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49573735
作者:陈晓卿
页数:308页

作者简介

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
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书籍目录

代序 舌尖上的假想敌/沈宏非
辑一 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一坛酱,四十年
荤腥的妄念
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耍流氓
魔蛋
一碗汤的乡愁
父母大人的饮食偏好
豆腐干文章
年夜饭之味
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荠菜花
弯腰青
最好的早餐
辑二 一个人的面馆
寒夜觅食
一个人的面馆
大隐于市
文艺下酒菜
风生水起
面瓜
白塔寺涮肉群落
京西无日餐
潜伏菜
一道菜主义
面的街
周瑜小馆黄盖客
白菜苔红菜苔
辑三 至味在江湖
面,不能承受之小
特色菜口味菜
不足为外人道也
红唇添香
油然而生的幸福
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
数来堡
至味在江湖
犹抱琵琶虾遮面
螺蛳壳里的道场
看得见飞机的餐馆
花生的豆蔻年华
于勒叔叔的生蚝
辑四 吃口热乎的
儿行千里
卤煮的细节
吃口热乎的
睹食物思人
相濡以火锅
慢慢地陪着你吃
那些笑脸
除了蛋,我们来认识一下母鸡
辑五 留住手艺
不时尚饮食
留住手艺
三里河东三里河西
年代标志菜
台北一条街
不一样的怀旧
干瘪味蕾记忆
田螺往事
那条愤世嫉俗的鱼
他乡滋味
最后的吴江路
辑六 吮指之欢
一人分饰两角
挑剔的幸福与烦恼
人间烟火
和哪位明星吃饭?
平民食物的背影
从此站起来了
吮指之欢
请杜拉拉吃点什么?
菜系话语权
买菜单
食物的分贝
后记

内容概要

陈晓卿
纪录片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
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后,入职中央电视台工作至今。1991年开始拍摄和制作纪录片,作品有《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百年中国》《一个时代的侧影》《甲子》等。
2012年,领衔制作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后引起广泛关注,后陆续在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播出,影响遍及海内外,成为年度话题。
因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的热爱,且热衷搜寻平民美食,朋友戏称为“扫街嘴”,十余年前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文章,《至味在人间》一书即此前文章的首度精选结集。


 至味在人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喜欢晓卿,买买买,原谅我是脑残粉来的,喜欢他们那帮老男人,晓卿三表土摩托老罗老六柴静,还不够五十字吗?另外,希望有电子版
  •     朋友前几天带了一本《至味在人间》给我,说我会喜欢。 看前几篇的时候,确定自己之前看过,却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的。这种感觉像是遇到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再翻下去,就像叙旧。 作者是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导演。一个才华横溢又一本正经的吃货。他对美食的描述妥帖细腻,你不得不感慨,有些人就是天生味觉敏锐又会吃。而他又占了另外两条,会写,会拍。这本书里,不仅仅是写美食,还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和人情味。 