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与毒药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020110800
作者:(日) 远藤周作
页数:176页

作者简介

日本人为什么不认罪?
日本作家解读日本人的罪与罚
第5回新潮社文学奖;第12回每日出版文化奖;同名电影获第37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海与毒药》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反法西斯作品。二战末期,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在军方的授意下,对八名被俘的美军飞行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 实验。远藤周作揭秘了这一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并探寻事件的本质,道出日本人的罪与罚。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远藤周作(1923 - 1996),日本著名作家,文化勋章获得者。幼年皈依天主教,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对哲学、宗教、社会、东西方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获得了芥川奖、谷崎润一郎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译者简介
黄真,江西省铜鼓县人,文学硕士。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自2010年开始翻译日语文学作品,已译介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横沟正史等多个作家的数部作品。


 海与毒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海与毒药》是一部故事性并不强的小说,它在一开头就告知了故事的梗概:一场针对美军俘虏的活体解剖“实验”。故事本身也是根据史实而来,这件1945年发生在日本福冈县九州帝国大学(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的骇人听闻事件本身就曾轰动一时。远藤周作写作这本书时曾大量查阅了当时的资料,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小说写成满足读者猎奇和想象的“独家报道”,而是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参与“实验”的每一个人身上,以个人的处境和选择来剖析惨案发生的原因。除去开篇的引子,小说中的人物大致分为上下两层,一共六个人。桥本教授、柴田副教授和浅井助理是F市医科大学第一外科权力的核心,他们是第一层人物;胜吕、户田和上田是对第一外科几乎无足轻重的研究员和护士,他们是第二层人物。这些人共同构成了解剖事件的全部参与者。在第一层人物身上,他们所有的作为都是围绕权力的勾心斗角。为了给部长选举拉选票,桥本教授把田部夫人当成了垫脚石;为了给自己的新手术方法试成效,柴田副教授拿老婆婆当了牺牲品;为了让自己在第一外科出人头地,浅井助理把美军俘虏骗上了实验台。只要为了争权夺利,他们既能在手术台上救人,又能在手术台上杀人,本该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对生命充满了漠视。他们还能为自己的权力欲找出诸如“报恩”“医学进步”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正是坂口安吾笔下那些借“天皇”“武士道”等口实为自己的私欲行方便之人。在这一层人物身上体现的是赤裸裸的权力关系,权力支配这些人,把他们引向罪恶,权力的跋扈是小说为事件给出的一个原因。但是远藤剖析的深度并不止于此,在在第二章“受审的人们”里,他以极大的篇幅分别讲述了户田和上田这两个人的经历,牵出了事件更深层的原因。在胜吕的眼里户田是个“强人”,因为面对种种罪行和恶事,他都可以无动于衷。他在自述中坦言自己从小到大做了许多坏事:把子虚乌有的事写进作文讨好老师、让其他同学替自己的偷窃行为受罚、背着懦弱的姐夫与表姐通奸、让女佣阿蜜怀孕又自己给她做流产手术。他做了这些恶事,却无一因之受到惩罚,久而久之就对罪恶越来越麻木。他做恶的时候也曾感到害怕,但他害怕的不过是一双看穿他心思的旁人的眼睛,是来自世俗和社会的惩罚,只要不被发现,他就可以安然度日。与之相对,护士上田是个弱者,她在满洲的生活充满痛苦,饱受丈夫的欺凌,回国之后又受到医院其他护士的冷漠和嘲笑。她因为与希尔达夫人的两次龃龉而最终选择参加了实验。