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精装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7
ISBN:9787300179520
作者:周濂
页数:332页

作者简介

本书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我们都是一小撮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让我们担忧我们的童真吧
射象者布莱尔
“不就是”与“又怎样”
笑而不语与中国表情
烈士与傻子
跳来跳去的罗素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
活着,还是死去?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
大学生的“德性”
古格斯的戒指与费尔德曼的甜饼
节庆、传统与革命
磕头的理由
装装文明人
榜样的力量
求求你感谢我
“我的”和“好的”
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公民吧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人道主义是张一撕就破的薄纱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们都是一小撮
第二部分 重见天日的生活
你想要打听的那个人在哪里?
阿飞后传
沉默并诗意地活着
抒情是一种病
“实话实说”还是“是话就说”
掐死一切意识形态大臭虫
有这么一种困惑来自生活
存在的焦虑与勇气
丧钟为游记而鸣
重见天日的生活
第三部分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色情文学招谁惹谁了
请“真实”的康德起立
“帝国”失去“主义”,天下将会怎样
圆地球还是平地球?
历史尚未终结,国家仍需强化
谁是美国的孩子?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
与正确无关的政治正确性
全民开讲2.0时代
大众文化的“群架二原则”
娱乐不精神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过期
好人电影与好公民电影
通过对话能够走向真理共识吗?
智者的审慎
理解之难
第四部分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哲学是一个动词
民主在此可能吗?
幸福政治学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最可欲的与最相关的
尺度、分寸与超越
政治哲学家与政治现实
革命的窄门

内容概要

周濂,1974 年12 月生于浙江。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5 年11 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4 月为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专著一部,以及中英文论文30 多篇。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精装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序言✿所以休谟才会说:“我们应该设计出一系列政府制度,以便即使在流氓占据政府职位时,也将为我们的利益服务。”✿安妮特•贝尔说:“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意愿有限性的伤害。”换句话说,选择相信别人的同时,也就给别人留下一个伤害自己的机会。我养过一只小狗,见到任何人都会扑通倒地,然后亮出柔软的腹部邀请被抚摸。这种因为对世界懵懂无知而拥有的绝对安全感真叫人嫉妒。✿我同样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改善是改善这个世界的必由之路。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斗,一个也许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的“认识你自己”的追问。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更重要的是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熟人亲人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傍。就像本书的同名文章结尾处所说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戴乃迭女士曾经在歌颂伟大领袖的英文译稿上写下评语:Childish(幼稚的)!我猜想杨宪益断然不会在意“牛津知名校友”这样的虚名,倘若他知道这个榜单,一定也会用“Childish”一笑置之。Childish虽然不是什么好词,但也不算太严厉的谴责,无非是幼稚、愚蠢而已。尽管历史反复提醒我们,一大群幼稚愚蠢的成年人聚在一起,常会折腾出史无前例的闹剧乃至悲剧。第一章✿“见是非而不鲁莽表态,智也。”✿但只有布莱尔本人清楚,他射死那头象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不想在大家面前显得像个傻瓜而已”。对于布莱尔的这个动机,心理学上有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叫做“暴露焦虑症”,也就是“惧怕在人前示弱”,它的基本逻辑是“认为如果行事不能坚定不移,则自身的社会地位也会遭到贬低”。美国学者肖尔说,暴露焦虑症的患者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国家。✿我曾经劝告那位朋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没法用三言两语打发,但至少我们可以从最初级的语言习惯做起,比方说,一个月内禁止自己使用“不就是”和“又怎样”,没准一个月后,他会有所改变。