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柳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807657897
作者:刘斯奋
页数:1307页

作者简介

《白门柳: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内容简介:茅盾文学奖中最值得反复品味的历史小说: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从《白门柳: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山海关外清军的双重夹击,正面临灭顶之灾,而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
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党争中丢了官,为求复官,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政治交易,许诺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网开一面。谁知图谋败露,钱谦益遭到黄宗羲、侯方域等复社士子的猛烈攻击,声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识分子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
两年之后,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政权顷刻瓦解,江南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新君。然而对立各派仍旧互相敌视,恶斗不休,使政局再度陷入混乱。最后,清军南下,史可法一死殉国;钱谦益献城投降;复社才子冒襄举家逃难;黄宗羲参加抗清斗争,并顿悟民主思想……江南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的巨变中,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

海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谋复出贿通首辅,巧机变宠夺专房
第二章 冒公子求援尚书府,众社友纷争寒秀斋
第三章 顾眉娘妙曲钓金龟,阮大铖无聊排新剧
第四章 遇淫威宛娘惊虎口,激义愤书生斥牙行
第五章 争名位兄弟阋墙,辩正邪师生反目
第六章 痴情女梦迷病榻,失意人夜访半塘
第七章 钱谦益心灰意冷,柳如是妇唱夫随
第八章 游金山泪承谑吻,走尸林悲动长吟
第九章 惜遗才深忧重虑,应乡试意马心猿
第十章 借戏班小计赚胡子,斥阉孽私语动侯生
第十一章 乱象纷呈上书碰壁,奇器迭出传教有方
第十二章 施援手三招制恶,谈时局一夜惊魂

编辑推荐

《白门柳: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编辑推荐: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茅盾文学奖中最值得反复品味的历史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作者16年光阴的史诗巨著!翻开《白门柳: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带您看尽传统知识分子的参政百态。作者亲自审定稿,作者权威最新修订版。

前言

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    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它的半爿已经死掉,剩下黝黑朽烂的一段木橛,另外半爿艰难地扭曲着,又挣扎着坐了起来,却再也直不起身子。于是,它就这么弓着腰,坐着,过了一年又一年……    渐渐它变得很衰老了,连南方吹来的熏风,也不能使它恢复一点活力。一年到头似乎都沉浸在冥思默想当中——它在想什么呢?是回忆无忧无虑的儿时光景?是重温辛酸而甜蜜的少年春梦?还是追抚凌霜傲雪的壮岁情怀?这些都无从知道。只是,它的枝干一天天地干枯下去,它的花朵和叶子也一年比一年稀少了。    有一阵子,它好像已经死掉。不过,冬至过后,山南的梅花纷纷开放,它那粗糙僵硬的枝丫上,冷不丁又开出一朵憔悴的小花。