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书评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22908704X
作者:艾哈迈德·拉希德(Ahmed Rashid)
页数:376页

是什么“梦想”催生了塔利班

是什么“梦想”催生了塔利班作者:六神磊磊 http://dajia.qq.com/blog/465313089826201(来自: 腾讯大家) (一)如果一个记者劈头问一个塔利班头目:“为什么妇女不能工作?不能接受教育?”他会得到怎样的回答?在多数人对塔利班的固有印象中,有理由为这个记者捏把汗。但在《塔利班》一书中,该书的作者、同时也是记者的艾哈迈德·拉希德得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答案。他战战兢兢地把这一问题抛给了塔利班头目卡拉穆丁,对方是大名鼎鼎的“促进道德反对陋俗工作部”的负责人。几乎就在提问进行的同时,这个宗教警察头子还在签署一堆限制妇女的禁令,比如严禁妇女走路的时候鞋跟磕出声音等等。面对记者拉希德提问,这个身形壮硕的警察头子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轻声细语”地给出了答案:“如果我们不开展妇女教育,肯定会招人唾骂。不过,安全是最大的问题。此外,妇女教育需要专门的交通工具、专门的校舍和基础设施。这些东西我们一应俱缺。”“我们之中有许多败类不知道如何与妇女礼貌相处。苏军入侵让200万同胞殒命,这都是教法缺位的恶果。”说完,他还为自己很国际化的措辞满意地笑了笑。从回答来看,记者拉希德得到了足够认真的对待。这很大程度上或许是因为他的巴基斯坦人身份。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曾是一手扶植和力挺塔利班的最大后台。今日的你我,包括众多的阿富汗人在内,都可以轻易地指出其中的逻辑漏洞:如果队伍里有太多不尊重妇女的败类,那么受惩罚的应该是败类,而不是妇女。然而,这就代表我们都很聪明吗?如果塔利班限制妇女的逻辑真的这么漏洞百出,当初人们为什么又支持和拥护它,让它从一股弱小的势力成长为庞然大物的呢?人们都是傻子吗?先把一句话按在这里:若要知叹息是从何而来?去问问当初的梦想。(二)1979年苏联军队的入侵,开启了阿富汗人的噩梦。在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中译本里,译者大约是出于无奈,煞费了苦心,把侵略者“苏军”统统译成“俄军”,一些读者弄不好还要以为侵略者是沙皇甚至彼得大帝。拉希德本人亲眼目睹了第一批苏军坦克的到来。但在写作《塔利班》时,他从不感情浓烈地铺叙侵略者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他仿佛身在百尺高空俯瞰,总是操着一种不紧不慢的调子,慢慢讲述一个个城市是如何变成地雷阵和废墟的。比如被抹掉的五千年古城——赫拉特。这座绿洲古城是中亚的明珠,文艺和手工艺之都,富饶丰足。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巴布尔大帝都对这里留下了赞颂。记者拉希德还特意记录了英国大探险家康诺利关于古城的日记:“……小村、花园、葡萄架、玉米田,四下流出无数条涓涓溪流,它们闪着银光,蹚过田野,把一切照耀得亮亮堂堂。”它几经劫难而重建。蒙古大军曾在这里大肆屠戮,拖雷——就是小说中郭靖的结义兄弟,他下令屠城,数月后蒙古军队又二次屠城,将35万—50万人口的赫拉特屠戮得只剩40人。两个世纪过去,高贵的文明浴火重生,古城又渐渐焕发生机,“一座座清真寺、经学校、公共浴室、图书馆和宫殿拔地而起,市场里应有尽有,地毯、珠宝、刀具、盔甲和瓷砖都精美之极”。天文台修起来了,历法和星象学成就斐然,细密风格的绘画也独步一时,曾任宰相的阿里·谢赫·纳瓦依甚至自豪地宣布:“在赫拉特,每跨出一步,都会踢到一位诗人。”