✿本该愤怒,却无怒气,典型的状况无非以下几种: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这是因为他有超绝的自信和君子的雅量;凤姐“人皆知而不愠”,分明是自我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至于“笑而不语”者,我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从表面上看,“笑而不语”者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因为他们不仅战胜了怒气,赢得了快乐,而且还在相视一笑的默契中体会出智商和情商的双重优越感。暴力和天真其实是互为前提、因果相生的:暴力催生天真,天真进一步助长暴力。✿高层人员之所能够当上高层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进行欺骗。✿“达尔文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人类的身体之所以患上某些疾病,根源在于我们是“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其实身体如此,观念亦如此。在一个“器惟求新”的变革时代里,执意于“人惟求旧”已不再是明智之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以配合时代的进步。✿装是文明开始的第一步,装啊装啊就信以为真了,就深入人心了,就大道通行了。所以装不是问题,装什么和怎么装才是大问题。明明是在商言商的生意人,却偏偏要在雷锋像前集体下跪宣誓做社会主义的螺丝钉,荒腔走板沐猴而冠。✿“道德楷模”的宣传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按学术界的说法这属于“示范伦理”的范畴,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旧乐不可支的颜回到“二十四孝图”,中国人从来都笃信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伦理的“兴”映衬出规范伦理的“衰”。被架到空中的楷模是偶像,稍不留心就会现出泥胎金身的本来面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问道:如果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更幸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自我认同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不但把“我的”升级成“我自己”,而且还可以在价值论上进一步把“我的”变异成“好的”。社会心理学家说,一个心智健康的人自我评价往往会高于他人评价,将自我想象成是好的心理动力不仅普遍而且强大,与此相对,那些无法成功启动这个动力的人往往容易沮丧且缺少自信。“我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任何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只要稍作反思,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在不成熟的民族眼里,这个世界只有两类东西:我的并且是好的东西,以及不是我的因此也就是坏的东西。古希腊人将周围的民族不加区分地一概称为野蛮人,所谓Babarians,意思是说话时发出“巴拉巴拉”声音的人。唯我论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跳出来看自己,如果希腊人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在那些“野蛮人”的耳朵里也是“巴拉巴拉”,兴许就不会这么地自信满满。“我的”当然不必然就是“好的”,但是如果反过来认为“我的就是好的”无非是敝帚自珍式的阿Q心理,又未免稍显表浅。每个人都有许多张面具,个体的自我认同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哲学院的女教授在和中学闺蜜“饭罪”时,哲学家的视角会咕咚咕咚地往外冒;当她参加一群大老爷们为主的学术会议时,女性意识兴许就会凸现出来;如果这场会议发生在法国巴黎,黄种人或者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没准就盖过了女性以及哲学家。显然,在所有这些身份里,“哲学教授”是一个经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假使有一天她厌倦了学院生活,完全可以脱离这个身份。但是种族(黄种人)和性别(女性)这样的社会分类,它们是被先天所规范的,而不是后天可获得的,这样的身份认同没有出口可言,哪怕有人实现了事实上的脱离,比如迈克尔•杰克逊,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脱离在心理上也还是不可行。实上,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仅国家不存在,民族也不存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句名言说,民族不过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海德认为,当事人和行动者倾向于诉诸“情境原因”——天亡我也非战之过,总之和我没干系;观察者或者反对派则倾向于诉诸“气质原因”——都是你的错。行动者推诿责任,观察者强加责任,说来说去,还是在和自我认同作斗争。说到观察者和行动者的不同,不得不提柏克的这句话,他说:“思想家应该中立。大臣却不能这样。”按照施特劳斯的解读,这里的意思是,大臣(行动者)必定对于“我自己的”东西有所偏私,这是合乎情理的——他的职责就是要站在自己这一方。