她一直是个受欺凌的人,但是她却同时又在欺凌更弱的人:在满洲,她也学着其他殖民者的样子,对中国女佣动辄打骂;回到国内,为了报复希尔达夫人,她欣然参加实验,并从此事中觉出了一丝胜利的优越感。回看这两个底层人物的经历,他们的人生轨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面对活体解剖的杀人行为,他们心中都没有丝毫负罪感。罪感意识的有无,正是远藤周作想在这部小说里剖析的深层问题。户田和上田对犯下了这样的罪行是否心存害怕?或许是有的,但是用户田的话来说他们害怕的仅仅是来自“人世间的惩罚”,来自世俗社会,但是面对自己的良心,他们并没有痛楚和恐惧,他们缺乏深层次的罪感意识。户田在做完解剖实验后对自己反问道:“我身上难道没有良心吗?不光是我,其他那些人也都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无动容吗”,缺乏罪感意识的不仅是他们这些底层人物,那些主导实验的教授,助理也无一例外。而这种普遍的罪感意识的缺乏,或许就是日本犯下战争罪行的深层原因。远藤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作家,他在小说中借用希尔达夫人之口发出了疑问:你们“难道不怕上帝的惩罚吗”?但是在这些人心中,上帝是不存在的,当然也就更遑论上帝的惩罚了。在基督教文化中,罪是对上帝规约和诫命的违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远藤或许还探讨了日本民族意识中缺乏绝对之神的问题。然而恕我学识浅薄,就无从在宗教上做更深入的解读了。整部小说中对罪保持着最清醒意识的人物就是主人公胜吕,他是小说中唯一与众不同的人,他尽心照顾病人、他为老婆婆的死而难过、他不敢直面解剖实验的场面,尽管如此,他却依然选择了参加实验。他于参加实验的原因,他想到的是被户田带动,继而想到的是那天的感冒,然后又觉得是当时那青白色的炭火和户田抽的烟,最后,他不愿再去思考了,“再想也于事无补”。他不愿再思考,于是接受了参加实验的决定。放弃思考,也就引来了“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在很多方面,胜吕乃至户田和上田都极像汉娜·阿伦特所描绘的艾希曼。他们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人,也对医学部的权力之争毫无纠葛,他们只是现实中再普通不过的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却也能犯下骇人听闻罪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缘于他们对“恶”的无感,缘于他们对思考的拒绝,缘于他们在直面良心时的每一句“无所谓”,缘于他们的平庸之恶。毫无疑问胜吕、户田和上田乃至那些不忍面对手术血腥场面的军官都心存良善,他们都知道自己犯下的过错是不对的,但是正如户田所说,“认为它们(恶事)丑恶和对此感到痛苦,却是不同的两件事”。他们所想的是做了恶之后对自己有没有惩罚,却丝毫不在意这些行为真正的恶果。在小说开头的引子当中,加油站的老板在讲述自己在中国时候随便搞女人、把人捆在树上当靶子的事迹时,不是显得轻描淡写甚至略带自豪吗?那个在南京“大搞了一场”的宪兵,不还是安稳地过着裁缝日子吗?一个犯下滔天罪行的政权,并不是一两个罪大恶极的野心家所能造就的,它的产生来自每一个对恶行冷漠而无所谓的普通人。如果说罪意识的缺乏是日本民族的问题,那么对恶的感觉则应该是任何人都应该面对的问题。在第二层人物的三个人当中,胜吕是始终保持警醒的人,但正是在关键时刻放弃了思考,他走上了通往杀人手术室的那条路。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实质性地参加那场实验。在手术做完之后,他也对自己说过,“你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弄得一团糟了”。换句话说,这就是苏格拉底所谓“不能与自己和谐共处”,“在整个一生中都会与自己相矛盾”(《高尔吉亚篇》)。胜吕正是在这种内心的愧疚之下,最终选择了在东京一处偏僻郊区幽暗的屋子里度过余生。他参与实验,看似是自愿的,其背后却是庞大的国家意志,他受制于集体主义约束而别无选择的犯罪,正如艾希曼那样别无他选的执行命令。小说在引子里反复提及了斯芬克斯,而斯芬克斯牵出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正寓于了个人无法摆脱命运的内涵。但是真的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吗?真的是假如他人也处在“相同的境遇里”,也会去参与那样的实验吗?当户田在质问胜吕为何没有拒绝的时候,他把胜吕一度想要尽心救治的老婆婆比作上帝,他说,把一个人从命运之手中解救出来的就是上帝。毋宁说,这里的“命运”就是大家都在做恶的集体意志,“上帝”就是汉娜·阿伦特针对平庸之恶给出的解决之道——思考。在胜吕身上,老婆婆已死,他也对“上帝”没有了所谓,他顺从了恶。而在当今现实的每一个人身上,自己是否也会因为一句“无所谓”而成为恶的使徒?《海与毒药》虽然写的是日本人的罪与罚,但远藤周作思索的深度显然已超出了二战和日本的范畴。如何去拒绝那些来自上级权力的恶?如何避免成为一干集体作恶的“乌合之众”之中一员?如何在大众的麻木与暴戾下保持清醒的思考?这或许是当下的国人也要回答的问题。