看上去,就像一个奄奄待毙的老人,忽然睁开了一只发红的、黏滞的眼睛……    当年洪水滔天、山崩地裂的可怕一幕,想必还时时浮现在它的眼前。它无法理解,那一场埋葬了它的理想、青春和最优秀伙伴的奇祸巨变,是受着什么样一种力量主宰?又为什么偏偏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这终古难平的怨愤,像利爪揪扯着它的心。每逢风雨之夜,它就会转侧难眠,巍巍颤颤地抖动着那只瘦骨嶙嶙的独臂,发出凄厉的呼啸,咒骂命运的不公和天地的无情……    有一天,一位踽踽独行的旅人经过这里,这株悲惨的老梅树引起了他的惊异。他绕着它反复端详了半天,最后坐下来,抚摸着老梅巨大而支离的躯干,默默地用心声同它交谈了很久、很久。直到红日西沉,徐徐升起的暮霭使山谷变得一片苍茫,他才站起来,抖一抖衣服上的泥土,背起行囊,大步走去。    自此之后,老梅树安静了,它更加沉默。有好几年,它不再开花,也不再长叶,仿佛打算就此长眠下去……可是,一种缓慢的转机终于来临——那已经死掉、铁石般坚韧的表皮,有如一领沉重的护甲,本来紧紧地裹住老梅树的躯体,竟无声地坼裂了。开始是不显眼的一道缝,不久,裂缝扩大了,接着又出现了第二道、第三道……看来,老梅树正从身体内部拼命向外挤迫。它在力图摆脱老死的皮层对于剩余生命的窒息,摧毁与生俱来的这一部分身体对另一部分身体的横蛮禁锢!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悲壮绝伦的自我搏杀。夜深人静时,山谷里老远就听见那发自心肺的沉重喘息和含泪的嘶喊。最后,老梅树被自己弄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有一次,它偶然在月光下看见自己丑恶不堪的影子,竟害怕得浑身发起抖来。    终于,又硬又厚的坚甲瓦解了,剥落了!    而它,这梅树,仍旧是蜷曲受苦的姿态,仍旧是残缺支离的躯体,可它已经获得了新生。几年后,它出乎意料地抽出数十丫粗壮碧绿的新枝,接着,小骨朵儿似的蓓蕾就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枝头。在一个凄清微冷的冬晨,它终于开出了满树璀璨的繁花。    瞧,它如今有多美啊!山南的梅花浓艳如火,山北的梅花晶莹如雪,它呢?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白色,而是一种恬静柔和的绿色。无疑这绿很轻,很淡,骤眼一看,你会错认这是一株白梅,须得把它同真正的白梅放在一起,才会分明显出它其实是绿的。更为特别的是,阳光下看,它还不怎样,而当天色昏暗,或是在夜里,它的每一片花瓣,都会幽幽地发出光来。这时,它仿佛不是一株梅花,而是一位美丽的精灵。轻风吹过,微光颤颤,它便轻盈地舞蹈起来……它的香气也不寻常,细细的,凉凉的。在满山红梅浓烈的香气包围中,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了。可是,你仔细嗅嗅,那凉凉的香气又冒出来,愈久,愈烈,愈鲜明。末了,你就只嗅到这一种凉凉的细香了。    消息很快传扬开去。人们成群结队来观看这株幽谷奇葩。荒凉寂静的山谷顿时热闹起来。丛生的杂草之间,不久便踏出一条一条的路径。风雅之士们甚至在花下排开筵席,疏疏地点上几盏灯烛,作长夜之赏。它成了诗中的佳题,画中的尤物,以至香闺中的腻友。人们经常地提起它,再三地宣扬它,把它说得出类拔萃,超凡绝俗,神而又神……    可怜的梅树是多么激动呀!它吃惊,怀疑,不知所措,终于快活得哭起来了。    从此,它变得十分辛苦忙碌。络绎不绝的来客令它简直应接不暇。为着不使每一个人失望,它一天到晚殷勤地微笑着,尽量舒展开繁密的新枝,毫不吝惜地把异彩和奇香奉献给四方八面。只怕不够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热诚,第一次花朵凋落后,它紧接着又开出了第二次繁花。这下,引起的轰动更大。游客们纷纷去而复来,都要躬逢这梅开二度的难得盛事。山谷里愈加熙来攘往,挨挤不开。各式各样的茶寮、货摊、食担、杂耍乃至戏棚,都竞相出现,热闹的景象赛过盛大的庙会。到后来,连远近的达官贵人们也不惜降贵纡尊,携眷而至,说是“与民同乐”。于是,又有人竭力凑兴,悬出厚赏,为梅花征求名号品题。据说,由于争议纷纭,始终悬而未决……    花团锦簇的日子过得飞快。渐渐,梅树又感到了一种寂寞,一种美中不足。不知为什么,它越来越经常地想起了过去,想起它走过的那一条苦难的、坎坷的道路。它忽然觉得,它有好多好多故事,准备向人们述说。这些故事无疑并不美丽,甚至也不动听,但一个一个都那样真实,那样亲切,那样重要!