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传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6-10
ISBN:9787553415598
作者:[意] 巴特•大卫•施瓦茨
页数:900页

作者简介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意大利著名诗人、作家和电影导演,意大利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
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早年就读于加尔瓦尼中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弗留利地区的乡土文化,是他最早的创作源泉。战争期间,在家乡的中学教书,开始以方言写诗。1947年加入意共,成为战后文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1949年,因其同性恋和恋童癖,被解除教职。50年代,移居罗马后,开始关注罗马郊区的贫民生活,早期重要小说和电影均取材于此。1957年,出版最重要的诗集《葛兰西的灰烬》。1961年,执导第一部电影《乞丐》,之后拍摄的《罗马妈妈》、《软奶酪》等备受争议。1964年,将圣经《马太福音》搬上银幕,为基督教增添了“无产阶级”色彩。之后,脱离“新现实主义”传统,关注希腊神话和历史题材,拍摄了诗意电影《俄狄浦斯王》、《定理》和《美狄亚》等。晚期代表作“生命三部曲”,以展现性爱自由来反抗资本主义对人性的物化与异化。1975年,导演惊世骇俗之作《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影片的暴力血腥和对性虐待狂的大胆描绘,揭示出现代消费社会的残酷和绝望。
1975年11月2日,帕索里尼于罗马近郊的奥斯蒂亚被人杀害。

书籍目录

《安魂曲:帕索里尼传(上)》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瓦克斯霍姆白色之船 第二章番茄店的故事 第三章寻找杰纳列洛 第四章“金发美女台伯河”餐馆 第五章奥斯蒂亚,伊德罗斯卡洛 第六章“一笑置之,仅此而已” 第七章“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 第八章1975年11月3日,星期一 第九章民主运动的葬礼 第十章鲜花广场 第二部 第十一章科卢西家族 第十二章“肉欲”(Tetaveleta) 第十三章典型的男孩和年轻的诗人 第十四章从弗留利的狂喜到波尔祖斯 第十五章阿卡迪亚的特殊人物 第十六章达尔奇纳花园中党的勇士 第十七章拉姆谢洛的圣萨比纳节 第十八章1950年,罗马 第十九章在城市最边远的郊区 第二十章雷比比亚的独居 第二十一章非凡岁月:《求生男孩》、《工作坊》和《葛兰西的灰烬》 第二十二章令人落泪:《暴力人生》 第三部 第二十三章《乞丐》:“光线的问题” 第二十四章贝尔纳迪诺·德桑蒂斯的金色子弹 第二十五章马尼亚尼和《罗马妈妈》 第二十六章渎神者 第二十七章意识形态影片:《愤怒》、《爱情集会》和《马太福音》 第二十八章中年艺术家的肖像 第二十九章诗意电影:《俄狄浦斯王》、《定理》和搁浅的《圣保罗》 第三十章《混沌》、《猪圈》和卡拉斯 第三十一章迅疾如光 第三十二章“量子飞跃”:路德派教徒致意大利人的信 第三十三章“让我解脱”:冲刺、慢镜头、接近终点 第三十四章当下的崩塌:一个痛苦的问题 原著注释 参考书目 电影年表 人名索引 …… 《安魂曲:帕索里尼传(下)》

编辑推荐

《安魂曲:帕索里尼传(套装全2册)》编辑推荐:尽管帕索里尼以一个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同性恋者著称,他还是接受了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发起的与非天主教艺术家进行新一轮对话的邀请。

内容概要

作者:(意大利)巴斯•戴维•施瓦茨(Barth David Schwartz) 译者:刘儒庭 等巴斯•戴维•施瓦茨(Barth David Schwartz),意大利作家。

