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8654641
作者:唐亚明 文字,于虹成 绘图
页数:42页

作者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系列中的第一本,由绘本界大师、日本福音馆唐亚明老师精心重述+中央美术学院获奖的殿堂级绘本,赠予每一个孩子爱与美。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系列,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甄选殿堂级美术杰作,奉献给孩子最具艺术价值的绘本珍品。其中每一册都携带着爱和美的火种,照亮下一代的成长空间,期待孩子在图画书的世界阅读、聆听、感知、遨游,启迪孩子的智慧、涵养孩子的心性。
★《梁山伯与祝英台》重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让孩子通过优美的语言、独到的画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日本福音馆图画书大师唐亚明老师,亲自监制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系列,并且亲自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绘本文字部分。中央美院历时一年的精益创作打磨,成就了本土原创绘本的大师级杰作。
★一个流传千年的感人故事、一段美丽凄婉的爱之传说,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陪伴孩子成长。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为孩子提供引进版绘本之外、单一风格作品之外的更多选择,让孩子天生的悟性,去开启一个更广阔的人文精神世界,塑造孩子更全面的人格。
★《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将传统艺术风格与原创绘画技法巧妙结合,让孩子的绘本阅读成为一次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起稿与设色两方面参考了国画工笔技法,以线稿为底,在宣纸上着色,参照传统皮影的刀法,刀刻镂空出图画轮廓。历时一年精心打磨,每一幅画都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画面中除了使用特殊的刻纸及上色技巧外,还结合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古代神话中的怪兽与神明也隐现其中,为孩子营造出绝无仅有的艺术体验。
★《梁山伯与祝英台》邀请了国际扬琴协会会员、旅日扬琴表演艺术家郭敏演奏经典作品《梁祝》,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扫描二维码,让孩子聆听扬琴经典作品,独特丰富的画面、悠扬舒畅的语言,将孩子带回到那传说开始的地方,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陪伴孩子成长。

内容概要

唐亚明
1953 年出生于北京。曾任《中国旅游报》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翻译。
1983 年赴日,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科。长年在福音馆书店从事图画书编辑工作,同时在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上智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他创作了小说《翡翠露》和图画书《哪吒闹海》《西游记》等多种作品,并多次在日获奖。
现任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联合会会长、在日华人教授会理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家居东京。
于虹呈
1989 年生于湖南。
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工作室,在校期间曾获2010 年度国家奖学金。
2012 年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插画和版画,毕业后专职从事绘本的创作至今。
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中餐》、《元宵节》等作品。


 梁山伯与祝英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这绝对是一本经典的中国风绘本。梁祝的故事,流传已久。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在美丽的杭州,还有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求学的“万松书院”,踏进书院,仿佛穿越到了梁祝同窗共读的那个时光里。而杭州西湖边的观光车上,播放的正是动听的梁祝乐曲。还有我们听过的戏曲选段“十八相送”、“我家有个小九妹”、等等,无不出自梁祝故事。自从我给小不点讲过一些关于梁祝的故事以后,小不点就经常缠着我讲这个故事。但是梁祝的故事真要讲起来,可不短,而且其中有些太多片断,尤其是祝英台抗婚、梁山伯病殁的情节,太过凄凉悲伤,如果一五一十讲给小孩子听,感觉不太合适。所以,我在想怎样精简一些,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又会伤及孩子的心灵。无奈自己水平有限,绞尽脑汁,总觉得讲不好。