与眼前的一切相比,似乎实在得多,也有意思得多。梅树很奇怪自己竟会把它忘却了这么长久。现在每回想一次,它都止不住心头发颤,热泪盈盈。啊,应当向人们一~讲出来,讲出来!    于是,它这样做了。但人们的反应却如此冷淡!他们一个劲儿地盯着美丽的花朵,露出不胜倾倒的神情,然后,以突然爆发的喝彩,打断了梅树用微弱、发抖的声音说开了头的故事……    梅树又一次地吃惊、迷惑,无可奈何地沉默了。但没有灰心,它忍耐着,等待着,年复一年地开出更盛更美的花朵。它的名气传得更远了,慕名者从千百里外不绝涌来,以一瞻风采引为毕生幸事。然而看客如云,流年似水,它所期待的、愿意倾听它的心声的知音者,却始终没有出现……    哦,也许这样的人是有的?也许他只是不了解梅树的心思?也许他混杂在众多的围观者当中,梅树没能辨认出来?也许他根本挤不进密密层层的人墙,只好站在远处看上几眼,就走了……谁知道呢!    梅树明显地憔悴了。它变得心灰意冷,闷闷不乐,一天到晚像失魂落魄似的,连一年一度的花期,也没有心思料理了。    在又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它静悄悄地死了。    震惊的游客深为失望,痛惜不已!他们流连凭吊了许久,依依不合地散去,从此不再来。    古老的山谷渐渐又恢复了昔日的荒凉冷寂。待到游人踏出的路径重新长起离离的芳草,梅树的遗骸也朽败、霉烂,化为尘土之后,一切便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存在过一样。    然而,心上的痕迹是不容易抹平的。慢慢地,在当地居民中间,传出了一种说法——    那株梅树其实还在。只要遇上天阴下雨的时节,或者月色朦胧的夜晚,山谷中迟归的樵夫和狩猎的山民常常会看见,那株梅树忽然又在老地方出现了。他们甚至看得清枝头上淡绿的花朵,嗅得着那凉凉的幽香。当他们试着走近去,一切便像烟雾似的消逝了。    于是,当地的人们说:这是那株梅树的影子,是它的灵魂。它不肯死心,还在守候着,要将它的故事告诉一个愿意把它写下来的人……

内容概要

刘斯奋,1944年生,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白门柳》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了作者16年的光阴,完稿当年便一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获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入编中国出版集团20世纪《中国文库》和《中国新文学大系》。

章节摘录

钱谦益看到这里,不由得冷笑一声,心里说道:“做梦!”驰援的军队开赴松山已有一两个月,他们的将领徘徊不前、畏敌如虎的情况,钱谦益屡有所闻。如果真能突破重围,也不会拖到今天了。他算定松山的陷落只不过是早晚的事。于是,他不由得大为感慨地想起,早在两个月前,他曾经上书当道,建议从援军当中分出一半兵力,乘船从海路分进合击,形势就会不同。可惜竟不能用!信中接下去谈到南方流寇日益猖獗,朝廷自去年督师杨嗣昌畏罪自杀,总督傅宗龙战死,剿寇军事一再受挫。继襄王、福王死难之后,唐王也于南阳殉国。李自成连陷许州、禹州等十余城,再度进围开封。幸而最近朝廷重新起用孙传庭为兵部侍郎,令他督京师军驰援开封,保定总督杨文岳亦发兵会剿,闯贼大败,死伤过半,现已溃散南窜,相信不日可望剿平云云。钱谦益又不禁摇摇头,他根本不相信李自成会很快被“剿平”。据他所得的消息,李自成主动解围后,已南克襄阳,复攻西华,正包围左良玉于郾城。想到这些在朝大臣,竟然如此盲目乐观,轻信前方送去的虚假捷报,钱谦益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他丢下这份副启,拿起下面一封。这一封写得比较简略,主要是说,自从周延儒重新进入内阁,当上首辅之后,颇思振作有为,举措处事,能够顺从众意,对于东林党旧人,也想捐弃前嫌,倾心相结。现在他位高权重,很受皇上信用。信到此便终止了,但友人的用意不难理解。他是在暗示钱谦益,现在确实存在着一个机会,而成败的关键则操在周延儒的手中。钱谦益如果想获得重新起用,对于这位周相公的要求是不能不认真加以考虑的。不过,钱谦益却明白,周延儒现在之所以愿意捐弃前嫌,并非由于此公有什么恢宏大度,实在是由于他的这一次东山再起,全赖朝廷中东林、复社一派的人,暗中给他帮了忙、出了力的缘故。第三封副启,钱谦益看过的次数最多,也看得最仔细。他不必再看,信中的字句也还记得清清楚楚。在这封副启中,友人代周延儒向钱谦益提出一项政治交易——周延儒愿意在钱谦益复官起用的事情上帮忙;不过,作为回报,钱谦益必须设法运用自己在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当中的强大影响,停止对一个名叫阮大铖的人的激烈攻击,并且不再在政治上与之为难。……