然而记者拉希德笔锋一转:“1979年苏军的侵略,对赫拉特造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当年的蒙古人。”为了镇压赫拉特的反苏暴动,苏军坦克从土库曼斯坦南下,滚滚而来。镇压使成千上万赫拉特人身亡,炮弹和航空炸弹毁掉了这座最古老的城市。被蹂躏后的赫拉特是什么样子呢?“瓦砾遍地、弹坑密布,形如月球表面。”阿富汗人梦想驱逐侵略者,让难民重返家园。此后十五年间,反苏的圣战组织遍地开花,全国战火熊熊。今天“圣战”一词常常被误解,一些极端组织也歪曲和滥用“吉哈德”一词,似乎“圣战”就是驱逐、杀死外国人或异教徒。事实上“圣战”的本意往往指自我心灵的斗争,从灵魂中清除低级欲望,获得高尚的品质。相比在国际上被孤立的苏联,阿富汗的抗苏组织源源不绝获得境外援助,包括美国、西欧及沙特阿拉伯等众多伊斯兰国家,据说总额达100亿美元。这些援助的主要形式是致命的武器。(三)15年反侵略战争后,阿富汗人的梦想似乎实现了:苏联认栽撤军。但眼前的国家却远不是人们当初想象中的模样。战争这种东西,一旦开始,就总有人不想它结束。各个圣战组织不断堕落,为了利益争斗不已。有枪的人互相混战,全国四分五裂,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彼此攻杀,军阀和土匪到处鱼肉百姓。在南部的坎大哈是什么情形?“其危险程度让国际救援组织望而却步。各军阀都习惯抢占民居和农田,原主人被强行逐出家门……无数男女青年横遭绑架,以满足军阀的兽欲。集市中的商贩……时刻面临着被抢劫的危险。”“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内容就只剩下残害百姓了。”1993年,抗苏战争结束已4年,《塔利班》的作者拉希德曾在从坎大哈到奎达的路上走了一遭,沿途130英里的路,至少有20股武装分子设卡拦路,索要财物。当初的梦想显得可笑——那些滞留在巴基斯坦的难民不但无法返回家园,更多的阿富汗人反而被迫背井离乡,踏上逃亡的道路。当今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国难,正是对当时阿富汗的最恰当描述。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此时有一个人、一个组织站了出来,斥责那些腐朽堕落的圣战组织,声称自己要救国救民,并承诺以下几件大事:建立和平环境、解除军阀武装、确保教法统治、捍卫领土统一,将会得到怎样的拥戴?于是,这个组织应运而生,它就是塔利班。揶揄当时拥戴塔利班的阿富汗人和普什图人,是没有意义的。人这种东西,往往是面向过去的智者,面向未来的盲人。(四)读着书中塔利班草创时的故事,每一页都让人唏嘘,甚至是感动。那些塔利班的创始人,许多是反苏圣战组织的老兵,几乎人人身带伤残,以至于后来塔利班有着世界上残疾率最高的领导层。苏联撤军后,他们有的一度解甲归田,有的回到故乡的宗教学校继续读书或者授课,但却都关注着时局。奥马尔、哈桑、高斯以及拉巴尼,这几位塔利班的创始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命运。每当说起人民的苦难、军阀的横暴,都非常气愤。读着他们的陈述,你会感到,他们正是我们印象中标准的仁人志士。“许多人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途径……原有的圣战组织无法实现阿富汗的和平大业……我们转道前往坎大哈,和奥马尔共商大计。”这是阿巴斯,后来塔利班政权的公共卫生部长。“为了扭转残破的时局,大家常常讨论到废寝忘食。举义之前,我们都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认为行动必将失败。不过,我们都相信自己是沿着安拉和圣徒的足迹在前进。”这是高斯,后来塔利班政权的外交部长。“我们举起武器,是为了……打倒所谓圣战组织的统治,拯救饱受摧残的人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对万能的安拉的信仰。”这是领袖奥马尔。