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调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44747662
作者:廖隽嘉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走•调》是音乐人廖隽嘉的首部旅行文学随笔集,她以一个音乐人的独特视角来写法国、肯尼亚的风光,一段段旅程就像一段段音乐,给读者带来视听双重感受。
★与其他旅行书籍不太相同的是,这本书侧重“慢”字,作者游览小镇、小村落,静心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思考不同文化的渊源和流向,给人更深刻的旅行感受。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关于非洲原生态旅行的书,《走•调》是第一本。作者途径赤道、东非大裂谷,到达纳库鲁镇,领略了马赛马拉大草原这“最非洲的非洲草原”上无限风光,记录了作者及同伴收集当地土著民乐的见闻,揭秘非洲土著音乐背后的神奇故事。
★法国之旅沿着法兰西的红酒之旅路线展开,经过了兰西亚、博纳、阿维尼翁、卡奥尔等几个不太出名的小镇,从细微之处透视法国田园风光。

书籍目录

自序  走自己的路,哼自己的调儿
法国篇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可爱女人
橡木桶里的玫瑰人生
幸福歌
难以解释的不舍
法国人的超级“自我”
法国人无处不在的“细节”之一
法国人无处不在的“细节”之二
旋风的中心
田园脚踏车
会飞的音符
走过多少路的男人
一列迟到的火车带来的故事
法国老妇人的“讲究”
遇见普罗旺斯
普奈礼家中的《月光》
艺术家与大自然
最后的晚餐
在阿维尼翁桥上
法国人擅长的配色
粉红色的玫瑰之城
漫步者的城
钢琴别恋
古老而又年轻的城
夜色中的城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私人旅馆
藏在田园诗里
法国女人爱说话的眼睛
法国人的“家”
黑衣人与《玄秘曲》
瑞士军刀
细雨中的圣艾米利永
广场圆舞曲
法国人的“露天”情结
肯尼亚篇
想象与现实
导游与司机
给猴子一只香蕉吧
“萨瓦!萨瓦!”
大树下的声音
纳库鲁湖
生命之树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我的天使
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
重返内罗毕
最非洲的非洲草原
火眼金睛和特技车手
看见
与大自然同居
带半条鱼回家
他们不会悲伤
一首关于非洲的歌
后记 旅途未完,文字待续

内容概要

廖隽嘉,歌手、音乐人。从小学习手风琴及钢琴,中学进入音乐学院进行古典音乐专业训练。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完成大学毕业音乐会之后,签约唱片公司, 涉足流行乐坛。于 2005 及 2007 年发行《钢琴女生》及《嘉油站》两张个人原 创专辑,曾与喜多郎、李泉及齐秦等多位音乐人合作同台演出。
2008 年后,参 与一些影视配乐及钢琴演奏。担任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音乐指导。话剧《七月与安生》、《钢的琴》作曲及演唱。
2012年出版音乐类书籍《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走·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一些喜欢的句子摘录如下:不分国度,不论时空,因为歌词里唱的,永远是生活。音乐,就是那座无论多远都能搭建起的桥梁,既坚固又美丽。一定要将音乐分类和划分风格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情,就像世界在人种大融合后非要细化出每个种族一样,非洲原始音乐的元素被贫苦的黑人奴隶带到四面八方,在美洲诞生了忧伤的布鲁斯,而蓝调又是爵士乐与摇滚乐的源泉,爵士乐与摇滚乐又可以说是当今一切流行乐的根基。所以我说,音符会飞,它们和人类一样,满世界漫游。我知道,为了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一个小小的住处而烦恼是一件很糊涂的事情。聪明的人,看一整个世界,哪儿都是他的家。那世界最美的字句,是来自远方的一抹思念。孩子们一个一个轮流向我提问:“你们是谁?”“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要到哪里去?”简单至极的语句,却跟人类始终探索的终极问题巧妙地一致!我想这是为什么上帝说童真之心都可以去天堂吧。真正的时尚是了解自我,懂得充分展现自我,而非盲目地遵从。将艺术用于生活的每一处,是法国人的能力。每一刻都享受艺术的生活,是法国人的精神。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寻求自由的心。真正的旅行,不在于你站在了哪一个国度,而在于你在那一方土地上,真切切地感受到的一切。沟通,究竟需要多少言语?不,音乐,是这世上相通的,最美、最伟大、最动情的字句。旅行,总是为我打开一扇遇到美好的门。大风吹,空荡荡的广场,却还有人席地而坐,安静地阅读。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怎么的速度,你都和自己的影子在一起,在路上。只是我听到自己心里的那个声音,越是真正脚踏在这里,就越是感受到:在这里,看见,远比记录重要。在这里,在马赛马拉大草原,我看见了雄狮,我看见了飞鸟,看见了奔腾游走的云群,看见了成群的高挑的长颈鹿、奇特的珍珠鸡,甚至是袖珍的獴狐......我看见了一切。更重要的是,我还看见了,真正居住在这里的人。在这个噪音与乐音共存的世界里,许多声音被理没,就如同地球上的许多美好在浮华中隐藏,或在匆忙中被忽略。一些值得被听见的声音,只有敏感的耳朵才将它挖掘并珍藏。