 白门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不久前,偶然看到了一位朋友拍摄的几张照片,拍的是老家还残存的几处老房子。透过充分渲染的光影,加之专业的取景角度,即便照片中多是破损的木质门窗和布满苔痕的屋檐墙角,也无不显露着岁月沉淀出的美感。但我知道,这只是错觉罢了,因为这些老房子大多年久失修,已经达不到最基本的居住标准。看这些照片就好像看到一位迟暮的美人,如果只看她依旧浓黑的头发,或许还能感叹其昔日如云之状,但只要见过她全貌的,自然就会想起她眼角细碎的鱼尾纹和皮肉松弛的颈项。我的老家是一座颇有些历史的小城,青石板铺就的一条条巷子和沿着巷子两侧整饬的院落,是儿时对这座小城的印象。这些院落少则两三进,多的还有四五进。虽然从我记事起,老辈人所说的,摆放在天井中央的巨大鱼缸和造型考究的盆景就已经不复存在,但仅从残留的一块块铺设整齐的地砖和环绕着天井用青石砌成的排水沟渠,就能想见这些院落当初会是怎样的雅致。当然,这样的院落不会是某一家独自居住,而是由很多户人家共同分占着,不论是厢房还是正房都住满了人。我曾经好奇的问过祖父,这些房间当初是如何分配的,比如张家住哪几间,李家又住哪几间,是由谁来决定的?祖父说,他所经历过的一次分配,是以抗战结束后每家逃难回来的先后作为依据,回来早的自然能有所挑拣,回来晚的则只能将就了。我依稀记得有几户邻居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大约就是因为此家侵占了彼家逃难前居住的房间而留下的积怨。至于在此之前这些房舍又是如何分配的,我当时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现在祖父已经作古,也就无从得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院落在建成之初,必定是某些大户人家的私宅,随着世事变迁,大户逐渐败落,才有更多的小户人家陆续迁入进来,形成后来的格局。祖父所说的抗战,自然就是那场持续了八年的战争。在当今所有的书籍和影视剧中,它无疑是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保家卫国,有数不尽的英勇事迹和忠义之士被人们所铭记。但所有这一切,在当年那些院落的居民眼中,或许只是一场从湖北辗转到湖南或者四川,以至更远地方的逃难,最终会给生活带来改变的,如果没有亲人在此期间故去,可能就只是由离家时的三间房变成了回家时的一间房了。那个时代的恢宏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关乎生存的细碎。逃难的几年里,或许家里又添了孩子,面对相比于离家前更加局促的住处,如何安顿下这一大家人,后续的生计如何维系,应该才是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如果再往前追溯,更早住在这里的人们,应该还经历过更多的天灾人祸以及朝代更迭。某些院落的初建者或许和黄宗羲、史可法、侯方域、钱谦益处于同一个时代,但他们应该不会因为王朝的轰然崩塌而生出殉节的想法,更没有能力扯起义旗企图恢复旧制。他们能做的,至多也就是不肯做顺民而弃家出逃,或者拒绝剃发梳辫落得身首异处。如此一来家道自然中落,苦心经营的私家宅院也无法保全,逐渐有其他的人家挤占进来……如今,老家的那些院落几乎都已拆除,里面的住户也都搬进了原址建起的楼房里。各家新房的面积,大体还是依照原先在院落中住房的数量和大小而定。在旧院落中关系不睦的邻居,即便搬进新楼里也依旧如故。时代的浪潮奔腾翻滚,芸芸众生就如同其中的砂砾一般,只能被裹挟着起起伏伏。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隐没在水中寂寂无闻,甚至蝇营狗苟,偶然被翻卷到浪尖,也终究只能仓促的瞥一眼这个世界。
  •     感觉和姚雪垠《李自成》还是有差距的。排除革命史观,《李自成》一书大局可观,细节严谨,可作通俗明末农民战争史阅读。这本书的开篇写到虎丘大会的时候,老是让人想起《笑傲江湖》里的五岳剑派封禅台大会。姚雪垠是受过旧国学教育的,且有历史著作,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刘斯奋主业为书画,工作是公务员,历史小说就不免小说有余,历史不足了。不如去看顾诚的《南明史》,才是人间正道!