然,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绘本,解除了我的困惑,帮了我这个忙,绘本,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图书类型。有精美的图画、有简洁且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字。这本书,图画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孩子们喜欢的皮影。因为带小不点看过皮影戏,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时,就立马认出来是皮影,惊叹不已,直呼“好看”!说自己太喜欢这样的书了。于是,仔细认真读了好几遍。唐亚明老师描写的梁祝故事忠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原版,也就是我们从小听得最多的版本。而文字则精简了许多,但是却没有遗漏时间地点,将这个民间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做了非常明确的交待,正好与真实的景点相吻合。故事讲述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也是去杭州的书院求学,两人结伴而行,同窗三载,情投意合。可惜英台奉父母之命断学回家,但是英台早就托心于梁山伯,在二人十八相送之时,暗示梁山伯来家娶“小九妹”,可惜山伯来晚,英台在父母催促之下要嫁给马家公子。山伯回家之后,思念过度,病殁。痴情的英台假意答应了出嫁,在迎亲花轿途经梁山伯墓地时,下来祭拜、哭诉悲怨,或许是上天被二人的痴情所感动,坟包裂开大缝,英台跳入坟中,坟墓合拢,雨过天晴后,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两只蝴蝶比翼双飞,正是美好的寓意和结局。在读这个故事之时,可以先用手机扫一扫底扉页(版权页)上的二维码,可以听到著名的扬琴演奏家郭敏弹奏的《梁祝》,在悠扬的乐曲中,结合图书里的皮影图片和文字,来欣赏这千古传诵的至真至诚的经典故事。扬琴乐曲长达26分钟,将《梁祝》乐典的主部、副部、展开部、再现部一一演绎。两人草桥结拜、同窗共学共玩、十八相送,舒缓悠扬,以及后来的英台抗婚,山伯病殃,英台哭诉,乐曲展现激昂悲恸的气氛,……跌宕起伏,同步阅读感触颇深。而孩子对皮影的画面表现也有自己的理解,孩子发现皮影图画里的许多细节,有在云层中穿行的飞龙,在水中遨游的大鱼,在林中奔跑的梅花鹿,当梁祝二人如琴瑟相和的场景中,背景里出现的各式花鸟走兽也都呈现着吉祥平和的模样;而当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的反对时,二人中间出现了雷公电母,孩子说这个雷公是老鹰的形象,长着尖锐的喙,凶神恶煞的样子,在这里,他们是来阻断、拆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很多这样的神话角色的插入,带给孩子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正符合神话故事的特点。皮影戏的元素和传统水墨画的结合以及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奏乐,无不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我们都希望能让孩子多看一些这样优秀的中国本土图画书。文/ashley
  •     拿到书,我还是颇为惊讶的。对于中信的书,多年来一直关注,怀有某种情结,源自于它持续不断的创新。是的,它总能在让一件司空见惯的物件焕发新的光彩。在这一点上,与我所欣赏的白先勇先生非常相似,他把《牡丹亭》以青春版的格式塑造成为新的经典,其用心精良,其人非凡的艺术格局令人叹为观止。这方面,中信也一样。《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情节早已烂熟于心,然而,传统文化不应止步于民间的流俗,不应止步于脑白金式的家喻户晓而没有唤起对经典本身的颂读,这对于文化本身,是极度不公的。瑰宝必须被传承下去,如何?对谁?其实,若想得到传承,孩子们才是经典故事最应被表达的群体。在儿童图书市场一片狼藉的今时今日,每每走进书店,看到满眼弱智化情感表达和思维导向的少儿书,在令我失望之余,更不免愤恨,痛恨书籍的策划者把本该最富生机和创造力的少儿图书搞得令人丧失兴趣——在我的观念里,兴趣的丧失是最大的悲哀。还好,失望之余,总会有丝丝曙光,那便来自于这片领域中真正爱书、懂书的人。他们的手笔令人有愿意研读、收藏、倾慕和谈论的欲望,这样的人必须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作为一个对品质有着极度洁癖的人,图书的质感决定了它在我眼中的“命运”。开阔的幅面、触感良好的纸张、细腻的笔触、深沉而不失欢快的色调,都令阅读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最令我惊喜的是画风,带有浓厚剪纸和皮影色彩的风格,令本土原创绘本的未来出现一种令人期待和激动的迹象。辞别爹娘时祝英台欢快的眼神分明表现了她获得自由的决心;离家出行路上的画卷,宽阔的幅面中央,两个孤单的人影,那种既新鲜又略带寂寞忐忑的行状,跃然纸上;与梁山伯初相见时同撑一把伞游赏的情景,清新秀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景;二人在书院一同操琴练曲的认真努力,无需多言,就可体会到那种朝夕相处的深情;祝英台跃入坟墓,最终二人化蝶缠绵而出的画面感,迅速营造出了可切身感觉得到的凄美。整本书既有可细细品读、不断赏玩的画面,又有快速营造氛围的紧凑节奏,唐亚明先生和于虹呈女士对作品精心打磨的匠人态度值得尊敬。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我们的孩子更加需要。孩子们不应该被裹挟在噪音、污染的文化中,获取苍白没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孩子们是最最纯净可爱的一群,他们需要被最好最优秀的文化所给养,需要听到最美的声音,见到最好的风景,习得最卓越的洞见。有了这套书,孩子们有福了。