  •     看完廖隽嘉的《走•调》,窗外正在下雨。我喜欢各种雨天,雨天适合发呆,配上一本耐得住回味的好书更妙,就像莫文蔚唱的:“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让所有思绪一点一点沉淀。”《走•调》是一本优秀的“发呆伴侣”,你可以随着作者的文字品味法兰西、肯尼亚,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让美丽的画面牵引着你,把你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去葡萄酒酒庄徜徉,去非洲草原驰骋。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走•调》。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推荐给我,我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文字和图片。出于一个编辑的职业素养,第一感觉就是“这会是一部好作品”。作者并非写作科班出身,她是一位音乐人,习惯用音符表达情绪,文字非她强项。所以呈现在我面前的书稿还有些许稚嫩和天真,但这也恰恰是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因为不被章法束缚,所以更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因为心中飘动着自由的音符,所以文字更能体现无拘无束的旅行的意义。我问作者:“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书名呢?”她说:“走自己的路,哼自己的调儿!”带着几分可爱的执拗和柔韧的坚持。一份书稿和一本书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编辑,我看到的只有用错的标点和汉字,我想到的只有布局和谋篇,我要考虑书要做成什么开本,我还要算计怎样印刷才能保质保量。当《走•调》终于成为一本实际意义的书、以一本书的形式呈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才能静下心来认真品味它的美好。应了“音乐人”的身份,廖隽嘉这本游记的最大特色就是一路不停的“调儿”,初入法兰西小镇就住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踩着碎石路时要哼起《雨中曲》;在酒庄里酿制葡萄酒时跟庄园主一起唱《玫瑰人生》;进入非洲时要伴着《走出非洲》,肯尼亚民谣的浑厚和质朴更是贯穿了这次非洲之旅。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不分国度,不论时空,歌词里唱的永远是生活。音乐,是那座无论多远都能搭建起的桥梁,既坚固又美丽。” 毫不夸张地说,这本《走•调》不但是本旅行随笔,还是一本“文艺青年经典音乐科普书”。作者自己走路、哼调儿的同时也把音乐的美好和无私分享给了我们,这是一本“有声”的书,无论是《幸福歌》还是《鸳鸯茶》,都会用不同风格的旋律影响你的阅读心情,跟着书中故事喜悦或沉思。如果你对非洲感兴趣,那么,bingo,有关黑人灵歌以及肯尼亚原生态音乐的介绍更能让你大饱耳福。此外,我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缓慢而有张力。现在市面上旅行随笔非常多,有些作者几乎游遍了全世界,写出来的文字也很好笑,但是读过之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我觉得这可能是走马观花的一个弊端,匆忙的旅程让人来不及思考,所以呈现在书本上的文字浅,读起来没有后劲儿。这本《走•调》却不一样。无论是在法兰西还是在肯尼亚,作者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但她是一个有心人,每到一个地方都放慢自己的脚步,用心去感受那里的每个细节,与那里的人交谈,跟他们成为朋友,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一次旅程下来,庄园的主人、开车的司机、当地的导游,哪怕是火车站站台上邂逅的等车人,都能通过简单的对话成为朋友。“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寻求自由的心。真正的旅行,不在于你站在了哪一个国度,而在与你在那一方土地上,真切地感受到的一切。”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在旅途中感受“法国老妇人的讲究”;品味“法国人无处不在的细节”;捕捉肯尼亚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天性。用心旅行,而不是用眼睛旅行,人的收获会更多。所以,对匆忙疲惫的现代人来说,最奢侈的旅行不是走出去,而是慢下来。最喜欢她在肯尼亚写下的那段话:“野生花草树木都无比坚韧,随万物枯萎又复苏,而我们却像温室里的花朵,只能一天天在时光里衰败。在这里,看见的一切让人心生矛盾,千丝万缕都与生命有关,一边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的美好,一边是贫穷与疾病赐予生命的残酷。每一种文明都拥有它无法阻挡的起源于消失规律。城市与荒芜,都像是营养与病毒纠缠于一身的虫子,寄生于地球之,每一寸空间,都深深地埋藏着它的过去。”还有她描绘非洲歌者的句子:“她,每天花三小时给自己化妆。白天在观光旅游区为游客们表演,晚上回去,用羊油汤给自己洗脸。起初,她对着镜头摆出各种姿势与表情。我说:‘可以来一张零表情的吗?’她说:‘像勇士一样吗?’在一种不妥协不畏惧的眼神里,我好像看见了真正的她。”在阴雨的天气读到这样的文字,心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能够有人这样细心地为贫困地区书写和赞美,难过的是心中堵着一种哭不出来又挥之不去的壮烈。或许,这是一种只能用心才能感受的带着隐忍和悲悯的浪漫。