  •     “士”心“士”景变奏———我看《白门柳》by李硕儒要说人的复杂艰深,普天之下大概莫过于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史称的“士”了。中国的士一直就是臧否最巨、褒贬最烈的一个阶层。到了十年文革,已达登峰造极的顶端。中国的士具有复杂的多重性格:“学而优则仕”———凡能称士者大多饱学经纶,却推崇进朝为官,步步上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政治,关心民族命运,为了正义可以舍生取义,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另一方面,因为世事多劫,又因士的先知先觉,难敛其口其笔其言,往往“名士少有全者”,士们就或则耿直不阿,远避山林,或则放浪形骸,自毁其志,或不甘时事以曲笔隐笔攻讦时政,或逃避现实,不与世事,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或悲观厌世,为己为时吟唱挽歌……做为人学的文学,中国的士阶层的确是我们永开不尽的富矿。可惜,或因历史的局限,或因作者的学养、才情、生活、笔力的不足,在这方丰盈多姿的沃土至今奇葩不妍。我去年听说刘斯奋先生已写完《白门柳》的第三卷《鸡鸣风雨》,拿来读完后,我有点像馋酒的饮客饮了一席香醇佳酿,几经咂舌品味,仍觉余韵未尽。《白门柳》写的是明末清初麋集于南京的复社成员、东林党人与秦淮歌妓们的生存际遇,思索追求及至奋争命运的长篇巨著。它从这个难度极大的视点切入,自然从政治状态、经济状态、人文环境氛围薰薰地描摹出了这段历史的横断面。可从探微知著的文学功能入手,笔者却窥见了作者试图探索把握中国士阶层的内质的初衷。且说书中的主要人物钱谦益与柳如是,一个是经纶满腹的南明重臣,一个是秦淮河上色艺俱佳的名妓。在那短暂的历史“夕阳”中,他们从情场欢愉到诗琴赠答终至有情人喜成眷属。不想,夕晖匆匆,顿残暗夜,在江山易主的风暴中,他们也遭到一场来自主体与客体的冲撞与抉择:面对南京城下的清兵,柳如是欲以投湖自尽明志,钱谦益以血腥未干的扬州十日屠城为鉴,终于出于保命保民的考虑,与另两位同僚商定写降表、献城池,保住了江南重镇南京。同他的爱妾柳如是约定的条件是,将来反清复明。但风流的柳如是在此后却又和旧情人重续情缘。如按史有定论的观念或浮泛流俗的写法,书下边的矛盾只写成一个是软骨叛徒一个是积习难改的婊子也就满可以交代,作者却不肯浅尝辄止。他正好抓住这一历史的人性的敏感点,鞭辟入里,解剖刀式地丝丝缕缕切入人物的灵魂及其文化心理的结构,从而剖出一个士阶层的复杂细腻亦是亦非的心性与文化构造。面对这一发不可收的可能爆炸的情感矛盾,柳如是倒是一身冷静,不惜等待任何她可以猜到的惩罚———这点更强化了当初她欲投湖自尽以明抗清之志的烈性女子的形象。然而夫妻二人却在深入了解后和解了。这一情节,将钱谦益这士中一员的复杂艰深的性格推向了矛盾的极致:他一面是不守名节出卖江山社稷的败类,一面又是从实际出发保民保城(南京)的策划者和“曲线救国”者;一面是风流倜傥的高官显贵,一面又是低眉顺眼的降官;一面是重名誉重节操重情感的文人雅士,一面又因自己出卖节操的愧疚而对爱妾的失节大度宽容……江山社稷、节操情爱他什么都想要,而终归却什么都要不成,这是士的一类。另一类就是黄宗羲。此人信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条,决心拼却一身热血匡复大明。“皆因国家丧亡至此,天下丧亡至此,全由士大夫因循故习,不思变革进取之故,要拯救之,振拨之,就须得打胜这一遭生死存亡之役,成大功,立大名,然后因势利导,雷厉风行,鼎故革新”!不想,由于鲁王的无能,把个只待慷慨赴死的书生黄宗羲要为国捐躯的机会也给剥夺!这时的他怀着极度的历史悲伧,只能归隐四明山上著述自己的感怀凄伧去了。加之别类士的形象如洪承畴等的饱满丰盈的形象塑造,《白门柳》的确把中国士阶层在历史上的责任、使命、尴尬、无奈、脆弱、敏感、大义凛然与投机取巧、偏狭龌龊与包容大度……及至他们的生存状态、文化心理的驳杂难辨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贴切。这自然体现了斯奋的学养才情,但同时也与作者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士的生活积淀和思辩审美难于分开。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最近看西方的作品比较多,这本小说居然有很多不熟悉的汉字。。。一直想在中西方方的思维融合中锻造自己,了解历史,就是积累比较思考的感性材料。
  •     看着有些琐碎,这何尝又不是“真实”呢?