  •     《梁祝》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也就有各种表现形式,无论是戏曲、音乐都那么深入人心,到当代,影视剧以之为题材的也广受欢迎。拿起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初看以为是用皮影戏为底本拍摄而成的画册,仔细翻阅,才发现,是仿皮影戏表现形式的绘本。一时不察,险些着了道,当皮影戏扯谈半天的话,就未免南辕北辙了。这套绘本的人物形象借鉴皮影戏的造型,人物形制处处显露出皮影刀工的波磔刃痕,在一个画册中看到,是挺新鲜的。场景中的楼台花树,却不是皮影,有一点水墨丹青的影子,两相搭配,是种创新,也是古老文化用新形式表现的一种传承。电影《神鞭》里,傻二剪掉了辫子,可以有底气地说出:“辫子剪了神还在!”头上的功夫改为射手的出神入化,对着老玩意抱残守缺,傻二明白行不通了。对于古旧艺术的发展,恐怕都涉及一个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要考虑传播、受众,当然重中之重的是经济,旧范早已失去了所依存的时空,一切终得变。一件技艺一旦沦为物质文化遗产,恐怕是不祥的事情。稀缺而保护,就没了群众基础,于街头喜闻乐见,还是登堂入室成为博物的遗存,哎,如何抉择?从这点考虑,这本画册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并予以创新的过程,是值得鼓励和不断尝试的事情。画册中有两种美:其一人物衣饰的富丽之美,衣饰纹理为刀工镌镂之姿,带上点象征意味的锦簇;其二建筑场景的绘笔呈现中国建筑的对称之美,院落多呈正形,亭台横截金字,门户舟楫于规则和散落间对称相映,祥云、山壑、银杏叶乃至蝴蝶都有传统的对称之美,带一点剪纸艺术的特征,这些融汇是颇具匠心的,在如今日本漫画横行的时代,美术工作者有志创新,追溯传统,彰显中国风,是值得称道的。如若要煞下风景,讲些不足,书中人物形象采用皮影戏形制,稍显呆板。人物那番形容和动作有千人一面感,卡通形象是不能脱去人物表情形色的。因仿皮影,形制单一,是天生的瑕疵,面部的喜怒哀乐,不能呈现,梁山伯、祝英台、书童、婢女全部一副丹凤眼,人人沾染点绛唇。皮影戏是动态的,有唱作能弥补这种表现方式的不足,搬上画册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此系作者该认真思考和修正的地方。随书还附赠著名扬琴表演艺术家郭敏弹奏曲《梁祝》的欣赏方式,聆听一会儿,头脑中幻化出动态,乐与画在心中凝成一段凄美情景,才可谓“化蝶重起舞,情致方翩翩”。2015年11月1日夜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山伯回家后,对英台念念不忘,整日唉声叹气,身体日渐消瘦,终于一病不起。”边听吕思清小提琴版本的《梁祝》边翻完了这本绘本。纵使九品中正制让高门大族垄断了士大夫阶层,虽然那样的社会沉闷而腐朽,但也不乏嵇康、阮籍之辈的名士风流,而流传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却也有那些名士一般也有几分魏晋风骨。书中的绘画非常精美,尤其是布景,亭台楼榭、茂林修竹、水阔山长,再加上皮影风的人物,极具中国风,是闲暇时值得一翻的绘本。
  •     新年第一本书,主要是里面的图画,真的很漂亮。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471】早前看到编辑或者作者在豆瓣还是哪里的文章介绍创作或编辑过程就很感兴趣。上周日去北京展览馆的童书博览会看到中信展出了这本书,绘本在创作和设计上,起稿与设色两方面参考了国画工笔技法,以线稿为底,在宣纸上着色,参照传统皮影的刀法,刀刻镂空出图画轮廓。古代神话中的怪兽与神明也隐现其中,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对画面可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扫描书里的二维码可以听扬琴表演艺术家郭敏演奏的《梁祝》,在音乐中看书,画面和故事随音乐情感起伏、活泼和悲伤,把人带回到古老的传说中。http://www.mtype.cn/booklink/lsbzyt/index.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可是琴竟然彈反了真的不開心( ﹁ ﹁ )
  •     故事确实很凄美,台词也很有嚼头。
  •     作者的画法很难得,作为一本传统文化的中国原创绘本,这样的手法不多见,精良。
  •     作者很有发展潜力呀。ps.把人家名字写错了,是呈
  •     皮影风,值得入
  •     画风好似皮影戏,活字文化出品。
  •     很赞的国风和文字
  •     如果还在发愁日渐式微的皮影戏,缺乏传承手艺的人和观众,那么和不断在推广的绘本相结合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渠道。凋零的文化,小众的水墨,丰富的绘本。中国传统文化会更好地和现代生活结合,世代传承。
  •     【2016044】画风太有趣了,奇特的皮影风,各种花鸟鱼虫上古神兽,恰到好处的热闹。故事没啥可说的,梁祝嘛就那样,也不知道萝莉是怎么听得直滴哈喇子的【好嘛其实只有一滴……
  •     皮影戏的方式讲述经典爱情悲剧~
  •     越读越像小孩
  •     用了那么多花花龙龙,还一点也不喜气,中国味也不刻意,恰到好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