他也是安徽人,我在书里也看到不少熟悉的内容。 首先是酱。“在坛子里装着带汁水的,我们叫酱豆。刚出锅的幔头,掰开,中间抹上勺酱豆,热腾腾的奇香。”读到这里,脑海里浮现的正是小时候往馒头上抹酱豆的场景。已经很多年没吃过,市面上的海天黄豆酱,微甜,温和,像个懂事的小孩,懂得满足大众的口味。而小时候所吃的酱豆,每家都有每家的味道。咸得泼辣,辣得辛香。 那时候看到大人晒酱豆真是满满的好奇。豆子上长了那么多霉还能吃吗?真是碰都不愿意碰。但等到把它们放进坛子里,放上各种材料,再放西瓜代替水,蒙上白布晒上那么多天后,盛出一些入锅翻炒,那种绵密醇厚的香味,轻易就能把人虏获。 接着是面。陈晓卿非常爱吃面,北方人一般都习惯吃面。他家乡是安徽灵璧,算是不南不北的地方。我也遇到过和他一样的趣事,到了北方被称为南方人,到了南方,又被称为北方人。他在书里引用了一个人写的小诗,据说麻醉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安徽人。 有人说她是南方 有人说她是北方 南方和北方手牵手 坐在了淮河的岸上 我确实被麻醉了。 看他对面的痴爱,也勾起我对面的情感。外婆那有种面叫板面,我对板面总结出的经验是,出了那个地方就吃不到正宗的板面了,充其量汤的味道还有些相似。板面就像个粗糙的北方汉子,多油,多盐,可以搭配卤凤爪,卤鸡头,卤豆皮,茶叶蛋,滋味厚,嚼劲足。配上个搪瓷大碗,吃起来真是地道,吃完常常嘴唇肿胀,像是粘了一层油。 想起高中学校西门有家板面馆。非常小的店面,高个子得低头钻进去。里面摆着一排排小桌子,小马扎。一放学,人就满满当当。记得当时他家面两块五一碗,鸡头凤爪鸡蛋都是五毛。现在那块地方大概已经拆迁了,这种苍蝇小馆,要么扩大店面,要么就会消失。再回去,要去学校附近找家地道的板面馆,加两个凤爪。 陈晓卿明是写寻味品味,却常在文末神来一笔,有关某个时事,某个熟人,使人莞尔。 在写《白塔寺涮肉群落》时,他朋友畅想了白塔寺照这样发展下去,几百年以后就是饮食文化的一处代表地。陈晓卿就在文末调侃道,哪里用得了几百年,搞不好二十年后,北京市政部门就会决定重建涮肉一条街。先不分青红皂白拆了,然后觉得不合适,再拿着照片复原——反正咱们制度好,有的是钱。 在写到去吃一家味道好但服务态度不好的湖南菜馆时,他说,有这么可口的美食,态度粗暴点就粗暴点嘛。他把这个道理说给读库的老六听,老六展开了终极思考:按此理论,难不成最好吃的饭馆......得是城管开的吧? 他写吃火锅写得很有趣味。不只是在味觉上,还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吃在他那里,已经不仅仅是吃,更关情。 “你要是喜欢谁,不妨提前两小时找一家有底料的火锅店,早早开火,想象着郫县豆瓣和葱结姜片蒜瓣以及草果丁香花椒辣椒不断充分交融磨合,小火慢慢熬着,等那个人来吃.....当然,那个人必须是一个喜欢吃的实在人,吃饭时你们的目的,这样你们才能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享受相濡以沫的人生。” 这段文字,足以让人想象出一幅场景。他坐在咕嘟嘟嘟小火锅前,看着翻滚的汤底,心里盘算着底料的味道怎样交织融合,又暗暗盼着那人来,在火锅前“相濡以沫”。 他不喜欢那些因利益而生的饭局。 “我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官场、商场、名利场的场面人,尽管面和心不和,为了利益也要欢天喜地地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时,聚餐已经不是摄食的一种程序,更是某种社交性的礼仪。” 他钟爱藏在边边角角的小馆子,散落各地的小馆子。书里描写的美食真是诱人。描述的亲情,友情,文笔诙谐,饶有趣味,也值得去体会。 “桌子支在院子里,旁边路灯杆上贴满了租房小广告,创文的横幅打着卷儿,知趣地缠在国槐的枝头,晾晒衣服的居民不时从身边穿过.......我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吃东西,微风过处,偶尔飘落几片秋天的叶子,空气里弥漫着酸笋的味道,这是迷人的人间烟火气息。” 喜欢这样的《至味在人间》,看的时候,会一个人忍不住笑起来。图文已在个人公号“闲字”上发表,如果喜欢,可移步至公号阅读更多内容。