  •     读到第二回了、、
  •     很喜欢啊,收藏版,名不虚传
  •     还好吧,也就是没事看看
  •     线头很多,故事有趣~
  •     这是我很小时候看的,堪称茅盾文学奖里的注水猪肉。一段离乱史,几个负心人。就这样而已。
  •     一段国破家亡的飘零历史,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无奈,谁又能责怪谁呢?钱谦益的圆滑,冒辟疆的狭隘,黄宗羲的执念,张岱的洒脱,柳如是的聪慧,董小宛的痴情,人生百态滋味万千。倒是一直想听到的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着墨不多稍有遗憾,还是得去桃花扇里寻觅吧。
  •     我怎么感觉作者对黄宗羲等人的塑造很是粗糙,特别是当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冲突与焦虑的时候。
  •     刚开始看,会稍稍有点难进入情境,后来越看越有味道,越读越喜欢。
  •     2015年5月27日加入[在读] 大半年间竟多出这么些在想已读。早大致翻完,越到后面女人出场就显得笔怯,暂时不会读后两册。
  •     个人命运永远是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在书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国家大背景巧妙地融入到每件小事里了,虽然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手法太熟练了,崇拜。。。
  •     看得出作者野心不小,可惜笔力拙计。
  •     小说作者刘斯奋本人即是以知识分子之躯跻身仕途,曾与余英时文笔论战,煞是好看。弦箭文章也罢,乱象史诗也罢,小说还是很可一读的。封面应该是从 甲申十同年图 上截取的吧
  •     边看边感叹,刘老师的文字功底确实不凡!
  •     长篇严肃历史小说一般都会有个通病,在开头的一两章里让太多的角色登场,不善于记人名的会有点晕
  •     知识分子入世的思想一直绵延至今吧,直到现在也很典型~
  •     一本难得的好书,确实好看,不错
  •     故事娓娓道来,人物刻画细腻生动,情节引人入胜,简直不能更棒了,好喜欢~现在在读2了。看了看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除了白门柳1和2,还有白鹿原、战争和人、骚动之秋,经典的一届啊。
  •     还没有看,矛盾文学奖的书,应该不错
  •     这是赠送的,不过感觉像是盗版的,我看亚马逊还有卖白门柳上下册的,我就有点纳闷了,那这个是上册还是下册?
  •     名著,写的很好
  •     好的历史小说,总能使人产生代入感,明末清初,生逢乱世,又要如何生存方能不负平生所学呢?虽然同处一社,各人际遇和变化都不尽相同,真可谓是群生像。近年来国内以儒学救国言论甚嚣尘上,看罢此书,应不以为然吧。
  •     士为知己者死
  •     明末乱象,朝政当死,大厦将倾,书生虽肝脑涂地亦无济于事。倒是黄宗羲的性格在书中刻画得生动可感,好像我渐渐明白他为何能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民本思想:现实的无情鞭挞促进了他复杂的心理变化,痛苦中他不断舔舐带血的伤疤,一次次怀疑自己的信仰和所受到的教育、所付出的努力,他和复社的同仁们舍家为国、史可法这样的忠臣也愿马革裹尸,无奈南明朝廷依旧醉生梦死,马瑶草阮圆海之徒还在想方设法的大权独揽打击忠良,可怜见大明的百姓水深火热!锥心泣血的太冲,在巨大的落差之中终于顿悟了,在同一时代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伟大思想!我却陷入深深的迷惘之中,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中国的我们,又真的是安享太平吗?政治层面难道没有这些勾心斗角、你争我夺吗?我们又进步了多少?天下之治乱是一党之治乱吗?我不知道
  •     缺气
  •     130多万字,情节拖沓,笔力笨拙。看的好累。。。
  •     三星半
  •     我和老爸都喜欢看这类书.