  •     《海与毒药》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胜吕的医生。在日本,多数时候有四种人可以用“先生”来称呼,其中一种便是医生。日剧《民王》中有这样的台词:“……像是教员、医生、律师,他们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而人们用‘先生’来称呼我们这些议员,也只是因为相信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认定自己被别人信任着,会让“被信任者”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一方面,这种信任会是动力,将会使人尽力去达成“被预期”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可能辜负信任所带来的恐惧与羞耻,也可能会让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对自己的质疑,或是对信任者的仇视。上面说的,只是《海与毒药》这本作品展现的一个普世化的场景。医生胜吕因为被一位罹患重病、孓然一身的老婆婆信任,不觉间对她产生了格外的关照。可是当胜吕发觉自己根本无法让自己带给老婆婆的希望成真,自己尽力实现的关照还可能被老婆婆当成是轻易实现的事情的时候,胜吕不由得怒火中烧,打了老婆婆一巴掌……几天后,老婆婆孤独地离世。孓然一身的老婆婆其实并非没有子嗣,相反,她有一个正在前线作战的儿子。所以像大多数人一样,她拜托医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在旗子上“写字”,然后寄到前线去。她可能知道,自己这饥寒交迫、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处境,是由于战乱造成。可她所能做的,只是期待战争可以得胜,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早日凯旋;但她可能并不知道,战争究竟胜利与否,对于平民,对于士兵,对于所有人,其实都没有分别,因为除了失去,他们不会在这样的进程中收获任何东西,作为命定的牺牲品。所以在作品的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战后委身于小诊所,医术精湛,精神却有些恍惚的胜吕“先生”。实际上,他并没有亲历炮火,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参与了只有在战时才合理的“医学实验”。他目睹了狂热与慌乱,经受着使命感与良心的蹂躏。作为“帝国的精英”,往日的专业能力自然不会轻易丧失,可是作为一个医者,甚至只是作为一个“人”,胜吕的“精神”仿佛被抽干——这便是战争带给他的印记。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他无从完成自己作为一个医生的使命,更无从知晓自己的何去何从。人究竟是什么?按照斯芬克斯的定义,人是“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的动物。在那个故事里,因为被俄狄浦斯说破了自己的谜语,斯芬克斯羞愧自尽——俄狄浦斯最后也经历了相同的结局,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罪行,同样羞愧难当。人是会因羞愧致死的——对于罪感的认定,是人对自己行为、对心底可能无法革除的恶意最有力的自我庇护。如果在“日本人”的语境下来谈论,“罪感”甚至还是这个民族格外重要的民族特性。但战争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借由人固有的欲望,将“罪感”偏转到其他方位,从而让原本罪无可赦的恶行变得理所应当,甚至是“使命使然”——也就是让所谓“平庸的恶”无限度的释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战争结束时,日本人的谢罪,是以“失败”为由的——仅仅是因为他们“未达使命”,而非因为自己终结了无数无辜的生命,炮制了怎样滔天的恶行。《海与毒药》这部作品,篇幅不长,却对“战争”的荼毒展开了全面的清算。对于身居高位或意欲以人为“阶梯”实现所谓名就功成的人们,那喧腾咆哮的欲望使人狂热迷乱,使人“不为人”,至死方休;而姑且冷静的人们,经受的则是更加漫长的煎熬。他们可能幸存,却要永久背负迷惘的十字,承受生而为人,灵魂却断裂和抽空的窘迫尴尬;至于无辜的牺牲品,对他们的歉意,又该由谁来表达?人是什么,人能做什么,也许并不重要——只是所有人总要可以时刻记得,人再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也还是应当,也必然要有不可触碰的东西。欲望如海喧腾咆哮,关于征服的热血,可以让人拥有荣耀,却也可以是最卑鄙的毒药,卑鄙如塞壬,冻结一切可能,只剩下行尸走肉与荒芜死寂。
