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无境界》章节试读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61370438
作者:怡僧法师
页数:317页

《禅无境界》的笔记-第1页 - 缘起

《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祖师所讲的、被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它的文字平易朴实,义理深刻究竟,包涵了种种教诲和修行实践。它超越了宗教和哲学范围,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去感悟、去离相、去见性成佛。
我十六岁出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期间,我曾在浩如烟海的教理中、在不同宗派的思想里备感茫然,不知怎样才能解脱烦恼。虽身在佛门,精勤修行,可还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向外逐境,误以为佛在身外。虽然秉持着依靠外力的信仰,内心深处总是怅然若失,莫名不安。在苦苦研习、思索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禅宗顿悟思想,才不再烦恼。此时才豁然明白,原来,佛陀的思想是有其血脉传承的。
这个思想代代相传,从释迦牟尼佛传至迦叶、阿难,直到二十八祖达摩祖师(中国初祖)。南朝梁武帝时期,佛陀的思想由达摩祖师带到中国,一直传到中国的六祖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就是惠能大师得法及开示四众弟子的记录。
翻开《坛经》,读到六祖朴素、智慧的话语,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如六祖所言:“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顿悟的真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领会了六祖的思想,才知道佛法是如此真实、如此亲切。
《六祖坛经》一开始,惠能大师就告诉大家:“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就因为起了我执、妄想,才轮回在无尽的烦恼中不得出离。若不自己解脱,谁能为你解脱内心的烦恼呢?不自净其心,谁又能使你的心清净呢?六祖指出:“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放下你的妄执,你就是“佛”。这就是顿悟法,就是佛的宗旨。
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教人“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的智慧思想,怎不让人心里踏实、豁亮呢?
在《忏悔品》中,六祖明示:“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六祖的教导与世人所尊崇的神教思想完全不同。通常,人们认为的解脱是建立在文字和仪轨方面的练习上的,而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正法是“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是说解脱不在环境、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心,就在你平常的起心动念处,自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比如:怎么修行?修行的关键前提是什么?要成佛,是依靠自力还是他力?极乐世界远不远?什么是众生?什么是佛?梁武帝究竟有没有功德?什么是禅?怎么坐禅?怎么消业障?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坛经》中都能找到明晰的解释和答案。
三年前,我在北京普渡寺开设禅修班,讲解《六祖坛经》。听众中多有慧解的居士,均对《坛经》赞叹不已。因此,大家共同发心,将讲记整理成文,以供善知识参考。
当然,一切经典也只是指月之手,最终还需要大家去心悟和自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012年9月怡僧于北京普渡寺

