死拯救生命,勇士也!
  •     一上来就是个基佬+兄控的学者……主角也是劳伦斯范儿的:麦克·马丁的思绪飞到了他最喜爱的一部电影的一个镜头。托马士·爱德华·劳伦斯,即“阿拉伯的劳伦斯”,提出付钱给阿乌德·阿布塔伊,让他与他一起进攻亚喀巴。马丁回想起那个精彩的回答:“阿乌德不会为英国人的金子骑马去亚喀巴,他去是因为这使他开心。”
  •     本书堪称《上帝的拳头》的续集,但对主角刻画不够,好像纯粹是为了给关心马丁的读者安排一个结局似的。
  •     多线叙事,节奏紧凑,非常精彩。
  •     每一部小说都可以拍成好莱坞大片。智取威虎山?
  •     非常惊艳的小说
  •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福赛斯,挺不错的一本书,2014年寒假看的这本书
  •     麦克·马丁列传,还蛮有史记的味道,不过更多的是臃长的新闻纪实。
  •     我也觉得是戛然而止的。麦克马丁的牺牲让人感觉有点猝不及防;但书中写到的恐怖袭击方式确实有存在的可能,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与以往作品一贯结局的不同风格。看到这里竟有些讨厌他那个死基佬弟弟了,真是多嘴害死兄长。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马丁最后一次出勤的动机非常“阿拉伯的劳伦斯”,真让人觉得略有些牵强。
  •     其他都还可以,就是阿富汗人逃跑那段……呵呵!飞机失事——砸到监狱!
  •     Horatius at the Bridge: "To every man upon this earth/ Death cometh soon or late/ And how can man die better/ Than facing fearful ...
  •     结尾真的不够精彩,一大段讲伊兹玛特·汗出逃但又被击毙有什么意义呢,跟结没有半毛钱关系
  •     一边看一边对照着世界地图。新闻体+技术流,简直像真正发生的事一样。
  •     布局有着作者一贯的风格,但剧情没有前几部精彩。
  •     马丁死了感觉真不是滋味
  •     "人间至情莫过于此,为友付出整个生命。”
  •     精彩,细节描写真是精彩至极,只可惜自己对于近代伊斯兰世界了解太少,近现代中东史更是一片空白,以后必须再读一遍
  •     御用男主角挂了。
  •     中间写阿富汗问题的前世今生,确实收获不少。整本书语言简练,很适合作为好莱坞大片的剧本
  •     比利时护照和亚庇的船坞真是看的心惊胆寒。欧洲谁不去,去沙巴哪里不路过亚庇。
  •     这次比较特别的是,剧情与角色与上一部小说有所关联,主角仍是上一部中长相很像阿拉伯人的英国海军特工团的战士,又是因为他那身为阿拉伯专家的弟弟无意中的多嘴,即使已经从部队退役,仍被情报机构选中作为行动的卧底。任务是查清恐怖分子的攻击计划和手段。可能是作者为了照顾未看上一部而开始看这一部的读者,以及为了保证这本书独立的完整性,作者又再次介绍了两兄弟的出生,家庭,事迹等,对于看过上一集的读者来说,稍显累赘。作者在这次着重涉及了阿富汗的历史,基地组织的历史,以及相应的巴基斯坦在其中的作用和局势的变化。比较有特色的是卧底的渗透,从关塔那摩到阿富汗,再到巴基斯坦到阿联酋再到菲律宾最后到大西洋,情节紧凑,而恐怖分子的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什么,目标又是哪里,作者藏的很好,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直至最后才揭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