  •     《海与毒药》是日本著名作家远藤周作根据二战时期日本对被俘的美国飞行员进行活体解剖的真实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于1957年在日本《文学界》杂志连载。远藤周作自幼皈依天主教,大学主修法国文学,后又留学法国,从其生平作品之中可见思想上深受宗教和西方文化影响,故其作品之中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对人性的深刻思索。《海与毒药》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小说以二战末期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进行的美军战俘活体试验真实事件为背景,作者通过笔下虚构的医学研究生胜吕二郎、户田刚、护士上田信三个人物的刻画,描述这些人物在事件参与前后的生活际遇、内心变化,从而对人物精神世界进行深度挖掘,旨在窥探战争时期日本民众的思想状态、道德观念,战争时期犯下罪行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尽管这是一部在战争背景下真实事例而创作的小说,但却不是一部主张和平的反战文学作品,但作者却毫不留情的从根本上去揭示日本人在战争期间所犯下那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小说避开了战争的残酷,却直击当时最令人发指的活体试验的罪行,作者从战争的角度切入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试图为日本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那种缺乏人性的行为找寻出其原因。如果从故事中人物特性去理解战时日本人内心特征,那作者在故事之中通过患者对胜吕医生过往的探究而牵引出当年的活体实验事件,其背后的意义则是对全日本民众战时的反思。远藤周作对胜吕、户田两位医生和护士上田三个角色的描述,分别刻画出一个尚有良知却没有勇气进行反抗的精神层面的人物代表。而户田刚在故事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完全是一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护士上田弱女子的身份在故事之中则让人感觉到普通民众的命运在大环境下是如何显得苍白无力。远藤周作对三个人物的描述,是其对人性的一种挖掘,通过三者不同性格经历共同事件的反应,提示出人性深层的罪恶是由过往的积累与大环境的影响才得以成形。如其中以户田刚的人生经历最具特点。在书中作者借户田之口如是说道:“即使是惩罚到来的那天,他们也只是恐惧世人和社会的惩罚而已,对于自己的良心却毫无敬畏。”如果说罪恶是一种污染,那户田与柴田、浅井几位便是受染已久,他们既能感知善恶的存在,也深知无形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但他们却对此无视,正如户田所说那样,他们既恐惧惩罚的到来,但却更乐享于麻木对良知的掩盖。《海与毒药》是远藤周作对人性深渊的一次彻底探悉,如其在故事最后写道:“胜吕一个人留在了屋顶,他凝望着黑暗中泛着白光的大海,试图在这片海中搜寻出一些什么。”如果说书中的“海”象征着无法触底的深渊,那人心被罪恶占据时的状态则如“毒药”一般,即使残害的是自己的同类亦不为所动。即使多年之后的今天,远离了战争的人们再去回顾往事,相信即使稍有良知的人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内心也会有一种协同犯罪的感觉,仿佛自己亦参与到其中成为了一名共犯,这既是作者笔力通达人物刻画精准,也是小说主题深重的缘故。富有意味的是,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被盟军裁定犯下活体解剖、非法切除人体内脏、食用美军战俘内脏等罪名的战犯,却因朝鲜战争的暴发日美关系的缓和,这些战犯于1950年始先后获悉,就在远藤周作小说《海与毒药》发表后的第二年――1958年,这些当年被美国裁定的战犯全部获释。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封面上作者和译者的名字,手指一擦就掉了。写小人物的麻木和时代的残酷,平静的笔触,但暗含的情绪如同那片黑色的海,沸腾翻滚。读的时候在想,作者在翻阅资料的时候,脸上会是怎样的表情?泪水大概已经流尽了吧。
  •     前面有人问封面的肾是什么鬼,难道没有读完吗……书里提到了几次把剪下来的肋骨放进肾形盆里,最后军官要的肝脏也在肾形盆里
  •     “我身上难道没有良心吗?不光是我,其他那些人也都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无动于衷吗?”