《禅无境界》的笔记-第94页 - 疑问品第三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信佛的人就会遇到这个问题,韦刺史问:出家人和在家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一般我们现在修净土的最多。人们念佛能升到西方净土吗?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
六祖说了,您听我来说。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
舍卫城,今位于印度北方邦北部,是拘萨罗国的首都,为了与南拘萨罗国有所分别,故即以其都城之名作为国名。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说引化经文是在那里说的。释迦牟尼佛在这个舍卫国说西方,就是说《弥陀经》,是引导教化,为了引导众生而说。“分明去此不远。”本来就离此不远。为什么呢?
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
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为极乐。《弥陀经》上说了,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这么远。这是什么意思呢?极乐世界是不是有十万亿佛国这么远呢?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比喻,只有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经书上这样讲:“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等如魔说。”数字在佛经里面都是比喻,你要真把这个数字当成实在的,就是没领会对。这个比喻是什么呢?十万八千就是十万亿佛度,实际上说的是十恶八邪。怎么才能去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把我们接引上,过了十万亿佛土就去极乐世界了,这是凡夫众生的普遍想法。净土离我们有多远呢?不是指十万亿国土那么远的距离,是有十恶八邪这个缘故,你要把十恶八邪修没有了,变成十善,八正道,那当下就是净土。根基不同,佛引导教化的方法不同。对于觉悟的人,这其间距离就是十恶八邪。对于不明白的人,距离就是十万亿佛土。比如有人问我们怎么修行呢?好好念阿弥陀佛,只能这样说。你要给他讲自性觉悟的道理,他不可能理解。所以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讲法来开示迷情。
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
说远十万亿佛土,这是给什么人说的?这是给下根人说的,不明白佛法的人,让他有信仰,给他个目标方向,说去哪儿?就是十万亿佛土那么远,只要你心净了,阿弥陀佛就把你接过去了,这是对下根人说的。因为他不停地念,他心净了,也就没有十恶八邪了,业障也就消除了。十恶八邪消除了,当下就是净土。如果你说当下是净土,他就不修了,每天在十恶八邪里面。“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怎么近呢?你去掉十恶八邪,当下就能成就。禅就讲当下。整个佛法就讲自性,这个自性在哪儿?当下。当下在哪儿呢?没有前念,没有后念,这个中间,没有妄想杂念,你找到当下,十恶八邪就消失了,这就是净土。人有两种,法无两般。人有迷悟,人有善恶智愚,法没有两般,佛法是一个,就是自性,没有两个。
迷悟有殊,见有迟疾。
迷悟有不同,这里的“见”,就是你明白不明白见性,领会不领会有早有晚,有的人当下就能明白,有的人明白不了,所以“见有迟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维摩经》上说得清楚: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迷人念佛,去哪里呢?往西走。智者呢?西方在西吗?地球每天在自转,绕着太阳公转,它不断地去转,西方没有固定位置。在太空中没有东西也没有南北,所以对迷人就得指个方向,还得指个距离,十万亿佛土。“迷人念佛,求生于彼,”告诉他从这里到那边,“悟人自净其心”,净土宗就是这样,三根普被,对上根利智人是自心净土,对下根下智的人就有个距离有个方向让他去努力,如果只说自净其心,下根下智的人不领会,他也不会和佛法结缘,也不会净这个心。不明白的人他不停地念,一百万佛号念完了再念一百万再念一千万。一生当中都在念,不停地念,睡觉也念吃饭也念,这是一种笨办法,让他归向净土,归向自心。上根上智的人就不用念了,他直接观照自心,所以经书上说了“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
东方人是我们,东方和西方这是比较,除了极乐世界就是东方,东方人是指非极乐世界的人。心净了就没有罪,西方人是指极乐世界的人,心不净了也有愆。西方人心不净也有罪啊。 这个罪在你心净不心净,不在东方西方。所以烦恼在哪里呢?烦恼在我们的烦恼心中!有罪无罪在你心净不净,心净不管在东方西方都是净土,都是无罪的,心染了不管在东方西方,也是有罪的,因为有烦恼。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韦刺史问了,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我们东方人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我们念佛去哪里?去西面,西方极乐世界。那要这样说,有个东有个西,那西方人造了罪他们去哪里啊?往生哪个国家呢?有个居士提问,说:“师父,我每天念佛求生西方,我如果去了极乐世界,我犯了错误会不会又把我贬回来呢?”这个问题挺好笑,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现在人的理念是什么呢?我一念佛,阿弥陀佛就知道了,念得越多知道得越多,阿弥陀佛肯定得帮我,像朋友一样,像亲戚一样,我和他关系越好他越关照我,我临终的时候肯定把我接到西方。现在人们说,往生西方三资粮:信、愿、行。首先信仰有个极乐世界,信仰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要念阿弥陀佛,但谁都不念,为什么呢?你就念阿弥陀佛,若你在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有意见了,他不高兴了,你临终他不接你了。我们学佛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就像这样,阿弥陀佛和我们的思想一样了,还要分别关系远近吗?这是对佛法的误解,对净土的无知。阿弥陀佛是佛,释迦牟尼佛也是佛,都是觉者,没有烦恼,没有自私我慢,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有,那都是众生。所以这样领会都是误解佛法,也是毁谤佛法。这样的信仰是邪见。正理在哪里?在心!《坛经》上说得很明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我们造了罪,说这个世界苦,升到极乐世界就去享乐了,享福了,因为那是一生补处,去了那里就不用轮回了。修持净土的人普遍都是这样想,可是他忘了一点:造罪!什么叫造罪呢?有贪嗔痴,有了贪嗔痴就有十恶八邪,这叫染,不叫净,这种想法是因,果报是三恶道,不是净土。没有十恶八邪,心净,这叫极乐,这是善,他的果报是净土。人们不明白,用一个侥幸贪求的心理,去往生西方,你有贪嗔痴去了西方,那极乐世界人造了罪去哪里呢?一心念佛就能往生净土,说得一点儿不假,现在人改成一句佛号了,没有说一句佛号能往生净土的,找遍三藏十二部都没有!一心念佛,达到一心就没有十恶八邪了,心净了,那绝对是往生净土,所以心净则佛土净。净土宗三根普被,就是为了用西方引导教化,引导的目的还是让你去恶向善。《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三种福田能往生,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具十善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善业善因,往生西方要具备资粮。信不是让你信阿弥陀佛,信仰净土,那样你去西方还是要造罪的。我们信什么呢?信因果,心净没有染污,具足善业了,和西方因缘果报一致。愿是什么呢?愿是菩提大愿,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不为自己也没有贪嗔痴,也没三恶道的业因了。自然是善道的业因,也是净土的业因。行是什么呢?一心念佛不是一句佛号,观照自心,是实相念佛,念佛不是单指一句佛号。念佛也是让我们发善心,发愿也是念佛,升起菩提大愿的信心,升起成佛的信心也是念佛。善愿,觉悟自证,都是念佛的意思。所以要真正去净土要先了解念佛,念佛不是单指的持名。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就是凡夫愚人不了解自性,也不识身中净土,身中净土不是指我们的身体,你要领会了,按书上去看身体是四大,皮肉筋骨这哪里是净土呢?身指的是身体的一切行为,身口意,我们的意念想象,嘴说的,身体做的,这一切行为你都不去贪嗔痴、自私了,这就是身中净土。刚刚说往生净土当修三福,还有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威仪不犯;第三要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发菩提心还要深信因果。我们现在种善因,就和佛有缘了,将来就能往生净土,现在自净其心就是修净土。明白了因果,还要发菩提心就是要对制贪嗔痴种种恶念。读诵大乘是让我们明白佛法,了解真理。还要劝进行者,不只是自觉还要觉他。
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
佛说:随所住处恒安乐,心无杂念,到处都是安乐地。只要心中无有不善,西方离你就不远了,西方离我们的远近距离,是由善恶来决定的。如果怀有不善的心念,即使念佛也无可到处。现在奉劝大家先除心中十恶八邪,那就过了十万八千了。
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
若能念念见性,心行常能平直无私,到西方如弹指间。因为去则不去,生则要生,见弥陀就是见自性。只要行持十善,何必更要去求生极乐呢?如果不断除十恶之心,哪里有佛来迎请呢?经文分明是比喻,如果带上恶心,去哪里能见自性呢?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如能悟到不生不灭的顿悟道理,见西方就在刹那间。如果不明白念佛求生净土的比喻道理,不在心地里修行见性,就像缘木求鱼,怎么能到达西方呢?现在把西方在刹那间移到大家眼前你们想见吗?


 禅无境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类似图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