名人推荐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也是任何时代都值得人民骄傲的人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世纪只会有那么两三个伟大的诗人。 ——意大利作家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我们这个时代最热情洋溢、最雄辩、也是最矛盾的文学家之一……帕索里尼荆棘丛生的奥德赛式的历程结束在罗马边缘泥沼中,他赋予这历程的是爱和痛的能力。 ——意大利文学评论家 卡洛·博 他们从没原谅他,因为他是一个“异类”,这个称呼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他比其他人更有技艺、更聪明、更清晰、更敏感。他的成功,他在自己涉足的每个领域的成功,都让他们不能原谅。 ——意大利电视评论员 科斯坦蒂尼 既热情奔放,又难以捉摸;既是天主教徒,又信奉马克思主义;既是粗旷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细腻的风格主义者。 ——意大利电影评论家 乔万尼·格拉齐尼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她和帕索里尼是老相识,他们—直都在关注对方的作品,对对方的辩才和自我提升的品质颇为敬佩。在谋杀发生后的几个星期,法拉奇在《欧洲人》周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帕索里尼是遭到袭击,被一个团伙杀掉的,这个团伙包括皮诺和两个“在毒品圈子中很出名”的骑摩托车的流氓。这些文章一时引起轰动。她说她还发现了一个目击证人,是花钱买通的一个人告的密,但证人的名字她始终拒绝透露,指出身为记者的这个权利受意大利法律保护。她的说法作为真相得到广泛传播。然而,当警察调查她的报道是否属实时,就像各个报纸和独立调查组一样,没有人会证实她所写的一切。但是,她的文章让该刊成为最畅销的刊物之一。 周四下午很凉,但不冷,天空中飘着几缕云彩。主色调是共产党的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_文化之家附近几条街上的人群愈来愈庞大,据估计有四千多人。他们安静地等待着灵柩出现在门口。有人认为可能会有骚乱发生,可是他们误解了,人群的骚动:那是对命运的沮丧和对惨剧的悲伤,而不单是怒气。当抬棺队伍准备移动时,摄影记者们开始推搡着找位置,他们知道帕索里尼葬礼的照片在全世界的媒体上都很畅销。 灵柩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帕索里尼的朋友们将它高高抬起,人们开始鼓掌。这个声音,这个在北方人听来有些不协调的声音,—直扩散开去。它让人吃惊,因为那么多人认为帕索里尼很有名,是个争议人物,但是几乎没人爱他。它让人震惊,因为它打破了深深的沉默,好像古代教堂以欢呼声为标志的封圣仪式突然奇迹般地复现了。明天在卡萨尔萨,教堂将为帕索里尼举行弥撒仪式,而今天在罗马,他在人们的敬意和惜别中上了路。 送棺队伍缓慢地朝鲜花广场的方向移动,他们走在整个队伍的尾部。最前方是红色的丧葬旗帜,接着是葬礼花圈,每一个都需要两个人抬,最后是灵柩。掌声在各个街道蔓延,就像长长的波浪。掌声回响在建筑物之间,惊飞一群紫翅椋鸟。《团结报》写道:“在这样一个11月罗马的下午,白昼慢慢终结,乌儿向血红色的夕阳飞去。”在革命的敬礼中,可以看见举起的拳头,一些人抛洒着鲜花,还有人把礼物举起在空中,好像要让死去的人看到。许多人疯狂地想要触摸灵柩。作为扈棺人的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后来回忆说,他当时随时可能掌控不住被人群挤倒。