  •     周末了。又是周末。虽然心情犹如窗外阴郁的天气,不是很灿烂,但周末是需要开心一点的,所以忍不住要推荐这本让人瞬间心情大好的书——《至味在人间》。书的作者是陈晓卿,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脍炙人口的《舌尖上的中国》的制片人。说句实话,若不是大名鼎鼎的舌尖系列珠玉在先,对于作者和他的这本书,其实并无亲近的愿望。然而短短几天的阅读,让我忍不住对这位将美食文化书写得如此惬意、欢乐、活色生香、引人垂涎的“准师兄”(我当初差一点上了北广,在此偷偷地套个近乎,哈哈)肃然起敬。虽未见其人,已是仰慕在心。翻开此书,便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快乐感受,便是手不释卷的流连忘返。你且看看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语句:“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耍流氓”“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犹抱琵琶虾遮面”“除了蛋,我们来认识一下母鸡”……居然让他信手拿来做标题,是不是从此觉得一切标题党都弱爆了?你再听听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调侃:“素食党一般都比较严肃,适合思考人生,探讨喇嘛活佛仁波切关心的人类终极问题。而吃肉党,注定一事无成。”“所谓思乡,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幸亏火锅出现得晚,否则庄子的相濡以沫弄不好都会有别的解释”“愿君多吃点,此物最相思”……是不是觉得对于世上一切严肃而深刻的事情,统统都可以“一吃泯恩仇”?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品读人生,你会发现,只要饕餮之心尚存,不管生活有多难,你的天空只有五个字:那都不算事……他的书宛若一幅美食地图,让你足不出户,便仿佛吃到了北京的烤鸭、上海的生煎、兰州的拉面、桂林的米粉、重庆的小面……不管你是否品尝过,那些经典美味此刻又禁不住在舌尖上跳跃,让你的嘴里常含口水;他的书又好像一部风味秘籍,把淮北的西瓜酱、宿州的螺狮粉、安庆的鸡汤炒米、井冈山的烩豆皮、杭州的暴腌鲈鱼头、北京的卤煮火烧……一道一道地推到你的面前,不管你听没听说过,那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都会让你的胃里爬满馋虫。他循着食物的香味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追随美食的历程几乎就是一代人的成长史;他的字里行间充满醇厚的情谊和浓烈的乡愁,让人不仅想起家乡的味道,也想起那些久远的、将要被遗忘的温暖的记忆。至味在江湖,至情在人间。这个周末,不妨跟随陈晓卿的脚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意下如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以当做北京饮食指南
  •     整本都透漏出浓厚的人间烟火气
  •     城市是如何发展,我们不太懂,但地球上不缺的是钢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间烟火。
  •     
  •     我觉得还行,起码我看的时候有点饿了
  •     如同舌尖中国,关注点都在以往、古旧的食物上,也是,还有什么现代美食让我们向往呢?
  •     馆子推荐的不错,可惜文笔写的如同咀嚼蜡烛。还我18块钱!
  •     文笔挺有意思
  •     90后评价美食的参考类别:店铺装潢、服务态度……最后才是美食。作者抛开这一切,直奔美食,甭管你馆子装潢破烂,甚至只能站着吃,美食就是美食。作者笔下的美食,不至于让你口水三千尺,但是你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更重要的是一份真实。文字间,你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那份热爱。如果说这本书能改我带来什么,那就是生活情趣吧。没有这个东西,这辈子真有点难捱呀!