而对于思想家(观察者)来说,他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优异性”的一边,而不管它是在何时何地被发现的,也就是说,在好的与他自己的这两者之间,思想家要无条件地选取前者。现在的问题在于,在权衡比较“我的”与“他的”、“好的”和“坏的”这一类复杂关系时,我们的身份到底是什么?观察家还是行动者,或者干脆二者都是?如果这两种身份发生冲突,我们究竟应该听命于谁?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好的东西就一定“应该”成为我的吗,好的东西一定“能够”成为我的吗?都说“儿子总是自家的好”,这里面除了有偏私、有护短,还在于儿子打得骂得换不得。海德格尔说,人是一种“被抛”的存在者。生而为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利比亚人,只是一个纯粹的偶然,自主性在这里根本不起任何的作用。然后,你在如此这般的家庭氛围、如此这般的传统文化、如此这般的价值世界里逐步成长,然后有一天,你拥有了理性的反思能力,你发现过往的一切不仅有美好,也有谎言、欺骗、愚弄和神话。你意识到上帝虽然像投掷骰子一样随机给了你一个身份,被抛者仍然可以对于“我是谁”做一个理性的决断,就像处在梦魇中的人那样,挣扎着让自己翻一个身,或者用自己的意志把自己唤醒。可是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在智识的逻辑上你也许认为它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在行动和情感的逻辑上却永远无法像割除阑尾或者扁桃体那样,轻轻松松地一刀了之。✿意识形态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真理,而在于政治,不在于知识,而在于信念。所谓意识形态就是“以行动为导向的信念系统”。换言之,意识形态的宗旨不是去探究客观的事实,而恰恰就是通过再造和扭曲事实去激发和维持群众做某些事情或者不做某些事情的信念。✿大约是18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坐在返校途中的332路公交车上,后座两个中学生叽叽喳喳地在聊天,男生说:“我最喜欢郭峰了!”女生兴奋地答:“就是就是,我也特别喜欢他,每一首歌都唱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这个星球上居然有人认为郭峰——而不是张楚——能够直指他的灵魂!那一刻,我的世界尽头至少向南拓展了5 000公里。我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身边原来潜伏着如此众多的陌生人,他们貌似与我同在一片蓝天下,实则却来自另一个平行的世界!此后的18年里,让人抓狂的事件反复上演。比方说,一个在杭州当音乐教师的高中同学,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拉多纳;上海某高校教师,杰出青年,经常在报刊发表豆腐块文章,不知道王小波是何许人也;今年春节返乡,某专门负责网络宣传工作的公务员在我这里头一回听说了“五毛党”。马拉多纳、王小波、五毛党……正是这些常识构成了我的基本生活经验,但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它们却有如“天外飞仙”一样不知所谓。类似的经历多了,我那颗曾经想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心自然也就凉了。事实上,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自己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少数派,并且,如果我胆敢对郭峰、赵峰、钱峰还有汪峰说三道四,那就连少数派都做不了,而只能去做“一小撮”。最好的做法就是悬隔一切判断,如此才有可能避免“不自知的恶与暴力”以及“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我所不同意的是就此放弃“指手画脚”和“说三道四”的权利。
  •     微书评:作者周濂是一个70后哲学教授,但是他有文学家的笔触,思想家的情怀,观察家的敏锐。《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本读来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的书。将普通的生活故事用哲学进行解剖,不晦涩,接地气,闪耀着作者本人思想的点点光辉。第一部分“我们都是一小撮”是本书的精华,每次读完一节,都要长呼一口气,掩卷深思,好书当如是
  •     爱屋及乌,翻看了下刘瑜老师的夫君周濂老师写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无论是文笔还是思想,没啥特别出彩的,有点失望,实在是爱不起来。学哲学的人写的文章,没几个是觉得好看的。此书豆瓣打分颇高,get不到high点在哪。大概是鄙人才疏学浅。以及,周濂老师应该长得够帅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别被书名欺骗啦,很不错的。 看的时候一直想起刘瑜,感觉他们夫妻在聊天。 刘瑜在语言表达上更热闹,有氛围。周的语言更精炼。
  •     并非鸡汤…
  •     很刘瑜果然是一对
  •     要做淡定的一小撮 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 我一直在找装睡的人的篇章
  •     挺好的,评论的到位,有哲学性。
  •     图书馆随手拿起来看的,很久不看这类文集了,居然这么有趣,被安利了维特根斯坦以及原来黑格尔是这样的人,长见识
  •     一位研究哲学的阿姨赠的书,比想象中有更易懂而亲民的论述,用简单又实际的方式谈论人事和作者的世界观,长知识。
  •     社会、哲学、政治的乘法
  •     鸵鸟人
  •     2015.03.13
  •     周濂的评论写的着实不错
  •     只能算是草草读之,哲学太深,不接地气,很多文章理解不易,书名起得倒是颇有深意,最后几篇文章写得很棒!