 帕索里尼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中文版作者序言长期以来,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死亡之谜为人津津乐道,都分散了人们对他非凡人生和成就的关注。用好莱坞的话来说,这宗谋杀“具备一切吸引眼球的要素”:地点在罗马海滩,凶手是一名男妓,有预兆甚至曾被预言,一切好像是从帕索里尼作品的“书页上走下来”。谋杀案的凶器是帕索里尼的车,一辆银色的阿尔法•罗密欧,他曾说自己买这辆车是“因为能取悦那些男孩子”。性与谋杀之外,也许还有政治因素。帕索里尼曾挑衅并同时得罪了左翼和右翼势力,他在国家主要报纸头版发表反对所有人的长篇檄文,这难道不是“自寻死路”吗?法庭从犯罪现场取得的证据显示,那个被轻而易举抓获的17岁的街头小流氓,与政治素无瓜葛的“皮诺“(朱塞佩•佩洛西),在置帕索里尼于死地的打斗中受伤过轻,使得这宗谋杀案更加云山雾罩。不,他不可能是单独行动的,陪审团这样认定。这个男孩坚称自己是单独行动—这一定是在同伙威胁下编造的谎言。然而,本案的首席法医病理学家是一位知名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有充分的意识形态理由去寻找证据,来认定帕索里尼是一宗政治阴谋的受害者。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还有人说,政治阴谋论正中某些人的下怀,他们试图将这位死去的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和电影导演塑造为“七十年代”黑暗政治的殉道者,提升他的地位,让他成为政治阴谋的靶子。明星记者奥里娅娜•法拉奇声称,她知道真相:凶手有其他同谋,是几个意大利南部的人,但是她不知道这些人的姓名。然而,她是一个出了名的专门自我炒作的人,所以她的说辞也被视为炒作而不足取信。检察官因为对证据处理不当和忽视证据而遭到指责。许多线索都没有继续追查下去,比如,帕索里尼在遭到谋杀当晚,曾计划和中间人见面,拿回他最后一部也是最臭名昭著的电影《萨罗》被盗的胶片。为《安魂曲:帕索里尼传》这本书的写作而进行的研究工作,是在1976到1988年之间进行的。本书于1992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之后对内容进行扩充,新版于1995年在意大利出版(此次出版的中文版,即是译自意大利语版)。这段时期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佩洛西被指控与人合谋杀死帕索里尼,被投入了监狱,虽然他坚称是自己单独行动,但法庭并不买账,然而法庭也没有证据控告其他同谋。就这样,帕索里尼谋杀案的“谜底”在书中就是这样描述的,因为在本书付梓之时案情进展就是如此。佩洛西一直坚持自己的口径,法庭判定他与“其他未知人员”合谋杀害帕索里尼罪名成立,将他投入监狱。出狱后,佩洛西又犯下一系列非暴力犯罪行为;他人生的前26年(也是他人生旅程的一半),差不多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2010年夏,在他52岁的时候,他终于开口了。他的父母已经在2005年双双离世,所以对他们的任何威胁都不存在了,皮诺之前一直称害怕连累父母,所以不敢开口。现在,他的口径是,整个谋杀案是两个兄弟策划的,他们是“……西西里的毒贩子,新法西斯主义MSI(意大利社会运动)党成员”,并得到另外“三个已经去世的人”的帮助,佩洛西声称,他们原本只是计划“给那个同性恋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帕索里尼异常激烈地自卫,让他们措手不及,最终事情发展失去了控制。皮诺称,他曾经“尝试保护”帕索里尼,但其中一个杀手一拳打在他的脸上。他现在的话是否可信,为什么?现在他的立场如何变成了“当时我撒了谎,但我现在说的都是实话”?对于1975年12月1日至2日,帕索里尼遭到谋杀一案,至今仍然没有其他人再受到指控。巴特•大卫•施瓦茨2012年7月
  •     看完帕索里尼的十日谈与坎特伯雷故事集,突然想起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所说的道德的延后审判.  在这两个极为类似的片子中,都由许多个小故事组成,唯一不同的也许就是十日谈中帕索里尼还用自己扮演的艺术家把整个影片串在了一起.无论在哪一步片子中,帕索里尼都无情的嘲笑了神甫,修女,大学生各色人等,用玩笑的方式让他们把丑态无情的暴露在观众面前.在这里,捉弄人的人,通奸的人不但没有得到报应,反而处在上帝的位置上,来操纵别人的生活.道德的审判在这里被延后了,没有人对此用世俗的眼光来对待,对严肃和神圣的颠覆就是快乐.  但是,帕索里尼的影片和原书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原书笔锋轻快辛辣,几乎没有白描的细节,也尽量避免渲染环境,更多的是带有幽默的嘲笑.帕索里尼的片子虽然有影象必然带来的形象化,但他对细节的淋漓尽致的描写,对丑陋形象的诸如运用特写等各种手段的强化,则表现了帕索里尼的影片已经不再是对原书的搬演,而是为了表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现代的十日谈已经不是轻松的嘲笑,而是丑陋的世界.被损害的人固然不值得可怜,那些原来的聪明人也变成恶徒和追求享乐的行尸走肉.