也和我们印象中的“仁人志士”一样,在经历无数次思想碰撞之后,他们草拟了一份救国救民的行动章程——建立和平,解除军阀,确保教法,捍卫统一。每一个词都让人热血沸腾。他们选择了一个朴实的词汇talib的复数形式来为组织命名,意为“宗教学校的学生们”,你可以理解为“学生军”。15年战乱后,阿富汗人的和平梦想,似乎正儿八经启航了。(五)人们拥戴他们。记者拉希德写道,一些阿富汗人认为塔利班是“和平的使者”,“在塔利班身上寄托着无限希望。”一个个除暴安良的故事在民众中流传:塔利班如何保护平民,杀死罪人,把他们的尸体悬挂在坦克炮筒上示众。《塔利班》书中描述,那时他们俨然是除恶济贫的绿林中人,奥马尔则成了阿富汗的罗宾汉,不求财也不求物。在他们的感召下,成千上万普什图族的年轻人、巴基斯坦的学生兵和难民对革命心向往之,自愿投奔塔利班,成为该组织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后来的事人尽皆知。他们闪电般攻城略地,数年之间击败了绝大多数反对武装,在阿富汗建立了全国政权。攻陷首都喀布尔,是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喀布尔的老百姓对这股新势力十分欢迎。当然,动荡时代里的选择,总是伴随着意想不到的代价。新的占领者首先做了一件让其后台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脸上无光的事。他们找到几年前下台的前总统纳吉布拉,割掉了他的生殖器,打得半死后,挂上皮卡车拖行,直至奄奄一息,最后一枪打死。天亮后,好奇的市民在交通指挥亭上发现了他脖子上拴着电线的尸体。紧接着是严苛的禁令。所有妇女不得参加工作,所有女子学校一律关闭,7万多女学生被遣散回家。当时的喀布尔有2.5万个家庭没有男主人,妇女一旦不能工作,这些家庭只有坐以待毙。查阅1996年喀布尔陷落后塔利班的法令,比比皆是“女性无故不得离开居所”“男女医务人员不得同坐,不许聊天”“禁止裁缝为女客量体度身”“所有家庭的长者严格管控自己的家庭……否则违规妇女会遭到严厉惩罚,其家人也会被波及”。很快,这座首都变得和坎大哈一样,每周上演砍手、鞭打、石刑之类的公开表演。宗教警察甚至要求每户人家将窗户涂黑,以防止女性的身影暴露于外。电视机、录像带、象棋、足球、舞蹈、风筝等均被禁止。播放音乐也被认为是严重的错误而被禁止。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了音乐。塔利班的教育部长哈尼非说,禁止音乐是因为“音乐在头脑中制造的旋律打扰了伊斯兰学习”。(六)目光回到的古城赫拉特。数千年的文明传统,让这里的人尊重教育。1993年之前,当地的教育正在艰难地恢复着,学生之中半数是女孩。记者拉希德曾在一所学校看到,1500名女学生在这里上学,她们席地而坐,教学活动就在露天进行。塔利班攻陷赫拉特之后,大力逮捕异己,关停学校,推行禁锢。几年间的教育成果被毁弃了,学校全部停课,女学生遣散回家,并不准在家接受教育。当地妇女为了关闭公共浴室而抗议,遭到暴打,被全部监押。对于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双方,记者拉希德都不时流露出一丝悲悯的诗情。他描绘的塔利班战士是这样一群人:部分老战士对阿富汗的历史如数家珍,他们曾见过过去那个和平的、没有外敌入侵的阿富汗,他们“个个都怀抱着沉重的乡愁”。多数新战士则不然,他们不知道祖国的今昔,对过去一无所知的,对未来也毫无计划。他们在没有女性的环境里长大,对母亲、姐妹的爱完全陌生。他们没有任何专业手工技能。“战争是他们唯一的依靠。”而对于被占领的赫拉特人,拉希德写道:“在外来者的武力威胁下,赫特拉人的唯一反抗途径,是到诗人贾米的墓前凭吊怀古,吟诵这位诗人最后的话语:当你的脸从我面前消失,好像月亮消失在深夜之中。我流下了星星的眼泪,虽然漫天星光灿烂,却也无法照亮我内心的黑暗。”前文中我说,若要知叹息是从何而来,去问问当初的梦想。但其实这话难以成立——当初哪里有什么梦想呢,不过是狼来了他们寄望于虎,虎来了他们寄望于豹。动荡中的人民没有资格梦想,唯有摆好姿势接受。