  •     各大销售网站把《走•调》定位于旅行随笔,乍看之下,觉得是吃喝玩乐之后随手写写自己的小感受。但读过之后,发觉它不仅仅是旅行的所见所闻,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之旅。全书展现的是作者所到的两个地方:法国与肯尼亚。两个世界,两种生活方式,在气质与文明方面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作者很巧妙地用音乐将两者串联在一起,简直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提起欧洲浪漫的中心——法国,往往把它与美食,美酒,时尚等元素联系在一起,脑海里更是闪现了前段时间热播的《十二道锋味》,谢少为范爷下厨做舒芙蕾的唯美画面。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在繁华大都市处着墨,而像是装置了细小的显微镜,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法国小镇别致的美。无论是在田园骑脚踏车,还是漫步于图卢兹,亦或是静坐于露天座椅,在这里,都变得不同寻常。每一个平淡之中显得不平凡,人们生活在此处,乐于享受当下的静谧与祥和。就像作者提到的老板娘伊莎贝拉,她在宽敞明亮的厨房里掌管七个灶眼的开关,烹炸烤等像是在完成一首钢琴曲。她还非常浪漫地称之为“烹饪的钢琴”。我不由感慨,她多么懂得把生活艺术化,热爱生活!在法国篇里,作者提到的法国人无处不在的小细节让我受益匪浅。为什么法国时尚周闻名世界,经久不衰?是因为他们一朝一夕都在保持着时尚的风范,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哪怕是在火车站,上了年纪的女人也绝不会吝啬自己的装扮!法国人也很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在保护古老遗产的基础上,加上与众不同的设计,无处不在的独特风景,让人回味无穷。“将艺术用于生活的每一处,是法国人的能力;每一刻都享受艺术的生活,是法国人的精神。”法国篇的音调是浪漫的,淡然的,让人听后感觉心旷神怡的。它告诉我们,不管置身何处,都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感受,把生活过得诗情画意。“别人的人生,常常像一面镜子,它反射在我们身上的,或许是自己内心的一点悸动,一些反思,一点领悟……”走进非洲,画风转变。这里的生活条件艰难,每一个人都活得很艰辛。而从他们的歌声里,却又看到了另一面。也许他们唱歌毫无技巧可言,所发出的的声音不能绕梁三尺不绝于耳,但听到了对神的敬畏,对生活的信仰,对大地的崇拜。不需要去学习浮夸的表演和歌唱的方法,仅仅用心去唱,也能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旅行,不应该只是看一路的繁华盛景。最应该把心融入到当地,了解其人文地理,学会思考,才不负当初说走就走的勇气。出发吧,让灵动的音符去化解语言沟通的障碍,让影子随心而在形影不离,走自己的路,哼自己的调儿。期待作者未完的故事,请继续。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跟音乐没有太大关系 纯属工作旅行日志 没听过作者的音乐专辑 居然翻完了这么一本书
  •     走自己的路 哼自己的调
  •     很好看的一本音乐旅行书籍,对音乐有深刻了解的作者,不光写出了旅行的美好,更赞的是加上了自己联想到的音乐片段,边看书边用QQ音乐聆听,是一次美满的精神旅行。看到结尾才知道,作者是主内的音乐才女,可谓是“神来之笔”
  •     这本我特别喜欢,是我想看的旅行笔记,不是那种“来一场说走的旅行”。
  •     整书呈现出一种精致感,透露出一种静谧感,散发出平平淡淡的美。不知不觉中,书页竟已到尽头。
  •     跟着音符在世界流浪,文笔真好!最后1/3非洲的部分笔触淡多了,大概是对文化理解得没那么深了,文笔不如前面2/3的欧洲部分 #
  •     旅行是让你看更多的风光 见识各处的风土人情 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习俗 交接不一样的朋友 很喜欢这种不以景点为旅游目的的旅游 感受法国葡萄区小镇的风情 博纳等小镇很吸引人 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在葡萄农庄里住一晚 尝尝当地的食物 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 肯尼亚 不晓得这辈子还有机会去吗 总担心不安全 看着作者的描写 又觉得杞人忧天 那边的人民很淳朴 东西很低廉 动物大迁移很心动
  •     现在出本书可真是简单的很,像这种图片居多,文字寥寥的东西,还是更应该出现在网上,显然显示屏比纸上的图片更清晰些。
  •     非常喜欢书页设计 很特别
  •     喜欢这种淡淡的美好的感觉
  •     通过文字可以看到遥远的景色,仿佛置身其中,很有画面感。书的设计很用心,又透着自由。和嘉嘉一起旅行。
  •     心情美好了起来~
  •     没有丝毫防备和心理暗示得走进一幅陌生的街景里,着实是旅行中最咂咂回味的部分。很多时候,“看见”都比记录更重要。而“旅行”比旅游更中我意。
  •     文艺腔调非常足的旅行随笔,跟市面上常见的游记大不相同
  •     女人家家的,跑那么远…看这本书是2015年。自己“走不出去”,走不出家门,走不出自己的心境,走不出很窄的格局。感觉内心越纯净,才能越有勇气“出去”。
  •     我想这就是我想走过的世界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