  •     《在天使手中》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费尔南德兹最重要的小说之一,1982年发表后即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作者诠释了在成为名人之前,更纯真、更真实、更自然的帕索里尼同性恋的一生。他的童年,决定了他一生的性格;他的爱情,充斥着永恒的争议;他的死亡,则是那么的悲壮!是基督,还是恶魔?是圣人,还是强盗?他是一个人。一个以一敌众的人,卓越的对抗者,绝对的叛逆者。他不断地否定自身,超越自身,抛弃自身,直至死亡,他永远是矛盾和争议之源。这部哥特式巨著中有许多真实人物出现,如托斯卡尼尼、莫拉维亚、费里尼或玛丽娅•卡拉斯等!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厕所读物
  •     被射成筛子的圣万丈光芒塞巴斯蒂安
  •     完食 翻译实在是&¥%£&/“¥”%£“¥”&“//
  •     与其说这是一部帕索里尼的传记,倒不如说这是一部他的思想史。然而,全书一半学术一半小报式的文风,让PPP原本就混乱零碎的思想在此书的“润色”之下变得更加难以下咽。作为一个社会人,帕索里尼和一众意大利名流之间的人物关系,在此书里基本无疾而终;作为一段充满争议的人生经历,此书又在多如牛毛的细节里完全找不准主线,对于最后审判的还原,它够详细,一件一件事堆砌,除了啰嗦再无其他。此书唯二的优点是,一,作为中国读者或者影迷,你想了解帕索里尼,或许只能从它入手,而它确实足够“详细”;二,它罗列了PPP丰富的文学作品。然而我只是一个影迷,我也对诗的翻译持保留态度,更何况这本书本身就翻的不怎么样,更何况PPP的诗还是方言见长,你说你能期待什么?
  •     内容过于丰富,上半部似乎是二战以来的意大利政治角斗与帕索里尼的诗歌论,看得我吃力而心塞
  •     他几乎总是迟到:要反法西斯的时候墨索里尼已经下台了;他没怎么来得及读马克思的书;刚入了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就在大选中失势了,并从此一蹶不振,政局迅速右转;在意大利语已经逐渐统一整个半岛,卡尔维诺致力于把方言童话归编进意大利语的《意大利童话》的时候,他还坚持用弗留利语写作;他逃到罗马,可罗马的工作职位已经被抢光了;他要拍电影的时候,新现实主义的风在亚平宁已经露出颓势了。他又是个过时的人物:六十年代意大利文坛就开始把他归为行将就木的过气作家了,1968年他反对学生运动,被看做保守反动。总之,帕索里尼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但他值得骄傲的是,他从未被同化,对一切轻而易举的东西,他一概拒绝。
  •     有点长,除了提供史料不知有什么好处
  •     写得很好很有吸引力。
  •     哦,这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最完整的传记,从1992年以来,已出版了意大利文、英文、荷兰文等版本。作者企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电影大师、诗人、作家、文论家和电影理论家;以及充满生命激情和异端的同性恋者。他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直到化为灰烬。帕索里尼的遗体被运往他的家乡——弗留利的卡萨尔萨镇,那是1975年11月7日,周五,早晨两点。即使是在这个时间,街上还有3000人在等待。灵柩放置在14世纪的圣洛克教堂过夜,下午将在这里举行葬礼。一整天都有吊唁者前来,许多人都在镇政府发起的请愿书上签字,要求深入调查这起谋杀案。记者们估计,街上约有15000人。当地的意共组织在教堂周围的每棵树上都贴上帕索里尼的诗作《回到我的村庄》:女孩,在火旁的你怎么那样苍白?像一株小小的植物在夕阳中失去色彩。“我要点燃古代的火焰,让它飞向黑夜的天空,说着,在我的世界,活着是安全。”那芬芳的火焰让我无法呼吸,我,想成为消逝在村庄里的风。文笔好美,值得阅读收藏。
  •     葛兰西的灰烬
  •     读起来还挺爽的。一些问题:材料丰富,但组织上乏力凌乱,力求客观但视野较窄,有不少奇怪的细节错误。最后几年的公共活动和思想倾向叙述存疑。其中引用的诗歌,经过翻译,让人一个字也看不懂,其实他的意大利语诗我觉得已经算相对好懂的了……
  •     有两种导演,一种电影只是挣钱的手段;一种他有一个或几个问题,电影是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和过程。对后一种,传记作者必须发现这个问题,辨别它在这个人生命不同时段的形态。仅就这一点(虽然有其他不足比如略显偏激情绪化,没有在整体中准确定位……),王晓明的鲁迅传是个榜样。
  •     拍一部被告一部也不容易,满手都是禁片,还是各种题材的。逃得过牢狱之灾,逃不过暗夜杀手。如果PPP再活20年,不知道他还能拍出什么片子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