塔利班太可恶了!!外面好危险~

塔利班曾受到巴方情报人员的扶植,然后美国又是一直义无反顾地挺盟友。但是现在这两个国家都自食恶果,塔利班最近袭击了巴基斯坦的学校,140多条生命就此消失。从这本书中,可以明显看到塔利班从产生到现在是如何运转的,对了解中亚地缘政治是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直击塔利班

书中说尽的分析了塔利班的来源,并对塔利班的形成做了详细的阐述,起初的扶持,及到最后的反目,都体现了各个大国之间的博弈,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多,书中也说了许多,如苏联的进攻,西方的冷漠以及曲解宗教的原因等等,这一切都是促成塔利班的原因。但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表面的,在我看来,真的原因不过是大国之间的游戏而已,西方与苏联的冷战正是这一切的诱因,造成了阿富汗的悲剧。

好书

作者的境界国内研究者不能比!大多数国内“大牛”不过是宅在家里查资料的….拉希德将一个复杂的故事讲得清晰透彻,他将塔利班的崛起放进了阿富汗内战中亚各国能源政策、美国国家利益以及沙特和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的大背景之中。

阿富汗版的TG早期奋斗史

越看越觉得塔利班和TG早期的奋斗有点像,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就像早期的苏联。可惜啊,革命党与执政党是不同的。不管理想有多么崇高,一旦当家就得管产米油盐酱醋茶了。这岂是山沟沟出身的小毛拉所能掌控得了的。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够苦逼的了,大国博弈的棋盘,命运无法自己掌握。虽然现在天朝出手了,可前景恐怕也不那么乐观。天朝决定修建喀什到瓜达尔港大通道之后,三哥随即决定修建一个紧靠瓜达尔的伊朗港口,并计划修建一条穿过阿富汗直通中亚的铁路以抵消中巴地缘政治影响力。正如作者所言,阿富汗对巴国而言乃是战略纵深,巴基斯坦怎么可能眼巴巴看着印度进入后院呢?想必未来还得继续支持塔利班。对塔利班而言,如何转换身份成为负责任的执政党才是课题吧。