  •     感觉和姚雪垠《李自成》还是有差距的。排除阶级史观,《李自成》一书大局客观,细节严谨,可作通俗明末农民战争史阅读。这本书的开篇写到虎丘大会的时候,老是让人想起《笑傲江湖》里的五岳剑派封禅台大会。姚雪垠是受过旧国学教育的,且有历史著作,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刘斯奋主业为书画,工作是公务员,历史小说就不免小说有余,历史不足了。不如去看顾诚的《南明史》,才是人间正道!
  •     亭榭楼台觅芳踪,生死成败诗酒空。酒醉一宵影凌乱,诗成千载世变更。蓬莱云雾任舒卷,白门杨柳自废兴。长桥旧院今何在?十里碧波一梦中。
  •     认不认同自己的政府,和捍不捍卫自己的国家,是两回事。复社书生有时固然恼人,但国泰时清议参政(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国难时慷慨赴死,一片赤子之心让人敬佩。身在和平的国家真是天大的福分。
  •     茅盾文学作品。小说来的。慢慢啃。
  •     黄宗羲写得跟傻逼似的
  •     几个主角中,冒襄、董小宛的经历完全依照《影梅庵忆语》重塑,中规中矩;黄宗羲、钱谦益和柳如是三人的形象则过于单薄,尤其是钱性格行事的矛盾复杂之处完全没有写出来(有可能是因为全书设定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呈现钱晚年的地下抗清活动),而河东君却完全被歪曲丑化了。
  •     明末知识分子群像,130万字对于今年已经看过《李自成》和《万历十五年》的我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没能读完也不打算再读下去。黄宗羲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命题很大,人生很短,以此自勉。
  •     开篇柳如是那一节写得就像软软的吴侬语,看得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     太圡了,我是快进拉完的。读了感到很浪费时间。
  •     确实挺好,质量不错哦…值得看看
  •     书是好书,但我不太喜欢明末知识分子的那股调调,基本上,中国知识分子的节操也就是在明朝被掉光的。第一部坚持读完,后面两部不打算再读了。
  •     知识分子在这个环境下太无力、太渺小了,唉
  •     最后一册写得拖沓了
  •     “水太凉”。这不是“东林诸君”的实话吗?呵呵。
  •     看的时候就想起了小时候学作文的手法,呵呵
  •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好看又不乏严谨,不错。
  •     看了开头,我就记得我看过,写的是明末的东林复社相关的人物,描述重点先柳如是、钱谦益,后冒辟疆、侯方域,然后是黄宗羲、董小宛。明显作者赞扬的是最后这一组人物。这一书和《张居正》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加上晓松奇谈的《南明悲歌》,正好把明朝了解了个大概,加上有人评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现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正在于研究其中的经济上,以前不注重的,因为现在注重,所以也连带研究热起来,大概是这样吧?
  •     看完的感慨是,宁做太平犬啊!
  •     桃花扇底送南朝
  •     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有史学研究价值,受益匪浅,推荐!
  •     充分说明了小说是口水的一部作品,看看前半部分就可以了。后面没必要浪费时间。话说茅盾文学是注水猪肉奖真是所言不虚。
  •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作为后人,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具有了纵向比较的历史视野和横向比较的世界视野。在看尽书中各类人物在明清交替的历史时期命运沉浮的时候,反复出现在我脑海中的, 其实只有“局限性”这三个字。那些完全在儒家传统中浸淫成长的士绅阶层,他们再怎么忧心忡忡,振臂高呼,身先士卒,死而后已,他们所拼死维护的中华礼乐文明不至崩坏,他们所鄙夷的猪狗不如的建掳清军,最后都只成为历史的注脚。他们一心渴望的那种太平盛世,也更凸显出泱泱大国已经被远远甩在世界进程的末尾。然而谁又能因为早已知道了答案就嘲笑他们的无知?谁又能肯定我们今天恳切的一言一行,三百年也只能令后人摇头轻笑?于是便无比渴望拥有永恒的生命和所有的时间,让我能一直一直看下去,看今天如何被人翻过,而替代者究竟是什么样子。
  •     原来是历史啊!