  •     味觉是最初和最后的乡愁。
  •     怎麼講,民以食為天
  •     食物其实挺难写的,纯文字很难传达食物的色香味和温度,加上图片难免成了菜单和广告。陈导这本“食谱”是专栏的整理,趣味轻松的文字和极具画面感的细致生动描述,倒恰好调和了两者的矛盾。书里的一些观点我很认同,特别是跑了多一些地方后越发能理解对食物的评价更多来自于自己的饮食习惯及当天的心情,很多美食其实并没有那么美。但这仍不能阻止想要去多一点地方品尝地道味道的向往,也许就像字里行间讲述的,食物里往往有跌落凡间的“大”道理,等待每个人用味蕾和思绪的细细咀嚼,然后形成你与这份食物的“独家记忆”。
  •     文字三分,因为内容都是写吃加一分。可以看出来作者受到蔡澜先生的影响还是蛮深的。各种北京的食物餐厅,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化着。算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纪录片。
  •     挺有趣的人,挺有趣的文字。作为一个不会玩不懂吃的人,涨见识了。
  •     有意思,馋了
  •     美食固然美,更美好的恐怕是每一次与美食相拥背后的那份情感。
  •     坦白说没有一字一句看完,挑着看的,因为写的大都是老北京的美食,天远地远所以可望不可即。用岩松男神的话来作结“我一直觉得陈晓卿的美食文章比他导演的美食纪录片更好看,因为一个纪录片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让他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但文章却可以由他任性的掌控,虽然信马由缰,却原汁原味原生态。”
  •     一本需要和大众点评一起看的书
  •     不管我身在何方,胃总指向家的方向
  •     一个很会吃的胖子在你耳边嘚吧嘚吧这么多年他是怎么吃过来的,并透过食物与吃这个行为上感受人间五味。插科打诨,娓娓道来,有趣,却也仅此而已。
  •     毕竟根据指导找到了几家好店
  •     胃口太大了,文笔又不够,字里行间的小聪明倒是不少,所以老老实实写吃东西不好么?
  •     在网易云音乐听的,之后入坑看完,感觉良好。
  •     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 一个饕餮客的江湖人生,从儿时的记忆到年长的岁月,从南方的细腻,到北方的粗犷,将食物散落于百万文字中,刀光俎影,江湖人生......
  •     看得又哭又笑,用平板看的,差点没把平板给吃了…
  •     一口气读完,拍案惊奇!果真是导演执笔,镜头感十足!专治厌食症,减肥者慎用。每次读完,必须来份鱼蛋或者关东煮方可镇压体内的馋虫。
  •     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我哪里是爱吃,我只是想家了。
  •     网易云音乐上听完的,适合做饭时候听,开胃。
  •     比不过蔡澜
  •     好看,有趣。
  •     丁酉年第4本,可读性强。一本值得读的闲书……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能吃是福,会吃是命。我觉得吃是一件很重要、高级的事情。陈晓卿不是一个纯粹的美食家,所以文章,也不是像蔡澜那种美食文章。
  •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让人开心的书了
  •     听完了
  •     不是每个导演都适合写书。
  •     《至味在人间》是舌尖导演陈晓卿个人的美食记录集锦,比起纪录片的一板一眼,书中要随意很多,也可以不避嫌地推荐好吃的地方。初读不能完全理解,隔了一年后才懂了对城市的敌意,懂了至味本在田间地头寻常巷陌人间烟火。说到底任何一种算作文化的东西都在于情。
  •     美食不可辜负
  •     遠不如紀錄片靈動。
  •     每天看几篇,不舍得看完,mark了几十家回北京想吃的餐馆。
  •     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满满的人生经历和乡愁。老实说,现在看起来感触不大,过些年年纪大了再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心细嘴贫的吃货,有时候还挺深刻。
  •     kindle记录
  •     以前我不知道,爱好有这么大的能量。别提爱好吃了。看完明白了,没有这个喜爱和几十年的身体力行,陈老师大概拍不出《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拍了,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住在西边,书中好多地方是上班路上的必经之地,看着特熟悉。唯一只吃过一家,甘家口的柴氏牛肉面。寒夜一碗面和汤下去,温暖极了。肉嘛,有点点腻。
  •     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实用美食指南。
  •     很喜欢作者的生活方式,所爱不过是市井的平凡小吃,体会的却是一方水土、一家子的悲欢喜乐。
  •     前半段挺有趣的,后半段,感觉没前半段有趣了,后劲不足?但是作者真的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人
  •     虽然都差不多,但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那些很饿的晚上……
  •     有文化的吃货随笔大抵如此吧,食物、爱以及情怀
  •     文笔简直不可言说,没意思
  •     想去北京把书里提到的馆子都吃一遍文笔真的很幽默 是本有趣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