  •     《海と毒薬》(1957)10.15-17。远藤周作早期作品。天主教元素不出意外地出现但浅尝辄止,由此使篇幅大幅缩短倒也未尝不可。户田在乡下人胜吕面前不由自主的优越感、自我中心、早熟和虚无主义;胜吕的自我沉沦和阿Q精神;护士的自感不平以及由此产生的阴暗心理;“老头子”桥本及其一干人等被世俗私欲所奴役——不仅仅是日本人的劣根性,更写出了人类共有的劣根性,而描写方式简单易懂更是难得。以“时代”为由,认为木已成舟无可救药,从而使命运随波逐流并就此坠落,则彰显出日本式的死结,郁郁不得所终。
  •     我觉得到不了5分。可是以远藤周作之名给了5分。和沉默以及沈河是不能与肩的。但还是以一种多样的故事视角,展现的战争.死亡横行时代的人们的内心的阴暗丑恶。最适合拍成电影的大概是这部吧。但能拍么?
  •     基于二战日军活体解剖的真实事件,远藤周作在作品刻画战争和人性的本恶,医院里的勾心斗角(《冬至草》里也有),以日本人的视角描写二战前后的日本平民的生活和他们对待中国人的态度。意外了解到当年的肺结核疗法,总算明白张爱玲小说《花凋》里的空气针是何物。好书,语言结构都很优秀,有空来写书评
  •     希望去掉括号里的内容。
  •     不急不躁 层层推进 看完真觉得 自己 刚刚 不情不愿 被迫杀了人 T_T
  •     人性之恶往往在一念之间被无限放大,随波逐流的时代谁又能独善其身?
  •     让自己感到罪恶的是,明知自己有罪,却不感到罪恶。总是一死,还管他什么死法。
  •     读时仿佛肋骨要断了。深河有拯救,沉默隐约也找到了答案,这本是无穷的深重的委顿。前半本「我」和胜吕的叙述更好一些。装帧扣一星,有人说作者译者名字摸一下就掉了,用力摸了一下果然如此(……),封底太容易有折痕。
  •     远藤周作的作品太迷人了
  •     佳作
  •     学校图书馆/前面读得很难过,那种无力感和残忍。后面结尾有一点点走神......
  •     场景塑造太厉害了,场景、动作节奏和精神状态用文字加以分节和控制,自带节拍器的高压式场景塑造,无比的荒凉、疏离、压抑,和福克纳、导演梅尔维尔同流。还有就是太负能量了!极致的悲观。每次看远藤周作都能被虐得吐出一口老血。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不道歉啊。。这本书说了吗?因为普通人被罪恶感压垮了,成了行尸走肉?因为这是天皇发动的不义战争,大部分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那政府还是可以道歉的啊。恐怕小说说不清楚这个问题,我准备去看《拥抱战败》了。看远藤周作的书,眼前总是浮现他哀戚谦卑的面容,似乎在说:“面对人生残酷毫无防备和无力抵抗的软弱之辈也有理由活在这世上啊”这是佛与基督一体精神的体现吗,仁爱的,宽广的……
  •     简白直接 性冷淡的味道
  •     大概是要一直叹着气看才能觉得不那么压抑吧
  •     远藤周作太棒了。装帧设计太差了,封面上那个肾是什么意思?
  •     ——那空洞的感觉把我彻底打倒了……(我身上难道没有良心吗?不光是我,其他那些人也都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无动于衷吗?)
  •     死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到丑恶仍旧无动于衷,总是妥协的看客,以及失去母性后一切都无所谓。真是令人心惊。需要受审的人呵!