  •     喜马拉雅简直造福读书人,听了两回有声书直接拿起书看了。第一部主要讲了钱谦益想通过控制复社舆论原谅阮大铖从而实现复官目的,结果遭到复社诸才子阻挠,阮大铖只得挺马士英上位,冒襄失了陈圆圆却被董小宛死心塌地“缠上”,耿直的黄宗羲不断遭受理想破灭打击,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乱象丛生。
  •     大晚上的来标本书吧,《白门柳》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老实说并不是很对我胃口,明末的离乱史从士人阶级这个横截面体现出来,但我非常反感他对柳如是和董小宛的描写,以及涉及到人性自私方面的处理的也很不好,过渡不自然,就这些,打四颗星吧
  •     还行~
  •     有经典之作的风范,作者功底很深,无论历史、文学、国学都足见其功。而作者所描述的问题,所要探讨的问题,更是极其现实与深刻。中国的知识分子,其价值观的不稳定甚至矛盾,其人格的分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今日之国人,是否仍面临同样的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而宏达的问题。
  •     描述了明代士族如何力争上位,在腐败的官场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文人爱风流,美女爱才子。士族一个没落的阶层,却又是一国家不可缺少的,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思想、正能量。复社作为正统士族的代表,也有好多不同的思想,他们的对错只能留给后人来品评。可惜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儒家士族思想在当今社会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
  •     名头整得很大:茅盾文学奖、讲述传统知识分子乱政的史诗、值得反复品味云云,可仅读了开篇就无法继续!措辞丶描述完全没有明朝的感觉。也许当年明月确实引领了历史小说的风潮,令许多人趋之若鹜,可如此文笔,还是不要随便打上“耗费作者16年光阴”的标笺吧!这是在亚马逊买得最失望的一本书。
  •     冗长~
  •     读过的茅奖作品里唯这部难以下咽。开了很大一篇,收不回来了。这个世界明明就是唯文人难养也。特别是自诩为文人实小人的,搅和着“满腹经纶”,动动嘴“针砭时弊”,背地里做尽小人所有的把戏。
  •     无耻老贼,纵有一手好文章,于事无补也
  •     还行吧,个人不太喜欢看关于政治的小说,所以没觉得太好。
  •     印刷什么都很好,冲着茅盾奖来的
  •     一个作者倾注一生的作品通常都差不了。这本书没有任何花俏的笔法,全靠作者的功底来支撑局面,尤其不易。
  •     只看过前十几页,实在觉得受不了,做作的感觉
  •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小说稍显冗长,但把知识分子那点子节气和碎碎念描述的淋漓尽致。 乱世百态,幸而自己生逢太平盛世。
  •     实在难以想象白门柳第一部是完稿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而作者刘斯奋即是体制内不小的文化官员,又是作家、史学研究和画家,其文化底蕴这在今天为官一任能捞特捞的官场中也实属于罕见了。而作为史学小说来看,白门柳也属于具有相当超前意识的“三观”,第一部的主线是钱谦益为了复官而图谋支持阉党阮大铖终事败,副线则是黄宗羲北上见闻和冒辟疆董小宛情事,在政治挂帅尚有余威的那个年代,刘斯奋居然敢为明末知识分子群像立传,虽然这些文人们各有各的毛病痛脚,说实话无一人讨喜,但这不就是真实的人生和历史嘛? 知识分子的各种复杂性和矛盾性,在这个乱世将来的大时代中被塑造的更加丰满,而作者的国学考据修养,更能游刃有余地从经济、生活、诗文等各个侧面丰富历史时代感,比如钱府的高利贷营生和“献产”副业的细节插入等,无不是从一家一户
  •     很宏大,很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