拿什么安慰你

《塔利班》【巴基斯坦】艾哈迈德*希拉德2015年一月,《塔利班》第一次的中文版本在国内出版发行,二月,本书再版3次。塔利班这个名词被世人深刻记住,皆因2001年的发生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它震惊了整个人类社会,塔利班和本拉登因此成为恐怖组织的代名词,令人闻风丧胆。但究竟塔利班为何物?他们是如何组织恐怖袭击的?相信还有很多人不曾了解过。巴基斯坦籍的作者艾哈迈德*希拉德本职是一名记者,这本书的写作前后历经21年。作为身处中东地区多年的记者,艾哈迈德*希拉德对阿富汗太了解了,对恐怖组织也太了解。他本人多次和当局的领导人,武装组织的领导人见过面,甚至做过他们的采访报道。这些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为真实,把它作为了解阿富汗混乱局势的钥匙,显然无人质疑。我对中东文化有一种执着的迷恋,它对于我而言,就像一块神秘的宝藏,我很想亲身接近它,很想真实地望一眼,踏足那片土地,呼吸一口宗教气味浓烈的空气。但事实上,这恐怕只能永远是一个梦。因此我贪婪地想阅读更多的这方面的书籍,不过你也知道,这方面的书籍并没有很普及,能找到的有质量又能阅读得了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我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故事书来阅读。好在之前已经有相关阅读经验,对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有所了解,所以虽然仍旧被很多拗口和重复的名字所困扰,但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因为我太心急着了解更多知道更详细的内情,所以读起来并没有很详细,搁置了十来天,我只能就我印象中较为理解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911事件并非塔利班所为。而是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本拉登所创立的基地组织所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拉登在911之后被美国全力追捕,并传言已经被美国所杀,抛尸大海。但基地组织是活跃在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阿富汗当时最具有实力的武装抗击正规政府的力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而正因如此的关系,当美国政府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的时候被拒绝之后,塔利班也成为美国的敌人。这么说,你肯定想问,难道塔利班曾经是美国的朋友?我们转入第二点,并回答你的问题。是的!塔利班曾经就是美国的朋友。中东局势,特别是阿富汗战乱至今难平,美国难以脱离干系,甚至可以说,正是美国人现在在吃自己种下的苦果!我没有了解过美国和伊拉克的关系,只知道他们是死对头,原因暂时未明。伊拉克和阿富汗国土相连,美国人不希望阿富汗或者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和伊拉克联盟,行程强大的力量和美国抗衡。所以美国必须控制其周边的国家,也就是他们会选择一支亲美的武装力量来作为指挥工具。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开放程度不高,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阿富汗本身并没有足以吸引美国人的天然资源可供开发,但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周边国家的能源资源必须通过阿富汗国境,这是最简短最低成本的路线,才能实现最大利益。其次,伊拉克的局势若能不稳定,对美国无疑是有利的。如何造成其局面的不稳定?这股强大的力量,就是伊斯兰极端教派,该教派所倡导的建立中东国家的统一的伊斯兰国,为此他们不分国界(中东),不断培植各国的极端组织来增强力量。这自然也给伊拉克当局制造大量麻烦。其三,美国想在中东培植傀儡政府,争夺资源控制权。它的另一个死对头,且从地理位置上和中东靠得更近的苏联(以及以后的俄罗斯)自然不能热让它的计划得逞。苏联曾经入侵中东,在阿富汗,为了维护民族和国家主权,武装份子纷纷起来抗击苏联,这些武装组织自然能得到美国政府的资助。通过邻国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美国援助的武器、粮食纷纷进入阿富汗。苏联不傻,它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援助那些反美的武装组织与亲美的武装组织进行抗争。阿富汗国内军阀割据,立山为王,谁也看谁不顺眼。而由于出身、种族、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分支)的不同,他们之间矛盾重重,难以言尽。没有最混乱,只有更混乱。其四,由于阿富汗政局异常混乱,国民经济完全不能正常进行。很多走私贸易蔚为甚行,不论是进或出阿富汗,巴基斯坦都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关口的官员因此大发横财,只要贿赂,就能通行。巴基斯坦本身国家的政治、经济也无秩序,很大程度是通过美国、苏联援助阿富汗武装份子,还有国际公益组织对阿富汗物质援助中偷工减料来帮补财政收入。于是他们也乐意坐享其成,不愿意让阿富汗稳定下来,断了财路。目光短浅,瞅着眼前利益不放,就是巴基斯坦对阿富汗问题的重大阻碍。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当阿富汗的极端宗教组织一旦行程规模,对本国的政治局面也具有威胁性的破坏。其五,宗教文化也是阿富汗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阻力。说到宗教问题,发散开来就需要很多文字表述,《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书是一个极好的了解媒介,你若想简单的了解,可以读一读我写的读后感。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虽然是主教,可是它根据聚集人群和种族的差异,又分出很多支派,每个派别的对《古兰经》的解释都是不相同,而且他们有一个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就是种族之间的排斥性很大,种族屠杀时常发生。但奇怪的是,唯独“圣战”一说,他们都是同意的理解,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立足中东,甚至立足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国家,这点,可以代入纳粹的例子加以理解。在中东,人们的知识水平是较为浅薄的,妇女几乎都不识字,就算有上学的孩子,所学的内容也全部基于本种族毛拉对《古兰经》的个人解读。通过口耳相传的内容更多带有蒙蔽性。要协调这个矛盾,难于登天。更别说要建立一个能够得到各大种族认可的政府了。六,美国或者苏联的武器先进程度高,阿富汗极端武装力量的设备相比之间,大巫见小巫。相比如此悬殊,为什么美国无法平定阿富汗战乱呢?首先,美国也好,苏联也好,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好,都曾派兵入驻阿富汗,可是由于语言不通,对地势把握不清,最后还是需要借助当地人员协助,这些人员,就很难控制他们的思想。当地武装份子熟悉所有地形,打的是游击战,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全靠最古老原始的手段传递信号,习惯窃听情报的美国人就无能为力。高级社会人口资源少,个个都很珍贵,无谓的牺牲会让美国当局难以向选民交代,后来他们更多依靠空中军事行动战斗,其结果可想而知,效果不佳。另一个方面,极端组织的“圣站”号召力强大,在伊斯兰教徒看来,从创始人穆罕默德开始,就相信为人死而能复生,为圣站而死的人,不是死,而是生。他们的战斗热情更加疯狂,士气高昂,自杀式袭击防不胜防。记得《耶路撒冷三千年》中提及一位统治者说过:“上帝都处理不了耶路撒冷的问题,我怎么处理得了?”如此复杂的利益纠结,如此盘根交错的宗教矛盾,怎是一个两个带着各自利益驱使的国家能帮忙解开的?只是苦了那些平明百姓,温饱不说,就连明天是生是死都完全不能猜到!塔利班也好,基地组织也好,到现在的IS组织也好,他们号称是《古兰经》最忠实的教徒,却奉行一套全然与真实的教义背道而驰的做法,他们蔑视妇女,残害儿童,把所有男人送上了圣战的死亡之路,假以时日真的建立了所谓的国家,又有什么人能为国家的假设添砖加瓦呢?合上这本书,我想,了解一个同时代存在着,又相隔似乎遥远的混乱的国度,到底能帮助我们什么?也许,珍惜当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且不让每一天都虚度,就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的慰籍。但愿阿拉保佑善良的人儿,特别是势单力薄的老弱病残者,在这尘土中,得到安宁。

