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下的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机制研究

出版社:丁桂凤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12出版)
ISBN:9787513617581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的机制研究/003 一、本研究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003 二、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计突破的难题/005 三、本研究的方法及步骤/006 第二节基于创业胜任力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研究/008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008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011 第三节本书的内容体系/013 第二章 创业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创业学习的概念/016 二、创业学习的特征/017 三、创业学习的层次与分类/019 四、创业学习的理论基础/024 五、创业学习的实质/034 六、创业学习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037 第三章 小企业创业者的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以创业胜任力为中介 第一节小企业创业者及其创业学习文献回顾/042 一、小企业的界定/043 二、创业学习的相关概念/044 三、创业学习的测量/047 四、创业学习的影响因素/051 五、创业学习的结果变量/053 六、小结/055 第二节小企业创业者创业学习量表的编制/056 一、创业学习内容结构的预研究/056 二、创业学习内容结构的探索/059 三、创业学习内容结构的验证/062 四、小企业创业者创业学习量表信度和 效度分析/066 五、讨论/067 六、小结/069 第三节小企业创业者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创业胜任力为中介/069 一、小企业创业者创业学习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069 二、创业学习、创业胜任力和创业绩效的机制研究/072 三、本研究小结/083 第四节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083 第四章 个体创业者创业学习对于机遇识别的影响——以创业学习效能感为调节变量 第一节学习效能感研究概述/088 一、学习效能感研究回顾/088 二、学习效能感研究的局限性/093 第二节本研究的理论假设/094 第三节创业学习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检验/096 一、项目的收集与筛选/096 二、预试/098 三、创业者学习效能感内容结构的探索/099 四、创业者学习效能感内容结构的验证/101 五、创业学习效能感问卷的信度分析/105 六、创业学习效能感问卷的效度分析/105 七、讨论/106 八、小结/108 第四节创业学习与机遇识别的关系研究——以创业学习效能感为调节变量/108 一、研究目的/108 二、研究方法/108 三、结果与分析/110 四、讨论/121 五、管理建议/125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126 第五章 农民工创业隐性知识学习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创业胜任力为中介 第一节农民工创业文献回顾/129 一、农民工的界定/129 二、农民工创业研究/130 第二节隐性知识文献回顾/134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和特征/134 二、隐性知识的结构/137 三、隐性知识的测量/139 四、隐眭知识与能力、绩效等的相关研究/140 第三节农民工创业隐性知识学习量表的编制与检验/141 一、问题的提出/141 二、预测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143 三、正式施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147 四、正式施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151 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154 六、农民工创业隐性知识学习问卷结构的分析与讨论/156 七、小结/158 第四节农民工创业隐性知识学习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创业胜任力为中介/159 一、创业胜任力的界定/159 二、创业绩效的结构及测量/161 三、研究假设/163 四、研究方法/163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66 六、讨论/185 七、小结/189 第六章 大学生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研究——以创业警觉性为中介 第一节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警觉性文献回顾/192 一、创业机会识别及其相关研究/192 二、创业警觉性及其相关研究/196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关系的理论假设/199 一、已有研究的局限/199 …… 第七章 创业团队学习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创业团队胜任力为中介 第八章 创业团队情绪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中经管理文库•管理学精品系列:多维视野下的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机制研究》由丁桂凤编著,分别从大学生、创业团队、小型企业主、个体创业者和农民工五个不同视角,分析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创业学习与前因变量前瞻性人格与中介变量创业意向之间的作用机制等,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概要

丁桂凤,女,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1997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至2006年在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至201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省部共建项目等四个重大课题项目;主持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项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已出版学术专著两本,在多家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节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警觉性文献回顾 机会识别是创业活动的开始,也是体现创业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界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认识有很多争议,但都不否认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下面我们将分别阐述创业机会识别的界定、测量、研究进展及其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创业机会识别及其相关研究 (一)创业机会识别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创业机会识别。主要的观点有:Kirzner(1979)认为,机会识别就是在创业过程中发现不得不做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创业的一个基本功能。Kourilsky(1995)认为,机会识别就是感知到某个新业务有利可图。Hills和Lumpkin(1997)认为,机会识别是指创建新企业的可能性程度以及创业者影响其活动的可能性。Cardozo(2000)认为,创业者在某个重要的时刻点上,决定深入开发某个特定机会还是放弃这个机会。Baron(2003,2004)指出,创业机会识别是指创业者面对着外部多样化的事件感知到商业机会是否存在。Lumpkin等(2005)认为,机会识别就是感知一种新的想法并将此转化为具有增值价值的商业概念和新业务。 创业机会识别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认知过程,不少学者提出创业机会识别是一种过程的观点。这个过程包括了机会的感知、发现与评价。也有学者将创业机会识别过程视为一个创造过程,包括背景知识积累、酝酿过程、创意体验、评估和落实等几个方面(Donald&Kurako,1991)。Lumpkin等(2004)提出了基于创造力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他们认为,机会识别是一个阶段性模型,包括机会发现和形成两个阶段。Lindasay和Craig(2002)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机会的搜寻阶段、机会的识别阶段和机会的评价阶段。创业机会的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些研究中,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价是共同存在的,创业者在对创业机会识别时也有意无意地进行评价活动。 (二)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 对于创业机会识别测量的问题,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看法。目前,对于机会识别的测量主要从机会识别途径、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识别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Hills等(1997)认为,机会来源于三个因素:自发识别机会、网络获得机会和非正式获得机会。Timmons(1999)总结了一个包含8类53项指标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即从行业与市场、经济因素、回报能力、管理团队、竞争优势、是否存在致命缺陷、战略性差异以及企业家个人特质八个方面来对创业机会进行评估,该机会识别评价指标是之后创业研究中所参考和引用最多的一个测量指标。Baron(2004)的研究表明,创业者机会识别的认知图式中通常包括两种形式:盈利性识别和可行性识别。Ozgen等(2007)将机会识别分为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识别的警觉性两种形式。姜彦福等(2004)在Timmons的机会评价框架下,提出了适合中国创业者进行非正式快速评估创业机会的10项关键指标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创业识别过程中的经济因素,认为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陈海涛等(2007)提出了一个创业机会的两特征模型:机会的盈利性和机会的可行性。盈利性特征包括市场的吸引力、目标市场利益、机会的竞争优势三个方面,可行性特征包括创业者特征、创业者/创业团队能力、价值链内外的社会网络三个方面。苗青(2009)结合机会识别特征模型和Timmons机会评价量表开发了创业机会识别的二阶六因素的量表,创业机会识别分为盈利性和可行性两个,其中机会的盈利性包括新颖性、潜在性、持续性三个一阶因素,机会的可行性包括实践性、独立性、可取性三个一阶因素。


 多维视野下的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