  •     还是喜欢我刘老师
  •     从该书的第一部分阅读到第四部分,可体会到某些变化:一是作者思考问题逐渐成熟;另一个是行文由晦涩逐渐变得开朗。令人很不爽的是,作者总是使用自己批判过的“超级概念”这种高大上的词句,引用哲学名人材料时,其中逻辑关联隐藏得很深,以致有些文章难以读懂。
  •     随便翻翻
  •     kindle地铁上断断续续看的。有深思。
  •     以后要多读哲学类的书
  •     超级概念要被拉回属于你的粗糙地面,哲学思考必须要和活泼的生命体验相关联,和刘瑜觉得深入简出是一个观点。我一点儿也不奇怪刘瑜最后嫁给了他,精神尝过甜头后,就再难回头了吧。
  •     写得很随意,但是哲学家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确实很深刻,随时都在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说明前者是建立在读书很多的基础之上的。我下载的电子书也许是简版,并没有读到太多内容。不过本书封面的图非常有意思。
  •     当初是北京的一位姐姐推荐的,没在意,总觉得这个题目有点扯,,后来dangdang活动,就买来看,还不错,至少作者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的
  •     跟随哲学家的脚步让我力不从心。这算是本启蒙之作也说不定。
  •     作者富于思辨又积极可爱,关键是本人很帅...
  •     第三部分的哲学太深奥,感觉男神老婆的书跟深入浅出哈哈!Btw看到知乎评价刘瑜和柴静就是born with talent 和try so hard的区别=_=
  •     我们都是一小撮淡定装睡等绿豆汤的人。在《色情文学招惹谁了》一篇中隐约看到了自己写读书笔记的样子:先八竿子打不着地引个段子,切入主题后说说主题的发展历史,谈谈现状,引用下作者的论调,引用下反对作者的论调,期间穿插上自己的三两句感言。问题描述完了,开始归纳作者的的策略(一定要融入自己举的那个不着边际的例子里边),最后的最后,三言两语总结作者和反作者两个群体的言论,自己的意见嘛——总是能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的。"不滥用超级概念,以及少做甚至不做宏大叙事",这句可以送给36ker们了。
  •     鞭辟入里,观察入微,
  •     一个聪明机智的朋友送的,读来深感惭愧——读过和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     扬图
  •     “鸵鸟人”封面棒棒哒~内容对于我来说还在感兴趣的范畴内,深入浅出。
  •     扎根哲学思考于粗糙的地面,文笔富有逻辑性又不失风趣,从对实事的细致辨析中完成思想的解套过程。
  •     我养过一只小狗,见到任何人都会扑通倒地,然后亮出柔软的腹部邀请被抚摸。这种因为对世界懵懂无知而拥有的绝对安全感真叫人嫉妒。
  •     没有传统哲学的厚重,深入浅出,每个人都会看出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     后面有些晦涩。
  •     文笔拙劣。
  •     思辨,好多见解,喜欢这本书,推荐。
  •     思辨能力很强的人,只是我跟不上他的节奏,关于政治与哲学,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往往也认为没人能懂,有人选择狂热,有人选择淡定,无关对错,只需坦诚
  •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谎言一旦变成赤裸裸,信任的支柱便被抽离,此时支撑谎言继续运转的动力要么是利益要么是暴力。
  •     在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讲道理之前,国人距离真正的民主社会还很遥远
  •     过一段时间再看看,难度有点大啊。
  •     文笔一流,思想一流。人活在黑暗的甬道里,但一定要记得光的模样。
  •     在最喜欢的城市邂逅的一本书 内容值得一读
  •     好深奥阿 得知他和刘瑜是一对真是佩服阿 这才是soulmate吧都很渊博!!!
  •     有缘书
  •     讲真,看完第一部分简直激动,完全五分。第三部分评说性质的东西太多,不对味。
  •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     初看惊艳,再看也还好,布谷爸爸没有布谷妈妈这样擅长说话,但是对于国事人事有一种严谨温和的力度,这几天看了几个时评,尤其感激于布谷爸爸的宽容。
  •     先开始还好,后面越来越难懂。
  •     时评杂文还能看得懂,后面讲哲学的就太过专业了一些
  •     停不下来,关于孟京辉的评论大部分赞同,小部分有搏出位嫌疑。
  •     每个人讲述自己对社会的观察视角体验,大多颇有深度,推荐
  •     女神老公.前半部分有感触也好读,好半部分更专业涉及哲学,我读着不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