透过塔利班,看911后的大国博弈

很喜欢的一本书,开始以为会是晦涩深奥的社科书,没想到一读就被吸引住,书中对塔利班的介绍,不像以往的图书是平面化的,这本书中的塔利班是立体的,多角度让读者认识到什么是塔利班,是什么造成了塔利班屡屡制造恐怖袭击。非常推荐

粗读一遍

这本书是闲暇时间在同仁书店读的,对塔利班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此书能看到,塔利班这个组织领导层缺乏斗争经验,提出的民族政策不能调和民族矛盾,以及对待民生问题的冷漠,是典型的倒行逆施...政治可以多元,但是一定要是面向多数人的政治。建议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读,价格有些高。

正好最近塔利班又活动频繁,值得一读

塔利班正在反攻,这本书很逢其时。美国人搞不定塔利班,他们也没想搞定塔利班,只是为了石油在冒险。作者还是在争取美国人的同情,他大力突出阿富汗人在塔利班统治下的苦难,批驳美国政府的愚蠢、贪婪和失策。

喜欢国际关系值得一看

内容很详尽,透过现象分析了塔利班现象,背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看完后感觉少一些内容,不知道原著中是否有关于天朝对阿富汗政局的一些影响,毕竟也是阿富汗的邻国之一,而且书中多少透露的一点相关信息也用了我们能够看懂的词汇进行了替换。

战争只是浅层表象

(一)最终要体会:表现出来的局势只是历史、信仰、各方利益相互交集产生的一小部分表象。阿富汗土地上长出混乱的一片杂草,塔利班只是比较突出的一颗。真的要拔起来的时候,根部错错绕绕的和各个利益集团与国家的搅在了一起。(二)阿富汗本来就是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国家,同一个教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根源,其中危险的想法是消灭异己是有正向需要鼓励的。这样必然会产生冲突。(佛教会平和许多,个人的局限是他的业力决定,你不要帮忙什么,每个人各自证悟。)其中苏联内战时,各国保持自己的利益在暗中支持,现在的塔利班和各个军阀也是不同利益的集团的各自支持,但是在支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武装的人又有自己的想法。(三)落后和不平等不是最重要的矛盾,现在整体的稳定,每个人的就业和温饱这些的保障是国家作为一种形式的综合体现。学校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国家这样的政体可以完成。(四)对于事情复杂性的理解,比如巴基斯坦对于塔利班的态度,收到自己各派纷争的操作。处于自己对抗印度,寻求国际地位的考虑。本国集团教义个人理想的实现。本身决定就很复杂,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塔利班没有成为巴基斯坦的战略缓冲区,反而成为毒品、走私最大的源头,国家的利益没有保证,本国亲塔集团组织更得到支持,他们的目标是建立普什图人自治的国家。事情的操作需要对事情走势的预判和了解。(五)总有一些精神让人感动:慈善组织的官员努力换来和平,阿富汗新总统的塔利班谈话,美国对于阿富汗的管理和重建,地球越来越相互关联和紧密,没有整体会独立存在,蝴蝶效应像佛教的因果,遂让说不清相互关联,但是确实真是存在。


 塔利班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