  •     战时的活体实验,迷茫的民众,压抑的大病房,绝望的人心。
  •     日光之下也有罪恶。罪恶是什么?有了罪恶的意识罪恶才会因此而显形,而没有罪恶的意识罪恶就是透明的。不是不存在,而是内心纯真的人所看到的世界仍然是一副太平无事的样子。尽管里面包裹了罪恶。
  •     读完的时候正是雨后,大腿因为湿鞋里传来的寒意不停地抖了起来。我第一次如此近地看到二战时期日本人的精神状况。“现在是人人都要死的时代”,在那个昏暗压抑的年代里,一个人如何生存都显得空洞,任何明亮的东西都显得微弱甚至无意义,比起绝望更多的是麻木。
  •     肾形盘
  •     那些个对恶的精神洁癖,何尝不是另一种恶?
  •     迷茫生活的纠结。
  •     真的很好,很好
  •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田部夫人做手术那段…
  •     好压抑 最后一章看的心脏不舒服
  •     很短的一篇小说 却能很细腻地把人性的弱点用多视角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揭示出来
  •     无法感知的罪恶是最无可救药的罪恶。看得很压抑,强烈的恐惧感,对人性,甚至对自己。
  •     描写手法真是独特。那个户田助手跟太宰治《人间失格》的叶藏好相似。做人谨小慎微,害怕被人揭穿。不过他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     救死扶伤与杀人机器之间的距离。恶的彻底
  •     没有一个人的惨无人道是先天的、无理由的。
  •     心疼
  •     海与毒药
  •     书名或许可以改为《冷漠》,正如作者不停地在书中转换着叙述视角,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读这个残酷的故事。它既是一部反战小说(尽管切入点非常小),也是一个职场故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对于理解这部作品非常有用
  •     这是一个人人都会死的时代
  •     时代生死无谓与医学实验贡献的洗脑和麻木,阅读瞬间也几乎说服了我,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户田君童年的聪颖,也有胜吕在集体中随波逐流的体验,无距离感的直接屠杀却因时代特殊和职业特殊性被解释,另提一点令自己震惊的伦理性疑问:在手术中的医疗事故致死可以被原谅,从医学实验出发的活体解剖为何不可。难道是因以“杀戮”或是“拯救”出发点差异?////另外,封面是近几年来最佳,太美
  •     全程都是压抑黑暗的海浪声,字里行间溢出来的都是罪恶。
  •     我是喜欢远藤周作才看的书,没想到主题竟如此沉重!在国家及历史层面上很难在阅读的同时还喜欢日本,但读罢也试着站在人物的角度来看人这种生物,真是无解,到底残忍极限在哪里,看似个性却也像共性,过了线大家都会随波逐流,如此麻木不仁!?
  •     平静又逼真
  •     参加日本近现代文学ゼミ的时候,选了远藤周作的《海与毒药》,并且针对人物像及宗教圣光做过两次简单的发表。在提问环节,有老师提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最能让你共感”这样一个问题。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户田”,然而我当时给出的解释却多少有些语焉不详。现在想来,我也许是喜欢他痛苦的点。他痛苦,不因为犯下的罪恶,而是因他“坏透”了的内心还能对自己的麻木作出诘问。
  •     这本书关注的是个体以及被时局挟裹的命运,麻木、悲哀、被麻醉的无能为力的无痛感的苦楚,但不是对本书文案提出的那个问题的回答。
  •     文案把这本书解读的太政治了。战争、正义、俘虏、愧疚、良心、惩罚。
  •     小说用不长的篇幅描绘了一个令人抑郁的故事。战争、人性、宗教……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主人公们生活在战争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地剖析出人类诸多恶的本质和善的反抗。
  •     反战作品,很薄的一本可以很快读完,却让人背脊发凉、细思极恐。
  •     可怕的战争年代,可怖的麻木又阴暗的人性
  •     阅读使人开阔。
  •     很冷酷的文字 不晦涩 完全能够感同身受 读完后巨大的怅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